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10月月考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10月月考 全科

资源简介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45分)
一、(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长篙(hāo) 瓦菲(fēi) 沁(qìn)人心脾
B.漫溯(sù) 笙箫(xiāo) 衣钵(bǒ) 星辉斑斓(lǎn)
C.惆怅(chàng) 提携(xié) 载(zǎi)体 杞(qǐ)人忧天
D.寂寥(liáo) 遒(qiú)劲 逶迤(yí) 泥(nì)古不化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遏(è)制 包扎(zā) 奇葩(pā) 梁山泊(pō)
B.颓圮(pǐ) 油漆(qǐ) 忸(nǐu)怩 万户侯(hóu)
C.青荇(xìng) 青苔(tái) 胳臂(bei) 叱(chì)骂声
D.骨髓(suǐ) 巷(hàng)道 凌侮(wǔ) 创(chuāng)可贴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寥廓 讴歌 侯车室 峥嵘岁月
B.沉淀 彷徨 孺子牛 金壁辉煌
C.苍桑 拜谒 大姆指 怨天尤人
D.愤懑 目眩 家具店 悬梁刺股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纤巧 栖息 嘉言懿行 咄咄逼人
B.瑕疵 忤视 山清水秀 蹉跎岁月
C.屠戳 嗔目 剑拔驽张 提要勾玄
D.团箕 宫阙 偃旗息鼓 张灯结彩
5.下列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 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2)30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 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3)艾青对他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 的。
A.庄严肃穆 激动 耿耿于怀 B.寒冷萧条 激动 刻骨铭心
C.寒冷萧条 感激 刻骨铭心 D.庄严肃穆 感激 耿耿于怀
6.下列加点的成语不恰当的是( )
A 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B 事情既然发生了,就想办法解决,一味地自怨自艾是没有用的。
C 图穷匕见,敌人的花言巧语没有生效,便露出了狰狞的本来面目。
D 尽管工作任务千头万绪,但只要纲举目张,抓住关键,就能带动方方面面。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应该是提高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B.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是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
C.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也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
D.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诺言,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二、课内文言知识考查(12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尚且。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深厚,深重。
D.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引:身子向上起。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B.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C.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 ①荆轲有所待,欲与俱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列句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 晋军函陵
B. 发尽上指冠
C. 又前而为歌
D. 皆白衣冠以送之
11.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使毕使于前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6分)
太行毛大福,疡医①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②。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货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毛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为我昭雪,回搒③掠死矣!”狼见毛被絷④,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⑤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疡医: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②数事:数件。③搒:笞击考问。④絷:捆绑。⑤稳婆:接生婆。
1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不信,械之 械:用枷锁拘禁
B.会毛货金饰 货:出卖
C.一狼衔敝履委道上 委:舍弃
D.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遑:急迫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敷药如法,乃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官不信,械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君不为我昭雪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D.其一疮痕犹在 吾其还也
14.下列各句分编为四组,每句都能体现狼讲“义气”的一组是
①咆哮相侵,惧甚。 ②日既晚,狼遥送之。
③狼见毛被絷,怒奔隶。 ④君不为我昭雪,回去搒掠死矣。
⑤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后在狼的护送下平安到家。
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在听了毛大福的求告后,就愤怒地奔向差役。
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
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帮助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可见这类事情在以前也多有发生。
第Ⅱ卷(105分)Y208
四、(24分)
16.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4分)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分)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西楼子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4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
(1)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
(3)青鸟不传云外信, 。(李璟《浣溪沙》)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6)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五、语言运用(3分)
19.给下面的句子横线处选择合适的句子。
(1)小明不愿意上学,有一天,他钻到床底下躲了起来__ ____,送到学校去了。
  a. 他妈妈将他从床底下拉出来
  b. 被他妈妈从床底下拽出来
(2)鲁大海 :高高的个子,_ ____。
a. 微黑的脸庞
b. 脸庞微黑
(3)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处是一条小河,___ __ 。
a.一片宽广的荒场在河的左边
b.靠左是一片宽广的荒场
答:(1)
(2)
(3)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8分)
江南无雪
刘长春
(1)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2)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3)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4)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5)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 ”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6)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 四季不再分明了 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7)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20.第(3)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 请分条写出。(3分)
21.文章第(4)段是怎样描写雪景的,并简要概括雪景的特点。(5分)
22.第(5)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分析。(4分)
23.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七.作文(60分)
24.题目:那一刻,我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记叙文。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Y209
1.D 2.B 3.D 4.C 5.A 6.A
7.D A.“提高”和“人才”搭配不当。 B.“并非”的意思是“并不是”,其后的“是”赘余。 C.语序不当,这是一个层进关系的复句。应该是“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8. C(刻毒)
9. D(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来;B①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②助词,的;C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D①②介词,跟、和。)
10. B(B项与例句皆为名词作状语;A项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项名词作动词)
11. D(定语后置句;ABC为状语后置句)
12.D.遑:闲暇。
13.C(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第一个“乃”是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第二个“乃”,为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B项,第一个“之”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第二个“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为”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D项第一个“其”是代词,译为“其中”“那些”;后一个“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14. C(筛选文中的信息。第①句是写毛大福在看到群狼咆哮时害怕的情状,第④句是毛大福在请求狼为他昭雪。)
15. B(归纳内容要点。不是“狼在听了毛大福的求告后,就愤怒地奔向差役”,而是“狼见毛被絷”后,才奔向差役。)
