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全科11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全科11份

资源简介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考试
生物试题
命题人:王全宾 审题人:曹彦兵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一分)
1.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噬菌体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
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器,但有细胞壁
B.无成形细胞核,但有染色体
C.能进行转录,翻译过程
D.进行有丝分裂,遵循遗传规律
3.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遗传规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4.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并运输到相应部位
5.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
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②生物界的统一性
③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ARS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体内都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C.植物细胞内存在核酸、蛋白质、细胞核等物质或结构
D.蓝藻体内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7.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衣藻
⑤金鱼藻 ⑥烟草花叶病毒
A.①②⑥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①③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③④⑤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8.用低倍镜观察某一细胞时,如要换上高倍镜观察,首先需要调节( )
A.装片的位置 B.粗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细准焦螺旋
9. 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调节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10.在患急性肠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伤后,要用0.9%的盐水清洁伤口;在高温作业时,要喝淡盐水。以下各项中属于以上三种做法的主要原因依次是(  )
①消毒
②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④降温
⑤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①②④ B.③②⑤
C.②⑤③ D.②③④
11.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12.下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离子的浓度差是靠主动运输的方式维持的。由图分析可知进入细胞内的物质有(  )
A.K+和Mg2+ B.K+和Na+
C.Na+和Cl- D.Mg2+和Cl-
13.对组成细胞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分泌腺分泌的各类激素都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
B.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不含N、P等元素
C.越冬植物体内自由水的含量多,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D.质量相同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14.水在生物体内是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
B.人体缺水,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C.温度适当升高会使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上升
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
15.下列化学元素,在动物细胞内含量较多,而在植物细胞内含量较少的是(  )
A.Na,Cl B.Mg,Fe
C.Fe、Cl D.Fe、Ca
16.进入2010年我国云南、贵州等地区出现了百年罕见的干旱,这对于建设“节水型”社会再次提上日程。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血液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
C.肌肉细胞内的水大部分是结合水
D.自由水可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化学反应
17.植物所吸收的N元素,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大分子物质是(  )
A.淀粉、纤维素、蔗糖
B.核苷酸、抗体、NADPH
C.载体蛋白、淀粉酶、DNA
D.DNA、ATP、胰岛素
18.某蛋白质分子由M个氨基酸、4条肽链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  )
A.共有M个肽键
B.含有20种氨基酸
C.水解时需要M+4个水分子
D.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19.下列关于三大有机物的鉴定实验,正确的是(  )
A.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看到花生切片中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的油脂颗粒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A液与B液要先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C.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用作鉴定还原糖的材料
D.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试剂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红黄色沉淀
20.营养专家认为菠菜中铁的含量较高,缺铁性贫血患者多食用菠菜,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你认为菠菜所影响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合成的化合物名称及最终决定菠菜含铁量较高的化合物分别是(  )
A.血浆蛋白、核酸 B.血红蛋白、核酸
C.血浆蛋白、载体 D.血红蛋白、载体
21.(2011·临沂)已知苯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9H11NO2,那么该氨基酸的R基是(  )
A.—C7H7O B.—C7H7
C.—C7H7N D.—C7H5NO
22.(2011·温州)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分子在不同物种内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葡萄糖是蔗糖水解的唯一产物
C.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D.活细胞中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比糖类高
23.在植物受伤时,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B.内含18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C.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会产生紫色反应
D.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24.下列属于人体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  )
①水 ②脂质 ③糖类 ④蛋白质 ⑤纤维素 ⑥无机盐 ⑦维生素
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⑥⑦
25.大肠杆菌、玉米、噬菌体、酵母菌都具有的糖是(  )
A.纤维素 B.淀粉
C.糖原 D.脱氧核糖
26.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生物学问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脂类物质都会使人发胖,最好不要摄入
B.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应该及时补充
C.无糖八宝粥不添加蔗糖,添加木糖醇,所以不含糖类
D.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粮食制品
27.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若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b,则a为核糖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28.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图示判断下列被标记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9.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
A.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②—腺苷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
3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中载体种类和数量是其功能特性的基础
B.植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
C.细胞的细胞壁都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
D.细菌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
31.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  )
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32.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C.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3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
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
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
D.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
34.将用3H标记的尿苷酸(参与RNA的形成)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
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35.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细胞器参与的是(  )
A.肌细胞无氧呼吸 B.蛋白质的加工包装
C.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 D.胰岛素的分泌
36.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己”
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37.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38.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器C、F都能产生水
B.细胞器B、F的化学成分中不含磷脂
C.植物细胞都含有C、E、F
D.A、D及植物细胞的液泡都是单层膜结构
39.将马铃薯块切成两半,各在其上挖个凹穴,穴内外分别放两种溶液,一种是清水,另一种是0.3g/mL的蔗糖溶液,液面一样高。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 B.a是清水,b是蔗糖溶液
C.甲中c处细胞吸水 D.乙中c处细胞失水
40.放入30%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③洋葱表皮细胞 ④干种子细胞 ⑤蛔虫卵细胞 ⑥洋葱根毛细胞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41.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该实验需要染色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
42.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蔗糖溶液通过细胞壁
C.K+通过细胞壁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43.将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装入一个人工半透膜制成的小袋中,就制成了一个“人造细胞”,如图所示把它沉在装有低浓度蔗糖溶液的容器底部,其上放一适当重量(W)的砝码,细胞高度为H。如果砝码重量W不变,当逐步增大容器中蔗糖溶液的浓度(保持呈梯度变化)时,细胞高度H与容器中蔗糖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注:横坐标为容器中蔗糖溶液浓度)(  )
44.(2011·常州)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则是活细胞所不需要的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
C.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地进入活细胞
45.以下各组物质均由人体内分泌腺细胞经过外排方式分泌的是(  )
A.唾液淀粉酶、抗体     B.胰岛、乙酰胆碱
C.甲状腺激素、干扰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
46.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有关的细胞器和相关生理过程分别是(  )
A.液泡 主动运输
B.线粒体、液泡 渗透作用、主动运输
C.线粒体主动运输
D.线粒体、液泡 K+主动运输、NO自由扩散
47.(2011·荷泽)研究发现,水分进出细胞膜必需一种被称为“水通道”的蛋白质。若设法专一性地关闭离体肾小管细胞的水通道蛋白,则将导致细胞(  )
A.形态基本不变
B.在蒸馏水中涨破
C.在浓溶液中皱缩
D.在生理盐水中迅速死亡
48.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49.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
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D.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
50.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TP
B.吞噬细胞摄入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
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
D.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
5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52.下列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中需要ATP的是(  )
A.葡萄糖→乙醇+CO2
B.葡萄糖→乳酸
C.H2O+CO2→C6H12O6
D.蛋白质→氨基酸
53.光能转化成骨骼肌细胞内ATP的能量,需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消化吸收 ④主动运输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54.如图曲线反映的是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A点以前和以后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是(  )
A.酶量和反应物浓度
B.反应物浓度和酶量
C.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浓度
D.酶量和酶量
55.根据不同成分的植物种子在萌发时需氧量不同,下列种子在种植时埋土最浅的是(  )
A.花生          B.玉米
C.小麦 D.水稻
56.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若它们共产生了18 mol 的CO2,且两种呼吸作用转移到ATP中的能量相等,则它们共分解了多少摩尔的葡萄糖(  )
A.35 B.42
C.24 D.60
57.下列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增加,总量减少
B.在相同条件下,花生种子萌发时的需氧量比玉米少
C.小麦种子在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
D.种子萌发时的吸水方式是渗透作用
58.细胞呼吸对生命活动意义重大,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有叶绿体的细胞可以自行合成ATP,因此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动物停止细胞呼吸就不能合成ATP,作为生命基本特征的新陈代谢就此终结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59.贮存的水果,通过测定下列哪项可准确判断其细胞呼吸的方式(  )
A.水的生成量
B.酒精的生成量
C.有机物的消耗量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60.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二 非选择题(共40分)
61.(共10分,每空1分)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
(1)单体a是________,单体c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X代表______________。
(2)人体中,单体b的种类有________种;图中[A]和[C]是组成________的主要成分。[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用________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观察到显微镜下的细胞核呈绿色。
(3)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结构的多样性。
(4)人类的白化病基因起源于图中的[ ]______________过程。
(5)④反应过程为____________,若c的平均分子量为r,通过④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分子量为e的C,则C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62.(共8分,每空1分)如图为人体内某种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合成抗体的场所是[③]____________,加工并分泌的过程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⑦,这一过程一方面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2)抗体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3)生物膜包括____________。它们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都很相似,都以__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实验证明⑤的内膜上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其原因是
63.(8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生理过程),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2分)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64.(14分,每空2分)如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从移液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单位:mL)。
(1)实验开始时应对葡萄糖溶液做煮沸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酵母菌呼吸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数据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________的量,20℃时它产生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_mL/min。
(4)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实验温度是________,在此温度条件下预计在第5分钟到第6分钟之间移液管中增加的液体量比第4分钟到第5分钟之间增加的量________(多或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生物答案
1 D 2 C 3 C 4 C 5 C 6 B 7 D 8 A 9 B 10 C 11 D 12 A 13 B 14 B 15 D 16 C 17 C 18 D 19 A 20 B 21 B 22 D 23 C 24 B 25 D 26 D 27 C 28 A 29 D 30 A 31 A 32 C 33 C 34 C 35 A 36 A 37 C 38 C 39 A 40 C 41 B 42 D 43 A 44 C 45 D 46 B 47 A 48 D 49 D 50 A 51 C 52 C 53 A 54 B 55 A 56 D 57 A 58 C 59 D 60 B
61、(1)脱氧核苷酸  N、P
(2)4 染色体 甲基绿 (3)[C]蛋白质
(4)[①]DNA复制 (5)脱水缩合 
62、(1)核糖体 ② ④ 一定的流动 (2)胞吐
(3)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 磷脂双分子层 ⑤的内膜上吸附着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⑤的内膜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
63、(1)细胞呼吸 A—P~P~P ATP与ADP相互迅速转化 (2)腺苷
(3)① 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受体细胞仍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② 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受体
64、(1)除去氧气和灭菌
(2)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3)CO2 0.9
(4)35℃  少  葡萄糖因消耗而减少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刘华忠 审题人:田春法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绯闻(fēi) 说服(shuō) 恪尽职守(kè) 按捺不住(nà)
B. 矿藏(zàng) 盥洗(guàn) 瞠目结舌(chēng)溘然长逝(kè)
C. 忸怩(niē) 隽永(juàn) 锃光瓦亮(zèng) 令人咋舌(zé)
D. 追溯(sù) 埋怨(mái) 下自成蹊(xī) 穿凿附会(z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伎俩 珠光宝器 沉湎 指手画脚
B.睿智 视若草介 赌博 世外桃源
C.楹联 牙牙学语 录像 照本宣课
D.部署 千刀万剐 装订 势不两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 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②地沟油事件表明,总有人想发不义之财。食品安全的警钟一次次敲响,是有关部门 不力,放任自流,还是无能为力
③三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 我们己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成见 监督 即便 B.偏见 监督 虽然
C.成见 监管 虽然 D.偏见 监管 即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专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民政部将协调相关部门,采取鼓励先进、以奖代补,提高各地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积极性。
B.司法腐败导致对有权势的罪犯的庇护,而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当事人是否有职权。
C.2012年,我国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以赴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D.DHA 在奶粉中加得太多,不仅会给婴幼儿消化吸收系统造成负担,而且会降低婴幼儿身体免疫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每到元宵节期间,人们都会走出家门,涌上街头,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舟山锣鼓……其中,有很多风俗和活动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共同享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的审美记忆。
  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我)是鬼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元宵节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
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版》陈连山)
6.下面对“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春节不一样,每年的元宵节更多的是强调“普天同庆”,全社会的“狂欢”。
B.元宵节的活动主要是出门娱乐,如赏花灯、猜灯谜、观舞龙舞狮,看敲锣鼓等。
C. 伴随元宵节而产生的是民间进行的信仰活动以及因渴望子嗣而产生的各种习俗。
D.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吃元宵的习俗从节日诞生到今天一直延续着。
7.对文中画线的“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从除夕关门守岁到元宵出门娱乐,是人们由家庭关系走向社会关系的过程。
B. 元宵节期间人们走街串巷,走亲访友,通过这种形式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社会的和谐。
C. 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元宵节把社会中的人们聚集了起来,营造出欢乐与祥和的气氛。
D. 元宵节为社会中不同种族和不同阶层的男女老幼提供了放松心情的良好契机。
8.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宵节除了娱乐之外,更重要的是承担着长辈们对子女能够传宗接待、香火延续下去的朴素愿望。
B. 古代由于礼法制度严格,所以只有到了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压抑已久的感情才得以彻底释放,尽情宣泄。
