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讲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作业)1、“3.29西昌木里森林火灾”令人痛惜,究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燥和大量的枯枝败叶堆积。枯枝败叶堆积未被分解,是因为生态系统中哪种角色没有扮演好(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2、水稻田中,水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主要作用( )A.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B.为生态提供物质和能量,并促进大气的碳氧平衡C.促进有机物分解D.给人们一种美丽赏受3、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C.一片麦地上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等无机物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B.生产者的能量不能流向分解者C.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D.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5、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水稻→蝗虫→蛙”是一条食物链B.图中所有生物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图中的蝗虫和田鼠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D.生物难以分解的物质在蝗虫体内积累最多6、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A .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7、冬天青蛙要冬眠(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青蛙不适应寒冷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要休息8、若把一片油菜花地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是( )A.油菜花地上所有的油菜花 B.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C.油菜花地上所有的无机环境 D.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9、某海湾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生长着褐藻,再深处生长着红藻。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盐度 D.空气10、图中的甲是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乙是因某种原因导致在该食物网中三种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相对含量的直方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乙中的c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草B.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必须保护好b,把a全部杀掉C.图甲中生理过程②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在生理过程④中,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1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 )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生产者总数是最多的 D.人工控制的结果12、下表是某水域生态系统流进各营养级的能量数值表,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其构成的食物链是( )生物种类 a b c d能量(J/M2) 141.1×105 15.9×105 0.88×105 871.3×105A. a→b→c→d B. d→c→b→a C. d→a→b→c D. c→b→a→d13、小滨做了个生态鱼缸放于有阳光的窗边,缸中有金鱼藻、田螺、金鱼等,请分析回答:(1)金鱼藻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由此可判定它属于 植物。(2)金鱼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3)鱼缸中,金鱼藻和金鱼通过 关系形成食物链,通过食物链,鱼缸生态系统进行着 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具有 性和 两个特点,缸中分解者除了田螺外,还有腐生的 。(4)该生态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主要原因是:①具有稳定的 来源,②动物等生命活动产生 供植物光合作用。14、位于某市西郊的大枫湖是苏中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湖区内各种植物多达120余种,野生动物50余种。尤以清水大闸蟹闻名四海。整个湖区风景旖旎,其芦荡迷宫更为全国之最,已入选中国吉尼斯记录,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麋鹿自然保护区并称“盐城最美自然景观”。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1)芦苇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芦苇不能像苍松那样长得粗壮,是因为芦苇的茎中没有 。(2)从分类角度看,大闸蟹属于 动物(选填“无脊椎”或“脊椎”);从进化角度看,大闸蟹比丹顶鹤和麋鹿 ;从能量流动角度看,大闸蟹生命活动所霜能量归根到底源于 。15、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3)草地贪夜蛾对农田生态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却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____________就越弱。16、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湖州人创造了“桑基鱼塘”的生态工程,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地等农作方式,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1)蚕和鱼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把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食料,其目的是 。17、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请根据图1、图2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 (填“老虎”、“兔子”);(2)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甲对应的生物类别是 ;(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数量一定减少的动物是 。18、鲸落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科学家研究深海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依据。2020年4月2日,中科院“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深海处首次发现一个长约3米的鲸落(如图)。 从鲸死亡,尸体开始下沉到鲸落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移动清道夫阶段:在鲸尸下沉至海底的过程中,鲨鱼等生物以鲸尸中的上皮组织、_______组织、部分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为食。(2)机会主义者阶段:一些无脊椎动物以海底的鲸尸作为栖居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繁殖,同时这些栖居者也在啃食残余鲸尸,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__________。(3)化能自养阶段: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利用硫化氢中的 进行生长繁殖,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4)礁岩阶段:当残余鲸骨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会化为礁岩,居于其上的所有生物和________构成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19、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1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______;(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______;(3)已知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假如该草原只有绿色植物→鼠→鹰一条食物链,如果绿色植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360千卡,若能量按20%传递,那么鹰最多可从中获取______千卡的能量;(4)如图2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______;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丙→甲(5)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讲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作业)1、“3.29西昌木里森林火灾”令人痛惜,究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燥和大量的枯枝败叶堆积。枯枝败叶堆积未被分解,是因为生态系统中哪种角色没有扮演好(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解析]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分解现成的有机物如动物尸体和植物的枯枝败叶等,如果生态系统中缺少分解者,是枯枝败叶会堆积起来。[答案]C2、水稻田中,水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主要作用( )A.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B.为生态提供物质和能量,并促进大气的碳氧平衡C.促进有机物分解D.给人们一种美丽赏受[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同时,释放氧气,促进大气的碳氧平衡,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水稻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用是:为生态提供物质和能量,并促进大气的碳氧平衡,故选B。[答案]B3、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C.