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学案 导学精练 专题15 DIS力学实验(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学案 导学精练 专题15 DIS力学实验(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5 DIS力学实验(学生版)
一、共点力平衡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图板、图钉、白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个)、刻度尺、量角器。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弹簧秤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秤调零厚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秤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直到相同为止。
2、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若不在应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零误差)
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5、误差分析
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实验目的、原理【重点知识提示】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原理利用等效法,当两个力共同作用使橡皮筋伸长到节点O与一个力作用使橡皮筋伸长到节点O时,这个力就是前两个力的合力。
2、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细芯铅笔。
3、实验步骤与器材调整
1) 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2)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上,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 用两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互成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拉橡皮条、将节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4-1,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力的大小),用铅笔描下O点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力的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 用铅笔和刻度尺从O点沿两条细绳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以F1、F2为邻边用铅笔及刻度尺完成平行四边形,两邻边所夹的对角线为合力F的方向。
5) 只用一只弹簧秤勾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此时秤的示数F/及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按同样的标度作出F/的图示。www-2-1-cnjy-com
6) 比 较F/与F的大小和方向。
7) 改变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做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4、注意事项
1) 本次实验中,以橡皮条的伸长(节点到达某一位置)来衡量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在同一次实验中应使两种情况下节点到达同一位置。
2) 实验前,首先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正确,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使用时不能超过弹性限度,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 画力的图示时,标度的选取应恰当,要严格按几何作图法求合力。
4.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于读数、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此外还有弹簧秤本身的误差,因此,首先应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在实验中拉细绳时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对刻度,按有效数字记录示数,作图时要准确,两个分力F1和F2间夹角不能太大或太小,要按实验的要求进行操作、读数、作图,即使存在误差,也应该是正常的,不能用数据拼凑使实验非常完美,也不能只用特殊角度而不管其一般性。
二、DIS研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研究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带滑轮的轨道,小车,钩码,小车配种片,电子天平等
本实验应注意:
①轨道应保持水平。
②小车与轨道的摩擦力要小。
③钩码的质量也应该小些。
④小车质量越大实验数据越精确。
【实验目的】
用DIS研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带滑轮的轨道,小车,钩码,小车配种片,电子天平等
参照前面的实验步骤,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①轨道应保持水平。
②小车与轨道的摩擦力要小。
③钩码的质量也应该小些。
④小车质量越大实验数据越精确。
⑤保持钩码质量不变该变小车质量(加配重片)重复实验
⑥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参考方案】
用DIS研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供参考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小车的质量。
②测钩码的重力(作为对小车的拉力)
③如图3—11所示,在轨道上放置小车并安装传感器,连接电路,将细线连接小车,跨过滑轮系住小钩码,释放小车测定加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④将上述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大小重复实验。
⑥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a/m/s-2
F/N
【例题解析】
例1. 图4-2是甲、乙两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在《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若用F表示两个分力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F2的等效力,则可以判断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尊重客观事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例2. (多选)在《互成角度的两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0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的位置允许变动
B.在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的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时,两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度不变,以便于计算合力的大小
例3. (多选)在《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减小实验误差 ( )
A.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前,先把所用的两个弹簧秤的钩子相互钓任,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例4.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 。
③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 。
④改变 ,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0。
②进行⑴中的各项测量。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h0)代替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方案正确可行。
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
例5. 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出处:21教育名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⑴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A的v-t图线如(b)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 m/s2 ,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 。(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⑵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⑶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 ( http: / / www.21cnjy.com )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c)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        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例6.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21cnjy.com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课堂练习】
1. 图(a)为“利用DIS研究小车加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阻力忽略不计,得到a-F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实验过程中需满足的条件为(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 小车质量较大且不变 B. 小车质量较小且不变
C. 钩码质量较大且不变 D. 钩码质量较小且不变
2. 图甲为“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关系”的实验装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小车上安装的是位移传感器的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部分。在保持小车的____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关系图线。
(2)分析发现图线在纵轴上有明显的截距(OA不为零),这是因为____。
(3)图线AB段基本是一条直线,而BC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A.实验的次数太多
B.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C.钩码的总质量明显地大于小车的总质量
(4)释放小车之前就启动记录数据的程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多次实验中,如果钩码的总质量不断地增大,BC曲线将不断地延伸,那么该曲线所逼近的渐近线的方程为____。
3. 如图甲为“用 DIS ( http: / / www.21cnjy.com )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回形针的重力大小代替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 F,并通过 DIS 系统测得小车的加速度 a。某同学第一次将轨道水平放置进行实验,作出 a-F 图线;第二次将轨道倾斜放置(B 端垫高,轨道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 进行实验,作出 a-F 图线。如图乙所示图线是在轨道___________(选填“水平”、“倾斜”) 的情况下得到的,图线纵截距最大可达到的值为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 在“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实验中:
(1)甲同学采用位移传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测量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位移传感器测得小车的v-t图像后,分别得到t1和t2时刻的速度v1和v2,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乙同学采用光电门测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b。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使挡光片的前端位于A点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上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测出A到B的距离L和挡光片的宽度d。
①根据上述物理量,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
②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步骤中必须做到的是( )
A.要用天平称量小车质量 B.钩码的质量应该远小于小车质量
C.每次测量均要改变小车的质量 D.不论轨道光滑与否,轨道一定要保持水平
(3)光电门常被用来测量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的瞬时速度,请分析这种测量方法中误差产生的主要来源_________?得到的速度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_?