C.现在的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现代的人们重视亲情的体现和家庭观念的回归。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元宵节的活动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说明现代人在不自觉地摒弃旧传统。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9-12题。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①,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xuán hù,古城名),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赗(fèng) ②遗而遣之。葬讫,会庐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獠③,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参军,深被委任。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④,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分麾下配焉。(选自《陈书》,有删节)
注: ①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②赗,给送葬者助葬的物品。
③俚獠:古代少数民族的名称。 ④逆旅:迎客止宿之处,客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 哀:同情
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 善:赞许
C.及夕,各引去 引:退却
D.劢问其故,文育以告 故:缘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 青,取之于蓝
B.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 则与斗卮酒
C.南入则为公侯 公为我献之
D.文育以告,劢乃遣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1.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表明周文育“作战勇猛”和“为人有节义”的一组是( )(3分)
A.①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 ② 创愈,辞请还葬
B.①累征俚獠,所在有功 ② 厚加赗(fèng)遗而遣之
C.①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② 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
D.①文育身被九创 ② 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便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D.王劢的职务被别人替代后,周文育和王劢一同北下,但走到大庾岭时听信了卜人的话而返回,受到高祖的热烈欢迎。
第Ⅱ卷 (共 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4分)
(2)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3分)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游终南山
[唐]孟 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请简要赏析开头两句中"塞"和"生"两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
(2)_________,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 。
(3)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4)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
五、(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你看,国家博物馆佛像展厅里这座高达2米的宋代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像,________________她不再是高居神坛的神,而是可亲近、可交流的一位心灵使者,是善的代表、美的化身。
①双目下视,似以无限悲悯的神情关注着人间。
②胸饰璎珞,下着长裙,长裙色彩鲜艳,覆座垂地。
③头戴高花冠,面目清秀,神态安详。
④身披帔帛,帛带绕臂飘逸身边。
⑤菩萨右手持莲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极富生活情趣。
⑥裙腰结带,腰带饰宝珠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2字) (4分)
2011年2月16日,北京出台房地产“限购令”:对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此前《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中也有规定,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证的外地人以及在京纳税5年以上且有纳税证明的外地人才拥有摇号资格。专家王振宇认为,“以‘户籍’为标准将人群加以区分,分别予以授权和准入,是行政调控的下下之策,且已到了违宪程度,构成了户籍歧视。”王振宇向国务院提交对上述两部规定的审查建议,他说,关于非京籍人员购车、买房的限制与禁止性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相违背,也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
答:
18.请将下面的长单句改为三个连贯的短句。(4分)
在中国散文史上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且被后人称为“百代文宗”的韩愈的作品《祭十二郎文》流露出的悲恸之情催人泪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地泉之灵
林 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讯翱火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文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锦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瘟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宅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屯万斜泉源,港海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铭。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遂。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碗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 "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 "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 "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个体经营者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19.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②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 (4分)
20.结合文意,简要赏析③④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21.结合全文看,"地泉之灵"的"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给你怎样的启发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
1.A(B.矿藏cáng C.忸怩ní D.埋怨mán)
2.D(A器——气B介——芥C课——科)
3.C("成见"指固定不变的看法;"偏见"指片面的有偏向的见解。"监督"指察看并督促; "监管"指监督并管理。"虽然"涉及的是事实,已然的;"即使"表让步假设关系,涉及的事是未然的。从内容来看,我们己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既定事实,故用"虽然")
4.A(A项“光风霁月”比喻人品高洁,胸襟开阔。B项不合语境, “穿云裂石”指穿破
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此处虽然也指声音,语境是哀痛的声音,只能用“撕心裂肺” 。 C项褒贬失当,“趋之若鹜”指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不恰当。D 项对象用错, “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用于“人” ,不能用于“建筑物” 。
5.D(A项成分残缺,“采取”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补”后面加上“形式” 。 B 项
属于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可将“是否”去掉。C项,搭配不当,“推进”与“质量品牌”不搭配,可在“质量品牌”后加上“建设”)
二、
6.D(诞生之日开始吃元宵,一是于文无据,二是吃元宵大体是从宋代开始的) 7.B元宵节人们出门不是为了“走街串巷,走亲访友”,而是为了娱乐 8.C(A.元宵节的主要功能应为“娱乐”而非“求子”。 B. 不仅是“元宵节这一天” D.“现代人在不自觉地摒弃旧传统”不对)
9. B(“善”是“与……交好”的意思。)
10. D(A介词,被/介词,比; B连词,跟/动词,给; C动词,作/介词,替;D都是副词,表顺承,于是、就)
11.C(A第一句表明周文育幼壮志,B第二句说的是陈庆之,D第二句表明周文育喜欢钱财)
12.A(“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收他为养子”错,是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
参考译文: 周文育,字景德,是义兴阳羡人。(周文育)少年时父死家贫,原先家住在新安寿昌县,本姓项,名叫猛奴。(周文育)十一岁时,能够在河里来来回回游泳几里远,能跳五六尺高,和很多孩子在一起游戏,没有人能够赶上他。义兴人周荟担任寿昌浦口戍主,见到周文育认为他很出众,便召来同他交谈。周文育说:“母亲年老家境贫寒,哥哥姐姐都长大了,赋役负担使我们生活困苦。”周荟很同情他,便随周文育到家里,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让周文育做自己的儿子,母亲便把他给了周荟。等到周荟做官的任期满了,便带着周文育回到京,带他去拜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周舍给他起个名字,周舍便给他起名叫周文育,字景德。周荟让哥哥的儿子周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的《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对弘让说:“谁能学这些东?要得到富贵只有长矛就行了。”周弘让认为周文育有雄心壮志,便教他骑马射箭,周文育很高兴。
司州刺史陈庆之和周荟是同郡人,平日相互交好,起用周荟做前军军主。一次陈庆之派周荟带领五百人到新蔡县悬瓠,慰劳白水蛮人,蛮人密谋活捉周荟然后把他送给魏,事情被发觉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当时贼兵非常多,一日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为全军第一。周荟在阵前战死,周文育驰马夺回周荟的尸体,贼兵不敢逼近。到夜里,双方各自退兵。周文育身上九处受伤,伤好后,请求回乡送葬,陈庆之赞赏周文育的节义,赠给他很多丧葬费用送他回乡。安葬完了,恰好赶上庐安兴担任南江督护,他起用周文育和他同行。周文育多次征讨俚獠,所到之处都立有战功,授官为南海令。庐安兴死后,周文育和杜僧明攻打广州,被高祖击败,高祖释放了他们,详情记载在《杜僧明传》里。
后来监州王劢让周文育担任长流参军,(周文育)深受重用。王劢的职务被别人替代后,周文育想要和王劢一同北下,走到大庚岭,去找卜人占卦,卜人说:“您如果北下不过当个县令,南下便能称公封侯。”周文育说:“有足够的钱财就可以了,谁还想当公侯。”卜人又说:“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两银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就拿我的话去验证。”当天晚上,住在客店里,有个商人要和周文育博戏赌钱,周文育赢了商人,得银子二千两。第二天一早周文育去辞别王劢,王劢问他什么原因,周文育把卜卦及赢钱的事告诉他,王劢就让他走了。高祖当时在高要,听说周文育回来了,非常高兴,派人去接他,给了(他)很多赏赐,(并把他)分配在军队任职。
13.(1)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的《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善、遗、不之省各1分)
(2)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两银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就拿我的话去验证(就把我的话作为证明)。(须臾、见信、以……为,各1分)
(3)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所以 、句式各1分 ,句义通顺1分)
14.(1)①“塞”,充塞,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的磅磁气势。(2分)②
“生”,升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从终南山的山颠冉冉升起的景象。(2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和对世俗的厌倦之情。(2分。每个要点1分) 终南山环境优美,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置身山中,使人正心平,产生远离尘世、超然物外之感。(2分。意思对即可)
15、(1)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2)虑壅蔽 则思正身以黜恶
(3)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4)舳舻千里 横槊赋诗
五、(12分)
16.③①④②⑥⑤
【解析】按“头——目——肩(身披,即肩部披)——胸——手”顺序排列。
17.北京限购车房涉嫌户籍歧视 专家建言国务院审查
18.【答案】①韩愈在中国散文史上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②并且还被后人称为“百代文宗”。③他的作品《祭十二郎文》流露出的悲恸之情催人泪下。
或:①《祭十二郎文》流露出的悲恸之情催人泪下。②其作者韩愈在中国散文史上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③他并且还被后人称为“百代文宗”。
六、(18分)
19.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作铺垫。(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第③段: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由短而长,富于变化,用"婉约""不骄不躁""引"等词语写出灵渠飘逸的特点,赋予灵渠鲜明的个性。(2分。手法1分,答出"拟人"即可;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第④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安然""从容淡泊"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 (宽阔、坦荡、从容、深这)的特点。(2分。手法1分,答出 "比喻"即可;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1.①灵渠历史悠久,厚重而飘逸;②灵渠导引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③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④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灵渠教导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相通。(4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
22.(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灵渠和铧嘴的赞美,抒发了深刻的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分)(2)启发:①要辩证地看待事物②要学会变通;③要有从容的心态。(4分。每个要点 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60分)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 二等(15-11) 三等(10-6) 四等(5-0)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本题要求 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迹工整 符合本题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丰富有风采有创意 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句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以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为准,可以不引用原材料的文字。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千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方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酌扣1~2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莘县实验高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次模块测试
物 理 试 题 2012-10-05
命题:崔英杰 审题:张宪奎
说明:1.本试卷分为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案卷指定的位置。
2.本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3×15=45。每一个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出租车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
B.出租车是按路程的大小来计费的
C.在田径场1 500 m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 500 m
D.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 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位移大小为100 km
2.如图是姚明在比赛中的一张照片,记者给出的标题是“姚明对球施魔力”。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照片中篮球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  )
A.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球只受到一个沿运动方向的力的作用
C.球此时此刻不受到任何外力作用
D.球受到姚明给的一个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3.一辆以36 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险情而紧急刹车,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 m/s2的加速度,汽车刹车后3 s内行驶的距离为 (  )
A.12 m      B.12.5 m C.90 m D.126 m
4.一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3.0 s速度减为零,若测出它在最后1.0 s内的位移是
1.0 m.那么该物体在这3.0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1.0 m/s B.3.0 m/s C.5.0 m/s D.9.0 m/s
5.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被放置在倾角为α=30°的固定光滑斜面上,在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下物体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g=10 m/s2) (  )
A.仅甲图  B.仅乙 C.仅丙图 D.甲、乙、丙图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由已知求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2 m
B.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4 m
C.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乙在甲之前4 m
D.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
7.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
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
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急转弯的目的
8. 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的示意图: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
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
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
A.(M+m)g B.(M+m)g-ma
C.(M+m)g+ma D.(M-m)g
9.一辆汽车正在以v0=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处有一只静止的小狗,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司机从看见小狗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规律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
B.汽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为4.44 m/s2
C.从图中得到司机在其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10 m
D.x等于或大于10 m时,小狗是安全的
10.总质量为80 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高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知(g取10 m/s2)(  )
A.在t=1 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约为8 m/s2
B.14 s内运动员下落高度约为300 m
C.运动员落地前飞行时间为24 s
D.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一直在增大
11.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已知木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 和45°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B. C. D.
12. 如右图所示,竖直面内的固定圆环光滑,两个有孔的小球A和B套在环上.中间用一根轻绳相连,B处在过圆心的水平线上,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A、B均保持静止,已知B的质量为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绳的张力大小等于mg
B.A的质量为2m
C.剪断细绳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g/2
D.剪断细绳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g
13.如图所示,物体m通过定滑轮牵引另一水平面上的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仍静止,斜面质量为M,则水平地面对斜面体(  )
A.无摩擦力       B.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支持力为(M+m)g D.支持力小于(M+m)g
14.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节约能源刻不容缓.设有一架直升飞机以加速度a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起飞,已知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每秒钟的耗油量V=pa+q(p、q均为常数,a为向上的加速度),若直升飞机欲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处,且耗油量最小,则其加速度大小应为(  )
A. B. C. D.
15.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A施加一水平力F,F-t图象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静止,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在4 s时改变运动方向
B.在1 s~3 s时间内两物体间摩擦力为零
C.6 s时两物体的速度为零
D.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力F的方向相同
第Ⅱ卷 非选择题(55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18分。13小题6分,14小题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案卷指定的位置)
16.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下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第3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17.利用下列器材设计实验研究三力平衡的规律:
器材:三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每根弹簧的两端均接有适当长度的细
绳套),几个小重物,一把刻度尺,一块三角板,一枝铅笔,一张白纸,
几枚钉子.
(1)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请在横线上将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两枚钉子将白纸(白纸的上边沿被折叠几次)钉在竖直墙壁上,将两
根弹簧一端的细绳套分别挂在两枚钉子上,另一端的细绳套与第三根弹
簧一端的细绳套连接.待装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第三根弹簧两端之
间的长度,记为L0;
②在第三根弹簧的另一个细绳套下面挂一个重物,待装置静止后,用铅笔在白纸上记下结点的位置O和三根弹簧的方向.用刻度尺测出第一、二、三根弹簧的长度L1、L2、L3,则三根弹簧对结点O的拉力之比为______ __;
③取下器材,将白纸平放在桌面上.用铅笔和刻度尺从O点沿着三根弹簧的方向画直线,按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三根弹簧对结点O的拉力F1、F2、F3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F2的合力F.
④测量发现F与F3在同一直线上,大小接近相等,则实验结论为:____ ____;
(2)若钉子位置固定,利用上述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办法是___ _____;
(3)分析本实验的误差来源,写出其中两点: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37分。请将答案写在答案卷指定的位置,否则不得分。解题步骤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列方程的理论根据,只写最后结果的不得分)
18.(12分)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θ的斜面,结果最后静止在斜面上,如下图所示,在第1 s内位移为6 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内位移为2 m,求:
(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
(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多少时间.
