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县楠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8科8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永嘉县楠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8科8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楠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第1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一个正确选项,请填在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70分)
1.国外有人将野外小溪、瀑布、小河流水、鸟鸣等声音录下来,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在城里出售,卖“声音”卖出了财路。录制的声音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 ( )
A、自然物品可以直接作为商品出售 B、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C、它凝结了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 D、它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2.一句经典的广告往往能贴切地反映出产品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里的“味道”“香浓”是商品的( )
A、价值 B、价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3.看左下图,图中的贝壳和石块曾被用来交换各种商品,这些贝壳和石块 (  )
A.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 B.价值比其他物品大
C.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D.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价值
4.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货币与一般等价物也有着区别,主要表现在(  )
①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而一般等价物只可和部分商品相交换?②货币固定地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而一般等价物则不固定③货币不是商品,而一般商品是商品④货币的出现晚于一般等价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5.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6.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 ,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该黄金货币( )
A、不是商品 ,因其不是劳动产品 B、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C、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 D、与纸币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本身没有使用价值
7.小王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售价为30万元的新房,他首付现金10万元,然后他在20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16万元。20万元贷款及其16万元利息、30万元房价、10万元首付现金分别体现了货币的 ( )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职能 B、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
8.2011年3月,纪念钞价格继续稳步向前推进。比如奥运会10元纪念钞的价格已经涨到6000多元。下列对这10元纪念钞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它具有收藏价值,不能用来购买商品 B.它仅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C.它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它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011年1月4日,成都市金牛法院通报了一起运输假币案,一位60岁的老人2010年花4.9万元购得70.1万元假币,面值均为100元。据此完成第9-10题。
9.这些崭新的钱,摸上去毫无异样,但却不能使用,根本在于(  )。
A.假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B.假币的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
C.它不是由国家发行的 D.它本身无价值
10.此次缴获的假币,属高仿系列假币,这些高仿假币频现及其蔓延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①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上升 ②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 ③影响人们的生活 ④扰乱国家金融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政务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11—12题。
11.人们在购物和旅游时越来越喜欢使用信用卡,其原因是( )
①信用卡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 ②能够方便购物消费 ③可以增强消费安全 ④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给资信良好的客户的一种信用凭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有( )
①一般等价物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列关于“人民币”的正确认识是 ( )
①能够履行货币的基本职能 ②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③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升值意味着 ( )
A.100美元能兑换更 多的人民币 B.人民币汇率升高
C.人民币汇率下跌 D.100元人民币兑换更少的美元
15.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
①有利于提升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②有利于使我国外汇储备增值
③有利于促进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④可以减少居民赴美留学,旅游的费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6.2011年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
截至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3.1975万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0.3%。
以下对外汇认识正确的是(  )
A.外汇就是指外国的货币 B.外汇是国际间的信用工具
C.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D.外汇是外币对人民币的比率
17.下列对汇率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②汇率调整其实是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 ③汇率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 ④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18.商品价值由劳动形成,劳动是以劳动时间为尺度的,劳动时间有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分,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一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那么他在商品交换中 ( )
A.必然亏本 B.必然赚钱 C.既不赚钱又不亏本 D.可能赚钱可能亏本
19.在物价总水平持续较快上涨时,要抑制通货膨胀;在物价总水平持续出现负增长时,要抑制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主要特征是 ( )
A.货币供给量过少,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B.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就业岗位减少
C.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物价上涨 D.货币供给量过多,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20.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相同之处是( )
A.都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引起的 B.都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的
C.都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引起的 D.都是纸币的流通量与实际需求量不相等引起的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
A.价格变动 B.不等价交换 C.工商管理部门干预 D.统一的市场
22.近几年来,电子产品的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
A.供求关系的影响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 D .进口关税下调
23.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 ( )
A.生产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B.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价值总量增加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低于个别劳动时间 D.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增加,价值量增大
24.进人今年6月中旬,广西全区大部分地区都出现大到暴雨,一些地方蔬菜基地被淹,特别是广西沿海地区受此次降雨影响很大,新鲜蔬菜供应量减少:同时,由于邕江洪水不同程度淹没了周边村民菜地,蔬菜供应主要从外面运进来,成本上升相应拉动价格上涨,导致南宁市蔬菜价格上涨。南宁农贸市场蔬菜价格开始一路攀升,最高涨幅达100%。这说明( )
A.价格由天气决定 B.价格是个平均数
C.市场是价格的基础 D.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5.商品价值决定价格,但是市场上经常发生商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A.卖商品的人想多赚钱 B.买商品的人想少花钱
C.买卖双方讨价还价 D.商品的供求不平衡
26.“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优质之所以优价,主要是因为优质商品 ( )
A.数量少,用处大 B.使用价值大,科技含量高
C.供给少,需求多 D.耗费的劳动量多,价值大
27.某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率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结果该企业( )
①生产成本降低,单位商品价值减少,利润增加 ②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③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同一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④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8.下面四图正确反映两者的关系是 ( )
29.生产同一种商品,甲厂耗费3小时,乙厂耗费2小时,丙厂耗费1小时。关于这一商品的价值量问题有不同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厂生产的商品价值量大,因为它耗费的劳动时间最多
B.丙厂生产的商品价值量大,因为它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最多
