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文之周亚夫军细柳一、基础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答案】D【知识点】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A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据此分析,D项正确。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B.天子/先/驱至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既出/军门D.将以下骑/送迎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答案】A【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天子先驱/至;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既/出/军门;D:将/以下骑/送迎;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故答案为:A【点评】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要求断两处。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答案】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知识点】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根据句意来划分:将军亚夫手拿兵器行礼说:“身着甲胄的人不能拜见,请让我用军礼来行礼。”故断句为: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故答案为: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军士吏被甲C.曾益其所不能 D.称善者久之【答案】D【知识点】通假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的把握,注意平时的把握。A:“惠”通“慧”,聪明;B:“被”通“披”,身披;C:“曾”通“增”,增加。D: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5.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绛侯(jiàng) 军士吏被甲(bèi) 都尉(dū)B.棘门(jí) 可得而犯邪(yé) 驱驰(qū)C.按辔(pèi) 曩者(náng) 介胄(zhòu)D.彀弓驽(nǔ) 持兵揖(yī) 嗟乎(jiē)【答案】B【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被”读作“pī”;C.“曩”读作“nǎng”;D.“彀弓驽”应写作“彀弓弩”;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军霸上 上自劳军B.介胄之士不拜 不闻天子之诏C.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D.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答案】B【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A.驻军,驻扎/军队;B.都是助词,的。C.慰劳/使……劳累;D.经过/居住故答案为:B。【点评】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7.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D.吾欲入劳军军细柳【答案】B【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B项,都是动词,派。A项,动词,到,往/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作用,无实义。C项,动词,当,作为/介词,被。D项,名词,军队/动词,驻军、驻扎。故答案为: B【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两个或多个意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一般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最初的叫本义,常用的叫基本义,从本义或基本义推演引申来的叫引申义,通过用本义或引申义比喻另一事物而固定下来的叫比喻义。可以根据一个句子中词语意思带入另一个句子,判断意思是否一样。8.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匈奴大入边:大规模; 见日出入时大,日中时小也:大,与小相对B.军霸上:驻军; 军中闻将军令:军队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使人称谢:派遣D.已而之细柳军:到; 介胄之士:的【答案】C【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一词多义【解析】【分析】C项中第一个句子划线的“使”意思是派遣;后一个句子划线的“使”意思也是派遣。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9.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差别的一组是( )A.使人称谢 非常感谢B.明日,徐公来 明日这班车才能到达C.天子先驱至 李大钊是红色革命的先驱者D.上自劳军 他是个军人【答案】D【知识点】古今异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的发生了变化,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发生变化等。D项“军”的古今义都是“军队”的意思。A:告知;谢意;B:第二天;明天;C:先头部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走在前端的人。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军礼见 B.使人称谢 C.壁门士吏 D.若儿戏耳【答案】D【知识点】古今异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A:请,古义:谒见、会见;今义: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B:谢,古义:道歉;今义,谢谢;C:壁: 军营的围墙 ;今义,墙。D:古今意义相同。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11.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词语的意思。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②介胄之士不拜。③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答案】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②介胄:名词作动词,指披甲戴盔。③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词类活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我们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故答案为: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②介胄:名词作动词,指披甲戴盔。③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点评】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①军:本意指军队,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②介胄:名词作动词,指披甲戴盔。二、课文理解1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①军士吏被甲 ②天子且至 ③居无何 ④将军约 ⑤按辔徐行 ⑥介胄之士不拜 ⑦天子为动 ⑧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答案】同“披”,穿着;将要;经过;规定;缓慢;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感动;必,一定【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考生可根据课上积累进行回答即可,注意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的答法。故答案为:1、同“披”,穿着2、将要3、经过4、规定5、缓慢6、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7、感动8、必,一定【点评】文言实词的掌握,除了需要背诵积累之外,还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分析,尤其一些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需要灵活掌握。1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②之:文帝之后六年 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③为:天子为动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答案】名词,使臣;动词,派遣,命令;助词,的;动词,到,往;助词,补充音节,不译;介词,表被动;动词,做【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一词多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句子的意思,再写出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使”作动词时,意思是派遣,命令。