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复习——课外阅读拓展练习(五)【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复习——课外阅读拓展练习(五)【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复习——课外阅读拓展练习(五)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 40分钟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个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了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有点责怪父亲似的。这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多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在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那个姑娘的神态表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请在选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并写下来。(3分)
( )→( )→( )
2.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2分)
看望——( ) 痛楚——( )
3.前文说“这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中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请把这句话用波浪线画出来。(2分)
4.从女儿的哪些动作中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爱?请用横线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3分)
5.选文题目是“成全善良”,请你说一说:谁“成全善良”?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语段一】 ①昆虫的头部有两根像“天线”一样的须,叫作触角,形状各异,十分奇特。昆虫总是在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触角,好像两根天线或雷达时刻在接受电波和追踪目标。因为触角上有许多感觉器和嗅觉器,与触角窝内的许多感觉神经末梢相连,又直接与中枢神经联网,非常灵敏,既能感触物体、感觉气流,又能嗅到各种气味,甚至是远距离散发出来的。当受到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便可支配昆虫进行各种活动。②如二化螟(mínɡ)的触角,可凭借水稻的气味刺激寻找到它的食物水稻,菜粉蝶的触角可根据接收到的芥子油气味很快发现它的食物十字花科植物。
【语段二】 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③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的羽毛。
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qún)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④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1.【提取信息】这两个语段都写了昆虫触角的______和______,语段二还写了触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方法】两个语段都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触角的特点:画线的句①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②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③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④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3.【品味语言】比较两个语段的语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一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明晰。
B.语段二语言形象生动,让人觉得活泼有趣,能激发人的阅读兴趣。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既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活泼的,还可以进行夸张和想象。
D.无论说明文的语言是平实还是活泼,对事物的描述都要准确,具有科学性。
4.【知识迁移】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物的嗅觉也很灵敏。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藏在心中的鲜荔枝
小时候,我很不懂事,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来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时常会留下一些奶粉、罐头之类的“好东西”,爷爷又总是说:“我不爱吃。”于是这些好吃的便成了我的“囊”中之物。可8岁时由吃引起的一件事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爷爷又病了,咳得很厉害。姑姑拎着一大袋东西来看他。准是又有好吃的啦!我想着,便偷偷地藏在爷爷卧室门外看。果然,姑姑从袋子里拿出了蜂王浆等补品,还有一大串鲜荔枝!“爸,这是您最爱吃的鲜荔枝!”姑姑边说边剥给爷爷吃。那晶莹的荔枝肉馋得我直流口水,可惜就在这时我被妈妈叫走了。
回来时,姑姑已经走了,爷爷知道我最爱吃鲜荔枝,就招呼我说:“小琴,这个爷爷不爱吃,你拿去吃吧!”我感到很奇怪,便问道:“爷爷,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
“噢……爷爷以前爱吃,现在不……不爱了!”太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我吃。
当荔枝所剩无几时,妈妈给爷爷端饭来了。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小琴,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鲜荔枝给吃了!”说着就将剩下的几个荔枝夺了过去,放在了爷爷的床边。我委屈地哭了,爷爷赶紧说:“没关系,我……我不爱吃。”
我低着头走出了爷爷的房间,这时我才明白,并非爷爷不爱吃,而是因为他爱我远胜于爱那串鲜荔枝!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了这串鲜荔枝。
后来,我发现身边有许多像爷爷那样的人,他们以种种“不爱、不喜欢”为借口,把好东西让给了我。现在,我也学会了“撒谎”,告诉他们:“我也不喜欢,给您吧!”
一串鲜荔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1)狼吞虎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怒不可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爷爷的性格特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善良 B.慈爱 C.温和 D.亲切
3.从爷爷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这一串鲜荔枝,让“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道理。(3分)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顿买书
海顿是奥地利伟大的音乐家。
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音乐书店,书店经理礼貌地迎上去问:“先生,想买什么书?”
海顿回答:“我想看看有没有最近出版的钢琴乐谱。”
书店经理立即拿出刚刚出版的海顿的钢琴交响曲集递给他。 海顿说:“我不想要这个。”
书店经理说:“先生,这可是大名鼎鼎的‘交响乐之父’海顿先生的作品集呀!”
海顿漫不经心地说:“是的,这个我知道,可我要买的是更好的作品。”
书店经理勃然大怒:“请吧,先生,您对音乐界一无所知,我无法为您这样的人服务。”
在书店经理即将转身离开的时候,海顿说:“对不起,先生,我就是海顿。”书店经理瞪着吃惊的双眼,心中的愤怒顿时变成了激动。他一下子把海顿紧紧抱住,不知说什么好。
从此,这个书店经理和海顿成了最亲密的朋友。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大名鼎鼎: 。
②漫不经心: 。
③勃然大怒: 。
(2)海顿说:“我不想要这个”,“这个”指________,海顿要买的作品是________。
(3)“书店经理瞪着吃惊的双眼,心中的愤怒顿时变成了激动”,“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激动”的原因是________。
(4)从海顿买书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五、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人的潜力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    )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    )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人的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大约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的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500个左右的神经元相联系,形成了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0多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的解剖表明,他的大脑中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非常多的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⑧再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⑨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伟大的贡献。成就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栋梁之材。(有改动)
1.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  )(2分)
A.智能 B.力 C.物 D.人
2.短文第⑦段在介绍人脑有丰富的神经突触时,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3.填入第④段括号里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 就 B.既然 就 C.虽然 但是 D.因为 所以
4.对第⑥⑦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刺猬大脑中只有几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个突触。
C.列宁的大脑中有100亿个神经元。
D.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就越聪明。
5.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其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回答。(不超过5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一般认为”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微笑 尴尬 流露出了笑意 2.探望 痛苦
3.“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4.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
5.是那个老人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坚强、宽容的人。
二、1.形状 作用 能闻到气味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由语段一中“形状各异”推测出其描写了触角的形状,“受到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便可支配昆虫进行各种活动”可推测其后是写触角的作用。由语段二中“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可知描写了触角的形状,由“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知描写了触角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还描写了“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由此可完成填空。
2.下定义 打比方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3.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性文章语言风格的能力。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但是无论采用哪种语言风格,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不能够夸张。故C选项说法错误。
4.猪 狗 老鼠
三、1.(1)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2.B 3.我体会到了爷爷对“我”浓浓的爱。
4.“我”明白了长辈们的用心,现在“我”要把好的东西留给长辈们
5.长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 我们要懂得回报长辈的爱
四、(1)形容名声很大;随随便便,毫不在意的样子;形容突然大怒的样子
(2)海顿的钢琴交响曲集;比海顿的钢琴交响曲集更好的作品
(3)他竟然连海顿的作品集都不要,书店经理以为他对音乐界一无所知;因为书店经理见到了海顿,另外海顿虽然是大师了,他还需要买更好的作品
(4)虽然海顿已经很有名了,但他还希望自己不断地提高,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
五、1.C 2.C 3.A 4.D
5. (1)人脑有超量的神经元;(2)人脑的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3)人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有很大的可塑性。
6.不能删去。因为“一般认为”是指普遍认为,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删去后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