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汉沽六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 8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汉沽六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 8科8份

资源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 B.两极地区 C.南北回归线附近 D.南北纬60度附近
3、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
A.一个太阳日 B.23小时56分4秒
C.24小时 D.23小时26分4秒
4、.决定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移动范围的是 (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5~6题。
5、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6、儿歌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⑥可见宇宙 ⑦宇宙 ⑧星系
A.①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⑦⑧ D.①④⑤⑦⑧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共有几级天体系统(  )
A.3 B.4 C.5 D.6
8、地球是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宇宙
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9~10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9、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关系密切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0、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结合太阳系模式图回答11~12题。
11、①、②、③、④名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火星、水星、海王星、冥王星
B.水星、海王星、火星、冥王星
C.火星、海王星、水星、冥王星
D.水星、火星、海王星、冥王星
12、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降为矮行星的原因之一是(  )
A.距离太阳系中心太远 B.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
C.冥王星表面的温度很低 D.冥王星的轨道近似正圆
13、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下列四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那么正确表示北半球春分日的是( )
15、读图,日期相同的太阳光照图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7题。
17、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18、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
A.甲—A B.乙—B C.丙—C D.丁—D
19、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的日期是:( )
A、12月22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3月21日前后
20、下列现象可能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所形成的是 ( )
A. 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 亚寒带地区高龄树木年轮疏密的有规律的变化
C. 耀斑发出的电磁波使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 山体发生滑坡
21、依据右边的太阳直射点地表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直射点从①到⑤需要1年时间
B.直射点在②处时是12月22日前后
C.直射点位于①、③、⑤时都是春分日
D.直射点在从②到③期间,全球白昼逐渐变长
22、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到达地球
B、太阳辐射能与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环流关系不大
C、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地方位于四川盆地
D、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23、有关黑子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则可证明今年一定是太阳活动极大年
B.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
C.一般情况下,人类都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活动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4、劳动节到国庆节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情况是 ( )
A.一直向北移 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先向北移,后向南移,然后又向北移 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25、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26、读“太阳光照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② 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③ 这一天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
④ A和C地太阳刚刚落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7、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大气层之外
28、天文学家计量“可见宇宙”的大小,通常用的距离单位是 ( )
A.米 B.千米 C.纳米 D.光年
29、下列地球能源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 )
①煤炭 ②地热 ③石油 ④水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0、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 )
A.可见光 B.红外光
C.紫外 D.红光和橙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40分)
1、读下图回答:(每空1分,共14分)
(1)图中所示为 半球俯视图,所示时间
为 月 日,代表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南半球正值 季节。
(2)说明AB两点的大小关系: (A>B,A=B,A<B);线速度关系 ;角速度关系 ;白昼长度关系 。
(3)此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
(4)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快、慢)。
(5)A点此时的昼长 小时;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6分)
(1)地球公转至D时,
是 月 日左右,北半球是 节气。
(2)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
(3)地球公转到 点
和 点时(填字母),我国昼夜平分。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 (填字母),其公转速度较 。
(5)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昼的是 (填字母)。
(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 至 期间(填字母)。
(7)在图中C处画出夜半球。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D A D B A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D C B A A B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B A A A D B A
S
N
900W
00
00
900W可能用到的相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碱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立即用湿抹布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C.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水扑灭,不能用水泼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3.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危险化学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 ( )
A.烧碱——1 B.甲烷——2 C.酒精——3 D.白磷——4
4.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 ( )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搅拌
5.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中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B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大 D.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小