四、16.(1)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3)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17.(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诗歌的形象(景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景物入手,分析把握景物的特点;再由景入境,通过意境的特点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本诗中写的海浪、北风、数声雷、急雨,视野开阔,气势雄伟,构成壮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18.(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丁香空结雨中愁(4)失其所与,不知(5)风萧萧兮易水寒(6)思而不学则殆
五、19. b a b
六、20、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③梦中的雪景。(每条1分,共3分)
21、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景的清净、辽阔和宁静。(艺术手法3分,雪景特点2分,共5分)
22、内容上,表达了对雪的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结构上,1照应题目“江南无雪”;2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内容、结构作用各2分,共4分)
23、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③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行地区的毛大福,是个外科医生。一天,他做完手术回来,路上遇到一只狼,吐出一个包裹着的东西,蹲在路的左旁。毛大福拣起来一看,原来是用布裹着的几件金首饰。他正觉得奇怪的时候,狼上前欢跳,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袍,然后就离开了。可等毛大福走了一段,狼又来拽他。毛看这只狼没有恶意,就跟着它去了。不一会儿,到了狼穴,只见一只狼病卧着,仔细观察,见它的头上有一个大疮,已溃烂长蛆。毛大福懂了狼的意思,将蛆挑干净,按医法敷上药,然后走了。当时天色已晚,狼远远地尾随着他。走了三四里,毛大福又遇到几只狼,嗥叫着逼向他,毛大福十分害怕。为他送行的那只狼赶紧跑进狼群,好像对它们说话一样,众狼便全都走散了。毛大福于是平安回到家。
在这之前,县里有个名叫宁泰的钱商,在路上被强盗在路上杀死,没有可以追查的线索。正巧毛大福出售金首饰时,被宁家认出,于是将他抓起来,送往公庭。毛大福诉说金首饰的来历,县官不相信,用枷锁把他拘禁起来。毛大福受了冤屈,却又不能自己申明,只得请求宽限时日,让他去向狼询问。县官便派两名差役押着毛大福进山,径直走到狼窝。不巧,狼没回来,三人只好往回走。走到半路,他们遇见两只狼,其中一只狼疮疤还在。毛大福认出了它,向它作揖祝告说:“前次承蒙赠送,现在就因为这件事受到冤屈。你如果不为我昭雪,我回去就会被拷打而死。”狼见毛大福被捆绑着,愤怒地奔向差役。差役拔刀相对。狼用嘴抵着地面大嗥,嗥叫了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包围着差役打转。差役十分窘迫。狼争着上前咬毛大福的绑绳,差役明白了它们的意思,便解开毛大福的绑缚,狼这才一起走了。差役回来讲述这件事情,县官觉得奇怪,却没有马上释放毛大福。
几天后,县官出行,一只狼衔着破鞋丢在路上。县官走了过去,狼又衔着鞋子跑到前面放在路上。县官命令收起鞋,狼才走。县官回来,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有人传某村有个叫丛薪的人,曾被两只狼紧紧追逐,后来,狼衔着他的鞋走了。于是,县官派人将丛薪拘捕来认鞋,果然是他的鞋。于是怀疑杀死宁泰的必定是丛薪,审讯他后,知果然如此。他杀了宁泰,并取走了宁的钱银,而宁藏在衣服下面的首饰,却没来得及搜寻,后来被狼衔走了。
从前有个接生婆外出归来,遇到一只狼挡道,狼牵着她的衣服好像想带她到某地去。于是就跟狼去了,到了地方,看到母狼正难产,分娩不下来。老婆婆给母狼用力拉出幼狼,产下幼狼以后,狼就把她放回来了。第二天,狼衔着鹿肉放在接生婆的家门来报答他。可见这类事从来就有很多。高一物理试卷
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是40min,指的是时刻
B.列车在上海站停了20min,指的是时间
C.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D.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B. 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 两个位移相同的质点,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D .两个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3.氢氢气球升到离地面80m的高空时从上面掉落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则物体从掉落开始至地面时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
A.80m,100m B.-80m,100m C.80m,100 m D.-90 m,180 m
4.以下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0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必随之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增加,其速度不一定增大 D.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5.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6.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1/4,接着以速度v行驶其余的3/4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6m/s,则v等于
  A.18m/s B.36m/s C.15m/s D.17.1m/s
7.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这就是说
  A.物体速度变化量是2m/s
  B.每经过一秒物体的速度都增大2m/s
  C.任意一秒内的末速度均为初速度的2倍
  D.开始运动1s后的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比该时刻1s前的瞬时速度增加2m/s
8.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5m
  B.若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是5m/s,则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一定是5m
  C.若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其中1s内的位移一定是5m
  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m/s
9.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m/s2,那么刹车后2s与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路程比为 ( )
A.1:1 B.3:1 C.3:4 D.4:3
10.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第2s末质点的运动方向改变
C.第4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第二卷 共60分
二 实验题.11(11分)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 (5分)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个0.10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2) (6分)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并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3)小车的加速度=
二、填空题(13分)
12.(3分)左下图中龟的加速度是 。 13.(4分)将适当的物理名词填在下面的方框中
14.(6分)如图为一升降机向上运动的v—t图象,则物体运动中的最大速度等于 ,匀速上升的
高度等于 ,升降机上升的总高度等于 .。
三、(共36分)计算题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9分)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
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经3min速度从54 km/h.提高到144 km/h..
(2)一子弹击中木板时的速度是800m/s,历时0.2s穿出木板,穿出时子弹的速度为300m/s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m/s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来速度大小反弹回来,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s
16(8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是2m/s2,则
(1)在10 s 末的速度大小
(2)在10 s 内位移的大小
17. (9分).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启动,求:
(1)第5 s末汽车的速度
(1)第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1)第5 s内汽车的位移
18.(10分)一质点在Ox坐标轴上运动,t=0时,位于坐标原点,图为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线.由图线求:
( 1)该质点的位移—时间关系式
(2)在什么时刻,质点与坐标原点有最大距离,
(3)从0到t=20 s,质点位移为多少,通过路程为多少。
参考答案
1.BD 2.B 3.B 4.C 5.BCD 6.C 7.BD 8.A 9.C 10.BCD
o
1
-1
1
2
3
4
v/(m·s-1)
t/s
5
第10题
υ1=0 υ2=2.5厘米/秒
400km/h
2
4
6
10
2
4
6
8
0
t/s
v/m·s-1
v/m·s-1
t/s
5
10
15
20
10
5
-5
-10
0
第18题沂水三中高一英语十月份测试
2012-10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三部分,共80分) Y216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3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3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The engine of the ship was out of order and the bad weather ______ the helplessness of the crew at sea.
A. added to B. resulted from C. turned out D. made up
2. She didn’t come to his birthday party just ______what he had said to her the day before.
A. because B. because of C. as result of D. thanks for
3. If you can’t _____ a better plan, we have to carry out the present one.
A. come along with B. come up with C. come across D. come up
4. People in ancient times ______ series of important events so that we now have what is called history.
A. went down B. kept down C. set down D. broke down
5. It was in 1969 ______ two Americans went to the moon by spaceship.
A. when B. that C. at that time D. just then
6. _____improve her English, Jenny bought a lot of tapes for herself.
