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淝水之战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时间383年前秦与东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以少胜多秦军大败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有关成语作战双方特 点结 果影 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说说它的概况和影响。想一想牧野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guī]建立北魏。公元439年,拓跋焘[tāo]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鲜卑族名片 类 别 游牧民族姓氏特点 拓跋、独孤氏、尉迟氏等(多为二三字的复姓)生活习惯 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政治制度 诸部军事行政联合体继承制度 父死兄即,兄死弟即(包括女人)文 化 无文字,以图画记事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冯太后改革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南北朝形势图平城迁都洛阳山西大同(平城春天)野无青草,……“饿死衢[qú]路,无人收识”。 ——《魏书·高祖纪》洛阳汉语汉服汉姓鲜卑姓 汉姓拓跋 元贺楼 楼邱穆陵 穆步六孤 陆贺兰 贺独孤 刘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联姻汉化政策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决心汉化改革迁 都 洛 阳废太子、罢皇后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以退为进,运筹帷幄言出必行,刚正不阿“高祖在长安,使中书侍郎邢峦与咸阳王禧,奉诏赍[jī]椒酒诣河阳,赐恂死,时年十五。”——《魏书·孝文五王·废太子恂传》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杨炫之,《洛阳迦蓝记》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 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意义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融合和进步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你的看法呢?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民族交融的表现经济、习俗方面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政治方面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方面汉语的使用;西北乐器受欢迎。民族心理方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魏晋墓砖画: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晒谷子)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边境汉人《放牧图》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穿裤褶服的汉人乐队ˇ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汉人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汉 人 胡 食丰富了汉族生活,胡床替代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方式。民族交融方式民 族 交 融 表 现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民族心理相互学习实行君主专制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相互借鉴吸收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影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前221年220年2017年589年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秦汉 统一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淝水之战.mp4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