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民众中学 生物科组【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一节【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有对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从而解开了它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之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它们的本质。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关注健康,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可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资料搜集。1、学生分组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利用蕉、桔子作为探究的对象,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究、观察、分析,直观认识到蕉、桔子腐烂的原因、现象、及产物,使学生从实验中感知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细菌和真菌引起人和动植物患病的资料,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不利的一面。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由于不同类型的细菌和真菌造成的,如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是腐生型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难与共病的是寄生型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是共生型细菌和真菌。【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生态系统时,已经知道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并且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时细菌和真菌有所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时,显得很雀跃,积极性参与性很高,老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便能过探究、搜集资料等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更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影响,学生从思想水平上有一定的提高,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生活中,也会注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探险究和资料搜集;课堂上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利用实物、图片增强感性认识;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清晰明了。【课时计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一些例子;学生开展小组探究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作用的实验,观察香蕉和桔子的腐败过程;准备发霉的桔子。【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对上节内容进行小测,巩固旧知识。引入新课:用一则超级细菌的新闻引入,引起学生关注这方面的知识。更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细菌和真菌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学习。展示实验:展示细菌和真菌对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让学生回顾实验中蕉的变化,通过讨论、分析找出变化的真正原因,结合下列一些问题:生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它们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又能被谁吸收和利用?从而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生举例子和图片展示。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细菌、真菌引起人、动植物患病的一些病例,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或交流,展示图片并结合问题: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的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帮助学生理解是什么类型的细菌和真菌使人等生物患病,更加深了细菌和真菌对人等生物的不利影响。图片展示: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共生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与生物的共生现象。归纳小结:借助细菌和真菌是天使还是魔鬼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也对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作出呼应。能力拓展:利用技能训练直接参与评价实验方案,通过分析讨论对三个方案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利用污水的处理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菌的作用,更加深了知识在社会上、生活上的应用的认识。课后练习:对整节内容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学建议民众中学 生物科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模块,基本概念和原理不多,但从科技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考虑,内容很丰富,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的细菌和真菌呢?通过教学的实践、学生的反馈,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1、让学生亲身体验。第一节内容上课前的1—2周可让学生参与探究食物或某些生物的腐败过程、课前观察酵母菌的发酵作用等,让学生乐学、并通过参与提升综合能力。2、学生参与搜集资料。如细菌和真菌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食品保存的方法,都可让学生直接去搜集相关资料,从搜集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3、引导学生将知识回归生活。食品的保存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只是没有注意到,所以在学习第二节内容时,老师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归纳食品保存的方法,并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这些保存方法的原理是什么,难点也会因此迎刃而解。4、讲解生物的共生关系时,最好能拿出豆科植物,让学生直接观察根瘤,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学生印象深刻。5、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讲细菌和真菌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时,用天使和魔鬼来形容,学生很容易懂。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2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课前小测:1、细菌是___________发现的。2、__________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3、真菌与植物细胞相比,少了______,因此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________,只能分解现成的有机物,因此,它不属于绿色植物,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4、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少了哪些结构?超级细菌NDM-1爆发 :近期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这种细菌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酶,它能够使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人被感染后很难治愈甚至死亡。其实耐药型的细菌并非新事物,它们一直存在并且随着人类滥用抗生素而进化出强大耐药性。