A. So as to B. In order that C. So that D. In order to
7. She pretended to be calm but _______she was more than nervous at the time she was being questioned.
A. in actual B. actually C. as matter of fact D. in a fact
8. Everybody has ______ to play _____ our environment.
A. a part; to protect B. a role; in protecting C. part; in protecting D. a role; to protect
9. In order to see better in the dark cave, they made a fire ______ light
A. give B. giving C. to give D given
10. When the expression first came into being, people refused to use it but _____ they began to accept it.
A. usually B. gradually C. frequently D. quickly
11. My elder sister is _______ studying in Britain and she can speak English quite fluently like a native speaker.
A. in the present B. at present C. at the present D. for the present
12. They became good friends during the war, and since then their lifelong friendship has______ tests of life and death.
A. gone through B. got through C. stood up D. cleared up
13. Some minority(少数民族) languages are losing their ______ because of the invasion(入侵) of more popular spoken ones.
A. ideas B. natures C. identities D. characters
14. Some animals ______ the tiger, the lion and the wolf are meat-eaters.
A. such like B. such as C. for example D. including
15. Young students are ______ not to smoke both in and out school.
A. suggested B. requested C. hoped D. invited
16. No product is allowed to go into the market if it fails to _____ the quality standard.
A. live B. come up to C. meet D. go through
17. When I met her this morning, I went up to greet her but I ______ and she continued her way.
A. was kept away B. was ignored C. was left alone D. was kept away
18. Some people are good at _____ voices on the phone while others ______.
A. knowing; aren’t B. recognizing; don’t C. knowing; don’t D. recognizing; aren’t
19. I am tired _____ the partner I have been working with; he is too hard a person______.
A. with; to get along with B. from; to be got along with
C. of; to get along with D. of; getting along with
20. Because all the roads leading to the mountain village ______, the rescue workers were not able to reach it to help.
A. were blocked B. are blocked C. have been blocked D. had been blocked
21. American English is more or less different _____British English ______ 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
A. from; in B. with; in C. from; with D. with; on
22. ---Excuse me, Madam but is this the way to the town center I am afraid I ______ the right direction.
---Keep on walking and you can’t miss it.
A. don’t walk in B. am not walking in
C. haven’t walked with D. am not walking with
23. --Do you think it true that all the theories should ________ facts
--I don’t suppose so. If so, there would be no predictions(预言)
A. be made on B. be based on C. be set up with D. be built with
24.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article, professor
---The former part is well written but _____ is just so so.
A. the later B. the last part C. latest D. the latter
25. The old mother was ______to see his long lost son home.
A. a little more than happy B. more than a little happy
C. happy more than a little D. a little more happy than
26. There is ______ is called Mr. Smith in our workshop.
A. no such man as B. no such a man as C. no such man D. no such a man that
27. To the parents’ worry, som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______ computer games and completely forget their studies.
A. crazy about B. very fond of C. concerned for D. serious about
28. Pack up the items you’d like ______ along and leave behind those you dislike ______ with you on your journey.
A. to take; to take B. taking; taking C. to take; taking D. taking; to take
29. The little boy with an overcoat felt grateful _____ us for our letting him ______ the game.
A. for; join in B. to; to join in C. with; join D. to; join in
30. This is the very reason ______ he gave for his coming late to the meeting.
A. that B. which C. as D. why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答案。
People always say that the earlier one learns a language, the 31 it is to do so, in theory it is that, 32 , in my opinion, that refers to spoken language. Capability(能力) to practice some essential(基本的) 33 of a language and read between the lines can only be trained through proper reading ways and hard work 34 .So spending money to help 35 learn English may 36 up with disappointment. It is likely that the more you 37 ,the more you are let down.
The daughter of one of my friends 38 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 39 her foreign teacher’s blindness 40 psychology(心理学). She did not want to go on 41 English until middle school, 42 a college student studying English slowly 43 her interest in the language.
It is better to have the child learn Chinese than to have some difficulty 44 learning English for several years. Having been engaged in English education, 45 find that despite(尽管) their excellent 46 , many students have 47 command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 So I suggest that children 48 classical Chinese prose(散文),rather than 49 them to learn English hurriedly. Otherwise, they may let go the best time to 50 the language ability of their mother tongue.
31. A. easy B. difficult C. easier D. more difficult
32. A. and B. however C. though D. yet
33. A. opinions B. regards C. requests D. expressions
34. A. step by step B. right away C. at once D. quickly
35. A. people B. girls C. children D. boys
36. A. begin B. start C. finish D. end
37. A. pay B. get C. buy D. take
38. A. loved B. liked C. disliked D. learned
39. A. because of B. because C. instead of D. instead
40. A. of B. at C. in D. to
41. A. learning B. to learn C. with learning D. for learning
42. A. while B. where C. when D. as
43. A. introduced B. practiced C. explained D. developed
44. A. in B. to C. at D. of
45. A. He B. I C. She D. They
46. A. pronunciation B. phrase C. language D. writing
47. A. few B. less C. little D. fewer
48. A. write B. do C. remember D. memorize
49. A. have B. let C. cause D. make
50. A. study B. improve C. learn D. master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Henry found work in a bookstore after he finished middle school. He wouldn’t do anything but wanted to get rich. Mr King thought he was too lazy and was going to send him away. Henry was afraid and had to work hard.
It was a cold morning. It was snowing and there was thin ice on the streets. Few people went to buy the books and the young man had nothing to do. He hated to read, so he watched the traffic. Suddenly he saw a bag fall off a truck and it landed by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
“It must be full of expensive things, ”Henry said to himself. “I have to get it, or others will take it away. ”
He went out of the shop and ran across the street. A driver saw him and began to whistle(鸣笛), but he didn’t hear it and went on running. The man drove aside, hit a big tree and was hurt in the accident. Two weeks later Henry was taken to court(法庭). A judge asked if he heard the whistle when he was running across the street. He said that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his ears and he could hear nothing.
“But you’ve heard me this time.”said the judge.
“Oh, I’m sorry. Now I can hear with one ear.”
“Cover the ear with your hand and listen to me with your deaf(聋的)one. Well, can you hear me ”
“No, I can’t. sir. ”
51. What was Mr. King
A. a driver B. a doctor C. a policeman D. a shopkeeper
52. Why did Mr. King want to send Henry away
A. Because Henry was too lazy.
B. Because Henry hoped to be rich. Y217
C. Because Henry finished middle school.
D. Because Henry sold few books.
53. The driver was afraid to _______, so he drove aside.
A. hit Henry B. hurt himself C. fall behind D. lose the bag
54.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judge”mean in Chinese
A. 裁判 B. 律师 C. 法官 D. 原告
55. Why did Henry say that he was deaf
A. He wanted to have a joke with the judge.
B. He wanted to get the judge’s help
C. He wanted to find another piece of work
D. He didn’t want to pay for the accident.
B
The United States is full of cars. There are still many families without cars, but some families have two or more. However, cars are used for more than pleasure. They are a necessary part of life.
