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eq \a\vs4\al(, INCLUDEPICTURE "思维构建·理脉络.TIF" INCLUDEPICTURE "思维构建·理脉络.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知识清单·熟掌握.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清单·熟掌握.TIF" \* 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TIF" \* MERGEFORMAT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见【实验突破·深挖掘】)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3.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微观 宏观六个不变 原子的 种类 元素的 种类原子的 数目 物质的 总质量原子的 质量 元素的 质量两个一定变 分子的 种类 物质的 种类两个可能变 分子的 数目元素的 化合价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1.将5 g食盐溶于20 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25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镁条燃烧后所得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2体积的氢气与1体积的氧气燃烧后生成2体积的水蒸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4.4 g氢气和4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8 g水。(×)化学反应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意义和读法意义 读法(以C+O2CO2为例)质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碳和氧气 在 点燃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 量的方面 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每 12份 质量的碳跟 32份 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44份 质量的二氧化碳 微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1个碳原子 和 1个氧分子 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 3.书写原则(1)要以 客观事实 为基础。 (2)要遵守 质量守恒定律 。 4.书写步骤(1)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即配平化学方程式。(3)注——注明反应条件,标出某些生成物的状态。(4)等——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等号连接。【微点拨】在求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时,是化学计量数乘以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之比,而非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之比。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1.硫在氧气中燃烧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量都不会改变。(×)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2)列比例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 质量比为一定值 。 2.计算步骤(以求6.8 g H2O2分解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例)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1.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能反映化学反应快慢的信息。(√)2.在反应2H2+O22H2O中,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INCLUDEPICTURE "易错提醒c.TIF" INCLUDEPICTURE "易错提醒c.TIF" \* MERGEFORMAT1.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标“↑”,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标“↓”。2.正确区分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如“点燃”“通电”是反应条件,“燃烧”“电解”则是反应过程。INCLUDEPICTURE "拓展迁移.TIF" INCLUDEPICTURE "拓展迁移.TIF" \* MERGEFORMAT1.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及参加反应但有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2.涉及物质体积时,可用公式:质量=密度×体积,将体积转化为质量。INCLUDEPICTURE "典例研析·明考向.TIF" INCLUDEPICTURE "典例研析·明考向.TIF" \* 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 MERGEFORMAT 质量守恒定律【典例1】(2021·龙东中考)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此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 MERGEFORMAT解答微观反应示意图的方法1.抵消化学反应前后相同的物质(即由相同的小球组成,且结构也相同的物质)。2.观察反应前后的分子或原子的种类及个数,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原子种类、个数,元素的种类,分子种类和个数是否发生变化。3.根据抵消后的反应物分子和生成物分子的个数,可以确定参加反应的分子或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4.若小球代表的原子已知,则可以根据反应示意图写出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若小球代表的原子未知,则根据各种小球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配平。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 MERGEFORMAT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典例2】(2021·梧州中考)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小苏打样品(含NaCl杂质)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进行以下实验:称取10.0 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向该溶液中分两次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锥形瓶及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请计算:(1)NaCl的化学式量为__58.5__。(2)当第一次加入40.0 g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4.4__g。(3)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解:当加入40 g稀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8.8 g+40 g-244.4 g=4.4 g,当再加入40 g稀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4.4 g+40 g-284.4 g=0 g,所以碳酸氢钠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NaHCO3+HCl===NaCl+H2O+CO2↑84 44x 4.4 g=,x=8.4 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 MERGEFORMAT对于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试题,首先进行信息梳理:①需要求的量;②分析选用计算公式;③需要知道的量;④已知条件。其次根据未知量设未知数,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找出相关物质列比例求解即可。INCLUDEPICTURE "实验突破·深挖掘.TIF" INCLUDEPICTURE "实验突破·深挖掘.TIF" \* 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 "实验.TIF" INCLUDEPICTURE "实验.TIF" \* MERGEFORMAT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1.实验验证方案 密闭容器内白磷和氧气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原理 2NaOH+CuSO4装置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鼓起,冷却后变瘪 __有蓝色沉淀产生__ 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衡,指针偏__右__结论及分析 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和__等于__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稀盐酸的挥发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__左端__质量减少,天平指针偏__右__实验总结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现象要明显。(3)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进行实验,则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2.注意事项(1)实验A中,为了防止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因此锥形瓶底部要__铺一层细沙__。(2)气球的作用:一是调节锥形瓶内的压强,起缓冲作用,二是起密封作用,防止实验时锥形瓶内外发生物质交换。(3)实验中气球形状变化的原因: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气球__鼓起__,又因为白磷燃烧消耗__氧气__,使瓶内压强__减小__,故气球变瘪,冷却后变得更瘪。【典例】(2021·杭州西湖区模拟)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一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硫酸铜溶液与铁钉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最后天平的指针__C__(填序号)。A.偏左 B.偏右 C.不偏转 D.无法预测(2)实验二中气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先__变大__后__变小__,气球的作用是__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__,实验中瓶底放有少量细沙的作用是__防止白磷燃烧放热,炸裂瓶底__。(3)实验三中,稀盐酸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INCLUDEPICTURE "考题追问.TIF" INCLUDEPICTURE "考题追问.TIF" \* MERGEFORMAT(1)实验三中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是__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逸散到空气中__。(2)若将本实验中的烧杯替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如图所示,其他操作不变,最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为__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气球膨胀,装置受到的浮力会增大__。 INCLUDEPICTURE "易错提醒.TIF" INCLUDEPICTURE "易错提醒.TIF" \* MERGEFORMAT任何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成功的前提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造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1.