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 全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 全科10份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则 ( )
A. B.
C. D.
(2)样本中共有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若该样本的平均值为,则为( )
A. B. C. D.
(3)840和1764的最大公约数是(  )
A.84 B.12 C.168 D.252
(4)已知命题,则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必要不充分条件
(5)右图是2012年在某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面试中,七位评委为某考生打出的分数的茎叶统计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
A. B.
C. D.
(6)把89化为五进制数是 ( )
A. B. C. D.
(7)下表是某工厂1~4月份用电量(单位:万度)的一组数据:
月份 1 2 3 4
用电量 4.5 4 3 2.5
由散点图可知,用电量与月份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是,则( )
A.10.5 B.5.25 C.5.2 D.5.15
(8)已知集合,从中任取两个元素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则点恰好落入圆内的概率是( )
A. B. C. D.
(9)过椭圆()的左焦点作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为右焦点,若,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0)在区间上任取两个实数,则满足不等式的概率为 ( )
A. B. C. D.
(11)设是椭圆上的一点,、为焦点,,则的面积为(  )
A.    B. C. D.
(12)将一枚骰子先后抛掷两次,若第一次朝上一面的点数为,第二次朝上一面的点数为,则函数上为减函数的概率是 (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2页,10小题,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数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3)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是
(14)执行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值是,则输出的值是
(15)为了了解高三学生的身体状况.抽取了部分男生的体重,将所得的数据整理后,画出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前3个小组的频率之比为1︰2︰3,第2小组的频数为12,则抽取的男生人数是______________
(16)已知:;:,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10分)某种产品的广告费用支出与销售额之间有如下的对应数据:
2 4 5 6 8
30 40 50 60 70
(1)求对的回归直线方程;
(2)据此估计广告费用为10销售收入的值.
参考公式:
(18)(本小题12分)命题:关于的不等式对于一切恒成立,命题:函数是增函数,若为真,为假,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12分)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培训期间,他们参加的5项预赛成绩记录如下:
甲 82 82 79 95 87
乙 95 75 80 90 85
(1)从甲、乙两人的成绩中各随机抽取一个,求甲的成绩比乙高的概率;
(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数学竞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位学生参加合适?说明理由.
(20)(本小题12分)在甲、乙两个盒子中分别装有标号为的三个大小相同的球,现从甲、乙两个盒子中各取出个球,每个球被取出的可能性相等.
(1)求取出的两个球上标号为相同数字的概率;
(2)求取出的两个球上标号之和不小于的概率.
(21)(本小题12分)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直线经过点与椭圆交于两点。
(1)求的周长;
(2)若的倾斜角为,求的面积。
(22)(本小题12分)离心率为的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是坐标原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与交于相异两点、,且,求.(其中是坐标原点)
昆明市官渡二中2014届高二9月份教学质量检测
数学试卷参考答案
(2)时,预报的值为。
答:广告费用为10销售收入的值大约85。……………10分
18.(本小题12分)
解:设
由于关于的不等式对于一切恒成立
所以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且与轴没有交点,
故,∴.-------------- 2分
函数是增函数,则有,即. -------4分
由于p或q为真,p且q为假,可知p、q一真一假. ---------------5分
若p真q假,则 ∴;-------------------8分
若p假q真,则 ∴;-----------------11分
综上可知,所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12分
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是m=12. 4分
所以P(A)==. 6分
(2)派甲参赛比较合适.理由如下:
甲=85,乙=85, 8分
=31.6,=50. 10分
∵甲=乙,<,
∴甲的成绩较稳定,派甲参赛比较合适. 12分
20.(本小题12分)
解:设从甲、乙两个盒子中各取1个球,其数字分别为,
用表示抽取结果,则所有可能的结果有9种,即
,,, ,,,,
,,. …………………………………………………4分
答:取出的两个球上标号之积能被3整除的概率为. ………………12分
21.(本小题12分)
22.(本小题12分)
解:(1)依题意得
3分
解得,故椭圆的方程为 6分
(Ⅱ)由 7分
设,则 8分
10分
,从而。------------------------------------------------------------------------ 12分
开始
输入k
S=0,i=1
i=i+1
输出S
结束


体重
50 55 60 65 70 75
0.0375
0.0125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甲烷都属于温室气体
B.用甘蔗生产的乙醇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C.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属于新能源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2.下列反应中,其放出热量的是
①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 ②由乙醇制C2H4 ③铝热反应 ④由氯酸钾制O2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已知:H2(g)+F2(g) === 2HF(g) ΔH =-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4. 25℃、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辛烷的燃烧热为
5518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SO(aq)+Ba2+(aq)+2OH-(aq)===BaSO4(s)+2H2O(l) ΔH=-57.3 kJ·mol-1
B.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57.3 kJ·mol-1
C.C8H18(l)+O2(g)===8CO2(g)+9H2O(g) ΔH=-5518 kJ·mol-1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 ΔH=-5518 kJ·mol-1
5.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单斜,s)+O2(g)===SO2(g) ΔH1=-297.16 kJ·mol-1
②S(正交,s)+O2(g)===SO2(g) ΔH2=-296.83 kJ·mol-1
③S(单斜,s)===S(正交,s) 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3=+0.33 kJ·mol-1 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S(单斜,s)===S(正交,s) Δ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S(单斜,s)===S(正交,s) Δ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6.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7.已知 (1) ===H2O(g) △H1=a kJ·
(2) ===2H2O(g) △H2=b kJ·
(3) ===H2O(l) △H3=c kJ·
(4) ===2H2O(l) △H4=d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 <0 B.b>d>0 C.2a=b<0 D.2c=d>0
8. 已知:①2C(s)+O2(g)===2CO(g)  ΔH1 
②2CO(g)+O2(g)===2CO2(g) ΔH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ΔH为0.5ΔH1 kJ·mol-1 B.②能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C.碳的燃烧热ΔH=0.5(ΔH1+ΔH2) D.碳的燃烧热小于CO的燃烧热
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O2(g)===ZnO(s) ΔH1 ;Hg(l)+O2(g)===HgO(s) ΔH2
则Zn(s)+HgO(s)===Hg(l)+ZnO(s) ΔH3,ΔH3的值为
A.2ΔH2-ΔH1 B.2ΔH1-ΔH2
C.ΔH1-ΔH2 D.ΔH2-ΔH1
10.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已知: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4(g)+2NO2(g)===N2(g)+CO2(g)+2H2O(l) ΔH=-867 kJ·mol-1
B.CH4催化还原NOx为N2的过程中,若x=1.6,则转移电子3.2 mol
C.若0.2 mol CH4还原NO2至N2,在上述条件下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3.2 mol
11.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12. 对反应4A+5B===4C+6D,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 (A)=0.40mol L-1 s-1 B. v (B)=0.48mol L-1 s-1
C. v (C)=0.36mol L-1 s-1 D. v (D)=0.55mol L-1 s-1
1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为v 1、v 2、v 3(单位:mol·L-1·s-1 ),且v 1、v 2、v 3之间有如下关系:3 v 1=v 2,2 v 1=v 3,2 v 2=3 v 3,则此反应表示为
A.A+BC B.2A+2B3C
C.3A+B2C D.A+3B2C
14、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浓度越大,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越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
C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等质量的形状相同的锌粒反应 反应开始速率相同
D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I(g),把容积缩小一倍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不变
15.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
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 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 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6. 反应4A(g)+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 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①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 L-1 min-1
②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
③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 L-1 min-1
④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减小的,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增大的
A. ①② B. ③ C. ① D. ②④
17.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
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 ③通入CO2 ④恒容下充入N2 ⑤恒压下充入N2
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 D.①②④
18.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NO+O22NO2在定容容器中发生,对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总分子数不再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③容器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NO,同时消耗n mol的NO2 ⑦反应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绝热条件)
A. ①②③⑦ B. ④⑤⑥ C. ①②④ D. ③⑦⑤⑥
19.COCl2(g)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其中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20.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 ΔH<0
右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增大了压强 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
二、填空题(共40分)
21. (共6分)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NaOH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1计算]。如用0.5 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填“偏大”、“偏小”、 “不变”)。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22. (共10分)
(1)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
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
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
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
请认真观察右图,然后回答问题。
①图中所示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该反应 (填“需要”、“不需要”或“不一定”)加热,
该反应的△H = (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②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Ⅰ)相比,活化能大大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 C(s)+O2(g) === CO2(g) ΔH1<0
途径Ⅱ 先制水煤气:
C(s)+H2O(g) === CO(g)+H2(g) ΔH2>0
再燃烧水煤气:
2CO(g)+O2(g) === 2CO2(g) ΔH3<0
2H2(g)+O2(g) === 2H2O(g) ΔH4<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判断两种途径放热: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途径Ⅱ放出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ΔH1、ΔH2、ΔH3、ΔH4的数学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于制取水煤气的反应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________。
④已知:Fe2O3(s)+3CO(g) === 2Fe(s)+3CO2(g) ΔH1=-25 kJ·mol-1 ①
3Fe2O3(s)+CO(g) === 2Fe3O4(s)+CO2(g) ΔH2=-47 kJ·mol-1 ②
Fe3O4(s)+CO(g) === 3FeO(s)+CO2(g) ΔH3=+19 kJ·mol-1 ③
请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共8分)
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2)求 2 s末用氧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O2)=
(3)求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
(4)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NO)逆=2v(O2)正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5)能够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增大O2的浓度
24.(共16分)
(1)现有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①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且m+n______ p (填“>”、“=”或“<”)。
②减压使容器体积增大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③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A的转化率__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
④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 将________。
⑤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Δ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第5 min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 min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 mol·L-1),请在图中画出第5 min末到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
答案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
读“大陆、海洋分布模式图”,回答1~2题。
1.图中大陆是
A.亚欧大陆、非洲大陆 B.南美大陆、非洲大陆
C.南极洲大陆、非洲大陆 D.南美大陆、北美大陆
2.图中四个地区所在沿海海域的海水温度分布不正确的是
A.a>c B.b>d C.d>c D.a>b
右下图是为了解地壳的平均厚度而绘出的各大陆面积和平均高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3~4题。
