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锁分】2022中考物理一轮 精讲精练学案 第九章 机械运动(原卷+解析卷)(全国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锁分】2022中考物理一轮 精讲精练学案 第九章 机械运动(原卷+解析卷)(全国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 机械运动 解析卷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1 km=103m=106 mm=109μm=1012 nm;1km=10 dm=100 cm=1000 mm。
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刻度尺之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4、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要紧贴所测的直线(长度),不能斜着放;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1h=60 min=3600 s;1 min=60 s。
6、在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异,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即:误差不可以避免)但应该尽量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 可以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7、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学习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
8、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取,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9、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
10、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1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用公式表示就是。如果知道公式中的做生意两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另一个物理量。
1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秒,符号是:m/s,常用单位是:千米/时,符号是:km/h。1m/s=3.6km/h,一些交通工具中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表测量。
13、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14、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而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考点四 测量平均速度
15、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是:长木板的坡度不能太大,应该让小车缓慢滑下,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地测量运动时间,实验结论是:(1)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中(或在不同的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2)全程的速度为v1,若前半程的速度为v2,后半程的速度为v3,则有:v3>v1>v2。
■易错提示
1、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但应该尽量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3、平均速度应该是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规律总结1
★长度和时间测量:刻度尺在使用的时候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说对于一个读数而言,它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而它的倒数第二位数值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的单位。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经典例题
【例1】(2021 凉山州)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考查角度】长度的测量
【解析】测量的四次测量结果为18.12cm,18.13cm,18.11cm,18.14cm,为了减小误差,取四次的平均值:,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答案】C
规律总结2
★运动的描述: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经典例题
【例1】(2021 天门)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乘坐的小车 B.路边的树木 C.路边的房屋 D.路边的行人
【考查角度】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路旁的树木、房屋、行人是被研究的物体,路旁树木、房屋、行人向后运动,树木、房屋、行人与汽车(或乘客)之间发生位置变化,所以以小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是向后运动的。
故选:A。
【答案】A
规律总结3
★运动的快慢:根据速度公式:,速度公式中有三个物理量,当一个物理量不变时,才能定性研究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关系,即时间一定时,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不变,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其速度即可。
经典例题
【例1】(2021 德州)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B.由图象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
【考查角度】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AB、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所以v甲>v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9:4,故A正确,B错误;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因v甲>v乙,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2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80km,乙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20km,路程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例2】(2021 襄阳)下列s-t图象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考查角度】路程图象
【解析】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越来越大,但是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物体不做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越来越大,但是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物体不做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
规律总结4
★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再用计算平均速度;
(2)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导致测量时间偏小,根据分析;
(3)由图读出小车通过各段的路程和时间,用公式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大小可知,进一步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
在s-t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代表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在s-t图象中的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经典例题
【例1】(2021 绵阳)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B.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
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考查角度】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A、由图可知,0~1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A错误;
B、10~20min,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而甲车的路程有变化,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故B错误;
C、20~3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正确;
D、0~30min,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0 福建一模)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一般中医诊脉一次需要脉搏跳动50﹣60次左右,据此可知中医诊脉一次的时间大约为(  )
A.1s B.1min C.10min D.1h
【解析】一般中医诊脉一次需要脉搏跳动50﹣60次左右,据此可知中医诊脉一次的时间大约为1min;
故选:B。
【答案】B
2.(2020 新疆)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  )
A.日晷 B.沙漏 C.电子手表 D.铯原子钟
【解析】ABC、古时计时工具能粗略的记时,如:“日晷”、“沙漏”等,电子手表是日常生活中的记时工具,不是很准确,故ABC不符合题意;
D、导航卫星 的“心脏”是铯原子钟,采用铯原子钟,能准确的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测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D