5. 图(a)为“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选钩码的质量要远________于小车的质量(选填“大”或“小”)。固定在小车上是位移传感器的_________(选填“发射器”或“接收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图(b)是小华同学设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另一套实验方案。在轨道上的B点处固定一光电门,将连接小车的细线跨过滑轮系住钩码。把小车放到轨道上,挡光片的前端位于A点处,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0.5×10-2 ( http: / / www.21cnjy.com )m,小车上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0.5×10-2s,A、B距离LAB=1m。则小车过B点的瞬时速度vB=________m/s,加速度a=________m/s2。
②说明采用该实验方案测加速度时,产生误差的原因。(说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
单摆、停表、直尺、游标卡尺、铁架台等。
【实验原理】
由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可得,测出L、T就可以计算策略加速度g。
【实验步骤】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基本步骤如下:
选取一个摆线长的1m的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摆,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图6-14)。用米尽量出悬线长度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球的半径r,也精确到米。L+r就是单摆的摆长。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偏角(不超过5°),然后放开小球让它摆,用有测出单摆做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摆一次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再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设计一个表格,把测得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中。最后,求出几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即可看作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在1m左右,小球应选用密谋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0m。21·世纪*教育网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产生摆线下滑,摆长改变的现象。
3、注意摆动时控制摆线偏离竖起方向不超过5°,可通过估算振幅的办法掌握。
4、摆球振动时,要这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5、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最低位置时开妈计时,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点时,进行计数,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计数。
本实验也可用DIS实验系统来做,其方法如下:
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将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6-15中的光电传感器接到数据采集器的输入口,点击实验菜单中的“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时,测出摆球的半径与摆线的长度。单摆摆动后,点击“记录数据”,显示屏将得出一组单摆的周期与重力加速度的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二、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
研究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中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原理】
分别测定摆锤在摆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动能和势能,研究机械能的总量有什么特点。
【实验器材】
机械能守恒实验器、DIS(光电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DIS实验
【实验1】 观察由同一位置释放的摆锤,当摆线长度不同时,摆锤上升的最大高度。
如图5—42所示,实验时先卸下“定位挡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摆锤(圆柱形)置于A点,释放摆锤,观察它摆到左边最高点时的位置,用笔记下这个位置,看看这个高度与A点位置是否相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装上定位挡片并置于P点位置,它对摆绳有阻挡作用。再次释放摆锤,同样观察摆锤向左摆起的最大高度,并记下这个位置。
依次将定位挡片下移至Q、R等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做类似观察、记录。
从实验的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2】将实验装置中的光电门传感器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数据采集器。测定摆锤在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得摆出在该位置的动能,同时输入摆锤的高度,求得摆出在该位置的重力势能,进而研究势能与动能转化时的规律。实验中A、B、C、D四点高度为0.150m、0.100m、0.050m、0.000m,已由计算机默认,不必输入。若选用其他点,则需测量实际高度并输入数据。
开启电源,运行DIS应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中的“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软件界面如图5—43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测量摆锤的直径△s及其质量m,将数据输入软件界面内。把光电门传感器放在标尺盘最低断的D点,并以此作为零势能点。
摆锤置于A点,点击“开始记录”,同时释放摆锤,摆锤通过D点的速度将自动记录在表格的对应处。
点击“数据计算”,计算D点的势能、动能和机械能。依次将光电门传感器放在标尺盘的C、B点,重复实验,得到相应的数据。
【实验结论】
实验1的结论:步骤:1)将DIS机械能守恒实验器按装配图安装好
2)卸下“定位挡片”将摆锤置于A点释放摆锤,观察它摆到右边最高点时位置,用笔记录看此位置与A点位置是否相同。
结论:摆锤在西侧时和最高位置是的机械能量是相等的
实验2的结论:摆锤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总结: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例题解析】
例1.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某同学将摆悬挂后,进行如下操作:
(A)测摆长L:用米尺量出悬点到摆球球心之间的长度。
(B)测周期T:将摆球拉起,然后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算出单摆的周期T=。21教育网
(C)将测得的L和T代入单摆的周期公式,算出g,将它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写入实验报告。
(1)请指出上面步骤中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要求写出该步骤的字母,并加以改正。
(2)实验过程中发现单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摆角逐渐减小,某次使用摆长为0.960m的单摆,如图所示。摆球从摆角θ<5°开始振动,某次当摆球从A到B经过平衡位置O时开始计时,发现该单摆随后经过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是59.6s,经过50次全振动停止在平衡位置。
①则该次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约为   m/s2。
②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例2.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 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 cm的铁球
(2)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 1 2 3
摆长L/cm 80.00 90.00 100.00
50次全振动时间t/s 90.0 95.5 100.5
振动周期T/s 1.80 1.91
重力加速度g/( m·s-2) 9.74 9.73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_______s,g=_______m/s2。
(3)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 2-L图像,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 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4)某同学进行测量时,由于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把量程为30 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距悬挂点O点小于30cm的A处做了一个标记,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 =______(用l1、l2、T1、T2表示)。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例3.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______;由此进一步外推,可得到推论是: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例4. 某小组设计了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所用传感器的名称是______;
(2)以下实验步骤中不必要的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将小车从轨道上某处释放,测出经过两个传感器的速度v1和v2(轨道摩擦可忽略)
B.在轨道上安装两个传感器,测出它们的高度差h
C.连接DIS实验线路
D.测出小车的总质量m
(3)多次改变两个传感器的距离,测得h及对应的v1和v2,取,并作出△v2-h图象,如图(b)所示。实验中每次释放小车的位置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相同;该图线的斜率k=______。
【课堂练习】
1.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装置来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轻质细线的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连接圆柱形的摆锤P,在摆锤摆动的路径上,固定了四个光电门A、B、C、D。实验时,分别测出四个光电门到悬点O的高度差h,从某一高度释放摆锤,利用光电门测出摆锤经过四个光电门的速度。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利用光电门测量速度时,可以测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摆锤的直径作为_________________。若摆锤直径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则摆锤动能的测量值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认为:测得摆锤的质量为m,可由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Ep=-mgh计算出摆锤在A、B、C、D四个位置的重力势能。他这样计算重力势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在得到摆锤经过四个光电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速度v和光电门距离悬点O的高度差h后,作出如图(b)所示的v2-h图线。若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该直线的斜率为_______。决定图线与纵轴交点位置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光电门两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电孔内分别安装了红外线的发光管和接收管,当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光电门记下挡光时间Δt。若挡光片的宽度为d,则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这个速度可以被看做瞬时速度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光电门用来测量摆锤经过不同位置的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①关于在这个实验中光电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调节摆线长,使摆锤摆动时摆线能通过光电孔
B.测量中,光电门始终固定在某个确定的位置
C.摆锤释放器的位置要随光电门的位置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
D.每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要用测平器使光电门的光电孔与所测点位于同一水平线
②在某次实验数据基础上,作出的摆锤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摆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随高度h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则其中_________(选填“I”或“II”)是摆锤动能随高度h变化的图线,该图线斜率大小等于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 某同学想在家做“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来一块体积约为3 cm3、外形不规则的金属块代替摆球,用细线将金属块系好并悬挂于O点,金属块与细线结点为M,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拉开金属块,由静止释放,当它摆到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填“最高点”或“最低点”)开始计时,若金属块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t,则摆动周期T=________;
(2)该同学用OM的长度作为摆长,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改变摆长记录多组L、T值。若用公式法计算出各组的重力加速度,再取平均值,那么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为此他想改用图像法,以周期的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T2为纵坐标,OM的长度L为横坐标,做出T2-L图像。如果其他操作都无误,则他作出的图像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选填“a”,“b”或“c”);然后根据图像的斜率k,就可测出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一、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目的】
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实验器材】
油酸、酒精、滴管、痱子粉、量筒、刻度尺、蒸发皿。
分子的直径有多大呢?