3.图中序号表示另外四块大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澳大利亚 ②南美洲 ③北美洲 ④非洲
B.①南美洲 ②澳大利亚 ③非洲 ④北美洲
C.①澳大利亚 ②北美洲 ③南美洲 ④非洲
D.①北美洲 ②南美洲 ③澳大利亚 ④非洲
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的面积与平均高度呈正相关
B.六块大陆构成全球六大板块
C.面积为2.4×107 km2的大陆平均高度约为500 m
D.南极大陆的高度是包括了冰层厚度的高度
5.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南极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读右图,回答6~7题。
6.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D.一直向正南
7.若D点所处经度为东经116°,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东经64° B.西经64° C.西经116° D.西经180°
读右图,回答8~9题。
8.图中线段ab、ac、bd、cd的长短关系为
A.cd>ab>ac=bd B.cd=ab>ac=bd
C.ac>bd>ab=cd D.ac=bd>cd>ab
9.图中a点所在国家及可能的地形分别是
A.日本 富士山 B.美国 密西西比平原
C.澳大利亚 大分水岭 D.巴西 亚马孙平原
右图是一幅经纬网地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数码代表的四地中,位于西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图中①地位于④地的
A.东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12.某人从②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后向正东方向至③地,其路程
约为
A.6600km B.5000km C.3330km D.4200km
13.下列A、B、C、D四幅图中,与所给平面图中自X至Y地势变化最
符合的剖面图是
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M地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过甲图相应的点作的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该地区的地形是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15.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2010年11月29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6次会议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读右图回答16~17题。
16.上图为尤卡坦半岛(墨西哥著名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在比例尺1︰5000000
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A.4cm2 B.40cm2 C.80cm2 D.8cm2
17.会议期间,某日坎昆日出时,某地也恰好日出,但昼长比坎昆长,则该地位于坎昆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分析右下图回答18~19题。
18.甲乙两地的高差为
A.800米——1000米 B.1333米——1667米
C.1333米——2000米 D.1000米——1333米
19.丙地的气温为
A.<00C B.<20C C.20C D.<—20C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20~23题。
20.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A.山地 B.丘陵
C.低缓高原 D.平原
21.图中陡崖M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50米 B.90米
C.155米 D.220米
22.如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则可知乙村旁
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A.由西北向东南 B.由西向东
C.由东南向西北 D.由东向西
23.在N点
A.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 B.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
C.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 D.两村都无法看到
下左图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下右图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4~25题。
24.发生左图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发地震 B.地表堆积物较多 C.连降暴雨 D.坡度较大的山地
25.右图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左图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4页,5小题,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二、综合题(50分)
26.读下图,完成有关要求。(8分)
(1)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 。 (2分)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 地,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_ _地。(2分)
(3)按照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①地属于______ 带,②地属于_____ _带。(2分)(4)判断:③地在④地的_____ _方向, ②地在④地的_____ _方向。(2分)
27.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有关要求。(10分)
(1)写出山体各部位名称:(3分)
C 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_,E_____________
(2)现有A、B两条路线到D山顶,路线______ (1分)爬山比较容
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3)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D山在G山的_________ __(1分)方向。
(4)已知D、G两山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D、G两山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
(1分)米。
(5)如果在图中C处有一条河流,河流大致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 (自西向东
或自东向西)(2分)
28.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 A是_______海峡,该海峡两岸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 B是__________________(岛屿),按成因划分,该岛屿属于_______________。(3分)
(3) C国是_______。该国_______ 资源丰富。(3分)
(4) D是_________ (港),终年不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9.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有关问题。(10分)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邦奇等学者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了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洲东部大陆。下图为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1)写出人类大陆的名称(2分)
A , B 。
(2)分析A人类大陆的形成原因。(6分)
(3)D处只形成一个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主导自然条件是 。(2分)
30.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要求。(1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
图回答(1)~(2)。
(1)指出图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8分)
(2)在制作地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请在下图中绘制)(2分)
官渡二中2014届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1)
地理答案
二、综合题
26、(8分)
(1)90 E, 60 N (2分)
(2)① ④ (2分)
(3)北寒带 北温带(2分)
(4)正北 西北(2分)


60°
30°




90°1.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增殖这一生命活动,这一事实说明了( )
A.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可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SARS病毒只有增殖这一生理活动依赖于宿主细胞,其他生命活动可自主完成
D.细胞结构使SARS病毒的增殖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
① 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 某一池塘的全部生物
③ 亚马孙丛林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 长白山上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4.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把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5.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6.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 )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7.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
① 蓝藻 ② 酵母菌 ③ 草履虫 ④ 小球藻 ⑤ 水绵 ⑥ 青霉菌
⑦ 葡萄球菌 ⑧ 衣藻 ⑨ 大肠杆菌 ⑩ 变形虫
A.①②⑥⑧ B.①⑦⑨ C.①③④⑦⑩ D.①②⑥⑦⑨
8.夏季,人们由于饮食不洁易腹泻,引起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杆菌。下列关于痢疾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细胞中有拟核,核内有染色体
C.痢疾杆菌细胞中有环状的DNA分子 D.痢疾杆菌的细胞较小,无法用显微镜观察
9.细胞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所共有的元素是 ( )
A.C、H、O B.C、H C.H、O D.C、H、O、N
10.细胞具有多样性,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有 ( )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拟核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拟核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拟核、液泡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拟核、染色体
11.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数字顺序下列各选项表示正确的是 ( )
待检物质 试剂 颜色反应
蛋白质 双缩脲 ③
脂肪 ② 红色
① 斐林试剂 砖红色
A.葡萄糖、苏丹III、紫色
B.蔗糖、苏丹IV、紫红色
C.还原糖、苏丹IV、蓝紫色
D.果糖、苏丹IV、紫色
12.在检测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
料是 ( )
①甘蔗的茎 ②油菜子 ③花生种子 ④梨 ⑤甜菜的块根 ⑥豆浆 ⑦鸡蛋清
A.④①⑥  B.⑤②⑦    C.①②⑥   D.④③⑥
13.右下图是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排列正确的是 ( )
A.脂质、水、蛋白质、糖类
B.糖类、水、蛋白质、脂质
C.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1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分别是 ( )
A.纤维素和糖原 B.麦芽糖和乳糖
C.淀粉和糖原 D.葡萄糖和纤维素
15.医生常给脱水的病人注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而不用蒸馏水。这说明( )
A.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是细胞的特性造成的 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16.下列各项中,能依次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是 ( )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化学元素 ③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④多肽
⑤多肽链盘曲、折叠 ⑥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①③④⑤⑥
17.已知苯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9H11NO2,那么该氨基酸的R基是 ( )
A.-C7H7O B.-C7H7 C.-C7H7N D.-C7H5NO
18.“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中,不法商家将三聚氰胺掺入奶粉以提高检测时蛋白质数值。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测定某种食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可以间接推测其中蛋白质的含量
B.实验室里可以用双缩脲试剂精确检测蛋白质的含量
C.少年儿童的食物中应该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三聚氰胺虽然含氮较高,但是不具备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19.下列核苷酸中,不可能存在于DNA结构中的是 ( )
20.烟草花叶病毒所含的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数依次是 ( )
A.2,8,8 B.1,4,8 C.2,4,8 D.1,4,4
21.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并使DNA水解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现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现红的DNA分子
22.在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 / 结合水比值不断增大时,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不断减少时,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弱,生长缓慢。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① 结合水是构成植物细胞结构的一部分 ② 结合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③ 自由水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 ④ 自由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RNA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都可以贮存遗传信息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4.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用其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烦琐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①④ B.②③ C.②⑤ D.④⑤
25.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右下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促进物质的运输
26.下列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  )
A.红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
C.胰腺细胞 D.骨骼肌细胞
27.原核细胞中唯一具有的细胞器是 ( )
A.线粒体 B.内质网 C.核糖体 D.叶绿体
28.玉米叶肉细胞中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 ( )
A.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B.中心体和核糖体
C.叶绿体和液泡 D.内质网和液泡
29.一分子的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个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越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4  B.6  C.5  D.8
30.下列不是高尔基体功能的是 (  )
A.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B.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
C.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1.蝌蚪进行变态发育时尾部逐渐消失,这与细胞自动溶解死亡有关,与“细胞溶解死亡”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 ( )
A、内质网 B、溶酶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
32.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氨基酸培养胰腺细胞,最后测出细胞分泌带有放射性的胰岛素。如果用仪器测试放射性在细胞中出现的顺序,这个顺序最可能是 (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内质网 ④染色体 ⑤高尔基体 ⑥细胞膜 ⑦细胞核
A.①③④⑦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⑦④⑤ D.⑥②⑦④⑤
3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C.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D.动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均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4.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纸层析法
B.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它细胞结构
35.研究人员对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A、B、C、D)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试判断A、B、C、D这4种细胞中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组生物?
