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 课件(34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课件(34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一天之内就有数万投资者破产。令人“谈虎色变”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就是以美国的股票价格暴跌为开端,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
思考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呢?它当时造成了什么影响?美国又如何度过这场灾难的呢?对我们有何启示?
罗斯福新政
初中历史 / 人教版 /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新课导入
自主探究
课堂练习
当堂小结
目 录
自主探究
从繁荣到危机
吸尘器
电冰箱
洗衣机
已进入美国寻常百姓家
自主探究
从繁荣到危机
1922年到1929年,经济迎来了飞速增长,平均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5.5%。失业率从战前的11%下降至20年代后期的3.5%。
汽车长龙
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自主探究
从繁荣到危机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55%,而他们的平均工资却只增加了2%。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中,5%的人掌握了美国1/3的财富,绝大多数家庭挣扎在温饱线上或者连温饱水平都达不到。
材料二: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的福特汽车”。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自主探究
从繁荣到危机
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贫富差距大、生产过剩、大多数美国人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等问题
思考
自主探究
从繁荣到危机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股市崩溃
自主探究
从繁荣到危机
银行破产
自主探究
从繁荣到危机
农场主倾倒牛奶
农场主为什么要将牛奶等农产品倒入河中?由此说明了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
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自主探究
从繁荣到危机
1929年10月经济大危机爆发原因
自主探究
从繁荣到危机
1929年10月经济大危机的表现与特点
(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自主探究
罗斯福新政
1575万票—2280万票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胡佛
罗斯福
自主探究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背景
(1)严峻经济危机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3)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如果你是当选总统以后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思考
自主探究
罗斯福新政
自主探究
罗斯福新政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Recovery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复兴工业
Reform
调整农业
农产品价格猛跌
Relief
“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工人失业
社会矛盾尖锐
困境
对应措施
自主探究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特点
根本目的
实质
措施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①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②大力整顿银行,迅速恢复银行的信用。
③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④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政府拨款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
自主探究
罗斯福新政
项目 具体措施 作用
整顿财政 金融体系 整顿银行;通过《紧急银行法》 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
工业方面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农业方面 公布《农业调整法》,调节生产销售环节,限制产量,稳定价格 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以工代赈” 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改善环境。
社会保障 通过《社会保障法》 保障工人基本 权利,提高工人政治地位。
自主探究
罗斯福新政
自主探究
罗斯福新政
新的理论和政策
新的模式
国家干预经济
资本主义
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新”(特点)在哪里

核心:
国家干预
自主探究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①积极性:
A、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C、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D、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E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②局限性:
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当堂小结
经济

危机
罗斯福新政
来势猛,范围广
时间长,破坏大
四大特点
空前繁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矛盾缓和
相对稳定
相对
过剩
胡佛自由放任加剧危机
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
国家干预
重振经济
稳定秩序
但有局限性
评价
课堂练习
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保障制度最终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C、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D、罗斯福实施的《社会保障法》有利于缓和危机
A
课堂练习
2.1933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这些法案颁布的共同目的是(  )
A、缓解经济危机 B、遏制德国扩张
C、解决失业问题 D、形成权力制衡
A
课堂练习
3.“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B、根除了资本主义矛盾
C、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D、改变了国家政治体制
A
课堂练习
4.1933年罗斯福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十几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350亿美元……这些措施说明美国政府(  )
A、重视工业生产的复兴
B、重视社会救济和福利制度的管理
C、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
课堂练习
5.1933年5月,美国政府设立了第一个负责住房建设的行政部门——住房部,开始公有住房建设。该政策的背景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经济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争霸
B
课堂练习
6.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作用是指下列哪一项(  )
A、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B、摧毁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C、使资本主义进入了“繁荣时代”
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
D
课堂练习
7.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 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材料表明(  )
A、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解决了美国危机
B、罗斯福主张改变美国政治制度
C、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D、罗斯福主张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C
课堂练习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与此同时,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严重影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课堂练习
材料二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据[美]布林克利《美国史》等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新政哪些措施使“广大中下层民众”视罗斯福为“救星”?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