一片麦地上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等无机物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解析]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只有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只要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C、一片麦地上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等无机物,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是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符合题意;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答案]C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B.生产者的能量不能流向分解者C.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D.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解析] A.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正确;B.能量由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又由消费者流向分解者,不正确;C.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动要消耗能量,所以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正确;D.因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正确。[答案]B5、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水稻→蝗虫→蛙”是一条食物链B.图中所有生物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图中的蝗虫和田鼠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D.生物难以分解的物质在蝗虫体内积累最多[解析] A.“太阳能→水稻→蝗虫→蛙”不是一条食物链,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微生物,所以食物链中没有太阳能,错误;B.图中所有生物可构成一个生物群落,不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还要包括群落的无机环境,不正确;C.图中的蝗虫和田鼠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正确;D.生物难以分解的物质在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所以蛇体内积累多于蝗虫,错误。[答案]C6、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A .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解析]A、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增加,所以食物链:丁→乙→甲→丙;A不符合题意;B、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有机物的总量越多,所以食物链:丙→乙→甲→丁;B符合题意;C、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由图可知,丁为生产者,甲和乙为消费乾,丙为分解者,食物链为:丁→甲→乙或丁→乙,C不符合题意;D、④表示能量金字塔,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蝗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别越高,能量总量越少,故食物链:戊→乙→甲→丁或戊→丙→甲→丁,D不符合题意。[答案]B7、冬天青蛙要冬眠(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青蛙不适应寒冷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要休息[解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冬天温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环境。[答案]A8、若把一片油菜花地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是( )A.油菜花地上所有的油菜花 B.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C.油菜花地上所有的无机环境 D.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A、油菜花地上所有的油菜花:只有植物,没有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B、、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没有环境,把生物与环境分割开了,所以ABC都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态系统;C、油菜花地上所有的无机环境,没有生物,所以不是生态系统,D、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既包括了森林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森林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故选D。[答案]D9、某海湾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生长着褐藻,再深处生长着红藻。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盐度 D.空气[解析]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所以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阳光。[答案]A10、图中的甲是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乙是因某种原因导致在该食物网中三种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相对含量的直方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乙中的c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草B.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必须保护好b,把a全部杀掉C.图甲中生理过程②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在生理过程④中,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解析] A.图甲中食物链为:草→羊→狼,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增加,所以图乙中食物链为:c→b→a,因此图乙中的c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草,A正确;B.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保护b羊而把a狼全部杀掉,会破坏生态平衡,B错误;C.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实现了从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的物质循环,图甲中的②是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C正确;D.在生理过程④中,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将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D正确。[答案]B1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 )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生产者总数是最多的 D.人工控制的结果[解析]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故选B。[答案]B12、下表是某水域生态系统流进各营养级的能量数值表,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其构成的食物链是( )生物种类 a b c d能量(J/M2) 141.1×105 15.9×105 0.88×105 871.3×105A. a→b→c→d B. d→c→b→a C. d→a→b→c D. c→b→a→d[解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的,根据能量从多到少依次是d、a、b、c,因此食物链是d→a→b→c.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答案]C13、小滨做了个生态鱼缸放于有阳光的窗边,缸中有金鱼藻、田螺、金鱼等,请分析回答:(1)金鱼藻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由此可判定它属于 植物。(2)金鱼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3)鱼缸中,金鱼藻和金鱼通过 关系形成食物链,通过食物链,鱼缸生态系统进行着 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具有 性和 两个特点,缸中分解者除了田螺外,还有腐生的 ;(4)该生态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主要原因是:①具有稳定的 来源,②动物等生命活动产生 供植物光合作用。[解析] (1)被子植物的特征是,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金鱼藻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所以属于被子植物。(2)金鱼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3)金鱼以金鱼藻为食物,生物之间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是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所以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动植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呼吸作用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够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答案] (1)被子 (2)生产 (3)吃与被吃 物质 单向 逐级递减 细菌和真菌(4)能量 二氧化碳14、位于某市西郊的大枫湖是苏中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湖区内各种植物多达120余种,野生动物50余种。尤以清水大闸蟹闻名四海。整个湖区风景旖旎,其芦荡迷宫更为全国之最,已入选中国吉尼斯记录,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麋鹿自然保护区并称“盐城最美自然景观”。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1)芦苇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芦苇不能像苍松那样长得粗壮,是因为芦苇的茎中没有 。(2)从分类角度看,大闸蟹属于 动物(选填“无脊椎”或“脊椎”);从进化角度看,大闸蟹比丹顶鹤和麋鹿 ;从能量流动角度看,大闸蟹生命活动所霜能量归根到底源于 。