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活动卡】从张玉环案看如何推进公正司法?第九课 第三框《公正司法》课前 小组建设 小组分工要求小组长组织小组有序地开展活动。记录员记录组员陈述的关健信息。计时员注意把控讨论节奏和时间。抢答员按照规则有序地抢答题目。发言人讨论结束后代表本组发言。监督员监督本小组成员履职情况。温馨提醒:有效合理的分工、每位成员的积极参与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优势我!法庭调查 体验程序 情境设计 【模拟法庭】 案号:(2020)赣刑终3号 案由:故意杀人罪 模拟片段:法庭调查 案情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张玉环犯故意杀人罪一案,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5年作出刑事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玉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后,张玉环向本院提出上诉。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重审,于2001年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玉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后,张玉环再次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于2001年作出刑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并核准原判。 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张玉环提出申诉,并于2017年向本院提交刑事申诉书。本院于2020年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再审。活动任务 旁听任务 1.了解刑事诉讼中庭审基本、法庭工作人员的不同职责。 2.记录并分享检方出示的主要证据和辩方的异议。公诉人出示的主要证据 辩护人的主要异议。休庭合议 感受公正 情境设计 【生成资源】 根据议学活动一中学生生成的资源——控辩双方争议焦点,探讨证据的真实性、同一性、关联性,认定法律事实,适用法律条文,作出再审判决。活动任务 小组合议围绕控辩双方争议焦点,作出被告人是否有罪的判定,并说明理由。议学活动三 疑案再议 推进法治 情境设计 【知乎】 观点一:大洋彼岸的辛普森与中国江西农民张玉环都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这也说明,真凶仍逍遥法外,对于案中的“被害人们”来说,连迟来的正义都尚未拥有。 观点二:呼格案等重大错案,其间涉及的程序错位、滥用职权令人唏嘘,但张案的不同之处在于,最后导致张玉环“昭雪”的并非真凶再现、亡者归来,而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以及疑罪从无的审判理念。活动任务 自由辩论 1.正方:结果公正比程序公正更重要;反方:程序公正比结果公正更重要 2.规则:小组讨论准备3分钟;正方先发言,双方交替发言,每队累计发言时间3分钟。主要论点: 论据支撑:开放性问题:观看视频,说一说,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共8张PPT)从张玉环案看如何推进公正司法?议学活动一:法庭调查 体验程序1993年南昌市张家村两名儿童死亡,同村人张玉环被警方锁定为嫌凶。1995年南昌中院判处张玉环死缓,张玉环提出上诉。江西高院撤销原判,发回重审。2001年经重审,南昌中院判处张玉环死缓,张玉环再次上诉。江西高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张玉环提出申诉。2020年江西省高院再审张玉环案。案情简介【模拟法庭】1.庭审规则了解刑事诉讼中庭审基本程序、法庭工作人员的不同职责。2.案件焦点记录检方出示的主要证据和辩方的异议。案号:(2020)赣刑终3号案由:故意杀人罪模拟片段:法庭调查旁听任务:围绕控辩双方争议焦点,作出被告人是否有罪的判定,并说明理由。议学活动二:休庭合议 感受公正【小组合议】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VS有罪供述全面、客观审核证据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法律事实法律依据法院判决:是否有罪所犯何罪适用何种刑罚围绕控辩双方争议焦点,作出被告人是否有罪的判定,并说明理由。议学活动二:休庭合议 感受公正【小组合议】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VS现有证据既不能证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也不能完全排除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嫌疑,应当作出怎样的判决?第200条(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0)赣刑再3号原审据以定案的证据没有达到确实、充分的法定证明标准,认定张玉环犯故意杀人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判决如下:原审被告人张玉环无罪。【自由辩论】1.辩题 正方:结果公正比程序公正更重要 VS 反方:程序公正比结果公正更重要2.规则 小组讨论准备3分钟;正方先发言,双方交替发言,每队累计发言时间3分钟。大洋彼岸的辛普森与中国江西农民张玉环都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这也说明,真凶仍逍遥法外,对于案中的“被害人们”来说,连迟来的正义都尚未拥有。呼格案等重大错案,其间涉及的程序错位、滥用职权令人唏嘘,但张案的不同之处在于,最后导致张玉环“昭雪”的并非真凶再现、亡者归来,而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以及疑罪从无的审判理念。议学活动三:疑案再议 推进法治【自由辩论】1.辩题 正方:结果公正比程序公正更重要 VS 反方:程序公正比结果公正更重要2.规则 小组讨论准备3分钟;正方先发言,双方交替发言,每队累计发言时间3分钟。大洋彼岸的辛普森与中国江西农民张玉环都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这也说明,真凶仍逍遥法外,对于案中的“被害人们”来说,连迟来的正义都尚未拥有。议学活动三:疑案再议 推进法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呼格案等重大错案,其间涉及的程序错位、滥用职权令人唏嘘,但张案的不同之处在于,最后导致张玉环“昭雪”的并非真凶再现、亡者归来,而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以及疑罪从无的审判理念。推荐赏析从张玉环案看如何推进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3.2 搜集材料,阐述公正司法的基本要求。【教材分析】本课是《政治与法治》第九课的第三框,主要阐明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以及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本课承接前一课“法治中国建设” 进而引出这一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本框与前两框“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以及后一框“全民守法”一起构成法治中国的法治体系。本课的重点是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法治的进步和体制的完善。本课的难点是理解程序合法化、正当化对于防范冤假错案的重大意义,理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意义和途径。【学情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阳光司法机制完善,学生可以通过新闻或网站资源了解到真实的司法判例,对公正司法有着自己朴素的正义观。这为学习司法公正的内涵与具体要求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由于年龄、心理和社会经验等因素制约,要深层次多角度系统理解司法公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前期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学习,为本课内容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支撑,但是对理解司法环节如何做到平等与正当,也会面临困难。学生对审判公正有着直观认知,例如“杀人偿命”等朴素的正义观,但在法律层面上还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难免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因此,如何在司法的框架内实现公平正义,需要学生融通知识、深化认识、活化运用。