核膜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的结果
A × ∨ × × × ∨ 无变化
B × × × × × ∨ 无变化
C ∨ × × ∨ × ∨ 外层结构被破坏
D ∨ ∨ ∨ ∨ ∨ ∨ 外层结构被破坏
A.乳酸菌、团藻、水稻、光合细菌 B.水稻、光合细菌、乳酸菌、团藻
C.光合细菌、乳酸菌、水稻、团藻 D.团藻、水稻、乳酸菌、光合细菌
36.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伞帽,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评价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第一次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37.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  )
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遗传物质的贮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8.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 (  )
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DNA的转录和翻译通常发生在核仁中
39.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在精子细胞中细胞质很少,这些细胞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A.环境影响细胞寿命 B.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寿命不同
C.细胞核的功能比细胞质重要 D.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40.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核仁是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C.核孔是mRNA、酶等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核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10分)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请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是由 种氨基酸构成,其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分别为 个。
(2)该化合物是由氨基酸失去 分子水而形成的,这样的反应称为 。
此反应在 (填一种细胞器)中发生。
(3)该化合物叫 肽,各个氨基酸之间以 相连,此化学键可以简写成 。
(4)构成该化合物的单体的结构通式为 。(2分)
42.(10分)右图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每空1分,8分)
(1)写出3种分泌蛋白质: 、 、 。
(2)放射性同位素将依次出现在图中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3分) 。
(3)⑥的分泌蛋白质首先是由附着在[ ⑤ ] 上的
[ ④ ] 合成的。
(4)图中②是 ,在细胞内被形象地称为深海中的潜艇。
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
[ ] 提供的。
43.(10分)下图是某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序号和名称全对才给分)
(1)右图为植物细胞的主要依据是图中有    (它能支持和保护细胞)等结构。
(2)太阳能通过图中结构[ ] 中进行
光合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
(3)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 ] 中。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
供给,它是进行 的主要场所。
(5)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可能还应该有的
细胞器是          。
(6)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的细胞器是[ ]_______ _
和[ ] 。
(7)细胞中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是_____________。
(8)图中细胞内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
44.(10分)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由图中曲线可知, 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1分)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               。(1分)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 。(2分)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A液,斐林试剂B液,苏丹红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 mL,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 mL。60℃水浴保温5 min。
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的 溶液。水浴保温5 min。(2分)
第三步:将 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2 mL。然后,           。(2分)
实验结果: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A试管内液体为 ,B试管内液体为 。(2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3.(10分)(序号和名称全对才给分)
(1)细胞壁 (2)[⑦]叶绿体 (3)[ ] 液泡 (4)[⑥ ]线粒体 有氧呼吸
(5)中心体 (6) [⑨ ]内质网 [ ⑤ ]高尔基体 (7)核膜 (8)核糖体1.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奴隶主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2. 在评论商鞅变法时,司马迁说“秦民大悦”,而司马光却说“人多怨之”。史学研究者的正确态度是
A.支持司马迁的说法 B.查阅相关史料后自作结论
C.支持司马光的说法 D.采用当代学者的权威说法
3. 右图云根书院由朱松(朱熹之父)创办,历经沧桑,多次重建、扩建,朱熹秉承父志,致力经学,传播文化,他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政和,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儒家应设法“正君心”来干预政治
4. “国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显学,其中一个最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官方哲学则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实,民间文化才是民族文化的本体,影响民族文化传统主流的,还有信众庞大的民间哲学。”(刘宗迪《中国文化的主流》)依据你所了解的史实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官方哲学和民间哲学分别应是
A.儒学和道学 B.儒学和佛学 C.道学和佛学 D.理学和儒学
5.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6.梭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打击氏族制度残余 B.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C.设立五百人会议 D.设立了十个地域部落
7.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
8. 在梭伦改革中能体现其倾向于平民的措施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发展工商业 ③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9.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0.梭伦的诗句写道:“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诗中“黑色的土地”见证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是
①废除“六一汉”制度 ②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 ④改革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
11.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12.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 B.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
C.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D.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
13.商鞅变法中废除了许多旧制度,实行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其中得以保留的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14.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
15.据《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果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③实行连坐之法 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观察右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B.都促进了大民族融合
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17.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
18.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19.下列北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俸禄制
C.颁布均田制 D.同汉族通婚
20. 右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尊儒崇经 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模仿汉族制度 D.学说汉话
21.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政令不通,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 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22.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3.熙宁四年(109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祖宗法制俱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文彦博回答:“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段君臣对话说明北宋中期社会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A.皇权受制于士大夫 B.士大夫反对任何变革
C.改革损害官僚集团利益 D.改革未能兼顾国家与百姓
24.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
A.负责征收赋税 B.清查耕地面积
C.管理对外贸易 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
25.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  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D.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2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仟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以上涉及商鞅变法的措施有
①推行县制 ②废除井田制 ③统一度量衡 ④重农抑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7、南朝谢灵运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糜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针对以上情况,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设立三长制 C、推行新的租调制 D、汉化政策
28、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都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下列因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被中止的有
① 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梭伦改革 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29、王安石说:“恩泽子弟,痒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为此,他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扩大宋朝政权的基础 B、恢复汉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
C、改革科举制 D、整顿太学
30. 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图片中不能体现其影响的是
A.陶片放逐法 B.雅典人用石子投票表决
C.雅典的商业 D.雅典人的舞蹈教育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
31.阅读材料:(18分)
材料1: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2: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3:(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4:(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1中所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2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2,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6分)
(2)依据材料3 、4,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
(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评述。(6分)
32.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2分)假设当时雅典社会矛盾的各方都获准参加图2的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几个阶层的代表?他们各自有何主张?(6分)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2)概括材料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
材料五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3)根据材料四中的图3、图4,你能分别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两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3分)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2分)
历 史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每题2分,)
鲜卑人乐俑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48分)
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
A.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决定生活
C.哲学是指导人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辩证思维,《老子》、《周易》、《庄子》、《孙子兵法》等著作中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要远远早于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法,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我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从文化的发展程度上讲,中华民族比其他民族都优秀
D.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4、下列观点中,与“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这一世界观相同的是( )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子不语怪、力、乱、神”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5、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从哲学角度看,李载仁的这种行为( )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C.说明意识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D.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6、费尔巴哈承认自然界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肯定了世界的可知性,但他把人看成是一种脱离历史和社会关系而存在的产物,并用唯心主义解释社会现象。马克思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主要是指他的哲学( )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有一半的内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7、金融危机下,信心的树立来源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这说明( )
A.信心具有能动性
B.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就一定会产生信心
C.只要树立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D.物质的东西依赖于人的信心
8、雅斯贝尔斯认为,自己真正的目标是哲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医学只不过是通向哲学之路的准备。这表明他认识到了( )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前提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具体科学与哲学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9、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① 是否信仰宗教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0、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运动的不同看法,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属于( )
A.怀疑论、相对主义、辩证法   B.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
C.唯心主义、辩证法、二元论   D.形而上学、宿命论、诡辩论
11、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存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李某驾车外出,路遇浅滩,虽然看到因下雨水没路面,仍盲目听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指令”继续前进,结果车辆被水淹没。这启示我们( )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使客观符合主观
C.不能相信现代科学技术 D.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
13、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受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②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 ④物质是有生有灭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在2010年央视春晚中,不论是《五十元钱》里的某品牌食用油广告,还是《捐钱》里的网络广告、酒类广告,或者是歌舞表演中的相机广告、魔术表演中的果汁广告都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眼球。然而对于春晚中插播广告的现象,社会各界的评价褒贬不一。据此回答第14~15题。