6.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7.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 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 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
8.在KCl、FeCl3、Fe2(SO4)3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K+为0.15 mol,Fe3+为0.25 mol,Cl-为0.2 mol,则SO42-为( )
A.0.1 mol B.0.15 mol C.0.25 mol D.0.35 mol
9.能够用来鉴别BaCl2 、 NaCl 、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 )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10.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 )
A.2molCH4 B.3molNH3 C.4molH3PO4 D.5molH2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阿伏加德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
C.1mol 12C原子的质量为12g D.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克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B. 1mol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 在标准状况下,N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 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L
13.将3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3 mol·L―1    B.0.03 mol·L―1  C.0.05 mol·L―1  D.0.04 mol·L―1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萃取操作可在普通漏斗中完成
B.浓烧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盐酸冲洗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固体时一定要先给试管预热再集中加热液体部位
D.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某溶液后,将溶液保存在容量瓶中并贴上标签
15.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
物质 化学式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在水中溶解度
甲 C3H6O2 -98 47.5 0.93 易溶
乙 C4H8O2 -84 77 0.90 易溶
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
A.萃取法 B.蒸发法 C.蒸馏法 D. 分液法
16.下列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的操作不会造成误差的是 ( )
A.称量后转移固体时不小心把少量固体洒到烧杯外
B.干净的容量瓶又用蒸馏水洗涤了一遍
C.转移过程中不小心把几滴溶液滴在外面
D.加水定容时,加水过多,倒出后并恢复到刻度线水平
17.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
A.1 L H2SO4溶液中含98 g H2SO4 B.0.5 L含49 g H2SO4的溶液
C.98 g H2SO4溶于水配成2 L溶液 D.0.1 L含24.5 g H2SO4的溶液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次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34分)
19.(4分)12.4gNa2X中含Na+0.4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是 ,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0.(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农夫山泉”矿泉水进行检测时,发现1.0 L该矿泉水中含有45.6 mgMg2+,则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1.(4分)CCl4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溶液,请按下列要求用实验方法鉴别:
⑴只允许用一种试剂: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的CCl4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单质碘,振荡,呈紫红色的液体是__________,呈棕黄色的液体是__________。
⑵不用任何试剂:用试管取出少量的其中一种液体,再加入另外一种液体,下层液体是__________,上层液体是__________。
22.(17分)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⑴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⑵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⑶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 处。冷凝水由 (填f或g)口通入, 口流出。
⑷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和分析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g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23.(7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试剂X : 沉淀A: 沉淀B:
⑵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 。
⑶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杂质。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24.配制250mL1.0mol/LH2SO4溶液,需用98%的浓硫酸溶液(ρ=1.84g/L)体积为多少?取25 mL1.0mol/LH2SO4溶液与锌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多少升H2?求硫酸锌的物质的量?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漫溯(shuò)  瓦菲(fēi)  青荇(xìng)   百舸(kě)
B.夜缒而出(zhuì) 颓圮(pǐ) 彳亍(chì chù) 汜南(fán)
C.长篙(gāo) 浮藻(zhǎo) 笙箫(xiāo) 被八创(chuàng)
D.骨髓(suí) 寥廓(guō) 火钵(bō) 忤视(w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青苔 檐头 万户候 书生义气
B.篱墙 愁怅 竟自由 星辉斑斓
C.寂寥 荆棘 沁园春 忸怩不安
D.团萁 沧茫 橘子洲 激扬文字
3.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2分)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3)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味 贯注 揣摩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操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分,填下了《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
B.《再别康桥》中作者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C.《雨巷》通过象征的手法,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对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的追求。
D.《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而且多个诗节中首尾重复,使感情的表达凝重隽永、余韵深长。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2分)
A.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不能不使我感动得淌下眼泪吗?
B.今年,我国的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书籍等,都比去年同期增多。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D.谢晋非常酷爱自己的事业,并一直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
二、阅读《再别康桥》,完成6~8题。(6分,每小题2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6.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7. 下列各项解说错误的一项(  )
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随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作者对如此美景,体现了诗人万分感伤。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说天上被操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草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