故答案为:(1)名词,使臣 (2)动词,派遣,命令 (3)助词,的 (4)动词,到,往 (5)助词,补充音节,不译 (6)介词,表被动 (7)动词,做【点评】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分类整理文言词语能够更系统地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效率也会更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14.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特殊用法。①介胄之士不拜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答案】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的将士;名词用作动词,下诏【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词类活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词语的特殊用法。分类整理文言词语能够更系统地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效率也会更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介胄: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故答案为: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的将士 ②名词用作动词,下诏【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特别是词语的特殊用法要注意分类整理,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15.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守边将领周亚夫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B.周亚夫是文中的主人公,可全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的。C.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D.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是迫于周亚夫的军威。【答案】D【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D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是对周亚夫治军严谨,公正不阿的肯定。故D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进行思考分析。汉文帝亲自劳军,在霸上和棘门军营都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载了周亚夫为河内守时驻守细柳营的一段事迹。B.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周亚夫。C.文帝对治军有方、忠于职守的周亚夫赞赏有加,对霸上及棘门的将军提出了批评。D.本文人物刻画鲜明生动,主要是因为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答案】B【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周亚夫军细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正确,文中有对周将军的直接描写,也有通过将士、皇帝的侧面描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故答案为:B【点评】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词语,把握中心句。阅读时要理清写作思路,抓准脉络,结合语段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出其中的原因,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17.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课文原句填空。(1)文中点明故事背景的句子是: 。(2)皇帝来到三军驻地遇到的情形不同,霸上及棘门军: 。细柳军: 、 。(3)皇帝“使人称谢”的原因是: 。【答案】(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2)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不得入;按辔徐行(3)天子为动【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解析】【分析】默写古诗文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匈奴、驰、辔几个易错的字形。故答案为:⑴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⑵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不得入;按辔徐行;⑶天子为动。【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18.阅读课文,完成小题。(1)文中哪句话表现了细柳军时刻有备,训练有素?(2)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3)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2)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3)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周亚夫军细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比【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文章可知,虽然没有敌情,也没用在战斗,但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说明细柳军时刻有备,训练有素。(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汉文帝到了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无人阻拦,而到细柳却不准进入,这是一处对比, 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 ;汉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里可以骑马长驱,而在细柳军营里却被告之: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这是第二处对比, 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而在细柳军营,周亚夫却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这是第三处对比, 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①汉文帝到细柳军营,却被守门的士兵阻拦,并说无论是谁都不准进入军营,军营里只听将军的命令等内容说明周亚夫治军非常严,这让群臣吃惊;②皇帝到了细柳军营,周亚夫却不行跪拜礼, 却以军礼参见皇帝,这也让群臣吃惊;③皇帝虽然在细柳军营被阻拦,不能驱驰,将军周亚夫也不行跪拜礼,但皇帝不但不发怒,反而大赞周亚夫,这更让群臣吃惊等。【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一定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本文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答题时,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词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19.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大入边。译文: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B.军士吏被甲,锐兵刃。译文:军中将士披着铠甲,拿着锋利的兵器。C.将军亚夫持兵揖曰。译文:将军周亚夫手拿兵器说道。D.介胄之士不拜。译文: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答案】C【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文言文翻译【解析】【分析】C句子的翻译不正确。本题重在考查文言文翻译。“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应翻译为“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被”是通假字,“锐”是形容词作动词。20.翻译下列句子(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3)嗟乎,此真将军矣!(4)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答案】(1)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担任将军,驻军在霸上(2)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3)这才是真正的将军(4)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知识点】文言文翻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重点词语有: 军 :驻军; 之 :到; 被 :通“披”; 犯 :侵犯故答案为:⑴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担任将军,驻军在霸上 ⑵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⑶ 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⑷ 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三、综合题21.