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法治社会期中测试卷 2021.11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1.“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根据歌词判断,这是A.大清帝国国歌 B.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国歌C.北洋政府国歌 D.南京国民政府国歌2.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奠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3.历史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下列历史事件其相互联系,最恰当的是①新文化运动 ②五四运动 ③中共诞生A.① ② ③ B.② ① ③C.③ ① D.① ②② ③4.危机又是契机。以下转“危”为“生”的举措对应无.误.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社会矛盾激化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蒋介石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 红军长征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继续参战 → 十月革命D.一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保护国”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上图《伟人的足迹》中的中国革命圣地与选项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①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②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领导地位C.③中共找到了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D.④作出“放弃攻打城市,改向农村进军”的决策6.1935 年,“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唱出了时代的声音。下列史实,能印证当时“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是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 ②平津沦陷,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③日军在华北制造事端,以图控制华北 ④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被迫迁都到重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小明在学习《全民族的抗战》一课后所做的下列判断题,正确的是(“下划线”表示需要判断的内容,“【】”内的表示判断结果)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错误,改为台儿庄战役】B.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担负着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正确】C.“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由彭德怀指挥。【正确】D.“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国民党陆军上将傅作义。【错误,改为李宗仁】8.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①共产党打响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 ②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政权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④八七会议,号召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9.日本华北方面军某作战记录记载:“盘踞华北一带的共军……于 1940 年 8 月 22 日夜,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下列对这段记载的解读,合理的A.发起“奇袭”的“共军”是新四军 B.这是抗战以来中方取得的首次大捷C.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战果 D.彭德怀是指挥这次“奇袭”的将领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的演变过程,其先后顺序为①中国工农红军 ②中国工农革命军 ③人民解放军 ④八路军、新四军A. 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②①11.“1947 年 7 月至 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 B.重庆谈判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12.一位老战士回忆 1949 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 4月 22 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解放沈阳 B.解放北平 C.解放南京 D.淮海战役13.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増长到 100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这说明我国①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②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是最大的发达国家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 ④综合国力显著増强,是世界的主导力量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15.党和政府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弱势群体”问题。这说明党的奋斗目标是A.实现全民族同时富裕 B.巩固自身的领导地位C.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1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开展精准扶贫 ①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②要坚持平均分配,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④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7.2020 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部署要毫不放松抓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核酸检测”必须落实“应检尽检”范围,强化“人、物”同防,外防输入等防控举措,这些措施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表明疫情防控是今冬明春的中心工作③大大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④扩大“应检尽检”,实现了绝对公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18.作为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 年 6 月 29 日正式投产发电的乌东德水电站,每年节约标准煤 1220 万吨。从“无缝大坝”到“百万千瓦级机组”,乌东德水电站在大水电、大机组、装备制造等方面,用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打造中国水电的“升级版”。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感悟有①提升创新能力需要弘扬创新精神②只要勇于创新就能提升人生价值③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④我国创新的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生活更美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19.近几年来,“草根”创新创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对于“草根”创新创业,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②有利于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③每个人都能在创新中实现价值,学不学习无所谓④国家的发展需要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A. 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④20.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 108%、小学 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 CDP 的相关系数为 0.52。这一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唯一因素 ②我国的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③要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 ④教育是开拓带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60 分)21.(12 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据英雄榜和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主张分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间提出的。(2分)(2)概括上述两个重大事件各自发生的国际背景及其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各起的作用。(8分)(3)根据上述信息,归纳以上人物的主张所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2分)22.(12 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团结统一才能推动中国革命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洪流中的合作】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势力集中的的攻击政策……我们应该始终站 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 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党中央何关系。 执行委员会深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的决议案》(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分)4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国共两党有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哪一军事行动 (3分)【危机下的转向】材料三: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3)材料三“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 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3分)(4)请以“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相关史实,全面论证“团结统一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结论。(4分)23.(12 分)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进行了 28 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材料一中“紧急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论断是什么?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又作出了怎样的战略转变?(3 分)材料二:1938 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篇著作成为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性文件。(2)请用三则史实佐证抗日战争是如何体现“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即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6 分)。材料三:1949 年中期,毛泽东有些焦虑地说:“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农村的日子伴随着扛枪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3)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毛泽东这段表达焦虑的文字说明了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其意义何在?(3 分)524.(12 分)20 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灾难。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小华同学整理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笔记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笔记起止时间:1914~1918。历史背景:英、美、俄协约国和德、意、奥同盟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激化。战争性质: 。(1)学习笔记中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请帮助小华同学补齐学习笔记内容。(4分)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理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材料三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一战期间英国士兵在战壕里唱的歌(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事件1941 年 12 月 7 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8 日 美国对日宣战1942 年 1 月 26 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4 年 6 月 诺曼底登陆1945 年 2 月 召开雅尔塔会议1945 年 8 月 6 日和 9日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1945 年 9 月 2 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3)根据材料中的相关历史事件,分析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须选取 2个历史事件分别进行分析说明,4分)(4)当今世界格局仍存在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当今世界依然不太平。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教训?(2分)625.(12 分)【脱贫攻坚 共奔小康】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发展谱新篇】从开启新时期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 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60 多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4分)【浙江城乡正协调】“十三五”期间,浙江一手抓新型城镇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始城乡协调的实践,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率先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的省份。(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表反映的问题,说明浙江开展城乡协调实践的合理之处。(4分)【致富经验可传递】青岛市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一年来,相关部门共计搭建 230 个平台集聚资源,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 21 家,为青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增添了底气;青岛市实施“未来之星”工程,按照“人才跟着企业走,政府围绕企业转”的思路,实施企业自主培养与政府支持培养相结合的高端人才培养策略,积蓄未来发展优势。(3)依据材料,分析青岛市是如何打好创新攻坚战的。(4分)7九年级法治社会期中测试卷 2021.1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ADCB BDBDA ACBDC CBCAC二、非选择题21.(1)五四运动和西安事变。(2 分)(2)国际背景:①五四运动: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②西安事变:日本制造华北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作用:①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②西安事变: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8分)(3)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2分)22.(12分)(1)从保持独立,不建立关系到与国民党建立合作关系(2分)(2)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2分)北伐战争。(1分)(3)南昌起义。(1分)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分)(4)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本题要求全面论证,即从正反两面证明观点。)(4分)23.(1)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3 分)。(2)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台儿庄保卫战;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等等。(每点 2 分,共 6 分)(3)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意义: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3 分)24.(12 分)(1)英、美、俄 协约国改为英、法、俄协约国。(2 分)一战性质:一战是一场非正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2分)(2)从满怀信心、积极支持到绝望、恐惧、逃避等。(2分)(3)美国对日宣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同盟)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欧洲战场的结束;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军行动,加速了战争进程,为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基础;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及二战结束。(任答其中 2 点即可得 4 分)(4)战争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热爱和平,珍爱和平,和平共处,追求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应尽量以谈判磋商等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5.(12 分)(1)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 分);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 分)(2)表格反映出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发展还不协调。(2分)浙江省开展城乡协调的实践,符合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思想。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分,答出一点即可)(3)①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2点即可,共 4分)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