[解析] (1)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草本植物茎包括表皮、薄壁细胞、维管束,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芦苇属于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所以不能像苍松那样长的粗壮。(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大闸蟹体内没有脊柱,所以是无脊椎动物,大闸蟹属于节肢动物,丹顶鹤属于鸟类,麋鹿属于哺乳动物,所以,从进化角度看,大闸蟹比丹顶鹤和麋鹿低等,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并且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流动的。[答案] (1)生产者 形成层 (2)无脊椎 低等 太阳15、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3)草地贪夜蛾对农田生态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却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____________就越弱。[解析](1)杆菌是细胞,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食物链: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3)生态系统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与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复杂、生物种类是否多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因为生物种类相对单纯,成分简单,所以自动调节能力较弱,而森林生态系统成分复杂生物种类较多故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生态平衡不容易被破坏。[答案] (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合理即可) (3)自动调节能力16、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湖州人创造了“桑基鱼塘”的生态工程,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地等农作方式,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1)蚕和鱼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把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食料,其目的是 。[解析](1)蚕和鱼都是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的,所以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焦,目的就是减少能量损耗,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提高能量利用率。[答案](1)消费者 (2)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鱼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提高能量利用率等)17、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请根据图1、图2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 (填“老虎”、“兔子”);(2)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甲对应的生物类别是 ;(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数量一定减少的动物是 。[解析]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所以,方框中的生物以植物为食,而狐以方框中的生物为食,因此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兔子;(2)若图2中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植物的含量最多,肉食性动物含量最少,所以甲对应的生物是肉食性动物,乙对应的生物是植物,丙对应的生物是草食性动物;(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蛇和食虫鸟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会造成鼠和昆虫数量的减少。[答案] (1)兔子; (2)肉食性动物; (3)鼠和昆虫18、鲸落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科学家研究深海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依据。2020年4月2日,中科院“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深海处首次发现一个长约3米的鲸落(如图)。 从鲸死亡,尸体开始下沉到鲸落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移动清道夫阶段:在鲸尸下沉至海底的过程中,鲨鱼等生物以鲸尸中的上皮组织、_______组织、部分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为食。(2)机会主义者阶段:一些无脊椎动物以海底的鲸尸作为栖居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繁殖,同时这些栖居者也在啃食残余鲸尸,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__________。(3)化能自养阶段: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利用硫化氢中的 进行生长繁殖,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4)礁岩阶段:当残余鲸骨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会化为礁岩,居于其上的所有生物和________构成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解析] (1)鲸属于动物,具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一些无脊椎动物以海底的鲸尸作为栖居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繁殖,同时这些栖居者也在啃食残余鲸尸,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能量,化能自养菌利用硫化氢中的化学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同时也使其他共处生物得到能量补充;(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即当残余鲸骨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会化为礁岩,居于其上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构成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答案] (1)肌肉 (2)影响环境 (3) 化学能 (4)非生物 19、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1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______;(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______;(3)已知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假如该草原只有绿色植物→鼠→鹰一条食物链,如果绿色植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360千卡,若能量按20%传递,那么鹰最多可从中获取______千卡的能量;(4)如图2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______;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丙→甲(5)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______。[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所有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格式是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即: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鼠→蛇→鹰;绿色植物→兔子→蛇→鹰.生物种数最多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绿色植物→鼠→蛇→鹰;绿色植物→兔子→蛇→鹰;(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由图1可知,鹰是该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它体内积存铅最多;(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鼠→鹰”中,如果绿色植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360千卡,若按20%递减,那么鹰最多可从中获取(360×20%)×20%═14.4千卡的能量;(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其数量最多.由图2可知,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乙→丙→甲.选项D符合题意;(5)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也就越强.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答案] (1)绿色植物→鼠→蛇→鹰(或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或绿色植物→兔子→蛇→鹰);(2)鹰;(3)14.4;(4)D;(5)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21清风明月(共26张PPT)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 块 一生 命 科 学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一生命科学)第3讲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〇知识框架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概念: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物与环境关系:适应与影响结构:功能: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〇回归教材一、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1、种群:(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 的 的总和。(2)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种群的 、 、 、 和 等。2、群落:(1)概念: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的总和。(2)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 或 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 最主要。种群和群落的关系:a.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总和,群落是所有生物个体总和;b.