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班级拟开展以“见面有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请你参加并解决后面的问题。(1)阅读下面材料,说出中国古代礼仪的两个特点。(每个特点限用四字回答)《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记录礼仪制度的书籍。书中这样说:“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自打猎,但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古籍《养蒙便读》也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叫。”《礼记》中还记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就是说交往要对等,只有单方面的行为,就不算有礼,所以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好意;同时,古人认为,往来之礼应适度,要通过适合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特点:① ②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马龙·白兰度为什么行拱手礼。(材料一)马龙·白兰度是美国的影坛巨星,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演员之一。1998年,葛优在美国拍摄电影,通过介绍,他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葛优回忆说,当时马龙·白兰度已经是74岁高龄的老人了,我们一见面,他就用中国的礼仪,对我抱拳作揖,这让我吃了一惊。(材料二)拱手礼也叫作揖礼,是同辈人见面时采用的礼节。行礼时,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问候。这种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拱手礼在西周时就开始使用,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散发着典雅的气息,也符合现代卫生的要求。很多礼学专家认为,拱手礼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礼节。近年来,在一些正式场合,我国国家领导人也喜欢行拱手礼。原因: (3)下列关于礼貌用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初次见面称“久仰”,好久不见称“久违”。B.求人原谅称“包涵”,求人方便称“借光”。C.受人之礼称“笑纳”,赠人书画题“惠存”。D.客人到家称“光临”,归还原物说“奉还”。【答案】(1)(示例)①尊敬老人;②礼尚往来(交往对等,往来适度)(2)①拱手礼是同辈人见面时用的礼仪,马龙·白兰度用这种自谦的形式表示对葛优的敬意。②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礼仪,马龙·白兰度以此来表达对中国的尊重和敬仰。(3)C【知识点】语言得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作答时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通读语段内容,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根据材料中《礼记》所引用的句子,由“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可知,古代礼仪中有“尊敬老人”的特点;由“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可知,古代礼仪中有“礼尚往来”的特点。(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作答时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通读语段内容,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根据材料二可知拱手礼是用于平辈之间表达敬意的礼节,马龙·白兰度以74岁高龄的老人向葛优行拱手礼,以表达他对葛优的敬意;从材料一可知马龙·白兰度是为了表达对中国人的尊重,使用中国的礼仪。(3)本题考查语言得体。C.请人受礼称“笑纳”。所以C项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⑴(示例)①尊敬老人;②礼尚往来(交往对等,往来适度);⑵①拱手礼是同辈人见面时用的礼仪,马龙·白兰度用这种自谦的形式表示对葛优的敬意。②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礼仪,马龙·白兰度以此来表达对中国的尊重和敬仰;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⑵语文材料探究题就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或者图片、表格)材料要求考生阅读文字(或者图片、表格)材料从中发现提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⑶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四、语言表达22.一位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下联,请结合下面的资料对出上联。(宽对即可)司马迁为李陵事上奏武帝,获罪下狱,受腐刑。他受到如此奇耻大辱,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为中书令,继续写作,终于完成《史记》。上联: 下联:周亚夫恪尽职守扬军威【答案】(示例)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知识点】诗歌对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拟写。根据给出的资料和下联对周亚夫的描写,可以确定上联的内容和司马迁获罪和写《史记》有关,因此可以示例:司马迁遭遇腐刑为李陵或司马迁忍辱含垢著《史记》。故答案为:(示例)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点评】对对联要注意: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23.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也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人?他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答案】周亚夫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解析】【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中可知,他是一个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恪尽职守,治军有方的人;从“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中可知,他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的将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 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故答案为:周亚夫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点评】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和提干要求用通顺的语言即可解答。24.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请你也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一个作文片段。【答案】王老师一踏进小林子的家,就被小林子的妈妈一把拽住了:“唉呀呀,王老师,你说我这儿子是不是中邪了。看球赛时要不是我拉得快,他差点儿一脚踹破电视机。作文从来都说不交,给国家足球队写的信光草稿都有好几本了。连家里养条狗,他都取名叫马拉多纳……”【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周亚夫军细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人物形象也比较突出。人物描写,除了直接对人物言行进行描写外,还要借助别人的表现来侧面烘托,阅读和写作要理解掌握这种方法,文中主要是借周亚夫部下的语言来侧面表现周亚夫治军从严。可以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尝试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点评】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侧面描写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25.找出描写周亚夫下属的语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好处:我们可从中看到周亚夫的军队军容威严,令行禁止,连皇帝驾到也不准入营,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号令如山。