而中国每年有约8万人因滥用抗生素而死亡。细菌和真菌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民众中学 生物科组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运用所学细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3、学会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影响。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实验第一天实验第五天实验的第六天实验的第七天实验的第八天实验的第九天实验第十天实验第12天实验第14天实验第16天想一想,再过些天,蕉会怎么样?蕉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到底是谁在作怪?实验第20天腐烂的桔子又是谁在作怪?温故知新: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枯草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取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腐烂。腐烂的梨枯草杆菌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菌)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腐烂的蕉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生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它们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又能被谁吸收和利用?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思考:细菌和真菌是如何参与物质循环的呢?P67讨论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答: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答: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属于异养型生物。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它们是天使?还是魔鬼?细菌、真菌使人、动植物患哪些病?请举例在人的皮肤病中,癣是最常见的,引起癣的真菌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扁桃体炎谁在作怪?猩红热谁在作怪?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丹毒谁在作怪?丹毒(Erysipelas) 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2、真菌使人患病足癣臂癣灰趾甲是谁令它们生病了?小麦叶锈病(由隐匿柄锈菌引起)玉 米 瘤 黑 粉 病(由黑粉菌引起)稻瘟病2、真菌引起植物患病又 是谁令它生病了?三、与动植物共生:地衣根瘤它们分别是哪两种生物的共生体?你见过它们吗?在我们人体里有这些现象吗?藻类和真菌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我来归纳: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三.与动植物共生课后思考:假如这个生物圈中没有了细菌和真菌,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无菌条件下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甲组乙组甲组乙组甲组乙组→ 自然条件下→ 灭菌→无菌条件下→ 自然条件下→ 灭菌→无菌条件下→ 灭菌→接种细菌→无菌条件下根据设置对照实验的要求,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因为细菌适合生活在潮湿的环境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3、分析这三种方案,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三个方案中,甲都是对照组,乙都是实验组4、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方案 3 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实验前及实验中,除了单一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所以更有说服力。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它们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它们可以和动植物共生C.它们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D.以上作用均有2、有的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地衣是指共生在一起的( )A.真菌和藻类植物 B.细菌和藻类植物C.真菌和苔藓植物 D.细菌和苔藓植物DA3、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着,原因是( )A、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B、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C、绿色植物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D、动植物的遗体被植物的根吸收了4、引起臂癣和足癣的生物是(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动物BC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细菌中属于寄生生活的是( )A、生活在枯枝烂叶上的细菌B、生活在人体小肠内的细菌C、生活在馒头上的细菌D、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2、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枯草杆菌C、根瘤菌 D、真菌BB3、大部分的细菌和真菌属异养生物,其原因是( )A、进行有氧呼吸 B、进行无氧呼吸C、不能直接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4、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A、根瘤菌和植物根部 B、藻类与真菌C、藻类与细菌 D、原生动物与根CA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课前小测1、细菌是___________发现的。2、__________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3、真菌与植物细胞相比,少了______,因此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________,只能分解现成的有机物,因此,它不属于绿色植物,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4、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少了哪些结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4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温故知新1、(2008唐山)下课后,同学们针对蘑菇展开了争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 B.蘑菇的营养方式为异养C.蘑菇均可以食用 D.蘑菇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2、确切的说,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最大作用的是 ( )A.病原菌 B.寄生的细菌和真菌C.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D.大肠杆菌3、使人患病的细菌,一般属于( )A.异养寄生 B.异养腐生C.自养 D.以上都不对4、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我们在生活中的经验,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出现的疾病都是因为细菌或真菌惹的祸,那么是不是细菌真菌真的就那么可恶呢?难道对我们就没有一点好的价值吗?第五章 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2、掌握食品的保存方法3、了解细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4、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和作用教学重点:1、了解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2、掌握食品的保存方法及原理教学难点:掌握食品的保存方法及其原理教具:课件、污水处理视频、演示实验、食品和药品包装(学生收集)教学方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法课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小实验,下面请各组代表根据你们的情况,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什么原因使气球胀大?2、产生了什么气体呢?3、怎么证明是二氧化碳呢?4、还产生了什么物质呢?