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选择题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征性质绝对一致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粮食商品率高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 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B. 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 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 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4.图中①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它是
A.鄱阳湖平原 B.太湖平原 C成都平原 D.江汉平原
5.“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是
①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②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③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④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如右图所示,我国东南沿海如厦门、汕头及台湾一带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其主要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7.2012年8月末,受台风“布拉万”的影响,吉林省农田受灾面积很大,评估专家要掌握
农作物受灾、绝收面积大小的情况,应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系统
8.中央电视台每天天气预报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技术 ④地理信息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凡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稀疏的地区都可以称为荒漠,即“荒凉之地”。荒漠化是指由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内的种种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亦即形成荒漠化的过程。据此完成9~10题。
9.2010年6月17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介绍,我国荒漠化面积达到263.6万平方公里涉及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18个省区市,有4亿人口常年受到风沙危害。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
A.喀斯特荒漠化 B.水蚀荒漠化 C.风蚀荒漠化 D.盐渍荒漠化
10.人类活动不合理是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导致土地荒漠化比重最大的人类活动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影响该地农业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接近消费市场
C.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D.地势平坦
12.图中F地是重要棉花生产基地,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棉花生长的优势条件是
A.气温高 B.降水多 C.沙性土壤 D.日照充足
13.该地农业的耕作制度一年仅能一熟,而同纬度的华北平原地区农作物三年两熟,其原因是
A.土地地力衰竭严重 B.雨量稀少
C.水利设施不能满足需要 D.生长期短
14.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中,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 “红漠化” B.西南喀斯特地形区—次生盐渍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15.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不同,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B.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在城市中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音
D.在沿海地区可防止海浪侵袭,保护海岸和农田
16.热带雨林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有较多优势,下列不属于其优势的是
A.光合作用强烈 B.生物物种多 C.生物生长迅速 D.生物循环旺盛
17.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8.下列关于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当地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是直接原因
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及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
D.商业性木材采伐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9~20题。
21.图中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2.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煤为输电 ④大力发展煤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山西煤炭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下列属于其自身因素的是
A. 西气东输 B. 开采成本上升
C. 能源结构调整 D. 西电东送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完成24~25题。
24.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掘业 D.冶金业
25.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一铁一钢 ⑤煤一电一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26.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28-30题。
28.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大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19世纪后期,人口激增引发了田纳西河流域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土地退化 B.植被破坏 C.水体富营养化 D.酸雨
30.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3分)
(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 的退化。(2分)
(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分)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
(1)朗多尼亚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2分)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3分)
(3)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9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至 平方千米,占到雨林面积的 %,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3分)
(4)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设对雨林有什么影响?(4分)
(5)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何保护热带雨林?(4分)
33.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4分)
(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4分)
(3)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3分)
答案
31.
(1)干旱 递减 增强
(2)土地生产力 土地
(3)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4)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33.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电距离近。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
(2)输煤(晋煤外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
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
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 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据悉,2011年高考,大学招生第一志愿报哲学系的学生极少,很多同学是被“调剂”到哲学系的……不少人感到困惑,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学哲学专业有什么用呢 上述困惑的存在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 ( )
①哲学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 ②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③哲学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时代具有巨大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一位著名哲学家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现实生活中 ,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 ( )
A.哲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3.“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们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变革我国社会的先驱。这说明( )
A.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结
C.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D.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硕果
4.2011年8月3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召开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5.“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与此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心外无物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6.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 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7.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
A.存在决定思维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9.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他坚持(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0.下列和唯心主义观点根本对立的说法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④巧妇年为无米之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2.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①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存在即是被感知”
④“气者,理之依也” ⑤画饼充饥 ⑥削足适履
⑦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⑤⑦⑧ C.①②③⑤⑥⑦ D.⑤⑧
13.“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2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需要对 航天问题的认识,做到“零失误”。能做到“零失误”说明 ( )
A.存在决定思维 B.存在是思维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 D.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14.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1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6.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主要体现了( )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C.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1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如此葱郁茂盛。而今,曾经丰茂的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吹草低见沙梁”说明( )
A.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
C.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1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19.依据上题材料,“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
A 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0.医学科学证明,大脑皮层受损,人会成为白痴。这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B.人脑是思维的源泉
C.只要有健康的人脑,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 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21.《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了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B.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C.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D.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22.对于当前个别地方出现的浮夸风,有人仿元曲写到:“莫说扶贫难上天,只在反掌间,笔头一转,油粮翻番,猪羊满圈。官升数字,数字升官,戏法常变。坑了乡民,瞒了上官,了在当官。”这种浮夸风( )
①没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③表明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④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的思想表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3.“神舟八号”卫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B.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24.我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块以每年约30毫米的速率向东38度推移,中部的昆仑地块以每年平均速率21毫米的速度向北东61度推移,北部的祁连山地块以每年7-14毫米的速率向北东80度推移。上述事实表明( )
A.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事物总是瞬息万变的
25.“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而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的是( )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决定物质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Ⅱ卷(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10分)材料一:《尚书 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材料二:王守仁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以为“良知”即天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材料三: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哲学的什么派别 (6分)
(2)简要评述材料一反映的观点.(4分)
27.(18分)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6分)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12分)
28. (10分)2010年11月,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国华北等地普降大到暴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河北受暴雪影响地区指导工作。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暴雪,取得了显著效果。
结合材料,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应对雪灾的?(10分)
29.(12分)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于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12分)
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13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
26.(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材料二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三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6分)
(2)合理性在于:否认了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对于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奠定了客观基础.(2分)
但是,这种物质观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①他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学证实.②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的问题简单化了。朴素唯物主义具有自发性、直观性、猜测性。(2分)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4分)
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4分)
③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4分)
28.(10分)(1)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分)党和政府分析形势,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抗击雪灾。(1分)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分)党和政府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应对暴雪。(1分)
