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八上《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课①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目录CONTENTS知识结构01重难突破02直面中考03能力提升041知识结构①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内容更加丰富,交往形式更加多样。②要主动融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互助关爱、合作共享,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参见单元导语)单元综述▲复习要求: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整个单元,记好关键词,搞清概念间的联系;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1 我与社会1.2 在社会中成长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2.1 网络改变世界2.2 合理利用网络单元导语2重难突破▲复习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和笔记,在书上找到相应的答案;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P4-5) 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P5) 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P7)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以及如何养成?(P8)考点扫描 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P12-13) 为什么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P15-16)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 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19-20)2重难突破1.围绕暖心事件、社会正能量考查。如“2020那些温暖人心的瞬间”等案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践行亲社会行为、真善美的意义或影响等知识。2.围绕互联网热点事件考查。备考时需要关注“2020年互联网热点事件”,考查如何对待网络的两面性、正确对待网络、防止网络沉迷、特别是中学生如何防止网络成瘾等是备考需要特别关注的。备考秘籍3直面中考1.【2019温州】温州某校八(2)班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如下),受到各方好评。这一活动告诉我们要( )①培养亲社会行为 ②关心家乡的发展建设③积极参与民主协商 ④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与解析】A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③④的说法不符合题意。★解题的技巧:把我们(青少年)放到③④前读一读!一般来说题目中的“我们”有两种含义:公民或青少年(学生),要牢记!▲复习要求:了解中考题型的特点,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3直面中考2.【2019山东泰安】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散布传播网络谣言就会构成犯罪,要受刑事制裁②明辨是非,遵纪守法,防微杜渐③正确行使权利,传播网络正能量④遵守网络规则,理性参与网络生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与解析】B 分析漫画可知,传播网络谣言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警示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我们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自觉履行义务,②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①选项散布传播网络谣言不一定构成犯罪。3直面中考3.【2019绍兴】科技也使“比邻若天涯”。亲友团聚时,随处可见“低头一族”,虚拟世界的热情加剧着现实的冷漠。这警示人们缩短心灵距离更需要( )A. 依靠科技创新B. 加强相关立法C. 远离虚拟网络D. 弘扬传统美德【答案与解析】D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题文中的亲友团聚时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往往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从而忽略了亲情,忽略了人际交往,所以警示我们缩短心灵距离更需要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AB不符合题意;C观点绝对化;3直面中考4.【2019湖南】观察下边漫画《另类APP》,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 )①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立即卸载②继续使用该类软件,适当娱乐③积极推广给朋友们,欢乐共享④告诉老师或者向有关单位举报A. ①② B. ②③C. ①④ D. ③④【答案与解析】C 本题考察网络的相关知识。漫画反映的是严整某些教育类APP,维护青少年的利益。说明这些教育类APP是不好的,而我们青少年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立即卸载,①正确。②错误。将有害教育类APP推广给朋友们,属于危害朋友,③错误。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3直面中考5.【2019江西】2019年3月20日,网民魏某在网络上恶意辱骂因抢救落水女子不幸牺牲的苏州消防员刘磊,引起网友强烈愤概。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依法对魏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①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②加快立法,完善法律法规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④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与解析】C 本题考查合法行使权利。题干案例警示我们青少年要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遵守网络规则,①④说法正确;②③说法都是国家角度,应排除。3直面中考6.【2019江西】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然而,要想通过“麦克风”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作为公民,要在网络世界练就“好嗓子”,就必须( )①加强自我约束,放弃言论自由②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③依法自由表达,正确行使权利④拒绝不良诱惑,彻底远离网络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与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要珍惜言论自由权,依法行使监督权,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所以②③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网络极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远离网络的做法不妥当,④说法错误;故选B。3直面中考7.【2019连云港】连云港智慧教育云服务网络学习平台“云海在线”,设有“微课中心”“名师在线”等栏目,有名师提供课程“菜单”,学生依据需求“点菜”,释疑解惑。这主要说明( )A. 信息化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B. 城镇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C. 智能化提升了人们物质生活质量D. 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答案与解析】A 本题考查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的平台,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工具和交往的平台,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去获取知识。BD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题干体现不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故选A。1知识结构互联网是当下热门的社会话题,各地中考必会涉及。注意关键词:网络问政、互联网+、5G、我向总理说句话、在线教育...这些都是考试的热门素材。温馨提醒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1 我与社会1.2 在社会中成长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2.1 网络改变世界2.2 合理利用网络单元导语4能力提升1.人的身份是由他人指定的。 ( )2.网络交往优于现实交往,不需要很多规矩。 ( )3.网络交往是绝对自由的。 ( )4.培养亲社会行为就是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 )5.自由就是无拘无束,不受限制。 ( )6.我们要学会独立生活,我们也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生存。 ( )7.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 )8.不是所有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 )9.互联网只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其他方面弊大于利。 ( )10.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传播正能量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 ) 判断题▲复习要求:判断题要求精准掌握知识点的表述,功夫必须花在平时;4能力提升选择题1.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 )①社会中的个人渺小而又无助②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③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④个人的社会关系简单明了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与解析】B本题考查的关系,①的说法错误,人的成长是受到社会的滋养的,④的说法错误,社会关系是复杂的。