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学案●课前导读 归纳要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a,则运动开始后t时间里的位移为s= 。若物体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运动开始后t时间里的位移为s= 。2.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一般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其它各量代入公式时,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的为 ,相反的为 ,计算出的位移或加速度为正,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 ,计算出的位移或加速度为负,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 。3.某质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m),则质点开始运动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加速度大小为 ,由此可知,质点的运动是 运动,经过 时间,质点的速度将减小为零。二、自由落体运动4.由于任何物体都受重力作用,而重力方向 。因此,任何物体在空中由静止释放后,都将向下运动,最后落地。在空中将物体从静止释放后,若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物体被释放后的运动叫做 运动。5.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这个加速度叫做 。6.在空气中,将物体在空中由静止释放,物体下落运动中除重力外,还受空气的阻力,但若空气阻力相比于重力 ,可将物体在空气中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视为自由落体运动。7.某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该地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运动开始后t时间里下落的距离为h= ,t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物体从距地面h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落至地面需要的时间为t= 。8.从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中消去时间t,可得到自由落体质点的速度、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为 。9.从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看出,只要测出自由落体质点的 和 ,就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从速度、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可以看出,只要测出自由落体质点下落经过两个不同位置时的 及在两位置间运动的位移,也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案例探究 感悟规律例1.汽车在平直公路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后的运动可视为加速度大小等于5m/s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求汽车刹车后:(1)10s内滑行的距离;(2)10s内的平均速度。分析:汽车刹车后的运动,是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就是刹车前匀速运动的速度,当速度减小为零后,加速度消失,汽车静止。因此,分析汽车刹车类运动问题时,必须先分析求解汽车刹车后的实际运动时间。解析:由公式代入vo=15m/s、vt=0、a=-5m/s2可得,汽车刹车后的实际运动时间为。(1)由于汽车刹车后的实际运动时间为3s,所以,刹车后10s滑行的距离等于刹车后3s内的位移大小,为,代入vo=15m/s、a=-5m/s2、可知,s=22.5m。(也可代入vo=15m/s、vt=0、a=-5m/s2,由公式计算s。)(2)由公式代入s=22.5m、t=10s可得:汽车刹车后10s内的平均速度为2.25m/s。点评:刹车类减速运动是末速度为零的减速运动,在初速度、加速度一定时,实际运动时间是一定的。平均速度与时间或位移对应。例2.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5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2)第5s内汽车的为移大小。分析:由于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加速度、运动时间已知,可由位移公式算出运动开始后5s内的位移。由速度公式可算出第4s末或第5s初的速度,再由位移公式可计算出汽车第5s内的位移。也可分别求出汽车运动开始后5s内、4s内的位移,两者之差就是汽车第5s内的位移。解析:(1)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代入vo=0、a=2m/s2、t=5s可得,5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s=25m>(2)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代入vo=0、a=2m/s2、t=4s可算得,汽车运动后第5s初的速度vo=8m/s,将其和a=2m/s2、t=1s代入公式可算得,汽车第5s内汽车的为移大小s=9m。将vo=0、a=2m/s2、t=5s和vo=0、a=2m/s2、t=4s分别代入公式可算得,汽车5s内、4s内的位移分别为25m和16m,则汽车第5s内汽车的为移大小s=(25-16)m=9m。点评: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位移五个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的关系有位移公式、速度公式两个独立关系式。因此,对于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上述五个物理量中的三个,可计算出另外两个。例3.一个石块从楼顶某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途中经过高1.55m的窗户所经历的时间为0.1s,则窗户的上边框到楼顶的距离是多少?(g=10m/s2)分析:石块从开始运动到经过窗户上边框的运动,从运动开始运动到经过窗户下边框的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运动的位移差等于窗户的高度。解析:设窗户上边框到楼顶的距离为h,则下边框到楼顶的距离为(h+H),石块从运动开始到经过窗户上边框的时间为t,则从运动开始到经过窗户下边框的时间为(t+0.1s)。对上述两个自由落体运动,由位移公式有、,代入数据解得:窗户的上边框到楼顶的距离是h=11.25m。点评: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它是初速度等于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例4.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经过乙车时甲车开始以大小为0.5m/s2的加速度刹车,刹车后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从甲车开始刹车计时。求:(1)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分析:由于甲车刹车时初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甲车超越乙车。当甲车速度尚未减小到等于乙车速度时,总是前边的甲车速度大于后边的乙车速度,两车间距逐渐变大。当甲车速度减小到等于乙车速度后,甲车继续减速,这样,前边的甲车的速度将小于后边的乙车的速度,两车间距将逐渐变小。因此,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出现最大值。解析:(1)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出现最大值。因此有:,代入=4m/s、=10m/s、a=-0.5m/s2,解得:t=12s。相遇前辆车间的最大距离为:,代入数据解得:s=36m。(2)从乙车开始追赶到甲车停止的时间设为t1,对甲车的匀减速运动有:,代入=10m/s、a=-0.5m/s2解得:t1=20s。这一时间里,甲车的位移为:,乙车的位移为:。此时乙车距甲车还有的距离,乙车还须运动的时间。因此,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为:。点评:追及问题中,两物体速度相等时能否追上、几次相遇、间距最小或最大的临界条件。分析两物体位移间的关系,是分析求解追及问题的关键。对于被追者做减速运动的问题,还得判断是在被追者停止前追上,还是停止后追上。●随堂练习 掌握方法1.一辆卡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如果要求在刹车后滑行22.5m内必须停下,卡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千米每小时?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速度等于零B.运动中只受重力作用C.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D.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将某物体从距离地面45m高处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及风的影响。g取10m/s2,求:(1)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2)落地时的速度。4.一辆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8km/h。现让摩托车从静止出发,在4min内追上前方1km处正以25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该摩托车行驶时,至少应具有多大的加速度?5.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在汽车后方相距20m的地方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自行车能否追上汽车?若追不上,两车间的最小间距是多少?课前导学参考答案1.。2.正,负,相同,相反3.10m/s,-4m/s2,匀减速直线运动,2.5s。4.竖直向下。自由落体5.相同,重力加速度。6.可以忽略不计7.,,。8.8.9.位移,时间。速度。随堂演练参考答案及解析1.54km/h解析:将vt=0\、a=-5m/s2、s=22.5m代入公式可得,汽车刹车后,要在滑行22.5m内停下的最大速度为m/s=54km/h。2.ABCD3.(1)3s;(2)30m/s解析:将h=45m、g=10m/s2代入公式可得,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3s;将t=3s、g=10m/s2代入公式可得,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v=30m/s。4.2.25m/s2解析:设摩托车加速行驶to时间,速度达到最大速度vm=108km/h=30m/s,假设此时还未追上汽车,则摩托车还需以速度vm=30m/s匀速行驶(t-to)时间。整个追及过程中,摩托车的位移等于汽车位移与当初间距so之和。故有:。代入数据解得:to=s;由可得:m/s2。5.不能,14m。解析:自行车追赶汽车过程中,两者间距为:,代入a=3m/s2、so=20m、v=6m/s得:。追上时两车间距等于零,故有,此式是关于相遇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由于,此方程在实数范围内无解。因此,自行车追不上汽车。,由此可知,自行车出发2s时,两者间距最小,等于14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