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政治试题
试卷类型:A 出题人: 郭 婷
审题人:吴万里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П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П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75分,每小题2.5分)
1.据新华网消息,动画片《喜洋洋与大灰狼》走红后,各网站竞相推出《喜洋洋与大灰狼》的下载铃音,一般为2元每首。下载的彩铃是 ( )
A.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B.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C.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D.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2.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包括( )
① 政府政策 ② 生产条件 ③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④ 商品的供求关系变化 ⑤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随着这几年我国家电产品的价格不断走低,市场上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一直保持较旺的势头。这说明( )
A.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刺激需求 B.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C.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引起消费量的巨大变化D.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4.价值规律表明“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指( )
A.每次商品交换中价值量与价格都是一致的
B.绝大多数情况下价值量和价格都是一致的
C.等价交换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D.价格变化的曲线与价值的交点
5.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就越高。而商品的价值量又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生产者想要多赢利就应该( )
A.提高生产者的劳动强度 B.提高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C.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D.提高商品的价值量从而提高价格
6、生产同样一只茶杯,甲耗费了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了4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了2小时劳动时间,三只茶杯在同一市场上出售,这时( )
A.甲生产的茶杯价值量大 B.乙生产的茶杯价值量大
C.丙生产的茶杯价值量大 D.甲乙丙生产的茶杯价值量一样大
7.自2008年6 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与此同时不同花色、不同图案、不同材质的环保袋成为百姓生活的新宠,这体现了消费者基于( )
A.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8.下列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 )
①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②物价水平③国家经济发展水平④居民的消费心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9.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许多北京市民和游客选择了租赁自行车的绿色出行方式,租车的业务量较往年增长了三倍。从消费类型来看,这种消费行为属于( )
①租赁消费 ②生存资料的消费 ③发展资料的消费 ④有形商品的消费 ⑤劳务消费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10.以前外出就餐,人们往往习惯于使用一次性餐具,随着消费观念的更新换代,人们开始偏爱于高温消毒的循环使用餐具,这表明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
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B.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C.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D.可持续性消费
11.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500毫升),约折合2000元/吨。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 )
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要少
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12.李某想购买一辆标价为15万元的汽车,在已有7万元存款的同时,李某又向银行贷款8万元。其中15万元是这辆车的________,李某支付给汽车销售商的7万元存款和还给银行的钱款其职能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
A.价值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B.价格 价值尺度 贮藏手段
C.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D.价格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13.“一卡在手,走遍神州”,这说明银行卡(  )
A.可以透支,缓解暂时收入不足 B.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C.在取款时没有任何限制 D.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14. 2011年7月,100日元兑换人民币8.0596元,而5月初时,100日元兑换人民币仅为7.2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日元兑换人民币进入“8时代”,此次汇率变动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影响的是 ( )
①旅行社:赴日旅游线路报价半年涨3成 ②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工资涨了 ③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 2012年上半年,有媒体曾报道某品牌婴幼儿奶粉含有有毒物质,再次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体系的担忧。这一事件的出现,导致市场上国产婴幼儿奶粉价格下跌。这里引起价格下跌的原因是(  )
①生产婴幼儿奶粉的劳动生产率提高②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的消费信心缺失③供求关系的改变④“毒奶粉事件”后,婴幼儿奶粉没有使用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假如去年某国生产鞋子产量为100万件,一年的价值总量为8000万元,甲企业生产这种鞋子一年的产量为10万件,今年生产鞋子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今年该国生产鞋子的价值总量和甲企业今年生产鞋子的价值总量分别为( )
A.4000万400万B.4000万800万C.8000万400万D.8000万800万
17.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18.面对美国、欧盟施压人民币升值,温总理表示,中国将积极推进汇率改革,但希望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单位人民币兑换的外币更多了 ②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获利增加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跌落 ④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金融稳定均有重要意义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19.随着高新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网上购物开始走进家庭。下列对网上购物认识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消费者,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
B、可以节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和减少社会劳动
C、意味着电子货币已经代替纸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
D、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0.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甲商品和乙商品的关系如下表,那么表格中反映乙商品需求量变化的a、b应该是(  )
关系 甲商品 乙商品
互为替代品 价格上涨 需求量减小 a
互补商品 价格下跌 需求量增加 b
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减少 B.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增加
C.需求量减少 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需求量减少
21.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对文化教育等发展性投入不断增大。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年均增长14.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年均增长14.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增长16.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增长15.1%。这说明(  )
A.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十分完善
B.我国城乡居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上升
C.居民收入越高,消费结构越合理
D.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性途径
22. 目前,越来越多的超市开始销售有机蔬菜,这些蔬菜的价格要比普通蔬菜贵好几倍。这意味( )
①有机蔬菜的高质量决定其价格 ②有机蔬菜市场是买方市场
③有机蔬菜的价值量比普通蔬菜大 ④生产者可能会扩大有机蔬菜的生产规模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3. 在右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 点或B 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A 点时,商品生产者获利:在B 点时,商品生产者亏本
②在A点时,购买者持币待购;在B点时,销售者趁机提价
③在A 点时,形成卖方市场:在B 点时,形成买方市场
④在A 点时,形成买方市场:在B 点时,形成卖方市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 下列示意图反映的是通常情况下价格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其中①②④分别反映的是价格随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货膨胀率、
居民收入水平变化的曲线,③反映的是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曲线。这些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价格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5. 一位中国医师刚到美国时发现“美国穷人胖、富人瘦,完全不是穷人瘦如柴,富人大腹便便”。多年后,他找到了原因:许多美国人一生不断进行健康投资,富人才有可能进行这种投资。“美国穷人胖、富人瘦”的现象反映出( )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③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会降低④消费结构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6. 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
27. 根据右图图示中反映出来的价格与需求关系,我们可以推断(  )
A.甲和乙是相互替代的商品
B.甲和乙是有互补关系的商品
C.甲是生活必需品,乙是高档耐用品
D.甲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乙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2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速度加快以及征地补偿政策的逐步完善,在一些城市周边出现一些因征地一夜暴富的农民。许多失地农民拿到补偿款后争先购买家用汽车,车型也由最初几万元的面包车发展到如今几十万元的高级轿车,而一些妇女和青年人则争相购买貂皮、高级服装以及价格不菲的金项链等,反正什么都不能比别人差。这种消费心理是( )
A、求异心理 B、攀比心理 C、求实心理 D、从众心理
29. “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下列事例中,价格变动原因与这个例子相同的是( )
A.每年“母亲节”这一天,全国各城市的康乃馨等鲜花的价格高出平日几倍
B.某市演出市场首次推出“半日价”,票价降了,观众多了
C.近年来,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笔记本电脑市场进入低价时代
D.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范围油价上涨
30. 国家旅游局将2011年主题定为“中华文化游”,并定于2011年1月1日在江苏、福建、山东、河南、贵州五省联合举办“2011中华文化游”启动仪式。 从消费的类型来看,外出旅游属于( )
