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6.3 实践与探索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步骤是?新知导入审,认真审题,找数量关系设,设未知数,列,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解方程验,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答,解答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1)如果长方形的宽是长的 ,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2)如果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3)比较(1)、(2)所得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新知讲解问题1新知讲解解:(1)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 厘米.根据题意,得解这个方程, 得x=18所以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2)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x-4)厘米,根据题意,得2(x+x-4)=60解这个方程, 得x=17所以,S=13×17=221(平方厘米).新知讲解解:(3)在(1)的中面积S=12×18=216(平方厘米);在(2)中面积S=13×17=221(平方厘米).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此时长方形为正方形,其面积最大,正方形边长为15厘米,面积为225平方厘米.新知讲解每小题中如何设未知数 在小题(2)中,能不能直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 若不能,该怎么办 讨论解:每小题设长或宽为x都可以。小题(2)中,不能直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要求长方形面积,需要求长或宽,所以可以先求长,根据宽比长少4厘米,求出宽,这样就可以求出面积了。将小题(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少3厘米、2厘米、1厘米、0厘米(即长与宽相等),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有什么变化 新知讲解探索宽比长少3厘米,面积会变为222.75平方厘米,宽比长少2厘米,面积变为224平方厘米,宽比长少1厘米,面积变为224.75平方厘米,宽比长少0厘米,面积变为225平方厘米,即面积越来越大.新知讲解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面积在长和宽相等的情况下最大;如果可以围成任何图形,则圆的面积最大.合作探究新学年开始,某校三个年级为地震灾区捐款.经统计,七年级捐款数占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总数的 ,八年级捐款数是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数的平均数,已知九年级捐款1964元,求其他两个年级的捐款数.问题2新知讲解解:设全校捐款总数为x,则七年级的捐款数为 ,八年级捐款数为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解得 x=7365所以,七年级捐款数为: ×7365=2946(元)八年级捐款数为: ×7365=2455(元)合作探究在解决本题时,你是怎样设元的 还有没有其他的设元方法 比较一下,哪种设元方法比较容易列出方程 说说你的道理.讨论可以设七年级的捐款数为x.第一种设全校捐款总数为x,比较容易列出方程。因为设七年级的捐款数为x,还要找出七八年级的捐款数的关系,比较麻烦。因此,设全校捐款为x比较容易列方程。变式: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80元,标价为12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将此商品打七折销售,则该商品每件销售利润为______元.4解:设该商品每件销售利润为x元,根据题意,得80+x=120×0.7,解得x=4.答:该商品每件销售利润为4元.新知讲解利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商品利润=商品售价 — 商品进价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数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商品利润率新知讲解新知讲解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就停住了.片刻后,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目光,窃窃私语:“这个题目没有完呀!”“要求什么呢 ”....问题3新知讲解李老师开口了:“同学们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今天我就是要请同学们自己来提出问题.请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这个问题补充完整.调皮的小刘说:“让我试一试。”于是,上去添了: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 新知讲解有同学反对:“这太简单了!”但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各自试了起来:有考虑一人先做几天再让另一人做的,有考虑两人先合作再一人离开的,也有考虑两人合作完成后的报酬问题的.新知讲解李老师选了两位同学的问题,综合起来,在黑板上写出:现由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到报酬45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 试解答这一问题,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新知讲解解:设两人合作的时间是x天,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解得:x=2经检验,它符合题意.所以,徒弟工作时间为3天,完成工作总量的 ×3= ;师傅工作时间为2天,完成工作总量的 ×2= .因为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一样,所以报酬也应该一样多,都是270元.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新知讲解课堂练习1、某商人一次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了10%,一件亏了10%,卖价都为198元,在这次生意中商人亏了______元.