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鲁教版 中考复习 第七单元 专题2 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反应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2 鲁教版 中考复习 第七单元 专题2 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反应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反应
eq \a\vs4\al(, INCLUDEPICTURE "思维构建·理脉络.TIF" INCLUDEPICTURE "思维构建·理脉络.TIF" \* MERGEFORMAT ,)
INCLUDEPICTURE "知识清单·熟掌握.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清单·熟掌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TIF" \* MERGEFORMAT 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1.概念:能跟酸或碱起反应而__ __的物质。
2.指示剂在不同性质的物质中的颜色: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
1.酸性溶液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
2.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
3.酸性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
4.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INCLUDEPICTURE "微点思考.TIF" INCLUDEPICTURE "微点思考.TIF" \* MERGEFORMAT
“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因为某些盐的溶液也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
(1)酸碱度: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__ __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2)表示方法:通常用pH表示。
(3)pH的范围:通常在__ __。
(4)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pH的关系:
2.pH的测定
(1)用品:__ __。
(2)操作:在__ 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 __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 __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液的pH。
3.溶液酸碱性的意义
(1)化工生产中要控制pH范围。
(2)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正常雨水pH约为5.6,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
(4)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微点拨】
1.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得数一般为整数,要精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计。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
3.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试液中进行检测,否则会污染试剂。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
1.测定溶液的pH时,如果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测定结果一定偏大。( )
2.将无色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11,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
INCLUDEPICTURE "微点思考.TIF" INCLUDEPICTURE "微点思考.TIF" \* MERGEFORMAT
用pH试纸测酸碱度之前用水润湿了,测量结果会偏大还是偏小?
提示:如果用水润湿pH试纸,测酸性溶液时,相当于往酸性溶液中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变大;测碱性溶液时,相当于往碱性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性减弱;pH变小;测中性液体,加水的话pH还是为7,不影响。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TIF" \* MERGEFORMAT 中和反应
1.概念:__ __作用生成__ __的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__ __和碱溶液中的__ __结合生成__ __,即__ __
3.表达式:酸+碱→__ __
4.应用:
5.盐:由__ __(或铵根离子)和__ __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钙、硫酸铜等。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
1.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一定是中和反应。( )
2.盐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
3.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INCLUDEPICTURE "典例研析·明考向.TIF" INCLUDEPICTURE "典例研析·明考向.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 MERGEFORMAT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典例1】(2021·株洲中考)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厕所清洁剂 橘子 西瓜 鸡蛋清 肥皂 炉具清洁剂
pH 1~2 3~4 6~7 7~8 9~10 12~13
A.所有的食物均呈酸性
B.pH<7的雨水称为酸雨
C.向肥皂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D.清理厨房顽固油渍时,将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INCLUDEPICTURE "点亮思维.TIF" INCLUDEPICTURE "点亮思维.TIF" \* MERGEFORMAT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悉pH与溶液酸碱性及指示剂的显色情况。
溶液酸碱性 pH 无色酚酞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酸性 pH<7,且pH越小,酸性越强 无色 红色
碱性 pH>7,且pH越大,碱性越强 红色 蓝色
中性 pH=7 无色 紫色
INCLUDEPICTURE "变式训练.TIF" INCLUDEPICTURE "变式训练.TIF" \* MERGEFORMAT (2021·宁波中考)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 ℃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 MERGEFORMAT 酸碱中和反应
【典例2】(2021·枣庄中考)在通常情况下,某实验小组借助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pH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b点时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 MERGEFORMAT (1)根据图像判断酸滴碱还是碱滴酸的方法。
①pH开始时的图像起点小于7——碱滴酸;
②pH开始时的图像起点大于7——酸滴碱;
(2)如何判定滴定终点。
①当pH=7时恰好中和完全。如酸滴到含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碱溶液中,若红色刚好褪去,溶液呈无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②如果酸滴碱时最终观察到滴加含有无色酚酞的碱溶液变为无色,则有2种结果,即可能恰好中和,也可能酸过量。
INCLUDEPICTURE "实验突破·深挖掘.TIF" INCLUDEPICTURE "实验突破·深挖掘.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实验.TIF" INCLUDEPICTURE "实验.TIF" \* MERGEFORMAT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1.原理: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往往无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需要借助指示剂或其他方法来判断。
2.指示剂的选择