可用“油膜法”来粗略估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子的大小。将油滴到水面上,油会在水面上散开,几乎形成单分子油膜。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的,那么当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等于油分子的直径,如图6—5所示。只要先测出油滴的体积,再测出油膜的面积,就可估算出油分子的直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实验过程】
1.把已知浓度的油酸酒精融液滴入量筒,记下滴数,测量并计算出每滴溶液中的油酸体积。
2.在蒸发皿内盛放一定量的水,再把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
3.用透明方格纸(把方格复印在透明薄膜上),测量油膜的面积,如图6—6所示。
测定结果表明,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我们在化学课中学过,1mol纯物质所含的粒子数是恒定的,即6.02×1023个,这个数目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符号NA表示。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物理学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基本常量,它把一定宏观物质的量与微观分子数联系了起来。因此,它就成了连接宏观与微观的一个重要桥梁。一般物体中分子的数量大得惊人,如1cm3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3×1022个。假如全世界60亿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来数这些分子,每人每秒数一个,也需要将近17亿年的时间才能数完!
4. 油膜的面积S的测定
油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把油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1cm边长的正方形为单位,数出轮廓内正方形小格的格数(不足半格的舍去,超过半格的算一格),计算出油膜面积的数值S(以cm2为单位)
由d=V/S算出油膜的厚度,即分子直径的大小(如图6-6)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二、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目的】
探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
DIS(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注射器
实验探究(DIS实验)
实验设计
将压强传感器介入数据采集器,开启电源,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DIS应用元件,点击试验条目中的“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软件界面见图6-22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如图6-23所示,注射器与压强传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的测口相连。在数据表格上输入所设定的体积。推拉注射器活塞,使其位于各设定体积时,点击“记录书记”,表格上将记录不同体积是所对应的注射器内气体的压强数据。点击“数据计算”,表格上将显示注射器压强和体积的乘积值,以及体积的倒数值。计算出PV的乘积,和其他组同学进行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注意1.不要用手摸注射器 2.压缩气体要缓慢 3.改变气体状态后不要立即读数,待稳定后再读
反思讨论
为什么各组同学实验的PV值不完全相同?在试验中,推拉活塞要注意什么
启动“图线分析”功能,在屏幕上可以分别观察到压强和体积,压强和体积的倒数关系曲线。请在下表中抄录计算机界面上测的压强和体积的数据21·cn·jy·com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压强
体积
根据抄录的数据,参考屏幕上得出的曲线,在图中用描点法画出p与V以及p与的关系图,并分析得出结论
【例题解析】
例1. (多选)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某小组发现测得的分子直径数据比其他组大2-3个数量级,可能的原因是(  )2-1-c-n-j-y
A. 计算油膜面积时,只计算了完整方格的数目
B. 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过多,导致油膜没能充分展开
C. 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当作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
D. 测量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时,将31滴溶液错数成30滴
例2. “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保持温度不变,封闭气体的压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p用_____传感器测量,体积V由_____读出.实验前是否需要对传感器进行调零?_____(选填:“是”或“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某次实验中,数据表格内第2次~第8次压强没有点击记录,但其它操作规范.根据表格中第1次和第9次数据,推测出第7次压强p7,其最接近的值是_____
次 数 1 2 3 4 5 6 7 8 9
压强p/kPa 100.1 p7 179.9
体积V/cm3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A.128.5kPa B.138.4kPa C.149.9kPa D.163.7kPa
(3)若考虑到连接注射器与传感器的软管内气体体积V0不可忽略,则封闭气体的真实体积为_____.从理论上讲p﹣图象可能接近下列哪个图?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例3. “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本实验封闭气体的体积可通过   直接读出。
(2)缓慢推动活塞,在计算机中输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体体积V,同时记录对应的气体压强p。若推活塞过程中发生漏气现象,则对应的v﹣图象可能是   。为防止漏气,除了要确保传感器与软管连接处的气密性外,还应采取的措施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两实验小组在相同环境下进行该实验,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得到以下两组数据:
小组1实验数据:
次数 1 2 3 4 5
压强P/kPa 102.6 109.3 116.9 125.8 136.6
体积V/cm3 16 15 14 13 12
PV乘积 1641.6 1639.5 1636.6 1635.4 1639.2
小组2实验数据:
次数 1 2 3 4 5
压强P/kPa 102.3 112.0 124.5 140.5 159.8
体积V/cm3 11 10 9 8 7
PV乘积 1125.3 1120.0 1120.5 1124.0 1118.6
分析小组1或小组2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比较小组1和小组2的数据,PV乘积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例4. 为了测量所采集的某种植物种子的密度,一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的种子,用天平测出其质量,然后将几粒种子装入注射器内;
②将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相连,然后缓慢推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V,压强传感器自动记录此时气体的压强p;【来源:21cnj*y.co*m】
③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记录活塞在其它位置的刻度V和记录相应的气体的压强p;
④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V图线,并推算出种子的密度。
(1)根据图线,可求得种子的总体积约为_____ml(即cm3)。
(2)如果测得这些种子的质量为7.86×10﹣3kg,则种子的密度为_____kg/m3。
(3)如果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注射器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其错误的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这样操作会造成所测种子的密度值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例5. 如图为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图中①为_________传感器,该实验需要保持气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不变。
(2)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出多组气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强与体积值后,利用DIS实验的绘图功能,得到如图所示P-V图像,则由图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压强与体积成反比的结论。
(3)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压强P/kPa 116.2 124.6 134. 3 145.6 158.8 173.2
体积V/cm3 14 13 12 11 10 9
体积倒数1/V/cm-3 0.071 0.077 0.083 0.091 0.100 0.111
PV乘积 1626.8 1619.8 1609.2 1601.6 1588.0 1557.9
表中数据表明气体的PV乘积随着气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积的减小而减小,若实验中很好地满足了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则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课堂练习】
1. 在“用DIS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1)图甲中传感器A为______传感器,传感器B为______传感器;
(2)某同学测得压强与摄氏温度的数据,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P-t坐标系中作图,获得如图b的图像。图线延长线与横轴交点的温度被开尔文称为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另一同学先后用大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两个试管甲、乙(V甲>V乙),封闭了质量不同,但初始温度和压强都相同的同种气体做实验。若将测得的压强P与摄氏温度t的数据,在同一P-t坐标系中作图,得到的图像应是丙图中的( )2·1·c·n·j·y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 用DIS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位置,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逐一连接;
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
③用V-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如图b所示图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质量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2)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但如图所示的V-图线不过原点,则V0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对实验结果PV乘积值的影响是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一、运动和力部分
二、功能关系及机械振动相关实验
三、气体相关实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5 DIS力学实验(教师版)
一、共点力平衡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图板、图钉、白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个)、刻度尺、量角器。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弹簧秤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秤调零厚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秤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直到相同为止。
2、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若不在应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零误差)
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5、误差分析
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实验目的、原理【重点知识提示】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原理利用等效法,当两个力共同作用使橡皮筋伸长到节点O与一个力作用使橡皮筋伸长到节点O时,这个力就是前两个力的合力。
2、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细芯铅笔。