解:设盈利的衣服的进价为x元,亏损的衣服的进价为y元,依题意,得:198-x=10%x,198-y=-10%y,解得:x=180,y=220.∵198×2-180-220=-4(元),∴这次生意中商人亏了4元.4课堂练习2、爷爷与小明下棋,爷爷赢1盘记1分,小明赢1盘记3分,无平局.下了8盘后,两人得分相等.问:他们各赢了多少盘 解:设爷爷赢了x盘,则小明赢了(8-x)盘,根据题意得x=3(8-x),解得x=6,则小明赢了8-x=8-6=2(盘).答:爷爷赢了6盘,小明赢了2盘.课堂练习3、甲、乙两人想共同承包一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合同规定15天完成,否则每超过1天罚款1000元,甲、乙两人经商量后签订了该合同.(1)正常情况下,甲、乙两人能否在合同期限内完成?为什么?(2)现两人合作了该工程的75%,因别处有急事,必须调走一人,问调走谁更合适一些?为什么?课堂练习解:(1)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分别为 、 ,设甲、乙两人合作x天完成.则依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x=12.因为12<15,所以两人能在合同期限内完成.课堂练习(2)调走甲更合适一些.理由:设甲单独完成剩下的工程需x天,乙单独完成剩下的工程需y天.依题意,得 =1-75%, =1-75%,解得x=7.5,y=5.因为两人合作12天完成任务,所以完成任务的75%需要12×75%=9(天),所以还剩15-9=6天可以让另一个人单独完成任务.而7.5>6,5<6,说明甲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而乙能完成,所以调走甲更合适一些.实践与探索课堂总结1.体积和面积问题2.利润问题3.工程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 — 商品进价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板书设计1、体积和面积问题2、利润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 — 商品进价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数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商品利润率3、 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6.3 实践与探索作业布置必做题: 随堂练习选做题:习题6.3.2第2、3题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华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 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课题 6.3 实践与探索 单元 第6章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学习目标 1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简单应用题,并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面积体积、利润、工程等相关问题。重点 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简单应用题,并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难点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面积体积、利润、工程等相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步骤是? 请同学们复习上节内容,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步骤,引入本节课。 复习上节的内容,引入新课,培养学生探索的习惯,提高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问题1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如果长方形的宽是长的,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2)如果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3)比较(1)、(2)所得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解:(1)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 厘米.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 得x=18所以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2)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x-4)厘米,根据题意,得2(x+x-4)=60解这个方程, 得x=17所以,S=13×17=221(平方厘米).(3)在(1)的中面积S=12×18=216(平方厘米);在(2)中面积S=13×17=221(平方厘米).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此时长方形为正方形,其面积最大,正方形边长为15厘米,面积为225平方厘米.讨论每小题中如何设未知数 在小题(2)中,能不能直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 若不能,该怎么办 解:每小题设长或宽为x都可以。小题(2)中,不能直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要求长方形面积,需要求长或宽,所以可以先求长,根据宽比长少4厘米,求出宽,这样就可以求出面积了。探索将小题(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少3厘米、2厘米、1厘米、0厘米(即长与宽相等),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有什么变化 宽比长少3厘米,面积会变为222.75平方厘米,宽比长少2厘米,面积变为224平方厘米,宽比长少1厘米,面积变为224.75平方厘米,宽比长少0厘米,面积变为225平方厘米,即面积越来越大.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面积在长和宽相等的情况下最大;如果可以围成任何图形,则圆的面积最大.问题2新学年开始,某校三个年级为地震灾区捐款.经统计,七年级捐款数占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总数的,八年级捐款数是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数的平均数,已知九年级捐款1964元,求其他两个年级的捐款数.