Cars are used for business. They are driven to offices and factories by workers who have no other way to get to their jobs. When salesmen are sent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ty, they have to drive in order to carry their products. Farmers have to drive into the city in order to get supplies.
Sometimes small children must be driven to school. In some cities school buses are used only when children live more than a mile away from the school. When the children are too young to walk too far, their mothers take turns driving them to school. One mother drives on Mondays taking her own children and the neighbors' as well. Another mother drives on Tuesdays, another on Wednesday, and so on. This is called forming a car pool. Men also form car pools, with three or four men taking turns driving to the place where they all work.
More car pools should be formed in order to put fewer cars on the road and use less gas. Too many cars are being driven. Something will have to be done about the use of cars.
56. The United States is filled with cars, but .
A. not every family has a car B. few families have two cars or even more
C. every American has a car D. every family has a car
57.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A. Workers drive cars to offices and factories B. Salesmen drive to carry their products.
C. Farmers drive into cities to get supplies. D. Cars are widely used.
58. Which statement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hird paragraph
A. Small children are driven to school.
B. All children go to school by bus in some cities.
C. Mothers drive their children who can't walk to school.
D. School buses pick up all children.
59. Mothers form car pools in order that .
A. they can drive to school
B. they can take turns driving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C. they reach school quickly
D. they can drive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in time
60. The traffic in and around cities is a great problem because .
A. too many cars are being driven B. there are too many car pools
C. people put fewer cars on the roads D. there is less gas
C
In order to know a foreign language thoroughly(完全地),four things are necessary. First, we must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when we hear it spoken. Secondly, we must be able to speak it ourselves, with confidence(自信) and without hesitation(犹豫). Thirdly, we must do much reading. Finally, we must be able to write it. We must be able to make sentences that are correct in grammar.
There are no shortcuts to success in language learning. A good memory is a great help, but it is not enough only to memorize the rules from a grammar book. It is not much learning by heart long lists(一览表)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 studying the dictionary and so on. We must learn by using the language.
If we are pleased with a few rules we have memorized, we are not really learning the language. We must “learn through use.” Practice is important. We must practise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 language whenever we can.
61.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are _____.
A. understanding and speaking
B.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C. writing and understanding
D. memorizing and listening
62. Someone hears and writes English very well, but he speaks it very badly. This is because ____.
A. he doesn't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when he hears it spoken
B. he doesn't have a good memory
C. he always remembers lists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
D. he often hesitates(犹豫) to practise speaking it
63. One can never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ll by _____.
A. doing much practice B. studying the dictionary
C. learning through use D. using the language
64.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A. A good memory.B. Speaking. C. Practice. D. Writing.
65. “Learn through use” means ______.
A. we use a language in order to learn it
B. w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n order to use it
C. we can learn a language well while we are keeping using it
D. B and C.
第二卷(共70分)
第三部分:写作(共五节,满分70分) (请将答案写到答案区!)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l 0分)根据汉语意思或单词首字母写出正确单词。
1.Our workmate has been in danger. We’re all c___________ about his health.
2.It made her u________ that she didn’t do well in the final exam.
3. To speak English f______________, you had better read as many English articles as you can.
4. You have to get the _____________ (官方) permission to build a new house.
5. He was a young sailor on his first sea v ____________.
6.There is a lot of air in the l__________ snow. It can keep you warm.
7. People aged from 13 to 19 are called t___________.
8. I once know a man who speaks a dialect with a strong ______________.(口音)
9. The old man s__________ a bad backache after the accident happened.
10. When people use words and e ____________ different from the “ standard language”, it is called a dialect.
第二节.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l 0分)根据中文意思提示补全句子.
1.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信不信由你) , we were left waiting in the rain for two two hours.
2. Your friend broke the camera and you had to pay to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请人将它修好)
3. It was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 _______ ________ the night face to face.(第一次目睹)
4. When it was so warm, I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until half past eleven one evening in order to have a look at the moon for once by myself. (故意熬夜)
5. He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this conversation.
第三节: 短文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l 0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English has changed __________ time. At first the English spoken in England between about AD450 and 1150 was very ________ _________(不同于 )the English spoken today. It was bases more on __________(德语)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Then __________ (逐渐地)between AD 800 and 1150, English became less like German because those who ruled England spoke first danish and later French. These new settlers ________ (丰富)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especially its __________(词汇). In 1620 some British settlers moved to America.___________ (后来) in the 18th century some British people were taken to Australia too.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both countries. Finally by the 19th century the language was s____________(定形).
Today, more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their first, second or a foreign language than ever before. For example, India has a very large number of fluent English speakers 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or a long time. English is also spoken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and countries in Africa .Today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的数目)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is increasing rapidly. Will Chinese English develop its own identity Only time will t___________.
第四节: 句型转换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l 5分)
1. He said to me, “I wrote a letter to my parents last week.”
He _________ me that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a letter to ________parents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 mother said to her daughter.
Mother __________ her daughter that the sun________ up the east and _________ in the west.
3. “Don’t be late again, Jim,” said the teacher.
The teacher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be late again.
4. “Have you seen the film Harry Potter ” he asked.
He asked me 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the film Harry Potter.
5. Mr. Wang asked the students how they could improve their spoken English.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improve ________ spoken English ” Mr. Wang said to the students.
参考答案 Y219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语法和词汇知识(共3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30分)
1-5 ABBCB 6-10 DBBCB 11-15 BACBB
16-20 CBDCA 21-25 ABBDA 26-30 AACDA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31— 35 CBDAC 36— 40 DACAD 41— 45 ACDAB 46— 50 ACDCB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51-55 DAACD 56-60 ADCBA 61-65 BDBCD
二卷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concerned 2.upset 3. fluently 4. official 5. voyage
6.loose 7.teenagers 8. accent 9. suffered 10. expressions
第二节.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 Believe it or not 2. have /get it repaired 3. the first time; had seen;
4. stayed up; on purpose 5.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role in
第三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over 2.different from 3.German 4 gradually 5 enriched 6 vocabulary 7 later
8 settled 9 the number of 10 tell
第四节(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 He told me that he had written a letter to your parents the previous week.
2. Mother told her daughter the sun rises up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
3. The teacher told Jim not to be late again.
4. He asked me if I had seen the film Harry Potter.
5. “How will you improve your spoken English ”, Mr. Wang said t to the students.沂水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数学试题 2012年10月 Y178
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已知集合,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B. C. D.
2. 已知全集,,,那么等于 ( )
A. B. C. D.
3.集合,,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C. ;D.