这从侧面有力烘托了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人物描写;侧面描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刻画人物方法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文中有对周将军的直接描写,也有通过将士、皇帝的侧面描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周亚夫治军有方,从侧面有力烘托了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故答案为: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好处:我们可从中看到周亚夫的军队军容威严,令行禁止,连皇帝驾到也不准入营,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号令如山。这从侧面有力烘托了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点评】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首先,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其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再次,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26.课文《周亚夫军细柳》中,周亚夫“请以军礼见”,文帝“成礼而去”。“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知书达礼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在打造“礼仪校园”的过程中,准备开展以“学礼·明礼·守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你所在班级的研究选题是“学生校园礼仪规范”。请你分条列举《学生校园礼仪规范》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写出三条即可)(2)在以“做知书达礼的中学生”为主题的班会上,同学们正在热烈讨论遵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意义。现在该你发言了,你将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答案】(1)在校园遇到师长,要有礼貌地问好;上下楼梯,要右行礼让;上课发言要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发言。(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或组织,都有自己的制度、规章,无限度的自由是没有的,学校也是这样。作为学生,只有人人自觉遵守《规范》,才能为他人营造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自己也会从中受益,反之,则人人受害。【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简明;周亚夫军细柳【解析】【分析】⑴根据活动的主题,只要属于“礼仪规范”方面的就可以,可以从课堂学习、课间休息、课外活动等方面拟写。⑵既然主题已经明确为“做知书达礼的中学生”,就要扣住“知书达理”并结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从校园礼仪的角度来谈一谈怎样做到知书达理,知书达理的意义等。故答案为:⑴在校园遇到师长,要有礼貌地问好;上下楼梯,要右行礼让;上课发言要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发言。⑵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或组织,都有自己的制度、规章,无限度的自由是没有的,学校也是这样。作为学生,只有人人自觉遵守《规范》,才能为他人营造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自己也会从中受益,反之,则人人受害。【点评】⑴本题考查见解阐述。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阐述学生应该遵守哪些校园礼仪规范。表述要结合实际,观点明确简洁。⑵本题考查表述观点和语言运用的简洁得体。答题时应注意,知书达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说话文明、举止规范,就会受到他人的喜爱,学生更应秉承这一道德理念,并发扬光大。扣住知书达理的意义作答、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1 / 1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文之周亚夫军细柳一、基础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B.天子/先/驱至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既出/军门D.将以下骑/送迎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要求断两处。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军士吏被甲C.曾益其所不能 D.称善者久之5.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绛侯(jiàng) 军士吏被甲(bèi) 都尉(dū)B.棘门(jí) 可得而犯邪(yé) 驱驰(qū)C.按辔(pèi) 曩者(náng) 介胄(zhòu)D.彀弓驽(nǔ) 持兵揖(yī) 嗟乎(jiē)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军霸上 上自劳军B.介胄之士不拜 不闻天子之诏C.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D.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7.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D.吾欲入劳军军细柳8.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匈奴大入边:大规模; 见日出入时大,日中时小也:大,与小相对B.军霸上:驻军; 军中闻将军令:军队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使人称谢:派遣D.已而之细柳军:到; 介胄之士:的9.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差别的一组是( )A.使人称谢 非常感谢B.明日,徐公来 明日这班车才能到达C.天子先驱至 李大钊是红色革命的先驱者D.上自劳军 他是个军人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军礼见 B.使人称谢 C.壁门士吏 D.若儿戏耳11.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词语的意思。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②介胄之士不拜。③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二、课文理解1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①军士吏被甲 ②天子且至 ③居无何 ④将军约 ⑤按辔徐行 ⑥介胄之士不拜 ⑦天子为动 ⑧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1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②之:文帝之后六年 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③为:天子为动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14.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特殊用法。①介胄之士不拜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5.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守边将领周亚夫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B.周亚夫是文中的主人公,可全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的。C.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D.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是迫于周亚夫的军威。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载了周亚夫为河内守时驻守细柳营的一段事迹。B.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周亚夫。C.文帝对治军有方、忠于职守的周亚夫赞赏有加,对霸上及棘门的将军提出了批评。D.本文人物刻画鲜明生动,主要是因为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17.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课文原句填空。(1)文中点明故事背景的句子是: 。(2)皇帝来到三军驻地遇到的情形不同,霸上及棘门军: 。细柳军: 、 。(3)皇帝“使人称谢”的原因是: 。18.阅读课文,完成小题。(1)文中哪句话表现了细柳军时刻有备,训练有素?(2)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3)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19.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大入边。译文: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B.军士吏被甲,锐兵刃。