14、上述材料反映出( )
A.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B.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
C.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D.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有不同的认识
15、人们之所以会对春晚插播广告一事褒贬不一,是因为( )
①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②人们的知识结构不同
③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 ④正确的认识不是唯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他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17、“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18、2010年2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的一条重要体会,就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从哲学上看,这一工作机制的产生体现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20、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增加;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21、太极拳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主张“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这体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可见( )
A.有些事物是运动的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有些事物是相对静止的 D.应该用辩证的思想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
22、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下列选项和这两句俗语反映的道理相同的是( )
①“汗滴禾下土”才知“粒粒皆辛苦” ②尝百草,才有“神医”李时珍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我国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的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官渡区二中2014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政 治 试 卷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25、现在不少人相信算命,随着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命运预测的迷信活动如今招徕了一些信徒。
(1)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迷信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4分)
(2)结合这些现象的危害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6分)
26、简要说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蕴含的哲学知识。(10分)
27、材料一:我国为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确定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争取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材料二:为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和资源短缺等多重危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应该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综合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争取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0分)
28、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政府在发展该地经济中是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0分)
29、2012年9月7日云南昭通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于当日赶往灾区了解灾情,看望受伤群众,指挥抗震救灾。温家宝总理也于次日凌晨亲赴抗震救灾第一线,部署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请对上述材料信息反映的工作方法进行哲学分析说明。(12分)
官渡区二中2014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政 治 试 卷(参考答案)
3.解析:B、C两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各民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发展程度不同。从材料的主题来看,是指朴素辩证法思想一直在影响着人们,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8.解析:由题干可以推导出学自然科学是为了学哲学的结论,由此可见,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选B项。A、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答案:B
9.解析:①与题干无关,④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的标准,②③意思一样,都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答案:A
1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仁者心动”将意识视为运动的主体,属唯心主义观点;“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是只看到了绝对运动没有看到相对静止的诡辩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是认为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辩证统一的辩证法观点,答案为B项。
答案:B
14.解析:不同的人对春晚有不同的认识,反映了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认识,D项符合题意1人们对同一事物会达成共识,并不是很难有共识,A项错误;认识来源于实践.B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D
18.解析:选项④本身错误,应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排除④,应选A项。
答案:A
19、解析: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是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唯一的检验标准是实践,即在实践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答案:D
20、解析:由“变化”一词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D
21、解析:A观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C项观点错误,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6、(1) “读万卷书”,是学习间接经验;“行万里路”,是实践,是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
(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既参加实践又学习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既要参加实践又要学习间接经验,要获得知识,既要重视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经验,还要学习间接经验。
27、解析:从三点分析原因:一是自然界的客观性;二是规律的客观性;三是意义。
答案:(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能证明这一点。
(3)我们要正确处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I卷 (选择题,共115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 15. C. 9. 18.
答案是B。
1.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A young lady. B. Her wristwatch. C. A young man.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At a drug store. B. At a shop. C. At a restaurant.
3. How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go to Jamestown
A. On foot. B. By car. C. By bike.
4.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doesn’t like grape juice.
B. The woman forgot to buy grape juice.
C. The man broke the bottle of grape juice.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New dictionaries. B. Old forms of languages. C. Development of languages.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is the matter with Jane
A. She didn’t eat enough for lunch.
B. She always borrows money from Bob.
C. She doesn’t have enough money with her.
7. What does Bob do about the situation
A. He will entertain her to lunch.
B. He will lend her some money.
C. He suggests that she turn to someone else for help.
8. Who will talk to David in the end
A. Jane . B. Bob. C. Someone else.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11题。 ·
9. What did the woman think the boy was going to do today
A. Play football. B. Trade stamps. C. Visit a friend.
10. When did the woman stop collecting stamps
A. Over a decade ago. B. Over two decades ago. C. Over three decades ago.
11. How many people will look at stamps tonight
A. Four. B. Three. C. Two.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y did the man’s boss shout at him
A. He was careless about his work.
B. He was caught playing computer games.
C. He was late for work.
13. What happened when he was going to go home
A. His computer broke down.
B. The boss was not satisfied with his work.
C. He was told to work overtime.
14. What promise did the man make
A. Go to sleep early. B. Get up early. C. Work hard.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y does Lone Hotel offer such an attractive package
A. For a public holiday.
B. For its anniversary.
C. For the low season.
16. What does the man’s regular hotel offer
A. A 35% discount. B. A 40% discount. C. An air ticket.
17. What does the man mean in the last sentence
A. He wants to have the number.
B. He wants to save some money.
C. He won’t stay at Lone Hotel.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8至20题。
18. How many times does the man ask the waiter for a drink
A. Two. B. Three. C. Four.
19. Why does the waiter refuse to serve the man
A. The man appears to be drunk.
B. The man is too young to be allowed to drink.
C. The man can’t pay for his drinks.
20. What does the man mean when he cries out, “Man! How many bars do you work at ”
A. He can’t understand why the waiter changes his job so often .
B. He thinks he has met the same waiter in different bars.
C. He is angry that the waiter keeps following him.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单项选择题 (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
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It’s _____ tradition for the Chinese to honor the dead through ______ way of celebrating ______Tomb-sweeping Day.
A. a; the; the B. the;a;the C. the;a;/ D. a;the;/
22. It was foolish of the student to _______ his notes during the important test, and as a result, he got punished.
A. refer to B. settle down C. account for D. bring out
23. ―Are you satisfied with what she has done
―Not a little. It can’t be ________.
A. any worse B. any better C. so well D. so bad
24. The kid, rather than his parents, __________said to have had an accident while travelling.
A. is B. are C. were D. will be
25. Would you please keep silent The news that the milk contains a harmful chemical _________and I want to listen.
A. has been broadcast B. is being broadcast C. is broadcast D. is broadcasting
26. I __________use a clock to wake me up because at six o'clock each morning the train comes by my house.
A. couldn’t B. mustn’t C. shouldn’t D. needn’t
27. I was told that there were about 50 foreign students __________Chinese in the school, most __________were from America.
A. study;of whom B. study;of them C. studying;of them D. studying;of whom
28. _________, the house itself is not quite our style, though the price is really attractive.
A. To be honest B. On the contrary C. In addition D. Above all
29. Rather than _________for the love of music, nowadays more and more sing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_________rich and famous by singing.
A. sing;becoming B. sing;become C. to sing;become D. to sing; becoming
30. _________you have expressed your fierce determination to get it right, you should act immediately.
A. Even though B. Ever since C. Now that D. As though
31. John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that never_____ a mistake even when it is pointed to him.
A. admit making B. admits making C. admit to make D. admits to make
32. John’s never willing to change his mind. It is no use ______with him.
A. to argue B. arguing C. argued D. having argued
33. ______ the new policy, we are now living in a grand, new apartment.
A. In that B. Due to C. Thanks to D. In hope of
34. He got completely when he saw both Lucy and Lily, who are twin sisters.
A. confusing B. confused C. confuse D. confuses
35. As is recorded in history, silkworms were first raised in ____we now know as Hebei Province.
A. where B. that C. which D. what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One evening I was resting in a cafe. I 36 a pair of newly bought white leather shoes, which were rather expensive. Then a boy came to me.
He was in a(n) 37 shirt, looking pale and about eleven. No sooner had I begun to speak than he opened the 38 in his hand and took out the tools of shoe-polishing. He 39 down, took off my leather shoes, and began to shine them.
He was busy doing his work 40 heavy rain began to pour down. People rushed to the café for 41 from the rain. More and more people crowded 42 and gradually separated the boy from me.
Hours passed, and it turned 43 . I had no shoes on my feet and 44 where the boy had been. I thought he would not 45 my shoes, and I would have to go home on my bare feet.
When it was near midnight the 46 ended, and there were fewer and fewer people in the café. The café was to be 47 . I had to move to the door, head 48 . just as I went to the gate, I 49 found that a boy of about eleven, looking very familiar, was sleeping at the 50 with his head leaning against a box and his upper body being 51 . he held a package made of his shirt tightly in his arms..
I shook him slightly and woke him up. He 52 up and rubbed his eyes for a while before he recognized me. Then he opened the package 53 , gave me my leather shoes, and apologized to me shyly. I 54 him and wrapped him with his unfit shirt, which had wrapped my leather shoes. On my way home, the 55 of the boy stayed in my mind.