①劳务消费 ②生存资料消费 ③发展资料消费 ④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巴市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 政治试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31. 近几年,全球粮价大幅度上涨。专家指出,粮价飙升由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首先,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提高导致农业综合成本上升。其次,随着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相应增加。第三,近年来兴起的生物燃料产业正在形成与人争粮的局面。第四,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1)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看,影响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6分)
(2)如果你是粮油生产大户,将如何应对粮油价格的不时变动?(8分)
32.表1 近几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情况
指 标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8.2 37.7 37.1 37.7 36.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7.7 46.2 45.6 47.2 45.5
材料一: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走上了富裕之路,可是一些富裕了的人却花了巨资修陵墓,大搞迷信活动,有的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还有的成天吃吃喝喝,甚至吸毒。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分)
(2)联系材料一,在当前的情况下,人们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8分)
巴市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卷答案
高一年级 政治试题
1——5ADBCB     6——10DAAAD
11——15DDBAB   16——20CCDBB
21——25CBACC   26——30CCBDD
需求量
价格

乙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英语试题
试卷类型:A 命题人: 郝晔
审题人:王琴
(本试卷总分120分)
第一部分:听力试题 (共两节,满分12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How much can the woman lend the man
30 dollars B.25dollars C.20 dollars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job
Boring B. Challenging C. Tiresome
How long has Mr.White been with the company
A.More than 15 years B. less than 15 years C 15 years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the exam will be like
Easy B.So-so C. Difficult
What will the man do with Julia
A.See a movie B. Have dinner C.He doesn’t know
第二节 (共7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7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What happened between the woman and Gary
They had a fight B. They become friends C.They broke up
7. What did the woman tell Gary to do
A.To be more confident B.To be more patient C. To be more friendl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en will the woman learn the result of the interview
A. Next Monday B. Next Friday C. Next month
9.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woman
A. She has rich work experience.
B. She knows little English .
C. The director didn’t like her .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science book
A. It’s a little expensive .B. It’s a little old .C.It’s a little thick.
11. What was the original price of the science book
A. Thirty dollars . B. Thirteen dollars. C.Sixty dollars
12. Which book does the woman buy
A. The maths book . B.The novel C.The English writing textbook.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35分)
单项选择(共15分,每小题1分)
13.A good student is good at _______ what the teacher says at once when hearing something important in class .
A. getting down B. passing down C. setting down D. coming down
14.Father went to his doctor for ________ about his heart trouble .
A. an advice B. advice C. advices D. the advices
15.He asked me _________ his story .
A. I liked B. did you like C. whether I like D. if I liked
16.Tom kept quiet about the accident ________ lose his job .
A. so that B. in order not to C. so as to not D. in order that
17. ---Look! The telephone is broken. Someone damaged it ________ purpose.
---That may be right. But perhaps it was broken _________ accident.
A. on; by B. by; by C. on; on D. by; on
18.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_____ pictures with you .
–Now it is time that you ______ a picture for me .
A. took , took B. have taken , took C. took , have taken D. has taken , take
19. We stayed at home ________ the rain.
A. because of B. because C. as D. since
20. He commanded that the work _______ before 5pm .
A. was finished B. should be finished C. would be finished D. finished
21._______ of 2006 , there were about 6000 foreign printing companies in China .
A. At the end B. In the end C. At last D. In end
22.Though we hadn’t seen each other for more than five years , I ______ him as soon as he came out of the station .
A. realized B. recognized C. learned D. knew
23. She told me _______ a noise in the hall .
A. don’t make B. not to make C. not make D. to not make
24. She told us ______ story that we all forget about the time .
A. such an interesting B. such interesting a
C. so an interesting D. a so interesting
25.High school students should be given enough sleeping time , _______ they are busy with their study .
A. even so B. as though C. as if D. even if
26. –Does he know how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Yes , he has ________ a good idea to solve it .
A. come up with B. kept up with C. caught up with D. put up with
27.There are ______ students in the school . But I don’t know _______ the girls among them .
A. a number of , a number of B. the number of , the number of
C. a number of . the number of D. the number of , a number of
完形填空(共20分,每小题1分)
There was a woman in Detroit , who has two sons . She was worried ___28___ them , especially the younger one , Ben , __29__ he was not doing well in school . Boys in his class__30__ him because he seemed so __31___ .
The mother __32__ that she would , herself , have to get her sons to do better in school . She __33__ them to go to the Detroit Public Library to read a __34__ a week and do a report about it for her .
One day , in Ben’s __35__ , the teacher held up a rock and asked if anyone knew it . Ben __36__ up his hand and the teacher let him __37__ . “Why did Ben raise his hand ” they wondered . He _38__ said anything ; what did he possibly want to say
Well , Ben not only __39__ the rock ; he said a lot about it . He named other rocks in its group and even knew ___40___ the teacher had found it .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were __41__ . Ben had learned all this from doing one of his book __42__ .
Ben later went on to the _43_ of his class . When he finished high school , he went to Yale University __44_ at last became one of the best do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
After Ben had grown up , he __45__ something about his mother that he did not know as a __46__ .
She , herself , had never learned how to __47___ .
28. A. about B. on C. with D. over
29. A. because B. so C. but D. though
30. A. played with B. go through C. took off D. made fun of
31. A. clever B. hard C. slow D. quick
32. A. asked B. decided C. forgot D. heard
33. A. made B. let C. told D. considered
34. A. notice B. message C. book D. question
35. A. class B. room C. office D. lab
36. A. looked B. gave C. took D. put
37. A. think B. leave C. stand D. speak
38. A. always B. even C. quickly D. never
39. A. found B. played C. knew D. threw
40. A. whether B. when C. where D. why
41. A. afraid B. surprised C. worried D. unhappy
42. A. pictures B. exercises C. shops D. reports
43. A. top B. end C. back D. side
44. A. so B. and C. or D. however
45. A. learned B. remembered C. understood D. guessed
46. A. doctor B. child C. student D. teacher
47. A. read B. work C. teach D. show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共30分,每小题2分)
A
Students often complain(抱怨)their teachers give them too much homework . Now , two reports show that in America this is not true .
The Brookings report shows that most students do less than one hour of homework . The Rand report shows that only 10%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spend more than two hours a night on homework .
The Brookings report also talks about a study from 1995 . American students do almost the least homework among twenty countries . Students in France , Italy and South Africa spend more than two hours on homework .
