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复习——课外阅读拓展练习(三)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 40分钟一、当你思念远方的亲人时,你会怎么做?下面是某地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根据表格完成练习。年龄段 去看他(她) 给他(她)写信 打电话 QQ聊天 微信视频老年人 12% 6% 40% 18% 24%青年人 7% 3% 19% 21% 50%少年儿童 3% 1% 7% 19% 70%1.【提取信息】当思念远方的亲人时,老年人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所有年龄段的人,最不常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2.【分析判断】根据调查结果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人们更多地通过电话、QQ、微信向远方的亲人传达思念。 ( )(2)青年人中已经没有人愿意给远方的亲人写信了。 ( )(3)通过QQ聊天的方式来表达思念的人中,少年儿童占比最多。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母爱是一根穿针线①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②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③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卓著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④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滴滴答答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儿声音,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⑤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⑥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⑦——还是失败。⑧再试……⑨线仍未穿进针眼里。⑩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电脑显示屏上看到母亲穿针的画面,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这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1. 根据意思到短文中寻找对应的词语填空。(2分)(1)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 )(2)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比喻洒脱自然,毫无拘束。( )2. 用“_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做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 [疑难]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这句话中出现了三次“再次”,我从中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 请仔细阅读 ④~ 自然段,并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疑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到“钉纽扣”,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奇特的家书十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个汉族学生外,大部分同学都是少数民族,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作为班长,我有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我留意过,“多吉”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来自贵州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多吉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指刚抬起,里面的信飘了出来——竟是一片树叶!只见那叶子在空中翻转了几个来回,缓缓落到了地面上。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一下子红了。“……我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个盲人。我家就我一个儿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空信封。又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收到信后,我又将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湿润后,两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声音。我娘说,那样的话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桉树叶发出的声音像我喊她的声音……”一时间,教室里寂静无比。我听到几个小女生抽起了鼻子。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有删改)(1)多吉与母亲的家书的奇特之处是:多吉的娘给多吉的信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而多吉给娘的信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2)理解句子意思填空。(6分)①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一下子红了。