各抒己见发酵现象:一杯温水+糖+酵母搅拌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发酵过程演示——视频版温度是怎样影响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知识拓展发酵过程演示——动画版 酵母菌的作用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酵母菌拓展阅读:面包的制作原理首先,他们利用酵母(一种单细胞的菌类)吸收糖分并将其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等废弃物的原理。酵母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包中充满了气泡,酒精虽然会在烘焙过程中蒸发掉,而这也正是面包香味的主要来源。其次,如果将面粉与水混合并进行揉捏,面团将变得富有弹性。将面粉和水混合成面团后,它会变得像气球一样充满弹力,这是因为小麦中含有俗称为“面筋”的蛋白质。由于面包面团中包含面筋,因而可以在微小的面粉气泡中保留由酵母生成的二氧化碳。细菌和真菌的各种原理曲霉:淀粉 葡萄糖乳酸菌:葡萄糖 乳酸(如酸奶、泡菜)醋酸杆菌:有机物 醋酸(白醋)同学们阅读甜酒的制作方法,可以在课外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尝试。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先请大家拿出收集的各种食物的包装袋,认真看上面的说明,看看这种食物的保存方法是怎样的?并思考一下这些方法最终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图中有几种保存食品的方法?七种香 菇保存方法:脱水法腊肉保存方法: 晒制与烟熏法果 脯果脯保存方法:渗透保存法咸 鱼咸鱼保存方法:腌制法牛 奶盒装,袋装牛奶保存法: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罐头罐装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真空包装真空包装: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保存食品的方法: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1、蘑菇------脱水法2、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3、果脯----渗透保存法4、咸鱼----腌制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生长 4、牛奶----巴氏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5、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6、肉类罐头----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菌接触3、除上述的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冷藏法、冷冻法使用防腐剂使用射线细菌和真菌能使人类患病,我们人能不能利用真菌和细菌对疾病进行防治?什么是抗生素?它是怎样被发现的?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能杀死致病细菌的物质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在研究细菌时发现,培养基的其余部分都布满了葡萄球菌的菌落,只有青霉菌菌落的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的菌落。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青霉素。弗莱明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品。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等。转基因药品——胰岛素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四、细菌与环境保护1 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2 无氧条件下—制成甲烷气体作为燃料3 污水处理原理—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污水处理视频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四、细菌与环境保护小 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民众中学 生物科组【学前分析】1. 教材内容分析: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本节从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讲起,首先分析了日常生活中它们与食品制作的关系,然后又分析了细菌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密切关系。这两个方面都是与人类的“吃”有关的,俗话说,“人以食为天”,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同学们会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然后,教材又由浅入深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和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最基本的“吃”上升到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高度,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观念: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密切的练习,从而产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欲望,求知欲望。2、学生情况初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动手实践的能力有点欠缺,生活常识也不够丰富。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求知欲望、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3、教学重点:(1)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人类在疾病治疗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4、教学难点:(1)发酵的原理;(2)转基因技术的原理。5、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学习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2、能力目标(1)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 通过小组收集生活中的食品包装袋和盒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和整理整理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3)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提前在教室内安排发酵现象实验;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2、教师准备:课件、污水处理视频。【教学设计】1、通过一些实物、CAI课件及教材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真菌在制作中的作用及原理。2、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食品包装及方法,并结合教材内容,搞清楚食品包装的常见方法及原理,并学会选择安全食品。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读物“抗生素今昔”及常见的抗生素的种类及作用,使学生明白细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知道了不能滥用抗生素,选择健康的生活习惯。4、教师引导学阅读现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等应用的内容,并给以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向学生渗透STS教育。5、探讨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及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一提起细菌和真菌,人们往往就想到它们危害的动植物,会引起疾病和食物变质。那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能举出例子吗?(总结学生发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能力)一、细菌、真菌和食品制作1.询问各组“发酵实验”的完成情况。2.选一组作代表到前边展示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3.结合实验,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使气球胀大?