19.(12分)如图所示,一半球支撑面顶部有一小孔.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只小球(视为质点),通过一根穿过半球顶部小孔的细线相连,不计所有摩擦.
(1)小球m2静止在球面上时,其平衡位置与半球面的球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m1、m2、θ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
(2)若将小球m2从原来静止的位置沿球面稍向下移动一些,则释放后m2能否回到原来的位置?
20.(13分)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0~10 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莘县实验高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次模块检测
物 理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1.【解析】 出租车是按车行驶的路程计费的,A错误、B正确;在田径场1 500 m长跑比赛中,运动员跑完全程的位移,即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小于1 500 m,C错误;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 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路程为100 km,D错误.
【答案】 B
2. 【答案】 A
3. 【答案】 B
4. 【答案】 B
5. 【解析】 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拉力.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为15 N,故只有乙图中能保持平衡,选项B正确.本题较易.
【答案】 B
6. 【答案】 BD
7. 解析: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原因是功率变大了,但惯性不变,A错.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原因是子弹具有的速度过小,但惯性不变,B错.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列车的质量改变了,当然它的惯性也就改变了,C正确.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调控人和车的重心位置,但整体的惯性不变,D错.
答案:C
8. 解析:对竿上的人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f,有
mg-Ff=ma Ff=m(g-a)
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分析:受重力Mg、竿上的人对杆向下的摩擦力Ff′、顶竿的人对竿的支持力FN,有Mg+Ff′=F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FN′=Mg+Ff′=(M+m)g-ma.B项正确.
答案:B
9. 【解析】 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同方向的匀减速运动,A项错误;汽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m/s2=5 m/s2,B项错误;汽车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x1=v0t1=10 m,C项正确;汽车从司机看见小狗至停止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x2=x1+v0t2/2=50 m,所以小狗相对汽车的安全距离为50 m,D项错误.
【答案】 C
10. 【解析】 本题考查v-t图象的有关知识.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通过图象可知前两秒,运动员的加速度为8 m/s2,A正确;面积表示位移,所以14 s内运动员下落高度数一下大约占39个格,每个格表示4 m,所以下落高度约为156 m,B错误;下落高度500 m,14 s以后做6 m/s匀速直线运动.t= s=57 s,所用的时间大约为71 s.C错误;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最终匀速运动,受空气阻力不变,D错误.
【答案】 A
11. 【答案】 D
12解析: 分别对A、B两球作受力分析知,均为三力平衡,容易解得绳上张力大小等于2mg,A的质量为2m,选项B正确;剪断细绳的瞬间,A受到轨道的弹力将发生突变,A将沿环下滑,加速度方向沿圆环的切向,a==,故选项C、D错误.
答案: B
13.解析: 设斜面夹角为θ,对M、m整体分析受力可得平衡方程:FTcos θ=Fμ静,FTsin θ+FN=(M+m)g,故B、D正确.
答案: BD
14.解析: 飞机匀加速上升,则H=at2,耗油总量V0=Vt=(pa+q)t.联立得V0=2Hp/t+qt,由于×qt=2Hpq=C,C为常量,因此当2Hp/t=qt时,V0有最小值,此时t2=2pH/q,a=2H/t2=q/p.
答案: B
15.解析: 两物体在0~1 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在1 s~3 s内,做匀加速运动,在3 s~4 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在4 s~6 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故两物体一直向一个方向运动,A、C错误,D正确,1 s~3 s时间内两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两物体间的摩擦力不为零,B错误.
答案: D
16. 解析: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小车在第3个计数点时的速度为:0.504;加速度为-1.5。
17. 【答案】 (1)②(L1-L0)∶(L2-L0)∶(L3-L0)
④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结点O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
(2)换不同重量的小重物
(3)未考虑弹簧自身的重量;记录O、L0、L1、L2、L3及弹簧的方向时产生误差(或白纸未被完全固定等)
18. 【解析】 (1)(8分)设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为v0.
由于质点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内位移为2 m,则
x2=at,所以a== m/s2=4 m/s2.
质点在第1 s内位移为6 m,x1=v0t1-at,
所以v0== m/s=8 m/s.
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x== m=8 m.
(2)(4分)对整个过程逆向考虑
x=at2,所以t= = s=2 s.
【答案】 (1)8 m (2)2 s
19.【解析】 (1)根据平衡条件得:m1g=m2gcos θ,所以m1=m2cos θ.(6分)
(2)将m2向下移动一些后,设此时m2与球心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θ>θ′,因此,m2gcos θ′>m2gcos θ=m1g,故m2将继续向下运动,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 (6分)
【答案】 (1)m1=m2cos θ (2)不能
20.解析: 此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和运动学知识.
(1)(5分)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2、初速度为v20、末速度为v2t、加速度为a2,则a2==-2 m/s2 ①
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f=ma2 ②
Ff=-μmg ③
联立②③得μ==0.2. ④
(2)(4分)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1、初速度为v10、末速度为v1t、加速度为a1,
则a1==1 m/s2 ⑤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Ff=ma1⑥
联立③⑥得F=μmg+ma1=6 N.
(3)(4分)解法一: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
x=x1+x2=v10Δt1+a1Δt12+v20Δt2+a2Δt22=46 m
解法二:根据v-t图象围成的面积,得
x==46 m.
答案: (1)0.2 (2)6 N (3)46 m
莘县实验高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次模块检测
物理答案页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_______ _ ; _
17、②_ . ④


三、计算题(本题3小题,共43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
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8.
19
202012——2013学年度基本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
基本能力试题
第一部分 (共70分)
注意事项:
1.第一部分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谜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谜面为“虽然是个分数,并不表示多少,只要它一出现,强弱自见分晓”,谜底为音乐名词中的
A.音色 B.旋律 C.调式 D.节拍
2.在2012年建党90周年到来之时,旭日阳刚凭借改编版《我和我的祖国》再次成为媒体的焦点,更像是红歌海洋中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又一次爆火网络。下面是歌谱中的一段旋律,请指出第一小节音符上面的弧线是( )
A.延音线 B.圆滑线 C.延长号 D.重音记号
3.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组成部分。音乐的良莠、高下和发达与否,影响着国家的文化水平和人民的素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B.音乐是时间艺术
C音乐是情感艺术 D.音乐是空间艺术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外来乐器“民族化”的器乐作品。下列属于这类作品的是
A.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B.钢琴曲《革命练习曲》
C.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 D.高胡、筝三重奏《春天来了》
5.乐器是人类早在原始时期已拥有的文明财富之一。下列乐器按照马林巴、琵琶、排箫、埙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④②③①
6.京剧“散板”的特征是节拍自由的散唱,尤其对于表现悲痛、凄切、愤慨等情绪在艺术处理上有其独到之处,这种板式在京剧中叫做(  )
A.一板一眼 B.一板三眼 C.无板无眼 D.有板无眼
7.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无限的生命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②中国民间器乐的历史悠久,演奏形式丰富多样,有各种乐器的独奏、重奏和合奏。
③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的较为粗犷。主奏乐器是二胡、唢呐。
④“打溜子”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场景。
⑤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有着重要的贡献。藏族音乐可分为长调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拥有多种行当,各种乐器,并且创作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以深刻印象。下面有关京剧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的四大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B.传统京剧中伴奏乐器中“文场三大件”,它们是指:京胡、京二胡、琵琶
C.清代“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个班社陆续进京,他们合称为“四大徽班”
D.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号称四大名旦之首,他所代表的梅派号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9.音乐激荡着情感的浪花.记录着历史的回声。《十面埋伏》是以我国古代某场战争为素材而创作的一首大型琵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琵琶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
②该战争是东汉末年的垓下之战
③该曲京剧《霸王别姬》均以同一场战争为素材创作
④该曲是江南丝竹的代表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混声合唱《我的祖国》和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都分别以他们的母亲河( )为背景,这两部音乐作品都从时代背景、体裁、题材、音乐的叙述性及主题各方面阐述了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妙。
A.长江、尼罗河 B.黄河、多瑙河
C.长江、莱茵河 D.黄河、沃尔塔瓦河
11.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不但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交响乐曲,而且还创作了三部经典舞剧。它们分别是
A.《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B.《天鹅湖》《1812年序曲》《黑桃皇后》
C.《睡美人》《天鹅湖》《黑桃皇后》
D.《罗密欧与朱丽叶》《睡美人》《暴风雨》
12.东南亚有一个被称为“千岛之国”的国家,该国有一种音乐是本土音乐和外来音乐相结合的产物,音乐中大都含有怀念思念的情绪,该音乐是
A.呼麦 B.呼应歌  C.克隆宗     D.叙事歌
13.下面哪首曲子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对以后历次欧洲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795年被定为法国国歌
A.《马赛曲》 B.《爱国歌》 C.《人民的意志》  D.《我的祖国》
14.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及风格叙述正确的是
A.巴赫 宏伟壮观充满活力 B.舒伯特 朦胧缥缈依靠直觉
C.亨德尔 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D.莫扎特 崇尚理性简洁严谨
15.学校举行校园舞蹈比赛,同学们在观看中各抒己见,展开了讨论。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我喜欢新疆舞的热烈奔放和突出的节奏特点。
B.蒙古族的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舞步独特,舞姿多样,真是独具特色。
C.我感觉傣族孔雀舞的动作优美形象而又轻盈敏捷。
D.朝鲜族长鼓舞变化多端的鼓点和飞快的旋转,让我感到非常激动和愉悦。
16.键盘乐器是指具有键盘装置的乐器,常见的有钢琴、风琴、手风琴等。键盘由一系列按音阶排列的黑白键组成,右图一组键盘中黑键的位置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⑦
17.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音域非常宽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键盘上自左向右音高越来越高
B.钢琴是根据十二平均律制造的
C.在五线谱中,第一线应该唱“1”
D.从G调到A调为升调
18.我国南北方的民间音乐风格各有特点。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具有热情、淳朴、喜悦等特点,其舞蹈的代表是
  A.长鼓舞 B.踢踏舞 C.秧歌舞 D.芦笙舞
19.民歌是真正的编年史,永久的留下了劳动人民地域性的生产、生活、文化和情感等磨灭不去的时代印记。从下列曲谱中你能发现的相关信息有
①大量使用叠词、衬词 ②其体裁是小调的一种形式――信天游 ③使用当地方言
④赶牲灵是当时一种谋生的手段 ⑤旋律优美抒情,曲式为商调式 ⑥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A. ①②③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⑥
20.东北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典型的有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第三人称“说故事”的形式出现,以唢呐、板胡为主奏乐器,以下图片哪一幅是二人转( )
21.下面是混声四部合唱《雪绒花》的旋律片段,读谱回答。
在混声四部合唱的曲谱中,由下至上四个声部分别是( )
A.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B.女高、女中、男高、男中
C.男高、男低、女高、女低 D.男低、男高、女低、女高
22.音乐与时代的脉搏同步。请根据作品创作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歌曲
①《祖国颂》②《走进新时代》③《祝酒歌》④《黄河大合唱》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23.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在2012年中秋戏曲晚会上陈思思演唱的京剧《贵妃醉酒》,那甜美的嗓音、那优美的身段,那精湛的表演,真是美伦美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
B.海岛喻山恋,冰轮喻月亮,海岛冰轮初转腾的意思就是月亮刚刚升起
C.《新贵妃醉酒》是以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由李玉刚反串演唱的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
D.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中的妃子是赵飞燕和《贵妃醉酒》的贵妃不是同一个人
24. 我国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下列作品不属于《黄河大合唱》的是
A.《黄水谣》 B.《保卫黄河》 C.《铁蹄下的歌女》 D.《黄河怨》
25 .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古诗词都表现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魅力。下面诗句中的乐器与对应的乐器分组错误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打击乐器组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铜管乐器组
C.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弹拨乐器组
D.见学胡琴见艺成,今朝追想几伤情——弓弦乐器组
26.巴洛克音乐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给人以紧迫感。采用几条旋律线,按照一定规则加以结合的多声部形式表现的音乐,我们称之为
A.主调音乐 B.复调音乐 C.无调性音乐 D.多调性音乐
27. 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曾被誉为“钢琴之王”的音乐家是
A.巴赫 B.舒曼 C.李斯特 D.莫扎特
28. 下面戏曲唱词与人物、剧种排序正确的是
①“看大王在账中和衣睡稳” 虞姬 评剧
②“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玉堂春 京剧
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墙颓垣” 粤剧
④“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花木兰 豫剧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9.“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画工具,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关于文房四宝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的统称。
B.墨的化学成分是碳,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所以中国画可以长期保存。、
C.笔锋和墨色的变化,是欣赏评价中国书画作品的重要方面。
D.西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书写工具得以普及。
30.画家常常用画笔表现神奇的自然。油画《黄山云海》生动描绘了黄山的秀美景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山地处热带地区
B.黄山是“五岳”之首
C.该画运用了散点透视中的高远法
D.作品表现出山色苍茫、云海弥漫的意境
3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美的创造。右图是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局部)。作品笔墨酣畅淋漓,蛙声泉水诗意浓浓,富有机枪的生活气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雌蛙通常通过鸣叫向雄蛙传递求偶信息
B.蝌蚪有尾,用肺呼吸,生活在水中
C.成体蛙由蝌蚪变态发育而成,水陆两栖
D.画面中蝌蚪前后墨色变化小,空间感强
3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自然界的绚丽色彩是艺术的重要源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可以观察到七色光
B.印象主义流派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