(3)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重视意识的指导和对人的调节、控制作用。(2分)党和政府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指导应对暴雪,取得成效。(1分)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
C.法家学派——韩非子 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3.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
B.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
C.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
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4.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儒家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7.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仁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
8.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
A.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
B.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
C.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
D.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0.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11.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名言
A.关注人类道德 B.批评苏格拉底 C.探究社会正义 D.否定神的意志
12. 有人说,文艺复兴的全过程,第一阶段主要是文学复兴,第二阶段是艺术复兴,而第三阶段则是科学复兴。那么“文学复兴”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但丁 B.拉斐尔 C.彼特拉克 D.薄伽丘
13.一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英文历史资料时,发现一个古代哲学家提出了"knowledge is virtue"的哲学命题,该哲学家极有可能是
  A.KongQiu B.Zhuxi C.Socrats D.Polato
14.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创造的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与世界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民主制确立、分封制确立 B.秦始皇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儒家思想形成、人文主义产生
15.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②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道路③演绎了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④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 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的目的是
A.实行天赋人权   B.避免暴君政体 C.实现司法独立 D.建立平等社会
17. 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B.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无直接关系
C.前者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反对封建专制
D.前者遍及西欧各国,后者仅限于法国
18.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①人权自由 ②实行法制 ③反对教权 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这段话鲜明地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霍布斯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
20. 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它使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发展   B.它追求政治民主和权利平等
C.它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D.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产阶级的需要
21.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5个体育运动图标(局部),代表
35个运动项目,它是以中国古代某种字体的笔画为基本形式,融
合其他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创造出来的。
这种字体是
A.甲骨文 B.隶书
C.楷书 D.篆书
22.西方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壁画中的飞天艺术风格的灵感来自于
A.古代印度 B.古代罗马 C.古代希腊 D.古代埃及
23. 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B.《伤寒杂病论》是重要药典
C.中医创立了针灸疗法
D.《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24.“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25. 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直接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6.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改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7.“神州六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用于军事开始于
A.汉朝 B.唐末 C.元朝 D.明朝
28.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促使欧洲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引发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29. 若你生活在北宋末年,你可以看到哪些技术的运用①用活字印刷术印刷麻纸书籍②利用火药开山采矿③运用指南针航海④翻阅《授时历》计算日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①②④
30.中国的小说发展史大体说来,经历来了这样的沿革
A.志怪──传奇──话本──长篇   B.传奇──志怪──话本──长篇
C.话本──志怪──传奇──长篇   D.志怪──话本──长篇──传奇
第Ⅱ卷(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 (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 木之人也。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虽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以上均为黄宗羲的观点)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古代“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用意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用意何在?(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图一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的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材料二 图二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材料三 图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像《维纳斯》这样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6分)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作品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1分)其核心是什么?(1分)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2分)
(3)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2分)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2分)当时欧洲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是什么?(1分)
34.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材料二 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刷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画面精美,在当时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1分)
(2)材料二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2分)从材料中找出你的判断依据。(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对文化的传播有何意义?(2分)
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答案)
二、非选择题
31.(9分)
(1)用意在于抨击“古代”君主视天下为己有,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3分)
(2)君臣平等的思想 (2分)
(3)学校应该成为公众评价是非的思想舆论阵地,而不是培养奴仆的场所。用意在于探求限制君主权利的措施。(4分)
33.(11分)
(1)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否定了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2分)
(2)文艺复兴运动;(1分)人文主义;(1分)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继承与发展)(2分)。
(3)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2分)
(4)自由是天赋人权,不可侵犯和抛弃,并以法律保障(2分)。理性(1分)
34.(7分)
(1)雕版印刷术(1分)。
(2)“活字印刷术”(2分)。“新印刷术”、“个别文字方向颠倒”、“排版疏忽”(2分)。
(3)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2分)。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第I卷 (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Fe: 56 Cl: 35.5 Na: 23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嫦娥奔月”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中国神话故事。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由长三甲火箭送入预定的轨道。长三甲火箭第三级推进剂采用低温液氧/液氢。已知在298K时,2g氢气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放热285.8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2H2(g) + O2(g) === 2H2O(l) △H=-285.8KJ·mol-1
 B.H2(g) + 1/2 O2(g) === H2O(l) △H=-285.8KJ·mol-1
 C.2H2(g) + O2(g) === 2H2O(l) △H=+285.8KJ·mol-1
 D.H2(g) + 1/2 O2(g) === H2O(g) △H=-285.8KJ·mol-1
2.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十B(g)=2C(g)
反应进行到4 s末,测得A为0.5 mol,B为0.4 mol,C为0.2 mol。则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
A. 0.05 mol/(L·s) B. 0.012 5 mol/(L·s)
C. 0.025 mol/(L·s) D. 0.1 mol/(L·s)
3.当2SO2+O2 2SO3 达到平衡后,通入一定时间后,存在于( )
A.SO3 、O2 B. SO2 、SO3 C. SO2 、O2 D. SO2 、SO3 、O2
4.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D)=0.4 mol / L·s B.υ(C)=0.5 mol / L·s
C.υ(B)=0.6 mol / L·s D.υ(A)=0.15 mol / L·s
5.某温度下,反应SO2(g)+ O2(g) SO3 (g) 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 2SO2(g) + 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 )
A. 2500 B. 100 C. 2×10-2 D. 4×10-4
6. .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H2O(l);ΔH=-57.3kJ·mol-1对于下列反应: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 -Q1kJ·mol-1
1/2H2SO4(浓)+NaOH(aq)=1/2Na2SON4(aq)+H2O(l);ΔH= -Q2kJ·mol-1
HNO3(aq)+NaOH(aq)=NaNO3(aq)+H2O(l);ΔH= -Q3kJ·mol-1上述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则下列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Q1=Q2=Q3 B.Q2>Q1>Q3 C.Q2>Q3>Q1 D.Q2=Q3>Q1
7.硝酸生产工艺中,在吸收塔里发生如下反应:
3NO2+H2O2HNO3+NO ΔH<0,为提高NO2的转化率,理论上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压       B.升温 C. 增压 D.加催化剂
8.下列不能说明反应P(g)+Q(g) R(g)+S(s)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浓度之比为1:1:1:1
C.P的生成速率和R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10.在一定温度下将1 mol CO和1 mol水蒸气放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g)+H2O??CO2(g)+H2(g)达平衡后,得到0.6 mol CO2;再通入0.3 mol水蒸气,达到新平衡状态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0.9 mol B.0.7 mol
C. 0.8 mol D.0.6 mol
11.可逆反应mA(g)??nB(g)+pC(s) ΔH=Q,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下图中的两个图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m>n,Q>0 B.m>n,Q<0
C.m>n+p,Q>0 D.m12.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方法改变起始物质及其量,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的是(  )
A.4 mol A+2 mol B B.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C.3 mol C+1 mol D D.3 mol C+1 mol D+1 mol B
13.2N2O5(g)=4NO2(g)+O2(g) △H=+56.8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14.已知:CH4(g)+2O2(g)==CO2(g)+2H2O(1) △H = ―Q1 KJ/mol
2H2(g)+O2(g)==2H2O(g) △H = ―Q2 KJ/mol
2H2(g)+O2(g)==2H2O(1) △H = ―Q3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KJ (  )
A. 0.4Q1+0.05Q3 B. 0.4Q1+0.05Q2
C. 0.4Q1+0.1Q3 D. 0.4Q1+0.1Q2
1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 cC (g) + 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a < c + d D、D的体积分数变大
16.对于可逆反应 A(g) +2B(g) 2C(g) △H>0,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第II卷(52分)
17.(10分))对于A+2B(气)??nC(气)+Q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
(1)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_____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________;当n=3时,A的状态为______。
(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则____。
(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反应。
18.(8分).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途径I:4.4g丙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a kJ,写出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II:等量丙烷按下列反应进行:C3H8(g) ==C3H6(g)+ H2(g) ΔH=+b kJ·mol-1
2C3H6(g)+ 9O2(g) == 6CO2(g) +6H2O(l) ΔH=-c kJ·mol-1
2H2(g)+O2 (g) == 2H2O(l) ΔH=-d kJ·mol-1 (abcd均为正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I放出的热量 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
(2)由于C3H8(g) ==C3H6(g)+ H2(g) 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b 与a、c、d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
19.(14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1)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 + CO(g) CH3OH(g);ΔH = -90.8 kJ·mol-1
② 2CH3OH(g) CH3OCH3(g) + H2O(g);ΔH= -23.5 kJ·mol-1
③ CO(g) + H2O(g) CO2(g) + H2(g);ΔH= -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CO2 (g)的ΔH= ___________;
①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______ v逆 (填“>”、“<”或“=”)。
② 若加入CH3OH后,经10 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3OH) = _________;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 = __________。
(3)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及。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分) 如图所示,向A中充入 1mol X和
1mol Y,向B中充入 2mol X和2mol Y,
起始时VA=VB=aL 。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
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各自发生下列反应: A B
X + Y 2Z + W;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四物质均为气体)。达到平衡时。VA=1.2a L,试回答: (A在的活塞可移动)
A中的X的转化率 αA=__________;
A、B中X的转化率αA ______αB (填“>、=、<”)
打开K,一段时间后又达到平衡时,A 的体积为_______ L(连通管中的气体体积不计)
21.(10分)在一体积为1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 ??CO2(g)+H2(g) Δ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mol/(L·min).