8. 下面是对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 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 “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三、文言文阅读(选择每小题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10.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但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11、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分)
译文: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译文: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分)
译文: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4)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5)携来百侣曾游, 。
15、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14分)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
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作者:林清玄〈台湾〉 文章有删节)
16. 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
18. 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 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应用(4分)
20、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
例: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仿写:
六、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请以“我相信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补充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汉沽六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学科第一次月考考试答案
3.A 解析:品味:仔细体会,玩味,一般作动词。品位: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一般作名词。灌注:浇注,注入(心血)等。贯注:(精神、精力)集中。揣摩:反复思考推求。揣测:推测,猜测。
4.C 解析:C项并非对爱情的追求,而是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5.C 解析: A句中“不能不”是双重否定,“难道……”为反问句,也表示否定,全句变成“不会感动得淌下眼泪”意,肯定否定颠倒了。B句中“书籍”不属日用工业品,分类不当。D句中“酷爱”是“非常喜爱”意,“非常”赘余。)
三、(8分)
9.C 解析:行李:出使的人。
10.D 解析:第一个“以”,拿;后一个“以”,因为。前一个“之”为代词,代亡郑这件事,后一个“之”起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11.B 解析:主要为了凸显烛之武的正面形象,体现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12.C 解析:晋惠公并未给秦伯土地。
四、(14分)
16. 排比、拟人、反复。(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答对一个给1分)
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每个要点1分,共2分。)
17. 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2分)
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2.分)
18. 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2分)
19. 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2分)
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2分)
20.(4分)示例(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不能成为钢。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时间 B 路程 C 速率 D. 位移
2、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是( )
A 2R B 2R C R D 0
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体积足够小的物体才能被看作质点
B 质量很小的物体就可以被看作质点
C 在地球上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宇宙飞船看作是质点
D 欣赏魔术表演时,可把魔术师看作质点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这两句歌词中,作者在前一句和后一句中所选取的参考系分别是( )
A 竹排 流水 B 流水 青山 C 青山 河岸 D 河岸 竹排
5、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与路程都是矢量 B.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C.路程一定等于位移的大小 D.路程越大,位移一定越大
6、一名运动员进行百米训练,跑完全程的时间为11 s,前30 m用时4 s,后70 m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7.5 B.9.1 C.10 D.17.5
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8、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由此可知( )
A.a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B.a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
C.a与成正比 D.a与成反比
9、从高出地面3m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小球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大小为( )
A.3m B.5m C.8m D.13m
10、下列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加速度恒定的变速运动的是( )
11、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虽然绕地球转动,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我们所选的参考系是( )
A 太阳 B月亮 C地球 D 航天飞机
12、做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加速度恒为5m/s2,则( )
A 某秒的末速度一定等于这秒初速度的5倍
B 某秒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5m/s
C 某秒的末速度一定比这秒的初速度大5m/s
D 某秒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5m/s
13、关于物体运动的下列叙述,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速度逐渐增大
B 加速度逐渐增大,而速度逐渐减小
C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改变
D 物体在运动,而加速度(不为零)和速度都保持不变
14、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右图所示,从图中
看出,物体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的时间间隔是( )
A 只有0<t<2s B 只有2s<t<4s
C 0<t<2s和6s<t<8s D 0<t<2s和5s<t<6s
15、试判断下列几个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800m/s
B 小球第3s末的速度6m/s
C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km/h
D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72km/h
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汽车的速度计显示的是 的大小。(填“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
2、显像管中的电子束在从阴极射到阳极的过程中,经过2×10-5s速度由0增加到107m/s,其加速度为 。
3、如右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
比较三物体的
(1)位移大小: ;
(2)路程 ;
(3)平均速度的大小 。
4、如图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
在0~2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
是 ;在2~6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为 ;在6~9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为 ,方向为 。
计算题:(第一、二题每题6分,第三题8分;需要有必要的文字与图示说明)
1、一艘驱逐舰用90km/h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20km处正在匀速航行(同方向)的航空母舰,驱逐舰追了270km才追上,则航空母舰的航速是多大?