36. A. took B. wore C. mended D. owned
37. A. old B. unfit C. small D. dirty
38. A. bag B. package C. box D. suitcase
39. A. seated B. bent C. put D. looked
40. A. when B. after C. because D. since
41. A. protection B. rest C. hide D. preparation
42. A. out B. away C. in D. off
43. A. dark B. light C. dim D. bright
44. A. thought B. wondered C. guessed D. imagined
45. A. shine B. keep C. return D. carry
46. A. rain B. coffee C. time D. work
47. A. opened B. locked C. stopped D. closed
48. A. lowered B. dropped C. raised D. held
49. A. shortly B. surprisedly C. sadly D. immediately
50. A. table B. door C. bed D. cafe
51. A. wet B. bare C. pale D. cold
52. A. stayed B. stand C. jumped D. got
53. A. finally B. suddenly C. unfriendly D. hurriedly
54. A. recognized B. forgave C. paid D. inspired
55. A. feature B. shirt C. image D. form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Children of America are getting fatter every time. 13% of the children at the age of 6 to 11 are overweight(too fat).
When we look at children's lives today in the USA, we can see the root(origin)of the problem--sports and foods. Young children like sports but they don't have enough around the start of high school. That's especially true for girls. Meanwhile, to make matters worse, schools are becoming much more interested in sports teams. So children are not able to get enough exercise just when they need it the most. There is also the food problem. Children get most of their calories(热量) at restaurants or parties or somewhere else away from home. They often drink too many Cokes. Parents have a lot of fears about telling a child he needs to lose weight-- they are afraid it will push a child into an eating disorder. Some parents fear that pushing children to lose weight means their children will think they're not good enough, or not loved because of their weight. Parents need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fact that the famil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children. The most useful program for children is called "family weight control". This is good news. Mom and Dad, even if they don't have weight problems, have to go through the same program as their children and learn how to get some exercise and how to eat healthily.
56. Why are American children getting fatter The writer thinks_______.
A. parents also have weight problem as their children
B. children drink too many Cokes
C. schools are more interested in sports teams
D. children have less exercise and eat unhealthily
57. 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parents that_______.
A. overweight children are not loved by people
B. children are afraid to lose weight when they have to
C. family members can help overweight children a lot
D. girls don't like to exercise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root of overweight problem _______.
A. Higher-calorie. B. Less sports. C. Family weight control. D. higher-fat foods.
59. The writer thinks if mother or father is on the same program as their children, _______.
A. "family weight control" will be successful B. it will make the children eat much more
C. their children will not eat better D. parents will feel sorry about themselves
B
Not all memories are sweet. Some people spend all their lives trying to forget bad experiences. Violence and traffic accidents can leave people with terribl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scars. Often they relive these experiences.
Now American researchers think they are close to developing a pill, which help people forget bad memories. The pill is designed to be taken immediately after a frightening experience. They hope it might reduce, or possibly erase the effect of painful memories.
In November, experts tested a drug on people in the US and France. The drug stops the body releasing chemicals that fix memories in the brain. So far, the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only the emotional effects of memories may be reduced, not that the memories are erased.
The research has caused a great deal of argument. Some think it is a bad idea, while others support it. Supporters say it could lead to pills that prevent or treat soldiers’ troubling memories after wars.
They say that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suffer from terrible memories. “Some memories can ruin people’s lives. They come back to you when you don’t want to have them in a daydream or nightmare. They usually come with very painful emotions,” said Roger Pitman, a professor of psychiatry(精神病学)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This could relieve(减轻)a lot of that suffering.”
But those who are against the research say that changing memories is very dangerous because memories give us our identity. They also help us avoid the mistakes in the past. “All of us can think of bad events in our lives that were horrible at the time but make us who we are. I am not sure we’d want to wipe those memories out.” said Rebecca Dresser, a medical ethicist.
60.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 People often suffer from bad memories. B. American researchers are trying to develop a pill.
C. Forget bad memories , and be happy. D. The research has caused a heated argument.
61.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Paragraph 4 refers to “_____”.
A. the new drug B. the research into the drug
C. the bad memory D. the chemical in the drug
6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opinion of the opponents(反对者)
A. Our memories give us our identity.
B. The memories help human avoid mistakes of the past.
C. The drug should be used in only very serious cases.
D. People may not be sure whether they want to wipe the memories out.
C
How to Be a Winner
Sir Steven Redgrave
Winner of 5 Olympic Gold Medals
“In 1997 I was found to have developed diabetes (糖尿病) . Believing my career (职业生涯)was over, I felt extremely low. Then one of the specialists said there was no reason why I should stop training and competing. That was it----the encouragement I needed. I could still be a winner if I believed in myself. I am not saying that it isn’t difficult sometimes. But I wanted to prove to myself that I wasn’t finished yet. Nothing is to stand in my way.”
Karen Pickering
Swimming World Champion
“I swim 4 hours a day, 6 days a week. I manage that sort of workload by putting it on top of my diary. This is the key to success—you can’t follow a career in any field without being well-organized. List what you believe you can achieve. “Trust yourself, write down your goals for the day, however small they are, and you’ll be a step closer to achieving them.”
Kirsten Best
Poet & Writer
“When things are getting hard, a voice inside my head tells me that I can’t achieve something. Then, there are other distractions, such as family or hobbies. The key is to concentrate. When I feel tense, it helps a lot to repeat words such as ‘calm’, ‘peace’ or ‘focus’, either out loud or silently in my mind. It makes me feel more in control and increases my confidence. This is a habit that can become second nature quite easily and is a powerful psychological (心理的) tool.”
63. What does Sir Steven Redgrave mainly talk about
A. Difficulties influenced his career.
B. Specialists offered him medical advice.
C. Training helped him defeat his disease.
D. He overcame the shadow of illness to win.
64. What does Karen Pickering put on top of her diary
A. Her training schedule.
B. Her daily happenings.
C. Her achievements.
D. Her sports career.
65.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distractions” probably refer to
A. Ways that help one to focus.
B. Words that help one to feel less tense.
C. Activities that turn one’s attention away.
D. Habits that make it hard for one to relax.
6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do the three people have in common
A. Courage.
B. Devotion.
C. Hard work.
D. Self-confidence.
D
As a music teacher for twenty-seven years, I have always known that music touches the soul. It can break through all kinds of barriers(障碍) to reach students in a very special way. It can be the means for each child to find their light.
A few years ago, I was blessed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teach pre-school students one afternoon a week. One of my most memorable students was Vanessa. She was five years old, had difficulty walking, and could not speak. We mostly sat on the floor for our music lessons and Vanessa liked to sit on my lap. One of her favorite songs was John the Rabbit. It was a call and response song where I sang the call and the students clapped two times while singing the repeating phrase, “Oh, yes!” Vanessa liked to put her hands together with mine and clap with me. We performed that song during every class, Vanessa and I clapping together. She never said or sang a word.
One day late in the school year, when the song was finished, Vanessa turned around, looked me in the eye, clapped her tiny hands two times and said the words “Oh, yes!” I opened my mouth and could not speak. Through music, we had made a connection.
Several years later, I came across Vanessa on the street in town. I stopped my car and waved to say hello. She waved back with a big smile on her face and then clapped her hands two times, mimicking(模仿) the song we had performed in our music class. This precious little girl, through her connection with music, left an impression on me that will last forever.
Every child has the ability to learn and grow. It is up to us educators to discover the way to reach each and every one of our students. We all must find each child’s light.
67.The author thinks music________.
A. can make children calm down B. Can connect heart to heart
C. Is difficult for pre-school students D. Is a good means to find a job
68.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paragraph, Vanessa________.
A. Got used to singing songs B. Was too shy to speak
C. Was the youngest in the class D. Enjoyed the author’s classes
69. When Vanessa spoke the words “Oh, yes!”, the author felt________.
A. Surprised B. Happy C. Frightened D. Satisfied
70.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A. The author has been in touch with Vanessa for several years.
B. Vanessa became as healthy as other children.
C. The song made a deep impression on Vanessa.
D. Being a good educator became Vanessa’s dream.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 Do you like yellow, orange, red 71 . Do you prefer grays and blues Then you are probably quiet, shy, and you would rather follow than lead. You tend to be pessimist. At least, this is what psychologists tell us, and they should know, because they have been seriously studying the meaning of color preference, as well as the effect that colors have on human beings. 72 . If you happen to love brown, you did so, as soon as you opened your eyes, or at least as soon as you could see clearly.
73 . A yellow room makes most people feel more cheerful and more relaxed than a dark green one; and a red dress brings warmth and cheer to the saddest winter day. 74 . A black bridge over the Thames River, near London, used to be the scene of more suicides(自杀)than any other bridge in the area ----until it was repainted green . The number of suicide attempts immediately fell sharply. Perhaps it would have fallen even more if the bridge had been done in pink or baby blue.