t1℃时物质浓度 (mol/L)的变化
时间/min CO H2O CO2 H2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2)t1℃(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 min~4 min 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状态;c1________0.08 mol/L(填“>”“<”或“=”).
②反应在4 min~5 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 min~6 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22. (4分)
恒温恒压下,向某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L A和2 L B,发生如下反应:3A(g)+2B(g) xC(g)+yD(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维持温度、压强不变,将0.6 L A、0.4 L B、4 L C、0.8 L D作为起始物质充入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m%,则x=________,y=________.
高二化学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A 3 D 4 B 5 D 6 C 7 C 8 B 9 B
10 C 11 B 12 C 13 D 14 A 15 C 16 D
18.C3H8(g) + 5O2(g) == 3CO2(g) +4H2O(l) ΔH=-10a kJ·mol-1
(1)等于 (2)小于 吸收 加热(3)b=+-10a
19.(1) -246.4kJ·mol -1 (2) ①> ②0.04 mol·L-1 0.16 mol·L-1·min-1
(3)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20.(6分)(1)40%(2分)(2)〉(2分)(3)2.6aL(2分)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ΔABC中,a=1,b=, ∠A=30°,则∠B等于 ( )
A.60° B.30°或150° C. 60°或120° D.120°
2. 若(a+b+c)(b+c-a)=3bc,且sinA=2sinBcosC, 那么ΔABC是 (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3. 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100(km), 灯塔A在C北偏东30,B在C南偏东60,则A,B之间的相距约(  )
A.100(km) B. 141(km) C.173(km) D.180(km)
4. 在等差数列中,,则此数列前13项的和为(  )
A.36 B.13 C.26 D.52
5. 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 )
A.12 B.10 C.8 D.
6. 已知等比数列中,,则由此数列的偶数项所组成的新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 )
A. B. C. D.
7.等差数列中,已知公差,且,则( )
A. 145 B.150 C. 170 D.120
8. 在ΔABC中,,,若ΔABC有两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9. 设{an}是有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为其前n项和。已知a2a4=1, ,则( )
A B C D
10. 在等比数列的值为( )
A.1 B.2 C.3 D. 9
11. 数列前n项的和为( )
A. B.
C. D.
12. 计算机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时,二进制即“逢二进一”.如表示二进制的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的形式是,那么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的数(  )
A. B. C. D.
第II卷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14. 已知⊿中,设三个内角对应的边长分别为,且,,,则 .
15. 等比数列中,是前项和,且,,则公比    .
16.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C=1,B=2A,则AC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题满分10分)
在△ABC中,若试判断△ABC的形状。
18. (本题满分12分)
在中 ,角的对边分别为,且满足。若。求此三角形的面积;
19. (本题满分12分)
设 数列满足: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0.(本题满分12分)
如图,一艘船以32.2n mile/h的速度向正北航行.在A处看灯塔S在船的北偏东的方向,30 min后航行到B处,在B处看灯塔在船的北偏东的方向,已知距离此灯塔6.5n mile以外的海区为航行安全区域,这艘船可以继续沿正北方向航行吗?
参考数据:sin115=0.9063, sin20=0.3420
21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 是和的一个等比中项,和的等差中项为,若数列满足().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的前项和.
22.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Ⅰ)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Ⅲ)数列中是否存在三项,它们可以构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一组符合条件的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高二数学月考考试参考答案(理)
17.
或,得或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另种解法 :化成边也可以。
18.解: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
即,在中,由
故,
所以
由,即得
所以△的面积
19. 解析:
又,
数列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令叠加得,
20.解析:在中,mile,,
根据正弦定理,,

到直线的距离是
(n mile).
所以这艘船可以继续沿正北方向航行.
(Ⅱ)由于(),所以.
. ①
. ②
①-②得 .
所以
22. 解析:(Ⅰ)因为,所以,
则,所以,,
所以数列是等比数列,
,,
所以.
(Ⅱ),

令,①
,②
①-②得,,

所以.
(Ⅲ)设存在,且,使得成等差数列,
则,
A


西

65
B
S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ΔABC中,a=1,b=, ∠A=30°,则∠B等于 ( )
A.60° B.30°或150° C. 60°或120° D.120°
2. 已知等差数列:.则下列不是该数列的项的是 ( )
A.11 B. C. D.52
3. 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100(km), 灯塔A在C北偏东30,B在C南偏东60,则A,B之间的相距约(  )
A.100(km) B. 141(km) C.173(km) D.180(km)
4. 在等差数列中,,则此数列前13项的和为(  )
A.36 B.13 C.26 D.52
5. 设是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且,那么( )
A. B. C. D.
6. 已知数列,,它的前n项的和最大时,n的值为( )
A.13 B.3 C.12 D. 2
7.等差数列中,已知公差,且,则( )
A. 145 B.150 C.170 D.120
8.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a8=8,则该数列前9项和S9等于( )
A. 36 B.27 C. 18 D.45
9. 设{an}是有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为其前n项和。已知a2a4=1, ,则( )
A B C D
10. 在等比数列的值为 ( )
A.1 B.2 C.3 D. 9
11. 数列前n项的和为( )
A. B.
C. D.
12. 预测人口的变化趋势有多种方法,“直接推算法”使用的公式是,其中为预测期人口数,为初期人口数,为预测期内年增长率,为预测期间隔年数.如果在某一时期有,那么在这期间人口数(  )
A.呈上升趋势 B.不变 C.摆动变化 D.呈下降趋势
第II卷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在等比数列中,,,使的最小自然数n=________
14. 已知⊿中,设三个内角对应的边长分别为,且,,,则 .
15. 等比数列中,是前项和,且,,则公比    .
16.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则此数列的公差    .
三.解答题: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题满分10分)
在△ABC中,若试判断△ABC的形状。
18. (本题满分12分)
在中 ,角的对边分别为,且满足。若。求此三角形的面积;
19. (本题满分12分)
设 数列满足: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0.(本题满分12分)
如图,一艘船以32.2n mile/h的速度向正北航行.在A处看灯塔S在船的北偏东的方向,30 min后航行到B处,在B处看灯塔在船的北偏东的方向,已知距离此灯塔6.5n mile以外的海区为航行安全区域,这艘船可以继续沿正北方向航行吗?
