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时 钠及其化合物考点一:钠的性质1. 物理性质:______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______、密度______,熔点______。2. 化学性质:(1) 与氧气反应(钠与氧气的反应与条件有关):常温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与水(酸)反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例1】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C. 钠与氧气化合时作还原剂 D. 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例2】 在含有1 mol 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之,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 Fe B. FeO C. Fe(OH)3 D. Fe2O3考点二:钠的氧化物——氧化钠 过氧化钠名称 氧化钠 过氧化钠化学式颜色与水反应方程式 Na2O+H2O===2NaOH与CO2反应方程式 Na2O+CO2===Na2CO3氧化性、漂白性用途 制备________ 供____剂,____剂,____剂等 【例3】 某容器中通入V L CO2,再加入少量Na2O2后,气体体积缩小到W L,则被吸收的CO2的体积是(均为相同条件下)( )A. (V—W)L B. 2(V—W)L C. (2V—W)L D. 2W L考点三:重要的钠盐——碳酸钠 碳酸氢钠Na2CO3 NaHCO3俗名热稳定性 不易分解与盐酸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 不反应与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 不反应与氯化钙溶液 不反应用途 重要化工原料,可制玻璃,造纸等 治疗胃酸过多,制作发酵粉等【例4】 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 加入适量盐酸 B. 加入NaOH溶液C. 加热 D. 配成溶液后通入CO2【例5】 (2012·扬州学测)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分别配成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B. 分别将等质量的白色粉末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C. 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D. 分别向等质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考点四:焰色反应钠——________色 钾——________色(隔着蓝色钴玻璃)操作:用洁净的铂丝在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时为止,用铂丝蘸取待测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用完后,用________洗净,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即可。【例6】 “脚印”“笑脸”“五环”等焰火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壮观,这些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观察K2SO4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B. Na与NaCl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 可以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和KCl D. 焰色反应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考点一:钠的性质1. 钠跟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 钠的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有强还原性2. 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A. HCl B. NaCl C. FeCl3 D. Na2SO43. 将2.3 g钠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不考虑水的挥发)( )A. 等于2.3% B. 等于4%C. 大于2.3% ,小于4% D. 不能确定4. 对于反应:TiCl4+4Na===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说明钠是强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金属 B. 该反应中Ti元素被氧化C. 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 D. TiCl4是还原剂5. 下列液体可以用来保存金属钠的是( )A. 水 B. 浓NaOH溶液C. 煤油 D. CCl4(d>1 g·cm-3)考点二:钠的氧化物——氧化钠 过氧化钠6.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 )A. Na和H2O B. Na2O2和H2OC. 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 D. Ca(OH)2溶液和NaCl溶液7. 下列各组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 Na2O2与CO2 B. Na与O2 C. NaOH与CO2 D. C与O2考点三:重要的钠盐——碳酸钠 碳酸氢钠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CO3 和NaHCO3均可与HCl反应B. 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C. Na2CO3的稳定性比NaHCO3弱D. Na2CO3能与氯化钙反应而NaHCO3不反应9. 下列有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B. 相同条件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C.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剧烈程度强于碳酸氢钠D. 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试液,都显红色考点四:焰色反应10. (2012·南通学测)区别NaCl、KCl两种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 B. 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C. 分别进行焰色反应 D. 分别滴加稀硫酸11. (2012·苏州学测)取16.8 g碳酸氢钠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7 g,把剩余固体加入到100 mL 2 mol·L-1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H+的浓度约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A. 1.4 mol·L-1 B. 3 mol·L-1 C. 0.5 mol·L-1 D. 2 mol·L-112. 下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常温常压下,D、F、K均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A是由单质C在D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反应中生成的部分物质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 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2) 化合物E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3)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从文献资料上获得如下信息:NaHCO3在潮湿空气中会缓慢分解成Na2CO3、H2O和CO2 。为了验证这一信息,该科研小组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混合均匀后,进行如下实验:(1) 在一个质量为a g 的蒸发皿中加入一些样品,称得总质量为b g 。用酒精灯对其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c g 。残留在蒸发皿中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 另取相同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所选用针筒的最大刻度值应大于________mL。(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3) 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针筒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 mL(滴入稀硫酸的体积及针筒活塞与内壁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该科研小组设称取的每份样品中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且没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就列出如下算式:x+y=,他们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相似原理,请完成下列算式:2x+y=________________。由上述两算式,该科研小组通过计算,得出了样品中Na2CO3、NaHCO3的质量分数。【例1】 B 解析:钠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为Na2O,若在空气中点燃,则生成Na2O2,在这两个反应中,钠均作为还原剂,也正因为钠易失去电子,所以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例2】 D 解析: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FeSO4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FeSO4+2NaOH===Fe(OH)2↓+Na2SO4。Fe(OH)2沉淀不稳定,容易被氧化:4Fe(OH)2+O2+2H2O===4Fe(OH)3。滤出的Fe(OH)3沉淀再灼烧,发生的反应是2Fe(OH)3Fe2O3+3H2O。所以,最终所得的固体物质是Fe2O3。【例3】 B 解析: 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ΔV 2 1 1 V(CO2) (V-W)LV(CO2)= 2(V-W)L【例4】 C 解析:NaHCO3不稳定,加热条件下,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Na2CO3、CO2和H2O,所以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NaHCO3。加入盐酸,两者均会发生反应;加入NaOH溶液,量不易控制,且会将固体转化为溶液;配成溶液后通入CO2,是将Na2CO3 转化为NaHCO3。【例5】 A 解析:分别配成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两者均会有沉淀生成,所以A选项错误。分别将等质量的白色粉末加热,碳酸钠固体不反应,碳酸氢钠固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浑浊产生;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碳酸钠要先生成碳酸氢钠,所以生成气体较慢;因为碳酸钠的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所以分别向等质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例6】 D 解析:钾元素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若观察到紫色,则说明含钾元素;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所以Na与NaCl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焰色反应属于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