3.(2021 常州)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3m B.3dm C.3cm D.3mm
【解析】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其体长约为拇指甲长度的2倍,即约3cm。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答案】C
4.(2021 鄂州)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7cm B.5.65cm C.3.65cm D.3.6cm
【解析】由图知,在刻度尺的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时起始端从2.00cm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6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65cm﹣2.00cm=3.65cm。
故选:C。
【答案】C
5.(2020 益阳)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3.81cm
B.3.68cm
C.3.80cm
D.3.8cm
【解析】A、工件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
B、工件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B错误;
C、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读数为3.80cm,故C正确;
D、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读数为3.80cm,数据没有估读,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6.(2021 枣庄)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解析】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
B、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故B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错误,误差不能避免,故C错误;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7.(2021 商河县)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孤帆一片日边来 B.霜叶红于二月花
C.一江春水向东流 D.一行白鹭上青天
【解析】A、孤帆一片日边来,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物体颜色的变化,与物体的位置变化无关,不是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一江春水向东流,水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B
8.(2021 济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
【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即人相对于船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故是选择船(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D
9.(2021 牡丹江)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解析】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是两车交会,所以乙向西,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C
10.(2021 山西模拟)自2019年5月我国研制的第一款高速磁悬浮列车问世以来,让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2021年1月13日第二款高速磁悬浮列车成功在成都下线,现在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铁最快需要4h的运行时间,如果乘坐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间可缩短到2h,请你估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大约为(  )
A.200km/h B.600km/h C.1200km/h D.50km/h
【解析】北京到上海的路程大约是1200km,高速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v===600km/h;
故选:B。
【答案】B
11.(2020 株洲)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以6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列高铁以3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与高铁相比,磁悬浮列车(  )
A.一定运动更快 B.一定运动更远
C.运动时间一定更短 D.可能运动更慢
【解析】A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题知,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大于高铁的速度,故磁悬浮列车一定运动更快。故A正确,D错误。
BC、根据v=可知,路程与速度的大小和时间的多少有关,磁悬浮列车和高铁行驶的时间关系未知,无法比较运动的远近;磁悬浮列车和高铁行驶的路程关系未知,无法比较运动的时间多少。故BC错误。
故选:A。
【答案】A
12.(2021 襄阳)下列s﹣t图象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解析】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越来越大,但是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物体不做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越来越大,但是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物体不做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
13.(2021 福建)如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析】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的是一天内通过的距离,可以估算速度的大小,故B正确;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诗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是猿的声音,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从“轻舟已过万重山”知,“山”相对于轻舟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通过了距离,但不知道时间,所以无法估算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B
14.(2021 宿迁)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与隧道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①错误;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与列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②正确;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通过路程:s=6000m+200m=6200m,v=288km/h=80m/s;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t===77.5s;故③错误;
④列车完全在隧道通过的路程:s'=6000m﹣200m=5800m,v=288km/h=80m/s;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t'===72.5s;故④正确。
故选:D。
【答案】D
15.(2021 兴安盟)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1~3s内的平均速度为0.5m/s
C.物体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
【解析】A、物体在1~3s内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物体在1~3s内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故C正确;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v===0.4m/s,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6.(2021 常德)图中秒表所示的时间是________s。
【解析】由图知: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2”和“3”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1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5s,即秒表的读数为2min15s=135s。
【答案】135。
17.(2021 北京)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
【解析】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该物体的长度为8.50cm。
【答案】8.50。
18.(2021 抚州一模)如图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
【解析】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5.15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15cm﹣2.00cm=3.15cm。
【答案】3.15。
19.(2020 赤峰)赤峰至喀左的高铁于2020年6月30日正式运营,标志着赤峰进入高铁时代。赤峰至喀左高铁线路全长为157km,G8228次列车上午11:09从赤峰站出发,12:12到达喀左站,列车在赤峰至喀左段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小明乘坐高铁去旅行,当列车开动时,他觉得站台向列车运行的相反方向运动,小明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进行判断的。
