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科2011版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汽化现象和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知道蒸发现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会增快和减慢蒸发。3、探究水的沸腾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二、过程和方法1、蒸发从生活最近的示例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理性总结出影响蒸发的因素。2、从大家都熟悉的沸腾现象,引导学生在沸腾的探究实验中观察液体的气泡、声音和温度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在探究蒸发的影响因素时,最直接的应用于生活,感受物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2、在探究沸腾的特点和规律时,因为观察点的繁多,学生小组成员间要相互配合,学会合作与交流。3、在生活的最平常现象中,用物理的态度和方法来挖掘出有价值的应用:学会烧开水和烧开水的判断和控制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于蒸发现象的感受有较多的体验,对于沸腾的现象也有一定的感性认知,比如洗晒衣服和烧开水等。但是对于其中的规律和条件认识不足。缺乏总结和系统归纳。教材设置的第一课时的教学量挺大的,特别是沸腾实验的控制和总结,应该在实验室做好良好的精确调试,备好实验。争取要让每一组实验都能按预定的方案成功。其中还特别要注意安全问题,毕竟这一实验有火有沸水。要控制学生的兴奋度,减少无谓动作。特别是在实验初组做好调试,一但实验开始,仪器灼热的情况下不宜调节。教学设计:生活最容易打动人心,从学生的基础生活认知出发,紧扣书本,突出体验和感受。对于蒸发突出两个活动体验,酒精在手上的感觉体验,和酒精在温度计上的理性感知体验,从而突出蒸发的特点和条件,做永久性板书总结。从生活中的洗头入手,让一学生扮成湿发,现场用吹风机吹干头发,以情景让学生切实感受加快蒸发的因素。生活中的晒粮食的印象是农村学生的深刻记忆,解释容易,深刻入心。反差转入减少蒸发因素的探讨,突出新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坎儿井。介绍中以实物图片和示意图描述,容易理解。生活举例。从教材框架转入沸腾,出示本人早晨做饭沸腾时的视频实例。让学生贴近对生活中沸腾的认知。拉近和沸腾现象的距离,进而促进想要沸腾实验的愿望。实验中的常规指导,突出轻慢细。消除学生的对于实验成功的的激动,以及实验不成功的焦虑。总结时一实验现象为切入口,对照问题和现象逐步解决问题,低于图像化的描述要先示例,在突出个案,整体总结。对于实验缓慢的甚至不成功的要做对比总结。特别是在实验结束后讲解时要让实验用水和仪器预先冷却,防止试验后立即离开造成安全事故。重点:蒸发和沸腾的现象和特点。难点:沸腾特点和规律的实验探究器材:酒精,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方法:实验探究,讲授。新课引入: PPT出示图片⑴地上的一滩水渍,几个小时以后会怎样?⑵一杯正在加热的沸水,持续不停的加热最终水会怎样?引导学生总结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感受蒸发现象:活动体验一:今年冬天有点冷,我在家放了一只苹果,21天后变成了干瘪的苹果(图片)出示几天前的莴苣和今早上的豆苗。感受蒸发特点:(1)一种缓慢的汽化方式(2)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进行(冬天和现在)(3)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活动体验二在手背上涂酒精,看现象、说感觉活动体验三将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再把温度计从酒精液体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感受蒸发特点:(4)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PPT展示图片1:游泳后上岸有冷的感觉 图片2:人用蒸发来消暑降温 图片3:狗用舌头来蒸发降温预设情景:今天早上,田锦芬同学洗了头(头发挺长的),头发上的水蒸发很慢,到现在没干,还要吸热,这样容易感冒。遇到这种情况,你能让他的头发干的快点吗?利用身边器材如何把这头发快点弄干?学生第一反应就是用吹风机吹风机:教师现场表演,吹干头发用热风快,大风快,头发散开快。和学生一起总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的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生产中列举具体实例: 农民们经常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把粮食放在通风处摊开来晒,这是为什么呢? 答:这样做可以提高粮食水分的温度,加快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增大了表面积,从而加快了粮食中的水分蒸发,使粮食干得更快.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新疆人民的智慧——坎儿井新疆地区为什么要用“坎儿井”这种独特的输水方式?出示坎儿井卫星图片和实际场景图片,以及灌溉输水示意图。对比前面讲解坎儿井是如何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的。说明生活中的冰箱保鲜原理。超市里的冰柜鲜货场景。引入沸腾实验你见过沸腾吗?想知道老师在今天早上的沸腾吗?出示视频:早上的下挂面沸腾的情景(把学生拉进生活中)切实感受沸腾的声音、气泡、和热烈程度。听到这个消息,人群顿时沸腾了。(感受文学中的描写)你想沸腾吗?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引入实验。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目的:探究水的沸腾的特点和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细线。秒表实验步骤:1、按图示要求组装好仪器,注意调节好酒精灯的火焰外焰加热,温度计的液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教师准备温热水倒入。2、实验时,加热温水,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温度如何变化,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2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并画出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示例数据: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98作图示例:略3、观察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和声音的变化情况。(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 。(2)水中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4、水沸腾时,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5、由图像总结:水的温度在沸腾前 ,沸腾时 。实验探究小组交流总结(板书)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2、水中声音在沸腾前(较大),沸腾时(变小)。3、水的温度在沸腾前(不断上升),沸腾时(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现场提问。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由实验事实讨论:你有哪些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的方法?1、烧杯小一些,加热的水稍少一些;2、用温水加热;3、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4、给酒精灯加防风罩 …………达标训练:一、填空:1.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现象叫汽化;( )和( )是汽化的两种方式.2.液体沸腾的条件为: ( )和 ( ).3.夏天在游泳池里游泳,刚从水中出来时,会冷得发抖,这是因为( ).4.在病人发高烧时,可以用酒精擦病人的身体,这样可降温,原因是酒精( ),从人体( ),所以病人的体温降低.二、选择:1.水壶中的水沸腾后仍给它继续加热,水壶中水的温度将 ( )A.继续升高B.保持不变C.缓慢降低D.忽高忽低2.夏天在教室里洒些闵水,会感到凉爽些,主要原因是 ( )A.凉水的温度低B.洒在地上的水蒸发时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C.空气中的水蒸气减少了D.是人的心理作用深化总结:课堂或课后让学生总结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视时间进度情况而定)板书设计: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上进行的,无声无息的汽化现象。(1)一种缓慢的汽化方式(2)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进行(冬天和现在)(3)只在液体表面发生(4)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的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2、水中声音在沸腾前(较大),沸腾时(变小)。3、水的温度在沸腾前(不断上升),沸腾时(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现场提问。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作业:教材www1、2、3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有比较多的活动,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蒸发现象的感受有较多的体验,对于沸腾的现象也有一定的感性认知,比如洗晒衣服和烧开水等。但是对于其中的规律和条件认识不足。缺乏总结和系统归纳。教材设置的第一课时的教学量挺大的,特别是沸腾实验的控制和总结,应该在实验室做好良好的精确调试,备好实验。争取要让每一组实验都能按预定的方案成功。其中还特别要注意安全问题,毕竟这一实验有火有沸水。要控制学生的兴奋度,减少无谓动作。特别是在实验初组做好调试,一但实验开始,仪器灼热的情况下不宜调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