联系:群落由不同种群构成,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种群的总和。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 死亡率所有生物种群直接间接食物关系3 、植被: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它。我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 ,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植物植物群落植被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1)适应性:生物只有 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 的结果。(2)适应的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表现在它是一种 的现象,而不是永久性的。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变成了 ,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适应自然选择暂时不适应三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 。2、生态系统的结构:(1) :太阳能、空气、水、土壤等;(2) :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3)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4)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5)各种生物通过 关系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很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的关系叫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地球上的 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中的 。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 、岩石圈的上层。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食物网生物圈一切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圈3、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且是逐级 的。(2)物质循环:物质不同于能量特点是 。全部生产者所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总量单向的 减少物质是不断循环的4、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_______和_______流通的渠道;食物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_______,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链一般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5、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生物个体→ → →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越短种群群落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 ,具有比较稳定的 和,在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 。(2)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 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强有弱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越 ,自动调节能力越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相反,生物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低。相对稳定食物链食物网相对稳定自我调节复杂多强2、生态平衡的破坏:(1)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的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 就会被破坏。(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 (如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3、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人们定期给农田除草是主动调整生态系统中 ,使之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稳定性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能量的流动方向2、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保护自然的意义:人类要改造自然,更要 自然。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须 ,使生物圈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2)措施: 、设立 、立法保护生物资源等等。保护符合自然规律植树造林自然保护区1、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后果:(1)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a.过度消耗生物圈的资源:b.会产生资源与能源问题;c.地球变成一个大垃圾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启示: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 的,人口的增长必须符合 规律。有限生态五 、人类与生态环境〇典例剖析例1、为配合“一路一花,一路一品”乡村建设,某镇建成一条以月季为主要观赏花卉的景观大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的是( )A.月季是被子植物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C.嫁接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开不同颜色的花D.该大道上的所有月季是一个生物群落D解析:A.月季是绿色开花植物,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B.月季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花是生殖器官,B正确;C.嫁接可以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月季嫁接后,接穗开的花形态相对稳定,所以当同一株月季上嫁接不同月季时,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开不同颜色的花,C正确;D.群落是指某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该大道上不仅有月季还有其他生物,故该大道上的所有月季不是一个生物群落,而是一个种群,D错误。故本题答案:D。例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竹节虫的体形像竹节B.北极熊的体色与冰雪相似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D.持久干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A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A、持久干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符合题意。B、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C、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不符合题意;D、竹节虫的体形像竹节,不易被敌害发现,是竹节虫对环境的适应,故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A 。D例3、下列说法中,能够被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C.一片森林中的树木和小草及空气D.一片草地上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D解析: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只有生物因素,没有非生物因素,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只包括了环境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一片森林中的树木和小草及空气,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一片草地上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既包括了生物因素,有包括了非生物因素,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例4、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A解析;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长需要水分和光照,A不符合题意;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气温,B不符合题意;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D.“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橘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如淮南,若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种植,橘的品质就不好,主要是因为北方温度较低,温度是影响橘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D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的答案:A。例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B.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C.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D.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C解析;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树→虫→鸟,A错误;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B错误;C.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C正确。D.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D错误。所以本题答案:C。例6、假定在一个由草、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则表示兔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是( )D解析:草原生态是一个生态系统,与狐有关的食物链如草→兔→狐,如果狐大量消灭,则开始时兔子会因食物丰富而大量繁殖,草会被大量啃食而减少,等兔子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又会因为食物草缺乏而大量减少。