75 . It is an established fact that factory workers work better, harder, and have fewer accidents when their machines are painted orange rather than black or grey.
A. On the other hand, black is depressing.
B. They tell us, among other facts, that we do not choose our favorite color as grow up---we are born with our preference.
C. The rooms are painted in different colors as you like.
D. If you do, you must be an optimist, a leader, an active person who enjoys life, people and excitement.
E. Light and bright colors make people not only happier but more active.
F. Life is like a picture or a poem, full of different colors.
G. Colors do influence our moods---there is no doubt about it.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第四部分 写作
第一节 短文改错 (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Dear Mary,
I receive your E-mail just now. Don’t worry about me. I’m getting on well with my research work in the lab. But to my greatly surprise you say you will give up learn English. The reason is because you have not done well in it recently and you have lost interests. I’m afraid 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 I know it is difficulty to learn English, and English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today. It will be important tool in our future work. Beside,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be succeed. Do remember tha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 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good news from you.
Yours,
Li Hua
第二节 书面表达 (满分25分)
近来,不少大学新生在入学体检中诊断出(be diagnosed with)患有高血压(high blood pressure,),高血脂(high blood fat)等老年病。请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对高中学生就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提出你的看法及建议。
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健康的方法:多吃水果蔬菜,保持饮食平衡,避免吃含糖量高、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锻炼,强身健体,减轻工作压力。改掉不良习惯。
保持健康的结论。
注意:词数不少于100。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行思想指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这显然是朴素的唯物思想。同时,五行思想强调五种物质运动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有生与克的作用。
生是指生成、促进、助长、发扬等作用。克是指克制、束缚、挫折、摧毁等作用。生的模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画出来就是一个圆圈。克的模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画出来成为一个星形。
在历史上,五行思想曾被作过“神学目的论”的曲解,又被用于迷信活动。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五行思想不仅指明宇宙统一于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表明世上任何事物都是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都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所以,世界上绝没有任何事物或力量能够凌驾于其他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独霸天下;谁想独霸天下,必然狼狈不堪。而且,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生或者克,做过了头又都会引发反生或反克。这更加发人深思。
直接的反生:如水生木,但如果灌水太多,也能把植物(木)淹死。又如父母爱子女是生,但如果是溺爱,反而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直接的反克:如用斧劈柴,劈多了,斧也受磨损。又如一味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必然为群众所不容。
间接的生、克后果更加复杂多变:例如水克火,火却可以生土,而土却可以克水。又如木生火,火太旺了又生土,而土却是木的克制对象。在各种生克关系中,克之反以生之的现象更发人深思:如金克木,木因而成器。火克金,金因而成为纯金、精钢。做人“修身克己”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与价值。这都说明克可能导致更高境界的生。
通过对阴阳五行思想的诠释,人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是多么严厉,而其运动变化又是多么生动。它使我们高度戒惧,也使我们充满希望。中国人为此一再明确声称“不称霸”,主动坚持韬光养晦,大力宣扬“和而不同”,不论国力多么强大也决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中国就成为世界上非常真诚的巨大和平力量。这种真诚是深深植根于传承悠久的民族智慧之中的,是决不会动摇的。
1.下列对“五行思想”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行思想是指认为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五行思想强调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之间存在着生克的联系。
C.五行思想表明了生的模式,这种模式画出来是圆圈;也表明了克的模式,这种模式画出来是星形。
D.五行思想自身具有糟粕,故曾经受到过曲解,曾被一些迷信活动利用。
2.下列对“生与克”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被其他事物生或克,并生着或克着另外的事物。
B.事物之间不仅有生或者克的关系,而且如果行为不当,还有可能引发反生或反克关系。
C.事物之间存在直接的反生或反克关系,也存在更加复杂多变的间接反生或反克关系。
D.在生克中,有一种情况是一事物克着另一事物但却可能导致被克事物更高境界的生。
3.依据原文,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五行生克”理论的一项是
A.任何新物质,都是在化合过程中分解和产生,以此不断满足人的需求,也给人类带来了福祉。由这里我们得到了启示:如果把废弃物善加处理,它是可以变成财富的。
B.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 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C.林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薛宝钗前往探视时说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
D.道家经典《阴符经》里面说“恩生于害”这句话,举例来说,像父亲打儿子,儿子挨打很痛,这是“害”,但目的在把孩子教育成人,这就是“恩生于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④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①三王:指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指王仲舒,曾任中书舍人,太原人。
③浃和:和睦。④燕:通“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壮:认为……豪壮
B.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遂:实现
C.以为当得躬诣大府 诣:见
D.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 令:美德
5.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未得造观”滕王阁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系官于朝 ②以言事斥守揭阳
③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④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⑥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滕王阁闻名遐迩,作者从年少时就知道它是江南的第一名胜景观。
B.王仲舒修缮滕王阁没有劳民伤财,作者对此务实精神持肯定态度。
C.王仲舒任南昌地方长官后,曾经著书呼吁关注滕王阁的修缮问题。
D.本文在写法上没有正面描写滕王阁及四周景物,而是以情取胜。
7.把上文中划线句子和所学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4分)
(2)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3分)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藤王阁序》)
(3)、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乙 选考题
请从下面所给的三、四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节)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从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凤姐满屋子耀眼争光的物件,引起这个穷困农妇的无比惊奇,也写出荣府的豪富奢华。
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可以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⑵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⑶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⑷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沈从文辞别父母,从常德乘船,越过八百里洞庭湖,经武汉,到达郑州。因黄河涨水受阻,遂转徐州,经天津,到达北京。一个“乡下人”,从偏处一隅的蛮荒之地,突然置身于大都市,眼前的一切都使他感到新奇。同时,又有点手足失措,心里空落落的。
沈从文来北京的本意是求学,想找机会进一所大学读书。然而,读大学必须通过入学考试,这对只有高小毕业程度的沈从文,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沈从文独自住在酉西会馆里,开始来北京后第一阶段的自学。他每天早上吃三两个馒头、一点泡咸菜,然后就一头扎进京师图书馆,直到闭馆时才返回住处。到了冬天,北京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沈从文仍然穿着薄薄单衣。所幸图书馆里有火烤,有水喝,使他得以坚持下去。逢图书馆不开门的日子,他便呆在会馆里。冬天屋里没有火炉,他就钻进被窝里读随身带的《史记》。
在酉西会馆住了半年后,他搬到靠近北京大学的银闸胡同公寓。新住处是由原先一个贮煤间略加改造而成。房间仅可安膝容身,地面潮湿,墙上临时开了一个窗口。沈从文坦然地住下,还特地为这个房间取了一个名字,叫“窄而霉小斋”。公寓里住满了全国各地来北京求学的年轻人。这时,正值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由于他的远见卓识,北京大学向一切人开放,对不注册的旁听生,毫无限制。因此,北京大学的旁听生比正式注册的学生多几倍。因缘时会,沈从文也成了北京大学不注册的旁听生。尽管有了听课的自由和权利,沈从文仍想成为正式学生,获得一张大学毕业文凭。这一年的秋天,他曾参加过燕京大学二年制国文班的入学考试。可是,考试时却一问三不知,得了个零分,连预先所缴的两块钱报名费也被退回。从这时起,沈从文对正式入学死了心。于是,他一面时断时续地在北大听课,一面在公寓那间“窄而霉小斋”里,开始无日无夜地伏案写作。文章写成后,就壮起胆子分别向北京各杂志和报纸文学副刊寄去。然而,这些文章却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沈从文却没有气馁。这个“乡下人”确信别人能办到的,没有理由认为自己就办不到!
