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学案:第25课时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学案:第25课时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资源简介

第25课时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考点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 金属的存在:除极不活泼金属Au、Ag等极少金属外,其他在自然界均以化合态存在。
2. 金属冶炼的原理:金属的冶炼就是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实质为M n++ne-=== M,该过程中金属元素被____________。
3. 金属的冶炼方法
(1) 热分解法(适用于Hg、Ag等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加热其氧化物)
(2) 热还原法(适用于从Zn~Cu较活泼和较不活泼的金属,采用常用的还原剂H2、CO、C、Al等将它们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3) 电解法(适用于K、Ca、Na、Mg、Al等活泼金属,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法)
考点二: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海水制盐 (2) 海带提碘 (3) 海水提溴 (4) 海水制镁
【例1】 (2012·苏州期末)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MgCl2,电解熔融MgCl2可制备Mg
D. 海水中含有溴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溴单质
考点三: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 煤的组成以______元素为主,还含有少量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
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煤的干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
② 煤的气化:制水煤气。
③ 煤的液化:将煤经化学反应转化为液体燃料。
2. 石油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石油的分馏: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做分馏。
② 石油的裂化:将碳原子数较多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碳原子数较少沸点较低的汽油等。
③ 石油的裂解:裂解是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获得短链不饱和烃(如乙烯、丙烯等)。
3. 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由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乙烯可发生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CH2===CH2称为单体,重复的结构单元—CH2—CH2—称为链节,n称为聚合度,表示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链节的数目。
【例2】 (2012·徐州学测)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从海带等海产品中获得单质碘
B. 用铝土矿冶炼金属铝
C. 将原油分馏得到石油气、汽油等产品
D. 将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等
考点四: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 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即只有一种生成物。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________和NOx。
(2) 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CCl2F2)和NOx。
(3) 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
(4)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 “白色污染”是指________________。
(6) 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3】 (2012·苏州期末)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A. 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 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 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考点二: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
A. 单质溴 B. 单质镁 C. 烧碱 D. 食盐
2. (2012·徐州学测)地球上99%以上的溴蕴藏在大海中,这里的溴应理解为(  )
A. 单质 B. 分子 C. 原子 D. 元素
考点三: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3. (2011·江苏学测)在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蒸馏法淡化海水 B. 用铁矿石冶炼铁
C. 用石油裂解生产乙烯 D. 用煤生产水煤气
4.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2004年我国首创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使用该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B.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状态,故超临界流体CO2是合成的新物质
C. 澳大利亚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纳米泡沫”,其形似海绵,密度极小并有磁性。可以预见,这种新材料的化学性质与金刚石完全不同
D. 雷达微波过滤器里使用的铁氧磁性体,如钇铁石榴石——Y3Fe5O12(Y:ⅢB族、+3价),其组成可表示为Y3O5·Fe3O4·Fe2O3
考点四: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5. (2012·扬州模拟)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下列行为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A. 要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以保护环境
B. 将废弃的塑料袋回收进行露天焚烧,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 在化学反应中要考虑“原子经济性”以提高效率
D.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 (2012·宿迁学测)下列环境问题不是汽车尾气造成的是(  )
A. 光化学烟雾 B. 白色污染 C. 酸雨 D. 臭氧层空洞
7. (2012·无锡学测)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 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B. 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C. 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D. 尽量使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8. (2012·苏州学测)下列做法不能减少大气污染的是(  )
A.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替代化石能源 B. 多使用电动车和自行车
C.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烟气脱硫 D. 大力发展私家车,减少公共交通
9. 下列气体的排放可能会造成酸雨的是(  )
A. CO B. CH4 C. SO2 D. N2
10. 全球气候变暖。据报道,江苏在最近47年里平均气温升高1.38℃。下列哪种气体的增加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
A. N2 B. O2 C. CO2 D. SO2
11. 下列气体有毒且有色的是(  )
A. SO2 B. CO C. Cl2 D. N2
12. (2012·宿迁学测)使用化学手段,可以消除环境污染。下列主要依靠化学手段消除环境污染的是(  )
A. 用多孔吸附剂清除水面油污 B. 把放射性核废料深埋于地下岩层
C. 在燃料煤中添加氧化钙 D. 将某些废旧塑料熔化后重新成型
13. (2012·苏州学测)下列有关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H2作为燃料的优点之一是燃烧后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B. 煤的干馏属于物理变化
C. 冶炼金属铁通常用热还原法
D. 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
【例1】 C 解析:A项,潮汐发电是将势能转化为电能;B项,海水蒸发制海盐是采用蒸发的方法,是物理方法;C项,Mg较活泼只能用电解熔融MgCl2制备;D项,溴在海水中以Br-形式存在,需用氧化剂氧化才能得到。故选C。【例2】 C 解析:A项,从海带等海产品中获得单质碘是用氧化剂氧化碘离子;B项,用铝土矿冶炼金属铝是电解熔融氧化铝;C项,将原油分馏得到石油气、汽油等产品是物理变化;D项,干馏是化学变化。【例3】 D 解析:“蓝天工程”是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要少用化石燃料可用新型燃料代替,用化石燃料要进行脱硫处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