C.护士服由原来的白色改为粉红色,因为粉红色为暖色,给人以温暖、温馨的感觉
D.中国山水画用绚丽的色彩真实地描绘了祖国的壮美河山
33.2012年正值龙年,下列有关“龙”字书法体例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B.草书、行书、楷书、篆书、隶书
C.草书、行书、隶书、篆书、楷书
D.隶书、楷书、篆书、草书、行书
34.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以下对皮影艺术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
②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对电影的发明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③皮影的制作程序是:图谱描绘一打磨—刻凿—上色—桐油浸泡
④皮影的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上图中的角色分别属于生和净
⑤在皮影戏广为流传的陕西地区还流传《绣荷包》、《兰花花》、《走西口》等民歌
⑥有人说皮影和剪纸同根同源,是因为两者的创作手法相似,都是剪、刻、贴结合的平面艺术
A.①③④⑥ BC.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③④
35. “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以上是林语堂先生描写自己在台北故居的一段诗作,这种手法在文学创作当中属于典型的“顶针”修辞。中国的民歌创作中也有类似“顶针”修辞的创作方法,请选出相应的选项( )
A.比兴 B.鱼咬尾 C.排比 D.叠句
36.“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拾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37. 光学标记阅读机(阅卷机)的基本原理是发光器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照在信息卡的填涂位上,对应的接收管(光敏二极管)接收反射光,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答题卡必须用白纸;填涂答题卡,用黑色2B铅笔最好,这是因为
A.填涂部分吸收光的能力强,反射光少 B.铅笔填涂的地方导电性好
C.填涂部分吸收光的能力弱,反射光多 D.可以用橡皮擦去,便于修改
38.在北京工作的小刘准备在6月份到杭州旅游,她先上网浏览了杭州的风土人情,又参考了旅游论坛里网友的建议,然后就在网上预订了机票和酒店。利用网络进行预订机票和酒店属于
A.电子商务 B.电子政务 C.远程控制 D.编写程序
39.我们在上网的过程中发现,一般的浏览器用     来区别访问过和未访问过的链接。
A.不同的字体 B.不同的颜色 C.不同的光标形状 D.没有区别
40.小丽是一位音乐发烧友,她想通过百度搜索《渴望》这首歌的音频文件,下载到手机上,应先在该窗口中单击     ,可提高搜索效率。
A.网页 B.知道 C.图片 D.MP3
41.某4×4像素图像数据块编码顺序如图l所示(按箭头沿虚线方向)。图2是—个4×4像素的黑白二色位图,若用0表示黑色,1表示白色。按照编码方法,则对应的二进制编码是
A.0110001111000110
B.0101101001011010
C.0101010101010101
D.10011 10000111001
42.ATM自动取款机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只要带上银行卡就可以在相应银行的提款机上提取小额现金,为大家的出行提供极大便利。通常ATM取款有以下几个步骤,其中顺序序排列合理的选项是
①输入密码,并确认②按箭头提示方向插卡③机器出款,取款 ④选择退卡,取卡⑤输入取款金额⑥选择取款
A.①⑥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②①⑥⑤④③ D.①⑥②⑤③④
43.关于以下生活中的技术设计产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施工工人的安全帽设计成壳体是为了提高安全帽的强度,有效保护人的头部
B.独脚茶几底座采用底面面积较大的铁质圆盘,主要是为了提高结构的强度,使产品结实耐用
C.鼠标垫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合理的人机关系,使人们更健康舒适地使用鼠标
D.佳能照相机的使用说明书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充分考虑到了不同用户阅读的需要
44.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45.生命是宝贵的,我国古代就曾经用种痘的方法预防天花,这种方法
A.属于控制传染源 B.属于被动免疫
C.能切断传播途径 D.会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46.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
②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
③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
④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句话体现了朴素的量变质变观点。下列包含同样哲学道理的成语是
A.集腋成裘 B.风起云涌 C.祸福相倚 D.千虑一失
48.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气温过低,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突然降温,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凝结,晴好天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49.“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掌握一些紧急救护方法,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时的损害程度。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
B.误食硫酸铜溶液,可服用鸡蛋清解毒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冲洗
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50.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某校决定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高三年级篮球友谊赛,共有16个班级参加比赛,有两个篮球场可供使用,要求一周内必须完成比赛。如果你是本次赛事的组织者,你认为下列哪种赛制更适宜
A.为了让任何班级之间都要交战机会,充分发挥团体实力,采用单循环积分赛制
B.第一阶段采用分组(两组)单循环赛,第二阶段采用交叉赛
C.第一阶段采用分组(两组)淘汰赛决出小组前四名,第二阶段采用交叉淘汰赛
D.第一阶段采用分组(两组)单循环赛决出小组前两名,第二阶段采用交叉淘汰赛
51.体育运动中,利用了很多科学原理,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提高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双杠运动员上场前要在手上擦些镁粉,可减少手与双杠的摩擦
②游泳运动员常穿特殊的游泳衣——“鳖鱼衣”,目的是减小身体与水的摩擦
③短跑运动员穿上钉子鞋奔跑,可以增大摩擦力
④跳远时助跑是为了在起跳时获得一定的初速度,起跳后由于惯性可使运动员保持继续向前的状态,这样就会跳得更远些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2.用于发展跳跃能力的手段多种多样,下列运动不能发展跳跃能力的是
A.跳绳 B.投掷羽毛球 C.跳马 D.跳房子
5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
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D.丁生说:穿衣服要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
54.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5.“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潜。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反映的历史史实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6.如图是一个起跑器。运动员在起跑时,脚用力蹬起跑器会产生反作用力,提高起跑时的加速度,以便提高成绩。下列起跑器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57.据上图可推断出,该运动员参赛的项目应该是
A·100m B·200m C·400m D·800m
58.荡秋千时从右侧最高点荡到左侧最高点的过程中,人体的
A.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D.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59.上图所示用剪刀剪铁皮的剪切点示意图,如果你想最省力,将铁皮放在剪刀的剪切点的位置是
A.A点 B.B点 C.C点 D.三个点一样省力
60.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 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③狂风 ④大雨或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1.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
B.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面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C.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D.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62.下面的事例体现了系统的主要特性依次是
①汽车车速过快或过慢都会格外耗油,有个折中的最恰当的速度叫巡航速度,最省油 ②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③人类的进化 ④病人在住院期间多次进行尿检 ⑤一步错步步错
A.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B.目的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相关性
C.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相关性、动态性
D.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63.“四平八稳”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八字”形结构之所以稳定的影响因素是
A.连接方式 B.重心的位置 C.三角形结构 D.支撑面的大小
64.在1984年的第二届春晚上,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传唱不衰。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典歌曲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除了具有被大众认可的优美旋律外,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容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内涵
B.其中歌词“河山只在我梦中,祖国已多年未亲近”,表达了香港回归后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C.《我的中国心》是通过春晚这个平台流行起来的,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歌词中提到的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65.普通高压锅使用过程中,当锅内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压力阀会浮起并放气,使锅内压力维持在预定值水平。该压力控制系统是
①人工系统 ②自然系统
③人工(手动)控制 ④自动控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6.食品添加剂可以限量使用,但一些非食用添加物质经常混入其中,容易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可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是
A.果汁中添加塑化剂 B.腌制豆角时添加适量的食盐
C.炒菜时添加少量味精 D.果冻中添加胡萝卜汁
67.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氨气和二氧化硫均可作为漂白剂,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B.加碘食盐中的碘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我们可以直接涂抹进行消毒
D.工业酒精饮后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68.在一份“你最担心什么?”的问卷调查中,食品安全以72%的比例拔得“头筹”,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最大不安,为此政府应该
A.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B.加强市场监管
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加强对企业的直接管理
69.钛是一种很特别的金属,质地非常轻盈,却又十分坚韧和耐腐蚀;既耐高温,又耐低温,在-253℃—500℃这样宽的温度范围内都能保持高强度。钛合金强度高,它密度小,密度是钢铁的一半而强度和钢铁差不多。这些优点最适合做
A.导线 B.钻头 C.轮船 D.火箭发动机和飞机的壳体
70. 我国传统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诗句的描述与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相对应的是
①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②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干光照,明月逐人来 ③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第二部分(共30分)
注意事项:
1.第二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71.音乐中有关拍号“6/8”解释正确的是
A.以六分音符为一拍 B.该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C.每小节有八个六分音符 D.表示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72.以下音乐作品属于歌剧体裁的是
A.《金蛇狂舞》 B.《白毛女》 C.《洪湖赤卫队》 D.《小二黑结婚》
73.德彪西说过“唯有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他的音乐创作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品有交响素描《大海》、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等,这些作品的风格不属于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表现主义 D.印象主义
74.传统中国画最能表现画中意境。“山若实,水则虚;树若实,云则空;远若实,近则虚……”中国画家的这种描绘方式不同与西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描绘方法可称为“虚实相生”。
B.中国画家的方法是用画面中描绘处与空白处的交替层次变化,形成山水形象的前后关系,这与西方表现空间的方法是一样的。
C.中国绘画借助散点透视法,获得“三远”的空间效果,分别是“高远、深远、平远”。
D.西方绘画运用散点透视法,真实描绘景物的空间效果
75.对人体有害的“三高食品”是指
A.高糖食品 B.高脂肪食品 C.高盐食品 D.高蛋白食品
76.对骨折病人现场抢救和搬运时应注意
A.如是腰部骨折不能随意搬动 B.如有骨折端露出体外应送回伤口内
C.及时正确固定断肢 D.不必脱去骨折病人的衣服鞋袜
77.比赛规则是比赛公平竞争的保证。下列图示中违反比赛规则的是
78.膳食纤维被称作“不被人类重视的营养素”,长期缺少膳食纤维容易引起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
B.膳食纤维可以完全被人体消化吸收以抗病
C.膳食纤维可防治便秘、预防肠道疾病
D.多食膳食纤维可以减肥
79.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人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妹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地防止了肉片里的水分的蒸发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D.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80.汽车转弯时轮胎容易打滑,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发明了差速器。差速器允许同轴上的两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较好地解决了轮胎转弯打滑的问题。关于这项技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项发明可以申请专利,创造经济效益
B.差速器允许两轮以不同的轮速转动,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C.较好地解决了轮胎转弯打滑的问题,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D.涉及到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81.有人说:“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这一观点表明
A.人肉搜索的功能是受个人喜恶支配 B.矛盾双方会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
C.矛盾就是存在好的和坏的两个方面 D.对待人肉搜索要坚持一分为二
82.某单位有一全自动电开水器,用于本单位职工喝水。现在该开水器出现如下故障:(1) 当职工在全自动开水器接开水时,开水器同时自动加凉水;(2)原来启动全自动开水器,全体职工将在半小时内喝上开水,现在全体职工喝上开水至少需要1小时。其故障可能出现在
A.供水部分:开水器供水管道
B.水位控制部分:当开水器内水位到设定的低水位时,开始加水,当水位到设定的高水位时,停止加水
C.加热部分:多恨电炉丝同时加热
D.温控部分:当开水器内水温低于要求时,开始加热,开水器内水温达到 100℃时停止加热
83.2012年2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在一份对355名孩子血铅含量的抽检报告显示超标比率达九成之多。可见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某研究小组以此作为课题进行探究,他们将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3组,实验处理如下表。30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下面有关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使用的注射剂应该为蒸馏水,和乙丙两组形成对照试验
B.甲组使用的注射剂应该为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和乙丙两组形成对照试验
C.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改变实验数据处理办法,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D.该实验除了研究血液中铅对健康的影响,还能研究铅浓度高低对健康的影响程度
84.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计划2012年实施落月探测。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下列各项中,在月球上能够实现的操作是
A. 用手电筒照明 B.用刻度尺测长度
C.用测力计测小石块的重 D.用罗盘针确定南北方向
85.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城市天气与空气质量情况表:
由表可知,第三天总悬浮颗粒较少的原因
A.悬浮颗粒已作为凝结核随降水降落地面
B.由于冷高压控制,不易形成扬沙
C.悬浮颗粒随大风飘散到北方
D.因风力降低,不易形成扬沙
命题人:从金英 审题人:褚银环
基本能力试题答案
1——5:DBDCB 6——10:CDBBD
11——15:ACADB 16——20:BCCDA
21——25:ACDCB 26——30:BCADD
31——35:CDCCB 36——40:AAABD
41——45:ABBDD 46——50:BADBC
51——55:BBBDC 56——60:CCDAA
61——65:DBCBB 66——70:ADDDC
71:BD 72:BCD 73:ABC 74:AC 75:ABC
76:ACD 77:ABC 78:ACD 79:ABD 80:ACD
81:BD 82:BC 83:BD 84:ABC 85:AD




A B C D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
数学(理科)试题
命题人 金书林 审题人 李存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图形中可以表示以M={x|0≤x≤1}为定义域,以N={y|0≤y≤1}为值域的函数的图象是
2.若则
A.a3.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命题“若,则方程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为:
“若方程无实数根,则”.
B.若函数的定义域都是R,则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在R 中不存在x,使
C.若为假命题,则均为假命题.