【解析】(1)G8228次列车上午11:09从赤峰站出发,12:12到达喀左站,行驶时间为t=1h3min=1.05h,
则列车在赤峰至喀左段运行的平均速度为:v==≈150km/h;
(2)小明以自己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站台离列车员越来越远,站台向列车运行的相反方向运动。
【答案】150 自己乘坐的列车
20.(2021 贵港)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火星属于________(选填“恒星”、“行星”或“卫星”)。着陆巡视器在火星上行走时相对于火星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解析】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火星是其中一个行星;
着陆巡视器在火星上行走时相对于火星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
【答案】行星;运动。
21.(2020 巴中)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的速度v乙=________m/s,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__运动(选填“东”或“西”)。
【解析】甲图为v﹣t图象,由图知,v甲=3m/s,
乙图为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则v乙===2m/s,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的,
【答案】2;西。
22.(2021 柳州)在纸板上扎一个小孔,将纸板与地面平行放置,当阳光直射地面时,在地面上可观察到圆形的光斑,经测量,光斑的直径为2cm,纸板与地面距离为2m,已知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500s,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根据以上信息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________m,太阳的直径为________m。
【解析】由v=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s=vt=3×108m/s×500s=1.5×1011m;
光斑的直径与光斑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根据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可知:太阳直径和太阳与小孔之间的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且和光斑的直径与光斑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相等。
太阳的直径:d=×1.5×1011m=×1.5×1011cm=1.5×109m。
【答案】1.5×1011;1.5×109。
23.(2021 淮安)如图所示,淮安马拉松比赛于2021年4月18日成功举办,展示了淮安文明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小明同学参加了全程7.5km的迷你马拉松比赛,用时45min,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解析】已知s=7.5km,t=45min=h=h,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10km/h;
以小明为参照物,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运动的。
【答案】10;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4.(2021 河池)光电门是物理实验中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常用设备,如图甲所示,S是光源,K是光接收器,当有不透明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物体会遮住光源,接收器K接收不到光信号,计时器便开始计时,当物体通过后,接收器K重新接收光信号,计时结束,即可记录物体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某同学用光电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小车上安装有遮光板,A、B是安装在斜面上不同位置的两个光电门。
(1)若小车上的遮光板宽度为d,小车通过光电门时,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则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________;
(2)若已知遮光板宽度d=1cm。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以一定的初速度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两光电门计时器记录的时间分别为tA=0.01s,tB=0.005s,则小车通过A、B两位置的速度分别为vA=________m/s,vB=________m/s;
(3)由实验可知:小车沿斜面向下做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
【解析】(1)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即v=;
(2)已知d=1cm=0.01m,则vA===1m/s,vB===2m/s;
(3)小车沿斜面下滑,根据(2)可知vB>vA,所以小车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
【答案】(1);(2)1;2;(3)加速。
25.(2021 丹东)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AB段距离sAB=________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________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
(2)根据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cm,则
AB间的长度:sAB=40cm;AC间的长度:sAC=90cm;
AC段所用的时间:tAC=3s;
AC段的平均速度:vAC===30cm/s=0.3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短,而路程不变,由v=可得,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4)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
A.图中v﹣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速度大小不变,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v﹣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图中s﹣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小车位置相对于O点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由v=可知,前半程所用时间:t1=,后前半程所用时间:t2=,
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答案】(1)v=;(2)40.0;0.3;(3)偏大;(4)B;(5)。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6.(2020 莱芜区)“遍地秀色花似锦,春风捷报凯歌庭。”2020年3月17日,山东援助湖北的300余名“逆行英雄”乘坐专机从武汉抵达济南,历时1小时30分钟。已知武汉至济南航程是864km,求该专机的平均速度。
【解析】武汉至济南航程为:s=864km,时间为t=1.5h,
专机的平均速度为:v===576km/h。
答:该专机的平均速度为576km/h。
【答案】见解析
27.(2021 怀化)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h。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怀化 始发站 09:08
吉首 10:38 10:44
张家界 12:29 12:40
…… …… ……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如表中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解析】(1)由v=得,小君和她家人到达张家界的时间:
t===0.8h=48min;
(2)从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中可以看出,K268次列车从怀化到张家界的运动时间为:
t′=12:29﹣9:08=3:21=201min,
节省的时间为:
△t=t﹣t′=201min﹣48min=153min。
答:(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48分钟到达张家界;
(2)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153分钟。
【答案】见解析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28.(2021 山西)小丽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时的照片,其中两张是坐在平直行驶车内连续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网友判断小丽乘坐的车正在向东行驶。请你分析网友的判断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解析】要研究是向西还向东运动,以西边的塔为参照物,由两图可知小丽与塔的位置在靠近,说明车正在向西运动,所以网友的判断是错误的。
【答案】错误;以塔为参照物,小丽与塔的位置在靠近,说明车正在向西运动。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9.(2021 呼和浩特)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甲图所示。求:
(1)两个物体的速度为多少m/s;
(2)请在乙图上,画出两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解析】两物体的s﹣t图像斜率一定,即v=是定值,故二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由图可知斜率大的物体在3min内运动270m,该物体的速度:v====1.5m/s;
同理斜率小的物体的速度:v====0.5m/s;
(2)图乙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速度,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得出两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如下

答:(1)两个物体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0.5m/s;.