参考数据:sin115=0.9063, sin20=0.3420
21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 是和的一个等比中项,和的等差中项为,若数列满足().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的前项和.
22.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Ⅰ)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Ⅲ)数列中是否存在三项,它们可以构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一组符合条件的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高二数学月考考试参考答案(文)
1~12 C D B C B D A A A C B D
13. 4 14. 1或2 15. 3 16. 2
18.解: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
即,在中,由
故,
所以
由,即得
所以△的面积
19. 解析:
又,
数列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令叠加得,
20.解析:在中,mile,,
根据正弦定理,,

到直线的距离是
(n mile).
所以这艘船可以继续沿正北方向航行.
①-②得 .
所以
22. 解析:(Ⅰ)因为,所以,
则,所以,,
所以数列是等比数列,
,,
所以.
(Ⅲ)设存在,且,使得成等差数列,
则,
即,
即,,因为为偶数,为奇数,
所以不成立,故不存在满足条件的三项.
A


西

65
B
S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4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④→①     B.②→③ C.③→② D.①→④
2. 2010年12月5日晚,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邮政局长谷青阳酒后驾车,撞死5名青少年,这起特大交通事故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醉酒之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以上生理活动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脑干 小脑 大脑 B.大脑 脑干 小脑
C.大脑 下丘脑 小脑 D.大脑 小脑 脑干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5.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
C.艾滋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染 D.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6. 促胰液素的发现者是
A.沃泰默 B.巴甫洛夫 C.沃森和克里克 D.斯他林和贝利斯
7.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8. .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的浅黄色的液体来源于
A. 组织液 B. 血浆 C. 淋巴 D.血清
9.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 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 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1. 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移植的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糖尿 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
验不能说明
A.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C.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12. 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 ④二氧化碳
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⑦ C.①③⑤ D.③⑤⑥⑧⑨
13. 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 B.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D.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14. 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过敏反应、痉挛 B.自身免疫病、痉挛 C.过敏反应、肌无 D.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15. 我国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针对SARS病毒的疫苗已经进入到人体安全性试验阶段,数十
名志愿者报名接受安全性试验。研究人员制定的试验方案应是
A.在志愿者不知情的状况下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注射疫苗,一组注射生理盐水
B.志愿者全部注射疫苗,密切监视受试者的反应,观察、比较与常态人群的区别
C.志愿者全部注射疫苗,观察、记录并统计出现不良反应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D.志愿者全部注射疫苗,密切监视受试者的反应,随时准备处理意外情况的发生
16. .吞噬细胞不参与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17. ⑴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
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
⑵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⑶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①过敏反应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
18. 下列生理活动中,哪项与下丘脑无关
A.体温调节 B.血糖调 C.躯体运动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
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
C.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0. 2004年10月17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今年4月和7月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医院先后两次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治愈了一名I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该女性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一段时间内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
 A.血糖和胰岛素 B.胰岛素和抗过敏药 C.血糖和免疫抑制剂 D.血糖和胰高血糖素
21. 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D.肾上腺和下丘脑
22. 研究人员发现,在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中,除了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外,还有大量的"空心HIV"(病毒外壳)。下列针对这种"空心HIV"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它可能是感染了HIV的T细胞损伤后溢出来的未组装的衣壳
B. 它是HIV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原料来自宿主细胞
C. 它既具有抗原特异性,也具有感染性
D. 它不是HIV的代谢产物
23. 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
①剧烈运动 ②天气转冷 ③患糖尿病 ④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4. 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A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B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细胞中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下列假设中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
A. A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B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
B. 注入A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B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
C. A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B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
D. A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B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
25.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一种药物AZT,其分子构造与胸腺
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很相似。AZT抑制艾滋病病毒繁殖的机制是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
C.抑制艾滋病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26. 下图表示3种哺乳动物由于周围环境环境变化而发生代谢速度变化。以下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①动物Y比动物Z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②动物X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
③在低于40℃的情况下,三种动物的甲状腺激素分泌最先达到较高水平的是Z
④在10℃时就发生骨骼肌颤抖的动物是X
⑤在寒冷环境下,调节体温的方式是神经调节
⑥南极科考人员应选择Y动物饲养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27. 某科学家在蚯蚓体腔液中发现一种能溶解细菌、酵母菌、原生动物及绵羊红血细胞等
细胞的蛋白质CCF-1。则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A.CCF-1证明蚯蚓能产生细胞免疫B.CCF-1属于蚯蚓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C.CCF-l为蚯蚓B细胞分泌的抗体D.CCF-1可引起蚯蚓的过敏反应,抵抗外来细胞的入侵
28. 胸腺素能诱导淋巴干细胞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下列病人中不适合用胸腺
素的是
A.器官移植病人 B.SARS病人 C.AIDS病人 D.结核病人
29. 人体内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很可能体现在
A. 核DNA分子数 B.线粒体的数目 C. 参与免疫的过程 D. 高尔基体的数目
30. 图7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D 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31. 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 ④淋巴循环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2. 下面关于健康人体中尿的形成及其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尿除了不含蛋白质外,其成分与血浆基本相同
B.原尿中的尿酸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
C.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比终尿低
D.原尿中Na+含量与终尿相同
33.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顺序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34.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35.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36. 剧烈运动后运动员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逍度减少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37. 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
A.尿素中毒 B.乳酸中毒
C.组织水肿 D.二氧化碳中毒
38.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39. 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可能的原因是:
①肾小管、集合管病变,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降低
②接受胰岛素刺激的受体细胞功能失常,胰岛素分子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③胰岛B细胞受损 ④副交感神经传导失灵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 ②④
40. 某人的血糖浓度为185mg/dL,他可能伴有的症状是
A.暂时性头晕,出冷汗,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即消失
B.呼吸频率较快,体温超出正常值
C.尿量增加,人体消瘦
D.食欲不振,厌食
第Ⅱ卷 (60分)
(1)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_________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引起反应。可见“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6)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处,则发生的情况是:肌肉 。
42.(7分)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请分析说明:
