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妙、奏”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及叙述顺序。3.能仿照课文,围绕厨房里的声音用上拟声词说几句话。过程与方法:1.用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谈感受的方法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词语的生动,感受大自然的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描写声音的词句。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的美妙.2.养成留心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妙、奏”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2.有感情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3.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词语的生动,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教学难点:1.学会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谈感受进而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能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词语的生动。2.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过的声音写几句话。【教学过程】游戏导语: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关于声音?咱们来做一个一组声音的游戏好不好? 1.听声音,猜画面(出示课件)2.学生听声音猜画面1.声音无处不在,换一种方式继续猜:2.生读文字猜声音(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呱呱,呱呱,呱呱呱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哗,哗,哗哗哗,哗哗哗......一、引入课题1.板书课题:21大自然的声音2.齐读课题3.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1)呱呱,呱呱,呱呱呱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 哗,哗,哗哗哗,哗哗哗......(2)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热闹的音乐会 轻快的山中小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4.指导书写:(课件出示)奏 琴 柔 4.多音字学习。(出示)多音字“呢”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指名说出“呢”已学过的读音3小结:“呢”不同读音的意思及用法。二、整体感知课文。1.复习关键语句。(出示课件)(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提问: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关键语句,复习这句话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2)读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3)思考: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声音怎么样?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用横线画出来这句话。2.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填一填”)读读课文3.板书:美妙,讲解美妙的写法及解释4.引出2.3自然段的中心句,简单讲解中心句在习作中的运用5.连句成诗: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三、通过风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理解第2自然段。 (一)体会风发出的声音的美妙。1.导语:我们通过梳理课文条理,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体会这些大自然的声音的美妙了。 出示任务: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了风吹森林发出的声音是美妙的?点出有关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能不能把美妙的声音读出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词语: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音乐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温柔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大自然的威力(板书:不一样声音音乐轻轻柔柔呢喃细语雄伟乐曲 力量威力) 指导感情朗读,以语音的轻重和语速的缓急读好提取出的词语,体现风吹森林发出的声音美妙。 追问:(利用板书)你在哪里听到过“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或“雄伟的乐曲”或“充满力量的声音”,这些课文说的大自然的声音呢?(指名回答。合情合理就应予以肯定。)出示任务:再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列举出风多少种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分别是哪几种情况?用横线画出有关词语,然后说一说。(提示: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以下相同,不再说明。)(二)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句子的美妙之处。1.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课文列举出风四种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 问题2:分别是不一样的树叶,不一样的季节,微风拂过和狂风吹起,这四种情况。 说话:课文列举出风四种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它们分别是不一样的树叶2.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大自然的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大自然的声音。)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大自然的声音。课文中介绍的大自然的声音有哪些,各是什么样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四、拓展延伸1.主题延伸读了本文,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我要用手中的笔描摹耳朵里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2.推荐阅读 (出示课件)《谁曾见过风》(英)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谁见过风呢?不是你,也不是我。当树叶沙沙摇响,那就是风从林间穿过。谁见过风呢?不是你,也不是我。当树梢低下头来,那就是风从它身旁经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