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解读(上、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解读(上、下册)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修订说明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室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一、修订思路
1.保持本单元原有的体系结构。
2.体现《课程标准》的修订要求。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3.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如改进实验或探究活动、更换图片、完善习题等。
4. 强化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金属材料
1.实验8-1中,将“焊锡和锡”更换为“硬铝片和铝片”,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焊锡比锡软)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2.增加了一个小标题“二、金属与盐酸、稀硫
酸的反应”,因此本课题有三个标题: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盐的反应)。
修改后,与课题标题更契合,思路更清晰,内容更科学。
二、修订要点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增加讨论:
我国稀土资源
的合理利用和
保护
二、修订要点
4. 增加: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内容的选择:避免与正文内容简单重复(如增加铜与氧气的反应;金属活动性比较,由学生设计)
1. 合金的教学价值
●【实验8-1】和第5页的“讨论” :引导学生形成观念:合金组成(含量、生成条件)的改变,会使其性能(硬度、熔点)发生改变。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2. 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金属性: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大小(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衡量。
●金属活动性:金属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即反映金属在水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的难易,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依据的。
3.金属活动性顺序 
●以前是“金属活动性顺序”标题下包括:
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改为: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因:
●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科学的判断依据)。
●Mg、Zn、Fe、Cu与盐酸和硫酸能否反应可反映金属的活动性:Mg、Zn、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但是,不能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Mg〉Zn〉Fe,就得出金属的活动性是Mg〉Zn〉Fe。
●能否发生反应反映的是金属的热力学性质(本质属性);反应的剧烈程度(速率)是动力学性质,会受到外界条件如接触面积、浓度等的影响。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实验活动5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修订思路
1.保持本单元原有的体系结构。
2.体现《课程标准》的修订要求。
实验活动5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3.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如改进实验或探究活动、某些内容改写、更换图片、完善习题等。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本课题内容的顺序略作调整:
●以前:一、溶液(包括乳化)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修订后:一、溶液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三、乳化现象
原因:将溶液和乳化分开,先讲清溶液(特征、溶
质和溶剂、用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再讲
乳化现象,层次更清晰,对学生而言易理解。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2.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删去了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的微观解释(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知道现象即可,降低难度 。
●删去“资料——除去织物上污渍的方法”;
原“拓展性课题——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改为 “资料卡片”。
二、修订要点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溶解度
3.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增加了“海水晒盐”的内容,是为了说明“蒸发溶剂”也是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溶解度
●“探究——溶解度曲线”增加科学方法的指导。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溶解度
●增加了“溶解度曲线所提供的信息”。
●增加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溶解度
●删去“资料——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原“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 改为 “课外实验——自制白糖晶体”。(明矾不易得到)
二、修订要点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4.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课题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改为“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组成”改为“溶液的浓度”。
二、修订要点
5. 增加:实验活动5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两部分内容: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
(溶液的稀释:计算、量取、混匀)
课时安排问题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一、修订思路
1.保持本单元原有的体系结构。
2.体现《课程标准》的修订要求。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3.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如改进实验或探究活动、更换图片、完善习题等。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增加“资料卡片——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删去图10-7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鸡爪)。
●加强了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的内容。
以前实验:
生石灰与水反应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加强使用酸和碱时安全提示:注意!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课题名称“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
应”修改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增加“资料卡片——pH计”。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原“活动与探究——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改为“探究——洗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落实(原探究中测定头发在不同pH的溶液中的变化情况,难度较大)。
●删除图10-18健康的头发
和图10-19受损伤的头发。
二、修订要点
3.增加: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内容的选择:避免与正文内容简单重复
二、修订要点
4.增加: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内容的选择:避免与正文内容简单重复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1.酸和碱内容的编排体系