(1)图中的[A]是_________,⑦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
(2)若图中的激素表示甲状腺激素,当含量增多时,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将减少,这是一种__________机制。
(3)若图中的内分泌腺同时受③和④的调节,则这种内分泌腺不包括下列腺体中的__________。
A.甲状腺 B.性腺 C.胰岛
(4)若切断小鼠的大脑皮层与A之间的神经联系,小鼠能否保持体温恒定 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9分)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
A 、B 、C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皮肤上会起“鸡皮疙瘩”,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
(5)当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 大量内流而形成动作电位。
44.(6分)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 ,进而使T淋巴细胞活化,同时使B淋巴细胞致敏,随后由 细胞分泌 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 ,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由此引起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 病。
45.(6分)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 600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乙肝的问题。
(1)人体产生乙肝病毒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
(2)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人体免疫系统可通过细胞免疫消灭乙肝病毒,即通过________细胞使________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
(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澳抗”的来源可能是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时________的蛋白质外壳颗粒或被乙肝病毒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________的蛋白颗粒。
高二月考生物答案
51(1)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B神经元持续兴奋
(3) 高尔基体 糖蛋白
(4)不收缩
52.(1)下丘脑  传出神经
(2)③和④  (负)反馈调节 
(3)C
(4)能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53.(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肾上腺
(2)皮肤 蒸发散热(汗腺分泌汗液)
(3)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收缩 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5)Na+
54.自身抗原 效应T(淋巴) 淋巴因子 效应B(淋巴)细胞 记忆(B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
立毛肌
汗腺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 (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一、选择题( 48 分,每小题 4 分)
1.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  )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2.给一粗细不均匀的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通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的地方电流大,细的地方电流小
B.粗的地方电荷定向移动速率大,细的地方小
C.各处的电流大小相同
D.粗的地方电荷定向移动速率小,细的地方大
3.两个带正电的小球,放在光滑的水平绝缘板上,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同时释放两球,它们的加速度之比将(  )
A.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保持不变 D.减小
4.白炽灯的灯丝随温度的升高导电性能变差,则白炽灯不通电时灯丝电阻R1与正常发光时电阻R2比较应是 ( )
  A、R1>R2 B、R1<R2  C、R1=R2 D、无法判断
5.对计算任何用电器的电功率都适用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在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实验中,电容器的A、B两极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A板与静电计连接,如图所示。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增大A、B板间的距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B.减小A、B板间的距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C.把B板向上平移,减小A、B板的正对面积,静电计指 针张角变小
D.在A、B板间放入一介质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7.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0~R,定徝电阻阻值为R0,设A、 B两端电压恒为U,要使R0获得U/2的电压,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  )
A.R的中点偏下 B.R的最上端
C.R的中点 D.R的中点偏上
8.如图所示,实线表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经过电场区域后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a、b是轨迹上的两点,关于粒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
A.该粒子带负电荷,运动方向为由a至b
B.该粒子带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由a到b
C.该粒子带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由b至a
D.该粒子带负电荷,运动方向为由b至a
9.一台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与一只电炉的电阻相同,都通过相同的电流,在相同时间内(  )
A.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大于电炉的功率
B.电炉放热与电动机放热相等
C.电炉两端电压小于电动机两端电压
D.电炉两端电压等于电动机两端电压
10.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荷量q=2.0 ×10--9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这过程中,除静电力外,其他力做的功为6.0×10--5 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0×10--5 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A.1.0×104 V B.4.0×104 V C.3.0×104 V D.7.0×104 V
12.如图所示,一条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将它置于一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水平向右.当细线离开竖直位置的偏角为α时,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则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  )
A.sinα B.cosα
C.tanα D.cotα
第II卷 (52分)
二、填空与实验题(每空2分 共20分)
13.(4分)如图所示为一个小灯泡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变化关系曲线.若把三个这样的灯泡串联后,接到电压恒定的6 V电源上,求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________A,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__Ω.
14.(2分)某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cm。
16.(4分)如图丙所示是根据某次实验记录数据画出的U-I图象,则此电源的电动势是 V 电源内电阻为 Ω
17. (6分)如图所示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10 Ω挡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________Ω.
(2)如果是用直流10 mA挡测量电流,则读数为______mA.
(3)如果是用直流5 V挡测量电压,则读数为________V.
三、计算 论述题(要求每题解答时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只写出结果不给分,共32分)
18. (10分)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g=120 Ω,满偏电流Ig=3 mA,要把它改装成量程是6 V的电压表,应串联多大的电阻?要把它改装成量程是3 A的电流表,应并联多大的电阻?
19.(12分)如图所示为两组平行金属板,一组竖直放置,一组水平放置,今有一质量为m的电子静止在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的A点,经电压U0加速后通过B点进入两板间距为d、电压为U的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若电子从两块水平平行板的正中间射入,且最后电子刚好能从右侧的两块平行金属板穿出,A、B分别为两块竖直板的中点,求:
(1)电子通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右侧平行金属板的长度;
(3)电子穿出右侧平行金属板时的动能.
扶余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第一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 (每题4分部分得分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D C B D B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D ABC A C C
填空与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
13、__0.3_A_ _20/3Ω__ 14、5.015 cm 15、_5KΩ_ 5V 16. 3V 1Ω
17. (1) 60Ω (2)7.20mA (3) 3.6V
三.计算与论述题(共32分)
18.解析:改装成电压表时应串联一个分压电阻,由欧姆定律得:U=Ig(Rg+R),
答案:1880 Ω 0.12 Ω
19.解析:(1)由U0e=mvB2得: vB=
(2)由y==可得: l=d.
(3)由动能定理得:U0e+e=Ek末
所以电子穿出右侧平行金属板时的动能Ek末=.
答案:(1)   (2)d  (3)
20. 小球进入板间后,受重力和电场力,且到A板时速度为零.设两板间电压为UAB,由动能定理得
丙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3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1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 15 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 迤逦(yǐlǐ) 赍发(jī) 央浼(měi) 犹望一稔(rěn)
B. 酒馔(zhuàn) 仓廒(áo) 沟壑(hè) 植杖耘籽(zǐ)
C. 西畴(chóu) 搠倒(shuò)塑造 (shù) 碎琼乱玉(qióng)
D. 辖制(xiá) 怂恿(sǒng)虽然(suī) 心惮远役(dàn)
2、根据陶渊明的有关诗句,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 心为形役 晨光熹微 乃瞻衡宇 欣欣向荣
B. 或棹孤舟 矫首遐观 有酒盈樽 三径就荒
C. 携幼入室 往之不谏 采菊东篱 心远地偏
D. 南窗寄傲 今是昨非 欲辩忘言 载欣载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分别,妈妈见我回来高兴得不得了,又是好吃的又是带我买衣服,关爱殷殷,无所不至。
B.巨额买进,天价卖出,这种翻云覆雨的大手笔体现出一个有实力、有气魄的投资家的远见卓识和经营魄力。
C.明星做广告本无可厚非,但面对广告中“真实的谎言”,是否也该想一想每一位注视着你的观众呢?
D.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4.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这次去武汉参加省中学生信息技术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D.回眸京剧音乐的发展历程,既重视传统又紧随时代是一条发展主线,它必将继续贯穿在今后京剧发展的历程之中。
5、.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句是 ( )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 , ,并赠送《适用投资指南》—册。
A.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竭尽全力.
B.我们将诲人不倦,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
C.我们将周到服务,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竭尽全力
D.我们将献计献策,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
二、(6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6~7题
红豆小史
红豆入诗,始于王维《相思》,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还是泛指爱情及友情,或有不同理解,根据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以及用王维诗红豆相思之典故的唐代诗词,如敦煌曲子词《竹枝子》,温庭筠《南歌子》、韩偃《玉合》等,其中相思特指爱情可知,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相思》诗所汲取,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
红豆象征相思、爱情,这是红豆意象的本义,红豆的形象,红艳艳,亮晶晶,红豆的性格,热烈,温润,玲珑、精致,坚贞,也确实是爱情的绝妙象征,诗中“此物最相思”之句,意味着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人普遍的默契.