2、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以40m/s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经8s停下。
(2)一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3s末滑至底端,速度为6m/s。
3、一人先向北走了40m,耗时10s,随即又向东行走了30m,耗时又是10s。
试求:(1)此人在前10s内的位移和路程
(2)在整个20s内的位移和路程(sin37°=0.6;cos37°=0.8)
12—13学年度高一年级物理学科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D B C C A A D C C D D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瞬时速度 2、5×1011m/s2
3、
4、3m/s2 向东; 0; 2m/s2 向西
三、计算题(第一、二题每题6分,第三题8分)
1、解:设驱逐舰时速v1=90km/h,航空母舰时速为v2,x=120km,x1=270km
2、解:(1) —— 3分
(2) —— 3分
3、解:(1)——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1.新华网2011年1月17日电,1月17日,民政部从中央救灾物资昆明和南宁储备库紧急调运1万床棉被、1万件棉大衣和50吨彩条布帮助云南省做好当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这里的“救灾物资 ”(  )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是供人们消费的
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中可以看出(  )
①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当今世界各国一般都是用纸币购买商品的,像我国的人民币、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俄罗斯的卢布、欧盟成员国使用的欧元。纸币购买商品的现象表明(  )
A.纸币在行使价值尺度的职能
B.纸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
C.纸币在行使支付手段的职能
D.纸币在行使贮藏手段的职能
4.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 上海世博会的门票为:平日普通票价格为160元人民币、指定日普通票价格为200元人民币、指定日优惠票价格为120元人民币、平日优惠票价格为100元人民币、夜间票价格为90元人民币等不同档次。货币在门票定价中(  )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是观念中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5.2010年6月12日《重庆时报》报道,首套“2010世博人民币纪念钞券”震撼发行。第一套世博钞券特许藏品——钞券版《清明上河图》全球限量发行五万套,4 980元/套。这是继200 8年奥运纪念钞后,国家首次就重大事件面向全球发行的纪念钞券。对“2010世博人民币纪念钞券”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纪念钞券可直接用于购买商品
②纪念钞券的面值是由国家规定的
③纪念钞券是法定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它只具有贮藏手段职能而不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人民币外汇牌价(人民币/100美元)
时间 美元 人民币
2010年1月8日 100元 682.79元
2010年1月20日 100元 682.73元
上表情况说明(  )
A.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 值下降,人民币币值上升
B.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
C.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上升
D.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
7.王某到北京出差,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看中了一套西装,当即决定购买。在付款时,他并没有支付现金,而是使用了(  )
A.转账支票 B.现金支票 C.信用卡 D.债券
8.假如在2010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 ___元,这会引起________。(  )
A.8000 0.5 通货膨胀
B.4000 0.2 购买力降低
C.16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3 购买力提高
9.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0年5月31日发行第16届亚洲运动会金银纪念币(第2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金银作为法定货币,其本质是(  )
A.一般等价物 B.纸币 C.铸币 D.商品
10.同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它的价格忽高忽低,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B.商品价值的变化
C.价值规律的作用 D.买卖双方讨价还价
11.2010年6月我国CPI同比上涨3.3%,物价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晴雨表”。作为“晴雨表”的物价,可以反映下列内容(  )
①商品的价值
②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
④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2.2010年我国许多城市上调了水价。对于调高水价,你认为其合理依据应该包括(  )
①供水企业的生产效果提高
②供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
③我国人民收入水平提高
④资源配置要符合价值规律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3.下面是某地制鞋行业生产出现的两种情形,在这两种情形下,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生的变化是(  )
每双鞋的价值量
情形1:某鞋厂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 ①
情形2:制鞋行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
A. ①不变 ②降低 B.①提高 ②不变
C.①降低 ②提高 D.①降低 ②不变
14.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其主要原因是(  )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好看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D.甲企业的营销策略好于乙企业的营销策略
15.甲经营水果,乙为甲做果箱。甲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使得水果生意红火,同时也带动了乙的果箱供不应求。这 说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  )
A.其互补品价格的变化 B.其替代品价格的变化
C.其互补品需求量的变化 D.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变化
16.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强身健体,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企业能够(  )
A.减少个别劳动时间 B.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
C.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D.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17.“三八二十三,人人说我憨,我的卖完了,你的往回担。”这首打油诗说的是一个精明的小商贩在街上卖韭菜,一斤八分,二斤一毛六,三斤二毛三。就这一分的让利,使他的生意每天都特别好。小商贩的精明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做生意应该(  )
①不断降低商品价格
②善于运用经营策略
③懂得价格影响供求的道理
④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8.消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
①居民的收入
②物价水平
③人口数量
④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  )
A.保持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多发纸币,提高人们的购买力
C.繁荣市场,增加商品的供应量
D.改变消费观念,提倡信贷消费
20.对钱货两清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区别,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前者在购物时付现款,后者在购物时不付现款
B.前者是对有形商品的消费,后者是对劳务的消费
C.前者是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后者是对高档耐用品的消费
D.前者会导致商品所有权发生转移,后者不会导致商品所有权发生转移
21.新华网《从众心理作祟 中学生消费讲“气派”》的文章说,身穿“背靠背”外套,脚踩“耐克”运动鞋,背着“阿迪达斯”双肩背包,戴着“斯沃琪”限量版手表,用着新款手机和MP4,骑着捷安特变速自行车……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追求名 牌的风气加剧。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消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商品房的销售中经常出现“买涨不买落”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A.价格下跌,购买一定增加