4. 下列函数中,与函数相同的是 ( )
A. B. C. D.
5. 函数的图象是 ( )
6. 下列各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 )
A. B. C. D.
7. 下列函数中,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的是 ( )
A. B.
C. D.
8.己知全集,集合,,则=
A. (0,2) B. (0,2] C. [0,2] D. [0,2)
9. 设,与是的子集,若,则称为一个“理想配集”。那么符合此条件的“理想配集”(规定与是两个不同的“理想配集”的个数是 ( )
A. 4 B. 8 C. 9 D. 16
10.若集合{1,a,}={0,a2,a+b},则a2010+b2011的值为 ( )
A.0 B.1 C.-1 D.±1
11. 设集合A和B都是坐标平面上的点集,映射把集合A中的元素映射成集合B中的元素,则在映射下,象的原象是( )
A. B. C.) D.
12.函数的图象如图2所示.观察图象可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 )
A.,;B.
C.,;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9. 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已知是奇函数,且当时,,那么=_______________。
11. 已知函数 ,则的值为___________。
12. 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74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 已知,求实数的值。
18. (12分) 全集,若集合,,则
(Ⅰ)求,,;
(Ⅱ)若集合,,求的取值范围;(结果用区间或集合表示)
19. (12分) 已知函数的函数图象过点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用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20.(12分)设全集是实数集R,A={x|2x2-7x+3≤0},B={x|x2+a<0}.
(1)当a=-4时,分别求A∩B和A∪B;
(2)若( R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1.(12分)已知函数
(1)求a的值;
(2)求f(f(2))的值;
(3)若f(m)=3,求m的值.
22. (14分)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且与轴有唯一的交点。
(Ⅰ)求的表达式;
(Ⅱ)当时,求函数的最小值。
沂水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数学试题2012年10月 Y17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ABDB CCBD CBB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
14. -1
15. -3
16.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74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解:或-1
18. 解:(Ⅰ);;
(Ⅱ)
19. (1) (2)
20.【答案】(1)由2x2-7x+3≤0,得≤x≤3,
∴A=.
当a=-4时,解x2-4<0,得-2∴B={x|-2∴A∩B={x|≤x<2},A∪B={x|-2(2) RA={x|x<或x>3},
当( RA)∩B=B时,B RA.
①当B= 时,即a≥0时,满足B RA;
②当B≠ 时,即a<0时,B={x|-综上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
21.【答案】
又因为m≥1,所以m=3.
综上可知满足题意的m的值为3.
22. 解:(Ⅰ)依题意得,,…………3分
解得,,,从而;……5分
(Ⅱ)当时,最小值为
当时,最小值为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
(时间:2012、10 命题:沂水三中高一历史备课组)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 分) Y203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I卷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交答题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
A、大禹治水 B、商朝的宗法制  
C、西周分封   D、汉朝设郡县
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称赞。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3、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再现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情况汇报。②中书省按照皇帝的决定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情景①、②分别反映了哪两个朝代的中央官制( )
A.秦朝、唐朝   B.唐朝、明朝  
C.汉朝、宋朝   D.秦朝、汉朝
5、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6、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7.西汉初年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实行郡县制
C.实行行省制 D.设宣慰司
8、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
9、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0、1870年美国人史皮尔说:“它没有世袭等级,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它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
12、宋朝以前,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其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到宋朝情况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
A、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日渐疏远    B、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1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14、某学生在研究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湖广行省官员须定期觐见皇帝并向其述职……”的文字资料。你认为这些文字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
A、唐太宗时期  B、宋仁宗时期  
C、元世祖时期 D、明太祖时期                    
15、学习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老师组织学生召开研讨会,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西周建立原因探究》
B、《评价中国科举制的创立者——秦始皇》
C、《论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6、在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中,收入分为五百麦斗、三百麦斗、二百麦斗、不及二百麦斗四个公民等级,这种按照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规定始自( )
A.梭伦改革 B.庇西特拉图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时期
17、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每年的特别公民大会上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如某人的得票超过6000票,他将被判国外流放10年,但家人不受牵连,本人在10年后恢复公民权。这种民主方式的依据是( )
A、十二铜表法   B、陶片放逐法  
C、雅典公民法 D、公民大会法
18、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在这里他特别强调的是( )
A、公民有权参与城邦事务 B、城邦注重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C、公民应珍视个人自由,具有个性 D、公民应有集体荣誉感
19、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来自波斯的商人
20、《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该规定的实质是(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一视同仁的基本原则
C.习惯法影响巨大 D.法律至上
21、公元前一世纪末,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时,罗马已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拥有三十多个行省。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屋大维的顾问和官员们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下列的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这一困难的是( )
A.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开始实施公民法
C.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 D.自然法取代公民法
22、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 Y204
C、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D、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
23、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A、进行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全部被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度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24.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两党制 D.联邦制
25、《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一文中写道:“……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了谋取参政权积极斗争…在1832年的改革中,取消“衰败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降低财产和身份要求……”材料中英国进行议会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改革派的改革呼声日益高涨    B、工业革命的日益深入和经济的发展
C、英国国王权力较大  D、议会内部斗争激烈
26、内阁是中国与西方共有的政治概念。《明史》记载“置华盖阁、文渊阁、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五品。……内阁大学士特内侍左右,备顾而已”;《世界史·近代英国》载“…首相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下面关于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的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阁成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    
B、内阁都是中央决策机构
 C、内阁制的形成标志两国的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D、明朝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实现代议制民主的一种政体形式
27、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邦联制 D.联邦制
28、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很多原则和做法的源头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规范的汇编 D.与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是一样的
29、美国联邦政府由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 )
①立法  ②行政  ③监察  ④考试  ⑤司法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③
30.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驻阿富汗美军的撤军行动于7月开始。会后,这一提议交国会表决。这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中央领导地方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国会至上原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31题 18分,第32题22分,共计40 分)
31.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18分)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分)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2分)这种体制有何作用?(4分)
