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一句话必背】1.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强国之路、富民之路: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中国的腾飞证明,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初心:为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 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7.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 。(最重要力量、决定性力量、主导力量,都错。)8.坚持 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成果。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 。【问答题梳理】1.中国腾飞的表现:①综合国力增强: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 。②民生改善:中国人民通过 过上了幸福生活。③国际影响力: 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2.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别是什么?挑战(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对策① 主要 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 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② 新 常态 由 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 。③ 不 协调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 。3.青少年怎样为改革开放作贡献?(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学生应怎样做?)①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②积极宣传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4.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①这是衡量一个 的标准之一。②党和政府坚持 的发展思想, 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5.为了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①坚持 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②提高 和 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 战略。【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一句话必背】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 ,是民族进步的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 为核心的全面创新。3. 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4.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5. 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6.创新的目的是 ,让生活更美好。7. ≠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问答题梳理】1.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的意义)①创新是推动 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③创新驱动是 所系,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④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我国的科技现状?(科技国情)成就:在 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不足: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 不强, 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角度)①落实 战略、 战略。②增强 能力。③完善创新制度保障。4.中学生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或: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青少年角度)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②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③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5.如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①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企业: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③个人:积极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一句话必背】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最广泛、 、最管用。3.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4.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主和 。5.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和独特优势。【问答题梳理】1.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 ①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③ ,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 政治建设的基础。(基本政治制度)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①民主选举。② 。③民主监督。3.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生活?(要求)(P41)①要有 和主人翁意识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4.如何增强民主意识?(P42)①公民要 ,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 。③公民要通过依法 ,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5.民主选举的原则、要求?①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②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6.民主决策的要求、制度保障?①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②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 。7.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一句话必背】1.法治,意味着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3.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4.政府的作用:管理、 。政府的权力来源: 。政府的宗旨: 。5.法治政府行使权利的基本准则: 。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 。6. ,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 ,建设 。8.依法治国基本要求(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前提)——举例:人大及常委会制定通过《XX法》严格执法(关键)——举例:行政机关(政府),如公安交警……公正司法(保障)——举例:法院审理案件、检察院……全民守法(基础)——举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问答题梳理】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①法治能够为人们 ,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 ,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2.法治的要求? ①实行 。 ②实行善治。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P47-P48)①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要求)①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全民守法。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5.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要求)①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 。②政府依法行政,防范 。③公民也要积极参与, ,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6.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十六字方针)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7.怎样厉行法治建设法治社会?(要求)① 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② 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③ 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和 共同发挥作用。(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一句话必背】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 、薪火相传、 。2.中华文化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魂:中华民族精神。3.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具有 的品格。4.中国人民具有: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 。6.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 。【问答题梳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重要性)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 。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 。2.新时代怎样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 立场;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性发展,继承 ,发展社会主义 ;③ 本来, 外来, 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②文化自信的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3.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 、文化安全和 的传承发展。4.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 (价值)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关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②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 。③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的 ,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国梦的 。5.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①在 时,能够挺身而出、前仆后继。②在 时,能够见义勇为、无私奉献。③在 中,能够勤勤恳恳、敬业创优。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6.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 、落实。②应自觉做到 、勇于实践。③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一句话必背】1.我国的人口国情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 。4.三大基本国策: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 、开放、 。6.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 型社会。7.建设生态文明:严守 上限、 底线、 红线。8.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 、人民幸福。【问答题梳理】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①基本特点: 、人口素质偏低。②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 、男女性别比失衡等。2.全面实施三孩政策的目的?①为了更好地 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 。3.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因必要性)①这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 。②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责任保护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④开发利用自然必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4.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1)国家:①要以 为基础,以 为准则,以 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④严守资源消耗 、环境质量 、生态保护 。(2)个人:①自觉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如:随手关灯、绿色出行等。(具体行动)5.★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 的关系。②坚持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③坚持 优先、 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严守 上限、 底线、 红线。6.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一句话必背】1.我国是 的多民族国家。2.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 。4.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原则。【问答题梳理】1.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①基本政治制度: 。 ②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和谐。③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请你列举党和国家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了哪些努力?①经济社会方面:推动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②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5.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 ,是中华民族的 所在。②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 同属一个中国。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 ,是命运与共的 ,是血溶于水的一家人。6.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 ,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 。② 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③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 ,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④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 、 。7.青少年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推动台湾问题早日解决)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②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③积极拥护、宣传对台的方针政策。【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一句话必背】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 (中国梦)。2.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中国道路: 。中国力量: 。5.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6.四个自信:道路自信、 自信、制度自信、 自信。【问答题梳理】1.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两个“百年”目标?(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①到 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 。(2050年)3.两个“十五年”目标?(2020年—2050年)①从2020年到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怎样实现中国梦?(国家角度)①必须坚持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协调“四个全面”。②必须走中国道路。③必须弘扬 。④必须凝聚 。5.实现中国梦,我们公民个人怎么做?(青少年角度)(1)树立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2)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4)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5)遵纪守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敢于同不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的言行作斗争; (7)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等等。6.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 (1)创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协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等。(3)绿色: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4)开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共享: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