C.甲、乙、丙三厂生产的商品价值量不确定,因为生产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不一样
D.甲、乙、丙三厂生产的商品价值量一样大,因为生产产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同
30.“茅台酒越存越香,越存越值钱。”据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披露:茅台酒的价格每年都会比上一年的价格提高10%,即“按年论价”。50年的茅台酒市场价格近万元,而80年的茅台堪称“液化黄金”,现在一瓶的价格比原价翻了一万多倍。由此看出,茅台酒的价格由(  )
A.储存茅台酒的时间及其质量决定 B.生产茅台酒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决定
C.储藏茅台酒所耗费的人类劳动决定 D.生产和储藏茅台酒所耗费的人类劳动决定
31.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有能力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价格会逐渐降低,成为寻常百姓都买得起的普通商品。这是由于(  )
A.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小
B.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小
C.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小
D.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小
32.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决定将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因为征收消费税会导致 ( )
A.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企业减少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B.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消费者减少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C.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企业增加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D.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减少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33.“丰则责取,饥则贱与”。在中国古代,丰年谷贱,政府拿一笔钱出来,平价收购粮食。储存于官方粮库,等到灾年谷贵时,再平价卖给百姓,做到“物价常平,公私两利。”在今天看来,这种“常平法”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 )
①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政府恰当的干预有利于经济稳定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看漫画1-5-3,回答下面问题。
34.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
①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③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④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
35.对价格与供求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价格由价值决定,但要反映供求关系 B.价格与供求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供求关系反映价格 D.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第2卷
二、非选择题(30分)
36.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和发展的血脉。
问题:(1)人民币为什么能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4分)
(2)人民币作用这么大,国家能否通过多印发人民币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8分)
37读下图,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请指出漫画中哪些是人民币升值的利,哪些是弊?(4分)
(2)我国政府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6分)
38.(18分)2011年4月份以来,我国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据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养殖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玉米价格上涨和生猪饲养员工资上涨,总体来看饲养成本比同期上涨了23%以上。二是能繁母猪存栏下降。2009年9月到2010年6月,生猪价格连续9个月下滑,养殖户严重亏损,部分养殖户缩减养殖规模,导致能繁母猪下降比较快,整体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的生猪出栏。另外,受2010年冬季低温影响,部分地区仔猪成活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率。目前,受市场价格拉动,养殖户仔猪补栏加快,存栏量将会增加,猪肉价格将会趋于平稳。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今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有哪些?(8分)2012-2013学年楠江中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 CCDDA 6—10 CDDCB 11—15 DCBBC 16—20 CDCAD 21—25 ABBDD
26—30 DBADD 31—35 CBADC
非选择题(共30分):
36、(1)人民币是我国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分),它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所以人们持有人民币就能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2分)
(2)国家有权发行人民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人民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3分)。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3分)。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所以,国家不能通过多印发人民币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分)楠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温馨提示:本卷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三部分,共7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1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n will the bus leave
A. At 7:00. B. At 7:15. C. At 7:30.
2. Which dress does the woman like
A. The yellow one. B. The white one. C. The pink one with white buttons.
3. 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 Lose weight. B. Go to a movie. C. Have some ice cream.
4. Which subject does the woman think is harder
A. Physics. B. Chemistry. C. Chinese.
5.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A. A museum. B. A bank. C. A supermarket.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2段材料。每段材料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材料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材料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Friends. B. Neighbors. C. Passenger and taxi driver.
7. When is the important meeting
A. At about 1:00 p.m.. B. At about 2:00 p.m.. C. At about 3:00 p.m..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第10题。
8. What is the two people’s trip for
A. Visiting friends. B. Work. C. Enjoying themselves.
9. Why did they not take a plane
A. There were no plane tickets.
B. They were late for their plane and missed it.
C. Their boss didn’t want them to take a plane.
10.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raveling by train
A. It is the worst. B. It is tiring and boring. C. It is better than anything.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单项选择(共15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和D四个选项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1. —Could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sir
—____________.
A. Oh ,what a pity B. You are polite. C. You can call me Jack. D. It’s my pleasure.
12. The teacher raised her voice __________ everyone could hear clearly.
A. in order to B. in order that C. so as to D. make sure
13. Allen had to call a taxi because the box was ____ to carry all the way home.
A. much too heavy B. too much heavy C. heavy too much D. too heavy much
14. —By the way, have you got ______ e-mail address
—Oh, yes, it is sunnyzhou @ .
A .the B. an C . a D. /
15.His father told me that he ____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ree days _______.
A. has left; ago B. had left; ago C. left; ago D. had left; before
16. Mary asked me _____ to answer that letter.
A. don’t forget B. not forget C. not to forget D. not forgetting
17. Anne was so crazy ________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A. to B. about C. with D. of
18. Iraq has __________ too many wars since 1990, making his people suffer a lot.
A. got through B. looked through C. gone through D. passed through
19.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been to China
---In fact,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__________ here.
A. was B. am C. had been D. have been
20.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______ in their power.