产生了什么气体呢?怎么证明是二氧化碳呢?还能产生什么物质呢?(学生思考)4、多媒体展示发酵现象的flash动画及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反应式。5、引导学生进一步解释馒头多孔的原因。(设计意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应用到生活解决实际问题)6、学生列举食品制作的应用,自己的制作体会。面包、馒头——利用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酿酒——利用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酒精酸奶、泡菜——利用乳酸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乳酸酱油、腐乳——利用曲霉醋酸——利用醋酸菌7、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本72页甜酒的制作过程。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要想使食物不腐败,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呢?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食品包装并介绍一下所采用的方法。1、提出问题:这些方法最终为了达到什么目的?2、请同学讨论P73的观察与思考3、用课件出示食品(名称及对应图片)和保存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原理: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深入理解:破坏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温度、氧气)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抗生素——某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注意强调不是所有)致病细菌的物质。例如:青霉——青霉素2、阅读76页《抗生素今昔》,启示:抗生素适于治疗不同的疾病,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滥用抗生素,不仅能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还会杀死人体内有益的细菌。应合理科学地使用抗生素。(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提高分析能力,同时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细菌的生物反应器(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药物)例如: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利用转基因技术和细菌的快速繁殖能力。4、疫苗——利用微生物制成,注射到正常人体内,使人在后天产生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四、细菌与环境保护1、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5页内容,并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方面的材料,思考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2、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达到净化污水目的。3、展示污水处理视频(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观察,提高学生对污水处理的感观认识,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板书设计】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演示发酵实验2、发酵原理3、制作米酒4、食品中的应用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1、保存方法2、保存原理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抗生素的产生2、细菌中的生物反应器四、细菌与环境保护【教学点评】本节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多方面参与的过程中完成的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探究及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改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内容没有概念性的知识,原理也不多,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之上,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及收集的材料,着重探讨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为人类造福。如课堂上教会学生怎样制作甜酒、泡菜等,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学易操作,让学生深感生物科学就在自己身边,较好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常见食品的包装方法及食品保存的原理,从而学会了如何选择安全食品。然后,又介绍了细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细菌与环境保护,向学生渗透着STS的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一些生物技术,又学会了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多方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总体规划民众中学 生物科组一、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共分为2节,阐述了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质的循环起着决定作用,对人类有着积极有利的作用。但同时,有些细菌和真菌却使人、动物、植物患病,对人类有着不利的影响。人类通过对细菌和真菌的不断加深了解,并开发利用,如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都应用到细菌和真菌。学习时引导学生应以辩证的观点去认识细菌和真菌。二、学情分析1、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生态系统时,已经知道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另外,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已经初步了解了细菌和真菌在分解动物的粪便或遗体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但对于细菌和真菌是如何促进物质循环却不是很清楚。所以,可通过学生的亲身观察或从熟悉的实例分析,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细菌和真菌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2、对于一些寄生型细菌和真菌使人、动、植物患病,有些病例是学生所熟悉的,有些是陌生的,可举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病例,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不利的一面。3、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甚少有机会认识大自然,对于共生生物,有些同学可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有条件的可利用实物,如花生或黄豆的根,让学生直接观察根瘤,效果会显而易见。4、聪明的人类是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在学生的生活中不泛实例,如制作面包、馒头、酒、酸奶等。但对于原理,学生一般都不懂,可通过演示或实验,如酵母菌的发酵会产生二氧化碳,可通过在堂上演示,让学生感受到气球会什么会变大,从而理解了发面的原理。对于食品保存,学生了解很多的方法,但保存食品的原理却不理解,学习时,可结合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条件,让学生逐渐明白原理。5、中学生的分析能力普遍不高,需要通过引导、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因此,对于第一节课后的实验评价,应让学生充分思考、发挥、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对于学生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锻炼的机会。三、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对人、动物、植物的影响。3、学会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部分的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部分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与人、或动植物共生。