(1)一般选用酚酞溶液。NaOH等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__ __色。滴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变为__ __色,标志着中和反应完成。
(2)指示剂不选用紫色石蕊溶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溶液在碱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蓝色和紫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反应现象不明显。
3.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判断依据 注意事项
方法一 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若用酸中和碱时) ①先在碱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②为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并不断搅拌或振荡;③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中和
方法二 借助反应中的温度变化(若用酸中和碱时) ①先测量加入烧杯中的碱溶液的温度;②边加酸溶液边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记录溶液的温度
方法三 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若用碱中和酸时) ①先测出酸溶液的pH;②逐滴加入碱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③须保证溶液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4.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pH及溶质成分的判断(以NaOH与HCl反应为例)
分类 酸入碱 碱入酸
图像
操作 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 向滴加酚酞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图像分析 A~B段 pH__ __7,溶质为__ __ __ pH__ __7,溶质为__ __ __
B点 pH__ __7,溶质为 __ __ pH__ __7,溶质为 __ __
B~C段 pH__ __7,溶质为__ __ __ pH__ __7,溶质为__ __ __
5.注意事项
(1)中和反应过程中往往没有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或反应是否完全,因此需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2)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典例】
(2021·绥化中考)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向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密闭隔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①甲同学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热。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乙同学的理由是__ __。
②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于是三位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OH
猜想三:__ __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__ __一定不正确。
④为了验证其余猜想,丙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__ __ 猜想三正确
(2)丁同学在试管中加入约1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__ __为止,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3)结合上述实验,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 __。
【总结·归纳】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INCLUDEPICTURE "变式训练.TIF" INCLUDEPICTURE "变式训练.TIF" \* MERGEFORMAT
1.(2020·宿迁中考)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 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 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 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2.(2020·长春中考)根据图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 __(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 __。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PAGE
- 1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反应
eq \a\vs4\al(, INCLUDEPICTURE "思维构建·理脉络.TIF" INCLUDEPICTURE "思维构建·理脉络.TIF" \* MERGEFORMAT ,)
INCLUDEPICTURE "知识清单·熟掌握.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清单·熟掌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一.TIF" \* MERGEFORMAT 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1.概念:能跟酸或碱起反应而__显示不同颜色__的物质。
2.指示剂在不同性质的物质中的颜色: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
1.酸性溶液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2.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3.酸性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4.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INCLUDEPICTURE "微点思考.TIF" INCLUDEPICTURE "微点思考.TIF" \* MERGEFORMAT
“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因为某些盐的溶液也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
(1)酸碱度: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__强弱__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2)表示方法:通常用pH表示。
(3)pH的范围:通常在__0~14__。
(4)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pH的关系:
2.pH的测定
(1)用品:__pH试纸__。
(2)操作:在__白瓷板或玻璃片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玻璃棒__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标准比色卡__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液的pH。
3.溶液酸碱性的意义
(1)化工生产中要控制pH范围。
(2)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正常雨水pH约为5.6,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
(4)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微点拨】
1.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得数一般为整数,要精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计。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
3.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试液中进行检测,否则会污染试剂。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
1.测定溶液的pH时,如果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测定结果一定偏大。(×)
2.将无色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11,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INCLUDEPICTURE "微点思考.TIF" INCLUDEPICTURE "微点思考.TIF" \* MERGEFORMAT
用pH试纸测酸碱度之前用水润湿了,测量结果会偏大还是偏小?
