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 教案

资源简介

“飞天”凌空(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基本特点,能够比较和消息的异同。
2.通过品读动词,赏析修辞等手法,理解特写特点,进而进行特写写作。(价值、放大、放慢、放清)
3.情感态度:养成阅读、关注新闻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生活家国热爱。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动词,赏析修辞等手法,理解特写特点,进而进行特写写作。(价值、放大、放慢、放清)
√凌líng空: 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 √翘qiáo首 酷kù似 潇洒 轻盈 √悄qiao然 √由衷zhōng:出自内心。 √新秀:新出现的优秀人才。 √屏bǐng息敛liǎn声 √眼花缭乱: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 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情境导入,了解特写:
1. 为《光明日报》体育新闻补写一则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2.为新闻节目《巅峰时刻》选取一段镜头。
……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
明确:
特写:最有价值 ,放慢过程 、放大特点、放清细节
比对品读,体会特写: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比较一下本文(特写)与材料(消息)的异同
明确:同:吕伟亚运会跳水夺冠。(同一内容素材 )
异:消息——夺冠过程 准确简洁(侧重于全过程 ,准确简洁。)
本文—— 最后一跳 生动文学(有价值横截面 ,生动具体。)
本文选取了最有价值的最后一跳,并放慢过程,放大特点,放清细节。从新闻事件中截取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这就是新闻特写!(书本P9)
2.思考: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我们选出来了,那么文字特写如何“放慢”“放大”“放清”?
明确:(1)结合动作,谈“放慢” 过程。
(2)结合标题,谈“放大” 特点。
(3)结合视角,谈“放清” 细节。
3.同学们,文字特写是如何“放慢”的?放慢是什么?(动作过程),通过学们圈画出文中关于跳水动作的描写。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明确:(1)拆分动作:准备 — 起跳 — 腾空 — 入水
跳水虽然只有1.7s,但是有一系列的动作,只有将动作拆分,定格,才能放慢动作,细致描写。
(2)锤炼动词: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用一个个恰当的动词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现出来。让读者充分了解感受每一个动作细节。
动中有静: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就如被空气托住了……”
起跳的瞬间,“托住”一词瞬间让画面停 滞,给读者形成了一个慢镜头印象。
所以说,要想将动作场面描写好,还需要放慢动作过程,使得描写更为丰富详细。
结合动作,谈“放慢” 过程
4.整体的动作过程我们聊完了,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文章是如何体现“放大”?需要放大(强调)什么?(特点,吕伟跳水的特点)?圈点勾画原文概括。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明确:吕伟高台跳水:身姿轻捷、技艺精湛、心态从容 (副标题:概括内容,补充说明)
“飞天”凌空:体态轻盈、舞姿优美、态度优雅 (主标题: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关联中心特质,表达生动艺术)
分析:连续腾空,“一周半”“三周”让读者在脑中生成细节动作,同时,又以“疾如流星”“潇洒自如”等形容词写出了动作之连贯、动作之快。
最后入水的一个“哧”字将动作的“快”导向极致,又以水面的细节之静为之烘托
动作快。
结合标题,谈“放大” 特点。
如果单单抓住动作,突出特点,对于镜头来说是不是单薄了些呢?仔细阅读文章,作者还关注了哪些呢?让我们看清楚了什么呢?
(1)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既写出了吕伟“沉静自若”的特点,也为后文跳水动作的“动”蓄势铺垫)
  (2)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3)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4)“妙!妙极了广 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5)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明确:看整体 — 看局部 (身体 — 手 — 脚)
看正面 — 看侧面 白云清风,水花不惊,观众惊叹
结合视角,谈“放清” 细节
关于吕伟的描写:除了身体这一整体,还描绘了他的手以及脚的状态,丰富镜头的内容,除此之外,观众记者水花的侧面烘托,烘托出当时跳水之精彩,气氛之热烈,观众之热情,国人之自豪,爱国情感之炽热。
从多角度观察分析,从而使得特写更具有层次、更丰满,使场面更具有感染力。使得新闻特写的的画面感很强。
5.新闻特写的作用:有的人认为,在当时关于吕伟跳水获奖消息的点击量以及影响力会超过特写。你怎么看?
30年前也许关于吕伟跳水获奖消息的点击量以及影响力会超过特写,但是在30年后,新闻特写的影响力会反超,因为特写让新闻报道更有层次、更丰满,不仅让人有身临其境现场感和画面感,还能打动读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的爱国之情。这就是新闻特写的价值。
迁移实践,尝试特写:
仿照《“飞天”凌空》,进行运动会特写。
要求:
1.标题(比喻主标题+明确副标题)。
2.选取一个你觉得最有价值的运动会情境。
3.运用课堂所学方法,放大一个中心特点,放慢一组动作过程,放清不同视角细节。
作业
小练笔:
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并熟读《“飞天”凌空》(第2-4节),文中作者分解了连贯的跳水动作,展现了生动的画面。请以“精彩的瞬间”为题,描写你生活中某一片段。
要求:
1.巧用分解,运用形象化的描写。
2.字数15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