A. entirely B. entirly C. entire D. to entire
21. There was __________ time __________ I hated to go to school.
A. a; that B. a; when C. the; that D. the; when
22. Tom asked Jack ______________ .
why he was so excited B. why was he so excited
C. why is he so excited D. why he is so excited
23. There is an old man living __________ in a __________ house.
A. alone; lonely B. lonely; alone C. alone; alone D. lonely; lonely
24. “I am a teacher, ” Jack said. →Jack said _________.
   A. that I am a teacher B. I was a teacher
C. that he is a teacher D. he was a teacher
25. she ________ the vase on the table and went out.
A. set out B. set up C. set down D. set on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 掌握其大意, 然后从 26~40 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 (A、B、C和D) 中, 选出最佳选项。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大意,然后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The students in Shanghai No 3 Girls High School have a flower-arrangement (插花) lesson every week. The_26__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among middle schools in Shanghai. It helps the students to enjoy the _27_ of flowers better. That’s _28__ the course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among the students.
The teachers of the course are all __29_ trained. They are good at this art and work hard at passing on the skill _30_ students. So far, many students in the school have31_ a lot of prizes in this field. In order to further __32_ the students’ skills, the teachers usually play music __33_ students are arranging flowers. Students are pleased with the music, and they _34_ more good ideas for flower-arrangement.
Besides, the teachers _35__ teach the students other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For example, they ask the students to _36_ compositions about flowers. 37_ , students not only get art education but also improve their writing skills.
Several months ago, some foreign teachers 38_ the school. When they saw common flowers become __39_lively and meaningful, they were surprised and interested. They made videos and would play them in class for their own __40_ after they returned home.
26. A. course B. sport C. interest D. programme
27. A. color B. beauty C. smell D. shape
28. A. how B. when C. what D. why
29. A. clearly B. specially C. politely D. friendly
30. A. with B. to C. for D. for
31. A. winning B. win C. won D. wins
32. A. drop B. decide C. develop D. train
33. A. while B. before C. after D. and
34. A. come up with B. run out of C. hold on D. put off
35. A. always B. never C. hardly D. seldom
36. A. read B. play C. write D. work
37. A. On the way B. By the way C. In some ways D. In this way
38. A. arrived B. went C. got D. visited
39. A. many B. more C. most D. much
40. A. parents B. friends C. students D. classmates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 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 (A、B、C和D) 中, 选出最佳选项。
A
41. Big Ben is ______________.
A. a double decker bus B. a huge clock  C. the name of Ben D. a building
42. The clock strikes every _______ of an hour.
  A. ten minutes  B. fifteen minutes  C. thirty minutes D. forty-five minutes
43. You can read the time of Big Ben _________.
  A. at the top of the clock tower     B. in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C. on the hands of the huge clock    D. on the four faces of the clock
B
My friend Matt and I arrived at the Activity Centre on Friday evening. The accommodation (住所)wasn't wonderful,but we had everything we needed (beds,blankets,food),and we were pleased to be out of the city and in the fresh air.
  On Saturday morning we met the other ten members of our group. Cameron had come along with two friends,Kevin and Simon,while sisters Carole and Lynn had come with Amanda. There were some other members I didn't know. We had co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and none of us knew the area.
We knew we were going to spend the weekend outdoors,but none of us was sure exactly how. Half of us spent the morning caving while the others went rock-climbing and then we changed at lunchtime. Matt and I went to the caves(岩洞) first. Climbing out was harder than going in,but after a good deal of pushing, we were out at last. Though we were covered with mud,we were pleased and excited by what we'd done.
44. The writer spent the Saturday morning _____.
   A. rock-climbing  B. sleeping  C. meeting friends  D. caving
45. There were _____ members in all in the writer's group.
   A. 6    B. 8    C. l0    D. 12
46. The writer thought her weekend was _____.
   A. interesting      B. relaxing C. frightening    D. unpleasant
47. This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 ____.
   A. the writer's friends at the Activity Centre B. the writer's experience at the Activity Centre
   C. outdoor sports at the Activity Centre D. how to go rock-climbing and caving
C
48. The police do many things for us. They help keep our things and us _____.
   A. warm     B. clean     C. quiet   D. safe
49. How do some of the police get around in some big cities
   A. By taxi.     B. On horses.  C. By bus.  D. On bikes.
50. In the text,“put an end to” means “____”.
   A. stop    B. cut   C. kill   D. fly
51. The text is mainly talking about the _____ of the police.
   A. life     B. road    C. job    D. day
D
Dear Editor,
I’m a Senior 1 student in a middle school. This term, my favourite teacher, Miss Mao, no longer teaches us. I want to see her, but I’m afraid that she no longer likes me and I don’t want to trouble her. I really miss her. What should I do
Tian Yan
Dear Tian Yan,
It’s bad luck that you have lost your favourite teacher. But, if she is still in your school, nothing can stop you going to see her. When she isn’t busy, ask her if she minds having a quick chat. You can then tell her she was your favourite teacher. Everyone is happy to know they are liked!
If she has left the school, it will be more difficult to meet her. It will be hard, but remember people always come and go in our lives. We can’t depend on them being with us all the time.You may be sad to say goodbye to her, but we can remember and learn from her. Think of her best qualities.
You could also try looking for similar qualities in your other teachers. Study hard and give your new teacher a chance. In time, you might start to see that he or she has different qualities to learn from.
Finally, you can not completely depend on other people getting you through your studies, or even your life.
