中学主题班会课件-毛爷爷-全国通用(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学主题班会课件-毛爷爷-全国通用(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生平事迹简介
军事家-毛泽东
文学家-毛泽东
如何评价毛泽东
目录
CONTENTS
生平事迹简介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简介
八七会议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
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红军会师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
七律 长征
(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扣押蒋介石,毛泽东派周恩来前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率军民英勇抗战
抗战初期的主要会战: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
以毛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及皖中、淮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
重庆谈判
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成果:
1945年8月,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经过四十三天艰苦谈判,国共双方代表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解放战争
1947年3月起,毛泽东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三军配合
两翼牵制
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持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主要体现: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制定的政策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军事家-毛泽东
军事战略战术的精髓
毛泽东的打圈子战术,就是以根据地为中心,强敌来了,先领他转圈,等他转晕了,暴露出弱点,就抓准狠打。转圈是手段,消灭敌人是目的。打就要有收获,既消灭敌人,又有缴获。
在总结红军游击战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朱德将游 击 战的作战原则进一步概括为著名的“十六字诀” :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运用这种战术,取得了三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1927.8“八一”南昌起义——1935.1遵义会议)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上山”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的主张。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进入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在井冈山斗争中,提出了“十六字诀”的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原则。
1928年至1930年初,毛泽东在他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中,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古田会议又明确了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在1930年至1931年的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方针,形成了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
(1935.1遵义会议——1945.8抗日战争胜利)
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国防建设理论、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建国以来的和平建设时期)
文学家-毛泽东
毛泽东重要著作
1926.9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928.11
《井冈山的斗争》
阐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之间辩证统一的问题
1930.5
《反对本本主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37.1
《实践论》、《矛盾论》
揭露和批评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
1928.10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阐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之间辩证统一的问题
1930.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军、游击队、红色区域是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
1935.12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毛泽东重要著作
1938
《论持久战》、《论新阶段》
1940.5
《新民主主义论》
1942
《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1949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39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41.5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8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爱读书
毛泽东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1966年,毛泽东从北京各图书馆借阅过的书有2000多种,5000余册。为工作需要,他还建立了一个门类较齐全的藏书室,有图书数万册。在毛泽东的办公室、会客室、卧室及床上,都放着书。
毛泽东写过很多诗词,我们熟读的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雪
[现代]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经典语录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谦虚的一句话: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最震撼世界的一句话: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自负的一句话: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最有讽刺意味的一句话:
解放军来了,司徒雷登走了。
无奈又最具神秘性的一句话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如何评价毛泽东
客观评价
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建立了消灭剥削的崭新社会制度,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保家卫国,坚决反击来犯之敌,强我国防航天
结束旧中国一盘散沙局面,使民族精神空前凝聚,人民意气风发。毛泽东思想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其对未来中国之影响可与两千年儒家文明相比
历史上第一次使中国参与全球角逐,深远地改变和影响世界的未来
名人评价
——美国学者 迈克尔·H·哈特
毛泽东的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仑、亚历山大等人要高不少,因为他对将来的影响可能比这些人要大得多
——美国国防部长助理菲利普·戴维逊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金日成
(毛泽东一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动典范,他为争取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
我很佩服《论持久战》。
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非常好的战略著作在日本是没有的。日本特资方面和科学技术方面都优于中国,武器优越于中国,但没有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日本的军队是速决战,中国的战略是持久战,结果,日本被中国的持久战打败了。
——墨西哥前总统埃米略·希尔
毛泽东通过他一生的伟大教导,不仅给中国人民而且给全世界留下了十分重要的遗产。
——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
毛泽东是20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名人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