The Rand report says there was only one time when homework greatly increased in America .During the early 1960s , Americans were not happy whe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前苏联)became the first country to reach space . People thought it was necessary to improve education .
Parents want their children to have time for sports , music lessons and other things after school . some experts say schools need to give useful homework .
48. Students are not happy about _________ .
A. too much homework B. going to school
C. less homework D. stay at home
49. French students usually spend _______ on homework than American students .
A. more time B. less time C. more daytime D. two hours
50. _______ shows homework once greatly increased in America .
A. The Brookings report B. The Rand report
C. A university D. A piece of news
51.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was the _______ to get to space .
A. first B. second C. third D. forth
52. Some experts think __________ .
A. students don’t work hard enough B. students should not do any homework
C. homework is welcome if it is useful D. it isn’t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do homework
B
There are some places in the world where great cities once stood . There were trees , gardens and grass . But now these cities have gone and the places are like deserts . Scientists began to study this land to find out what happened . Many of them believed the land died when the trees were cut down .
Trees help other plants grow and help hold the soil in place . They keep the soil from blowing away . The leaves of trees on the ground keep rainwater from running off . Trees near farms protect growing plants from strong winds .
Once there were hundreds of farms in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 Then the farms turned into fields of dry dust . Trees might have saved these farms . But few trees grow in the dry southwest now .
Now we try to save trees . In many places , when a tree is cut down , a new tree is planted in its place . We do not want the land to die .
53. Places where great cities once stood are now like ______ .
A. farms B. gardens C. deserts D. fields
54. What can trees do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Trees can keep other plants green B.Trees can help other plants grow .
C.Trees can help the land grow . D.Trees can keep other plants in place .
55. Which is true
A.Trees let the rainwater run off .
B.All the fa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turned into deserts .
C.There aren’t any trees in the dry southwest now .
D.Land will die if there are no trees .
56.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_ .
A. that farms are better than cities B. how farms turned into deserts
C. that trees are important to the land D. how people save trees
57.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_______ .
A. trees can blow soil away B. man should protect the land
C. trees grow only in deserts D. trees die easily
C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E涂AB;F涂AC; G涂AD
Taking good notes is a time-saving skill that will help you to become a better student in several ways58 Second, your notes are excellent materials to refer to when you are studying for a test. Third, note-taking offers variety to your study time and helps you to hold your interest.
You will want to take notes during classroom discussions and while reading a textbook or doing research for a report.59 .Whenever or however you take notes, keep in mind that note-taking is a selective process.60
The following methods may work best for you.
●Read the text quickly to find the main facts and ideas in it.
●Carefully read the text and watch for words that can show main points and supporting facts.
● Write your notes in your own words.
● 61
● Note any questions or ideas you may have about what was said or written.
As you take notes, you may want to use your own shorthand(速记). When you do, be sure that you understand your symbols and that you use them all the time.62
A. Use words, not complete sentences.
B. There are three practical note-taking methods.
C. You must write your notes on separate paper.
D. Otherwise, you may not be able to read your notes later.
E. you will also want to develop your own method for taking notes.
F. That means you must first decide what is important enough to include in your notes.
G. First, the simple act of writing something down makes it easier for you to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it.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类型:A 命题人: 郝晔
审题人:王琴
第II卷
第四部分:根据汉语提示或首字母,用一、二单元的单词填空,每空一词。(共8分)
63. Her music is very popular with _____________(青少年)
64. _________(事实上),China may have the largest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65.The little boy is just starting to talk ;he has a ____________ (词汇量)of about ten words.
66. The options we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I chose the (后者)
67. We (逐渐地)get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going to bed late at night.
68. Judging from his a_______, he must be from North East of China .
69. What is _______ (标准的) English
70. He i__________ the doctor’s advice and goes on smoking.
第五部分:写作共两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 (共10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单词。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修改:在错误的词下面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单词。
Dear Li Ming ,
I’m glad to hear for you . You asked me what friendship was . Here are some my thoughts .
First , I think , as a friend , we can brave , loyal and active . Most importantly , true friends should be honest and helpful each other . But sometimes trouble can break down friendship , such as misunderstanding , arguments , fight and so on . If a closely friend hurts you and you don’t understand , don’t angry with him , try your best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
Secondly , in my opinion , a good friend is wealth in someone life .
Finally , true friends should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 A good friend is someone who make me happy , too .
I hope you will find true friends .
Yours
Xiao Hua
第二节 书面表达(共25分)
假定你是李华,你的英国朋友Peter来信向你询问如何才能学好中文。请你根据下列要点写封回信。
要点:1,参加中文学习班;
2, 看中文书刊、电视;
3,学唱中文歌曲;
4, 交中国朋友。
注意:词数100左右;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Dear Peter ,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learn Chinese wel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Hua
2012-2013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5:CBACC 6-10:ABAAA 11-12:CB
13——17 CBDBA 18-------22 BABAB 23---------27 BADAC
28------32.AADCB 33-------37CCADD 38---------42.DCCBD
43------47.ABABA
48-------52.AABAC 53------57CBDCB 58-62.:GEFAD
63-70:teenagers Actually vocabulary latter gradually accent standard ignores
改错:
1. for改为from 2. some后加of 3. can后加be 4. helpful改为help
5. closely改为close 6. don’t后加be 7. try前加and 8.best 后加to
9. someone改为someone’s 10. make改为makes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物理试题
试卷类型:A
考试说明:(本试题共分为第一,二部分,第一部分的答案用2B 铅笔答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的答案答在试卷上。卷面分值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答卷完毕后只交答题卡和试卷二。)
第一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不选或选错得0分)
1.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可以任选
B.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应先确定参考系
C.参考系必须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其他物体
D..实际选取参考系的原则是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
A.研究飞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可以把飞机当作质点;
B.确定轮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
C.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D.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3.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我们下午3点20分出发,不要迟到;
B.我校的百米跑记录是12秒8 ;
C.1997年7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世界杯足球决赛在今晚8时开始。
4.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R
5.下列速度中是瞬时速度的有( )
A.乒乓球从桌上弹起的速度为15 m/s B.短跑运动员的冲线速度为10 m/s
C.火车以42 km/h的速度穿过一条隧道 D.子弹以600 km/h的速度射中目标
6.下列关于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信号弹在夜空划出的痕迹就是信号弹的轨迹;
B.运动物体的x-- t图线是曲线,则运动物体的轨迹也是曲线;
C.画出信号弹的x - t图线,此图线就是信号弹的运动轨迹;
D.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 图象就是运动物体的轨迹。
7. 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8.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5m
B.若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是5m/s,则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一定是5m
C.若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其中1s内的位移一定是5m
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m/s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加 B.没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不变
C.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加速度必有变化 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一定为零
10.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o>0,加速度a>0,当a的数值开始减小,则该质点( )
A.速度开始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B.位移开始增加,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D.速度增大,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反
11.甲、乙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图中所示地形的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经在图中标出,则( )
A.两人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B.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 D.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12.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负,加速度方向为正,物体做减速运动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13.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 (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2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4m/s
14.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υ-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20s~40 s内B物体的速度增加量是10m/s
B.20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是10m/s
C.0时刻A的速度为0
D.A物体的加速度为0 ,B物体的加速度为0.5m/s2
15.一质点沿某一条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s ~ 2 s内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2 s ~ 3 s内质点做反方向的加速直线运动
B.第2 s末质点的速度改变方向
C.1 s ~ 3 s内质点的加速度是-1m/s2
D.第1 s末和第3 s末质点的速度相同
第二卷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16.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_______电,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以下,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
17.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纸条,共选出A、B、C、D四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纸带上各点对应尺上的刻度如图,AD段的平均速度 ,B点的瞬时速度 .