●以前教材:
化合物(引入)→溶液导电性实验→定义酸和碱(组成分类) →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编写方式:演绎(从一般到具体)
●目前教材:
生活常识(引入)→酸碱指示剂实验→酸和碱(性质分类)→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相似性质→溶液导电性实验(解释)
编写方式:归纳(从具体到一般)
2.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都不是很大,因此,只要不是精密实验,CO2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CO2的损失很少) 。实践证明,用排水法收集CO2,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纯度。在精密实验中,为了克服CO2在水中的溶解性,可以采取排稀酸或排温热水的方法收集CO2。
3.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以前:不能先用水冲洗,而是先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冼(灼伤)
●现在:应立即用大量水冲冼,然后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6.安全意识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修订思路
1.保持本单元原有的体系结构。
2.体现《课程标准》的修订要求。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3.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如改进实验或探究活动、更换图片、完善习题等。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1.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原“活动与探究——粗盐提纯”改为“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内容基本不变。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增加“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标题,补充反应实例(实验11-3,生成沉淀的反应),探究内容略作修改。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原“拓展性课题——物质的分类”调整为正文内容(讨论),增加“方法导引”栏目,突出和强调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化学肥料
2.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三种主要化肥——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化学成分和主要作用,修改为以表格的方式来呈现,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化学肥料
●增加化肥施用量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关系图,突出
化肥的正面作用。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化学肥料
●增加“讨论”,修改“调查与研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肥和农药的功与过,培养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课题2 化学肥料
编写出发点:课程标准有要求;更重要的是考虑农村师生的需求,避免教材的城市化倾向。
强调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氧化碳、氯气、硫酸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修订思路
1.保持本单元原有的体系结构。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某些内容进行修改。
3.根据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数据、联系生活和社会实例等进行更新。
4.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如更换或删除图片(不美观或意义不大)、完善习题等。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引入方式变化:引导学生结
合图片和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讨
论,引入课题。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更换“课堂练习——运动员跑400 m”为“练一练——计
算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化学味更浓些)。
●删除和更换图片。例如,通过香
烟盒包装上的标识文字,结合示意
图,更为具体地形象地说明了香烟
烟气中的有害成分。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同时避免与生物教材不必要的重复,“酶”的内容调整为“资料卡片”;增加“资料卡片——纤维素”。
●数据修改为与生物教材一致
( 15.6改为16;39.3改为39)。
二、修订要点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调查与研究”修改。结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和本课题知识,提出问题,向学生介绍了平衡膳食的知识,贴近生活,并具有实际意义(学以致用)。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2.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引入方式变化: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日常生活经验,就营养强化食品进行讨论,引入课题。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呈现方式变化:将原资料中的表格改为柱状图,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体内元素的含量,以及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别。
二、修订要点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通过有关运动饮料的讨论栏目,结合生活实例来说明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二、修订要点
●更新表12-1中数据:
将几种微量元素成年 人每天的适宜摄入量 更新为14~18岁人群 (初中生),更具针 对性。
●删除图片:佝偻病患者,甲状腺肿大患者(不美观)。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二、修订要点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3.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增加、删除或更换图片。
二、修订要点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化学·技术·社会”栏目内容更新,“导电塑料”更新为“复合材料”,体现了时代进步与科技新进展。
二、修订要点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调查与研究”和“课外实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二、修订要点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改变了“单元小结”的形式,层次更加清晰,知识点更为明确,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行总结。
1.“量”的观念:必需元素的合理摄入量
元素最佳营养浓度曲线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感 谢 观 看 和 聆 听
Thanks For Appreciation
托起绿色的希望(共59张PPT)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室
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修订说明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 更加绚丽多彩
文字修改
换图
内容调整
修订要点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 更加绚丽多彩
文字修改
引言更加通俗,直奔主题——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 更加绚丽多彩
考虑版权、版面、清晰问题等
换图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 更加绚丽多彩
P3有关元素的内容移至3单元元素课题内
内容调整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内容结构
化学关注物质变化的角度和特点
安全规范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障
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
连接仪器装置(附录中移来)
洗涤玻璃仪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
什么是化学?
为什么要学化学?
怎样学好化学?