Editor
52. Tian Yan ______.
A. is a troublemaker B. likes Miss Mao very much
C. is happy these days D. doesn’t like to tell her secret to anyone
5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editor advise Tian Yan NOT to do
A. Find a time to see Miss Mao. B. Have a short chat with Miss Mao.
C. Tell Miss Mao she likes her. D. Keep quiet about the thing.
54. The expression “in time” in this passage means“______”.
A. over a period of time B. on time C. at the right time D. a long time ago
5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students can make progress in their studies ______.
A. completely by their favourite teachers B. completely by their favourite classmates
C. mainly by their parents D. mainly by themselves
第II卷(共30分)
第四部分:写作(共三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使句子意思完整、正确。(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首字母或中文提示,写出空缺处单词的正确形式, 每空格填一个单词。
56.The snow is very __________(疏松) and there is a lot of air in it .
57.How can Linda (恢复) from her illness in this room when it is so dirty and dusty
58. Many young men (不同意)with their parents on most things because of generation gap.
59. To send me to college three years ago ,my parents _______________(遭受 ) a lot .
60.If the weather is good,we’ll eat (户外).
61. Our classmate has been in danger . We’re all c ___________ about his health .
62 .They come from Germany . They are G ______________.
63.I spoke to him at school, but he i__________ me.
64. He didn’t pass the exam, so she looked very u__________.
65. Their age is from 13 to 19 . They are called t 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根据所给汉语,用英语完成句子,使句子意思完整、正确。
66.It’s getting dark. I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得不走).
67. He is such an easy-going person that he (与......相处很好)
his classmates.
68. Every evening people would see the old lady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溜狗)alone for about an hour, and then she disappeared into the darkness.
69. The Titanic told us a story about a young man called Jack who __________ (相爱)with a nice young lady named Rose. It was this love that caused Rose to survive the accident.
70.. Basic military training(军训) is organized for the students __________ __________(特意).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15分)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英国笔友琳达来信说她家搬到新城市,她几乎没有朋友,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家上网,感觉很孤单。请你给她写一封信,劝他多结交朋友,多参加社会活动,多看一些有趣的书......
注意:1.信的开头结尾已给出; 2. 字数:80-100左右; 3.可适当增加细节。
Dear Linda,
I am sorry to hear about that you moved to a new city and you nearly have no friends.
Yours,
Li Hua
2012学年高一英语月考参考答案
第四部分:写作(共三节,满分30分) (评分要求:词形错不可得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5题; 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56. loose 57.recover 58. disagree 59. suffered 60. outdoors
61 .concerned 62 Germans 63. ignored 64. upset 65. teenagers
第二节 完成句子(共5题; 每小题1分,满分5分)
66. have got to go 67. gets along well with
68. walk the dog 69. fell in love
70.on purpose
第三节 书面表达(20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Linda,
I am sorry to hear about that you moved to a new city and you nearly have no friends. so you have nothing to do but surf the internet after school. You feel very lonely. My advice is that you'd better make lots of new friends and take part in social activities. What's more, you can read some interesting books. If you like pets, you can have a lovely pet dog so that you won't feel lonely any more.
Hope you will be well and happy,too.
Yours,
Li Hua楠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
A.研究芭蕾舞演员的精彩舞姿 B.研究地球上昼夜交替原因
C.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从温州开往上海的一列动车的运行速度
2.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3.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
A.火车9点20分到站 B.中央电视台每晚的新闻联播节目19点开播
C.某场足球赛伤停补时3分钟 D.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
4.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
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内
C.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D.tn-1~tn表示时间,称为第(n-1)s内
5.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位移和路程大小总是不相等,位移是矢量,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无方向
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运动的路径
D.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6.下列表述中,所指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是 ( )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800 m/s
B.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全过程的速度为40 km/h
C.某段高速公路限速为90 km/h D.小球在第3 s末的速度为6 m/s
7.所示,物体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线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A、0,0 B、4R , 4R C、4R , 2πR D、4πR ,4R
8.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
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m/s
9.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
离一定越来越大
二.多项选择(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
11.下列说法中的“快”,哪些是指加速度较大?( )
A.从高速公路走,很快就能到; B.刘翔的起跑是比赛选手中最快的;
C.运用ABS新技术,汽车能很快停下来; D.协和式客机能在20000m高空飞行得很快。
12.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火花计时器用6V以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
B.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
C.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
D.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理顺
13.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讯设备,
在荧屏上观察到两个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由O点出发,
最后同时捕“狐”于A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小分队的平均速率相等 D.图像表示的是位移—时间图像
14.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6 m/s,经过10 s速度的大小变为20 m/s,
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A.0.8 m/s2   B.1.4 m/s2  C.2.0 m/s2  D.2.6 m/s2
15.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第1s内与第5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s内的加速度
C.OA、AB、BC段的加速度aBC>aOA>aAB
D.OA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而BC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
16.张小帅同学读到一首词:“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词中描述了看山的不同感受,这是因为选择了不同的 的原因。
17.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 的物理量。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的变化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 。
18.一子弹用0.02s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时速度为800m/s,穿出时速度为300m/s,则子弹穿过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
1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 s打一个点。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G=____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G=____________m/s
四.计算题(写出必要的步骤,直接答案无分,共29分)
20.(9分)一辆汽车从A点出发,向东行驶了40km,到达C点,又向南行驶了30km到达B点,此过程中它通过的路程多大?它的位移大小多大?