B.价格上涨,购买才会增加
C.消费行为由价格决定
D.消费行为受人们的心理预期因素影响
23.以前我国居民大多关心吃饭问题,而现在人们更关注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这表明(  )
①人们的收入增加了
②我国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③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④人们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看漫画《打包之争》。回答24~25题。
24.漫画中年轻人和老年人对“打包”产生
分歧的原因是(  )
A.消费结构的变化 B.消费观念的差异
C.生活水平的不同 D.社会经济的发展
25.漫画中年轻人认为“打包”是小气的表现,是没有面子、很不好意思的事情。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部分年轻人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错误
②应该提倡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③重视物质消费,忽视了精神追求
④追求与众不同,盲目追求时尚与流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2 分,共5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大蒜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廉价调味品,如今已身价陡增。按现在的价位,1头大蒜大概要1块多钱。网民给难以控制的大蒜价格取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蒜你狠”。下表中的材料反映了大蒜价格变动的多方面经济关系,请你概括材料中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①2008年大蒜的价格跌入低谷,最低时降到了每公斤l毛钱,这成为大蒜种植面积萎缩的根源
②2008年大蒜种植面积下降,直接导致了2009年的大蒜产量急剧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大蒜的价格
③民众普遍认为大蒜能够杀菌、提高身体免疫力,甚至能够避免感染甲流,这对大蒜价格的上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种植一亩地的大蒜,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费用要1000多元,大蒜价格至少在每公斤2元以上,蒜农才有利润
⑤市民王女士说:“现在大蒜也太贵了,我都一直忍着没买,但这么久价格都不降,只好少买点。”
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27.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交换受什么规律支配?简述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0分)
28.不法商人经常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设置“陷阱”,欺骗消费者。常见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如:轻信精美广告及其“诱人”的承诺;轻信“名牌”“名店”;轻信“进口产品”;轻信“打折”“促销”“跳楼价”;求购心切,没有认真挑选;贪小便宜心切,结果上了大当;一叶障目,冲动购买;受害后嫌麻烦,算了。
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不法商人主要利用了消费者的哪些心理弱点?(9分)
(2)为了做到理性消费,消费者应该树立起怎样的消费观念?(8分)
29.某校高一(2)班学生就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
同学甲:用人民币可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人民币的作用这么大,国家可以多发行一些人民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学乙:人民币发行多了不好,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因此,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请你对同学甲和乙的观点进行评析。(7分)
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2 分,共5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A B C A A C A A A B D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A C B A D A D C B 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答案:①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
②供求影响价格。
③ 消费心理影响需求、需求影响价格。
④价值决定价格。
⑤价格影响需求。
28. 答案:(1) (9分)①盲目从众心理:消费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②过分求异心理:消费时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
③攀比心理:在消费上向广告、名牌、流行看齐。
(2)略(8分)
29. 国家有权 发行人民币,但不能随意印发,它的发行量受货币发行规律的制约,如果人民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发人民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出现通货膨胀。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而且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同时,纸币还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如果人民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因此,人民币的发行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乙、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7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的数 C 接近于的数 D 不等于的偶数
2、设集合U={1,2,3,4,5},A={1,2,3},B={2,5},则A∩(UB)等于( )
A {2} B {2,3} C {3} D {1,3}
3、若,则( )
A.2 B.4 C. D.10
4、方程组解的集合是( )
A B C D {(2,1)}
5、 下面有四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1)集合中最小的数是;
(2)若不属于,则属于;
(3)若则的最小值为;
(4)的解可表示为;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6、若全集,则集合的真子集共有( )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7、在下列四组函数中,与表示同一函数是( )
A. B.
C. D.
8、 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9、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0∈{0},②Φ{0},③{0,1}{(0,1)},④{(a,b)}={(b,a)}                         
A 1     B 2     C 3    D 4
10、函数f(x)=x2+2(a-1)x+2在区间(-∞,4]上递减,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3,+ ∞) B [3,+∞) C (-∞,5] D (-∞,-3]
二、填空题:(共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当{a,0,—1}={4,b,0}时,a=_________,b=_________.
12、已知集合A={1,2,3},B={2,m,4},A∩B={2,3},则m=_______________
13、若集合,,则_____________
14、已知f(x)=,则f [f(-2)]=________________.
15、已知函数, 当时,则函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则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8、(满分8分)已知集合A={a ,a+1,-3},B={a-3,2a-1,a +1},若A∩B={-3},求a的值.
19、(满分10分)判断函数在上的单调性,并证明.
20、(满分10分)(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则的取值范围
汉沽六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数学学科
第一次月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A C B C B D
二、填空题:(共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4, -1 12. 3 13. 14. 15.6 16. 7
三、解答题:
解:={1,4,5,7,8} ={3,6,7,8}
={1,4,5} ={2,3,6,7,8}
={7,8}
因为:,所以 〉0
又因为 所以:<0
所以:<0 所以
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20、(1)定义域
(2)m 此时:
得到:
恒成立
综上:Ⅰ.听力部分(共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分)
When will the speakers get to the theater if they leave now
A. At 7:35. B. At 7:45. C. At 8:20.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t a department store. B. At an airport. C. At a restaurant.
