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鲁教版 中考复习 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与除杂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2 鲁教版 中考复习 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与除杂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与除杂
INCLUDEPICTURE "突破点一.TIF" INCLUDEPICTURE "突破点一.TIF" \* MERGEFORMAT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检验与鉴别的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组内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方法 鉴别常见物质 举例
颜色 含Cu2+的溶液显蓝色,含Fe3+的溶液显黄色,含Fe2+的溶液显浅绿色,含MnO的溶液显紫红色 鉴别FeCl2溶液和CuSO4溶液
气味 SO2、NH3有刺激性气味;酒精有醇香味;醋有酸味 鉴别CO2和SO2
溶解性 CaCO3不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 鉴别CaCO3固体和Na2CO3固体
溶解时放热与吸热 NaOH固体、浓硫酸溶液等溶于水放出热量,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鉴别NaOH和NaCl
磁铁 铁、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铝、铜等金属单质不被磁铁吸引 鉴别Fe粉和CuO粉末
(2)化学方法:利用组内各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即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现象,如变色、产生气泡、生成沉淀等。
2.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气体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O2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木条复燃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依次通过灼热的CuO和无水硫酸铜 黑色粉末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
CO 依次通过灼热的CuO和澄清石灰水 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续表  
气体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NH3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上方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2O 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 无水硫酸铜变蓝
HCl 通过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离子符号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H+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红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 pH<7
加入Zn等较活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
加入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有气泡产生
OH-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蓝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 pH>7
加入可溶性铜盐,如Cu(NO3)2 有蓝色沉淀生成
加入可溶性铁盐,如Fe(NO3)3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l- 滴加少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SO 滴加少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 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加入可溶性钙盐或钡盐,然后再加入稀硝酸 先产生沉淀,后产生气体
NH 滴加可溶性碱,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a2+ 加少量Na2SO4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 加少量NaCl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Cu2+ 滴加可溶性碱 有蓝色沉淀生成
Fe3+ 滴加可溶性碱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类型1 给出试剂(或方法)的鉴别方法
【典例1】(2021·贺州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A)
A.用氢氧化钡溶液可鉴别硝酸镁、氯化铁、硫酸钠三种溶液
B.用水可鉴别氢氧化钠、硫酸钾、硝酸铵三种固体
C.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棉线、蚕丝、合成纤维三种丝线
D.用燃着的木条可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TIF"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TIF" \* MERGEFORMAT 1.给出的试剂与要鉴别的物质作用后是否有不同的现象。
2.方法是否简单、可行。
3.熟记一些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
4.熟记常见气体、离子的检验方法和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
INCLUDEPICTURE "题组训练.TIF" INCLUDEPICTURE "题组训练.TIF" \* MERGEFORMAT
1.(2020·长沙中考)鉴别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区分。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A.用水鉴别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
C.用Ba(OH)2溶液鉴别KCl、K2SO4、KNO3三种溶液
D.用CO2鉴别NaOH、KOH、Ca(OH)2三种溶液
2.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D)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D.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黄铜和黄金
3.(2020·哈尔滨中考)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B)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软水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 闻气味
B 碳铵和磷矿粉 观察颜色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羊毛纤维和涤纶线 点燃,闻气味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空气和氧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观察颜色
类型2 不用其他试剂的鉴别方法(组内鉴别法)
【典例2】(2020·邵阳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需要加入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C)
A.FeCl3 NaCl NaOH KCl
B.CuSO4 Ba(OH)2 HCl HNO3
C.Na2SO4 BaCl2 Na2CO3 HNO3
D.Ca(OH)2 K2CO3 CaCl2 NaCl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TIF"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TIF" \* MERGEFORMAT 1.特征现象法:利用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首先鉴别出一种物质,然后用它作试剂区分其他物质,以此类推将组内物质完全区分。
2.两两混合法:两两混合时,根据每种物质出现不同的现象或次数加以鉴别。
3.借助产物法:借助组内物质相互反应的产物与组内的某种物质反应进行鉴别。
4.根据物质的特性、反应的先后把物质按排序逐一鉴别出来。
INCLUDEPICTURE "题组训练.TIF" INCLUDEPICTURE "题组训练.TIF" \* MERGEFORMAT
1.(2020·天水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C)
A.(NH4)2SO4、NaCl、NH4Cl、Ba(OH)2
B.H2SO4、NaOH、Na2SO4、FeCl3
C.CaCl2、Na2SO4、Na2CO3、NaNO3
D.HCl、 H2SO4、BaCl2、K2CO3
2.(2021·贵港模拟)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B)
A.MgCl2、稀HCl、NaOH、NaCl
B.Na2CO3、稀H2SO4、稀HCl、NaNO3
C.Na2SO4、K2CO3、BaCl2、稀HCl
D.NaOH、NaCl、稀HCl、FeCl3
类型3 自选试剂鉴别题
【典例3】(2020·舟山中考)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进行物质的鉴别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分别标为A和B。鉴别试剂有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某同学选用无色酚酞试液进行鉴别,发现A溶液不变色,由此可确定A是__氯化钠__溶液。 他还可以选择上述试剂中的__稀盐酸__进行鉴别。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TIF"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TIF" \* MERGEFORMAT