21.(10分)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 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s,球又在空中飞行0.3s后被守门员挡住,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s,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沿原路反弹,求
t/s 0 1 2 3 4 5 6 7
x/m 35 60 75 80 75 60 35 0
(1)罚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2)守门员接球瞬间,球的加速度?
22.(10分)在离地35m的高塔上把物体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m,以向上为正方向,以地面为坐标原点,测得各时刻物体的坐标如下表,则质点自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
(1)何时离坐标原点最远?
(2)第4秒内物体的位移多大?方向怎样?
(3)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多大?路程多大?
·
A


O
y
x楠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
1、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永恒不变的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2、下列各组属于天体的是( )
①太阳、月球、北斗七星 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
③巨大岩石、飞机 ④待发射的火箭、航天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右图含义的是( )
A.①太阳系②总星系③银河系④地月系
B.①地月系②银河系③河外星系④太阳系
C.①太阳系②总星系③河外星系④银河系
D.①地月系②总星系③银河系④太阳系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
4、童谣中出现的天体都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⑥宇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5、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
A、质量在三颗行星中最小 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 D、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6、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7、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 )
A、可见光区 B、红外区
C、紫外区 D、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区
8、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
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用煤、石油发电③用潮汐能发电④建设核电站
A、①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9、太阳外部结构的三个层次从里到外依次是 ( )
A、光球、日冕、色球 B、日冕、色球、光球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光球、色球
10、太阳活动的明显标志及其对应的太阳大气层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A、黑子——光球 B、耀斑——日冕 C、太阳风——日冕 D、黑子——色球
11、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表现有( )
①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产生“磁暴”现象 ③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④影响月相的变化( )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
A.耀斑爆发产生 B.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 C.黑子活动释放 D.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13、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 )
①通信部门 ②航天部门 ③气象部门 ④钢铁部门
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这种活动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的周期大约( )
A.9年 B.10年 C.11年 D.12年
15、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运动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的城市汕头; B.相对位置偏东地点的地方时要早一些;
C.北京地区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D、南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16、下面四幅图,与赤道垂直的箭头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另一根箭头代表偏转方向,图中正确的是( )
17、地理纬度相同的两个地点,同一天 ( )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天气状况相同,气候不同
18、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于希腊当地时间(东二区)2008年3月24日11点5分在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举行。此时,北京时间为( )
A.2008年3月24日17时5分 B.2008年3月25日17时5分
C.2008年3月23日5时5分 D.2008年3月24日5时5分
19、地球上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的地区是( )
A.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的地区
C.南回归线以南,南极圈以北的地区
D.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地区
20、下列日期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的是( )
A.6月22日至9月23日 B.9月23日至12月22日
C.12月22日至3月21日 D.3月21日至6月22日
21.10月1 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2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23、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 B.南北回归线附近。
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D.南北极圈以内。
24、读右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所处的四个时段中,
我国河北保定昼长逐渐减小的时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
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回答25~26题。
25.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26.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图,完成27~28题。
27.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28.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以上都不对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 29~30题。
29.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30.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二、综合题:(共40分)
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
(1)、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大行星名称:
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丁______
(2)、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____和____轨
道之间。
(3)、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___;
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_______。
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
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①_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6月22日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填空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 半球,图中
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
(2)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 线(晨
线或昏线),其与赤道交点的时间
为 点。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
(4)这一天,A地昼长 小时,E地夜长 小时。
(5)此时北京时间是 点。
(6)接下来的日子,B点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如何 。
地球自身
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楠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 ( )
A. B. C. D.
( )
A. B. C. D.
4. ( )
A.4 B.3 C.-3 D.
5.下列哪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 ( )
A. 与 B.与
C. 与 D.与
6. ( )
A.-2 B. 3 C. 4 D. 2
7. 在映射,,且,则与B中的元素对应的A中的元素为 ( )
A. B. C. D.
A.0 B.-2 C.-1 D.1
9. 下列表示如右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 )
A B
C D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
12. .(只需写出一个即可)
.
.
15.已知a,b为常数,若则5a-b = .
三.解答题(8+8+10+12+12=50分)
18.(本题10分)如右图:在矩形中,已知,,在、、、上,分别截取,设四边形的面积为.
(1)写出四边形的面积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高一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5 B C D D B 6——10 C A C A 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12. 13.
14. 15.0
三、解答题:(5个小题,共50分)
16. (本题8分)
18.(本题10分)解:(1)。。。。。。5分
(2)当时,取最大值。。。。。。5分
19.(本题12分)解:(1)
(2)当m=0时,成立。。。。3分
当时,满足题意的值为。。。。4分楠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4分,每一题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抹煞(shā)    遒劲(jìng)   脊骨(jī)  妄自菲薄(fěi)
B.犄角(jī)  倔强(jué)  给予(gěi)  引吭高歌(háng)
C.啮噬(niè)   怪癖(pǐ)   干瘪(biě)   汗流浃背(jiā)
D.爪牙(zhuǎ)  甄别(zhēn)  纤巧(xiān)  四肢百骸(hài)
2、下列选自课文的文句均有错别字,其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B.故木授绳则直,金就厉则利,君子搏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D.东东,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消金镜,壮志消残,我也不免有些感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B.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灭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C.《我的五样》的作者出自中国当代作家毕淑敏之手。
D.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令人满意开怀的事啊!
