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学案一、提出问题使用实验台上的镜子,镜中的你叫做“像”,镜前的你叫做“物”,这种现象叫做平面镜成像当自己远离镜子和靠近镜子时,像和物的大小,像和物的位置有什么变化?你有了要探究的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有什么关系?二、猜想与假设结合自己生活中照镜子,进行猜想:三、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实验器材:平面镜、透明玻璃板、茶色玻璃板、镜面支架、大小不同的两组充电式LED灯泡(大小不同,其余相同)、灯具座、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白纸。根据桌前器材,操作并思考以下问题①将点亮的灯泡放在平常所见的镜子前,你会在哪一边看灯泡的像?用另一个没有点亮的灯泡去找像的位置,你能找到镜后像的确切位置吗?②如果换成透明玻璃板会怎样?换成茶色玻璃板呢?哪个最好?③利用灯泡光具座指针和刻度尺,你如何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和镜面位置的关系?结合课本57页活动二说说你的设计: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实验并记录提示:1.镜前点亮灯泡后用另一未点亮的灯泡找镜前灯泡的像位置选择好最合适的镜面进行实验找到像后用铅笔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光具座刻度指针要垂直对向固定刻度尺根据表格进行多次实验注意事项:①玻璃板要尽量用较薄的玻璃板,厚玻璃板实验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②反射面一定要与桌面垂直放置。③要点亮玻璃板前的灯泡而不点亮板后灯泡。④尽量在暗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灯泡大小 实验次数 点亮灯泡到镜面距离/cm 未点亮灯泡到镜面距离/cm 重合的灯泡大小情况 镜后像能否利用白纸承接到 物点与像点连线与镜面线角度关系(大/小)号灯泡 第一次第二次(大/小)号灯泡 第一次第二次五、分析与论证1、由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得到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2、由重合灯泡情况以及灯泡形状大小比较,得到像与物的大小 。3、分析镜后像用白纸承接情况,得到平面镜所成的像 用光屏承接到。4、分析物点与像点连线与镜面线关系,得到像与物的连线 镜面。六、评估你们小组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最终选择的是哪个镜面,为什么?其他镜面为什么不选用?2.可以被光屏承接到的像是实像,不能被光屏承接到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3.以往使用的是点燃蜡烛进行实验,用灯泡有什么好处?七、交流与合作与邻近的小组之间交流所得实验数据与实验结论与评估问题答案,并由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