3、实验步骤与器材调整
1) 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2)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上,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 用两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皮条、将节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4-1,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力的大小),用铅笔描下O点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力的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 用铅笔和刻度尺从O点沿两条细绳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以F1、F2为邻边用铅笔及刻度尺完成平行四边形,两邻边所夹的对角线为合力F的方向。
5) 只用一只弹簧秤勾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此时秤的示数F/及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按同样的标度作出F/的图示。
6) 比 较F/与F的大小和方向。
7) 改变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做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4、注意事项
1) 本次实验中,以橡皮条的伸长(节点到达某一位置)来衡量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在同一次实验中应使两种情况下节点到达同一位置。
2) 实验前,首先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正确,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使用时不能超过弹性限度,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 画力的图示时,标度的选取应恰当,要严格按几何作图法求合力。
4.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于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作图,此外还有弹簧秤本身的误差,因此,首先应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在实验中拉细绳时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对刻度,按有效数字记录示数,作图时要准确,两个分力F1和F2间夹角不能太大或太小,要按实验的要求进行操作、读数、作图,即使存在误差,也应该是正常的,不能用数据拼凑使实验非常完美,也不能只用特殊角度而不管其一般性。
二、DIS研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研究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带滑轮的轨道,小车,钩码,小车配种片,电子天平等
本实验应注意:
①轨道应保持水平。
②小车与轨道的摩擦力要小。
③钩码的质量也应该小些。
④小车质量越大实验数据越精确。
【实验目的】
用DIS研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带滑轮的轨道,小车,钩码,小车配种片,电子天平等
参照前面的实验步骤,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①轨道应保持水平。
②小车与轨道的摩擦力要小。
③钩码的质量也应该小些。
④小车质量越大实验数据越精确。
⑤保持钩码质量不变该变小车质量(加配重片)重复实验
⑥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参考方案】
用DIS研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供参考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小车的质量。
②测钩码的重力(作为对小车的拉力)
③如图3—11所示,在轨道上放置小车并安装传感器,连接电路,将细线连接小车,跨过滑轮系住小钩码,释放小车测定加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④将上述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大小重复实验。
⑥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a/m/s-2
F/N
【例题解析】
例1. 图4-2是甲、乙两位同学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若用F表示两个分力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F2的等效力,则可以判断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尊重客观事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甲
【解析】由题设可知.F为F1和F2的合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所得,而F’是F1和F2的等效力,即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的拉力,显然F'的方向应在细线的方向上。F'的方向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故甲同学是尊重事实的。
例2. (多选)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的合成》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0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的位置允许变动
B.在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的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时,两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度不变,以便于计算合力的大小
【答案】ACD
【解析】A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这样才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使两次效果相同;C中不允许将秤的拉力大小拉到最大量程,这样不便于调节;D中两秤之间的夹角是任意的,使平行四边形定则具有一般性
例3. (多选)在《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减小实验误差 ( )
A.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前,先把所用的两个弹簧秤的钩子相互钓任,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答案】BCD
【解析】B中可使秤的示数在读数时误差减小;C中可使拉力的方向确定更准确;D中是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
例4.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⑴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 。
③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 。
④改变 ,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⑵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0。
②进行⑴中的各项测量。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h0)代替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方案正确可行。
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
【答案】⑴② ③ ④斜面倾角(或填h的数值) ⑵ C
例5. 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⑴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速度,A的v-t图线如(b)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 m/s2 ,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 。(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⑵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⑶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c)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        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⑴6; 不明显,可忽略
⑵斜面高度h; 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的高度h,且使Mh不变
⑶滑动摩擦力; arcsin0.6(arcsin0.57~arcsin0.64); 0.3
例6.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答案】(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外力,
(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②C,
【解析】(1)因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2)由于OA段a-F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得,而实际上,可见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造成的。
【课堂练习】
1. 图(a)为“利用DIS研究小车加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阻力忽略不计,得到a-F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实验过程中需满足的条件为(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 小车质量较大且不变 B. 小车质量较小且不变
C. 钩码质量较大且不变 D. 钩码质量较小且不变
【答案】A
【解析】
研究加速度a和合力F的关系时,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证小车的质量M不变;为了使得钩码的重力等于小车的拉力,则要求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即小车的质量较大且不变
2. 图甲为“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关系”的实验装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小车上安装的是位移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器的____部分。在保持小车的____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关系图线。
(2)分析发现图线在纵轴上有明显的截距(OA不为零),这是因为____。
(3)图线AB段基本是一条直线,而BC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A.实验的次数太多
B.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C.钩码的总质量明显地大于小车的总质量
(4)释放小车之前就启动记录数据的程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多次实验中,如果钩码的总质量不断地增大,BC曲线将不断地延伸,那么该曲线所逼近的渐近线的方程为____。
【答案】 (1). 发射器 (2). 总质量 (3). 轨道左侧垫起高度太大(平衡摩擦力过度) (4). C (5).
【解析】(1)[1]小车上安装的是位移传感器的发射部分。
[2]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需要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改变。
(2)[3]小车在不受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已经有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过度,重力的分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即轨道左侧垫起高度太大。
(3)[4]设小车的质量为,钩码的质量为,由实验原理得:
加速度为:,而实际上:
可见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远大于造成的,AB错误,C正确。
(4)[5]根据上述变形:
当时,则:
3. 如图甲为“用 DIS 研究加速度与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回形针的重力大小代替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 F,并通过 DIS 系统测得小车的加速度 a。某同学第一次将轨道水平放置进行实验,作出 a-F 图线;第二次将轨道倾斜放置(B 端垫高,轨道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 进行实验,作出 a-F 图线。如图乙所示图线是在轨道___________(选填“水平”、“倾斜”) 的情况下得到的,图线纵截距最大可达到的值为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 (1). 倾斜 (2).