D.对于命题p:
4.定义集合运算:.设集合,,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0 B.6 C.12 D.18
5.若函数的大致图象如右图,其中
(且)为常数,则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6.已知a0,则在区间[a,b]上
A.f (x)>0且| f (x)|单调递减 B.f (x)>0且| f (x)|单调递增
C.f (x)<0且| f (x)|单调递减 D.f (x)<0且| f (x)|单调递增
7. 某学校要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等于6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y与该班人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取整函数y=[x]([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可以表示为
(A)y=[] (B)y=[] (C)y=[] (D)y=[]
8.已知实数满足等式,下列五个关系式:①②③ ④⑤其中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9 .已知函数则满足不等式的的取值范围为
A. B. (-3,1) C. [-3,0) D. (-3,0)
10.函数(>,且的图象恒过定点A,若点A在幂函数的图像上,则等于
A 2 B 8 C D
11. 若函数f(x)=,若f(a)>f(-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1,0)∪(0,1) (B)(-∞,-1)∪(1,+∞)
(C)(-1,0)∪(1,+∞) (D)(-∞,-1)∪(0,1)
12. .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当时,单调递减,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 ②为函数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③函数在[8,10]单调递增;
④若关于的方程在[一6,一2]上的两根为,则。
以上命题中所有正确的命题为
A.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3. 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_______ .
14. f(x)=满足对任意x1≠x2,都有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 已知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_________.
16. 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满足:①对任意,恒有成立;当时,。给出如下结论:
①对任意,有;②函数的值域为;③存在,使得;④“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的充要条件是 “存在,使得”。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4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 (1)化简
(2)对于正数,满足,

18. 已知集合A={y|y=-+1,x∈[1,]},B={x|x+m2≥1}.若“x∈A”是
“x∈B”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9.已知函数(1)当,且时,求的值.
(2)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都是,若存在,则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某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由历年市场行情得知,从二月一日起的300天内,西红柿市场售价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1的一条折线表示;西红柿的种植成本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2的抛物线段表示。
(I)写出图1表示的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写出图2表示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II)认定市场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为纯收益,问何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
(注:市场售价和种植成本的单位:元,时间单位:天)
21. 定义:已知函数f(x)在[m,n](m(1)若,判断函数f(x)在[1,2]上是否具有“DK”性质,说明理由.
(2)若f(x)在[1,2]上具有“DK”性质,求a的取值范围.
22. 已知函数是奇函数,是偶函数。
(1)求的值;
(2)设若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012——2013学年度高三数学第一次模块测试
数学(理)参考答案
CBCDB DCBDA CA
13. 14. 15. 16. ①②③④
17.解:(1)
=8 + 4 + 20 =32………………………………6分
(2)∵ ∴

∴…………………8分

∴ ∴………………………………10分
∴=………………………12分
18.解: y=-+1=[-]2+,
∵x∈[1,]∴∈[,2],∴≤y≤2,
∴A={y|≤y≤2},………………………………4分
由x+m2≥1,得x≥1-m2,
∴B={x|x≥1-m2},………………………………8分
∵“x∈A”是“x∈B”的充分条件,∴A B, ………………………………10分
∴1-m2≤,解得m≥或m≤-,
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12分
19. 解:(1)因为时,,所以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因为时,,所以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
所以当,且时有,,…………………………4分
所以,故; …………………………………………………6分
(2)不存在. 因为当时,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所以的值域为;
而,…………………………… 10分
所以在区间上的值域不是.
故不存在实数,使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都是……………12分
(也可构造方程,方程无解,从而得出结论.)
20. 解:由图象求出函数解析式并明确收益与售价和成本的关系:
(Ⅰ)由图一可得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
………………………………3分
由图二可得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
………………………………6分
(Ⅱ)设时刻的纯收益为,则由题意得:,即
………………………8分
当时,配方整理得:
所以,当时,取得区间上的最大值.……………9分
当时,配方整理得:
所以,当时,取得区间上的最大值. ……………………10分
综上所述,在区间上可以取得最大值,此时,即从二月一日开始的第天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 ………………12分
21.解: (1)∵
∴∴f(x)min=1≤1,
∴函数f(x)在[1,2]上具有“DK”性质. ………………4分
(2)当时, ………………5分
①若,则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满足函数f(x)具有“DK”性质 ∴ ………………6分
②若,则
当时,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满足函数f(x)具有“DK”性质 ∴ ………………7分
当,即时,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若函数f(x)具有“DK”性质,则
∴ ………………8分
当,即时,
若函数f(x)具有“DK”性质,则 得
∴ ………………9分
当,即时,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满足函数f(x)具有“DK”性质 ∴ ………10分
综上所述,若f(x)在[1,2]上具有“DK”性质,则a的取值范围为. ………12分
22.解:(1)由于为奇函数,且定义域为R,
,即,………………………………………2分
由于,

是偶函数,,得到,
所以:;…………………………………4分
(2),,
……………………………………6分
又在区间上是增函数,所以当时,……………………………………………8分
由题意得到,
即的取值范围是:。…………………………………9分
(3)在上是增函数,又∵是奇函数,∴不等式等价于
…………………10分
由在上是增函数得,对一切恒成立,…………………………12分
即…………………………14分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考试
数学答案页(理科)
二、填空题
13. ; 14. ;
15. ; 16. 。
三、解答题
17.解:
18.解:
19.解:
20.解:
21.解:
22.解:
图1
图2
a
y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
地理试题 2012-1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可能发生在月球的现象是( )
①昼夜现象 ②电闪雷鸣 ③朝霞、晚霞
④狂风暴雨 ⑤行走如跳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⑤
3.太阳活动( )
A.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 B.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C.发生在太阳的内部 D.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可忽略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回答4-6题。
4.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 80m B. 110m C. 170m D. 220m
5.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6.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分析判断7-9题。
7.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该地的经度是( )
A.100°E B.110°E
C.125°E D.130°E
9.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 )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10.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闭幕日那天(8月24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4月23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被点燃的那天(8月8日)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 ②火星 ③天王星 ④金星 
⑤木星 ⑥土星 ⑦海王星
A.②⑥ B.④⑤
C.③⑦ D.①④
12.图中箭头显示了( )
A.共面性 B.同向性
C.近圆性 D.同质性
右图为某学生外出旅游时拍到的照片。观察此照片,回答13-14题。
13.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4.图中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在地球上是相互渗透和重叠的
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图为“某日15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太阳直射点位于 ( )
A.0°
B.23°26′N
C.20°S
D.20°N
16.甲地昼长为 ( )
A.8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17.乙地夜长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乙地位于甲地的 (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下图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19.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该地永远不会发生滑坡现象
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20~21题。
20.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
A.中亚 B.西亚 C.东南亚 D.南欧
21.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A.滇 B.湘 C.皖 D.鄂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2题。
2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米。回答23-24题。
23.一般情况下,图中河道有水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图示有许多河道分布的区域的地貌是(  )
A.新月形沙丘
B.河流冲积扇
C.河口三角洲
D.沉积海滩
25.下列四图等高距相等,那么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26.若不考虑地形起伏,某人从赤道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100千米,最后此人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西北 D.出发点以东
27.从甲地(80°E,70°N)到乙地(150°E,70°N),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 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28.某军舰在东经160°、北纬27°的海面上,沿着160°经线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千米,落弹点将在( )
A.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东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西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某日早晨7时34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此时M地恰好日出。据此回答29-30题。
29.若M地此日昼长为9时40分,则M地的经度为( )
  A.104°E B.114°E C.124°E D.134°E
30.此时地球上已经进入新的一天的地区( )
  A.略超过1/2 B.略少于1/2 C.约占1/4 D.约占2/3
31.此时北京市是下列哪幅图中的P点(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
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乙图为P、Q两水文站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回答32-33题。
32. 该地纬度为( )
A. 23°26′N B. 46°52′N C. 43°08′N D. 66°34′N
33. 甲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南向北
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回答34-35题。
34. 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800米 B.900米
C.1 000米 D.1 100米
35. 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是 ( )
A.M、N B.M、P
C.M、Q D.P、Q
36.读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A点到B点方向是西南
B.从C点到D点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
C.A到B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相同
D.A到B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正好相反
37.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④处可能为天然气 B.图中②处最可能为天然气
C.图中③④处最可能为水 D.图中②④处最可能为油
38.2009年9月21日,全运火炬的传递活动在五岳之首——泰山所在地泰安市举行。下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图第39题。
HYPERLINK "http://www./" \l "blogid=5a18c50f0100evci&url=http://s13./orignal/5a18c50fx6fc652b0c4ac&690" \t "_blank"
39.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线开往洛杉矶(西八区),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6cm。不考虑途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洛杉矶区时为3月( )
A.11日16:00   B.12日8:00   C.12日16:00   D.13日8:00
40.“当年闻说绕江澜,憾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该诗为乾隆下江南时登临南京燕子矶所题,隐喻了地理环境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河流主流变动造成侵蚀与堆积的变化 B.地壳抬升使原水域变为陆域
C.河岸沙丘运动填入江中形成陆地 D.海平面上升造成河滩的淤积与扩展
二、综合题
41.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下图示意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已投产的有10多家多晶硅企业、6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电池企业、330多家组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但多晶硅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制造商手中,产品主要销售到欧美和日本等国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光伏产业遭到重大打击。但有专家预测:今后3~5年内,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1)说出图中等值线a和b分别所代表的数值大小。
(2)简析图中P地年太阳总辐射量比Q地大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
42.读沿北回归线的东西向某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的字母是__________,图中共有__________条断层,B处地形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__________处。
(3) 若F处在太平洋板块中,则E点应处在__________板块中,若E点为我国的台湾岛,该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 若在甲、乙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该选择在___处,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3.某地广场上,W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WO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12月22日缩短为零,旗杆一侧的A处有棵树,读下图回答:
(1) 当WO最长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三个月后,该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2)如果AW垂直于OW,那么A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
向,其精确纬度是 。
44.读下列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图中D点是 (地形),其海拔高度为 米。
(2)若B点的气温是20℃,根据一般规律,C点的气温应是 ℃。
(3)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 。
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应建
在 处。
若坝的海拔高度为100米,则坝的长度大约
是 米。
(4)若从B地修筑一条铁路到E地,在沿BGE与BFE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为 ,理由是

(5)C、G两地所在山坡较陡的是 ,该处在土地利用中应注意的最大问题
是 。
45.图为东半球,且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此时北京时间是 ,节气是 。
(3)A点的经度是 ,区时是 ,地方时是 ,昼长为 小时。
(4)这一天,南极圈上的日出时间是 。
(5)此时,地球上以 线和 为界, 分属两个不同日期。
(命题人 李振山 审题人 王书光)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
地理答案
1—— 5 A D B B D 6—— 10 B C B B B
11—— 15 D B C B D 16—— 20 B D B C C
21—— 25 A A B B D 26—— 30 B C D B B
31—— 35 D C A C A 36—— 40 C C A B A
41、(1)2 600 40
(2)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①我国能源需求量大;②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③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42、(1)B 两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实,不容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2) D (3) 亚欧 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或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 甲 甲处更安全(或者受地下水的影响小)
43、(1)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等长
(2) 东 23 26 S
44、(1)山顶 700多米 (2)17.6℃ (3)西北向东南 A 250
(4)BFE 该线路沿100米等高线修筑铁路,海拔高度一致,可省工省时;若选BGE线路必须经过海拔近400米的山地,开挖隧道费工费时。 (5)C 水土流失
45、(1)1100W,00 (2)3时20分 ,春分或秋分
(3)200W, 6:20, 6:00, 12h (4)6:00
(5)700E,1800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
数学(文科)试题
命题人 桂淑英 审题人 刘英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图形中可以表示以M={x|0≤x≤1}为定义域,以N={y|0≤y≤1}为值域的函数的图象是
2.若则
A.a3.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命题“若,则方程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为:
“若方程无实数根,则”.
B.若函数的定义域都是R,则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在R 中不存在x,使
C.若为假命题,则均为假命题.
D.对于命题p:
4.定义集合运算:.设集合,,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0 B.6 C.12 D.18
5.若函数的大致图象如右图,其中
(且)为常数,则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6.已知a0,则在区间[a,b]上
A.f (x)>0且| f (x)|单调递减 B.f (x)>0且| f (x)|单调递增
C.f (x)<0且| f (x)|单调递减 D.f (x)<0且| f (x)|单调递增
7. 某学校要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等于6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y与该班人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取整函数y=[x]([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可以表示为
(A)y=[] (B)y=[] (C)y=[] (D)y=[]
8.已知实数满足等式,下列五个关系式:①②③ ④⑤其中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9 .已知函数则满足不等式的的取值范围为
A. B. (-3,1) C. [-3,0) D. (-3,0)
10.函数(>,且的图象恒过定点A,若点A在幂函数的图像上,则等于
A 2 B 8 C D
11. 若函数f(x)=,若f(a)>f(-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1,0)∪(0,1) (B)(-∞,-1)∪(1,+∞)
(C)(-1,0)∪(1,+∞) (D)(-∞,-1)∪(0,1)
12. .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当时,单调递减,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 ②为函数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③函数在[8,10]单调递增;
④若关于的方程在[一6,一2]上的两根为,则。
以上命题中所有正确的命题为
A.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3. 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_______ .
14. f(x)=满足对任意x1≠x2,都有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 已知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_________.