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do right now
A. Watch TV. B. Go to bed. C. Do homework.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The film is too long. B. The film is too short. C. The film is boring.
What will the man do
A. Fly a kite with the woman. B. Fly a kite by himself. C. Stay at home.
第二节 (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6~8 小题
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at first
A. The New York Hotel. B. The Central Park. C. The subway station.
How will the woman go there
A. By bus. B. By air. C. By subway.
Which street should the woman get off as the man advised
A. At 44th Street B. At 45th Street. C. At 46th Street.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11小题。
What will the speakers have as breakfast
A. Rice. B. Fruit. C. Sandwich.
What kind of sandwich does the boy like
A. The chicken sandwich. B. The beef sandwich. C. The vegetable sandwich.
Why did the boy’s Dad sleep late last night
A. He overworked last night. B. He went to meet his friend. C. He lost sleep last night.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5小题。
What happened to Sam
He was knocked down by a truck.
He fell to the ground when crossing the road.
He stopped the truck driver when crossing the road.
Who asked the driver to stop
A. The little boy. B. The boy’s mother. C. David.
Why did David help that poor woman
A. She had no money. B. She couldn’t walk. C. She was David’s neighbor.
What kind of person David is
A. A selfish man. B. A brave man. C. A warm-hearted man.
二、单项填空(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16. ---Is ______ here
---No, Tom and Jack have asked for leave.
A. anybody B. everybody C. somebody D. nobody
17. Maria is _____ American girl. She can play _____ volleyball very well, but she can’t play ______ piano.
A. an; the; the B. a; /; the C. an; / ; the D. a; the; /
18.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omorrow
---It _______ be rainy, cloudy or sunny. Who knows
A. must. B. may C. shall D. should
19. It’s very hot here. Why not _______ your coat
A. have on B. take off C. put off D. put on
20. ---Did you catch what the teacher said
---No. She spoke so fast________ I couldn’t hear her very clearly.
A. which B. that C. when D. since
21. It’s difficult for me to decide which one to choose, because _________ of them are good.
A. neither B. each C. either D. both
22. She is very good at painting . She can paint __________ her teacher.
A. as better as B. as good as C. as well as D .so well as
23. ---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Yes, and please get me some milk .I prefer coffee __________milk.
A. with B. to C. of D. on
24. Although Ned makes_________ progress in his subjects he also needs to make_______ effort to improve his handwriting..
A. a good ; a great B. good ;great C. good ;a great D. a good ;great
25. ---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_
---Yes, go along the street and you will see it on your right.
A. where is the station B. how I can get to the station
C. how far is the station D. when I can get to the station
26. The Great Wall is the place _________ I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since I saw it on TV for the first time.
A. who B. whose C. which D. what
27. Ninety __________teachers and students plant __________ trees every year.
A. thousands; million of B. thousand; millions of
C. thousands of; millions of D. thousand; million
28. ______the man looks at his son ! He thinks his s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_______.
A. How angry; carelessly B. What angry; carelessly
C. How angrily; careless D. What angrily; careless
29. --- Are you going to the party
--- No, because I _________.
A. have asked B. haven’t asked
C. have been asked D. haven’t been asked
30. It’s very kind you so.
A. of, saying B. of, to say C. for, to say D. for, saying
三、完形填空(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计15分)
An old man lived in a nice house with a large garden. He took care of his 31 all the time, watering and fertilizing them.
One day a young man went by the 32 He looked at the beautiful flowers, imagining how happy he could be 33 he lived in such a beautiful place. Then, suddenly he found the old gardener was 34 . He was very surprised about this and asked, “You can’t see these flowers. 35 are you busy taking care of them every day ”
The old man smiled and said, “I can tell you four 36 . First, I was a gardener when I was young, and I really like this job. Second, 37 I can’t see these flowers, I can touch them. 38 , I can smell the sweetness of them. As to the last one, that’s 39 .”
“Me But you don’t know me,” said the young man.
“Yeah, it’s 40 that I don’t know you. But I know that flowers are angels that everybody likes. We enjoy the happiness these flowers have brought us.”
The blind man’s work opened our eyes and pleased our hearts, which also made his life happier.