4、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方法。教学难点:1、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食品保存的原理。五、教学策略1、让学生亲身体验。第一节内容上课前的1—2周可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的实验,直接观察蕉和桔子的腐烂过程,既可复习第四章中菌落的知识和细菌知识,也可让学生感受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产物等。2、学生参与搜集资料。如细菌和真菌可引起动植和人患病、食品保存的方法,都可让学生直接去搜集相关资料,从搜集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3、通过评价技能训练、分析问题,完善知识架构,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对第一节的技能训练中的多个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从中得出最合理的方案,让学生在讨论、评价中不断提升能力。4、引导学生将知识回归生活。食品的保存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只是没有注意到,所以在学习第二节内容时,老师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归纳食品保存的方法,并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这些保存方法的原理是什么,难点也会因此迎刃而解。六、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学生的探究、搜集资料、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分析,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二课时通过实例将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达到一点就通的效果,另外通过引导,由表面深入到实质,最终让学生明白保存食品的原理及细菌和真菌在其它方面的应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堂实录民众中学 生物科组教师:“上课”学生:“老师您好。”教师:“同学们好。上课前我们先来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小测。”学生:做小测题(5分钟)教师:“好,时间到,组长把小测题收上来。”学生:小组长收小测题。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新闻,是与超级细菌有关的新闻,”出示幻灯片学生:看新闻连接。教师:出示有细菌和真菌的图片的幻灯片,“在学习上节课《真菌》时,我们就知道有些真菌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如木耳、金针菇等,有些还可以治病,如灵芝、猴头菇等,但刚才我所看新闻连接中的细菌是那么可怕,细菌和真菌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出示有课题的幻灯片。(由此引入新课)学生: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教师:出示课前所做的蕉腐烂的过程幻灯片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想一想,再过些天,蕉会怎么样?蕉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到底是谁在作怪?教师:出示另一幻灯片:腐烂的桔子,并提出问题:腐烂的桔子又是谁在作怪?由此引出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并由此引入细菌和真菌是如何参与物质循环的,并出示幻灯片学生:思考: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枯草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取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腐烂。”教师:出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是如何参与物质循环?”学生:思考:1、生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2、它们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3、这些物质又能被谁吸收和利用?学生讨论问题然后回答问题。教师:“下面,我让一个同学根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来说说细菌和真菌的如何促进物质循环的,有请吴松坡同学”学生:“生物的遗体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的”教师:“哪些遗体?”学生:“动物和植物的遗体,它们被分解后产生了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而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教师:由刚才这些来看,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及整个生物圈来说,是有利还是不利的呢?那么,我们来看看细菌和真菌的另一面。由此引入第二个知识点: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并同时出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幻灯片,“它们是天使还是魔鬼呢?”教师:“细菌和真菌使人、动植物患什么病?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说说”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细菌和真菌使用权人、动植物患难与共病资料。教师:“在人的皮肤中,癣是最常见的,引起癣的真菌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学生:“寄生生活”教师:出示多张细菌和真菌引起人、动植物患病的幻灯片学生:观看幻灯片,加深感性认识。教师:“其中,引起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的链球菌是细菌还是真菌?”学生:“细菌”教师:出示菌类和动植物共生的幻灯片教师:“它们分别是哪两种生物的共生体?”学生:“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根瘤是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体”教师:“其中藻类和真菌是什么关系?”学生:“相互有利、相互影响,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教师:“在我们人体里有这些现象吗?”学生:“有”教师:“对了,在我们的肠道内,有些细菌,我们为它们提供生活的场所和营养,它们为我们制造一些有用的维生素”教师:“我们来归纳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吧,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哪些”学生:“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难与共病;与动植物共生”教师:“学完这节课后,我们要会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它们对人类到底是有利还是不利?”学生:“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技能训练中的评价实验方案”出示幻灯片教师:“这实验要研究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在题目中找找关键词,这是一个什么实验?”学生:“是对照实验”教师:“下面,我们来思考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学生:“根据设置对照实验的要求,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教师:“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学生:“因为细菌适合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教师:“分析这三种方案,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三个方案中,甲都是对照组,乙都是实验组”教师:“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学生:“方案 3 更能说明问题。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所以更有说服力。”教师:“下面我们来做做相关的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学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配套练习民众中学 生物科组(一)课前小测1、细菌是___________发现的。2、__________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3、真菌与植物细胞相比,少了______,因此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________,只能分解现成的有机物,因此,它不属于绿色植物,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4、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少了哪些结构?