18、如图所示,质点甲以8m/s的速度从O点沿Ox轴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从点Q(0m,60m)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要使甲、乙在开始运动后10 s在x轴上的P点相遇,质点乙运动的位移是 ,乙的速度是 .
三、计算题(共26分)
19. (8分)一子弹击中木板的速度是600 m / s ,历时0.02 s 穿出木板,穿出木板时的速度为300 m/s ,则子弹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0.(9分)登山运动中,小张用100 min(分钟)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400 m ,相对于X升高了1200 m,如下图所示.
(1) 小张由X运动到Y总的位移的大小?
(2) 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 他的朋友小李从Z点爬山,比小张晚20 min开始,平均速率为0. 5 m/s ,还比小张早20 min到达山顶,问小李由Z爬到Y共通过了多少路程?
21.(9分)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根据图象求:
(1)第2 秒内的位移,前5秒的总路程和位移
(2)各段的速度
(3)画出对应的v– t 图象
巴彦淖尔市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一物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不选或选错得0分)
1.ABD 2.AB 3.B 4.C 5.ABD 6.A 7.BC 8.A 9.B
10.C 11.BC 12.AC 13.BD 14.ABD 15.AB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16.交流电 4-6 0.02 17.16㎝/s 15㎝/s 18.100m 10㎝/s
三、计算题(共26分)
Q 乙
O 甲 x /m
y /m
P
5
8
A B C D
6.4
9.8
cm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出题人:温 燕
审题人:刘彩霞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务必将1—7题,16—19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 阅读题(64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人说到笔,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钢笔、铅笔等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但历史上,笔曾专指毛笔。按流传甚广的说法,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据《太平御览》引晋代张华《博物志》云:“蒙恬造笔。”但如此重要之贡献,《史记·蒙恬列传》中却无记载。《博物志》所云之“造”笔,可释为创造,亦可释为制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聿”字在殷商时期便已现身。《礼记·曲礼》也有“史载笔,士载言”之句。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造笔不始蒙恬》云:“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乃公允之论也。
考古发现已经证实,笔之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考古工作者曾对陕西临潼的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进行发掘,出土了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大量文物。而从彩陶的纹饰花纹表面,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因而可推断出早在此时,先人便已开始使用毛笔或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成熟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聿”字,属象形字,乃以手握住细杆进行书写之状。在湖南长沙和河南信阳的两处战国楚墓中,曾各出土过竹管毛笔一支,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之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之笔,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区域推断,最迟在战国时,毛笔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各诸侯国之间文化差异巨大,尚无统一名称。
秦定天下后,蒙恬因功“拜为内史”,掌治京师。文案之事不能无笔,或许是其改进书写工具的动力与机缘。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以成毛腔,再将笔头毛塞于腔内,外加保护性竹套,以便于取笔和保护笔尖,笔之形制初备。蒙恬至少在笔的改进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应无争议。另一方面,秦一统华夏,各国称谓被弃不用,而以秦称为准,从而实现了“笔”的称谓之统一,亦功不可没。
回顾历史,笔之主流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时代,先为宣笔时代,后为湖笔时代。宣笔发轫于两汉,兴起于魏晋。其时书法大兴,与制笔业相辅相成。东晋时,书圣王羲之曾撰《笔经》,极力推崇的“中山兔毫”即宣州陈氏之笔,唐宋时期,名士白居易、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皆曾对宣笔有过极高评价。自元代始,制笔业进入湖笔时代。湖笔发轫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古时,善琏隶属湖州府,因而得名,善琏则被誉为“笔都”。《湖州府志》载:“湖州出笔,工通海内,制笔者皆湖人。”
我国素来以文化立国,笔乃文之所出,化之利器,所以在传统社会地位突兀,内涵隽永。笔就是史官手中利器,历代史官直书所见所闻,以成信史,使后人了解历史原貌。为维护史官的尊严和秉笔直书之权力,历代先哲前仆后继,不惜家身。中国史笔之神圣,可见一斑。
1.结合文意,下列各项中对“笔”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今天,笔是一种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包括毛笔、钢笔、铅笔等,但在中国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上,笔曾专指毛笔。
B.“笔”本来是秦国的称谓,但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全国以秦称为准,从而实现了“笔”的称谓之统一。
C.在我国的历史上,笔的发展大致先后经历了湖笔时代和宣笔时代这两个重要时代,“湖州出笔,工通海内。”这表明湖州的毛笔在当时非常有名。
D.“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聿”字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出现,属象形字,乃以手握住细杆进行书写之状,可见毛笔在殷商时期已经在使用。
2.下列各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皆曾对宣笔有过极高评价,可见,宣笔在唐宋时期达到兴盛时期。
B.因为蒙恬担任内史,掌治京师,经常处理许多文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蒙氏改进书写工具。
C.《礼记·曲礼》中的“史载笔”是说笔就是史官手中利器,历代史官直书所见所闻,以成信史,使后人了解历史原貌。
D.因为笔在中国传统社会地位突出,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常常用笔来与邪恶的势力作斗争。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物志》所云之“造”笔,可释为创造,亦可释为制造,然而根据文意,应解释为“制造”更为合适。
B.“蒙恬造笔”的说法虽然众说纷纭,但蒙恬至少在笔的改进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应无争议。
C.制笔业的发展与书法的兴起总是相辅相成的,制笔业的发展会推动书法的进步,反过来,书法的发展又会推动制笔业的发展.