红豆的象征内涵,在王维以后的唐诗宋词中获得显著发展,如赵崇嶓《归朝欢》:“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较王维诗与其后的唐诗宋词,红豆意象同是象征相思,爱情,但是王维以后唐诗宋词中的红豆相思。往往写出了相思双方之间的被阻隔,这一特点,在王维诗中只是潜在地涵有,而在王维以后的唐宋诗词是,则获得显性化表现.这种红豆相思的典型品格,其实更为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的第二象征意义是故国之思,红豆意象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到故国之思的这一转变,发生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发展于明末清初时期,红豆意象的第二象征意义,包含唐朝人的故国之思,明遗的故国之思。
就在王维作《相思》诗之后不久,红豆意象象征意义的发展演变,超越了红豆相思的本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唱“红豆生南国”“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在这个故事中,红豆象征唐朝人的故君之思、故国之思,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王维红豆诗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这是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满座听众联想起明皇与盛唐,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红豆热烈、坚贞的品格,红豆所象征的相思,爱情,与故国之思、爱国热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是唱红豆诗而触发起故国之思的原因之二.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群体,充分地开发了红豆象征爱国这一虽故犹新的资源。创作出一大批隐喻象征忠爱故国的红豆诗,宛如百花怒放,而且明末清初红豆诗,往往具有诗人亲自参与复明运动的背景和内容,故不同于一般单纯抒情的遗民诗.常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事,并极其用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而且有意改变古典之细节,以确指今典.
红豆相思的本义,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也同时获得表现.女性爱国志士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使明末清初红豆诗兼有象征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明末清初红豆诗因此而格外鲜艳夺目,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红豆意象的第三层象征意义,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红豆”意象有三种象征意义,这三种象征意义分别是“相思”、“爱情”和“故国之思”.
B.王维用红豆表达相思,意蕴单一明了,不具有以后的唐诗宋词写出相思双方之间被阻碍这一特点.
C.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听众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是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
D.“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王维《相思》更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红豆的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转移到了故国之思,由此可见,意象的意蕴是随朝代的更替而变化的.
B.红豆的象征意义表明,一个客观事物进入诗人的视野,进而成为诗的意象,同它自身的形象特质关系很大.
C.我国古代诗人把意象作为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他们特别注重意象的象征性、隐喻性,因此,古诗大都耐读.
D.红豆意象的历史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鉴赏诗歌,要注重意象的多重意蕴,并知人论世地品味、评价。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8.对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发)
B.《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环旋着往上飞)
D.而后乃今培风 (培育、培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证明万物皆“有所待”的一组是(3分) ( )
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④去以六月息者也
⑤而后乃今培风
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10.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庄子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B.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庄子认为达到“无己”的境界方是逍遥游。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C.“御六气之辩”中的六气指的是阴、阳、风、雨、晦、明。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D.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分)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4) _________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5)臣以险衅, 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6)___________________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7)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22分)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 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4.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15.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6分)
16.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17.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6分)
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六、(15分)
18、.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 , , 。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诗人 《使至塞上》的诗句。
(2分)
(2)“茂林修竹”出自晋人王羲之的《 》(2分)
(3)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处将上文补写完整。
(2分)
答:
19、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3分)
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以音布、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了回环美。
答:
20、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6分)
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 ;“会学”是指 ;“坚持学”是指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二、(共6分,每小题3分)6D(A.应该是“相思、爱情”“故国之思”和“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双重意蕴”。B.原文:“这一特点,在王维诗中只是潜在地涵有”。C.注意“原因之一”的后半句“王维红豆诗 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7.A(明末清初红豆诗的红豆意象兼有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双重意蕴“朝代”应为“时代”。)
三、(共9分,每小题3分)8.答案:D解析:D项“培”解释为“凭”。
9.答案:B 解析:①叙述鲲的形体之大②鲲鹏起飞时翅膀的形态⑥蜩与学鸠讥笑的话。
10.答案:D解析:D项“海运”指的是海动,古有“六月海运”之说,海动必有大风。
四(23分)
11.(10分)
答案: (1)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13、(共7分,每小题1分)
(1)临清流而赋诗(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茕茕孑立(4)落霞与孤鹜齐飞(5)夙遭闵凶(6)潦水尽而寒潭清(7)泉涓涓而始流
五、(22分)
14.(4分)【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15.(6分)【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2分)他技艺精湛,(1分)质朴善良,(1分)乐于助人,(1分)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1分)
【解析】本题只要求概括,不要求结合原文分析。难度较低。
16.(6分)
(1)(3分)【答案】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解析】本题是对情节发展中特定场景描写作用的理解,规则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的作用解答。
(2)(3分)【答案】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 “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解析】本题是对作品局部描写技法的赏析。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很明显。
17.(6分)
【答案】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
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
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柳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
④因工作上得心应手,有成就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
(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21.作文(略)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三部分,共11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 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5 C. £9.18
答案是B.
1.What did the man wish to do
A.Buy a dress for his wife. B.Talk to Mrs. Douglas. C.Call Crystal.
2.Who does the man want to speak to
A.A secretary. B.The service office. C.The operator.
3.What did the man do as a child
A.He took violin lessons.
B.He didn’t like violin lessons.
C.He bought a violin.
4.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dialogue [
A.The son lived with the friends.
B.The woman is his aunt.
C.The man is his father.
5.What will the woman do
A.She will follow the man.
B.She will contact the man.
C.She will lead him to the café.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10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8题。
6.When did the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take place
A.Monday morning. B.Thursday morning. C.Tuesday morning.
7.How many times was Miss Smith late during that week
A.Three times. B.Four times. C.Five times.
8.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dialogue
A.Miss Smith is always unlucky.
B.Mr. Sharp doesn’t care about Miss Smith’s always being late.
C.Miss Smith always has excuses when she is lat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11题。
9.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take place
A.In a tailor’s shop. B.In a clothing store. C.In a supermarket.
10.What did the woman want to buy
A.A green dress of extra large size.
B.A dress for herself.
C.A dress for her daughter.
11.Why did the salesman say “Just a moment.”
A.Because he was going to answer the telephone.
B.Because he was going to do something important.
C.Because he was going to get a bigger dress for the customer.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4题。
12.What is the probabl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Husband and wife. B.Mother and son. C.Boss and employee.
13.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Trying to persuade Kevin to eat carrots.
B.Asking Kevin to turn off the light.
C.Telling Kevin how to see in the dark.
14.Why did Kevin turn off the light
A.It was time to go to bed.
B.He wanted to show his eyesight was good.
C.He tried to prove the woman’s idea was wrong.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17题。
15.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do
A.Teach the man something about the weather.[来
B.Ask the man to stop to have a rest.
C.Persuade the man to return home.
16.Why does the woman know so much about the weather
A.She gained it from her early experience on a farm.
B.She learned a lot from her geography teacher.
C.She worked in a weather station.
17.What are the man and the woman doing
A.Doing homework. B.Riding bikes. C.Having a picnic.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20题。
18.What did the Whites do before they had the garage sale
A.They went shopping and then put an ad. in a newspaper.
B.They did some house cleaning and sorted the possessions.
C.They made a wonderful picnic in their hometown.
19.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talking
A.The Whites do not need to worry their “garage sale”
B.American did not enjoy such sales.
C.The Whites advertised their garage sale.