(3)假如你生活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2分)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3分)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4分)
32、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雅典创造了民主体制,为近代民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22分)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8世纪,雅典、斯巴达等城邦逐渐发展起来,雅典是最大的城邦,面积才不过有1000平方英里,鼎盛时期人口约为40000人……各城邦在彼此分立的同时,又频繁交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希腊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使得雅典这些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贸易活动频繁……雅典等城邦也是希腊的文化中心,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依山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听演讲时,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1)材料一中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时,为什么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呢?(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雅典城邦具有哪些特点?(4分)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2)材料二源自于欧洲哪部法律文献?(1分)指出据此文献该国建立了何种政治体制?(2分)其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确立共和制的?(4分)
材料四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四中美国的“费城制宪”制定了哪一部法律文献?(1分)并由此确立了哪些“新体制”和原则来维护民主的?(2分)该文献规定总统与国会各行使什么权力(2分)?它们之间关系如何?(2分)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Y205
10、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比较和区分能力,“它通过考试选拔的办法具有公平公正性”这一点来认识科举制的选官标准,答案也就出来了。①是世袭,②是品行和才学,③是门第族望
1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政务繁忙,到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助理机构,符合题干和材料的要求。
12、C 解析:题干中的信息说明大臣地位下降,君权加强,反映的趋势和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13、D 解析:由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的程序以及括号内的文字说明可以得出答案。
14、C 解析: 从材料中“湖广行省”设置,结合所学知识,只有元朝时期才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1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是秦朝,故A错误;行省制度是在元朝开始实行,故B错误;明朝已废除丞相,D项错误;
16、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财产等级制度,始于梭伦改革,选择A项。
1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他们予以政治放逐”,可以判断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实行的陶片放逐法。
18、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他强调“公民都属于城邦”,也就是强调公民应看重城邦利益,有集体荣誉感。
19、C 解析: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这种民主形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是公民范围内的民主。所谓民主,是指祖籍本邦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C项最符合要求。
27、D 28、A 29、B 30、B
二、非选择题
31.⑴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制定严酷的秦法。(3分)(答出其中3条即可)
⑵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2分)
作用: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帝的独尊;
②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③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所沿用。(答出2点即可,计4分)
(3) 方式:科举考试。(2分)
局面: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行政权、军权和财权。(3分)
(4)①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每点2分,计4分)
32、⑴原因:让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保证公民积极参政。(2分)
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思想文化的繁荣。(答出2点即可,4分)
⑵文献:《权利法案》;(1分)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
特点:①议会掌权,国王统而不治;②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2分)
⑶①人们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②州政府软弱,不利于加强中央权力;③世人认为美国不可能建立共和制。(答出2点即可,4分)
⑷文献:制定1787年宪法;(1分)体制:联邦制、三权分立制。(2分)
权力: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国会行使立法权。(2分)
关系: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总统不对国会负责,但在立法权上又受制约。(答出1点即可,2分)
庶子
长子 ①
次子 ②
周天子
嫡子
长子 ③
次子 ④
2,4,6
国会
总统
联邦法院
联邦政府结构沂水三中高一政治月考试题
2012.10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S212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11年3月10日中午,云南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3月13日晚间,国务院第一批救灾物资运抵盈江地震灾区,并迅速发放到灾民手中。这些救灾物资
A.是商品,因为它们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经过交换
C.是商品,因为它们满足了灾民的需要 D.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2012年8月以来,国际金价“勇攀高峰”、连创新高。面对全球潜在通胀的预期,抢先购入贵金属以求保值成为各国央行及投资者的合理选择,这是推动黄金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回答2――3题
2.作为天然货币的黄金其本质是
A.商品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一般等价物
3.由材料可见,导致黄金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是
A.黄金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B.黄金的需求量增加
C.黄金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D.黄金资源的稀缺性
4.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9月30日发行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l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对于该套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套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这套纪念币的面额和发行量是由国家规定的 ③这套纪念币可以储藏且具有流通手段 ④这套纪念币的本质是商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龙门飞甲》是传奇导演徐克的作品,是华语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官方认证的IMAX 3D电影,该片于2011年12月15日正式上映,其IMAX3D版票价定为100元每张。回答5—6题。
5.货币在电影票定价中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是观念中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6.一张2D的《龙门飞甲》电影票只要50元,而一张IMAX3D版票价则要100元,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看IMAX3D版的观众多 求 B.看2D版的观众少
C.生产IMAX3D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 D.IMAX3D版好看
7、职工小赵花了12万元首付款买了一套标价36万元的商品房,贷款24万元分期付款, 其中的12万元、36万元是分别执行货币的____职能。
A.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下表是中国银行在2011年11月7日和12月7日公布的外汇牌价。
日期 2011年11月7日 2011年12月7日
货币(100外币) 中间价(人民币) 中间价(人民币)
美元 654.03 635.00
据此回答8-9题。
8.外汇是指
A.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B.所有的外币
C.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D.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兑换比率
9.上述图表中的变化意味着
①美元汇率升高 ②人民币汇率升高 ③美元升值 ④人民币升值
⑤100美元所兑换的人民币减少 ⑥100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10.上述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我国公民出国留学的成本降低 ②我国公民海外旅游成本上升
③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④海外对华投资增加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1.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春节,家住杭州的老王准备在假期带家人一起到北国的哈尔滨游玩。由于花费相对较多,这时最适合他们携带的是
A.现金 B.信用卡 C.现金支票 D.转帐支票
1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这说明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世博会虽早已经闭幕,但场内各展馆的拍卖风潮却日趋白热化。网民争先在网络平台上抢购自己心仪的展品。其中,英国馆第一根亚克力杆在网上以20000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
13.这根亚克力杆可以拍出这么高的价格的主要原因是
A.供求影响价格 B.供求决定价格 C.有纪念价值 D.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14.目前,越来越多的超市开始销售有机蔬菜,这些蔬菜的价格要比普通蔬菜贵好几倍。这意味着
①有机蔬菜市场此时为买方市场 ②有机蔬菜市场一定是供不应求
③有机蔬菜的 价值量比普通蔬菜大 ④生产者可能会扩大有机蔬菜的生产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看右图漫画《为何贵》。漫画中蔬菜价格之所以贵,主要是因为
A.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多
B.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蔬菜
C.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耗费了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温室里生产的蔬菜供不应求
2012年5月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10日起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汽柴油均下调300元每吨,大约每升降0。22元、0.26元,这是成品油价格16个月来首次下调。回答16――17题。
16、一般来说,汽油价格下降,会使
A.汽油的需求量增加,汽车销售量增加
B. 汽油的需求量减少,汽车销售量增加
C.汽油的需求量增加,汽车销售量减少
D.汽油的需求量减少,汽车销售量减少
17、以下对汽车和汽油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汽车和汽油互为替代品②汽车和汽油互为互补商品③汽车和汽油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④汽车和汽油功能相同,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 显示,2012年春节过后的猪肉价格连续11周回落,累计跌幅将近14%,部分地区的养殖户出现明显亏损。回答 18--19 题