(4分)大家“惊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吉脸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2分)“大爱无言”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为什么用“奇特的家书”作为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奇特”一词创设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多吉与母亲的家书是以树叶互报平安,这种方式很奇特,其中体现的母子深情让人感动。C.因为他们的家书中什么也没有。(4)多吉为什么要给娘准备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多吉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一个人的演讲①十岁那年,班主任陈老师推荐我参加学校的一个演讲比赛。得知消息,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我虽然作文写得好,但演讲却是一窍不通,更是从未登上过那高高的演讲台。②放学回家,父亲看我心神不宁,问我出了什么事。我把演讲比赛的事说了,带着哭腔( )父亲:“爸,我不想去演讲。你去跟老师说说,让其他同学去吧。”父亲先是劝我参加演讲,可我就是不愿去。看我不情愿的样子,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到陈老师家去一趟,答应与不答应,你都要准备。”③父亲很晚才回来,冲我摇了摇头。我瞬间明白了,陈老师没有答应父亲的请求。我转过身去,心想:这么点事都帮不了我,实在不行,只好自己应付了。④我很生父亲的气,第二天放学回到家也没理他。晚饭后,我做完作业收拾书本的时候,一直在旁边的父亲对我说:“拿着要演讲的那篇文章,跟我来一下。”⑤我和父亲乘着夜色出了村。走着走着,父亲竟把我带到了学校操场里。满天的星光下,校园里静悄悄的。父亲带着我走上操场边的主席台,拿出一个手电筒,对我说:“你站在这里,讲一讲那篇文章。”父亲的话里充满了鼓励,让我无法拒绝。我接过手电筒,父亲搬了块石头坐到台下。⑥站在台上,我的脸涨得通红。借着手电筒的光线,我硬着头皮开始演讲,没讲几句,我就忘了后面的文字,开始结巴。父亲在台下静静地听着,像个忠实的听众。停顿片刻,我再次练习。一遍,两遍,起初我感觉很不自然,有时候连话语也不连贯。说着说着,我心中的恐惧感渐渐消失了,演讲也逐渐通畅起来,到了精彩之处,父亲还为我鼓掌加油。那天晚上,父亲帮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⑦“每个人都会遇到第一次,人生要学会面对。”回来的路上,父亲这样( )我。我记着父亲的教诲,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训练,我登上了演讲比赛的舞台,获得全校第二名。⑧这次获奖给了我很大鼓舞。从那以后,只要人生中遇到艰难曲折,我就会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人生要学会面对。⑨后来我去拜访陈老师,无意中说起那次演讲比赛的事,陈老师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你父亲找我聊了你学习的事,但他并没说让你退出比赛。”⑩回家后,我问起父亲。他笑笑说:“每只雏燕都有学试飞的时候,没有第一次的试飞,怎么能学会高飞呢。我根本没想让你退出比赛,去找陈老师,只是想听听他对你的评价。从他那里回来,我心里更有底了。”我( ),终于明白父亲的心意。他鼓励我学会了面对。他在背后默默鼓励我慢慢学会高飞,让我飞出了一个崭新的人生。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要求 告诫 万分沮丧 B.恳请 责备 恍然大悟C.要求 责备 万分沮丧 D.恳请 告诫 恍然大悟2.请用简要的话概括第⑤~⑥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0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对文章主要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从中悟出了人生道理。B.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从中悟出了人生道理。C.在父亲的帮助下,“我”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从中悟出了人生道理。4.仔细阅读第⑩段,从对父亲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完文章,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你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不少于30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海洋大药房海洋是天然的大宝库,不仅生物资源丰富,还是石油和多种矿物的产地。不过,跟我们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应该还是海洋里的药物。海洋中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就有了十分丰富的药材。据说,早在五代时我国就有个叫李珣的人,专门撰写了研究海洋药物的著作《海药本草》。海洋中的药材数不胜数,简直是个大药房。由于海洋生物不断繁衍生长,没有穷尽,所以,这个大药房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常见的海洋药物有鱼肝油、琼胶、精蛋白、胰岛素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又从海洋动植物中提取了抗生素、止血药、降血压药、麻醉药,甚至抗癌药等药物,这些药物疗效甚佳,为人类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提供了极大帮助。有一种海蛇,可以说是地球上毒性最烈的蛇。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这种蛇的毒液中含有天然抗蛇毒血清,所以自身不会中毒。此外,将抗蛇毒血清处理后,提炼出的药物不但可以治疗各种毒蛇和毒虫咬伤,而且还是治疗风湿、麻痹、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病症的特效药。虽然有这么多的海洋药物在为人类服务,可是研究海洋生物,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样本的采集就是最难的一个环节。为了采集到一些珍贵样本,专家们也是想尽各种办法,有人就想到,可以用现代技术建造一艘载人小潜艇,直接把科学家送到深海去工作。