【解析】[1][2].由图象乙可知,当F ( http: / / www.21cnjy.com )=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所以图线是在轨道倾斜的情况下得到的。沿斜面重力的分力为mgsinθ,F=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2·1·c·n·j·y
mgsinθ-f=ma
知f=0时,加速度a最大为gsinθ
4. 在“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实验中:
(1)甲同学采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加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位移传感器测得小车的v-t图像后,分别得到t1和t2时刻的速度v1和v2,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乙同学采用光电门测量加速度,实验装置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b。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使挡光片的前端位于A点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上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测出A到B的距离L和挡光片的宽度d。【来源:21cnj*y.co*m】
①根据上述物理量,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
②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步骤中必须做到的是( )
A.要用天平称量小车质量 B.钩码的质量应该远小于小车质量
C.每次测量均要改变小车的质量 D.不论轨道光滑与否,轨道一定要保持水平
(3)光电门常被用来测量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的瞬时速度,请分析这种测量方法中误差产生的主要来源_________?得到的速度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_?
【答案】 (1). (2). (或) (3). B (4). 用光电门测出的其实是挡光片经过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因而会产生误差 (5). 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在不同的运动中情况不同,若加速运动,测量值偏小;减速运动,测量值偏大;匀速运动,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解析】(1)[1]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小车的加速度:
(2)[2]由得:,则小车的加速度:
为了更精确,也可把计算结果写成:
[3]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所以不需要称量小车质量,也不用改变小车的质量,故AC错误;为了保证实验前小车的合外力为零,轨道光滑时,轨道就要保持水平,轨道不光滑时,轨道一端就要垫高以平衡摩擦,故D错误;为了保证绳子拉力与钩码的重力大小近似相等,钩码的质量应该远小于小车质量,故B正确。
(3)[4]物体运动时,速度可能是变化的,用光电门测出的其实是挡光片经过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因而会产生误差。
[5]对于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用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门测出的速度是挡光片经过光电门中间时刻的速度,而真实的速度应该是挡光片经过光电门中间位置的速度,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在不同的运动中情况不同,若加速运动,测量值偏小;减速运动,测量值偏大;匀速运动,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5. 图(a)为“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选钩码的质量要远________于小车的质量(选填“大”或“小”)。固定在小车上是位移传感器的_________(选填“发射器”或“接收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图(b)是小华同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另一套实验方案。在轨道上的B点处固定一光电门,将连接小车的细线跨过滑轮系住钩码。把小车放到轨道上,挡光片的前端位于A点处,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0.5×10-2m,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上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0.5×10-2s,A、B距离LAB=1m。则小车过B点的瞬时速度vB=________m/s,加速度a=________m/s2。
②说明采用该实验方案测加速度时,产生误差的原因。(说出一个原因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 (1). 小 (2). 发射器 (3). 1 (4). 0.5 (5). 测量d、L时,因读数产生误差;光电门测时间Δt产生的误差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1)[1][2]要使钩码得重力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等于小车外力,要求小车的质量要远大于钩码质量,因此钩码质量要小一些;小车是运动的物体,要发送自己的位置信息回去,所以小车是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出处:21教育名师】
(2)[3][4][5]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则B点的瞬时速度:
根据 ,
实验所用的器材和我们人眼所读的数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是绝对的准确无误的,所以测量d、L时有可能因为读数者的失误带来误差,还有光电门的不准确也会带来实验误差
一、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
单摆、停表、直尺、游标卡尺、铁架台等。
【实验原理】
由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可得,测出L、T就可以计算策略加速度g。
【实验步骤】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基本步骤如下:
选取一个摆线长的1m的单摆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图6-14)。用米尽量出悬线长度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球的半径r,也精确到米。L+r就是单摆的摆长。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偏角(不超过5°),然后放开小球让它摆,用有测出单摆做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摆一次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再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设计一个表格,把测得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中。最后,求出几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即可看作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在1m左右,小球应选用密谋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0m。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产生摆线下滑,摆长改变的现象。
3、注意摆动时控制摆线偏离竖起方向不超过5°,可通过估算振幅的办法掌握。
4、摆球振动时,要这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5、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置时开妈计时,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点时,进行计数,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计数。
本实验也可用DIS实验系统来做,其方法如下:
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将图6-15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光电传感器接到数据采集器的输入口,点击实验菜单中的“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时,测出摆球的半径与摆线的长度。单摆摆动后,点击“记录数据”,显示屏将得出一组单摆的周期与重力加速度的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二、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
研究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中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原理】
分别测定摆锤在摆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动能和势能,研究机械能的总量有什么特点。
【实验器材】
机械能守恒实验器、DIS(光电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DIS实验
【实验1】 观察由同一位置释放的摆锤,当摆线长度不同时,摆锤上升的最大高度。
如图5—42所示,实验时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卸下“定位挡片”,将摆锤(圆柱形)置于A点,释放摆锤,观察它摆到左边最高点时的位置,用笔记下这个位置,看看这个高度与A点位置是否相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装上定位挡片并置于P点位置,它对摆绳有阻挡作用。再次释放摆锤,同样观察摆锤向左摆起的最大高度,并记下这个位置。
依次将定位挡片下移至Q、R等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做类似观察、记录。
从实验的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2】将实验装置中的光电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测定摆锤在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得摆出在该位置的动能,同时输入摆锤的高度,求得摆出在该位置的重力势能,进而研究势能与动能转化时的规律。实验中A、B、C、D四点高度为0.150m、0.100m、0.050m、0.000m,已由计算机默认,不必输入。若选用其他点,则需测量实际高度并输入数据。
开启电源,运行DIS应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中的“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软件界面如图5—43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测量摆锤的直径△s及其质量m,将数据输入软件界面内。把光电门传感器放在标尺盘最低断的D点,并以此作为零势能点。
摆锤置于A点,点击“开始记录”,同时释放摆锤,摆锤通过D点的速度将自动记录在表格的对应处。
点击“数据计算”,计算D点的势能、动能和机械能。依次将光电门传感器放在标尺盘的C、B点,重复实验,得到相应的数据。
【实验结论】
实验1的结论:
步骤:1)将DIS机械能守恒实验器按装配图安装好
2)卸下“定位挡片”将摆锤置于A点释放摆锤,观察它摆到右边最高点时位置,用笔记录看此位置与A点位置是否相同。
结论:摆锤在西侧时和最高位置是的机械能量是相等的
实验2的结论:
摆锤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总结: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例题解析】
例1.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某同学将摆悬挂后,进行如下操作:
(A)测摆长L:用米尺量出悬点到摆球球心之间的长度。
(B)测周期T:将摆球拉起,然后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算出单摆的周期T=。
(C)将测得的L和T代入单摆的周期公式,算出g,将它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写入实验报告。
(1)请指出上面步骤中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要求写出该步骤的字母,并加以改正。
(2)实验过程中发现单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摆角逐渐减小,某次使用摆长为0.960m的单摆,如图所示。摆球从摆角θ<5°开始振动,某次当摆球从A到B经过平衡位置O时开始计时,发现该单摆随后经过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是59.6s,经过50次全振动停止在平衡位置。
①则该次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约为   m/s2。
②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1)B选项有错误,只需将60改为61即可(2)①9.56 ②偏小
【解析】(1)A、测摆长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测摆长非常严密,无遗漏或错误的地方;B、由测量方法可知:从开始计时(数1)到第三次通过最低点(数3)才算一次全振动,为准确起风,当数到61次按表停止,这样周期才为;C、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无遗漏或错误的地方。故选:B,且把60改为61次。21cnjy.com
(2)①由题意周期T==1.99s,所以重力加速度g===9.56m/s2;
②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导致周期变大,由周期公式知道测得重力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小。
例2.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 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 cm的铁球
(2)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 1 2 3
摆长L/cm 80.00 90.00 100.00
50次全振动时间t/s 90.0 95.5 100.5
振动周期T/s 1.80 1.91
重力加速度g/( m·s-2) 9.74 9.73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_______s,g=_______m/s2。
(3)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 2- ( http: / / www.21cnjy.com )L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 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4)某同学进行测量时,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一把量程为30 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距悬挂点O点小于30cm的A处做了一个标记,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 =______(用l1、l2、T1、T2表示)。2-1-c-n-j-y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 (1). AD (2). 2.01 (3). 9.77 (4). B (5).