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例7、为处理污水、改善水质,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漂浮平台——生态浮岛。浮岛按种植植物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种植物型浮岛和混合植物型浮岛。如图所示为某浮岛示意图。(1)写出该生态浮岛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3)与单种植物型浮岛相比,混合植物型浮岛的稳定性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合理即可)分解者成分复杂,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解析:浮岛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除了分解者(微生物)外,还有植物(水生植物等)、动物(食草昆虫、青蛙等),其中青蛙等动物以昆虫为食,昆虫以草等植物为食,故食物链可写成: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合理即可);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平衡能力,这个能力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的种类等有关,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平衡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所以本题的答案:(1)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合理即可) ;(2)分解者;(3)成分复杂,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一 生命科学)第3讲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课堂讲解)〇知识框架〇回归教材一、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1、种群:(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 的 的总和。(2)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种群的 、 、、 和 等。2、群落:(1)概念: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的总和。(2)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 或 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 最主要。种群和群落的关系:a.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总和,群落是所有生物个体总和;b.联系:群落由不同种群构成,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种群的总和。3 、植被: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它。我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 ,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1)适应性:生物只有 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 的结果。(2)适应的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表现在它是一种 的现象,而不是永久性的。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变成了 ,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三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 。2、生态系统的结构:(1) :太阳能、空气、水、土壤等;(2) :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绿色植物;(3)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4)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5)各种生物通过 关系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很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的关系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地球上的 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中的 。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 、岩石圈的上层。3、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且是逐级 的。(2)物质循环:物质不同于能量特点是 。4、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_______和_______流通的渠道;食物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_______,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链一般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5、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生物个体→ → →生态系统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 ,具有比较稳定的 和 ,在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 。(2)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 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强有弱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越 ,自动调节能力越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相反,生物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低。2、生态平衡的破坏:(1)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的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 就会被破坏。(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 (如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3、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人们定期给农田除草是主动调整生态系统中 ,使之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五、人类与生态环境:1、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后果:(1)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a.过度消耗生物圈的资源:b.会产生资源与能源问题;c.地球变成一个大垃圾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启示: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 的,人口的增长必须符合 规律。2、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保护自然的意义:人类要改造自然,更要 自然。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须 ,使生物圈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2)措施: 、设立 、立法保护生物资源等等。〇典例剖析例1、为配合“一路一花,一路一品”乡村建设,某镇建成一条以月季为主要观赏花卉的景观大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的是( )A.月季是被子植物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C.嫁接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开不同颜色的花D.该大道上的所有月季是一个生物群落例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竹节虫的体形像竹节B.北极熊的体色与冰雪相似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D.持久干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例3、下列说法中,能够被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C.一片森林中的树木和小草及空气D.一片草地上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例4、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例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B.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C.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D.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例6、假定在一个由草、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则表示兔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是( )例7、为处理污水、改善水质,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漂浮平台——生态浮岛。浮岛按种植植物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种植物型浮岛和混合植物型浮岛。如图所示为某浮岛示意图。(1)写出该生态浮岛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3)与单种植物型浮岛相比,混合植物型浮岛的稳定性更高的原因是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讲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课堂讲解).doc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讲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作业(学生版).doc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讲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作业(教师版).doc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讲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课堂讲解).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