一些敢于冒险的科学家,会亲自潜到海底去采集样本。可并不是谁都能成为潜水高手,有些无法潜水的科学家就动手设计了属于自己的专业工具“采泥器”,“采泥器”的样子十分古怪,像是两个扣在一起的大勺子,但是这种抓斗相当实用,把它从船上放到海底就能获取少量的泥土标本,省去了潜水的麻烦。这样的办法适用于一些容易取样的标本,而对于那些极其微小的微生物,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有一种抗癌的微生物,只有1~2微米那么长,要想在海洋深处找到,就只能依赖更先进的仪器了。不过,在海洋生物中,让人最感兴趣的还是海绵生物。这是因为海绵生物是多细胞生物的活化石,它们生活在海底深处,靠吃浮游生物生存。此外,海绵生物还是海洋中的自卫专家,一旦遇到敌人,它们不会迅速逃跑,而是会释放出大量毒素,用来阻止或消灭敌人。据估计,世界上有5万多种海绵生物,人们认识的却还不到9000种,因此,还有大量的海绵生物要我们去认识、开发和利用。专家称,现在每年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新物质约800种,其中几乎一小半都取自海绵生物。让人担心的是,提取一定数量的生物体本无可厚非,可要是不加节制地大量打捞,就会导致海底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以说,想让海洋为我们人类服务,首要前提是适度开发,这样我们才能更长远地利用。不光对海绵生物来说是这样,对其他海洋生物也是如此。(选自《中国少年儿童趣味百科全书》,有删改)20.“海洋中的药材数不胜数,简直是个大药房”,这句话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A.下定义 B.打比方 C.举例子 D.作比较21.第二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A.举例子 说明我国比别国更早使用了海洋药材。B.举例子 说明海洋药材丰富。C.作比较 说明海洋药材丰富,我国很早就使用了海洋药材。D.举例子 说明海洋药材丰富,我国很早就使用了海洋药材。22.关于海绵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A.海绵生物是多细胞生物的活化石。B.海绵生物生活在海底深处,靠吃浮游生物生存。C.海绵生物遇到敌人迅速逃跑,并释放大量毒素,阻止或消灭敌人。D.海绵生物种类繁多,但人类目前认识、开发和利用的并不多。23.对五、六、七自然段的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2分)A.介绍研究海洋生物,不是件容易的事。B.介绍科学家发明的“采泥器”可以从海底获取泥土标本。C.介绍建造一艘载人小潜艇把科学家送到深海去工作的设想。D.介绍研究海洋生物不是件容易的事,科学家想尽各种办法。24.“有一种海蛇,可以说是地球上毒性最烈的蛇”一句中的“可以说”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有同学认为文章第三段说“这个大药房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后一段却说“适度开发,这样我们才能更长远地利用”,这样自相矛盾了,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打电话写信【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思念远方的亲人时,40%的老年人会打电话,而所有年龄段加起来也只有10%的人会写信。2.(1)√ (2)× (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关键信息的能力。3%的青年人会给亲人写信,所以(2)中的描述有误;70%的少年儿童会使用微信视频与亲人聊天,故(3)中的描述有误。二、1. (1)畅通无阻(2)行云流水2. 略。3. 母亲的视力下降得非常厉害,母亲穿针时的动作非常艰难,但她仍然坚持,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点拨]“再次”出现了三次,从内容上讲是强调了母亲穿针的动作十分艰难,答题时还要进一步思考深层含义,背后深层的含义直指中心,表达出了母亲浓浓的爱。4. 母亲为儿子钉扣子,但线怎么也穿不进针眼里。儿子觉得自己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感情,没有关心母亲,很惭愧,帮母亲把线穿到了针眼里,母亲很高兴。5. 在母亲需要帮助时,孩子也要及时地去帮助母亲,关心母亲,让母亲感受到孩子对她的爱。事例略。[点拨]注意要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个生活中发生的、能让父母的爱畅通无阻的小例子来说明。6. 首尾呼应,更能突出母爱无处不在、蕴藏在细微之处的中心。三、(1)一片桉树叶 娘平安 两片桉树叶 两片浸泡湿润后的桉树叶合在一起能吹出声音,多吉的娘就知道多吉也平安了(2)①多吉的信只有一片叶子 让大家知道了自己与母亲通信的方式而不好意思②多吉母子互寄桉树叶作为家书互报平安,这种母子深情虽然没有只言片语,却感人至深。(3)C(4)多吉的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个盲人,写不了信。这些信封方便娘寄桉树叶给多吉报平安。(5)多吉是个孝顺的孩子,从他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娘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空信封中可以看出来。四、1.D 2.父亲帮“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 3.C4.我体会到这是一位温和、有智慧、对孩子充满信心的父亲,他对孩子说了善意的谎言,目的是鼓励孩子学会面对困难。5.【示例】我想对文中的父亲说:“您好,我读完文章,由衷地敬佩您。您用智慧启迪自己的孩子,让他学会了面对。如今,您也启发了我,同样让我懂得了人生要学会面对的道理,谢谢您!”五、20.B 21.D 22.C 23.D24.不能删去,因为“可以说”是一种大概的推断,不是确定的说法,去掉就会变成说这种海蛇就是地球上毒性最烈的蛇,这样就不严谨了,无法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5.示例:并不矛盾,因为第三自然段强调的是海洋生物多,所以药物也多,而最后一段强调的是如果不适度开发,破坏了海底生态的平衡,就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所以只有合理开发才能让海洋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所需物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