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生命生态与安全川教2021版 八年级上第十五课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新知导入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新知讲解生态文明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世界发展尽国际责任的具体体现。概念:建立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主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知讲解活动结合下面两幅图,展开想象,与同学们分享你理想中的生活家园的画面,以文字、绘画等形式呈现出来。新知讲解我理想中的生活家园新知讲解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绿色无公害有机果蔬、舒适环境等成为人们对生态文明最朴素的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在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安居、乐业、增收的期望。新知讲解小资料“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活动自2009年起组织开展。截止2020年,已累计命名“全国生态文化村”1 066个,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对弘扬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获得全国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全省目前有几十个村获此称号。新知讲解小资料四川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美丽乡村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印发了《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普遍建成市级或县级“四好村”,60%以上行政村建成省级“四好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万个,占全省行政村的80%左右;全省农村基本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建设目标,树立全国美丽新村建设成功典范。新知讲解实践活动调查你所在的社区中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意见和期望。新知讲解人类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前一代人的需求”。自然资源是自然界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知讲解小资料专家认为的世界环境问题土壤遭到破坏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严重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化学污染危害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空气污染的危害危险性废弃物越境转移学者认为我国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和沙灾垃圾污染旱灾水灾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新知讲解活动结合上面的材料思考:人们的生产生活给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新知讲解小资料生态平衡是指在自然界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分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其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平衡,结构和功能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人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平衡”,简称为“生态平衡”。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生态服务能力,特别是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容能力。新知讲解小资料我国实施可持续化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中国是最早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1994年,《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发布: 1996年,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全面推进实施;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新知讲解为世界发展尽国际责任的体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开展国际间的大合作,依靠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使生态恶化问题得到遏制或解决。新知讲解小资料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并一直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环境权保护的重要指标。在构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新秩序方面,我国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软实力和大气度。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和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发起国之一,积极参与和推动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成为多边气候规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制定者,并在国内通过立法和政策积极行动以落实承诺。2007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自2008年起,每年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公开、透明地向世人展示中国的每一步努力。2018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4.3%, 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贡献新知讲解活动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缔结或参加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公约、议定书和双边协定。请查阅资料,看看我国在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环境合作方面有哪些具体内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