然而此时的沈从文经济来源完全断绝。冬天零下十多度的严寒,屋内没有火炉。一身单衣、两条棉被,就是沈从文的全部过冬之物。吃饭更成问题,常常在有一顿没一顿情形中,支持着最初阶段的学习。1924年冬,沈从文于百般无奈中,怀着一丝希望,写信向几位知名作家倾诉自己的处境。这时,郁达夫正受聘在北京大学担任统计学讲师,沈从文也想到了他。11月13日,在接到沈从文的来信后,郁达夫到公寓里来看望沈从文了。这一天,外面正纷纷扬扬下着大雪。郁达夫推开那间“窄而霉小斋”的房门,沈从文身穿两件夹衣,用棉被裹着两腿,坐在桌前,正用冻得红肿的手提笔写作。听见门响,沈从文回过头来。一位年约30的年轻人,身体瘦削,面庞清癯,正眯缝着双眼站在门边。
郁达夫打量着那间破庙样寒碜的屋子,再瞧瞧沈从文冻馁交加的虚弱相,他一切都明白了。他邀沈从文一道出去,在附近一家小饭馆吃了一顿饭。结帐时,共花去一元七毛多钱。郁达夫拿出五块钱会了帐,将找回的三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并要他“好好写下去”。从沈从文住处回去的当晚,郁达夫便挥笔写下了那篇题为《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的著名文章。在文章里,他称赞了沈从文“坚忍不拔的雄心”,也诧异于沈从文的“简单愚直”。末了,还给沈从文献了摆脱目前困境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到外面找事作;或者去革命,去制造炸弹。中策是想法弄几个旅费,返回湖南故土。下策又有两种办法,一是应募当兵;二是做贼去偷。郁达夫以这样一种特别的形式,写出了对一个有志青年在这个社会的遭际的极度愤懑。
同时郁达夫把沈从文介绍给了《晨报副刊》主编徐志摩。从此沈从文经常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散文。他的《遥夜》诉说自己在北大的困窘与坚持,引起北大知名教授林宰平的注意。林教授不仅撰文赞扬沈从文是“天才少年”,而且主动约见,给予诸多鼓励与帮助。后来徐志摩将这位文学青年推荐给上海公学校长胡适之,胡适之聘任沈从文做了中国公学的国文教师,沈从文从此开始了极富创意的人生。 (摘编自凌宇《沈从文传》)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只有高小毕业程度的沈从文只身到北京求学,希望能考进大学读书,但他很快就知难而退,改为到京师图书馆自学,希望走自学成才的路子。
B.沈从文参加过燕京大学国文班的入学考试,得了个零分。这反而使他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地进行文学创作,他坚信努力不会白费,理想定能实现。
C.四处碰壁的文学青年沈从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试着给郁达夫写信求援。他相信郁达夫是一个具有温情和道义的师长,会在患难中伸出援手。
D.郁达夫踏雪专程看望尚不知名的沈从文,他看到了沈从文的窘迫,明白了沈从文为何在北京忍受如此的艰苦生活,所以勉励他“好好写下去”。
E.沈从文之所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恰恰和他在北京求学时艰难的生活磨练出来的吃苦精神有很大关系,这个“乡下人”有一种倔强的个性。
⑵为什么郁达夫在称赞沈从文“坚忍不拔的雄心”的同时,诧异于他的“简单愚直”?请简要分析。(6分)
⑶沈从文在北京求学期间,哪些人曾给予他怎样的帮助?他们帮助沈从文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⑷沈从文在极为简陋的“窄而霉小斋”的读书和写作生活,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些天,齐白石画展在市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们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B.第三届女排亚洲杯9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结束了小组赛争夺,中国队3战全胜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消息一出大快人心。
C.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公众早已是风声鹤唳,如惊弓之鸟,消息一出,往往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D.李明住在离学校不远的教职工小区,每天早上去上学的时候,他都会在院子里和退休的王老师萍水相逢。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泰坦尼克号失事100周年纪念日,全球多个地方举行相关纪念活动,其中包括重走泰坦尼克号当年航线的巴尔莫罗尔号邮轮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举行的纪念仪式。
B.经调查,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根据《南明市城市出租车管理办法》,我局将对违章出租车驾驶员进行批评教育并作出罚款人民币200元。
C.小华在昆明站出站口看到手捧鲜花的杨波和他的弟弟,他先是咧嘴一笑,接着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D.自从启动了“两元公益电影活动”,一改以前看电影基本是年轻人的状况,现在该电影院里男女老少、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坐得满满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的强大驱动力。 。
, ; , ; 。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发展因文化而生动,因文化而精彩,因文化而持久。
①社会和谐的实现
②必须有核心价值体系和相应的文化环境来支撑
③文化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社会秩序的建立
⑤文化所蕴涵的精神、理念、价值观起着关键性作用
⑥人民生活的改善,文化是重要内容和条件
A.①②④⑤⑥③ B.③④②①⑤⑥
C.④①②⑤⑥③ D.③⑥①②④⑤
16.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 ,
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 ,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
①、
②、
③、
④、
⑤、
17.仿照下面的示例,以“道歉”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比喻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面包能维持人的生存,知识则能完善人的生命。
项链能装饰人的外表,知识则能净化人的灵魂。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再次退赛,此举遭到了大量非议;叶诗文在泳池中斩获两枚金牌,两破世界记录,却遭到西方媒体非议。其实并非只有名人才会面对非议,普通人也会如此。
请以“面对非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江南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而滕王阁独自排在第一位。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等到看到了三王写的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的这些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他。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我因为上谏迎佛骨的事情被贬为潮州刺史,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借经过南昌的机会去看看所听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我转任袁州刺史。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感到高兴并侥幸地对自己说,认为(这次)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承受南昌府差役人员的管束,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得到一个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私下里注视胜景,满足我的心愿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诏书下达,把中书舍人太原人王仲舒先生作为御史中丞,任命为江南西道的观察使;洪州、江州、饶州、虔州、吉州、信州、抚州、袁州都是他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缺乏便利的事情以及不能满足的愿望,王公到了之后,(缺乏便利的事情)都停止了,(不能满足的愿望)都实现了。大的事情通过驿使迅速上报,小的事情立刻处理。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阳气上升,阴气闭合。在数日之内百姓就修炼出美好的品德,而您在千里之外的湖光山色中怡然自得。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您的府下听从命令,可是我们袁州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借来作为出行的理由,又怎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您的接待人员?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关系融洽,您和监军派人在这个阁上设宴,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参加宴会。酒宴进行到中途,综合各种意见说:“这阁子如果再不修整,将会毁坏。以前您在这里任刺史的属官,有恰当的理由来翻新滕王阁;您所写的文章,确实还题写在墙壁上。到如今已过了三十年,您来到南昌担任地方长官,到今天刚好满一个月,您又来在这里设宴,您怎么能够没有感情呢?”您回答说:“是的。”因此,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浸坏模糊不鲜艳的色彩,修治一下就停止。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损害可供后人观赏的景观。
工程完成之后,您和大家喝酒,同时用写信命令我说:“希望您替我记录这件事情!”我既因为不能够到达滕王阁观赏而叹息,又私下里高兴自己的名字能够写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没有推辞而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欢乐,即使我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跟着您一起游玩的话,我还能为您做文章。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写下这篇阁记。
四、(25分)
12.(25分)
⑴ (5分) 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⑵(6分)
①窘境中不改变理想;②通过求学获得文凭,解决生存问题;③通过写作改变命运。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⑶(6分)郁达夫的关怀,林宰平的赏识,徐志摩的提携,胡适的聘用等。
①他们看到沈从文身上的文学才华;②同情沈从文不幸遭遇;③赞叹沈从文的奋斗精神;④愤慨社会扼杀青年的不公平。
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一点1分。
⑷(8分)
16. (5分)【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题要审清题意要求,理解整个语段含意,抓住关键词“可游、可居、可望”之间的关系,注意层次条理,同时还要注意形式的特点,如一些关联词“不但、也、都是、而且、从而”等在行文中的提示作用。答题时不能离开“居、望、游”三个关键词。答案示例:①“望”最重要。②即便是“居”, 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窗子也很重要。窗子必不可少)④景色都不(尽)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17.(6分)【参考答案】
良药能治愈人的疾病,道歉则能完善人的品德;
机油能减少车的磨损,道歉则能消除人的隔阂。
六、写作(60分)
18.立意提示:
① 面对非议,应淡然处之;
② 面对非议,应愈挫愈勇;
③ 面对非议,应据理力争;
④ 面对非议,应积极自省,择善而从。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满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 如图1所示,匀强电场场强为E,A与B两点间的距离为d,AB与电场线夹角为,则A与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A.Ed B.Edcos C.Edsin D.Edtan
2. 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3Q和+5Q的电荷后,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1.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2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2.则F1与F2之比为(   )
A.2∶1  B.4∶1 C.16∶1 D.60∶1
3. 对电容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带电荷量越大,电容就越大
B.对于固定电容器,它的带电荷量跟它两极板间所加电压的比值保持不变
C.可变电容器的带电荷量跟加在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D.如果一个电容器没有电压,就没有带电荷量,也就没有电容
4. 如图2所示,在O点置一点电荷Q,以O为圆心作一圆。现将一电荷从A分别移到圆上的B、C、D三点,则电场力做功最多的过程是:( )
A、移到B的过程 B、移到C的过程
C、移到D的过程 D、三个过程一样多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就会由于相互中和而消失
B.一个物体带1.6×10-9 C的负电荷,这是它失去了1.0×1010个电子的缘故
C.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D.电场中某点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越大
6.关于电场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电场线与电荷运动的轨迹是一致的
C.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相同
D.沿电场线方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大
7.关于电势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荷从其中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B.1C电荷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如果电场力做了1J的功,这两点间的电势差就是1V
C.在两点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功的多少跟这两点间的电势差无关
D.两点间的电势差的大小跟放入这两点的电荷的电量成反比
8. 图3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再经过N点。可以判定( )
A.M点的电势大于N点的电势
B.M点的电势小于N点的电势
C.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
D.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
9.如图4所示,A、B为两个固定的等量的同种正电荷,在它们连线的中点处有一个可以自由运动的正电荷C,现给电荷C一个垂直于连线的初速度v0,若不计电荷C所受的重力,则关于电荷C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始终增大 B.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速度始终增大,最后趋于无穷大
D.速度始终增大,最后趋于某有限值
10. 关于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下面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 B.电场强度不变,电势也不变
C.电场强度为零处,电势一定为零 D.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11.如图5所示,正电荷q在电场中由M向N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越来越大.则该电荷所在的电场是图中的 ( )
12.图6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 点。若不计重力,则( )
A. 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
B. N在a点的速度与M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同
C. 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
D. M在从O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等于零
二、填空题(共26分)
13.(8分)电量为2×10-6C的正点电荷放入电场中A点,受到作用力为4×10-4N,方向向右,则该点的场强为_________N/c,方向___________。若把另一电荷放在该点受到力为2×10-4N,方向向左,则这个电荷的电量大小为__________C,是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14.(4分)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和-Q,相距为L,则们连线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_________________
15. (4分)如图7所示,长为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处,当达到静电平衡后,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距右端l/3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16. (4分)如图8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b、c、d四点,它们处于同一圆周上,且ac、bd分别是圆的直径.已知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φa=9 V,φb=15 V,φc=18 V,则d点的电势为 V
17.(6分)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量q=2.0×10-9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这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力做的功为6.0×10-5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0×10-5J,则质点的电势能 (填“增大”或“减小”)了 J,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Ub为 V
三、计算题(共26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有数值的计算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
18.(8分)如果把带电量为C的点电荷从无穷远移至电场中的 A点,需克服电场力做功J。试求:q在A点的电势能和在A点的电势(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19.(10分)如图9所示,用30cm的细线将质量为4×10-3Kg的带电小球
P悬挂在O点下,当空中有方向为水平向右,大小为1×104N/C的匀强电场时,小球偏转37°后处在静止状态,g=10m/s2(1)分析小球带电性质(2)求小球的带电荷量(3)若把细绳剪断,分析小球做什么运动,加速度为多少?