【解析】(1)[1].组装单摆可用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以及直径为1.8 cm的铁球,AD正确,BC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选AD。
(2)[2][3].第3组实验中的:
根据,可得:
(3)[4].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T2-L图象的斜率,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由图所示图象可知,对图线a,当L为零时T不为零,所测摆长偏小,可能是把摆线长度作为摆长,即把悬点到摆球上端的距离作为摆长,A错误;
B.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图线的斜率k偏小,B正确;
C.由图可知,图线c对应的斜率k小于图线b对应的斜率,由可知,图线c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C错误;
(4)[5].设A点以下部分的长度为l′,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则: ,,联立解得:
例3.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______;由此进一步外推,可得到推论是:__________。
【答案】(1). 摩擦力越小,小球上升的高度越接近原来高度 (2).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解析】[1].根据三次实验结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摩擦力越小,小球上升的高度越接近原来高度;[2].由此进一步外推,可得到推论是: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例4. 某小组设计了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所用传感器的名称是______;
(2)以下实验步骤中不必要的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将小车从轨道上某处释放,测出经过两个传感器的速度v1和v2(轨道摩擦可忽略)
B.在轨道上安装两个传感器,测出它们的高度差h
C.连接DIS实验线路
D.测出小车的总质量m
(3)多次改变两个传感器的距离,测得h及对应的v1和v2,取,并作出△v2-h图象,如图(b)所示。实验中每次释放小车的位置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相同;该图线的斜率k=______。
【答案】 (1). 光电门传感器 (2). D (3). 不必 (4). 2g
【解析】 (1)[1]根据图象可知所用传感器名称是光电门传感器;
(2)[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h=
所以需要连接DIS实验线路测出小车经过两个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器的时间,进一步求出速度v1和v2,另外还需要测量两个传感器的高度差h;小车的总质量m可以约去,不需要测量,故不需要测量的是D。
(3)[3][4]多次改变两个传感器的距离,实验中每次释放小车的位置不必相同;根据:
可得△v2=2gh,作出△v2-h图象,该图线的斜率:k=2g。
【课堂练习】
1.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来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轻质细线的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连接圆柱形的摆锤P,在摆锤摆动的路径上,固定了四个光电门A、B、C、D。实验时,分别测出四个光电门到悬点O的高度差h,从某一高度释放摆锤,利用光电门测出摆锤经过四个光电门的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利用光电门测量速度时,可以测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摆锤的直径作为_________________。若摆锤直径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则摆锤动能的测量值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认为:测得摆锤的质量为m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由公式Ep=-mgh计算出摆锤在A、B、C、D四个位置的重力势能。他这样计算重力势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在得到摆锤经过四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电门的速度v和光电门距离悬点O的高度差h后,作出如图(b)所示的v2-h图线。若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该直线的斜率为_______。决定图线与纵轴交点位置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挡光片宽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2). 偏小 (3). 选取经过O点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 (4). 2g (5). 摆锤释放的高度和初速度(或机械能的总量与质量的比值)
【解析】(1)[1][2].利用光电门测量速度时,由,则可以测量摆锤的直径作为挡光片宽度。若摆锤直径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则测得的摆锤的速度偏小,则摆锤动能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
(2)[3].该同学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得摆锤的质量为m,可由公式Ep=-mgh计算出摆锤在A、B、C、D四个位置的重力势能。他这样计算重力势能的依据是选取经过O点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
(3)[4][5].选取经过O点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设摆锤释放位置距离悬点O的高度为H,初速度为v0;则:;则:
则v2-h图线的斜率为:k=2g
图线与纵轴交点坐标为,则决定图线与纵轴交点位置的因素有摆锤释放的高度H和初速度v0;(因,则决定图线与纵轴交点位置的因素有机械能的总量与质量的比值)21教育网
2. (1)光电门两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电孔内分别安装了红外线的发光管和接收管,当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光电门记下挡光时间Δt。若挡光片的宽度为d,则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这个速度可以被看做瞬时速度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光电门用来测量摆锤经过不同位置的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①关于在这个实验中光电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调节摆线长,使摆锤摆动时摆线能通过光电孔
B.测量中,光电门始终固定在某个确定的位置
C.摆锤释放器的位置要随光电门的位置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
D.每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要用测平器使光电门的光电孔与所测点位于同一水平线
②在某次实验数据基础上,作出的摆锤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下摆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随高度h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则其中_________(选填“I”或“II”)是摆锤动能随高度h变化的图线,该图线斜率大小等于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 (1). (2). 挡光片的宽度足够小 (3). D (4). I (5). 摆锤的重力
【解析】(1)[1][2] 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为,这个速度可以被看做瞬时速度的条件是时间足够短,即挡光片的宽度足够小。(2) ①[3]A. 摆锤线长应调整到使摆锤在摆动时能通过光电孔,故A错误;B.测量中,光电门不一定固定在某个确定位置,在适当位置即可,故B错误;C. 摆锤释放器的位置不随光电门的位置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故C错误;D. 每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要用测平器使光电门的光电孔与所测点位于同一水平线,故D正确。②[4][5] 摆锤动能随高度h增大而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是I,图像的斜率:,故图像斜率代表重力。
3. 某同学想在家做“单摆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来一块体积约为3 cm3、外形不规则的金属块代替摆球,用细线将金属块系好并悬挂于O点,金属块与细线结点为M,如图所示:
(1)拉开金属块,由静止释放,当它摆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填“最高点”或“最低点”)开始计时,若金属块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t,则摆动周期T=________;
(2)该同学用OM的长度作为摆长,多次改变摆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记录多组L、T值。若用公式法计算出各组的重力加速度,再取平均值,那么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版权所有:21教育】
(3)为此他想改用图像法,以周期的平方T2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纵坐标,OM的长度L为横坐标,做出T2-L图像。如果其他操作都无误,则他作出的图像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选填“a”,“b”或“c”);然后根据图像的斜率k,就可测出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 (1). 最低点 (2). (3). 偏小 (4). b (5).