16. 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在上是增函数,给出下面关于的判断:
(1)是周期函数;(2)关于直线对称;(3)在上是增函数;
(4)在上是减函数;(5)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4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记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
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
(1)求集合;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 (1)化简
(2)对于正数,满足,

19.已知函数(1)当,且时,求的值.
(2)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都是,若存在,则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某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由历年市场行情得知,从二月一日起的300天内,西红柿市场售价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1的一条折线表示;西红柿的种植成本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2的抛物线段表示。
(I)写出图1表示的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写出图2表示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II)认定市场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为纯收益,问何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
(注:市场售价和种植成本的单位:元,时间单位:天)
21. 定义:已知函数f(x)在[m,n](m(1)若,判断函数f(x)在[1,2]上是否具有“DK”性质,说明理由.
(2)若f(x)在[1,2]上具有“DK”性质,求a的取值范围.
22. 已知函数是奇函数,是偶函数。
(1)求的值;
(2)设若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012——2013学年度高三数学第一次模块测试
数学(文)参考答案
CBCDB DCBDA CA
13. 14. 15. 16. (1)(2)(5)
17. 解:(1)由已知得
(2)
因为 所以或
因为所以AB 所以,所……………12分
18.解: (1)
=8 + 4 + 20 =32………………………………6分
(2)∵ ∴

∴…………………8分

∴ ∴………………………………10分
∴=………………………12分
19. 解:(1)因为时,,所以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因为时,,所以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
所以当,且时有,,…………………………4分
所以,故; …………………………………………………6分
(2)不存在. 因为当时,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所以的值域为;
而,…………………………… 10分
所以在区间上的值域不是.
故不存在实数,使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都是……………12分
(也可构造方程,方程无解,从而得出结论.)
20. 解:由图象求出函数解析式并明确收益与售价和成本的关系:
(Ⅰ)由图一可得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
………………………………3分
由图二可得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
………………………………6分
(Ⅱ)设时刻的纯收益为,则由题意得:,即
………………………8分
当时,配方整理得:
所以,当时,取得区间上的最大值.……………9分
当时,配方整理得:
所以,当时,取得区间上的最大值. ……………………10分
综上所述,在区间上可以取得最大值,此时,即从二月一日开始的第天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 ………………12分
21.解: (1)∵
∴∴f(x)min=1≤1,
∴函数f(x)在[1,2]上具有“DK”性质. ………………4分
(2)当时, ………………5分
①若,则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满足函数f(x)具有“DK”性质 ∴ ………………6分
②若,则
当时,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满足函数f(x)具有“DK”性质 ∴ ………………7分
当,即时,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若函数f(x)具有“DK”性质,则
∴ ………………8分
当,即时,
若函数f(x)具有“DK”性质,则 得
∴ ………………9分
当,即时,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满足函数f(x)具有“DK”性质 ∴ ………10分
综上所述,若f(x)在[1,2]上具有“DK”性质,则a的取值范围为. ………12分
22.解:(1)由于为奇函数,且定义域为R,
,即,………………………………………2分
由于,

是偶函数,,得到,
所以:;…………………………………4分
(2),,
……………………………………6分
又在区间上是增函数,所以当时,……………………………………………8分
由题意得到,
即的取值范围是:。…………………………………9分
(3)在上是增函数,又∵是奇函数,∴不等式等价于
…………………10分
由在上是增函数得,对一切恒成立,…………………………12分
即…………………………14分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考试
数学答案页(文科)
二、填空题
13. ; 14. ;
15. ; 16. 。
三、解答题
17.解:
18.解:
19.解:
20.解:
21.解:
22.解:
图1
图2
a
y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英语试题
命题人:延冰 审题人:邹丽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 105 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45 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做完后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转涂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 105 分 )
I. 听力(共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题1.5分)
How will the two speakers go to London
By train . B. By car. C. By plane.
Where is Frank now
In a restaurant. B. At home. C. In the company.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A. 40 pounds. B. 55 pounds. C. 65 pounds.
4. Why does Harry go to school by bus this morning
A. Because his bike was lost . B. Because his bike was broken.
C. Because he lent his bike to others .
5. What did the doctor advise the woman to do
A. To relax and eat more.
B. To relax and sleep more .
C. To relax and do more exercis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6—7题。
6. What is the woman
A. A swimmer . B. A lifesaver. C. A trainer.
7.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about the courses
A. Easy. B. Boring. C. Important.
听第7段材料,回答8—10题。
8.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Chemicals. B. Management. C. Pollution.
9. How does a TV station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A. Stop the factory from polluting the river.
B. Report the event on TV.
C. Close the factory.
10. What will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do with it
A. Talk to the woman’s uncle.
B. Turn a blind eye to the event.
C. Run a story on it by a TV station.
听第8段材料,回答11—13题。
11. What awards did the man’s niece win last year
A. School awards in physics and biology.
B. National awards in physics and biology.
C. National awards in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
12.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his niece
A. Proud . B. Surprised. C. Ashamed.
13. How long will the man’s niece probably stay in his home
A. About 7 days. B. About 8 days. C. About 9 days .
听第9段材料,回答14—17题。
14. How long has Mr Gibbon been collecting coins
A. For 25 years. B. For 11 years . C. For 36 years .
15. Who gave Mr Gibbon his first coins
A. His teacher. B. His father . C. His friend.
16. How many coins does Mr Gibbon have
A. About 10,000. B. About 45,000. C. About 450,000 .
17. When was the oldest coin of his collection made
A. In 450 BC. B. In 359 BC . C. In 395 BC .
听第10段材料,回答18—20题。
18. When were the Indian people forced to move to the center
and to the west to live
A. One hundred years ago.
B. After the European people settled down in North America.
C. After they had lived in North America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19. When was the American Indian Society of Washington,DC founded
A. In August 1966. B. In August 1956. C. In October 1966.
20. How does the organization keep its members up-to-date
on the Society’s activities
A. Through a monthly e-mail.
B. Through a weekly meeting.
C. Through a monthly newspaper.
II. 单项选择 (每小题1分,共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Here came_____word______he got the first in the competition .
A. a; that B. /; that C. a; which D. /; which
22. I feel so excited! At this time tomorrow morning I ______ to Shanghai.
A. will be flying B. will fly
C. have been flying D. have flown
23. To tell you the truth, if you want to study abroad, you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______ English every day.
A. practise speaking B. practising speaking
C. practising to speak D. practise to speaking
24. ---- Was it by cutting down staff ____ are not diligent eough ______she saved the firm
----- No, it was by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 that ; when B. that ;what C. who; how D. who ;that
25. The new law states that people _____drive after drinking alcohol.
A. wouldn't B. needn't C. won't D. mustn't
26.You shall get a film ticket free _______ you use your credit card twice this month.
A. until B. since C. if D. unless
27.If Joe’s wife doesn’t go to the party,________.
A.neither does he B.neither will he
C.so does he D. so will he
28.When ________ questions in class, one should answer them as clearly as possible.
A.asking B.to ask C.to be asked D.asked
29. ---Will you do me a favor and pick me up tonight
---_________
A. My pleasure. B. With pleasure.
C. Go ahead. D. Don't bother.
30.Food supplies in the flood-stricken area ______. We must act immediately before there’s nothing left.
A. have run out B. are running out
C. have been run out D. are being run out
31. Mr.Smith warned his daughter ______ after drinking.
A. to never drive B. never driving
C. never to drive D. never drive
32. The deer was lucky that it just missed ____ .
A. catching B. to be caught C. being caught D. to catch
33._________to the party, Joan was greatly hurt.
A. Having not been invited B .Not having been invited
C. Having not invited D. Not having invited
34. The building now will be used as our reading room.
A. built B. to be built C. being built D. is built
35. _____ to playing computer games, he is always absent from school.
A. Obsessed B. Addicted C. Abandoned D. Absorbed
III.完形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Many language learners think their pronunciation is good enough because their teacher doesn't correct them too often or because other students can __36__ them.
Pronunciation is the area which is __37__ the least attention to in language learning. Most teachers __38__ just let their students speak and stop them __39__ they say something completely wrong. Working on each student's pronunciation in class is just __40__. Also, the students who are __41__ at pronunciation may be afraid that it will embarrass their classmates if they help __42__ their mistakes.
If you believe your pronunciation is good enough to __43__ because it is good enough for your teacher and other students, you may be __44__ when you actually go to a foreign country. One of my friends was the best student in his __45__ class in Poland. When he went to America, he found Americans didn't understand __46__ of what he said.
Your pronunciation may still be quite __47__ that of a native speaker. If this is the __48__, other people will find it __49__ to understand what you're saying and will not be comfortable with you.
__50_, don't think you can communicate in a foreign language __51__ you've tested your skills on real native speakers. __52__for native or near native pronunciation so that people you talk to can communicate with you __53__.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there's __54__ that you will need to start thinking about pronunciation and __55__ time on it.
36.A.mistake B.watch C.surround D.understand
37.A.fixed B.drawn C.paid D.called
38.A. never B.ever C.even D.usually
39.A.only if B.if only C.even if D.if ever
40.A. Fantastic B. impossible C. necessary D.important
41.A. poor B.well C.good D.strict
42.A. find out B. work out C.try out D.point out
43.A. Communicate B. travel C.pronounce D.exchange
44.A. Happy B.disappointed C.surprised D.excited
45.A. Polish B.French C.German D.English
46.A. none B.half C.rest D.lot
47.A. near to B.different from C.far from D.from far
48.A. same B.matter C.case D.fact
49.A. easy B.beneficial C.convenient D.hard
50.A. In conclusion B.In a word
C.On the contrary D.In short
51.A. when B.until C.unless D.while
52.A. Stand B.Look C.Aim D.Account
53.A.smoothly B.difficultly C.truly D.practically
54.A. no way B.no need C.no doubt D.no wonder
55.A.take B.cost C.spend D.kill
IV.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As a boy growing up in India,I had longed to travel abroad. I used to listen to the stories my father would tell me about his stay in Canada and tours to Europe in the 1970s,with great interest.
My big moment finally came in the summer of 1998 when I was able to accompany my parents to Europe,where my father was to attend a meeting. We planned to travel to Belgium,Netherlands and West Germany.
I have vivid memories even today of going to Mumbai airport at night all excited about finally going abroad. I had heard several great things about Lufthansa till then but now I finally got to experience them first hand,during the flight to Frankfurt. We flew business class and even today I can remember the excellent service by the Lufthansa crew. The flight was really smooth and thoroughly enjoyable,even for someone like me,who is otherwise scared of flying.
After spending almost two weeks in Europe,we took the Lufthansa airport express from Dusseldorf to Frankfurt airport,for our return flight. What a journey that was! All along the Rhine (莱茵河),it was simply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 was in a sombre mood on the flight back to Mumbai as it marked the end of a wonderful vacation,but the Lufthansa crew members were able to change it into a most enjoyable experience yet again,with the quality of their service.
Being the first airline to take me overseas,Lufthansa will always hold a special place in my heart. Even today,I continue to enjoy flights on Lufthansa and simply cannot dream of choosing any other airline. Flying,in general,for me,has always been an ordeal (terrible and painful experience).Flying on Lufthansa,however,is something I always have and always will look forward to.
56.Which country does the author live in now
A.India. B.Canada. C.Belgium. D.Germany.
57.What made the author so interested in traveling abroad
A.Growing up in India. B.Once staying in Canada.
C.Once traveling to Canada with his father.
D.His father's stories about his traveling experiences.
58.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author's trip to Europe in 1998
A.The author traveled with one of his parents.
B.Both their going and return are by air.
C.They traveled in spring that year.
D.They stayed in Europe for nearly two months.
59.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Lufthansa is ________.
A.a city in India B.a city in Europe
C.an airline company D.a travel agency
60.The underlined word “sombre” in the 4th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happy  B.sad  C.angry  D.enjoyable
B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covers so much land and the land produces far more food than the present population needs,its people are by now almost entirely an urban society . Less than a tenth of the people are engaged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林业),and most of the rest live in or around towns,small and large.Here the traditional picture is changing:every small town may still be very like other small towns,and the typical small town may represent a widely accepted view of the country,but most Americans do not live in small towns any more.Half the population now lives in some thirty metropolitan areas(1arge cities with their suburbs、of more than a million people each—a larger proportion than in Germany or England,let alone France).The statistics(统计)of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should be treated with caution because so many people who live in areas classified as rural travel by car to work in a nearby town each day.As the rush to live out of town continues, rural areas within reach of towns are gradually filled with houses,so that it is hard to say at what moment a piece of country becomes a suburb. But more and more the typical American lives in a metropolitan rather than a small town environment.
61.If now America has 250 million people.how many of them are engaged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About 25 million. B.More than 25 million.
C.Less than 25 million. D. Less than 225 million
62.Which of the following four countries has the smallest proportion of people living in metropolitan areas
A.United States B.Germany C.France. D.England.
63.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metropolitan” in the middle of the passage
A . Of a large city with its suburbs.
B.Of small and large towns.
C.Of urban areas. D.Of rural areas.
6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at can we learn about small tow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Most small towns become gradually crowded
B.Small towns are still similar to each other.
C.As the traditional picture is changing,towns are different.
D .Small towns are turning into large cities
65.Why is it hard to say when a piece of country becomes a suburb
A .Because they are the same.
B.Because the rush takes place too quickly
C.Because the process is gradual.
D.Because more and more Americans live in metropolitan areas.
