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一章 运动与力 学生实验一 长度的测量 1课时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2. 练习有效数字的运算,初步掌握误差的计算; 3. 了解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 4. 知道物理中有效数字的意义。能力目标 1. 通过对误差的学习,学会常见仪表的读数和误差分析方法; 2. 通过对有效数字的学习,能够较准确地读取实验数据并进行运算; 3. 通过实验,掌握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情感目标 1. 通过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培养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重点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的方法难点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教具 多媒体展示系统、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功能动画演示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检查预习、引入课题 实验课前,教师应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中“实验绪论”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弄清楚有效数字的意义,学会正确地利用常见的仪器、仪表进行实验数据的读取及运算的方法。 提问: (1)在实验中获得的某物理量测量值的平均值如何计算? (2)什么是绝对误差? (3)我们一般如何计算绝对误差? (4)什么是相对误差? (5)有效数字是由 数字和 数字组成的。 本节课我们将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二、实验原理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系统讲解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及读数规则动画。 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精密测量工具,它由主尺和游标尺两大部分组成,可测量物体的长度、深度、内径和外径。常用的游标卡尺有10分度、20分度和50分度三种,其工作原理都相同。我们实验室提供的是50分度的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的主尺是毫米刻度尺,其最小刻度为1 mm。游标尺上有50个小格,其总长为49 mm,所以每个小格的长度为0.98 mm。因此,主尺的最小刻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刻度之差为0.02 mm,这一差值就是游标卡尺的精度。 在对测量结果进行读数时,若所有的数值都用mm作单位,可将读数l分为两部分:整数部分l0和小数部分Δl。游标尺的0刻度线所对应的主尺上的读数就是测量值的整数部分;若游标卡尺上0刻度线后第n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条刻度线对齐,则“n×精度”的值就是测量值的小数部分。用公式表示如下: 测量值 = 主尺上的整数部分 + 游标尺上的小数部分 l = l0 +Δl = l0 + n × 精度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该将游标卡尺的卡脚合拢,检查游标尺的0刻度线和主尺的0刻度线是否对齐。若对不齐,说明游标卡尺有零误差,应记下零误差,用以修正测量值; (2)推动游标尺时,用力要适当,夹紧物体后,不要在卡口中移动物体,以防卡口受损。 按照课前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好,准备动手实验。 三、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在不同部位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测三次,将所测数据填到教材的实验表1-1中; (2)用游标卡尺从不同方位测量圆柱体的高度,测三次,将所测数据填到教材的实验表1-1中; (3)用游标卡尺在不同部位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测三次,将所测数据填到教材的实验表1-1中。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利用教材的实验表1-1中给出的公式,分别计算圆柱体的直径、圆柱体的高度、金属丝的直径的平均值,并填到表格中。 利用教材中给出的公式,分别计算以上三个物理量的绝对误差。 再利用前面计算出的数据,计算三个物理量的相对误差。 如果相对误差大于5%,则需要重做实验;如果相对误差都小于5%,则继续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写到教材上。 五、演示实验 简单介绍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功能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螺旋测微器的图片或动画,讲解其结构和测量原理。 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它是物理实验和生产实践中常用的一种精密测量工具,用它测量长度时可以准确到 0.01 mm。 螺旋测微器的小砧和固定刻度固定在框架上,测微螺杆、可动刻度、鼓轮(旋钮)、棘轮(微调旋钮)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套在固定刻度上。固定刻度的中央有一条横线(称为读数准线),横线上方刻有表示毫米数的刻度线,横线下方刻有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 mm,即可动刻度每旋转1周,测微螺杆就前进或后退0.5 mm。可动刻度分为50格,它每旋转1格,测微螺杆就前进或后退0.01 mm。0.01 mm就是螺旋测微器的最小分度值,所以说用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 mm。在读数时还能再估读1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即0.001 mm,这就是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的原因。 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左边缘与固定刻度的0刻度线对齐,可动刻度的0刻度线与固定刻度的读数准线对齐;当可动刻度向后旋转1周时,可动刻度的左边缘向右移动0.5 mm,露出固定刻度的半毫米刻度线,可动刻度的0刻度线仍与固定刻度的读数准线对齐;当可动刻度再向后旋转1周时,可动刻度的左边缘再向右移动0.5 mm,露出固定刻度的1 mm刻度线,可动刻度的0刻度线仍与固定刻度的读数准线对齐。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先向后转动鼓轮,将测微螺杆旋出。将被测物体放于小砧和测微螺杆之间,然后转动鼓轮,使测微螺杆接近被测物体。当测微螺杆快要接触到被测物体时,改为转动棘轮,使测微螺杆靠向被测物体。当听到“嗒、嗒”声时,即停止转动。这样做既可以使测量结果准确,又可以保护螺旋测微器。 读数时,要先读出固定刻度上的整毫米数和半毫米数;再读出可动刻度上的数值(包括估读数),并乘以精度 0.01 mm。最后将两部分读数加在一起。用公式表示为 测量值 = 固定刻度上的(整毫米数 + 半毫米数)+ 可动刻度上的数值×0.01 mm l = l0 +Δl = l0 + n×0.01 mm 提问:教师在多媒体展示系统上展示两幅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图片,请同学尝试读数。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 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处理实验数据 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随 堂 练 习 思考题 1.一位同学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测圆柱体的高度,结果如下: A. 30.02 mm B. 29.99 mm C. 30.00 mm D. 29.98 mm 这些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B )。 2.一位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3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21.42 mm、21.40 mm、21.42 mm,他算出其平均值为21.413 mm,对吗?若不对,正确的平均值应为多少? 答:不对,正确的平均值应为21.41 mm。 思考并回答课 后 作 业 学生实验后,将课本上交,教师检查,评分,总结。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