解:设全校捐款总数为x,则七年级的捐款数为 ,八年级捐款数为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解得 x=7365所以,七年级捐款数为: ×7365=2946(元)八年级捐款数为: ×7365=2455(元)讨论在解决本题时,你是怎样设元的 还有没有其他的设元方法 比较一下,哪种设元方法比较容易列出方程 说说你的道理. 可以设七年级的捐款数为x.第一种设全校全校捐款总数为x,比较容易列出方程。因为设七年级的捐款数为x,还要找出七八年级的捐款数的关系,比较麻烦。因此,设全校捐款为x比较容易列方程。利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商品利润=商品售价 — 商品进价 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数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商品利润率问题3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就停住了.片刻后,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目光,窃窃私语:“这个题目没有完呀!”“要求什么呢 ”....李老师开口了:“同学们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今天我就是要请同学们自己来提出问题.请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这个问题补充完整.调皮的小刘说:“让我试一试。”于是,上去添了: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 有同学反对:“这太简单了!”但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各自试了起来:有考虑一人先做几天再让另一人做的,有考虑两人先合作再一人离开的,也有考虑两人合作完成后的报酬问题的.李老师选了两位同学的问题,综合起来,在黑板上写出:现由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到报酬45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 试解答这一问题,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 解:设两人合作的时间是x天,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解得:x=2经检验,它符合题意.所以,徒弟工作时间为3天,完成工作总量的 ×3= ;师傅工作时间为2天,完成工作总量的×2= .因为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一样,所以报酬也应该一样多,都是270元.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1、某商人一次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了10%,一件亏了10%,卖价都为198元,在这次生意中商人亏了______元.爷爷与小明下棋,爷爷赢1盘记1分,小明赢1盘记3分,无平局.下了8盘后,两人得分相等.问:他们各赢了多少盘 3、甲、乙两人想共同承包一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合同规定15天完成,否则每超过1天罚款1000元,甲、乙两人经商量后签订了该合同.(1)正常情况下,甲、乙两人能否在合同期限内完成?为什么?(2)现两人合作了该工程的75%,因别处有急事,必须调走一人,问调走谁更合适一些?为什么? 通过借助学生熟悉的面积问题来寻找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并做笔记学习和讨论问题1、2、3,进一步加深对解方程应用题的寻找数量关系,针对不同类型进行梳理和掌握。教师最后作总结点评、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然后共同完成应用题。 通过问题情景引入新课,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养成独立做题的好习惯,学生讲评自己思路,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去总结解方程中的数量关系,讨论并理解记忆,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感受解方程的应用的三个类型,同时回顾这节课还有其他的疑问,以便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板书 6.3 实践与探索1、体积和面积问题 2、利润问题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 — 商品进价 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数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商品利润率3、 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3 实践与探索 学案课题 6.3 实践与探索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 1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简单应用题,并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面积、体积、利润、工程等相关问题。重点难点 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简单应用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面积体积、利润、工程等相关问题。感知探究 自自主学习 1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2利润=3工作总量=自自学检测 1、学校长方形操场的长为200米,宽比长的2倍少300米,操场的面积是多少?某商场老板以每件300元购进了20件衣服,现全部卖出,每件400元,他这次获得了多少利润呢?合合作探究 探究一: 问题1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1)如果长方形的宽是长的,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2)如果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3)比较(1)、(2)所得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讨论每小题中如何设未知数 在小题(2)中,能不能直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 若不能,该怎么办 探索将小题(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少3厘米、2厘米、1厘米、0厘米(即长与宽相等),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有什么变化 探究二: 问题2新学年开始,某校三个年级为地震灾区捐款.