4、 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十八岁有许许多多令人沉湎 的回忆。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夹杂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 ,而曾使你难过。现在你正准备大专联考 深感读书之苦,我象其他的父母一样,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 鞭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升学竞争的胜利。
A.眷恋 责备 而 甚至 B.留恋 责备 并 而且
C.眷恋 责难 并 而且 D.留恋 责难 而 甚至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6.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7.下列对食指《相信未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选取化为深秋的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别人怀中的鲜花等意象,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含蓄地表达了失恋的痛苦。
B、美丽的雪花”,那是“严冬”的亮色,纯洁美丽;“孩子的笔体”,尽管稚嫩,却是希望的种子。这些意象都给人以希望。
C、、第三节诗人摆脱前两节的灰色、冷峻的一面,色彩明亮,气象壮阔,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磨灭的理想。
D反复咏唱 “相信未来”,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
8.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
C.声非加疾也(快) D.非能水也,则绝江河(渡)
9.下列各项全都有通假字的是( )
①虽有槁暴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金石可镂 ④金就砺则利
⑤君子生非异也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A.①②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①②④⑤
10.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诗人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B.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同享快乐。
C.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今存《荀子》为其所著。
D.《我的五样》是毕淑敏的散文作品,它是一篇启发思考的美文。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11—12题。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 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12.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二、课内文言阅读(17分)
13.下列句子与“蚓无爪牙之利”句式结构类似的是( )(2分)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蚓无蛇鳝之穴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4.上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_____(两个字);骐骥、驽马、朽木、金石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_____(两个字);蚓、蟹对照说明学习要___(两个字)(3分)
16.指出下列加点的词古今不同的用法。(6分)
(1)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 今义: 。
(2)用心一也 古义: ; 今义: 。
(3)金石可镂 古义: ; 今义: 。
17.翻译句子(4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与众不同的妈妈
小时候,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因为她太与众不同了。我很早就知道了这一点。
去其他孩子家玩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开门后,说些“把你的脚擦干净”或“别把垃圾带到屋里”之类的话,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但在我家,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当你按响门铃后,就会有故作苍老的孩子的声音从门里传出来:“我是巨人老大,是你吗,山羊格拉弗?”或者是甜甜的假嗓子在唱歌:“是谁在敲门呀?”有时候,门会儿一条缝,妈妈蹲伏着身子,装得跟随我们一样高,然后一板一眼地说:“我是家里最矮的小女孩,请等会儿,我去叫妈妈。”随后门关上大约一秒钟,再次打开,妈妈就出现在眼前——这回是正常的身形。“哦,姑娘们好!”她和我们打招呼。
每当这时候,那些第一次来的伙伴会一脸迷惑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天啊,这是什么地方”。我也觉得自己的脸都让妈妈丢尽了。“妈——”我照例向妈妈大声抱怨。但她从来不肯承认她就是先前那个小女孩。
  说实话,大人们都很喜欢妈妈,但毕竟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是我,而不是他们。他们一定无法忍受“观察家”的存在。这是个隐形人,妈妈经常跟他谈论我们的情况。
  “你看看厨房的地面。”往往是妈妈先开口。
  “哎呀,到处是泥巴,你才把它擦干净,”“观察家”同情地答道,“他们就不知道你干活有多累?”
  “我猜他们就是健忘。”
  “那好办,把污水槽的抹布交给他们,罚他们把地面擦干净,这样才能让他们长记性。”“观察家”建议。
  很快,我们就人手一块抹布,照着“观察家”给妈妈的建议开始干活了。
  “观察家”的语调和妈妈如此迥异,以致根本没人怀疑那就是妈妈的声音。“观察家”注视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不时地挑毛病、出主意,所以我的朋友们经常问我:“谁在跟你妈说话?”
  我真不知如何来回答。
  时间流逝,妈妈的言行没有丝毫变化,但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有了改善,一个偶然事件使我第一次意识到,拥有与众不同的妈妈是很不错的事。
  我家住的那条街,有几棵参天大树,孩子们喜欢沿着树爬上爬下。如果一个妈妈逮到哪个孩子爬树,马上就会引来整个街区的妈妈们,然后是异口同声的呵斥:“下来!下来!你会摔断脖子的!”