提示:如果用水润湿pH试纸,测酸性溶液时,相当于往酸性溶液中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变大;测碱性溶液时,相当于往碱性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性减弱;pH变小;测中性液体,加水的话pH还是为7,不影响。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点二.TIF" \* MERGEFORMAT 中和反应
1.概念:__酸与碱__作用生成__盐和水__的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__H+__和碱溶液中的__OH-__结合生成__水__,即__H++OH-===H2O__
3.表达式:酸+碱→__盐+水__
4.应用:
5.盐:由__金属离子__(或铵根离子)和__酸根离子__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钙、硫酸铜等。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INCLUDEPICTURE "秒判正误.TIF" \* MERGEFORMAT
1.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一定是中和反应。(×)
2.盐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3.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INCLUDEPICTURE "典例研析·明考向.TIF" INCLUDEPICTURE "典例研析·明考向.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 MERGEFORMAT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典例1】(2021·株洲中考)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物质 厕所清洁剂 橘子 西瓜 鸡蛋清 肥皂 炉具清洁剂
pH 1~2 3~4 6~7 7~8 9~10 12~13
A.所有的食物均呈酸性
B.pH<7的雨水称为酸雨
C.向肥皂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D.清理厨房顽固油渍时,将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INCLUDEPICTURE "点亮思维.TIF" INCLUDEPICTURE "点亮思维.TIF" \* MERGEFORMAT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悉pH与溶液酸碱性及指示剂的显色情况。
溶液酸碱性 pH 无色酚酞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酸性 pH<7,且pH越小,酸性越强 无色 红色
碱性 pH>7,且pH越大,碱性越强 红色 蓝色
中性 pH=7 无色 紫色
INCLUDEPICTURE "变式训练.TIF" INCLUDEPICTURE "变式训练.TIF" \* MERGEFORMAT (2021·宁波中考)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 ℃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 MERGEFORMAT 酸碱中和反应
【典例2】(2021·枣庄中考)在通常情况下,某实验小组借助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pH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b点时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INCLUDEPICTURE "答题指导.TIF" \* MERGEFORMAT (1)根据图像判断酸滴碱还是碱滴酸的方法。
①pH开始时的图像起点小于7——碱滴酸;
②pH开始时的图像起点大于7——酸滴碱;
(2)如何判定滴定终点。
①当pH=7时恰好中和完全。如酸滴到含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碱溶液中,若红色刚好褪去,溶液呈无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②如果酸滴碱时最终观察到滴加含有无色酚酞的碱溶液变为无色,则有2种结果,即可能恰好中和,也可能酸过量。
INCLUDEPICTURE "实验突破·深挖掘.TIF" INCLUDEPICTURE "实验突破·深挖掘.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实验.TIF" INCLUDEPICTURE "实验.TIF" \* MERGEFORMAT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1.原理: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往往无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需要借助指示剂或其他方法来判断。
2.指示剂的选择
(1)一般选用酚酞溶液。NaOH等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__红__色。滴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变为__无__色,标志着中和反应完成。
(2)指示剂不选用紫色石蕊溶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溶液在碱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蓝色和紫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反应现象不明显。
3.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判断依据 注意事项
方法一 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若用酸中和碱时) ①先在碱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②为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并不断搅拌或振荡;③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中和
方法二 借助反应中的温度变化(若用酸中和碱时) ①先测量加入烧杯中的碱溶液的温度;②边加酸溶液边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记录溶液的温度
方法三 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若用碱中和酸时) ①先测出酸溶液的pH;②逐滴加入碱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③须保证溶液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4.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pH及溶质成分的判断(以NaOH与HCl反应为例)
分类 酸入碱 碱入酸
图像
操作 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 向滴加酚酞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图像分析 A~B段 pH__>__7,溶质为__NaOH、__NaCl__ pH__<__7,溶质为__HCl、__NaCl__
B点 pH__=__7,溶质为 __NaCl__ pH__=__7,溶质为 __NaCl__
B~C段 pH__<__7,溶质为__HCl、__NaCl__ pH__>__7,溶质为__NaOH、__NaCl__
5.注意事项
(1)中和反应过程中往往没有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或反应是否完全,因此需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2)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典例】
(2021·绥化中考)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向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密闭隔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①甲同学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热。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乙同学的理由是__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也能使温度升高__。
②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于是三位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OH
猜想三:__NaCl和HCl__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__二__一定不正确。
④为了验证其余猜想,丙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__产生气泡__ 猜想三正确
(2)丁同学在试管中加入约1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__由红色变成无色__为止,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H2SO4===Na2SO4+2H2O__。
(3)结合上述实验,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__。
【总结·归纳】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INCLUDEPICTURE "变式训练.TIF" INCLUDEPICTURE "变式训练.TIF" \* MERGEFORMAT
1.(2020·宿迁中考)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 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 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 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2.(2020·长春中考)根据图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__;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H+、OH-__(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ABC__。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PAGE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