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学案:第13课时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学案:第13课时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资源简介

第13课时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考点一:硫及其氧化物
1. SO2是无色有___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________毒,易液化,________溶于水。
2. 化学性质: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 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漂白性—原理:与某些有机色质结合成__________________而褪色,再加热溶液又恢复为原来颜色,属于暂时性漂白。
品红溶液现象: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
3. 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及防治:
(1) SO2对大气的污染后果是形成________。导致酸雨形成的SO2主要 于三个方面: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SO2在大气中转变生成H2SO4的两种途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酸雨的危害:使湖泊的水质变酸,导致水生生物死亡;酸雨浸渍土壤,会使土壤变得贫瘠;长期的酸雨侵蚀会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酸雨危害人体健康。
(4) 酸雨的防治:① 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② 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1】 (2011·江苏学测)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色无味 B. 有毒 C. 密度比空气大 D. 氧化物
【例2】 (2011·江苏学测)pH<______的雨水称为酸雨;向煤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可以大大减少燃物产物中SO2的量。
【例3】 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3) 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4) 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
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① __;
② __。
考点二: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 浓硫酸的特性
(1) 吸水性:可干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
(2) 脱水性:从糖、纸、棉、木等有机物中按照水的组成(氢、氧原子个数比2∶1)脱去H和O生成H2O。
(3) 强氧化性:
① 常温下,Fe、Al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______________。
② 能与绝大部分金属发生反应:如Cu+2H2SO4(浓)________________。
③ 与某些非金属的反应:C+2H2SO4(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 在常温下Cu与浓H2SO4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
【例5】 (1) 写出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2) 试用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编号 ① ② ③ ④
装置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 实验室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装置③中所盛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硫及其氧化物
1. 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  )
A. 臭氧空洞 B. 酸雨 C. 赤潮 D. 温室效应
2. 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颜色。该气体是(  )
A. SO2 B. O2 C. CO2 D. H2
3. 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① Cl2 ② Na2O2 ③ Ca(ClO)2 ④ 活性炭 ⑤ SO2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全都可以
4.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 B. 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溶于水形成酸雨 D. 汽车、飞机排放大量的废气
5. 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的含量不得超过0.02 g·L-1,下列措施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
① 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② 提高热能利用率 ③ 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2氧化为SO3,减少尾气中SO2的排放量 ④ 使用CS2萃取煤炭中的硫 ⑤ 燃煤中加入石灰后使用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考点二: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6. 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 O2 B. CO2 C. NH3 D. SO2
7. 下列各组气体中,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 SO2、O2、N2 B. HCl、Cl2、CO2 C. CH4、H2、CO D. SO2、Cl2、O2
8. 下列关于硫及含硫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O2的漂白原理与次氯酸相同
B.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SO3
C. 浓硫酸可以干燥H2、NH3、CO2等气体
D. 常温下铝遇浓硫酸钝化,因此可用铝槽储运浓硫酸
9. 下列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的操作中,合理的是(  )
A. 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B. 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C. 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D. 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10. 有甲、乙两位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设计了由铜和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两种方案:① 铜与浓硫酸直接反应,即Cu→CuSO4;② 由Cu→CuO→CuSO4。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较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说明选择合理方案的理由:__。
11.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从化学手册上查得硫酸铜在500℃以上按下式分解:CuSO4―→CuO+SO2↑+SO3↑+O2↑,便决定设计一验证性实验探索测定反应产生的SO2、SO3和O2的物质的量,并经计算来确定该条件下CuSO4分解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实验可能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
实验测得数据及有关结果如下:
① 准确称取3.0 g无水CuSO4;
② 干燥管总质量在实验结束时增加了1.2 g;
③ 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排水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40 mL;
④ 实验结束时装置F中的溶液变为NaHSO4溶液(不含其他杂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按装置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 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过计算,推断出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A 解析:本题考查了识记SO2的物理性质及其分类的基础知识。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属酸性氧化物,答案选A。【例2】 5.6 CaCO3 或 CaO 解析:本题考查了酸雨的概念及由SO2引发的酸雨防治知识。由于CO2饱和水溶液的pH为5.6,因而pH<5.6的雨水才称为酸雨;减少燃煤过程中SO2排放的经济且有效方法是钙基固硫法,即向煤中加入适量的CaCO3 或 CaO。【例3】 (1) Na2SO3+H2SO4===SO2↑+Na2SO4+H2O 吸出SO2中的水蒸气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2) 2Na2O2+2SO2===2Na2SO3+O2 (3) 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4) 不合理 ① 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 ② 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解析:(1) 依题所给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方程式即可。(2) 检验Na2SO3用强酸制弱酸的方法,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若褪色证明有SO2,则原固体中有Na2SO3。(3) 检验Na2SO4需考虑Na2SO3的干扰,所以方案不合理。① HNO3能氧化Na2SO3。② Na2O2也能氧化Na2SO3。【例4】 D 解析:本题考查了浓硫酸三大特性的知识。A使蔗糖炭化是浓硫酸的脱水性,A错误;在常温下浓硫酸与铜片很难反应,B错误;C中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C错误;D正确。【例5】 (1) C+2H2SO4(浓)CO2↑+ 2SO2↑+ 2H2O (2) ④ ② ① ③ (3) 验证SO2的存在 充分吸收SO2 验证SO2是否已被吸收完全 (4) 无水硫酸铜 水 由于产物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放在①、③之前 (5) 澄清的石灰水 CO2 解析:本题是浓硫酸与炭反应及其产物的验证综合性实验题。上述反应中的生成物有三个:SO2、CO2、H2O,在检验这三种产物时要避免相互干扰,如检验CO2时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SO2也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检验CO2之前必须先除去SO2;同时,在气体通过水溶液后,水蒸气会随之带出,所以必须在通过水溶液之前检验水的存在,由上分析可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④→②→①→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