D.从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的先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会使用毛笔写字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节选自《列女传·楚庄樊姬》)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 擅:独占
B.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求:寻找
C.丘子避席,不知所对 对:正确
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伯:称霸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王之所谓贤者何也 是寡人之过也
B.今贤于妾者二人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姬之所笑何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焉用亡郑以陪邻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一组是(3分)
①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②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③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④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⑤(虞丘子)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
⑥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庄王得到贤妻良臣的辅助,又善于吸纳批评意见,知错就改,是春秋时代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B.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举荐贤臣,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很高。
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评价,马上以实际行动“进贤退不肖”,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D.孙叔敖由樊姬推荐担任了楚国令尹,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樊姬对楚国的强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 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3分)
翻译:
(2) 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3分)
翻译:
(3) 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4分)
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9--10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9.“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10.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1.名句名篇默写(5分,每空1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4)荆轲和而歌,为变徵声, 。
乙 选考题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三、四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12---15题。
酒 事
于德北  
17岁那年,我离开了学校,走上了社会。我父亲是一个古板而严谨的人,他当时是一家报纸的副总编,在人群里总有点面子,特别希望我能去一家好一点的高中重读。我生来就倔,小事还犹豫,大事从来是一去不回头。当时,我外语不好,数学不好,考上大学的希望十分渺茫,所以,我毅然选择离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漂泊。
我曾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力工。
力工的活苦,没技术,让人瞧不起,不像钢筋工、架子工、木工、电工那么气派,受人尊敬。力工像杂役,什么地方缺人都得顶上。
心中就苦闷。
苦闷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选择。
那年夏天,雨水大,工期被耽误了,大家都很着急。有一天,我被分到李师傅带的混凝土班,跟着大家打立柱。一天的任务是11根立柱,打到下午的时候,云彩就来了。李师傅抬头看看天,凭空叫了一句:“爷儿几个,加把劲,抢雨前干完了,我管酒。”
我知道这个李师傅,他是建筑公司的劳模。他有一个疯老婆,已经疯了三十几年,但三十几年里,李师傅从来没让她磕着、碰着,从来没让她弄脏了衣服,从来没让她走失过。
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师傅有一个女儿,刚刚上大学,李师傅的负担不轻,平日里花钱节省人人尽知。
“真管酒?”有人问。
“管!”
李师傅平时是一个话语极少的人,他这一喊,有点一诺千金的意思,身边的人陡然增了一股劲,硬是抢在倾盆大雨下来之前,把立柱打完了。
酒、肉都有价,酒是9毛钱一斤,肉是8毛钱一盘。
六个人,围坐在工棚里,大呼小叫地吃开了。
我不会喝酒,自然往后挪挪身子,我感到有点冷。这时,一只粗糙的大手扶住了我的后背,并用力地往回拢了拢。
是李师傅。
他把发乌的饭盒递到我眼前,说:“啁一口。”
我摇了摇头。
“啁一口。”
语气是命令似的。
我接过饭盒盖,抿了一口里边的白酒,顿时被呛得咳嗽起来。
李师傅拍了拍我的后背,鼓励说:“再啁一口。”
我抬头看看他,突然在他的目光里发现了一种异样的东西——那是父亲般的慈爱和让人无法抗拒的关怀。
我又喝了一口。
是喝,不是抿。
一股热浪从喉头一直冲到胃里,又从胃里反到心上。
工友们都笑了。
那天,我喝多了,李师傅领着我,站在工棚的门口,冲着如注的大雨说:“喊一声,喊一声就什么都好了。”
说着,他“啊——”地大喊了一声,那声音撕心裂肺,神鬼皆惊。
“啊——”
身后的工友们也纷纷叫了起来,这些声音合在一起,如同悲怆的《命运交响曲》,渗入雨水里,向四周溅落了。
“啊——”
我也叫了起来。
“啊——”
随着喊声,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啊——”
随着眼泪的掉落,我心中的块垒也一点点地坍塌了。
不知过了多久,李师傅在我耳边轻轻地说:“孩子,喝了酒了,是男人了,不哭了。”
随着李师傅的话音儿,雨突然停了。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
12.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作品中写到了两个父亲,李师傅“慈爱和让人无法抗拒的关怀”使“我”倍感温暖,体会到自己父亲身上少有的鼓励之情。
B.随着李师傅的喊声,“身后的工友们也纷纷叫了起来”,“这些声音合在一起”将劳动的热情和团结的力量抒发得真切感人。
C.作品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性格,“爷儿几个,加把劲”“真管酒?”等语言描写,将人物豪爽、直率的性格表现得生动传神。
D.作品在语言运用方面相当准确,同样表现饮酒,“啁”的痛快,“抿”的羞涩,“喝”的坦然,这些词既叙写动作,又传达心理。
E.作品以“酒事”为题,“酒”象征着生活的苦难,只有饮下这碗苦酒,才能面对这坎坷的人生。这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课。
13.倒数第三段中“我心中的块垒”,在作品中具体指什么?(4分)
14.结合作品,简析“雨”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15.结合作品,简析李师傅这一人物的形象。(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12---15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一身傲骨,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13.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4分)
14.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6分)
15.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联系全文,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说你对此的理解。(6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5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题(16分)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漫江(màn) 沉淀(diàn) 峥嵘(zhēng róng) 载歌载舞(zǎi)
B. 雨巷(xiàng) 方遒(yóu) 忸怩(niǔ ní) 残羹冷炙(gēng)
C. 瞋目(chēn) 百舸 (gě) 惆怅( chóu chàng) 溘然长逝(kè)
D. 颓圮 (qǐ) 凌侮 (wǔ) 彷徨(páng huáng) 栉风沐雨(zhì)
1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气死风灯、走马灯纷纷亮起,街市上灯火阑珊,游人如织,夜幕下的都市美艳绝伦。
B.美国大片《蜘蛛侠》将在京上映,电影爱好者趋之若鹜。
C.农民们在党的好政策下逐渐富裕起来,他们家里的各种电器也多得汗牛充栋。
D.新赛季,迈阿密热火队“三巨头”的雄厚实力令其他NBA球队的球员难以望其项背。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优秀人才不足、人才适应性差、技能型人才的短缺等问题正在制约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竞争力的提升。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元旦期间,武汉各大商场都使出了大幅降价的“杀手锏”,都想以此拉动节日消费,商界统计的数字也表明,今年的元旦消费总量是最好的一年。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_____________;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______________。我们离不开大自然。_______________。
①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王维找到了精神归宿。
②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
③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④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李乐薇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⑤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精神依托,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⑥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20. 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理解,让人耳目一新。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三句中任选两句)(4分)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看法: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看法:
③喜怒不形于色
另一看法:
六.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②汪国真说:“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许多人开始出发时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但逐渐热情减退,最终停了下来。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急急地出发但却跌倒在路旁的人,他们虽有了行动,但却未能善始善终,这是可悲的。”
④席慕容说:“我喜欢出发,喜欢离开,喜欢一生都能有新的梦想。”
请以“出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巴市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颠倒顺序,应是“宣笔时代和湖笔时代”)
。案2. C(A项兴盛时期应在魏晋;B项“为了提高工作效”于文无据,原文说“文案之事不能无笔”; D项颠倒因果,“中国的知识分子常常用笔来与邪恶的势力作斗争”是原因,“笔在中国传统社会地位突出”是结果)
3. D(推断无据,“使用毛笔写字”推断错误,应是用毛笔或者类似毛笔的东西来画彩陶,而不是写字)
4. C 5.C 6.C 7.A
11.(1)怅寥廓
(2)挥斥方遒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 士皆垂泪涕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2.BE(B项,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有误:工友们的叫喊与李师傅以及后来“我”的叫喊意味相同,都是对“悲怆”命运的抗争、对“心中的块垒”的浇灌。E项,对作品意象理解有误:“雨”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酒”则是困苦生活中的“强心剂”。)
13.(1)中途辍学,大学梦破灭的失望;(2)做力工让人瞧不起的苦闷。
14.(1)“那年夏天,雨水大,工期被耽误了”;下午打立柱,“云彩就来了”,暴雨将至:“雨”为人物表现和事件生成提供了基础。
(2)“李师傅领着我,站在工棚的门口,冲着如注的大雨说……”:“雨”催化了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发展,丰富了“酒事”的内容。