18、伴随猪肉价格下降,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①会带来猪饲料需求量的增长 ②生产者会缩小生猪的生产规模
③牛肉的需求量会有所上升  ④牛肉的价格会有所下跌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19、猪肉价格涨了,老百姓难以承受;猪肉价格跌了,养殖户们叫苦不迭。在猪肉价格大涨大跌的怪圈里,市场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似乎都成了受害者,下列能反映“肉贵伤农”“肉贱伤农”的是:
①肉贵-------农民获利增加-------农民收入增加;②肉贱-------农民获利减少-------农民收入减少;③ 肉贵-------生活成本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④肉贱-------居民生活成本减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0.曾让中国人倍感骄傲和自豪,并代表“中国速度”的高铁(含动车),却因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京沪高铁不断出现的各种事故隐患,成为国人心中的痛。因此公路客运又开始升温。这是因为对于人们的出行
A.火车与汽车是互为补充的交通工具 B.火车与汽车是互为替代的交通工具
C.汽车这种交通工具是无法替代的 D.火车这种交通工具是缺乏优势的
21.“过高的房价使许多购房者望而却步’,说明
A,我国的居民收入过低 B.商品的价格高低影响居民的消费选择
C.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的影响
D.居民对房屋的需求并不迫切
22.宁波的王先生一家在2012年元旦假期雇一辆舒适的旅游车在导游的引领下到苏州旅游观光。这些消费属于
①劳务消费   ②生存资料消费   ③享受资料消费  ④租赁消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元旦期间,各商家纷纷使出“满就送”、“满就减”、“大甩卖”等招数,这些招数屡试不爽,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商家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A.求实心理 B.求异心理
C.从众心理 D.攀比心理
24、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吧?”落实这一主题,需要我们坚持
以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核心 B。以可持续性消费为主旨
C.以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为原则 D。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目的
25.在某超市,众人争相抢购食盐,唯有一位老太太镇定自若,并不时摇头嘲笑。旁人上前问原因,老太太答:“非典”那年我抢购的至今还没吃完……。这一笑话,启示我们消费
者应该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减少消费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S213
26.2012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9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高开高走,最高触及6.2835,创下汇改以来的盘中新高,最终以6.2850收盘,亦创下汇改以来的收盘新高,令9月份人民币升值幅度接近1%。回答:
(1)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汇汇率将发生怎样的变化?(3分)
我国领导人强调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有何意义?(7分)
27.材料一:近年来,我国轿车的价格每年呈约15%的下降趋势,“降价潮”席卷全国。降价风潮并不局限于中低档轿车,几乎所有品牌的轿车都卷入“价格大战”中,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一竞争过程中,消费者得到不少实惠,我国居民的汽车拥有量不断攀升。
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消费热点也渐趋成熟。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发展,汽车服务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市场旺盛的需求使得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简析近年来我国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6分)
(2)请你为汽车生产企业怎样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出主意?(8分)
28.五年来某市城乡居民生活情况表
指标 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7.9 37.7 37.1 36.7 38.2 35.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6.2 45.6 45.2 44.8 44.9 41.1
注: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60%—50%之间是温饱。50%—40%就认为是小康,40%—20%就认为是富裕。
(1)从“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角度指出图表反映的经济现象和问题。(6分)
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回答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29、住房是人们安居之所,房产价格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我市某校高一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了解到我市的商品房价格偏高,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该校同学通过调查研究,从中了解到我市商品房价格偏高的原因,并对人们的住房消费行为进行了归类。
请你根据这一事实,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影响商品房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
(2)在住房消费方面,要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应践行哪些正确的消费原则?(8分)
沂水三中高一政治月考试题答案 S214
一选择题:
BDBBB 6、CBADA 11、BBACC 16、ABCAB 21、BCACB
二、主观题
26.(1)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汇汇率跌落。(3分)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 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7分)
27.(1)①价值决定价格。随着汽车行业的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汽车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因而价格降低。(3分)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目前汽车市场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汽车厂商降价以求更多的市场份额。(3分)
(2)①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有优势。(4分)②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者购买汽车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哪个汽车生产企业提供质量好或其它企业不能提供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得更多的市场利润,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分)
28.(1)图表反映了五年来该市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3分),消费结构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小平,但城乡差距较大。(3分)
(2)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不断提高;③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6分)(此题答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也可算2分)
29、(1)①价值决定价格。(2分)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价格、工人工钱等的提高,商品房的成本(价值量)也随之增加,所以商品房的价格会上涨。(1分)②供求影响价格。(2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商品房的需求增加,商品房供不应求,导致商品房价格上涨。(1分)
(2)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分)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2分)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分)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2分)沂水三中高一化学10月检测卷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碱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立即用湿抹布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C.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水扑灭,不能用水泼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3.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危险化学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 ( )
A.烧碱——1 B.甲烷——2 C.酒精——3 D.白磷——4
4.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 ( )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搅拌
5.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中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B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大 D.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小
6.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7.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 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 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
8.为了除去硝酸钾晶体中所含的硫酸钙和硫酸镁,先将它配成溶液,然后加入KOH、K2CO3、Ba(NO3)2等试剂,配以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制成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其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 K2CO3——Ba(NO3)2——KOH——HNO3
B. Ba(NO3)2——KOH——HNO3——K2CO3
C. KOH——K2CO3——Ba(NO3)2——HNO3
D. Ba(NO3)2——KOH——K2CO3——HNO3
9.能够用来鉴别BaCl2 、 NaCl 、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 )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10.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 )
A.2molCH4 B.3molNH3 C.4molH3PO4 D.5molH2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阿伏加德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
C.1mol 12C原子的质量为12g D.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克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B. 1mol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 在标准状况下,N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 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L
13.将3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3 mol·L―1    B.0.03 mol·L―1  C.0.05 mol·L―1  D.0.04 mol·L―1
14.气体体积的大小,跟下列因素几乎无关的是 ( )
A.分子个数 B.温度 C.压强 D.分子直径
15.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
物质 化学式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在水中溶解度