反应物或生成物有气体;2.装置气密性不好。若选择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无气体的药品实验,可以选择开放容器。PAGE- 10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eq \a\vs4\al(, INCLUDEPICTURE "思维构建·理脉络.TIF" INCLUDEPICTURE "思维构建·理脉络.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知识清单·熟掌握.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清单·熟掌握.TIF" \* 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TIF" \* MERGEFORMAT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见【实验突破·深挖掘】)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3.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微观 宏观六个不变 原子的 元素的原子的 物质的原子的 元素的两个一定变 分子的 物质的两个可能变 分子的元素的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1.将5 g食盐溶于20 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25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镁条燃烧后所得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2体积的氢气与1体积的氧气燃烧后生成2体积的水蒸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4 g氢气和4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8 g水。( )化学反应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意义和读法意义 读法(以C+O2CO2为例)质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量的方面 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每 质量的碳跟 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质量的二氧化碳 微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和 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书写原则(1)要以 为基础。 (2)要遵守 。 4.书写步骤(1)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即配平化学方程式。(3)注——注明反应条件,标出某些生成物的状态。(4)等——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等号连接。【微点拨】在求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时,是化学计量数乘以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之比,而非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之比。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1.硫在氧气中燃烧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量都不会改变。(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是 。 (2)列比例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 质量比为一定值 。 2.计算步骤(以求6.8 g H2O2分解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例)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1.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能反映化学反应快慢的信息。( )2.在反应2H2+O22H2O中,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INCLUDEPICTURE "易错提醒c.TIF" INCLUDEPICTURE "易错提醒c.TIF" \* MERGEFORMAT1.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标“↑”,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标“↓”。2.正确区分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如“点燃”“通电”是反应条件,“燃烧”“电解”则是反应过程。INCLUDEPICTURE "拓展迁移.TIF" INCLUDEPICTURE "拓展迁移.TIF" \* MERGEFORMAT1.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及参加反应但有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2.涉及物质体积时,可用公式:质量=密度×体积,将体积转化为质量。INCLUDEPICTURE "典例研析·明考向.TIF" INCLUDEPICTURE "典例研析·明考向.TIF" \* 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 MERGEFORMAT 质量守恒定律【典例1】(2021·龙东中考)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此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 MERGEFORMAT解答微观反应示意图的方法1.抵消化学反应前后相同的物质(即由相同的小球组成,且结构也相同的物质)。2.观察反应前后的分子或原子的种类及个数,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原子种类、个数,元素的种类,分子种类和个数是否发生变化。3.根据抵消后的反应物分子和生成物分子的个数,可以确定参加反应的分子或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4.若小球代表的原子已知,则可以根据反应示意图写出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若小球代表的原子未知,则根据各种小球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配平。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 MERGEFORMAT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典例2】(2021·梧州中考)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小苏打样品(含NaCl杂质)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进行以下实验:称取10.0 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向该溶液中分两次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锥形瓶及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请计算:(1)NaCl的化学式量为__ __。(2)当第一次加入40.0 g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 __g。(3)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 MERGEFORMAT对于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试题,首先进行信息梳理:①需要求的量;②分析选用计算公式;③需要知道的量;④已知条件。其次根据未知量设未知数,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找出相关物质列比例求解即可。INCLUDEPICTURE "实验突破·深挖掘.TIF" INCLUDEPICTURE "实验突破·深挖掘.TIF" \* 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 "实验.TIF" INCLUDEPICTURE "实验.TIF" \* MERGEFORMAT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1.实验验证方案 密闭容器内白磷和氧气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原理 2NaOH+CuSO4装置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鼓起,冷却后变瘪 __ __ 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衡,指针偏__ __结论及分析 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和__ __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稀盐酸的挥发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__ __质量减少,天平指针偏__ __实验总结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现象要明显。(3)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进行实验,则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2.注意事项(1)实验A中,为了防止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因此锥形瓶底部要__ __。(2)气球的作用:一是调节锥形瓶内的压强,起缓冲作用,二是起密封作用,防止实验时锥形瓶内外发生物质交换。(3)实验中气球形状变化的原因: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气球__ __,又因为白磷燃烧消耗__ __,使瓶内压强__ __,故气球变瘪,冷却后变得更瘪。【典例】(2021·杭州西湖区模拟)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一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硫酸铜溶液与铁钉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最后天平的指针__ __(填序号)。A.偏左 B.偏右 C.不偏转 D.无法预测(2)实验二中气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先__ __后__ __,气球的作用是__ __,实验中瓶底放有少量细沙的作用是__ __。(3)实验三中,稀盐酸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INCLUDEPICTURE "考题追问.TIF" INCLUDEPICTURE "考题追问.TIF" \* MERGEFORMAT(1)实验三中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是__ __。(2)若将本实验中的烧杯替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如图所示,其他操作不变,最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为__ __。 INCLUDEPICTURE "易错提醒.TIF" INCLUDEPICTURE "易错提醒.TIF" \* MERGEFORMAT任何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成功的前提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造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1.反应物或生成物有气体;2.装置气密性不好。若选择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无气体的药品实验,可以选择开放容器。PAGE- 10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战2022 鲁教版 中考复习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学案(学生版).doc 备战2022 鲁教版 中考复习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学案(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