  有一天,我们一群孩子正待在树上,快活无比地将树枝摇来摆去。刚好我妈妈路过,看到了我们在树上的身影。当时,大伙儿都吓坏了。“没想到你还能爬这么高,”她大声冲我喊,“太棒了!小心别掉下来!”随后她就走开了。我们趴在树上一言不发,直到妈妈在视野中消失。“哇!”一名男孩情不自禁地轻呼,“哇!”那是惊讶,是赞叹,是羡慕我拥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从那天起,我开始注意到,同学们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总喜欢在我家逗留一段时间;同学聚会也经常在我家举行;我的伙伴们在自己家里沉默寡言,一到我家,就变得活泼开朗,跟我妈有说有笑。后来,每当我和这些伙伴遇上成长的烦恼时,总愿意向我妈妈求助。
  我庆幸自己是妈妈的女儿,我终于喜欢上了妈妈的与众不同,而且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
18、文章第一段说“小时候,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为什么“妈妈”是“我的‘心腹大患’”?请根据文意回答。(3分)
19、文章中用较多笔墨写“妈妈”和“观察家”的对话,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就是一个人。那么,“妈妈”为什么要以“观察家”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呢?(3分)
20、文章开头说“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结尾又说“我庆幸自己是妈妈的女儿,我终于喜欢上了妈妈的与众不同,而且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我”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你整合文意回答。(4分)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2分)
A.第二段中,“妈妈”开门方式的与众不同表明,“妈妈”尽管十分想讨好“我”这个公主,但当第一次来的伙伴们一脸迷惑地看着“我”时,“我”仍然觉得自己的脸上无光。
B.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意在说明两代人之间是有代沟的,如何抚平这些代沟,值得每一个做家长的人深思。
C.文章用“别人”的妈妈和“我”妈妈作对比,并用一个男孩情不自禁地赞叹作佐证,意在批评“别人”的妈妈不善于教育自己的孩子。
D.文章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把当今家长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事情生动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觉得亲切而自然。
E.全文记叙条理清晰,议论精当有力,主旨明确;结构严谨,过渡自然,首尾照应。
四、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每句1分,共5分)
22、 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3、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 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荀子《劝学》)
五、语言运用(12分)
25.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3分)
26.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6分)
竹(之一) 竹(之二) 竹(之三)
每攀登一步 青翠是你的本色 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都作一次小结 坚韧是你的意志 你空空如也
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三首诗的立意各是什么。
第一首: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 第三首:_____________
27.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①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 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 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 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 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 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答:
六.作文(30分)
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你参加过军训吗,军训感受是什么呢,快来分享你的军训心得和感悟吧。【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18.(1)妈妈太与众不同了。(2)小时候,妈妈不同寻常的言行让我觉得自己的脸都给丢尽了。(3)以“观察家”的身份注视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让伙伴们惊愕。(每点1分,共3分)
19.孩子对父母的管教有一种逆反心理。妈妈以“观察家”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以便减少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时的那种对抗。 (3分)
20.经过“爬树”事件,“我”发现别的妈妈都是“呵斥”孩子,而“我”的妈妈却给予“我”关心、赞扬和鼓励,并由此得到“我”许多伙伴们的认可和赞叹。“我”体会到了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良苦用心,这令“我”感到十分自豪。(4分)
21.DE (2分)
四.默写 22.怅寥廓 23.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24.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五、语言运用(12分)
25.例: 十八岁使我想起冲破云幔、光芒四射的朝阳,使我想起春意盎然,开始吹拂于江南塞北的春风,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壮志和追求。(3分)
26.答:第一首:赞美谦虚踏实的作风。第二首:赞颂永葆青春、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第三首:讽刺批判虚有外表,无真才实学的人。(6分)
27.答:③ ① ② ④ ⑤ ⑥(3分)
六.作文(略)(30分)楠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Ⅰ:非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x35小题=70分)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2.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D、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3.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天子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4.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制定繁复缜密的法律
C、中央设三公九卿 D、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5.观察下列环渤海地区历史地图,其中应该属于元朝的是·····························( )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范仲淹为仁宗朝的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这一记载该史书有可能是···································································( )
A.《汉书》 B.《旧唐书》 C.《宋史》 D.《元史》
8.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及后代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指挥作战的将领,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却受到皇帝、________、主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在沙场。文中的“________”应是指································(  )
A.丞相 B.知州 C.枢密使 D.通判
9.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其主要职责是······(  )
A.裁决军机大事 B.草拟和审批政令
C.实际行使宰相的职权 D.记录和传达皇帝的旨意
10.中国古代对地方管辖的措施不断变化。民间俗语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里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应是··························································( )
A.管理地方行政 B.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C.管理地方军事 D.管理地方财政
11.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 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 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 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严密
12.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行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
13.近代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 )
A.长江流域 B.东南沿海 C.环渤海地区 D.西北地
14.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5.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16.有一同学暑假到上海、宁波、苏州、杭州游玩。这些城市曾在近代史上哪些条约中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7.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将流落在外的历史文物中国圆明园兔首和鼠首铜像公开拍卖,这一行径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这两尊文物被列强抢出境外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警告外国侵略者告示中的一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人们抗英斗争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新疆人民警告俄国侵略者
19.20世纪30年代,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日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D、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21.日本法西斯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屠杀军民超过三十万,其时间为······( )
A.1936年12月 B.1937年7月 C.1937年8月 D.1937年12月
22.中国官兵奋战一个月,以损失1.95万人的代价,消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23.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华北事变 D.一·二八事
24.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25.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6.抗战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最典型的战役是·····································( )
A.太原会战 B.淞护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27.2011年9月上映的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1930年原住民赛德克族反抗日本统治的故事。日本统治台湾的历史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
A.1874、1894 B.1895、1945 C.1930、1945 D.1931、1945
