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中职)通用类 4.1《电阻定律》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物理(中职)通用类 4.1《电阻定律》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节《电阻定律》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基础层次(A层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电流的概念;
2、理解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电阻定律,知道金属导线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二、学习过程:
任务1:电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电流。
2、形成电流的两个条件:(1)必须要有能够__________________;(2)导体两端存在______。
3、习惯上规定:______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_______;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______,与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_________。
4、电流有强弱之分,电流的强弱用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电流。
5、电流的公式是:其中q的单位是c(库仑),t的单位是s(秒),则I的单位是A(安培)
例:5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2.5c,求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大?
解:由得
任务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____________成正比,与导体的_________成反比。这就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其公式是
例:电阻值为100Ω的电值,两端加载220V的电压,求通过该电阻的电流。
解:由得
任务3:电阻定律
1、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电阻的大小只与四个因素有关: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长度: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2)横截面积: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3)材料: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相同长度、相同粗细的导体,其电阻一般是不相同的。
(4)温度:对金属导体而言,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2、电阻定律
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____________成正比,跟它的______________成反比。这就是电阻定律。
其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式中ρ为常量,跟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体量,叫做材料的电阻率。其国际单位是Ω.m(欧米)
例题:P87例题
三、检测反馈
1、导线中的电流为8A,1s内通过导体的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_______c。
2、给灯泡加上220V电压时,通过灯丝的电流为0.5A,这时灯丝的电阻为________Ω。
3、一条康铜丝,横截面积S=0.20mm2,长L=2.44m,在它两端加上电压为U=0.6V时,通过它的电流I=0.1A,则这种康铜丝的电阻率为_________ .m。(提示)
4、导线的电阻是4欧,把它对折起来作为一条导线用,它的电阻变为_______欧,如果把它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电阻又变为______欧。(提示:对折后长度减半,横截面积增倍)
应用层次(B层次)
一、学习目标 (在A层次的基础上增加)
1、了解电荷量
2、了解电阻率
二、学习过程:
任务1:电荷量
电荷量是表示物体带电多少的物理量。
电荷量的单位是c(库仑)。研究发现最小的电荷量是。我们把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即。任何物体所带的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任何一个物体所带的电量都不可能小于。
质子的带电量为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电子的带电量为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其带电量都是。
任务2:电阻率
1、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越小的材料其导电性能越好。
2、电阻率的单位
可由电阻定律的公式推导而得
由,R的单位是Ω,S的单位是,的单位是m,所以的单位是
3、材料的导电性能的分类
根据材料的电阻率的大小,可将各种材料分为三大类:根据材料的电阻率的大小,可将各种材料分为三大类: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介于两者之间)。
4、电阻率大小的影响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1)材料:材料不同,电阻率一般不同。(几种常用材料的电阻率见P86表4-2)
(2)温度:即使同一种材料,温度发生变化,其电阻率也会发生变化。(表4-2是指20℃时各种材料的电阻率)
三、检测反馈
1、导线中的电流为8A,1s内有_________个电子通过导线的某一横截面。
2、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因素有关。电阻率ρ只与______和_______两个因素有关。
3、将一根导线均匀拉长至原来的3倍,则其电阻变为原来的_______倍。
4、一纯电阻用电器的工作电流为0.5A,用电器到电源的距离为200m,输电线是横截面积为4 mm2的铝线,求输电线上的电压()(提示,由电源到用电器需两根线)
拓展层次(C层次)
一、学习目标 (在A、B两层次的基础上增加)
1、了解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研究方法
2、温度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关系
二、学习过程:
任务1:了解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研究方法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有关。
初中时我们学过,当一个物理量同时与几个因素有关时,我们一般采取什么方法来对它进行定量研究?——控制变量法。
1、电阻与导线长度的关系(控制什么不变?)
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粗细均匀的导体
分别截取长度为L、2L、3L、4L……
在相同的温度下,用万用表测它们的电阻
结果发现:它们的电阻之比为1:2:3:4
▲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导体的长度L成正比,即R∝L
2、电阻与导线横截面积的关系(控制什么不变?)
把刚才截取的长度为2L、3L、4L……分别折成2、3、4……折,则它们的长度相等,横截面积分别为S、2S、3S、4S……
在相同的温度下,用万用表测它的电阻。
结果发现,它们的电阻之比为1:1/2:1/3:1/4……
▲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即R∝1/s
3、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控制什么不变?)
(1)把各种不同的材料制成等长等粗的导体
(2)分别测这些导体的电阻
结果发现,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另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发生变化,导体的电阻也会发生变化。
任务2:温度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关系
1、电阻的定义:
不同的导体两端加以同样的电压,经过导体的电流一般是不相同的,电流越小,说明受到的阻碍作用越大。
我们把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叫做导体的电阻。
其公式为
值得注意的是:
(1)这是一个比值定义法,凡比值定义法有一个特点,被定义的物理量与后面的两个物理量无关。比如,无论U、I怎么变化,导体的电阻总是保持不变,R的大小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即由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材料、温度决定的),与U、I无关。
因此,不能说R跟U成正比,跟I成反比。
(2)由经过公式变换的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则不一样,I的大小是由U和R共同决定的,因此可说I跟U成正比,跟R成反比。
2、电阻产生的机理
电荷在做定向移动时,由于与周围的离子、原子、分子等发生频繁碰撞而受到阻碍作用,使电荷前进的速度减慢,从而使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总电荷数变小,即电流变小。
3、温度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
温度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可包括两个方面。
(1)温度升高,导体中的离子、原子、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剧,自由电荷在定向移动过程中与它们的碰撞机会增多,因此导致电阻增大。
(2)温度升高,使原本不能自由移动的电荷获得能量,挣脱原子或分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荷,使电流增大,即导致电阻变小。
究竟温度升高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由材料的性质决定。
▲对纯金属导体而言,温度升高,自由电荷数量的增加不明显,因此,温度升高电阻增大,温度降低电阻减小。
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数值时,电阻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对于半导体而言,温度升高,会使自由电荷呈几何级的增加,因此,温度长高电阻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