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2.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般规律。3.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相关的自然现象。一、地球运动的的基本形式1、地球的运动包括 和 两种基本形式。2、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地球运 动 绕转中心 运动方向 周期 运动速度自转 自 向 北极上空: 南极上空: 真正周期:叫1恒星日, 时 分 秒.昼夜更替的周期叫1太阳日 时. 线速度:由 向 递减.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处处 /小时公转 自 向 恒星年: 日 时 分 秒 近日点( 月初)公转速度最 远日点( 月初)公转速度最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 。(2)规律: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 和黄赤交角的 可以看作是不变的。(3)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轨迹(2)周期: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自东向西”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下图的短线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什么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示在地球哪一位置?其线速度约为多少?【探究归纳】1.地球自转的方向不论从北极上空看还是从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只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画图略。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1日,其长度因参考点而不同。周期 参考点 地球自转角度 时间长度恒星日 某遥远恒星 360° 23时56分4秒太阳日 太阳 360°59′ 24时3.表示地球的赤道,其线速度约为1 670km/h。【考例探究1】 读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2)比较说明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3)当图中A点自转一周又回到出发点时,所用时间是 ,叫做一个 日。探究点二 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探究材料 教材P21图1-14地球公转轨道。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否相同?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否一致?2.据下图分析,地球从图中A点公转到B点与从C点公转到D点所用时间相比有何差异(AB与CD等距)?为什么?3.地球从A点开始公转,又回到A点时所用时间是多少?【探究归纳】1.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绕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2.公转的速度:随距离太阳的远近而不同,近日点时,角速度和线速度大,远日点时,角速度和线速度小。因此上图中,地球从A点公转到B点所用时间短。3.所用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为一个恒星年。【考例探究2】 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图为公转轨道图,公转轨道是正圆B.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大于B点C.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D.地球从A点出发再返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恰好为1恒星年探究点三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探究材料 教材P21图1-15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1.黄赤交角是怎样形成的?2.黄赤交角有哪些特点?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黄赤交角的直接结果,2012年9月10日是第28个教师节,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南/北)?正向哪个方向移动?【探究归纳】1.黄赤交角的形成—2.黄赤交角的特点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其含义如下:特点 含义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赤道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地轴与赤 道面夹角 90°三个基本不变 指向不变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大小不变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方向不变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3.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考例探究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 ,C ,D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 (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南或北)。(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 (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 (变大或变小)。拓展延伸:直射光线:垂直照射地面的光线判断依据:光线延长线过地球的球心,直射光线只有一条.在图中找出直射光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