(2)如上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知识网络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考场演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 机械运动 原卷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符号是:___。比米大的单位有____,(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____(mm)、微米(μm)、____(nm)等。
2、1 km=____m=106 mm=____μm=1012 nm;1km=10 dm=____cm=1000 mm。
3、测量长度的工具:____;使用刻度尺之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和____。
4、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要____所测的直线(长度),不能斜着放;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测量结果由____和____组成。
5、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符号是:s,常用的时间的单位还有:____(h)、分(min)等。1h=60 min=____ s;1 min=___ s。
6、在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____,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_______(即:误差不可以避免)但应该尽量减小误差。____________、选用____的测量工具、改进_______,都 可以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____是可以避免的。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7、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____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学习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
8、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____。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取,通常选____为参照物。
9、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
10、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
1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________。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用公式表示就是____。如果知道公式中的做生意两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另一个物理量。
1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符号是:m/s,常用单位是:____,符号是:km/h。1m/s=___km/h,一些交通工具中的速度可以直接用____测量。
13、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14、机械运动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而匀速直线运动是____的机械运动。
■考点四 测量平均速度
15、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是:长木板的坡度不能太大,应该让小车缓慢滑下,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地测量_______,实验结论是:(1)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中(或在不同的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2)全程的速度为v1,若前半程的速度为v2,后半程的速度为v3,则有:v3___v1___v2。
■易错提示
1、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但应该尽量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3、平均速度应该是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规律总结1
★长度和时间测量:刻度尺在使用的时候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说对于一个读数而言,它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而它的倒数第二位数值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的单位。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经典例题
【例1】(2021 凉山州)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考查角度】长度的测量
【解析】测量的四次测量结果为18.12cm,18.13cm,18.11cm,18.14cm,为了减小误差,取四次的平均值:,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答案】C
规律总结2
★运动的描述: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经典例题
【例1】(2021 天门)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乘坐的小车 B.路边的树木 C.路边的房屋 D.路边的行人
【考查角度】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路旁的树木、房屋、行人是被研究的物体,路旁树木、房屋、行人向后运动,树木、房屋、行人与汽车(或乘客)之间发生位置变化,所以以小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是向后运动的。
故选:A。
【答案】A
规律总结3
★运动的快慢:根据速度公式:,速度公式中有三个物理量,当一个物理量不变时,才能定性研究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关系,即时间一定时,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不变,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其速度即可。
经典例题
【例1】(2021 德州)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B.由图象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
【考查角度】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AB、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所以v甲>v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9:4,故A正确,B错误;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因v甲>v乙,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2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80km,乙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20km,路程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例2】(2021 襄阳)下列s-t图象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考查角度】路程图象
【解析】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越来越大,但是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物体不做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越来越大,但是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物体不做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
规律总结4
★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再用计算平均速度;
(2)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导致测量时间偏小,根据分析;
(3)由图读出小车通过各段的路程和时间,用公式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大小可知,进一步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
在s-t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代表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在s-t图象中的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经典例题
【例1】(2021 绵阳)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B.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