20.How much money did the Whites make
A.$440. B.$441. C.$442.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1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________ he or she wants.
A.however B.whatever C.whichever D. whenever
答案是B。
21.The combination of parties to form a new government tried out to be
______ failure, but as we know, success often comes from _____ failure.
A.a; a B./; / C.a; / D./ ; a
22.The manager and general engineer _____ very strict _____ his employees and ____ his work as well.
A.is; with; in B.are; with; in C.is; with; with D.are; in; in
23.Only in this way ______ progress in your Japanese.
A. you make B. you be able to make
C. can you make D. you can make
24.When you are ______ about something, you are ______ to do whatever you can to get it.
A. anxious; likely B. eager; possible
C. enthusiastic; likely D. concerned; probable
25.It is reported that there are over 20,000 persons for the torch relay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 ____it the biggest in the Games' history.
A.making B.make C.to make D.made
26.Come and see me whenever _______.
A.you are convenient B. you will be convenient
C.it is convenient to you D. it will be convenient to you
27.The amount of money _____ for the ten provinces in southern China suffering the snowstorm was soon collected.
A.to need B.needing C.needed D.which needed
28.—May I book two tickets for the football match on August 8
—Sorry, sir. But we have no tickets
A.spare B.useful C.available D.suitable
29.This computer doesn’t work properly, because the operating system has .
A.broken up B.broken down
C.broken out D.broken away
30. Tom rushed out in a hurry, ______ the door ______.
A. leaving; unlocked B. leaving; unlocking
C. left; unlocked D. to leave; unlocking
31. Mr. Smith was very disappointed to see the car he had had _____ went wrong again.[来
A. to be repaired B. repaired C. it repaired D. it
32. After he retired from office, Rogers ______ painting for a while, but soon lost interest.
A. took up B. saved up C. kept up D. drew up
33. The speech by the mayor of Shanghai before the final voting for EXPO 2010 is strongly impressed _______ my memory.
A. to B. with C. over D. on
34. —The water was running all night long.
—Yes. It seemed that John ______ . He was the last one to leave the lab.
A. was to be blamed B. was to blame
C. had been blamed D. should be blamed
35.—I’m taking part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next week.
— _______.
A.Come on B.Good luck
C.Congratulations D.Well don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One afternoon I was sitting at my favorite table in a restaurant, waiting for the food I had ordered to arrive. Suddenly I 36 that a man sitting at a table near the window kept glancing in my direction, 37 he knew me. The man had a newspaper 38 in front of him, which he was 39 to read, but I could 40 that he was keeping an eye on me. when the waiter brought my 41 the man was clearly puzzled (困惑) by the 42 way in which the waiter and I 43 each other. He seemed even more puzzled as 44 went on and it became 45 that all the waiters in the restaurant knew me. Finally he got up and went into the 46 . When he came out, he paid his bill and 47 without another glance in my direction .
I called the owner of the restaurant and asked what the man had 48 . "Well," he said , "that man was a detective (侦探) . He 49 you here because he thought you were the man he 50 ." "What " I said, showing my 51 . The owner continued, "He came into the kitchen and showed me a photo of the wanted man. I 52 say he looked very much like you ! Of course, since we know you, we told him that he had made a 53 ." "Well , it's really 54 I came to a restaurant where I'm known ," I said . " 55 , I might have been in trouble ."
36.A.knew B.understood C.noticed D.recognized
37.A.since B.even if C.though D.as if
38.A.flat B.open C.cut D.fixed
39.A.hoping B.thinking C.pretending D.continuing
40.A.see B.find C.guess D.learn
41.A.menu B.bill C.paper D.food
42.A.direct B.familiar C.strange D.funny
43.A.chatted with B.looked at C.laughed at D.talked about
44.A.the waiter B.time C.I D.the dinner
45.A.true B.hopeful C.clear D.possible
46.A.restaurant B.washroom C.office D.kitchen
47.A.left B.acted C.sat down D.calmed down
48.A.wanted B.tried C.ordered D.wished
49.A.met B.caught C.followed D.discovered
50.A.was to beat B.was dealing with C.was to meet D.was looking for
51.A.care B.surprise C.worry D.regret
52.A.must B.can C.need D.may
53.A.discovery B.mistake C.decision D.fortune
54.A.a pity B.natural C.a chance D.lucky
55.A.Thus B.However C.Otherwise D.Therefore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The London Eye is a giant 135---meter tall Ferris wheel situated on the banks of the River Thames in the British capital. Since 20 January 2011, it has been officially known as the EDF Energy London Eye following a three---year deal with the company. It is the tallest Ferris wheel in Europe, and the most popular paid tourist attrac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visited by over 3.5 million people every year. The London Eye is located at the western end of Jubilee Gardens, 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River Thames In the London Borough of Lambeth in England, between Westminster Bridge( which has longer history than the famous Severn Bridge to the west of London) and Hungerford Bridge. When erected in 1999, it was the tallest Ferris wheel in the world, until surpassed first by the 160 m Star of Nanchang in 2006, and the 165m Singapore Flyer in 2008. A breathtaking feat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 passengers in the London Eye’s capsules can see up to 40 kilometers in all directions. The London Eye is the vision of David Marks and Julia Barfield, a husband and wife architect team. The wheel design was used as a metaphor for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ime turning into the new millennium(千禧年). Back in 2000, the London Eye was known as the Millennium wheel. In 2009, a 4D Film Experience was added as a free extra to enjoy before your ride on the Eye. Once you get high enough and start coming down the other side, you will see people reach for their cameras. Here’s where the good stuff is right at your fingertips(or seems so). Parliament and Big Ben are beneath you, as are so many other historical things .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other attractions in
London, you can refer to the homepage.
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correct
A. It is so popular that every year, more than 3.5 million people visit the London Eye.
B. London Eye is called the EDF Energy London Eye from 2011 because the company bought it.
C. It is designed by David Marks and Julia Barfield, a husband and wife architect team.
D. It is 135---meter tall and is the tallest Ferris wheel in Europe.
57. What cannot be seen from the London Eye
A. The beautiful sights of the River Thames.
B. The Westminster Bridge.
C. The famous Seven Bridge.
D. Big Ben
58.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______.
A. London Eye is the third tallest Ferris wheel in the world.
B. London Eye was named the Millennium Wheel at first.
C. London Eye is free of charge, and that's why so many people come here.
D. Before your ride on the London Eye, you can first enjoy a 4D film now.
59. You can find this passage_________.
A. in a magazine B. in a newspaper C. from a guidebook D. on a website
B
Recently,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who was the greatest American president.Sixty-five presidential historians took part in it, and they judged the past forty-two American leaders based on ten leadership qualities, including public persuasiveness(信服), crisis leadership, management of the economy, moral leadership, and conduc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The historians also looked at administrative ability (管理能力), relations with Congress, ability to set goals, and the pursuit of equal justice for all.Finally, the experts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historical period in which the president lived.
The historians chose Abraham Lincoln as American’s greatest president.He had also been named best president in a similar study in 2000.Abraham Lincoln was the president who led the nation through the Civil War in the 1860s, and was able to unite it in the end.He also took the first steps to abolish slavery in America.