(二)课堂巩固练习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它们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它们可以和动植物共生C.它们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D.以上作用均有2、有的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地衣是指共生在一起的( )A.真菌和藻类植物 B.细菌和藻类植物C.真菌和苔藓植物 D.细菌和苔藓植物3、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着, 原因是( )A、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B、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C、绿色植物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D、动植物的遗体被植物的根吸收了4、引起臂癣和足癣的生物是(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动物5、下列细菌中属于寄生生活的是( )A、生活在枯枝烂叶上的细菌 B、生活在人体小肠内的细菌C、生活在馒头上的细菌 D、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6、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枯草杆菌 C、根瘤菌 D、真菌7、大部分的细菌和真菌属异养生物,其原因是( )A、进行有氧呼吸 B、进行无氧呼吸C、不能直接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8、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A、根瘤菌和植物根部 B、藻类与真菌 C、藻类与细菌 D、原生动物与根(三)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确切的说,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最大作用的是 ( )A.病原菌 B.寄生的细菌和真菌C.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D.大肠杆菌2、痢疾杆菌在人的肠道内,靠吸收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生活,这种方式是A.共生 B.寄生 C.自养 D.竞争3、经常不刷牙或刷牙不认真的人的口腔里常有细菌滋生,有的附着在牙齿上的细菌造成人患龋齿,有的感染口腔,它们的营养方式是( )A.自养 B.寄生 C.腐生 D.有的寄生,有的腐生4、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5、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A.地衣 B.豆科植物的根瘤 C.玉米上长的黑瘤 D.牛胃肠道里可分解纤维素的细菌6、下列哪种病害是由细菌引起的( )A.棉花枯萎病 B.小麦叶绣病 C.足廯 D.肺结核7、如果自然界的各种细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C.人类将免于病患 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8、饭变馊的细菌属于 ( )A.自养 B.异养腐生 C.异养寄生 D.以上三项都不对二、真空题:1、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 ,没有它们,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2、痢疾杆菌生活在人的肠道内,靠吸收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生活。这类细菌进行的是 生活。三、选做题1、看图回答: ⑴兔子、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A这是因为图中的C 把它们分解为A 和B 。 树、草 兔⑵在光照下,A和B又被植物利用进行 作用制造 被植物利用,进一步又被动物利用。⑶C在其中的作用是 ,它能够 生活。 B 遗体 C2、有一些细菌、真菌能侵入人体,导致人体多种疾病。如一类真菌侵入人的指甲形成灰指甲。但也有一些细菌、真菌能够与人和平相处,如人体肠道内的一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益处。请回答下列问题:(1)前一类与人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后一类与人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2)以上事例说明细菌与人类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两个事例都说明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_,靠从人体内获取现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维持生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个方面,也就是STS教育内容。本节课的科学原理是指发酵原理、食物腐败原因及防止食品腐败原理;技术手段包括制作发酵食品、进行发酵实验以及防止食品腐败技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质是正确看待细菌和真菌跟人类的关系,使同学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生产离不开发酵技术。以上三个方面实质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细菌和真菌是一些微小的生物,学生既不能用显微镜观察,也不能触摸来进行学习。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是本节课的关键性问题。这些微生物平时学生已经有所闻,但是几乎都是细菌和真菌反面的例子,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纠正学生的这种想法。首先从学生已经知道的细菌和真菌的种类入手:你知道的哪些细菌和真菌是对人体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同学们想到的往往是害处,然后锋头一转,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好处的,整节课都围绕着为细菌和真菌“平反昭雪”而进行。然后介绍发酵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发酵现象有哪些。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在蒸馒头或者烤面包的时候用到过,而且还把蒸馒头的过程简单讲了一下,和现实生活联系很密切。在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这一知识点上,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方法。先拿来各种食品包装袋,让学生从中找出食品的保存方式。同时,结合秋冬季节,广东人喜欢腊制制品过冬的习惯,来介绍诸如腊味等保存食品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其他的的保鲜方法,学生容易思考出冷冻、冷藏、紫外线、防腐剂的方法。最后老师顺势介绍常见的防腐剂,并提醒学生尽量少吃含有防腐剂的食品,达到关爱人类健康的情感目标。总的来说,盲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还是很感兴趣的,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之间的讨论,完全融入这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中。在此,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学内容要使学生感兴趣,就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且使学生学而有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五章第2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配套练习民众中学 生物科组课堂达标训练1.制作泡菜时密封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 B、防止其它细菌的进入C、防止空气进入 D、防止水分散失2.(2008常德)啤酒是人们爱喝的一种酒类,其酒味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生物有关?(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曲霉3.我州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4.(2008通辽)下列食品中,不是通过减少食品中含水量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的是( )A.果脯 B.腊肉 C.鱼干 D.罐头5.(2008福州)图6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进入瓶内。