(3)“随着李师傅的话音儿,雨突然停了”:“雨”强化了人物的心声,在塑造形象、体味人生等方面使作品达到高潮。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
12.BE(B项涉及的原文为“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这并不代表“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本项属于无中生有;E项写作手法表述错误,文中没有夹叙夹议。)
13. ①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如讲课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②做学问自视甚高。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③面对强权有傲骨。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答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16.C 解析:A项“载”应读“zài”;B项“遒”应读“qiú”;D项“圮”应读“pǐ”。
17.D 解析:A项“灯火阑珊” 灯火稀疏, 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B项“趋之若鹜” 是贬义词。C项“汗牛充栋”意为“形容藏书之多”。 D项“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能赶得上或比得上。多与“难以”搭配用于否定句中。
18.A 解析:B项成分赘余。“不可缺少”与“必需品”重复,删去“不可缺少”。C项主宾搭配不当。将“最好的一年”改为“历史最高的”D项语序不当。应将“发展”“解放”调换顺序。
19.C 解析:各个分句结构应一致。最后一空由现实到精神。
20.答案示例:
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另一看法: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文章,又何须读上百遍?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另一看法:谁知这一别对方都干了什么,有时时间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纵使能改变,又焉知一定是向好的方向。
③喜怒不形于色。另一种看法:把真实想法埋在心底,一对身体不好,二人家会说你城府太深,工于心计,所以我宁可把喜怒写在脸上。
21.作文(40分)
参考译文: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不吃禽兽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很勤敏。楚庄王曾经上朝,散朝很晚。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 也许饥饿疲倦了吧 ”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 ”楚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笑起来。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 ”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国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 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丁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蛤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于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成就了楚国的霸业。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题
试卷类型:A 出题人:朱琴
审题人:林瑞卿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
2.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60分)
北京时间2008年5月26日7时53分,“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区域。该探测器于2007年8月4日升空,将在火星上奋战92天,其核心任务是寻找水和生命痕迹。结合下表,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四季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年 23时56分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年 24时37分 有
1.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
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4.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北极星 B.金星 C.太阳 D.月球
5. 现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A.是整个宇宙 B.以太阳为中心
  C.是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总称 D.其半径大约为140亿光年
6.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
  A.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B.土星和木星的质量最大
  C.木星和火星的体积最大  D. 木星与金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
7. 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成的是
A.沼气 B.煤炭 C.石油 D.核能
8. 太阳外部结构可分为三层,从里向外依次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日冕、色球、光球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光球、色球
9. 维持地表温度,促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 大气辐射能 B.太阳辐射能 C.地面辐射能 D.重力能
公元前28年,史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10—12题:
10. 上述现象中“黑气”指的是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日饵
11. 上述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12. “黑气”活动的周期为
A.23.5小时 B.11年 C.一个回归年 D.一个恒星年
13. 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扰乱地球磁场,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
B.黑子与降水量的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C.扰乱电离层,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耀斑与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2年
14.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两极地区的极光 B. 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 月相的变化 D. 大气运动
15. 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①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②1200E经线的地方时
③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地方时 ④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6. 当北京时间为9月30日12时,纽约(740W)的区时是
A.9月29日23时 B.9月29日23时 04分
C.10月1日1时 D.10月1日1时04分
17.某地M(320N,1210E),它所属的时区为
A.东2区 B.西2区 C.东8区 D.西8区
18.下列节日中,上海白昼最长的是
A.10月1日 B.6月1日 C.9月1日 D.3月1日
19.当南京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 B.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C.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D.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0. 地球自转产生了
A. 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区时 D.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读图,回答问题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在图中标出太阳高度为00、地方时为8时的地点M。
(2)地球表面G点有一物体沿GE方向向E点运动,其方向将向_______(南或北)偏移,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图中AB为_______线(晨线或昏线),再过_______个小时D点将出现日落。
(4)图示各点中,此时太阳高度大于00的点有_______________,小于00的点有_______________。
(5)此图是________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
(6)A、C、D、F四点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
22. 读地球运动图,回答:(20分)
(1)在上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C点的节气是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日前后
(3)地球在A点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这时悉尼的季节是
____________,加拿大的季节是____________。
(4)在A、B、C、D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____点,每年7月初
地球位于____________点附近。
(5)北极极昼的日数和南极极昼的日数不相同,____________极昼日数较多,其原因是_________ 。
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3分
二、读图回答问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数学试题
试卷类型 A 出题人:李 瑛
审题人:陈佳林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代号用2B铅笔填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II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5分×12=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U={1,2,3,4,5,6,7,8},M={1,3,5,7},
N={5,6,7},则右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5,7} B.{2,4} C.{2,4,8} D.{1,3,5,6,7}
2.下列各对应中,构成映射的是 ( )
A B C D
3.已知f(x)与g(x)分别由下表给出
x 1 2 3 4
f(x) 4 3 2 1
x 1 2 3 4
g(x) 3 1 4 2
4.下列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的是( )
A.y=-2x+1 B.y= C.y=x-2x D.y=
5.下列函数为奇函数是( )
A.f(x)=x+x B.f(x)=x+ C.f(x)=x-2x D.f(x)=
6.已知,若f(x)=0,则x的值是( )
A.0 B.0或1 C.-1或1 D.0或
7.函数y=x2-6x+10在区间[2,5)上( )
A.最小值是1,最大值是5 B.最小值是2,最大值是5
C.最小值是1,没有最大值 D.最小值是2,没有最大值
8.设g(x+1)=2x+3,则g(x)等于( )
A.2x+1    B.2x-1   C.2x-3    D.2x+7
9.函数f(x)=ax+bx(a≠0),满足f(-4)=2,则f(4)的值为( )
A.2 B.-2 C.3 D.-3
10.设f(x)是R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若aA.f(a)f(b) C.f(a)=f(b) D.无法确定
11.函数y=x2-ax+10在区间[2,+∞)上单调递增,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4] B.(-∞,2] C.[2,+∞) D.[4,+∞)
12.设定义在[-2,2]上的奇函数f(x)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
f(m)>f(1-m),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2,2] B.[-1,2] C.[-1,) D.[-1,]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月份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 数学试题
试卷类型 A 出题人:李 瑛
审题人:陈佳林
题号 二 17 18 19 20 总分
得分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5分×4=20分,将最后结果直接写在横线上。)
13.函数的定义域为
14.已知集合A={1,3,},集合B={1,m}.若A∩B=B,则实数m= .