C
If we were asked exactly what we were doing a year ago,we should probably have to say that we could not remember. But if we had kept a book and had written in it an account of what we did each day,we should be able to give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It is the same in history .Many things have been forgotten because we do not have any written account of them .Sometimes men did keep a record of the most important happenings in their country,but often it was destroyed by fire or in a war.Sometimes there was never any written record at all because the people of that time and place did not know how to write.For example,we know a good deal about the people who lived in China 4,000 years ago, because they could write and leave written records for those who lived after them.But we know almost nothing about the people who lived even 200 years ago in central Africa, because they had not learned to write.
Sometimes, of course,even if the people cannot write,they may know something of the past.They have heard about it from older people,and often songs and dances and stories have been made about the most important happenings,and these have been sung and acted and told for many generations, for most people are proud to tell what their fathers did in the past.This we may call “remembered history”.Some of it has now been written down. It is not so exact or so valuable to us as written history is,because words are much more easily changed when used again and again in speech than when copied in writing.But where there are no written records,such spoken stories are often very helpful.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deas is not suggested in the passage
A.“Remembered history”,compared with written history,is less reliable
B.Written records of the past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our learning of the human history.
C.A written account of our daily activities helps US to be able to answer many questions.
D.Where there are no written records.there is no history.
67.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central Africa 200 years ago because ___
A.there was nothing worth being written down at that time
B .the people there ignored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a record
C.the written records were perhaps destroyed by a fire
D.the people there did not know how to write
68.“Remembered history” refers to ___.
A.history based on a person’s imagination
B .stories of important happenings passed down from mouth to mouth
C .songs and dances about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D .both B and C
69.“Remembered history” is regarded as valuable only when ____.
A. it is written down B .no written account is available
C.it proves to be time D.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it
70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we could have learned much more about our past than we do now if the ancient people had _____
A.kept a written record of every past event
B. not burnt their written records in wars
C.told exact stori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happenings
D.made more songs and dances
D
When Mrs.Joseph Groeger died recently in Vienna,Austria,people asked the obvious question, “Why did she live to be 107 ” .Answers were provided by a survey conducted among 148 Viennese men and women who had reached the age of 100.Somewhat surprising was the fact that the majority had lived most of their lives in cities.In spite of the city’s image as an unhealthy place,city living often provides benefits that country living can lack.One factor seems to be important to the longevity(长寿)of those interviewed.
This factor is exercise.In the cities it is often faster to walk short distances than to wait for a bus.Even tak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often requires some walking.Smaller apartment houses have no elevators(电梯),and so people must climb stairs.City people can usually walk to local supermarkets. Since parking spaces are hard to find,there is often no alternative to walking.
On the other hand,those who live in the country and suburbs do not have to walk every day.In fact,the opposite is often true.To go to school,work,or almost anywhere else,they must ride in cars.
71.The Vienna survey may help to explain _____
A.the complaints of people in apartment houses
B.the cause of Mrs Groeger’s death
C.the longevity of people like Mrs.Groeger
D. the image of cities in general
72.The purpose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is to list some _____
A.benefits of walking B.occasions for walking in city life
C. comments made by city people D.problems of city living
73.To reach the third floor of a building, it would probably be most healthful __
A. to take the elevator B.to walk up the stairs
C.to ride in a car D.to find an alternative to walking
74.People who live in the country probably do more driving than walking because __ .
A.they don’t live near business areas
B. they don’t need the exercise
C.they never have parking problems
D.they can’t afford to take the bus
75. A conclusion that can be drawn from this passage is that__________ .
A.air pollution is not serious B.anyone can live to be 107
C.country people should move to the city
D.walking is a healthful exercise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I.阅读表达(15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
In the United States, train transportation is unpopular compared with cars and airplanes. Most people like traveling by car or by air.
Officials of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made a study in 2001. The study is about how many miles Americans traveled by differe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They only studied trips longer than 50 miles. The study showed that fifty-six percent of all miles were traveled in personal vehicle. Forty-one percent were traveled in an airplane. Two percent were traveled in a bus. And less than one percent of miles were traveled in a train.
Amtrak is the national provider of train transpor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number of its passengers has increased by eighteen percent. Although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has increased, it is still very small now. In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Germany, or Japan, more people use trains.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many peop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irstly, Americans love to drive their own cars. On highways, cars can travel as fast as trains. These highways connect all major cities in America.Secondly, many travelers like to be independent. When they use their own cars they can decide when to travel. Thirdly, many buses travel between major cities. Bus travel is less costly than train travel.
In a huge country like the United States, cities are far away from each other. In some cases, travel from one city to another by train may take more than a day. Airplanes can carry passengers over long distances much faster. People who do not want to spend long time traveling by train decide to fly. For these people saving tim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76.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
77. Which sentence in the text can be replaced by the following one
It’s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decide the start-off time when they travel in their own ca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4 with proper words or phrase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 ( 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Why do Americans like to travel by plane (Please answer within 25 words)
80.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s in the last paragraph into Chine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书面表达(30分)
作为中学生,你经历过多次考试,体验过成功,也遭遇过失败。请你根据提示内容,简要概述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考试失败的两种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说明你的态度和理由。
消极态度 积极态度 你的态度及理由
﹡情绪低落﹡丧失信心﹡不再继续努力 ﹡分析失败原因﹡改进学习方法﹡增强自信心 ?
词数:120左右,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对……态度:attitude to/ toward 分析: analyze
W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had many tests and exam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英语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
1-5 BCBBC 6-10 BCCBA 11-15 CACAB 16-20 ACBAC
21-25 BABDD 26-30 CBDBB 31-35 CCBCB 36-40 DCDAB
41-45 CDACD46-50 BCCDA 51-55 BCACC56-60 ADBCB 61-65 CCABC 66-70 DDDBA 71-75 CBBAD第II卷
阅读表达:
76. Train transportation in the USA is less popular.
77. When they use their own cars they can decide when to travel.
78. don’t like to travel by train
79. Because the US is a large country, and traveling by plane over long distances is much faster.
80. 那些不想花长时间坐火车旅行的人就决定乘飞机, 对这些人来说,节约时间是最重要的。
书面表达:(One possible version)
W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had many tests and exams. We have both achieved success and suffered from failure. Different students take different attitudes to failure.
Some fall in low spirits when they don’t do well in the exams. They usually lose heart and no longer study as before. But most students take an active attitude toward failure. They encourage themselves to be self-confident. They try to find out and analyze the causes so that they will no longer make similar mistakes. They often turn to their teachers, classmates or friends for advice.
I agree with those with active attitudes. As we all know,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Even great men have failed many times before they succeeded. So we must deal with our failure correctly.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
政治试题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人:徐秀芳 审题人:王淑英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反映的经济学道理是( )
①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②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④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李老师领取了4000元工资后,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200元,实际支付160元。在这里,4000元、200元、160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3.2012年10月4日100美元兑换628.45元人民币,2012年9月30日100美元兑换634.1729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说明( )
A.美元汇率升高 B.人民币贬值 C.美元升值 D.美元汇率跌落
4.目前来说最方便的车票分销方式莫过于网络直销即电子车票。火车票网络服务可以解决老百姓买火车票不方便问题,同时也为老百姓购票节省了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特别为商务人士出行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这种火车票网络服务( )
①使货币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②没有改变货币本身固有的职能
③使用的是虚拟货币 ④使得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某国2012年第一季度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万亿元,第二季度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量需要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了5万亿元,此时货币贬值了( )
A.20% B.60% C.72% D.28%
6.假设某企业2011年的劳动生产率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12元,产量为10万件,2012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
A.12元、8元、 120万元 B.12元、8元、180万元
C.8元、12元、180万元 D.8元12元、120万元
A商品主要由甲乙丙丁四个厂家供应,A商品市场上,甲厂约占5%,乙厂约占7%,丙厂约占10%,丁厂约占70%,其他由一些小厂分占。回答下面7---8两题:
7.生产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A.是甲乙丙丁四个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数 B.与丁厂的个别劳动时间基本一致
C.与甲乙丙三厂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D.与丁厂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假如甲厂的劳动生产率比丁厂高,乙厂的个别劳动时间比丙厂长,丙厂的劳动生产率与丁厂接近。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商品在市场上,甲厂价格最低,乙厂价格最高
②在市场上卖同样数量的A商品,甲厂获利最大,乙厂获利最小
③在市场上卖同样数量的A商品,丙丁两厂获利最大,甲乙两厂获利最小
④甲厂生产的A商品的降价空间最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图描述的是2012年1~6月某商品的价格走势, 根据该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10.在成为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最近又光荣地成为了“抠抠族”和“海囤族”。随着日用品价格一天一变,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笈,大到省了上万元的房子车子,小到省了几毛钱的一把青菜一块肥皂。这是(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11.面对市场疲软,一些商家推出“以旧换新”、“分期付款”、“以租代售”等方式,有效刺激了大宗家电商品的消费需求。这主要表明( )
A.生产的发展促使消费升级 B.消费创造经济增长的动力
C.扩大消费需要流通环节的创新 D.人们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1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右图曲线DD′反映
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 )
A.X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Y轴为商品价格
B.X轴为货币发行量,Y轴为商品价格
C.X轴为人民币汇率,Y轴为出口商品价格
D.X轴为居民家庭收入,Y轴为恩格尔系数
13.“草根经济”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体,广泛存在于县区、街镇、社区、乡村,是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它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从市场主体地位看,“草根经济” ( )
A.为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与公有制经济是平等的 D.更符合股份制经济发展的要求
14.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的选项是( )
A.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视听效果更完美的产品
B.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C.网上购物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
D.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
15.虽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就业体验中不得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但在济南举行的一次招聘会上,34家企业竟有15家明确表示“必须检查”。这些企业的行为侵害了劳动者( )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C.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D.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16.水能够针对外部的形势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策略和形状,每一种与众不同的“形状”都是其生存的理由。现代企业和水一样有其独特的“形状”,企业要能够取得持久发展,应学习“随弯就势”的生存本领。这说明( )
A.正确的经营战略决定企业发展的成败 B.企业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C.诚信经营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所在 D.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来不断调整自己
17.针对新一轮房价的非理性上涨,2011年11月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房贷首付和利率均有较大幅度上调,停发三套以上的公积金房贷;研究制定调节个人房产收益政策;增加居住用地有效供应;加快保证安居工程建设等,以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下列能正确反映材料中国家政策与房价之间关系的选项是( )
①利率上调 购房成本增加 购房需求下降 房价下跌
②安居工程建设 住房供给增加 住房供求矛盾缓解 房价下跌
③居住用地供应增加 建筑成本降低 住房供过于求 房价下跌
④下调房产收益税率 购房成本增加 购房需求下降 房价下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主要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货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的是( )
①央行下调存货款基准利率 ②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支持“家电下乡”
③国家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 ④铁道部决定2010年春运票价不上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国务院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等地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率先开展营业税转增值税改革试点,在现行的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的两档低税率。国家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②推动生产的专业化,促进社会分工
③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发展质量  ④调整优化税收结构,增加财政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 2012年春节过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一些城市遭遇前所未有的“用工荒”。其原因可能是( )
①劳动者竞争就业观念增强 ②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超过其他产业
③劳动者对职业发展和薪酬期望值提高 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当地就业创造了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这主要说明政府通过财政 ( )
A.促进社会公平 B.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C.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D.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据此回答下面23---24题。
23.存款利率下调后,居民存款储蓄得到的实际投资收益 ,该收入的分配方式属于 。( )
A.增加 按劳分配的收入 B.增加 按资本要素分配
C.不确定 按资本要素分配 D.减少 按资本要素分配
24.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能会带来( )
A.商品价格上涨.投资规模回落 B.商品价格与投资规模的上涨
C.银行压力加大.银行利润降低 D.商品价格与投资规模的回落
25.张昊和李林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为400万人民币的公司,聘请王毅为经理。公司合法经营,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破产。清算后,公司破产财产只剩200万,而公司债务有250万。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可知( )
A.该股份有限公司不再偿还剩余的50万元债务
B.该有限责任公司不再偿还剩余的50万元债务
C.剩余的50万债务应由王毅承担
D.张昊李林对未清偿的50万债务负连带责任
26.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 放。”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是因为改革( )
①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和社会基本制度
②能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④能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27.甲经营两年的个人独资企业由于市场不景气而破产。对企业债务,甲应 ( )
A.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 B.以注册资本为限承担责任
C.以法人资产为限承担责任 D.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8.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通过下列哪个途径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  )
A.对经济利益的调整 B.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
C.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 D.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
29.欧盟境内首个中国经贸合作区“葡萄牙——中国经贸合作区”正式设立,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集群式迈出国门。这表明我国
①坚持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规避对外开放的风险
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适应经济全球化挑战
④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到 201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已经10周年。1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回眸入世以来的不平凡历程,中国经历了变革付出了努力,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有影响力的贸易大国,惠及自身,也惠及世界。实践证明,中国加入WTO有利于
①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加强和发展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③减少贸易摩擦,扩大我国对外贸易顺差
④降低外贸依存度,降低经济和金融风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有4小题,总计55分)
31.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GDP(亿元) 216314 314045 397983 11.2%
财政收入(亿元) 38760 61330 83080 21.3%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1759 15781 19109 9.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3587 4761 5919 8.9%
材料二 近几年,我国连续打出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组合拳。这些举措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通过实施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政策,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实现城乡全覆盖;稳定物价,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对家电消费进行补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打击市场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各种举措多管齐下,相互配合协调,居民消费需求日渐升温。
(1)请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措施对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12分)
3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市一家国有大型机械企业,因经营不好,亏损1.6亿元。企业经营者主动找某汽车制造厂,要求兼并,被兼并两年后,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4倍,实现扭亏为盈。