【解析】(1)[1][2].拉开金属块,由静止释放,当它摆到最低点开始计时;若金属块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t,则摆动周期:,(2)[3].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可得:
由于摆绳的长度OM作为摆长,所用摆长小于真实的摆长,所以g值偏小;
(3)[4][5].单摆的摆长等于金属块的重心到悬点的距离,即为摆线长L与金属块的重心到与绳子连接处距离r之和,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可得:
由数学知识可知:对应的图象应为b,其斜率:,故可得:
一、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目的】
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实验器材】
油酸、酒精、滴管、痱子粉、量筒、刻度尺、蒸发皿。
分子的直径有多大呢?
可用“油膜法”来粗略估测分子的大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油滴到水面上,油会在水面上散开,几乎形成单分子油膜。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的,那么当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等于油分子的直径,如图6—5所示。只要先测出油滴的体积,再测出油膜的面积,就可估算出油分子的直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实验过程】
1.把已知浓度的油酸酒精融液滴入量筒,记下滴数,测量并计算出每滴溶液中的油酸体积。
2.在蒸发皿内盛放一定量的水,再把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
3.用透明方格纸(把方格复印在透明薄膜上),测量油膜的面积,如图6—6所示。
测定结果表明,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我们在化学课中学过,1mol纯物质所含的粒子数是恒定的,即6.02×1023个,这个数目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符号NA表示。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物理学中的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本常量,它把一定宏观物质的量与微观分子数联系了起来。因此,它就成了连接宏观与微观的一个重要桥梁。一般物体中分子的数量大得惊人,如1cm3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3×1022个。假如全世界60亿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来数这些分子,每人每秒数一个,也需要将近17亿年的时间才能数完!
4. 油膜的面积S的测定
油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把油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1cm边长的正方形为单位,数出轮廓内正方形小格的格数(不足半格的舍去,超过半格的算一格),计算出油膜面积的数值S(以cm2为单位)
由d=V/S算出油膜的厚度,即分子直径的大小(如图6-6)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二、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目的】
探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
DIS(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注射器
实验探究(DIS实验)
实验设计
将压强传感器介入数据采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开启电源,运行DIS应用元件,点击试验条目中的“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软件界面见图6-22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如图6-23所示,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口相连。在数据表格上输入所设定的体积。推拉注射器活塞,使其位于各设定体积时,点击“记录书记”,表格上将记录不同体积是所对应的注射器内气体的压强数据。点击“数据计算”,表格上将显示注射器压强和体积的乘积值,以及体积的倒数值。计算出PV的乘积,和其他组同学进行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注意1.不要用手摸注射器 2.压缩气体要缓慢 3.改变气体状态后不要立即读数,待稳定后再读
反思讨论
为什么各组同学实验的PV值不完全相同?在试验中,推拉活塞要注意什么
启动“图线分析”功能,在屏幕上可以分别观察到压强和体积,压强和体积的倒数关系曲线。请在下表中抄录计算机界面上测的压强和体积的数据21*cnjy*com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压强
体积
根据抄录的数据,参考屏幕上得出的曲线,在图中用描点法画出p与V以及p与的关系图,并分析得出结论
【例题解析】
例1. (多选)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某小组发现测得的分子直径数据比其他组大2-3个数量级,可能的原因是(  )21·cn·jy·com
A. 计算油膜面积时,只计算了完整方格的数目
B. 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过多,导致油膜没能充分展开
C. 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当作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
D. 测量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时,将31滴溶液错数成30滴
【答案】ABCD
【解析】A. 计算油膜面积时,只计算了完整方格的数目,导致S偏小,根据 可知,测量值偏大,故A正确;B. 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则测量的面积S偏小,导致结果计算偏大,故B正确;C. 计算时把油酸酒精溶液当成了纯油酸,体积偏大,则d偏大,故C正确;D. 测量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时,将31滴溶液错数成30滴,计算代入纯油酸体积将偏大,测量直径偏大,故D正确
例2. “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保持温度不变,封闭气体的压强p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_____传感器测量,体积V由_____读出.实验前是否需要对传感器进行调零?_____(选填:“是”或“否”)
(2)某次实验中,数据表格内第2次~第8次压强没有点击记录,但其它操作规范.根据表格中第1次和第9次数据,推测出第7次压强p7,其最接近的值是_____
次 数 1 2 3 4 5 6 7 8 9
压强p/kPa 100.1 p7 179.9
体积V/cm3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A.128.5kPa B.138.4kPa C.149.9kPa D.163.7kPa
(3)若考虑到连接注射器与传感器的软管内气体体积V0不可忽略,则封闭气体的真实体积为_____.从理论上讲p﹣图象可能接近下列哪个图?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 (1). 压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 (2). 注射器刻度 (3). 否 (4). C (5). V0+V (6). D
【解析】
(1)[1]根据实验原理,结合实验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保持温度不变情况,用压强传感器测量气体的压强;[2]体积V由用注射器刻度来读作,气体的体积,记作V;21*cnjy*com
[3]压强传感器需要校准,不需要调零;
(2)[4]根据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而实验数据,第1次和第9次数据,它们的压强与体积乘积,也正好近似相等,因此第7次的压强:p7=kPa=150kPa,故选C;
(3)[5][6]在软管内气体体积△V不可忽略时,被封闭气体的初状态的体积为V0+△V,压强为p0,末状态的体积为V+△V,压强为p,由等温变化有:p0(V0+V)=p(V0+V′)解得:p=p0(),
当式中的V趋向于零时,有:p=p0()
即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p=p0(),故D正确,ABC错误
例3. “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本实验封闭气体的体积可通过   直接读出。
(2)缓慢推动活塞,在计算机中输入气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积V,同时记录对应的气体压强p。若推活塞过程中发生漏气现象,则对应的v﹣图象可能是   。为防止漏气,除了要确保传感器与软管连接处的气密性外,还应采取的措施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两实验小组在相同环境下进行该实验,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得到以下两组数据:
小组1实验数据:
次数 1 2 3 4 5
压强P/kPa 102.6 109.3 116.9 125.8 136.6
体积V/cm3 16 15 14 13 12
PV乘积 1641.6 1639.5 1636.6 1635.4 1639.2
小组2实验数据:
次数 1 2 3 4 5
压强P/kPa 102.3 112.0 124.5 140.5 159.8
体积V/cm3 11 10 9 8 7
PV乘积 1125.3 1120.0 1120.5 1124.0 1118.6
分析小组1或小组2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比较小组1和小组2的数据,PV乘积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注射器的刻度;(2)A,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活塞涂润滑油;(3)误差范围内,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实验时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生泄漏,或实验时气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www.21-cn-jy.com
