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老爸,我要喝最甜的糖水,还要加,一直加……儿子,现在最甜的了,再加也不会再变甜了……思考、讨论:是儿子正确还是老爸正确?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1.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3.了解溶解度的含义,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4.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呢?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一:取A、B、C 3支试管,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氢氧化钙各1g,再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分别加入3支试管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实验与探究】【思考交流】实验二、如图所示,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往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1、你观察到哪些现象?2、食用油在水和汽油中在哪种溶剂中溶解能力大?3、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思考交流】实验三、取1支试管,加入3g硝酸钾,再加入5ml水充分振荡,观察硝酸钾是否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发生的变化?1、加热前观察到什么现象?2、加热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3、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同一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思考交流】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溶质能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溶液能“吃饱”吗?【想一想】1.在一小烧杯中加少量水,边加硝酸钾边搅拌,看是否可以无限溶解。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硝酸钾的溶解有极限。2.加少量水,搅拌,观察。加水后硝酸钾继续溶解。3.加热,搅拌,观察。加热后硝酸钾继续溶解。【实验与探究】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1. 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2.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思考交流】T ℃定量的水不能再溶解该溶质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 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 如能转化,怎样转化?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思考交流】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一定温度100g溶剂(一般指水)饱和状态条件:标准:溶液状态:单位:质量(g)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1.溶解度讨论: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温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200C31.6g100g131.6g【思考交流】溶解度S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2.常温下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0.01g1g10g易溶可溶微溶难(不)溶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g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13.331.620.945.863.985.5110138202246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169溶解度/g 200 100 6070501020304080901001101801701601501401301201905010203040090607080温度/℃.....硝酸钾....(2)溶解度曲线溶解度/g温度(t/℃)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2001901801701010090807060504030200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铵氯化钠硼酸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a.b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解度/g溶解度/g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NaCl。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思考交流】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呢?(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想一想】 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硝酸钾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冷却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硝酸钾晶体1、冷却热饱和溶液三、结晶蒸发结晶2、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结晶。从上述实验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如NaCl。硫酸铜晶体食盐晶体重铬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氯化铜晶体明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可溶物(如:KNO3)。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可溶物(如:NaCl)。(3)结晶方法分类(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2)晶体的性质: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微点拨】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食盐母液氯化钠多种化工产品 人们利用以上原理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叫做苦卤),其大致过程如下:海水晒盐【典例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C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典例2】 (2021·宜昌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D.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D知识点二、溶解度曲线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解性物质的溶解度定量描述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溶液饱和④单位是克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固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影响因素(温度、压强)表示方法1.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g、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B. 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C. 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 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2.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C.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D.将60℃时210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KNO3晶体78.4gD3.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B. 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C. 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D. 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D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3 物质的溶解性.ppt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比较MP4.avi 蒸发结晶.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