(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3)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__________(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课后巩固练习1.(2008山东)以下能正确反映酵母菌发酵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2.(2008通辽)酸奶是一种有益的乳制品,泡菜也是特色菜,这是人们利用了哪种生物的发酵作用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3.(2008潍坊)酒精等“绿色燃料”的研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玉米秸秆→糖液→酒精。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 ) A.酵母菌 B.青霉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4.(2008盐城)下列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采用发酵技术的是A.啤酒 B.橙汁 C.酸奶 D.面包5.(2008益阳)大量细菌可使食品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中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冻死了6.(2008淄博)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C.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7.(2008泰安)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郝思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蒸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内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据此,请分析回答:(1)郝思的实验中有 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 。(3)你认为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什么作用?。(4)郝思同学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0000温度温度温度DCB产酒量产酒量产酒量产酒量A温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反思民众中学 生物科组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中观察及教学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有对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从而解开了它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之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它们的本质。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关注健康,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及学习的有效性。我想,这主要得益于我们以下几点措施。措施1:学生分组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利用蕉、桔子作为探究的对象,让学生直接在课前参与探究、观察、分析,直观认识到蕉、桔子腐烂的原因、现象、及产物,使学生从实验中感知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直接参与比老师说教印象要深刻得多,积极性就更不用说了。而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还可以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全面提高。措施2: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细菌和真菌引起人和动植物患病的资料,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不利的一面。细菌和真菌引起人和动植物患病例子和图片在网上很多。学生通过搜集,对细菌和真菌引起人患病的例子了解更多,更全面,更系统、更感性。措施3:课件制作时,采用的教材提供的图片的同时,加入我们自主拍摄的图片,尤其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图片,可以让学生感觉更亲切、更熟悉。措施4:在教学中,采用实物作说明,是最有力的教具,它不用教师精美的语言描述,实物一放,尽在不言中,一切皆明了。当然,在我们上节课时,也有一些是我们还可以完善的地方:1、在搜集资料方面,因为是农村中学,部分同学家里还没有电脑,对于这部分同学,搜集资料自然是不利完成。2、在讲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共生体时,只要拿花生或黄豆的植物,一般都可清晰看到根瘤,对于学生的直观认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刚好我们讲这节课时,这些植物早已过了收获的季节,很难找到,对学生认识根瘤菌和植物的共生体时,效果不太好。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目的也只有一个,进行有效教学,让我们在教学中继续探索、勇于探索,为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断努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堂实录民众中学 生物科组主讲教师:吴美霞学 校:中山市民众中学时 间:2010年12月温故知新(课前小测):1、(2008唐山)下课后,同学们针对蘑菇展开了争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 B.蘑菇的营养方式为异养C.蘑菇均可以食用 D.蘑菇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2、确切的说,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最大作用的是 ( )A.病原菌 B.寄生的细菌和真菌C.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D.大肠杆菌3、使人患病的细菌,一般属于( )A.异养寄生 B.异养腐生C.自养 D.以上都不对4、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新课导入: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我们在生活中的经验,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出现的疾病都是因为细菌或真菌惹的祸,那么是不是细菌真菌真的就那么可恶呢?难道对我们就没有一点好的价值吗?生:不是。有些对人类是有益的有些对人类是有害的。师:不错,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板书: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师:( 让学生展示课前做的发酵实验 )课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小实验,下面请各组代表根据你们的情况,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什么原因使气球胀大?2、产生了什么气体呢?3、怎么证明是二氧化碳呢?4、还产生了什么物质呢?师:哪一组的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老师课前分为A、B、C、D、E、五组,随机叫一实验组 )生1(C组成员代表)上讲台演示他们的实验过程:1、将温开水倒入透明的玻璃瓶。2、将2汤匙 糖 和2汤匙酵母菌放入玻璃瓶,用筷子搅拌。3、在瓶口套上红色的小气球(气球没气瘪的)。师:哪组的操作过程和他们不一样?生2:我们在实验前准备好:(1)温开水、(2)糖 (3)酵母菌(超市购买一包)(4)矿泉水瓶(5)小气球。我们的实验过程与C组有些不同。生:(播放A组的发酵实验视频,并由该组代表讲述实验过程)①将温开水倒入矿泉水瓶。 ② 放入2克 糖 和2克 酵母菌。③在瓶口套上小气球(瘪的)。④将该矿泉水瓶轻轻地摇晃后。⑤把它放在温水中恒温。⑥观察发现,矿泉水瓶里的水面产生许多小气泡(气体)。十分钟后气球开始慢慢胀大。实验经过60分钟后瓶口可闻到一股清香的酒味,证明发酵实验能产生二氧化碳,还能产生酒精。师:哪组还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现场和他们进行切磋。生3(B组成员):我们组的步骤和A组有些不同,实验的时间比他们还长,(实验进行30分钟后气球才慢慢变大(不易观察到在变大)。请问A组:你们为什么把矿泉水瓶轻轻地摇晃后,把它放在温水中恒温?生4(A组成员的代表):当时天气寒冷,室内温度只有13摄氏度,温水很快变冷,使实验很慢,后来我们将矿泉水瓶轻轻地摇晃后,水、酵母菌、糖很快均匀混合在一起,为保持适宜的发酵所须的温度,我们把它放在35℃温水中恒温,这样可以加快发酵的速度。缩短了实验的时间。师:哦,A组成员将实验步骤改良了。从他们交谈中,我们知道发酵需要什么条件?生: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生(A组成员):我们反复实验,还画出温度和二氧化碳的关系图在0 - 40℃ 之间成正比,超出这个范围实验将失败。