【解析】解:(1)本实验需要测量气体的体积和压强,体积由注射器的刻度直接读出。
(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V=C ( http: / / www.21cnjy.com )T ,常数C由气体的质量决定,推活塞过程中发生漏气现象,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减小,C减小,V﹣图象的斜率减小,出则对应的v﹣图象可能是A,
(3)分析小组1或小组2的数据,可以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结论是:误差范围内,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比较小组1和小组2的数据,PV乘积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实验时注射器内的空气向外泄漏,或“实验时环境温度降低了”。
例4. 为了测量所采集的某种植物种子的密度,一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的种子,用天平测出其质量,然后将几粒种子装入注射器内;
②将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相连,然后缓慢推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V,压强传感器自动记录此时气体的压强p;
③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记录活塞在其它位置的刻度V和记录相应的气体的压强p;
④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V图线,并推算出种子的密度。
(1)根据图线,可求得种子的总体积约为_____ml(即cm3)。
(2)如果测得这些种子的质量为7.86×10﹣3kg,则种子的密度为_____kg/m3。
(3)如果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注射器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其错误的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这样操作会造成所测种子的密度值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 (1). 5.6 (±0. ( http: / / www.21cnjy.com )2) (2). 1.40×103(±0.2×103) (3). 手握住了注射器内的封闭气体部分 (4). 没有缓慢推动活塞 (5). 偏小
【解析】
(1)[1].根据玻意耳定律:PV=C,当趋向于0,则气体体积趋向于0,从﹣V图象知,横轴截距表示种子的体积为:5.6 (±0.2)ml。(2)[2].密度为:
(3)[3][4][5].注射器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其错误的操作可能是:手握住了注射器内的封闭气体部分、没有缓慢推动活塞;当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体积趋于膨胀,更难被压缩,所作的﹣V图线与横轴的交点将向右平移,所测种子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例5. 如图为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图中①为_________传感器,该实验需要保持气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不变。
(2)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出多组气体压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体积值后,利用DIS实验的绘图功能,得到如图所示P-V图像,则由图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压强与体积成反比的结论。
(3)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压强P/kPa 116.2 124.6 134. 3 145.6 158.8 173.2
体积V/cm3 14 13 12 11 10 9
体积倒数1/V/cm-3 0.071 0.077 0.083 0.091 0.100 0.111
PV乘积 1626.8 1619.8 1609.2 1601.6 1588.0 1557.9
表中数据表明气体的PV乘积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气体体积的减小而减小,若实验中很好地满足了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则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答案】 (1). 压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 (2). 质量 (3). 温度 (4). 不能 (5). 实验时注射器的空气向外发生了泄漏
【解析】 (1)[1]中①为压强传感器;[2][3]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时,应保持气体的质量和温度不变;(2)[4]压强与体积成反比的图像应为双曲线的一支,由图像不能确定是不是双曲线的一支,所以不能确定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5]实验时注射器的空气向外发生了泄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常数C与质量有关,变小,故PV乘积减小
【课堂练习】
1. 在“用DIS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1)图甲中传感器A为______传感器,传感器B为______传感器;
(2)某同学测得压强与摄氏温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据,并在P-t坐标系中作图,获得如图b的图像。图线延长线与横轴交点的温度被开尔文称为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另一同学先后用大小不同的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试管甲、乙(V甲>V乙),封闭了质量不同,但初始温度和压强都相同的同种气体做实验。若将测得的压强P与摄氏温度t的数据,在同一P-t坐标系中作图,得到的图像应是丙图中的(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 (1). 温度 (2). 压强 (3). 绝对零度 (4). 低温极限 (5). A
【解析】(1)[1][2].传感器A是与热敏元件连在一起的,所以能够感应到试管中温度的变化,显示出试管中的温度,所以应该是温度传感器;因为气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关系,则传感器B应该是压强传感器;(2)[3][4].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来说,在体积不变时,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其压强与绝对温度的关系为正比例关系,图线应该是一条过绝对零点的倾斜直线,所以若是压强对应摄氏温度的情况,其图线的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应该是开氏温标的0K,其物理意义为宇宙的低温极限;
(3)[5].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常数),可知:在体积一定时,理想气体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得到的等压线是一条过绝对零点的直线,这条直线的斜率和V成反比,因为气体体积V甲>V乙,所以甲乙两条直线的斜率k甲<k乙,故A正确,BCD错误
2. 用DIS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位置,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逐一连接;
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
③用V-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如图b所示图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质量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但如图所示的V-图线不过原点,则V0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对实验结果PV乘积值的影响是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 (1). 在注射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内壁上涂一些润滑油 (2). 手不能握住注射器的封闭气体部分 (3). 缓慢推动活塞 (4). 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连接处的气体体积 (5). 无影响
【解析】(1)[1] 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质量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注射器活塞上涂润滑油,这样可以保持气密性;(2)[2][3] 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移动活塞要缓慢;不能用手握住注射器封闭气体部分,这样能保证装置与外界温度一样;(3)[4] 体积读数值比实际值大,根据:,C为定值,则: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则代表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部位的气体体积(4)[5]实验中气体压强由计算机测得,气体体积由注射器刻度测得,均与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无关,实验中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对实验结果PV乘积值无影响
一、运动和力部分
二、功能关系及机械振动相关实验
三、气体相关实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