28.被称之为武昌首义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列哪个时间·······························( )
A.1911年9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1年10月10日 D.1912年2月12日
29.“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 )
A.国民革命运动 B.辛亥革命 C.抗战胜利 D.新中国成立
30.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召开
31.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32.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 南昌起义的爆发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C. 红军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 D. 人民军队解放南京
33.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
3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
A.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B.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C.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 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走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④开展武装斗争,组织统一战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卷Ⅱ: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13分,第38题9分,共30分)
36、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2分)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37.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材料一: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 (3分)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举出当时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军队名称。(2分)
(3)材料四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
(4)材料五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说明材料六中“天翻地覆”的含义。(4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建筑群(见下图),一个昔日神秘的所在,这里曾是清王朝的两江总督署,是太平天国的天朝宫殿,是民国时代的总统府,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从1840年到1949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终点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可由它见证。历经沧桑的南京“总统府”,如今已得到全面整修、扩建。这里已成为面积达1 2万平方米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从1840年到1949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终点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可由它见证”,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他们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终点的依据各是什么?(6分)
(2)看图片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还见证过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3分)
永嘉县楠江中学2012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13分,第38题9分,共30分)
36、 (1)秦朝(2分)。三省六部制(2分)。
(2)废除丞相(2分)
(3)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
37、(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3分)
(2)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2分)
义军和黑旗军(2分)
(3)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2分)
(4)红军长征;(2分)
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
38、(1)起点:鸦片战争(或签订《南京条约》)。(1分)
终点:国民党政府的垮台(或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1分)
依据: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折。(2分)
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的结束,从此揭开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2分)
(2)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日军占领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日军南京大屠杀;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 等。 (写出一点给1分,不超过3分)楠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N:14 O:16 Na:23 Mg:24 Si:28 Mn:55 P:31 S:32 Cl: 35.5 K: 39 Fe: 56 Zn:65 He:4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
A、Zn B、Cu C、Fe D、Mg
2、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2 B、-1 C、+1 D、+2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铜 B、氯化钠溶液 C、盐酸 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B.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
C.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有单质
5、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Zn+H2SO4=ZnSO4+H2↑   B、2KClO32KCl+3O2↑
  C、S+O2SO2     D、CH4+2O2CO2+2H2O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质量大小的物理量 B 摩尔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 摩尔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克 B、2克氢气所含氢原子物质的量为1mol
C、1mol O2的质量是32克 D、CO2的摩尔质量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mol Na2SO4溶于水中,所得溶液中Na+个数为NA
B、含有 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C、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含有氢原子个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11.2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9、若14g氮气中含有n个氮原子,下列数值中与阿弗加德罗常数的值接近 ( )
A.n/14 B. n C. 2n D. 14n
10、标准状况下,将1g氦气、11g二氧化碳和4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
A.8.4L B.11.2L C、14.0L D、16.8L
1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
A.NH3 B.CH4 C.NaHCO3 D.HClO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B、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D、金属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1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MgSO4 = Mg+2 + SO42- B、Ba(OH)2 = Ba2+ + OH-
C、Al2(SO4)3 = 2Al3+ + 3SO42- D、KClO3 == K+ + Cl-- + 3O2
14、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C.是否能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15、标准状况下,11.2LCO2中所含原子总数是2g H2中所含分子总数的 ( )
A、0.5 B. 1倍 C. 1.5倍 D. 2倍
16、已知15gA物质和10.5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C、1.8gD和0.3molE,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是 ( )
A.100g/mol B.111g/mol C.55g/mol D.55g
17、科学家在研究化学物质的时候,常常对物质进行分类,以便对同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下列4组物质:①Mg, O2, N2, NO ② NaOH, Na2CO3, CH4, KCl ③ H2CO3, H2SO4, NH3.H2O, H2SiO3 ④ CaO, SO2, CO2, SiO2 。从物质的基本分类看,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属于同一类,这4种物质分别是:
18、标准状况下有以下四种气体:①6.72L CH4 ②3.01×1023 HCl 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④<①<②<③ B. 体积:④<①<③<②
C. 质量:④<①<③<② D. 氢原子个数:②<④<③<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19、22每空2分, 20 、21题每空1分,共39分)
19、现有下列物质:①碳酸氢钠 ②氧化钠 ③SO2 ④铁 ⑤氧气 ⑥氢氧化钙 ⑦盐酸 
⑧乙醇 ⑨硫酸 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
(1)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
盐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2)按是否是电解质分类,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
20、(1)1.5molH2SO4的质量是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mol H,含有_______g氧元素。
(2)__________mol CO2中含有3g碳。标况下,______L CO2中含有0.5mol 氧原子,________mol CO2中含有3.01×1023个CO2分子,它的质量是_______。
21、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和CO2 ,其质量比为 ;物质的量比为 ;碳原子数比为 ;原子数比为 。
22、汽车发生强烈碰撞时,安全气囊内的Na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钠与氢气,所产生的气体快速充满气囊,可以达到保护车内人员的目的。
(1) 请写出上诉反应方程式: 它的反应类型是
(2) 若安全气囊内含有96g NaH,其物质的量为 .
(3) 若96g NaH完全分解,在标况下,气囊膨胀的体积约为
三、计算题(共7分。)
23、实验中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若要收集448ml(标准状况下)O2,
(1)MnO2的作用是什么? (2)发生反应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
(3)生成的K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提示: (未配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