材料二 在国家确定实行“优化资本结构”的18个试点城市中,已正式或正在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达151家,其中已破产终结59家。
材料三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强强联合”行动由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仪征公司、南化公司及江苏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联合组建东联石化集团,被喻为“五鹤齐飞”。
材料四:通过优化重组,我国诞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明星公司企业,如海尔、长虹、宝钢,它们通过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加强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2)结合材料四,说明我国公司应怎样搞好经营?(9分)
33.(12分)我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有“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树胶蜂胶”、“化学火锅”、“假鸡蛋”、“合成豆腐”……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维护百姓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也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请你从如何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发表你的见解。(12分)
34. (14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大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经结构的局面。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4分)
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 政治答案
1——10 DBDBD CBDCD 11----20 CDCDA DACBB 21---30 DBCBB CAABA
31.(1)现象:企业兼并、破产、强强联合(3分)
(2)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加快发展。(3分)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分)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3分)
32. 答案:(1)材料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分),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分)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还不够合理。(1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通过实施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政策,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等措施可以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提高未来收入预期,能够促进当前的消费。(6分)②价格影响消费。稳定物价,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对家电消费进行补贴,可以提高居民购买力,刺激消费。(3分)③具备良好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打击市场上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整顿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促进消费。(3分)(说明:用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回答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出3分)
33.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国家制定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3分)
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3分)
③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监管力度。(3分)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合法,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都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3分)
34.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3分)
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分)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
⑤促进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放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分)
A.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生产
B.该商品很可能供不应求
C.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D.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
历史试题
命题人:黄光斗 审题人:高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史载:“丞相进,天子御坐为起,在舆为下。丞相有病,皇帝法驾亲至问疾。丞相府门无栏,不设铃,不警鼓,言其深大阔远,无节限也。”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元朝
2.自魏以来,谱牒之学大盛。如唐初“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甄差群姓。……开元初,邵冲与薛南金复加刑窜,乃定。”这一历史现象说明
A.封建专制皇权逐渐削弱 B.魏晋九品中正制的沿袭
C.唐君主为昭示正统地位 D.宗法制融入古代社会生活
3.《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A.内朝外朝制 B.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体制 D.三公九卿制
5.“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二十等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7.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8.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城邦之外,非神即兽”。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也曾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男人就是城邦”的名句。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希腊所有成年男性必须参加军队、抵御侵略
B.积极投身于城邦公共生活是古希腊民主时代的风尚
C.成年男性公民是古希腊城邦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9.《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第八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1%;第三表规定了还债的30天“恩惠期”等等。有关《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
A.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 B.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
C.强调司法程序的严格 D.突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2.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 )
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的权利
13.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是
A.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B.美国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不实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14.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下图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
A.平等 B.自由
C.人权 D.博爱
15.下面是一幅题为“俾斯麦牌香肠”的漫画,它讽喻了俾斯麦的( )
HYPERLINK "http://www./" \t "_blank"
A.武力统一政策 B.全球扩张政策
C.社会保障政策 D.欧洲均势政策
16.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7.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8.《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HYPERLINK "http://www./" \t "_blank"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19.孙中山说:“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孙中山这一认识基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矿藏开采)小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省及省外之人来采”。这表明他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②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③主张采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方式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21.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22.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3. (2012·济宁二模)下图展现的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延安大礼堂门口的场景。这一时期
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成为时代的潮流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为国共两党的政治追求
C.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空前团结
D.召开政协会议筹建新中国成为各党派的共同需求
24.(2012·深圳调研)时政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该漫画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前后
《贪食小犬死不足惜》
A.九·一八事变
B.甲午战争
C.五四运动
D.七七事变
25.(2012·四川文综·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2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7.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8.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出版《资本论》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9.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30.“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31.“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32.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33.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34.下图所示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一个场景。出现此场景的原因包括 ( )
跨越太平洋的碰杯
①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②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③美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
④中苏关系日益恶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5.2011年,随着美韩黄海军演,东北亚局势空前紧张,中国再次展开积极斡旋,力促重开六方会谈。这说明(  )
①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场之一 ③中国致力于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④动荡不安逐渐取代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6.下图为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的思想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
HYPERLINK "http://www./" \t "_blank"
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
B.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C.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对抗
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37.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38.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元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D.多角度理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进程
39. 2004年执政的德国社民党议会党团副主席盖尔诺特·埃尔勒认为:“目前世界格局介于冷战格局消失的后期和多极化形成的初期,在超级大国美国之外,正在出现一些‘次中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所谓“次中心”就是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B.美国对“次中心”的出现持有欢迎态度
C.未来一段时间世界不会再有“中心”存在
D.“次中心”的出现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0.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 )
A.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 D.社会史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41题15分,42题15分,43题10分,共40分)
4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 伊尼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3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列宁心目中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2分)
(5)依据材料五,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3分)
4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 就在太平军撒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 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
材料四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 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2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 (3分)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 结果怎样 (4分)
(5)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4分)
4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斯大林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一个国家从资本主义的奴役中解救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建立了社会主义体系,而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永远地消灭帝国主义。”
——桂立《美苏关系70年》
材料二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回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哪个国家通过什么事件把 自己“从资本主义的奴役中解救出来”(2分)
(2)材料二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针对材料二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中国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什么影响?(6分)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块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 ADCCB 6——10 DCAAB 11——15 CBDAA 16——20 DCCCA
21——25 DDCCA 26——30 DCDBC 31——35 DCAAC 36——40 CBADA
41.(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3分)
(2)理解: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2分)
进步作用: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2分)
(3)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1分)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2分)
(4)特点: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2分)
(5)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3分)
42.(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原因: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分)
(2)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2分)
(3)现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说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各自独占的殖民地。(3分)
(4)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分)
(5)变化:清政府由抗击列强的侵略到与列强勾结,再到完全驯化。
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趋汇流;民主革命必须将反帝反封建相结合;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4分)
43.(1)俄国。(1分)俄国十月革命(1分)
(2 )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1分)
影响:形成了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1分)
(3)政策:“一边倒”。(1分)
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3分)
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打破了外交僵局;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高三化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涉及的内容一般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研究某种材料的用途和制备 B.研究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C.研制某种医疗药品的性质 D.探究物质的运动和规律
2.下列化合物中,只能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NaCl B.H2SO4 C.NH3 D.CaO
3.制备单质硅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



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③为置换反应
B. 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 ②为化合反应
D. 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氧化
4.在3Cl2+8NH3=6NH4Cl+N2反应中,还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
A. Cl2 B. NH3 C. NH4Cl D. N2
5.下列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K+、C1O-、I- B.C1-、NO3-、Fe2+、Na+
C.K+、Ba2+、OH-、SO42- D.Fe3+、NH4+、Br-、NO3-
6.溶液和胶体具备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生粒都能透过半透膜
B.用石墨电极做导电性实验时,分散质微粒都定向且朝一个方向移动
C.都有丁达尔现象
D.都比较稳定
7.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由14N、13C、18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两容器含有的(  )
A.分子数和气体质量均不同
B.分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
C.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
D.分子数、原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态HBr不导电,因此HBr是非电解质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很强
C.NH3的水溶液能导电,因此NH3是电解质
D.强电解质在液态时一定能导电
9.下列反应中,盐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2KMnO4+10HCl(浓) =2 MnCl2+2KCl+5Cl2↑+8H2O
B.HCl+AgNO3===AgCl↓+HNO3
C.Zn+2HCl ===ZnCl2+H2↑
D.2HCl通电 H2↑+Cl2↑
10.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CH3COOH和Na2CO3与CH3COOH和NaHCO3
B.AgNO3和HCl与AgNO3和NaCl
C.BaCl2和Na2SO4 与Ba(OH)2和H2SO4
D.KOH和AlCl3与氨水和AlBr3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11.2L Cl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C.难失电子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00mL 0.1 mol·L-1AlCl3溶液中,所含Al3+数为0.01NA
B.7gCnH2n中含氢原子数为NA
C.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
D.5.6g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失去电子数为0.3NA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CaCO3↓+H2O
B.钠与水的反应Na+2H2O=Na++2OH—+H2↑
C.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 Cu2++NO↑+2H2O
D.铝片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6H2O=2AlO2—+3H2↑
14.实验室常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1 NaC1+N2↑+2H2O关于该
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NO2是氧化剂
B.每生成1molN 2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C.NH4C1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5.实验室采购了部分化学药品。右图是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1
B.1molAl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3g氢气
C.“化学纯”是指这种硫酸只含H2SO4和H2O分子
D.配制460mL2.3mol·L-1的稀硫酸需量取该硫酸62.5 mL
16.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的一组为( )
A.纯盐酸、空气、硫酸、干冰
B.蒸馏水、氨水、碳酸氢钠、二氧化硫
C.胆矾、盐酸、铁、碳酸钙
D.生石灰、漂白粉、氯化铜、碳酸钠
17.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O的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
B.1 mol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 mol氧气
C.过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
D.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2O2
18.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 、Ba2 +、 Cl一、 Br一、SO32一、SO42一,对该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步骤 操 作 现 象
(1) 取少量溶液滴加几滴石蕊试液 溶液变蓝
(2) 另取少量溶液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上层无色,下层呈橙红色
(3) 取(2)上层溶液,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HNO3,过滤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 Cl一、 SO32一、SO42一 B.肯定没有 Ba2 +、Cl一、Br一
C.不能确定 Na+ 、 SO32一、SO42一 D.肯定有含 Na+、 Br一、SO32一
19.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20.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或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某钠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说明该钠盐是Na2CO3
B 取相同大小的一小块金属钠分别同时投入到水和乙醇中 比较水和乙醇中甲基上氢的活泼性
C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溶液变浑浊 说明常温下NaHCO3溶解度比Na2CO3溶解度小
D 取少量Na2O2投入到品红溶液中 证明Na2O2的还原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1.(本题共10分)
(1)向氢氧化胶体中逐滴加入氢碘酸其现象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近年来,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物质—碳纳米颗粒,这种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未配平):
3C+2K2Cr207+8H2SO4(稀)→3C02↑十2K2SO4+ 2Cr2(S04)3+8H2O
①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被氧化的元素 。(填化学式或元素符号)
②上述反应中若产生11g气体物质,则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
22.(本题共12分)
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240 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倒转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还有________ .
(2)某同学欲称量一定量的NaOH固体,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 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______ g NaOH.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⑥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23.(本题共14分)
A、D、F均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C是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和E的化学式:B________ ,E________ 。
(2)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H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关于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有很强的还原性
②A的焰色反应呈紫色
③少量A可以保存在冷水里
④A着火时应选用泡沫灭火剂
(4)将A、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______(填序号)。
①1∶2∶3     ②6∶3∶2 ③3∶1∶1 ④1∶1∶1
24.(本题共10分)
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三种不同
A.MgO、Na2O、CO2、CuO B.HCl、H2O、H2SO4、HNO3
C.NaOH、Na2CO3、KOH、Cu(OH)2
(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A B C 。
(2)A、B、C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该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填“是”或“不是”)。这种新物质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
25.(本题共4分)
A、B、C、D、E、F分别是KCl 、Mg(NO3)2、Ba(OH)2、AgNO3、Na2CO3、(NH4)2SO4六种溶液的一种,将它们两混合后,现象如下表。表中用“↑”代表产生气体,用“↓”代表产生沉淀,用“-”代表无现象。
A B C D E F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E ↓ ↓ - ↓ ↓
F - ↓ ↓ -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这六种溶液分别是E F
(2)试写出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012-10-5
命題者:張明才
審題者:呂昭亮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高三化学试题答案纸
21.(1)
(2)① ②
22.(1)
(2)
(3) (4)
23.(1)
(2)
(3) (4)
24.(1)
(2)
25.(1)               
(2)
高三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B D D D B C B D B D A D B D D D C
21.(10分)
(1)有红色沉淀聚沉,红色沉淀溶解,(1分)
Fe(OH)3+3H+=Fe3+ +3H2O 2Fe3+ + 2I- =2Fe2+ + I2 (4分)
(2)K2Cr207 C02 C (每空1分) 6.02×1023(2分)
22.(12分)
(1) 250 mL容量瓶(2分) (2)27.4 10.0 (每空3分)
(3)查漏 (2分) (4)④ ⑤(2分)
23.(14分)
(1)Na2O2 NaOH (4分)
(2)2Na+2H2O=== 2Na++2OH-+H2↑  2NaH+TiCl4Ti+2NaCl+2HCl(6分)
(3)① (2分) (4)③(2分)
24..(10分)
CO2 、H2O、Na2CO3 ;不是; HCO3- + H+ = H2O + CO2↑ (每空2分)
25.(4分)
(1)AgNO3 Na2CO3 (2分)
(2)Ba2++2OH-+2NH4++SO42-=BaSO4↓ +2NH3↑+ 2H2O (2分)
硫酸
化学纯(CP) (500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g·cm-3 质量分数:9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