译文:军中将士披着铠甲,拿着锋利的兵器。C.将军亚夫持兵揖曰。译文:将军周亚夫手拿兵器说道。D.介胄之士不拜。译文: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20.翻译下列句子(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3)嗟乎,此真将军矣!(4)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三、综合题21.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班级拟开展以“见面有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请你参加并解决后面的问题。(1)阅读下面材料,说出中国古代礼仪的两个特点。(每个特点限用四字回答)《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记录礼仪制度的书籍。书中这样说:“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自打猎,但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古籍《养蒙便读》也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叫。”《礼记》中还记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就是说交往要对等,只有单方面的行为,就不算有礼,所以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好意;同时,古人认为,往来之礼应适度,要通过适合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特点:① ②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马龙·白兰度为什么行拱手礼。(材料一)马龙·白兰度是美国的影坛巨星,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演员之一。1998年,葛优在美国拍摄电影,通过介绍,他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葛优回忆说,当时马龙·白兰度已经是74岁高龄的老人了,我们一见面,他就用中国的礼仪,对我抱拳作揖,这让我吃了一惊。(材料二)拱手礼也叫作揖礼,是同辈人见面时采用的礼节。行礼时,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问候。这种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拱手礼在西周时就开始使用,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散发着典雅的气息,也符合现代卫生的要求。很多礼学专家认为,拱手礼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礼节。近年来,在一些正式场合,我国国家领导人也喜欢行拱手礼。原因: (3)下列关于礼貌用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初次见面称“久仰”,好久不见称“久违”。B.求人原谅称“包涵”,求人方便称“借光”。C.受人之礼称“笑纳”,赠人书画题“惠存”。D.客人到家称“光临”,归还原物说“奉还”。四、语言表达22.一位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下联,请结合下面的资料对出上联。(宽对即可)司马迁为李陵事上奏武帝,获罪下狱,受腐刑。他受到如此奇耻大辱,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为中书令,继续写作,终于完成《史记》。上联: 下联:周亚夫恪尽职守扬军威23.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也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人?他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24.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请你也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一个作文片段。25.找出描写周亚夫下属的语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6.课文《周亚夫军细柳》中,周亚夫“请以军礼见”,文帝“成礼而去”。“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知书达礼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在打造“礼仪校园”的过程中,准备开展以“学礼·明礼·守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你所在班级的研究选题是“学生校园礼仪规范”。请你分条列举《学生校园礼仪规范》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写出三条即可)(2)在以“做知书达礼的中学生”为主题的班会上,同学们正在热烈讨论遵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意义。现在该你发言了,你将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A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据此分析,D项正确。2.【答案】A【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天子先驱/至;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既/出/军门;D:将/以下骑/送迎;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故答案为:A【点评】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3.【答案】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知识点】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根据句意来划分:将军亚夫手拿兵器行礼说:“身着甲胄的人不能拜见,请让我用军礼来行礼。”故断句为: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故答案为: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4.【答案】D【知识点】通假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的把握,注意平时的把握。A:“惠”通“慧”,聪明;B:“被”通“披”,身披;C:“曾”通“增”,增加。D: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5.【答案】B【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被”读作“pī”;C.“曩”读作“nǎng”;D.“彀弓驽”应写作“彀弓弩”;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6.【答案】B【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A.驻军,驻扎/军队;B.都是助词,的。C.慰劳/使……劳累;D.经过/居住故答案为:B。【点评】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7.【答案】B【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B项,都是动词,派。A项,动词,到,往/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作用,无实义。C项,动词,当,作为/介词,被。D项,名词,军队/动词,驻军、驻扎。故答案为: B【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两个或多个意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一般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最初的叫本义,常用的叫基本义,从本义或基本义推演引申来的叫引申义,通过用本义或引申义比喻另一事物而固定下来的叫比喻义。可以根据一个句子中词语意思带入另一个句子,判断意思是否一样。8.【答案】C【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一词多义【解析】【分析】C项中第一个句子划线的“使”意思是派遣;后一个句子划线的“使”意思也是派遣。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9.【答案】D【知识点】古今异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的发生了变化,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发生变化等。D项“军”的古今义都是“军队”的意思。A:告知;谢意;B:第二天;明天;C:先头部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走在前端的人。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10.【答案】D【知识点】古今异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A:请,古义:谒见、会见;今义: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B:谢,古义:道歉;今义,谢谢;C:壁: 军营的围墙 ;今义,墙。D:古今意义相同。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11.【答案】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②介胄:名词作动词,指披甲戴盔。