师:看讲台的气球刚才是瘪的,现在气球比开始时要大了。什么原因使气球胀大?生:有气体产生。师:气体从何而来?生: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分解葡萄糖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气球会气球慢慢变大。师:怎么证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呢?生4(C组成员):当时我们很想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看课本寻找到答案: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后来我们小组将收集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验证该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师:你们做得太棒了,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它的答案。实验中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产生了什么物质呢?生(全体学生):还有酒精。师:没错,葡萄糖被酵母菌分解后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发酵现象(多媒体展示发酵现象的flash动画及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反应式。学生兴趣盎然)板书:一、发酵实验: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师:哪个同学能在我们生活中举一些发酵现象的例子?(全班学生举手发言积极)生:酿酒、做面包、制醋、制酸奶、泡菜、、、、、、(提供拓展阅读,面包的制作原理)简要作归纳知识点:板书:二、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食品的各种原理:曲霉:淀粉 葡萄糖乳酸菌:葡萄糖 乳酸(如酸奶、泡菜)醋酸杆菌:有机物 醋酸(白醋)师:前不久,我市新闻媒体报道了某工厂民工在厂食堂吃中午饭,下午有20多人住进了医院。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么多人同时住进了医院呢?生:食物中毒。生:是食用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师:那么引起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生: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烂。师:请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有关食品腐败的例子。好吗?(板书:三、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板书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生:夏天,腐烂的死鱼的尸体、发臭的米饭和肉汤,腐烂的水果、菜叶。师:说的好。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易造成食品腐败,那么怎样才能防止食品腐败呢?(利用图片认识保存食品的几种方法)师:下面进行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图片中的食品,说说它们的保存方法和依据。师:(随机抽查)生:1、蘑菇------脱水法2、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3、果脯----渗透保存法4、咸鱼----腌制法师:它们依据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生:主要原理是除去食品上的水分,防止细菌、真菌的生长。师:谁还要其它食品的保存方?生:5、利用高温灭菌的牛奶采用了巴氏消毒法 。师(点头表示赞许):还有呢?生:6、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它依据是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生:还有7、肉类罐头----罐藏法,它依据是高温消毒和防止与菌接触师:大家都归纳得很好。除上述的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败?生:用冰箱进行冷藏法、冷冻法、生:有的食品还添加了防腐剂。师:你怎么知道添加了防腐剂?生:买东西时认真地看一看食物的包装袋就知到。师:哦、够细心的,我们购买东西一定要认真看看包装袋的文字。有学生在课堂上咳嗽,老师:有同学生病了?看医生了吗?生病同学有礼貌地站起来点点头:医生说我是上呼吸道感染(咽喉发炎),吃点抗生素类药就好了,老师,什么是抗生素?师:问得好。细菌和真菌能使人类患病,人类能不能利用真菌和细菌对疾病进行防治?什么是抗生素?它是怎样被发现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4页的相关内容。板书:四、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师:有些真菌可以产生能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叫抗生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消炎药,它们可以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疾病,如肺炎、扁桃体炎、脑膜炎、肺结核等疾病。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抗生素)师:谁搜集到了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资料?生:英国的细菌学家弗来明发现:青霉能产生一种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叫青霉素,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挽救了成千上万伤病员的生命。弗来明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呢。生:有次我发烧了,医生给我注射青霉素。病就好了。另一生:你的病是细菌引起的。生病学生:医生给我开了头头孢拉定胶囊,说明书上写:(头孢菌素类)为广谱抗菌素,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均有杀菌作用。适用于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白氏杆菌属、嗜血流感杆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炎症。我吃了药感觉好多了。生:原来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等消炎药也都是真菌产生的,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师:可以长期大量服用吗?生:不可以,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病菌产生较强的抗药性,产生超级细菌。师:除真菌外,人们也可以利用细菌生产药物。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生产药品。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胰岛素的生产)转基因药品——胰岛师:谁知道胰岛素可治疗什么疾病?生:糖尿病。师:没错,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就能生产出大量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见,我们可以利用细菌、真菌产生药品,防治疾病。(播放污水处理视频)师:生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已延伸到各个领域,科学家成功运用细菌、来处理某些污染问题,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板书;四、细菌与环境保护看完视频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1 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2 无氧条件下—制成甲烷气体作为燃料3 污水处理原理—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师:目前,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还不是很彻底,关于细菌和真菌尚有许多奥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开发,希望同学们成为这方面的人才。我们一起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堂小结: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四、细菌与环境保护课堂练习巩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第一课时)》梁老师.flv 第一节教学建议.doc 第五章总体规划.doc 第一节教学反思.doc 第二节教学反思.doc 第一节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教学设计.doc 课前小测.doc 发酵过程.wmv 第五章第一节课件.ppt 第五章第二节课件.ppt 第一节课堂实录.doc 第二节课堂实录.doc 第一节配套练习.doc 第五章第二节配套练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