15.某市出租车按如下方法收费,起步价6元,可行3km(含3km),3km到7km每行驶1km加价1元(不足1km,按1km计算),超过7km后每行驶1km加价0.8元,某人坐出租车行驶了8.2km,他应交费 元.
16.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 当x<0时,
f(x)= .
三、解答题(10分×4=40分)
17.已知全集U=R,集合A={x∣x>2或x<-1},集合B={x∣1求A∩B,A∪B,(CA)∩B,(CA)∪(CB)
18.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指出函数的单调性和值域.
(1)f(x)=x-4x(x∈[0,5])
(2)g(x)=
19.已知函数f(x)=,
(1)求证:函数f(x)在区间(2,+∞)内单调递减;
(2)求函数在x∈[3,5]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0.已知函数f(x)=x+4x+3,g(x)为一次函数,若f(g(x))=x+10x+24,求g(x)的表达式.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月份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 数学试题答案
选择题:CDCDB DCABB AC
填空题:13.{x︱x≤4且x≠1} 14.0或3 15.11.6 16.-
解答题:
20. (10分)解:由题意可设g(x)=ax+b,
∴f(g(x))=f(ax+b)=(ax+b)+4(ax+b)+3=ax+(2ab+4a)x+b+4b+3
又∵f(g(x))=x+10x+24
∴解得所以g(x)=x+3或g(x)=-x-7
M
N
U
1
2
3
4
5
1
2
3
4
5
6
3
4
5
2
a
b
c
d
1
2
3
4
1
那么f(g(4))=( )
A.1 B.2 C.3 D.4
1 2 3 4 5
值域:_____________
x
单调性:
y
0
5
4
3
2
1
-1
-1
-2
-3
-4
-5
值域:_____________
单调性:
y
0
5
4
3
2
1
-5 -4 -3 -2 -1
-1
-2
-3
-4
-5
1 2 3 4
x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类型:A 出题人:萨日娜
审题人:王金茹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后,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一位同学不可能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
A、甲同学为姬姓贵族
B、乙同学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C、丙同学回到了商朝,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
D、丁同学做了平民,才能与人品俱佳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夏朝 B、秦朝 C、唐朝 D、元朝
4、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5、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创立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7、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 —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9、下列秦汉的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有:
①太尉 ②尚书台 ③御史大夫 ④刺史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③④
10、“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中协助皇帝处理行政事务的是
A、太尉 B、丞相 C、郡守 D、 御史大夫
11、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武帝创设的制度是
A、丞相制度 B、郡县行政 C、察举制度 D、皇权独尊
12、“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叙述是正确的
A、重用了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B、尚书省被中书省取代
C、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削弱相权
13、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C、完善科举 D、扩大民主权利
1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5、2009年8月1日,武警西藏总队在拉萨隆重举行军事会操,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元朝时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辽阳行省
1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17、右图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剧照,在此电视剧播出之后,人们都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
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18、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19、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盟主地位
B、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经济力量扩展中国市场
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中国政府的感激
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20、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地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21、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2、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 、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23、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完成了反帝的任务 B、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C、打击了民族工业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25、义和团运动是下列哪一矛盾的必然产物
A、阶级矛盾 B、宗教矛盾 C、民族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6、冯玉祥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中记录了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的一段话:"(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哪个选项不能准确形容蒋介石
A、誓死反击日本的侵略 B、认为中日力量相差悬殊
C、对日侵略妥协退让 D、认为中国抵抗只会亡国
27、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决定        B、国内形势决定
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      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2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 D、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9、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A、山海关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30、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开始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1、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人民长期的、全民族的抗战 B、中共努力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
C、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
32、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33、“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34、某中学几位学生在署假进行社会调查时在一个山村发现一座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的大字斑驳模糊第二、三个字笔画残缺,第七个字已辨认不清“要种族不灭惟抗战到底”。大伙经过争论后得到的一致结论是
A、抗战留下的历史痕迹 B、太平军的战斗檄文
C、北伐军留下的标语 D、红军斗争的见证
35、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个军队和日本侵略者作战呢
A、左宝贵的部队 B、义和团
C、丁汝昌的部队 D、刘永福、徐骧的军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6、材料解析
材料一
西周分封形势图 大宗小宗示意图
材料二
唐中央政府结构图
(1)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和唐为了维护专制主义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样的演变趋势(2分)
37、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 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 哪一次战争的胜利又使我们收回了台湾(6分)
材料二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 一1842年 ① 《南京条约》
② 1900 一1901年 德国等8 国 ③
(2)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37 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杭战。1945 年8 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 月25 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3)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 ( 2 分)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4 分)
高一历史答案
1.D 2. D 3.B 4.B 5.C 6. D7.D 8.B 9.D 10.B 11.C 12.A 13 .B14.D 15.B 16.D 17.B 18.D 19.B 20.D 21.A 22.B 23.D 24.B 25.C 26.A 27.D 28 .D29.B 30 .C 31.A 32 .D33 .C 34.A 35.D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化学试题
试卷类型:A 出题人:王艳红
审题人:杨维平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第Ⅱ卷。
3、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附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He 4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Ca 40 Na 23
Fe 56 Ba 137 Cu 64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25=50分)
广州地区的自来水是采用氯气消毒的,为了检验Cl-的存在,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石蕊溶液 B. 四氯化碳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的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A B C D
物质的化学式 浓H2SO4 汽油 乙醇 KNO3
危险警告标签
关于2mol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为44g B. 质量为88g C.分子数为6.02×1023 D. 有4mol原子
下列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A.32克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0.5mol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1mo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D.05N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2molCl2和2mol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相等 B.原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 D.质量相等
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物质的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取液体试剂 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①③⑤
实验室中需要配制1mol/L的NaCl溶液97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是
A.950mL 容量瓶 B.500mL容量瓶
C.1000mL 容量瓶 D.任意规格的容量瓶
能够用来鉴别BaCl2 、 NaCl 、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 ,体积是4.48升(标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28.4 B.28.4g·mol-1 C.71 D.71g·mol-1
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B.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D.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摩尔体积也相同
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O2 B.H2 C.CO D.CO2
4g NaOH溶于水配成50mL溶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2mol/L B.0.2 mol/L C. 1 mol/L D.0.1 mol/L
配制2L 1.5mol/LNa2SO4溶液,需要固体Na2SO4
A.213g B.284g C.400g D.426g