③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词类活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我们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故答案为: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②介胄:名词作动词,指披甲戴盔。③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点评】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①军:本意指军队,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②介胄:名词作动词,指披甲戴盔。12.【答案】同“披”,穿着;将要;经过;规定;缓慢;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感动;必,一定【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考生可根据课上积累进行回答即可,注意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的答法。故答案为:1、同“披”,穿着2、将要3、经过4、规定5、缓慢6、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7、感动8、必,一定【点评】文言实词的掌握,除了需要背诵积累之外,还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分析,尤其一些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需要灵活掌握。13.【答案】名词,使臣;动词,派遣,命令;助词,的;动词,到,往;助词,补充音节,不译;介词,表被动;动词,做【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一词多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句子的意思,再写出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使”作动词时,意思是派遣,命令。故答案为:(1)名词,使臣 (2)动词,派遣,命令 (3)助词,的 (4)动词,到,往 (5)助词,补充音节,不译 (6)介词,表被动 (7)动词,做【点评】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分类整理文言词语能够更系统地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效率也会更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14.【答案】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的将士;名词用作动词,下诏【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词类活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词语的特殊用法。分类整理文言词语能够更系统地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效率也会更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介胄: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故答案为: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的将士 ②名词用作动词,下诏【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特别是词语的特殊用法要注意分类整理,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15.【答案】D【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D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是对周亚夫治军严谨,公正不阿的肯定。故D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进行思考分析。汉文帝亲自劳军,在霸上和棘门军营都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16.【答案】B【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周亚夫军细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正确,文中有对周将军的直接描写,也有通过将士、皇帝的侧面描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故答案为:B【点评】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词语,把握中心句。阅读时要理清写作思路,抓准脉络,结合语段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出其中的原因,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17.【答案】(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2)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不得入;按辔徐行(3)天子为动【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解析】【分析】默写古诗文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匈奴、驰、辔几个易错的字形。故答案为:⑴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⑵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不得入;按辔徐行;⑶天子为动。【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18.【答案】(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2)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3)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周亚夫军细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比【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文章可知,虽然没有敌情,也没用在战斗,但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说明细柳军时刻有备,训练有素。(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汉文帝到了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无人阻拦,而到细柳却不准进入,这是一处对比, 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 ;汉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里可以骑马长驱,而在细柳军营里却被告之: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这是第二处对比, 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而在细柳军营,周亚夫却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这是第三处对比, 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①汉文帝到细柳军营,却被守门的士兵阻拦,并说无论是谁都不准进入军营,军营里只听将军的命令等内容说明周亚夫治军非常严,这让群臣吃惊;②皇帝到了细柳军营,周亚夫却不行跪拜礼, 却以军礼参见皇帝,这也让群臣吃惊;③皇帝虽然在细柳军营被阻拦,不能驱驰,将军周亚夫也不行跪拜礼,但皇帝不但不发怒,反而大赞周亚夫,这更让群臣吃惊等。【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一定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本文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答题时,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词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19.【答案】C【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文言文翻译【解析】【分析】C句子的翻译不正确。本题重在考查文言文翻译。“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应翻译为“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被”是通假字,“锐”是形容词作动词。20.【答案】(1)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担任将军,驻军在霸上(2)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3)这才是真正的将军(4)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知识点】文言文翻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重点词语有: 军 :驻军; 之 :到; 被 :通“披”; 犯 :侵犯故答案为:⑴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担任将军,驻军在霸上 ⑵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⑶ 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⑷ 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21.