经统计,七年级捐款数占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总数的,八年级捐款数是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数的平均数,已知九年级捐款1964元,求其他两个年级的捐款数.讨论在解决本题时,你是怎样设元的 还有没有其他的设元方法 比较一下,哪种设元方法比较容易列出方程 说说你的道理.探究三: 问题3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就停住了.片刻后,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目光,窃窃私语:“这个题目没有完呀!”“要求什么呢 ”....李老师开口了:“同学们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今天我就是要请同学们自己来提出问题.请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这个问题补充完整.调皮的小刘说:“让我试一试。”于是,上去添了: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 有同学反对:“这太简单了!”但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各自试了起来:有考虑一人先做几天再让另一人做的,有考虑两人先合作再一人离开的,也有考虑两人合作完成后的报酬问题的.李老师选了两位同学的问题,综合起来,在黑板上写出:现由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到报酬45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 试解答这一问题,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四、当堂检测 1、某商人一次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了10%,一件亏了10%,卖价都为198元,在这次生意中商人亏了______元.爷爷与小明下棋,爷爷赢1盘记1分,小明赢1盘记3分,无平局.下了8盘后,两人得分相等.问:他们各赢了多少盘 3、甲、乙两人想共同承包一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合同规定15天完成,否则每超过1天罚款1000元,甲、乙两人经商量后签订了该合同.(1)正常情况下,甲、乙两人能否在合同期限内完成?为什么?(2)现两人合作了该工程的75%,因别处有急事,必须调走一人,问调走谁更合适一些?为什么? 作业:必做题:随堂练习选做题:课本习题6.2.3第2、3题课堂小结:师生互动,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参考答案:自学检测 200× (200×2-300)=20000平方米 答:操场的面积为20000平方米 (400-300)×20=2000元 答:他获得了2000元的利润。合作探究探究一: 解:(1)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 厘米.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 得x=18所以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2)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x-4)厘米,根据题意,得2(x+x-4)=60解这个方程, 得x=17所以,S=13×17=221(平方厘米).(3)在(1)的中面积S=12×18=216(平方厘米);在(2)中面积S=13×17=221(平方厘米).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此时长方形为正方形,其面积最大,正方形边长为15厘米,面积为225平方厘米.讨论解:每小题设长或宽为x都可以。小题(2)中,不能直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要求长方形面积,需要求长或宽,所以可以先求长,根据宽比长少4厘米,求出宽,这样就可以求出面积了。探索 宽比长少3厘米,面积会变为222.75平方厘米,宽比长少2厘米,面积变为224平方厘米,宽比长少1厘米,面积变为224.75平方厘米,宽比长少0厘米,面积变为225平方厘米,即面积越来越大.探究二: 解:设全校捐款总数为x,则七年级的捐款数为 ,八年级捐款数为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解得 x=7365所以,七年级捐款数为: ×7365=2946(元)八年级捐款数为: ×7365=2455(元)讨论可以设七年级的捐款数为x.第一种设全校全校捐款总数为x,比较容易列出方程。因为设七年级的捐款数为x,还要找出七八年级的捐款数的关系,比较麻烦。探究三: 解:设两人合作的时间是x天,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解得:x=2经检验,它符合题意.所以,徒弟工作时间为3天,完成工作总量的 ×3= ;师傅工作时间为2天,完成工作总量的×2= .因为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一样,所以报酬也应该一样多,都是270元.当堂检测1、解:设盈利的衣服的进价为x元,亏损的衣服的进价为y元,依题意,得:198-x=10%x,198-y=-10%y, 解得:x=180,y=220.∵198×2-180-220=-4(元),∴这次生意中商人亏了4元. 2、 解:设爷爷赢了x盘,则小明赢了(8-x)盘,根据题意得x=3(8-x),解得x=6,则小明赢了8-x=8-6=2(盘).答:爷爷赢了6盘,小明赢了2盘.3、 解:(1)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分别为 、 ,设甲、乙两人合作x天完成.则依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x=12.因为12<15,所以两人能在合同期限内完成.(2)调走甲更合适一些.理由:设甲单独完成剩下的工程需x天,乙单独完成剩下的工程需y天.依题意,得 =1-75%, =1-75%,解得x=7.5,y=5.因为两人合作12天完成任务,所以完成任务的75%需要12×75%=9(天),所以还剩15-9=6天可以让另一个人单独完成任务.而7.5>6,5<6,说明甲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而乙能完成,所以调走甲更合适一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3 实践与探索 学案.doc 6.3 实践与探索 教学设计.doc 6.3 实践与探索.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