甲 C3H6O2 -98 57.5 0.93 易溶
乙 C4H8O2 -84 77 0.90 易溶
物质 化学式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在水中溶解度
甲 C3H6O2 -98 57.5 0.93 易溶
乙 C4H8O2 -84 77 0.90 易溶
物质 化学式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在水中溶解度
甲 C3H6O2 -98 57.5 0.93 易溶
乙 C4H8O2 -84 77 0.90 易溶
物质 化学式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在水中溶解度
甲 C3H6O2 -98 57.5 0.93 易溶
乙 C4H8O2 -84 77 0.90 易溶
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
A.萃取法 B.蒸发法 C.蒸馏法 D. 分液法
16.下列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的操作不会造成误差的是 ( )
A.称量后转移固体时不小心把少量固体洒到烧杯外
B.干净的容量瓶又用蒸馏水洗涤了一遍
C.转移过程中不小心把几滴溶液滴在外面
D.加水定容时,加水过多,倒出后并恢复到刻度线水平
17.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
A.1 L H2SO4溶液中含98 g H2SO4 B.0.5 L含49 g H2SO4的溶液
C.98 g H2SO4溶于水配成2 L溶液 D.0.1 L含24.5 g H2SO4的溶液
二、填空题
19.(4分)12.4gNa2X中含Na+0.4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是 ,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0.(12分)用18 mol·L-1 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1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溶解 ④转移、洗涤 ⑤定容、摇匀
完成下列问题:
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
(从下列中选用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___________
B.容量瓶用蒸馏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________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________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
21.(3分)为了配制 100 mL 1 mol/L NaOH 溶液,其中有下列几种操作,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 (填标号)。
①选刚用蒸馏水洗净过的 100 mL 容量瓶进行配制
②NaOH 固体在烧杯里刚好完全溶解,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两次,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中
④使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跟刻度相切
⑤由于不慎,液面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这时采取的措施是使用胶头滴管吸出超过的一部分
22.(17分)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I II
⑴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⑵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⑶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 处。冷凝水由 (填f或g)口通入, 口流出。
⑷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和分析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g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23. (10分)在 300 mL 2 mol/L H2SO4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此溶液中含 H+ 的物质的量是 ?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其中含有 个 SO? S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高一化学第一章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D A B B C D D B
题次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D D B D C B A D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46分)
19.(4分)62g/mol 16
20.(12分)(1)16.7 mL B 
(2)先向烧杯加入30mL (或适量)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液凹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反复颠倒摇匀 
(4)A.偏小 B.无影响 C.偏小 D.偏大
21.(3分)② ④ ⑤
22.(17分) ⑴蒸馏烧瓶 冷凝管 容量瓶 (每个1分)
⑵ c(2分)
⑶酒精灯 蒸馏烧瓶支管口 g f (每个1分)
⑷①未用玻璃棒引流(2分) 玻璃棒、胶头滴管 (每个1分)
②2.0(2分)
③BCAFED(2分)
23.(10分)58.8g 1.2mol 4mol/l 0.6NA 2mol/l沂水县第三中学2012年10月份地理测试题
(100分,6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各组属于天体的是( )
①恒星、行星、流星体 ②未发射的火箭、航天飞机以及漂浮在空中的气球 ③太阳、地球、小行星 ④陨石、岩石、飞行中的飞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是( )
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B、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C、太阳——地球——火星 D、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3、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星系 C、地月系 D、太阳系
4、出现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现象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5、2000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②后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年约是2015年前后 ③太阳活动发现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④日冕层的太阳风向外高速运动,到达地球后容易产生“极光”
B、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是( )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火星
7、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原因是( )
A、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B、为太阳系各行星提供能量来源
C、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转 D、质量大,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还要多
8、下列各组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正确的是( )
A、地球、木星、土星、海王星 B、金星、木星、海王星、天王星
C、水星、小行星带、地球、火星 D、海王星、木星、地球、水星
9、地球上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的原因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
C、地球形成初期,就有了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
D、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重力收缩
10、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性是指( )
A、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 B、地球上有大气
C、地球上有液态水 D、地表有固体硬壳
11、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右图中表示晨线的是( )
A、AC线 B、BC线 C、CD线 D、CE线
13、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
其偏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向低纬偏转 B、都向高纬偏转
C、都向南偏转 D、北半球向北偏转,南半球向南偏转
14、西经161°W比西经160°W的地方( )
A、 区时早4分钟 B、地方时早4分钟 C、区时晚4分钟 D、地方时晚4分钟
15、已知100°E地方时为8:15,则10°W的地方时是( )
A、8:19 B、8:55 C、0:55 D、1:35
16、东八区与西五区的区时( )
A、 早3小时 B、晚3小时 C、早13小时 D、晚13小时
17、国际标准时间为6时,则区时为12时的点为( )
A、 悉尼(150°E附近) B、上海(120°E附近)
C、纽约(75°W附近) D、拉萨(90°E附近)
18、北京(116°E,39°N)的地方时为8时,则临沭(118°E,35°N)的区时为( )
A、 8时 B、8时8分 C、8时16分 D、8时24分
19、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东八区的区时 B、采用120°E地方时
C、采用北京的地方时 D、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20、在北京的小刚与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10月9日7时结束了网上交谈,并相约于纽约时间10月9日7时再谈。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 )
A、 0小时 B、13小时 C、1天 D、36小时
21、一艘轮船自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西行,日期要加一天 B、向东行,日期要加一天
C、向西行,日期要减一天 D、向东行,日期要减一天
22、若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为10月8日20时,则与其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 )
A、 75°W向东至180° B、75°W向西至180°
C、15°W向东至180° D、15°W向西至180°
23、北京时间为12时,则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占全球面积的( )
A、2/3 B、1/3 C、5/12 D、1/2
24、若全球处于同一日期,则北京时间为( )
A、 6时 B、12时 C、20时 D、0时
25、若“昨天”与“今天”范围之比是1:2,则北京时间是( )
A、 6时 B、12时 C、18时 D、20时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14分)。
⑴用箭头在图上表示九大行星绕日运动方向。(2分)
⑵太阳系小行星带位于( )(2分)
A.水星和金星之间 B.金星和地球之间
C.地球和火星之间 D.火星和木星之间
⑶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试分析其“特殊”产生的条件。(10分)
27、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每空2分,共26分)
⑴在地轴北端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⑵若在A点的上空观察,则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时针。A地夜晚,常见到极光现象,这是由于太阳大气 层中的高能带电粒子导致。
⑶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⑷A、B、C、D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的是 点,角速度相等的是 点,线速度最大的是 。
⑸图中B点在 线上(晨或昏),比较A、B、C、D四点的地方时大小为 最早, 最晚, 和 是相同的。
⑹在图中画出由A向B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
28、右图为极点俯视图,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每空2分,共10分)
⑴SA的经度为 ,SB的经度为 。
⑵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
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 。
            
          答  案
C 2.D 3.B 4.A 5.B 6.C 7.D 8.A 9.B 10.A 11.D 12.B 13.A 14.D 15.C 16.C 17.D 18.C 19.C 20.B 21.D 22.D 23.A 24.C 25.B
⑴为逆时针 ⑵D ⑶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
⑴略 ⑵逆 日冕 ⑶23时56分4秒 ⑷A B.C.D B ⑸晨 C D A B ⑹图略(向西偏)
⑴180  60 E ⑵22  4 ⑶60 E向东至18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