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有运用法律来解决具体问题的热情,但在根据法理情理对生活事实进行对应分析还有困难,在具体运用法条法理与深度剖析事理等高阶思维方面尚待提高。二、教学目标陈述1.通过模拟法庭,还原司法审判的基本程序,了解我国司法机关维护人民权益的具体程序,浸润式感受公正司法的实现方式,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公正意识。2.聚焦案情事实,演绎司法审判的推理逻辑,理解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适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裁判规则,体会案件审理中的公平正义,提高判断、推理、论证能力。3.通过课堂辩论,理解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对于维护公正司法的重要意义,古今、中西对比认识到我国法治的进步、司法体制不断完善,感受公正司法对于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增强法治意识与责任担当。三、教学过程设计【中心议题】从张玉环案看如何推进公正司法?【总体设计思路】围绕“从张玉环案看如何推进公正司法?”这一议题,设计三个议学活动,逐层推进教学。议学活动一“法庭调查”: 通过对法律实践活动的深刻体验,引起学生对法律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对典型案例庭审过程的观摩,感受法庭的公正与严肃,提高守法的觉悟、用法的意识。议学活动二“休庭合议”: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议,学会在真实案例中理解和运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裁判原则;理解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对推进人权司法保障、推进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破解本课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体会案件审理中的公平正义,提高判断、推理、论证能力。议学活动三“疑案再议”: 通过学生的自由辩论,突破公正司法的思维难点,理解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对于维护公正司法的重要意义;古今、中西对比认识到我国法治的进步、司法体制不断完善,感受公正司法对于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增强政治认同、法治意识与责任担当。【学教活动展开】议学活动一法庭调查 体验程序 情境设计 【模拟法庭】案号:(2020)赣刑终3号 案由:故意杀人罪 模拟片段:法庭调查 案情简介: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张玉环犯故意杀人罪一案,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5年1月26日作出(1994)中刑初字第74号刑事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玉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张玉环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于1995年3月30日作出(1995)赣刑终字第89号刑事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重审,于2001年11月7日作出(2001)洪刑一初字第125号刑事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玉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张玉环再次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于2001年11月28日作出(2001)赣刑一终字第375号刑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并核准原判。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张玉环提出申诉,并于2017年8月22日向本院提交刑事申诉书。本院于2019年3月1日作出(2018)赣刑申27号再审决定书,决定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再审。任务设计 模拟任务1.课前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了解庭审基本流程、典型案例文书。2.课堂模拟张玉环案再审过程中法庭调查环节。旁听任务1.了解刑事诉讼中庭审基本、法庭工作人员的不同职责。2.记录并分享检方出示的主要证据和辩方的异议。评价设计 考察学生的表达力与表演力,对法律和程序的尊重;关注学生倾听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关注发言者能否流利表达观点,积极交流、乐于分享。设计意图 通过对法律实践活动的深刻体验,引起学生对法律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对典型案例庭审过程的观摩,感受法庭的公正与严肃,提高守法的觉悟、用法的意识。议学活动二休庭合议 感受公正 情境设计 【生成资源】根据议学活动一中学生生成的资源——控辩双方争议焦点,探讨证据的真实性、同一性、关联性,认定法律事实,适用法律条文,作出再审判决。【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 【评议、判决】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任务设计 小组合议围绕控辩双方争议焦点,作出被告人是否有罪的判定,并说明理由。评价设计 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阅历和课本知识中找寻契合点;考察学生的表达力与倾听力,引导他们对自己观点进行论证;关注并引导学生思辨地看待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议,学会在真实案例中理解和运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裁判原则;理解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对推进人权司法保障、推进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破解本课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体会案件审理中的公平正义,提高判断、推理、论证能力。议学活动三疑案再议 推进法治 情境设计 【知乎】观点一:大洋彼岸的辛普森与中国江西农民张玉环都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这也说明,真凶仍逍遥法外,对于案中的“被害人们”来说,连迟来的正义都尚未拥有。观点二:呼格案等重大错案,其间涉及的程序错位、滥用职权令人唏嘘,但张案的不同之处在于,最后导致张玉环“昭雪”的并非真凶再现、亡者归来,而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以及疑罪从无的审判理念。 【视频】《法治中国》第四集《公正司法》剪辑内容任务设计 自由辩论1.辩题正方:结果公正比程序公正更重要;反方:程序公正比结果公正更重要2.规则小组讨论准备3分钟;正方先发言,双方交替发言,每队累计发言时间3分钟。开放性问题观看视频,说一说,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评价设计 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阅历和课本知识中找寻契合点;考察学生的表达力与倾听力,引导他们对自己观点进行论证,对同学观点进行合理取舍;关注并引导学生对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的深度思考,从程序与实体角度论证如何推进司法公正。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自由辩论,突破公正司法的思维难点,理解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对于维护公正司法的重要意义;古今、中西对比认识到我国法治的进步、司法体制不断完善,感受公正司法对于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增强政治认同、法治意识与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3 公正司法.pptx 公正司法教学设计.doc 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