( )31. A. flowers B. trees C. vegetables D. grass
( )32. A. balcony B. kitchen C. garden D. study
( )33. A. after B. as C. before D. if
( )34. A. blind B. famous C. smart D. friendly
( )35. A. What B. Who C. Why D. Which
( )36. A. stories B. reasons C. excuses D. conclusions
( )37. A. although B. since C. because D. unless
( )38. A. First B. Second C. Third D. Fourth
( )39. A. me B. you C. my mother D. my son
( )40. A. true B. hard C. cool D. fair
四、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A)
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very foolish thief. Do you know what he did one day When he wanted to steal(偷) the bell on his neighbor’s door, he walked up to the door, took hold of(抓住) the bell and pulled hard. The bell made a very loud noise. The thief was afraid and went home.
Then he sat down to think, “I must do something about the noise,” he said. He thought and thought. At last he had an idea. “Ah, I’ll put some cotton in my ears. Then I won’t be able to hear the noise.” The next day he went to the door of his neighbor, and took hold of the bell. This time he pulled even harder. The bell rang loudly, but the thief did not hear anything. With another hard pull he got the bell out. Just then the neighbor came running out.
“Steal my bell I’ll teach you a lesson(教训),” the angry man shouted. And he hit the thief on the nose.
The foolish thief did not know how the neighbor found out he was stealing the bell. “Why did he come out just then ” he wondered (感到疑惑).
( )41. The thief was trying to get ___________ ____ .
A. his neighbor B. his neighbor’s doorbell
C. some cotton D. a door with a bell on it
( )42. The thief put some cotton in his ears. He thought it would be_______ for him to steal the doorbell.
A. safe B. difficult C. dangerous D. easy
( )43. The neighbor ran out probably(很可能) because _____ .
A. he knew his doorbell was being stolen
B. he thought someone was eager (渴望的) to visit him
C. he realized (意识到) som ething strange happened
D. Both B and C
( )44. The neighbor hit the thief to _____________ .
A. give him lessons B. punish (惩罚) him for stealing
C. help him with the bell D. be his teacher
(B)
Coffee 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American drink. Today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drink more coffee than people in any of the other countries. People drink coffee at breakfast, at lunch, at dinner and between meals. They drink hot coffee or coffee with ice in it. They drink it at work and at home. They eat coffee ice-cream and coffee candy. Coffee is black and very strong. Different people like to drink it in different ways. Some people like coffee with cream or sugar in it. Other people like coffee with both cream and sugar in it. In all ways it is served. Coffee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drink.
( )45. Coffee is an ____________ drink.
A . interesting B. international C. ice-cream D. American
( )46. Different people like to drink coffee ____________.
A. at work or at home B. in different ways
C. with cream or sugar D. between meals
( )47. Today Americans drink ____________coffee than people in any of the other countries.
A. as much as B. less C. more D. most
(C)
Jean is a bright young woman who comes from a rich and famous family. She goes to a good university and has everything that money can buy. Well, almost everything. The problem is that Jean’s family are so busy that they can hardly find time to be with her . In fact, Jean is quite lonely. So Jean spends a lot of time on her QQ. She likes being anonymous(匿名), talking to people who do not know about her famous family and her rich life. She uses the name Linda on QQ and has made a lot of friends who she keeps in touch with quite often.
Last year Jean made a very special friend on QQ. His name was David and lived in San Francisco. David was full of stories and jokes. He and Jean had a common interest in rock music and modern dance. So it always took them hours to talk happily on QQ and sometimes they even forgot their time. Of course, they wanted to know more about each other. David sent a picture of himself: He was a tall , good looking young man with big , happy smile. As time went by, they became good friends and often sent cards and small things to each other.
When Jean’s father told her that he was going on a business trip to San Francisco, she asked him to let her go with him so that she could give David a surprise for his birthday. She would take him the latest DVD of their favorite rock singer. But when she knocked on David’s door in San Francisco, she found that her special friend was a twelve-year-old boy named Jim!
( )48. Jean spends a lot of her time on QQ because she is ________________
A.rich B. young C. lonely D. a bad student
( )49. Jean thought “David” was special because he ____________
A. made her quite happy on QQ B. was from San Francisco
C.was tall and good-looking D.was rich
( )50.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
A. Don't believe those young man get to know on QQ.
B.People don't use their realy names on QQ so often.
C. Don’t go to meet those young man get to know on QQ.
D. Don’t spend much time on QQ.
五、任务阅读(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完成表格。
China has decided to take action to stop the use of free plastic (塑料) bags. Supermarkets, shops and outlets(经销点) in China will not be allowed to offer plastic bags.