【答案】(1)(示例)①尊敬老人;②礼尚往来(交往对等,往来适度)(2)①拱手礼是同辈人见面时用的礼仪,马龙·白兰度用这种自谦的形式表示对葛优的敬意。②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礼仪,马龙·白兰度以此来表达对中国的尊重和敬仰。(3)C【知识点】语言得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作答时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通读语段内容,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根据材料中《礼记》所引用的句子,由“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可知,古代礼仪中有“尊敬老人”的特点;由“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可知,古代礼仪中有“礼尚往来”的特点。(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作答时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通读语段内容,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根据材料二可知拱手礼是用于平辈之间表达敬意的礼节,马龙·白兰度以74岁高龄的老人向葛优行拱手礼,以表达他对葛优的敬意;从材料一可知马龙·白兰度是为了表达对中国人的尊重,使用中国的礼仪。(3)本题考查语言得体。C.请人受礼称“笑纳”。所以C项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⑴(示例)①尊敬老人;②礼尚往来(交往对等,往来适度);⑵①拱手礼是同辈人见面时用的礼仪,马龙·白兰度用这种自谦的形式表示对葛优的敬意。②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礼仪,马龙·白兰度以此来表达对中国的尊重和敬仰;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⑵语文材料探究题就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或者图片、表格)材料要求考生阅读文字(或者图片、表格)材料从中发现提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⑶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22.【答案】(示例)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知识点】诗歌对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拟写。根据给出的资料和下联对周亚夫的描写,可以确定上联的内容和司马迁获罪和写《史记》有关,因此可以示例:司马迁遭遇腐刑为李陵或司马迁忍辱含垢著《史记》。故答案为:(示例)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点评】对对联要注意: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23.【答案】周亚夫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解析】【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中可知,他是一个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恪尽职守,治军有方的人;从“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中可知,他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的将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 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故答案为:周亚夫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将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点评】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和提干要求用通顺的语言即可解答。24.【答案】王老师一踏进小林子的家,就被小林子的妈妈一把拽住了:“唉呀呀,王老师,你说我这儿子是不是中邪了。看球赛时要不是我拉得快,他差点儿一脚踹破电视机。作文从来都说不交,给国家足球队写的信光草稿都有好几本了。连家里养条狗,他都取名叫马拉多纳……”【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周亚夫军细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人物形象也比较突出。人物描写,除了直接对人物言行进行描写外,还要借助别人的表现来侧面烘托,阅读和写作要理解掌握这种方法,文中主要是借周亚夫部下的语言来侧面表现周亚夫治军从严。可以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尝试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点评】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侧面描写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25.【答案】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好处:我们可从中看到周亚夫的军队军容威严,令行禁止,连皇帝驾到也不准入营,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号令如山。这从侧面有力烘托了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知识点】周亚夫军细柳;人物描写;侧面描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刻画人物方法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文中有对周将军的直接描写,也有通过将士、皇帝的侧面描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周亚夫治军有方,从侧面有力烘托了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故答案为: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好处:我们可从中看到周亚夫的军队军容威严,令行禁止,连皇帝驾到也不准入营,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号令如山。这从侧面有力烘托了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点评】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首先,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其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再次,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26.【答案】(1)在校园遇到师长,要有礼貌地问好;上下楼梯,要右行礼让;上课发言要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发言。(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或组织,都有自己的制度、规章,无限度的自由是没有的,学校也是这样。作为学生,只有人人自觉遵守《规范》,才能为他人营造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自己也会从中受益,反之,则人人受害。【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简明;周亚夫军细柳【解析】【分析】⑴根据活动的主题,只要属于“礼仪规范”方面的就可以,可以从课堂学习、课间休息、课外活动等方面拟写。⑵既然主题已经明确为“做知书达礼的中学生”,就要扣住“知书达理”并结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从校园礼仪的角度来谈一谈怎样做到知书达理,知书达理的意义等。故答案为:⑴在校园遇到师长,要有礼貌地问好;上下楼梯,要右行礼让;上课发言要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发言。⑵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或组织,都有自己的制度、规章,无限度的自由是没有的,学校也是这样。作为学生,只有人人自觉遵守《规范》,才能为他人营造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自己也会从中受益,反之,则人人受害。【点评】⑴本题考查见解阐述。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阐述学生应该遵守哪些校园礼仪规范。表述要结合实际,观点明确简洁。⑵本题考查表述观点和语言运用的简洁得体。答题时应注意,知书达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说话文明、举止规范,就会受到他人的喜爱,学生更应秉承这一道德理念,并发扬光大。扣住知书达理的意义作答、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文之周亚夫军细柳(学生版).docx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文之周亚夫军细柳(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