1.一剂鉴别:限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①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来鉴别,如可用紫色石蕊溶液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②几种溶液含有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鉴别。③几种溶液含有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盐酸来鉴别。④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盐酸来鉴别。
2.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的加水,放热的是氢氧化钠,吸热的是硝酸铵。
3.有溶解和难溶解的物质用水鉴别。
4.有无水硫酸铜的一般加水鉴别。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5.有酸溶液的多数加碳酸钠鉴别;有碳酸钠的多数加酸,有硝酸银的加盐酸,有钡离子的加硫酸。
INCLUDEPICTURE "题组训练.TIF" INCLUDEPICTURE "题组训练.TIF" \* MERGEFORMAT
1.(2020·荆州中考)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物质有KNO3、NaOH、X、BaCl2,其中X可能是(C)
A.CuSO4        B.K2CO3
C.NaNO3 D.MgCl2
2.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溶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A)
加入的物质 酚酞溶液 Fe2O3粉末 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无明显现象
A.稀盐酸         B.稀硫酸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INCLUDEPICTURE "突破点二.TIF" INCLUDEPICTURE "突破点二.TIF" \* MERGEFORMAT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1.物质的分离
(1)原理:把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开,得到纯净物,并使纯净物变回原来的状态。
(2)分离方法
①物理方法: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纯净物,如分离CaCO3固体和CaCl2固体。
②化学方法:如分离BaCl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沉淀和NaCl溶液,过滤后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得到氯化钡溶液,分别蒸发结晶即可。
2.物质的除杂
3.提纯的方法
(1)物理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括号内为杂质)
过滤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食盐(泥沙)
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KCl(MnO2)MnO2(KCl)
结晶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 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NaCl(HCl)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NaCl(KNO3)
降温结晶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KNO3 (NaCl)
续表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括号内为杂质)
蒸馏 液体和液体的沸点不同 制取蒸馏水
磁体 含有铁的混合物 Fe(Cu)Fe(Fe2O3)
(2)化学方法
方法 原 理 举 例
气化法 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 除去Na2SO4中的Na2CO3,可加适量稀硫酸
沉淀法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适量的BaCl2溶液
置换法 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而除去 除去FeSO4中的CuSO4,可加适量的铁粉,再过滤
溶解法 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 除去炭粉中的CuO粉,可加适量的稀硫酸,再过滤
加热法 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 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加热
转化法 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主要成分 除去CO2中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4.常见物质的除杂
物质状态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气体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O2 HCl 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 CO2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H2 HCl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固体 KCl KClO3 加热
CaO CaCO3 高温煅烧
CuO C\Cu 在空气中灼烧
MnO2 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续表  
物质状态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液体 NaOH Na2CO3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CaCl2 HCl 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过滤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NaOH
Na2SO4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MgCl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CuSO4 H2SO4 加入足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过滤
FeCl2 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液体之间的除杂,主要为酸碱盐之间的除杂,其实质是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除杂。
(1)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以除去NaCl中的Na2CO3为例)
(2)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所含阴阳离子都不相同: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H2SO4,可以选择Ba(OH)2溶液。
【典例4】(2021·湘潭中考)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A)
A.CaO(CaCO3):足量稀盐酸
B.Fe(Zn):足量硫酸亚铁溶液
C.MnO2(KCl):足量水
D.NaCl(MgCl2):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TIF"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TIF" \* MERGEFORMAT
1.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所含阳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不能共存的阳离子,再与被提纯物质中的阴离子组合得到除杂试剂,如可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OH。
2.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所含阴离子相同时,①选取与杂质中的阳离子不能共存的阴离子,再与被提纯物质中的阳离子组合得到除杂试剂,如可用适量Na2SO4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BaCl2;②选取金属除去杂质,如可用铁粉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后金属混有氢前金属时,选用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
4.当可燃性气体中混有氧气时,不能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氧气。
INCLUDEPICTURE "题组训练.TIF" INCLUDEPICTURE "题组训练.TIF" \* MERGEFORMAT
1.(2021·梧州中考)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C)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质的方法
A N2 CO 通入足量的水中
B Al粉 Ag粉 加入适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aCO3 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 FeCl3 加入适量K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2.(2020·哈尔滨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C)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H2O NaCl 向水中加入活性炭吸附
B 铜粉 CuO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N2 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剂
D NaOH Na2CO3 加适量的稀盐酸
3.(2020·滨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 Fe 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KCl 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 NaNO3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D Cu C 在空气中灼烧
PAGE
- 13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