Every year, people use too many plastic bags and fail to deal with them in a right way, wasting the oil and littering the country. While we offer quick and useful service(服务) to customers(顾客), the plastic bags cause serious pollution and waste of energy as well. The government encourages(鼓励)people to go back to carrying cloth bags and using baskets for their vegetables.
Action Make a decision to51__________ the use of free plastic bags.
Place Supermarkets,52__________ and outlets.
Advantage Offer53 __________ and useful service.
Disadvantage Cause serious 54____________ and waste of energy.
What we should do Carry cloth bags and use 55__________.
六、看音标写单词(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分)
56
57
58
59
60
七、书面表达(本大题共15分)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Li Ming 是一个注重“低碳”生活的中学生,假设你是他, 请以 “My Low-carbon Life”为题,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简单描述自己的“低碳生活”。
要点:(1)每天步行上学;(2)离开教室时,关灯、电扇、电视等;3)不用水时,记得关水龙头,循环使用水;(4)充分使用纸张;(5)不使用塑料袋。
参考词汇:on foot, turn off, tap, reuse, make full use of, plastic ba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 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历史文化渊源应追溯到( )
A.大禹治水 B.商代制度 C.西周分封 D.春秋诸侯争霸
2.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3. 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
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低而逐层分封
4.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6. 秦朝时期,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刺史
7.“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8.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9.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10. 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 ( )
A.它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
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 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官吏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11.《朱子语类》中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这段话主要说明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
A.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 B.导致了国家财政危机
C.过分削弱了地方权力 D.造成了边疆地区危机
12.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禁止世家大族子弟入朝做官 B.调整了统治集团内部关系
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D.忽视实际性学问,降低了官员文化素质
13.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假如你是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骚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应该( )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枢密院出兵 D.交尚书省执行
1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B.设置军机处大学士以备顾问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7.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8.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D.君主专制的加强
19.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正确排列是( )
①中书门下的设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0.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21.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小国林立是古希腊的主要特点。 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性格 B.经济条件 C.政体形式 D.地理环境
22.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23.帕帕迪是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前399年)30岁,孝敬父母,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但是他不识字。按照当时雅典的体制,帕帕迪有资格( )
①参加公民大会并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成为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
③成为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④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辩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 雅典城邦最高权力机构是( )
A.五百人会议 B.公民大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执政官
25.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
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26.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文章(书籍):( )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27.二世纪时的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这句话最能说明( )
A.罗马法的主体内容 B.罗马法的立法原则
C.罗马法的实质 D.罗马法的影响
28.《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是因为( )
A.主要由平民参与编订 B.规定平民和贵族享有平等的权利
C.损害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D.有了按律判决和量刑的成文法依据
29. 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30.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
A、《十二铜表法》的发表 B、公民法的形成
C、公民法演变成万民法 D、《民法大全》的编纂
31.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代表罗马共和国内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②以维护贵族统治为主要目的
③有效地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④是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 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贵族出身的平民领袖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
B.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对议案进行辩论
C.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
D.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遗产
把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33题16分,34题18分,35题18分)
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4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央集权发展的什么趋势 (2分)这种趋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4.(18分)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君权与相权的处理上,四人采取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分)
(2)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秦始皇、汉武帝和宋太祖各有何措施 (10分)共同特点是什么 (2分)
(3)上述四位封建帝王,你对哪一位更感兴趣 说明理由。(4分)
35.(18分)辉煌属于雅典!宏伟属于罗马!曾经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希腊和罗马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请回答:(1)试述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历程。(6分)
(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民主政治有什么影响?(6分)
(3)简要分析罗马法的作用和局限性。(6分)
汉沽六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B C C A B A A A C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D D B A C D D B D C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D B A D C D C D D B
33.(16分)(1)秦朝由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明朝废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6分)
(2)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
(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影响: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官场因循守旧,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4分)
(注:最后一问,学生还可以依据教材分两个角度来回答,酌情给分。)
34.(18分)(1)共同点:分割相权,皇权加强。(2分)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2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2分);宋太祖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下设通判,形成牵制;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控制;地方兵权收归中央(6分)。共同点:地方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2分)。
(3)略。(4分)(注:学生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35.(18分)
(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改革,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6分)
(2)人民主权、轮番而至;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6分)
(3)作用: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思想武器; 奠定了近代欧美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局限性:罗马法维护的是统治者的利益,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受到不公平的处罚。(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