4能力提升2.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关系属于(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人缘关系3.因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南京的一名大学生试图在网上“修改成绩”,结果被骗2000元。事后,他又在网上求助一名假网警,结果再次掉入陷阱,被骗8000多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A.这说明网络上的信息都不可信B.这启示我们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C.这说明网络不受道德和法律约束D.这启示我们网络交往要隐瞒真实信息【答案与解析】B 本题比较简单,社会关系的三种类型。【答案与解析】B 选项中,A的说法太绝对,CD的说法错误。4能力提升4. 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 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与解析】B 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④的说法不符合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应该排除。4能力提升5.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错误的是( )A.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是亲社会行为B.对他人一个友善的微笑是亲社会行为C.与亲社会行为相对的是反社会行为,如暴力游戏、电脑黑客等D.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有利于他人不利于自己行为。【答案与解析】D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亲社会行为的理解。A的说法正确,不能选。B的说法也是亲社会行为。C的说法正确,亲社会的行为相对的是反社会心理,如暴力游戏、电脑黑客等,破坏社会的心理。D的说法错误,虽然亲社会行为不是出于有利于自己的出发点,但是亲社会行为有利于人的成长。3直面中考6.【河南中考】作为中学生,父母为我们提供衣食,老师帮助我们学习,警察为我们提供安全保障,快递小哥为我们及时传达远方亲人的信息......对此你的正确看法是( )A.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离不开社会B.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C.人人为我利成长,将来成长为人人D.中学生年龄小,全社会应该关爱我们【答案与解析】B 本题考查“丰富的社会生活”考点中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相关知识。A观点片面;C观点错误;全社会关爱中学生并不仅仅因为中学生年龄小,D不是对题干的正确理解。故选B。3直面中考7.【江苏中考】爱因斯坦说过:“个人之所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 )A.个人要成长发展,必须处处依赖集体B.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C.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努力的结果D.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存离不开自然界【答案与解析】B 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密不可分。A说法过于绝对,C、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B。3直面中考8.【安徽中考】2019年年初,腾讯发布消息称微信月活跃人数保持在10.8亿用户上下。其中,55周岁以上用户达到6300万。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沟通工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说明( )A.网络学习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B.网络可以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要C.网络的积极作用取代了消极作用D.网络为人们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答案与解析】D 本题借用微信的使用来考查对网络的正确认识。A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的观点太绝对了,C的观点是错误的,网络有利也有弊。只有D说法是正确的。3直面中考9.【河北中考】为增强青少年的自律意识和自护能力,保障其健康成长,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单位联合推出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是因为( )A.网络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B.现代社会,网络交往已经是我们生活的全部C.我们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D.网络交往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答案与解析】C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A不符合题意,B说法太绝对,D的说法是错误的,网络交往也要受到法律、规则等限制。3直面中考10.【2020模拟】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正式发放5G牌照。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惊人的速度、大规模的连接、超低的时延、爆炸增长的数据...这一切都将很快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5G牌照的发放( )①是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表现 ②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③将推动社会进步,有利无弊 ④弊大于利,应该限制其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与解析】A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③说法错误,网络是有利也有弊,具有两面性。④说法错误,应该发挥优势促进发展。4能力提升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8年5月,来自杭州市上城区建兰中学的学生俞果成功入选“新时代好少年”,他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入选!俞果才13岁,但已经先后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全国百名“环保之星”称号,两项全国科技竞赛活动一等奖,浙江省美德少年称号,杭州市“十佳”美德少年称号,杭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最高奖“长杭青少年科技奖”,还是杭州少年科学院院士。活脱脱一个“科技小达人”。除了在家钻研科研小发明帮助他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俞果在成长路上也一直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4能力提升(1)结合材料和本单元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俞果同学能够获奖。(5分) 答:①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挥在那和成就自己的过程。④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⑤材料中,俞果同学虽然年纪小,但是已经很好的养成了亲社会的习惯,并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也是理所应当的。(没有材料分析扣1分)答: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分)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2分)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④材料中,俞果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发明创造服务社会,解决问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没有材料分析扣1分)(2)根据材料说说,他的事迹对我们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何启示?(4分)4能力提升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队员牺牲。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发文悼念英雄,赞颂年轻的消防群体。材料二:据网友举报,一名叫“龙卷风等你”的网民在转发扑火人员牺牲消息时,公然加上去大凉山吃烤全人”……等言论。4月2日,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将尹某抓获。随后尹某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刑事拘留。尹某称,当时玩手机无聊发布评论。此后,尹某及时承认错误,向英雄家属道歉。4能力提升(1)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我们青少年在网络生活中要遵守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说说,尹某的教训警示我们要怎样合理利用网络?(6分)答: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答: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不要在无关的信息面前停留,不要再无聊的信息山浪费精力,不可沉溺于网络。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⑤我们应该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⑥材料中的尹某的行为充分说明了我们应该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值得我们警惕,引以为戒。 (没有材料分析扣1分)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上《道德与法治》复习课第一单元.pptx 视频1:2020那些温暖瞬间.mp4 视频2:2020年度十大“网络热词”出炉.mp4 配套视频1:2019那些温暖人心的瞬间.mp4 配套视频2:2019十大网络用语出炉.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