20.(8分)如图10所示,长L=0.20m的丝线的一端栓一质量为m=1.0×10-4Kg带电荷量为
q=+1.0×10-6C的小球,另一端连在一水平轴O上,丝线拉着小球可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E=2.0×103N/C,现将小球拉到与轴O在同一水平面的A点,然后无初速地将小球释放,取g=10m/s2,求(1)小球通过最高点B时速度的大小(2)小球通过最高点时,丝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
物理答案
三、计算题(共26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有数值的计算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
18.(8分) —W=0-EPA (3分)
EPA=1.2×10-4J (1分)
EPA=qA (3分)
A =1.2×104V (1分)
20.(8分) (1) qeL-mgL= (3分)
v=2m/s (1分)
(2)F+mg-qE=mv2/L (3分)
F=3×10-3N (1分)
图4
图5
图7
图8
P
E
37°
O
图9
+
+
E
B
A
图10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除病毒外,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个体 C.种群 D.群落
2.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
A.核糖体和线粒体 B.核膜和细胞膜
C.内质网和中心体 D.细胞膜和核糖体
3. 在鲜重状态下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干重状态下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① C ② H ③ O ④ N ⑤ P
A. ③① B. ①③ C. ①① D. ③④
4.下列哪一实例能够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A.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人体缺Fe2+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盐含量太低,会抽搐. D.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
5.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A.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C. 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完全相同
D.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 组成玉米和人体的最基本元素是
A.H B. C C.N D.O
7.生活在缺水的沙漠环境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
8.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对斐林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直接滴加在苹果的切面上 B.必须是刚配制的
C.使用时应先混合均匀 D.由甲液和乙液组成
9.前项为生物组织,中项为鉴定所用的化学试剂 ,后项为反应结果所产生的颜色,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苹果、斐林试剂、砖红色 B.花生种子、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C.黄豆、双缩脲试剂、紫色 D.卵清蛋白、苏丹Ⅳ染液、红色
10.下列哪个实验用到显微镜
A. 蛋白质的鉴定 B. 脂肪成分的鉴定 C.淀粉的鉴定 D.还原糖的鉴定
11.下列分子中,与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式不相符的是
A. B. H2N—CH2—CH2—COOH
C. D.
12.下列选项中,能够正确表示肽键结构的是
A.—CO—NH2— B.—CO—N2H2— C.—NH2—CO— D.—CO—NH—
13.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14.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
C.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15.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全部为必需氨基酸 B.蛋白质也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C.组成肌肉细胞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D.有些蛋白质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16.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简称DNA B.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C.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17.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叶绿体
18.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19.组成DNA分子的基本成分是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20.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A. 8种、4种和8种、4种 B. 5种、4种和5种、4种
C. 5种、4种和8种、4种 D. 8种、4种和5种、4种
2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22.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可能观察到的结果是
A. 细胞基本不被染色 B.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
C.仅细胞质呈红色 D.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23.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糖类、脂质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依次为7%-10%,1%-1.5%,1%-2%,每克蛋白质、糖原、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依次约是17kJ、17kJ、39kJ,由此可以得出三者在细胞中能量代谢方面的结论是
A.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三者都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物利用
24.下列有关糖类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苷酸的组成成分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是生物体内唯一储备能源的物质
D.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5.下列各种糖类物质中,既存在于动物细胞内又存在于植物细胞内的是
A.淀粉和核糖 B.葡萄糖、核糖和麦芽糖
C.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 D.糖原、乳糖、蔗糖
26.属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A.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B.是储能物质,具有保温作用
C.构成生物体表面的保护层 D.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7.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可以一个月不吃不喝照常生活,原因是其驼峰中含有大量的
A.糖原 B.蛋白质 C.脂肪 D.淀粉
28.下列不属于脂质的是
A.胰岛素 B.胆固醇 C.性激素 D.维生素D
29.下列关于细胞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30.下列关于自由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游离态的形态存在 B.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
C.能够流动和易于蒸发 D.代谢反应介质或参与反应
31.构成叶绿素分子不可缺少的无机盐离子是
A.钙离子 B.铁离子 C.镁离子 D.氢离子
32.儿童患佝偻病,发烧时就会抽搐,医生建议他平时要补充
A.新鲜水果和蔬菜 B.钙片和维生素D
C.谷物种皮和胡萝卜 D.蛋白质和糖类
33.已知Mn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缺Mn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于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34.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哺乳动物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结构有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细胞核、液泡 D.细胞膜、细胞质
35.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
C.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D.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系统隔开,形成绝对独立的系统,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36.下列各项中,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叶绿体 B.叶绿体、液泡
C.叶绿体、液泡、中心体 D.中心体、细胞壁、线粒体
37. 下列物质中,其形成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都有关系的是
A.血红蛋白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胃蛋白酶 D.性激素
38.细菌、动物肝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等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A.内质网 B.核糖体 C.细胞核 D.线粒体
39.下图表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40.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的顺序)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右图为某一多肽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请回答有关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上述结构中,代表氨基的结构式为 ;代表羧基的结构式为 ;代表肽键的结构式为
其中 、 为R基。
(2)上述化合物是由 种氨基酸组成。
(3)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失去 分子水形成的,该化合物称为 ,这样的反应叫做 。
42.上图表示细胞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依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每空1分,共11分)
(1)A是指 ;E在动物是指 ,在植物主要是指 。
(2)F是指 ,它是由B(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
括 和 。
(3)C是指 ,结构通式是 ,C形成G过程的
反应叫 。
(4)D是指 ,D形成的H是 。
43. 右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每空1分,共11分)
(1)图中[6]的主要成分是 。
(2)图中[5]的主要成分是 。
(3)太阳能通过[ ] 进行的光合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
(4)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 。若该细胞是洋葱的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 。
(5)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 供给。
(6)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
(7)图中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 、[ ] 。
(8)若该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 ] 。
44.右图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
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
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每空1分,8分)
(1)写出3种分泌蛋白质: 、 、 。
(2)放射性同位素将依次出现在图中的部位是
(填序号) 。
(3)⑥的分泌蛋白质首先是由附着在[ ] 上
的[ ] 合成的。
(4)图中②是 ,在细胞内被形象地称为深海中的潜艇。
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
[ ] 提供的。
H2N—CH—CH3
COOH
H2N—CH—COOH
CH2CH2COOH
H2N—(CH2)4—CH—COOH
NH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