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考查角度】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A、由图可知,0~1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A错误;
B、10~20min,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而甲车的路程有变化,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故B错误;
C、20~3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正确;
D、0~30min,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0 福建一模)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一般中医诊脉一次需要脉搏跳动50﹣60次左右,据此可知中医诊脉一次的时间大约为(  )
A.1s B.1min C.10min D.1h
2.(2020 新疆)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  )
A.日晷 B.沙漏 C.电子手表 D.铯原子钟
3.(2021 常州)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3m B.3dm C.3cm D.3mm
4.(2021 鄂州)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7cm B.5.65cm C.3.65cm D.3.6cm
5.(2020 益阳)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3.81cm
B.3.68cm
C.3.80cm
D.3.8cm
6.(2021 枣庄)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7.(2021 商河县)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孤帆一片日边来 B.霜叶红于二月花
C.一江春水向东流 D.一行白鹭上青天
8.(2021 济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
9.(2021 牡丹江)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10.(2021 山西模拟)自2019年5月我国研制的第一款高速磁悬浮列车问世以来,让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2021年1月13日第二款高速磁悬浮列车成功在成都下线,现在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铁最快需要4h的运行时间,如果乘坐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间可缩短到2h,请你估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大约为(  )
A.200km/h B.600km/h C.1200km/h D.50km/h
11.(2020 株洲)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以6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列高铁以3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与高铁相比,磁悬浮列车(  )
A.一定运动更快 B.一定运动更远
C.运动时间一定更短 D.可能运动更慢
12.(2021 襄阳)下列s﹣t图象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3.(2021 福建)如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14.(2021 宿迁)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2021 兴安盟)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1~3s内的平均速度为0.5m/s
C.物体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6.(2021 常德)图中秒表所示的时间是    s。
17.(2021 北京)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18.(2021 抚州一模)如图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   cm。
19.(2020 赤峰)赤峰至喀左的高铁于2020年6月30日正式运营,标志着赤峰进入高铁时代。赤峰至喀左高铁线路全长为157km,G8228次列车上午11:09从赤峰站出发,12:12到达喀左站,列车在赤峰至喀左段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km/h(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小明乘坐高铁去旅行,当列车开动时,他觉得站台向列车运行的相反方向运动,小明是以   为参照物进行判断的。
20.(2021 贵港)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火星属于    (选填“恒星”、“行星”或“卫星”)。着陆巡视器在火星上行走时相对于火星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1.(2020 巴中)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的速度v乙=   m/s,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运动(选填“东”或“西”)。
22.(2021 柳州)在纸板上扎一个小孔,将纸板与地面平行放置,当阳光直射地面时,在地面上可观察到圆形的光斑,经测量,光斑的直径为2cm,纸板与地面距离为2m,已知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500s,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根据以上信息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m,太阳的直径为    m。
23.(2021 淮安)如图所示,淮安马拉松比赛于2021年4月18日成功举办,展示了淮安文明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小明同学参加了全程7.5km的迷你马拉松比赛,用时45min,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4.(2021 河池)光电门是物理实验中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常用设备,如图甲所示,S是光源,K是光接收器,当有不透明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物体会遮住光源,接收器K接收不到光信号,计时器便开始计时,当物体通过后,接收器K重新接收光信号,计时结束,即可记录物体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某同学用光电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小车上安装有遮光板,A、B是安装在斜面上不同位置的两个光电门。
(1)若小车上的遮光板宽度为d,小车通过光电门时,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则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   ;
(2)若已知遮光板宽度d=1cm。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以一定的初速度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两光电门计时器记录的时间分别为tA=0.01s,tB=0.005s,则小车通过A、B两位置的速度分别为vA=   m/s,vB=   m/s;
(3)由实验可知:小车沿斜面向下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
25.(2021 丹东)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6.(2020 莱芜区)“遍地秀色花似锦,春风捷报凯歌庭。”2020年3月17日,山东援助湖北的300余名“逆行英雄”乘坐专机从武汉抵达济南,历时1小时30分钟。已知武汉至济南航程是864km,求该专机的平均速度。
27.(2021 怀化)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h。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怀化 始发站 09:08
吉首 10:38 10:44
张家界 12:29 12:40
…… …… ……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如表中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28.(2021 山西)小丽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时的照片,其中两张是坐在平直行驶车内连续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网友判断小丽乘坐的车正在向东行驶。请你分析网友的判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9.(2021 呼和浩特)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甲图所示。求:
(1)两个物体的速度为多少m/s;
(2)请在乙图上,画出两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知识网络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考场演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