0.5mol Na2SO4中
A. 含0.5个Na2SO4分子 B.含3.01×1023个SO42-
C.含0.5molNa+ D.含1mol氧原子
将50ml 0.5 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mol/L B. 0.05mol/L C.0.04 mol/L D. 0.03 mol/L
含相同分子数的H2O和NH3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原子个数 C.质量 D. 物质的量
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
A.5:2 B. 3:1 C.15:2 D. 1:3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密度比为1:1  B.密度比为11∶16 
C.体积比为11∶16   D.体积比为16∶11
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A.10g H2和10g O2       B.5.6LN2(标准状况)和11gCO2
  C.9g H2O和1mol Br2       D.224ml H2(标准状况)和0.1mol N2
1 mol/L H2SO4的含义是
A.1L 水中含有1mol H2SO4 B.1L 溶液中含有1mol H+
C.1L H2SO4溶液中含98g H2SO4 D.将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道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CO2的摩尔质量是 ;2molCO2的质量是 ;它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 ,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 ;所含氧原子的数目约为 。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H4和CO2分子数之比为 ,物质的量之比为 ,原子总数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道小题,共18分)
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mL1.84mol·L-1的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mL容量瓶;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
a.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 。
b.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编号)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2~3cm处,用滴管加蒸馏水到标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标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F.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c.在配制溶液时,下列操作出现的后果是(填:“偏低”、“偏高”、“无影响”):
(1)配制硫酸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 ______________。
(2)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_____。
(3)配制好溶液、摇匀后,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_____________。
(4)定容时,俯视读数。________________。
(5)定容时,液面上方与刻度相齐时,停止加水。________________。
(6)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道小题,共12分)
29. 右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试计算:
⑴ 该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⑵ 现取10 mL 该硫酸稀释到100 mL后,H2SO4的物质
的量浓度是多少?
巴市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高一年级化学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B A A D A C D C A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B A D B B D C C B C
26.(每空2分) 44 g/mol, 88g 44.8L 1.204×1024 2.408×1024
27. (每空2分) 1:1 1:1 5:3 4:11 4:1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考生物试题
试卷类型:A 出题人:李亚丽 审题人:吴慧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30X2分共60分)
1.下列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 Ca B. Mg C. Mn D. K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各种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因此,细胞不可能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C.原核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D.SARS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遗传物质
3.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 变形虫、水绵、香菇 B. 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
C. 小麦、番茄、大豆 D. 酵母菌、灵芝、豌豆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培养基中所有的细菌 B.培养基中的细菌和真菌
C. 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D. 培养基及其内的所有生物
5.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镜视野与低倍镜视野相比前者
A.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6.鉴别一个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检查它有无
A.核膜 B.染色体 C.细胞膜 D.细胞壁
7.下列可用于脂肪鉴定的实验材料是
A.苹果 B. 梨 C.卵白 D.花生种子
8.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千差万别,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核物质。这反映了细胞的
A.差异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单一性
9.生命系统中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A.是直接联系的
B.是没有联系的
C.层层相依,但又有各自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D.密切联系的,各层次具有相同的组成和功能
10.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 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大肠杆菌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⑥⑦
11.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12.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也把它作为一种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光合作用色素
13.在检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蔗茎、甜菜块根都含有较多的蔗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14.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需经过加热
A.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中
B.苏丹III和苏丹IV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
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D.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时
15.2008年初的雪灾使帕米尔高原的盘羊数量锐减,保护者研究盘羊的数量变化和繁殖情况并以此制定保护措施,他们的研究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水平
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16.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1转化成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③④⑤ B.④③②⑤
C.⑤④③② D.①④⑤③
17.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 B.变形虫 C.衣藻 D.噬菌体
18. C、H、O 三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占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
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本质相同
D.生物界具有独特的元素
19.下列关于生物中微量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微量元素就是可有可无的元素
B.微量元素主要是指Cu、Fe、B、Mn等
C. 缺少微量元素生命活动要受到影响
D. 微量元素也是生命和非生物界共有的
20.区别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依据是
A.氨基酸数目不同 B.R基不同
C.羧基不同 D.碳原子数目不同
21.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A.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
D.父母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22.细胞虽具有多样性,但却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它们都有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23.与乌龟的心脏所属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A.人的血液   B.人的皮肤
C.人的骨骼肌纤维 D.人的消化系统
24.保健品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含钙、铁、锌、硒等矿质元素,其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的是
A.钙 B.铁 C.锌 D.硒
25.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检测通常不是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而是通过测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一般说来,每100克蛋白质平均含氮16克,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
A.—CO—NH— B.游离的氨基
C.游离的羧基 D.R基
26.某蛋白质分子由四条肽链组成,共含氨基酸分子500个,在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分子过程中,形成的肽键和水分子数分别是
A.504个和498个 B.496个和499个
C.499个和499个 D.496个和496个
27.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数字是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 ④多肽
⑤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A.①③④⑤② B.②①④③⑤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
28.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
A.肽键 B.肽链 C.空间结构 D.氨基酸
29.甘氨酸和丙氨酸最多能形成二肽
A. 1种 B. 2种 C.4种 D.6种
30.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论述,正确的是
A.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等元素
B.每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中都有肽键
C.蛋白质是调节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唯一物质
D.酶都是蛋白质
巴市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一年级 生物试题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
(2) 原核细胞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结构有 和 ,没有核膜包被的 ,也没有 ,但有一个大型的环状 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叫做 。
(3)常见的由甲种细胞组成的生物有 ,由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有 。(每空至少写两种)
32.下列为某一多肽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结构中,代表氨基的结构式为_________;代表羧基的结构式为_________;
代表肽键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2)上述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 种氨基酸组成。
(3)该化合物是由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分子水形成的,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
这样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水分子中的氧来自于__________,氢来自于___________。
巴市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一年级 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载玻片
物镜
载玻片
物镜
载玻片
物镜
载玻片
物镜
A B C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