二、修订要点
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增加“连接仪器装置 ”
针对学生实验与探究活动增加方法指导等
强化实验安全
课题3中增加“连接仪器装置 ”操作
课题三
一、化学药品的取用
二、物质的加热
三、连接仪器装置
四、洗涤玻璃仪器
加强对学生实验与探究活动中的方法指导
指导如何观察、观察什么
从知识上给予铺垫
第一个化学实验(课题1)
第一个探究(课题2)
调整探究步骤顺序——收集气体由易到难;检验气体与前面所给信息对应
强化实验安全
提示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
加提示框提醒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初次使用酸、碱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
制取与性质
一、内容结构
1空气
组成
资源
环保




3制取氧气
2氧气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催化剂
分解反应
助燃、与
硫、铝反应
实验活动1
二、修订要点
更换图片、资料信息
内容微调(课题1)
制取氧气实验和探究的调整(课题3)
更换图片
更新资料信息(课题1)
2011年12月19日
内容微调(课题1)
修订前
修订后
制取氧气实验
和探究的调整(课题3)
原探究改实验活动
制取氧气实验
和探究的调整(课题3)
原实验2-5双氧水制氧气实验改探究(催化作用)
制取氧气实验和探究的调整(课题3)
制取氧气的实验2-7改用高锰酸钾为原料
氯酸钾制氧气实验改描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3 元素
一、内容结构
二、修订要点
顺序变化——单元序由4提至3,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和离子内容移元素知识之前
内容变化——分子和原子移此,化合价和化学
式移至4单元
课题变化——4个课题改3个课题
图和资料变化——资料增加、合并、移正文,
增加图示
顺序变化
内容变化
课题变化
顺序变化
内容变化
课题变化
——课题2中知识间的联系
一、原子的构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三、相对原子质量
离子的形成
图和资料变化
——增图
图和资料变化
——增、修资料
合并来
移出
新增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内容结构
水线索
自然界的水
分子的水
水分子的延伸
实验室的水
课 题
爱护水资源
水的组成
化学式与化合价
水的净化
知识点
水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水是宝贵的资源
节水;水污染与保护
吸附、沉降、过滤、蒸馏
硬水与软水
五-(一)-3,五-(四)-2
二-(二)-1,2
水的组成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二-(二)-1,三-(一)-2
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分数、商标成分
三-(四)-1,2,3,4
课标主题
二、修订要点
顺序变化——单元与课题
内容变化——分子和原子→化学式与化合价;
氢的拓展课题内容分散安排为正文
水资源内容调整——增化学味
精选探究——新编、删减
根与离子的化学式
顺序变化
内容变化
内容变化
拓展课题中的氢气知识分散安排在本单元课题3和七单元课题2中
水资源内容调整
——增、换图表
水资源内容调整
——更新信息、调查
精选探究——新编
探究准备

离子的化学式
加小注:
②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不存在一个个的分子,其化学式表示了该物质中各元素原子数的最简比。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利用方程式的计算
课题 1
课题 2
课题 3
原理
应用
基本原理
基本技能
基本化学用语
遵循
应用
数学化
一、内容结构
二、修订要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设问和史实(原资料内容)
实验改进——白磷改红磷;加方法指导框
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
史实回答(原P92资料内容)
设问
进一步设问,引出探究
实验改进
方法指导
白磷改红磷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
室制取与性质
一、内容结构
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碳的单质
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 2
课题 3
课题 1
一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元素化合物知识
基本实验技能
还原反应
实验活动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修订要点
实验变化——调整内容、增加指导
内容变化——补充、完善各类知识
实验变化——调整内容
探究内容止于装置的探讨
检验、验滿以讨论形式引出
制取实验以实验活动形式出现
实验变化——调整内容、增加指导
探究、讨论之后总结性指导
内容变化——
扩展活性炭的用途
增加资料“碳单质的研究进展”
加温室效应正面作用介绍
加“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示
内容变化——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内容结构
课题1
课题2
二、修订要点
调整单元内的课题结构
更新和调整资料信息
修改探究活动内容
增加学生实验活动
取消拓展性课题,部分内容移至文中“资料”
调整单元内的课题结构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四、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更新和调整资料信息
修改探究活动内容
——增强铺垫和过渡
增加学生实验活动
拓展性课题内容简化后用作“资料”
感 谢 观 看 和 聆 听
Thanks For Appreciation
托起绿色的希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