Edna Medford, a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Howard University in Washington, D.C., was an adviser on this study and the earlier one.She says Abraham Lincoln is seen to represent the values the nation most honors, such as truthfulness, moderation, and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The historians put American’s first 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 second on the list, while Franklin D.Roosevelt, Theodore Roosevelt, and Harry Truman follow in that order.John F.Kennedy, the country’s first Roman Catholic president, is sixth on the list.Like Lincoln, Kennedy was murdered while in office.
Among recent presidents, Ronald Reagan was named the tenth best and Bill Clinton rated fifteenth, while the historians put former president George W.Bush at number thirty-six.His father, George H.W.Bush, did much better, being placed at number eighteen.
60.We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___________.
A.this is the second time that Abraham Lincoln has been chosen as America’s greatest
president
B.Edna Medford didn’t take part in the study conducted in 2000.
C.George H.W.Bush was thought to have done worse in office than George W.Bush
D.Harry Truman was rated the fourth-best president by the study
61.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long to the ten leadership qualities considered
a.Being able to persuade the public
b.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during a financial crisis.
c.Balancing home life and career.
d.Pursuing equal justice for all.
A.a,b,c B.b,c,d C.a,b,d D.a,c,d
62.Who is rated worst among the following four presidents
A.John F.Kennedy B.George Washington
C.Bill Clinton D.George W.Bush
63.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
A.the ten qualities a great president needs
B.a study of American presidents
C.the values the American nation honors most
D.how Abraham Lincoln improved the country
C
Welcome to the future. It’s year 2050 and Scotland is now powered completely by“clean”energy.
Homes have entire roofs made of solar materials, rooms are kept warm by wallpaper, and people go to and from work in electric and hydrogen( 氢) cars.
Oil is still being found in the North Sea, but it’s not now only used to keep aircraft flying. And a new 500---mile underwater link with Iceland has been built to catch heat from the hot springs. There’s still a role for king coal—but the black diamonds are now environment---friendly.
People will be able to import the electricity they need and export any excess(超过的量) they make through rooftop windmills(风车). New technology will store electricity better and provide it on demand. Heat exchangers will provide heating and hot water.
Harmful carbon dioxide waste is being piped offshore to St Fergus and from there into some of the remaining oil—producing fields to be stored safely without entering the atmosphere. Gas remains the preferred energy source of industry and is now shipped in liquid form. But hydrogen is imported through pipelines from France and from a geothermal (地热的) plant in Iceland.
Hydrogen—fuelled cars have become popular. Electric bikes are common in cities using the new urban two—wheel network. Electric vehicles have become common, and their performances have been improved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s in electrical drive technology like high—temperature super conducting motors. Many people leave their vehicles in a giant park where they can be recharged from the national electrical system . Oilseed rape (油菜) is widely grown to fuel some motors .
64.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in paragraph 2 mean
A. The hot springs B. Oil C. Coal D. Oil and coal
65.Which sources of energy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in the future
A. Oil and coal B. Hydrogen and gas
C. Electricity and gas D. Solar energy and wind
66.The means of transport people use in 2050 do not include__________.
A. windmills B. electric bikes C. hydrogen—fuelled cars D. aircraft
67.The passage is written to tell us in the future_____________.
A. life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
B. the energy will become cleaner and cleaner
C. people will use some new sources of energy
D. people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D
On May 23,1989, Stefania Follini came out from a cave at Carlsbad , New Mexico.She hadn’t seen the sun for eighteen and a half weeks .Stefania was in a research program, and the scientists in the program were studying body rhythms (节奏)。In this experiment Stefania had spent 130 days in a cave ,30 feet in depth.
During her time in the cave, Stefania had been completely alone except for two white mice.Her living place had been very comfortable ,but there had been nothing to feel her the time .She’d had no clock or watches , no television or radio.There had been no natural light and the temperature had always been kept at 21℃
68.Stefania stayed in the cave for a long time because___________.
A.she was asked to do research on mice
B.she wanted to experience loneliness
C.she was the subject of a study
D.she needed to record her life
69.What is a cause for the change of Stefania’s body clock
A.Eating fewer hours
B.Having more hours of sleep
C.Lacking physical exercise.
D.Getting no natural light.
70.Where does the text probably come from
A.A novel. B.A news story.
C.A pet magazine . D.A travel guide.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When you are hungry, what will you respond Have your favorite meal and stay quiet after that 71 But it never lets you know, because you keep it busy thinking about your friends favorite
stars. So it silently serves your needs and never lets itself grow. When mind loses its freedom to grow, creativity sets a full stop. This might be the reason why we all sometimes think “What happens next ” or “Why can’t I think ”
72 Why reading but not watching TV It is because reading has been the most educative tool used by us right from children. Since it develops other aspects of our life, we have to take help from reading.
When you read a book , of course you run your eyes through the lines and your mind tries to explain something to you. 73 Now this seed is unknowingly used by you to develop new ideas. If it is used many times, the same seed can give you great help to relate a lot of things, which you would have never thought of in your wildest dreams !
This is nothing but creativity. 74 Within no time you can start talking with your friends in English or any other language and never run out of the right words.
So, friends, do give food to your thoughts by reading, reading and more reading. 75 Go and get a book!
A. The interesting part of the book is stored in your mind as a seed.
B. Why not do some reading while you are hungry.
C. Just like your stomach, your mind is also hungry.
D. Now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E. Hunger of mind can be actually solved through wide reading.
F. Reading can help you make more friends, too .
G. Also this mak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your vocabulary.
第Ⅱ卷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1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学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My sister saw a lovely cup when we are shopping the other day.She liked it at once.
Then she bent down and picked up to look at a price on it.As she did this, lots of tea
splashed(溅)on his T-shirt! I had to try hardly not to laugh at her shocked face! My sister
wanted get out of the shop as fast as she could when a shop assistant came over to us.It
was turned out to be her own cup, that she’d left on the shelf by mistake.The assistant
was clearly as embarrassing as my sister, for I just thought it was funny.
第二节 书面表达
你校学生会需招聘一名留学生做英语学习顾问,请你以短文形式写一则招聘启事。内容主要包括:
——母语是英语,汉语流利者优先
——解答用英语学习问题,协助组织英语活动
——每周4小时,报酬面议
——联系人:李华(Tel:13011223344)
生词:英语学习顾问English Study Advisor 留学生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报酬 payment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启事标语和结尾已为你写好。
扶余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试题
高 二 英 语 答 案
补全短文:71-75 CEAGD
改错:
My sister saw a lovely cup when we are shopping the other day. She liked it at once.
were
Then she bent down and picked ∧ up to look at a price on it. As she did this, lots of tea
it the
splashed on his T-shirt! I had to try hardly not to laugh at her shocked face! My sister
her hard
wanted ∧ get out of the shop as fast as she could when a shop assistant came over to us. It
to
was turned out to be her own cup, that she’d left on the shelf by mistake. The assistant
which
was clearly as embarrassing as my sister, for I just thought it was funny!
embarrassed but/yet/while/and
书面表达
If you are interested, please call Li Hua at 13011223344 for an interview.Payment for the service will be discussed during the interview.
Students’ Unio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