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9 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本课为第三课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探究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原因。2.懂得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三、教学重难点了解红军长征及其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1、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说说图片的内容和哪个历史事件有关?2、学生交流3、齐读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2)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同志写下的著名的“七律长征”。2、观看朗读视频,学生交流感受。怎么样,有没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3、学生齐读这首诗歌是对长征的高度肯定和鼓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伟大征程,走进那段艰苦而光辉的岁月,了解那段曲折而伟大的历史。(二)感受长征之“难”。1.叙述:你知道红军为什么要开始艰难险阻的长征路吗?看视频。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党组织也抓住有利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国民党军队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反“围剿”。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长征路。这场远征“难”在哪呢?同学们结合教材《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以及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内一起讨论交流红军战士们都都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2.材料分析:(1)呈现材料(2)学生交流(3)小结:正如大家所说,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不仅要在漫长的行军中适应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还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更要时刻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战斗。长征,是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历经艰险的远征!(板书:历经艰险 路途遥远 环境险恶 敌人围堵 生活艰苦)3.叙述:然而,红军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在长征初期,红军还面临着极其危急的局面。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在错误路线下,红军和具有优势兵力的敌人硬打硬拼。短短2 个月,中央红军由8 万多人锐减到3 万余人。观看视频,湘江之战。4.提问:再这样下去,红军会面临怎样的境地呢?5.学生交流6.叙述: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7.呈现资料8.小结: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感悟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长征精神。1.同学们,长征这么难,红军为什么不怕困难?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再深入了解一下。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红军是怎样在众多艰险中坚持下来的?学生交流红军长征故事。(1)故事讲完了,你发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秘密了吗?小结:生存环境的恶劣、敌我兵力的悬殊和死亡的威胁不仅没有压垮我们的红军将士,反而铸就了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战士!(板书:不怕牺牲 浴血奋战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2.为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1)提问:面对未知的前路,为什么红军战士们依然选择冒死也要坚持前行?支撑他们前进的动力是什么?让我们听一听长征亲历者们是怎么说的。(2)学生交流(3)小结:长征路上,所有的困难都会被信念踩在脚下!正是源于心中坚定的革命信念,红军战士们才能面对无数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板书:革命信念 长征精神)(四)萌发学习长征精神的志向。1.过渡: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如今,长征已经过去80 多年了,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我们的生活和平幸福。当年红军战士们的心愿已经达成了。2.提问:那么,今天的我们还需要长征,还需要长征精神么?是的,长征没有终点,长征依然在路上。新时代我们依然需要践行和传承长征精神。3.学生交流4.叙述:80 多年前,红军战士们用坚定的信仰,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走完他们的长征;解放后,也有如邓稼先,钱学森这样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用自己的才华去践行长征精神;如今,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更有如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以及千千万万的医务人员、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用他们的最美逆行,践行着他们的长征精神。5.提问:你会如何在你的生活中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呢?6.学生交流7.总结:同学们能够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战胜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这就是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的方式!课后,请你也像他们一样,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打算如何战胜它,写在“我‘长征’”卡上,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完成它!(五)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加倍珍惜。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时刻不忘肩负的重任,顽强拼搏,争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