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余杭区八校发展联盟第一次月考社会、思品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余杭区八校发展联盟第一次月考社会、思品试题

资源简介

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检测卷
社会思品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D B D C D D B C C A D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A C D D C D C B B D A
二.材料题(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8分,29题11分,30题9分,共50分)
26.我国农村60年发展见证了共和国风雨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出任意一项得2分)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2)图一反映了大跃进运动,图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4分)。
(3)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减少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调动了农民和地方的积极性等。(任意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4)必须不断坚持改革,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从我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任意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4分)(2)改革开放。(2分)
(3)“闽粤故事”是指1980年我国设立经济特区。(2分)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分)
(2)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3)东海。(1分)该图比例尺是1:5000000。(1分)
29.(共10分)(1)说明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等。(2分)
(2)甲同学的话不正确,乙同学的话是正确的(1分)。虽然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于发展中国家(3分)。
(3)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分)
(4)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分)
30.(共10分)
(1)改革开放;(1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2分)
(2)坚持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了党的领导;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写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每点1分,共3分)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检测卷
社会思品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材料题(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8分,29题11分,30题9分,共50分)
26.我国农村60年发展见证了共和国风雨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1)材料一中我国农民收入在这两个时期快速增长分别得益于哪些农业政策?(4分)
(2)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4分)
(3)说说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2分)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60年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1)“30年前的那一次会议”是指哪一次会议?上述诗歌反映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4分)
(2)“东方的涛声”是指哪一项伟大的决策?(2分)
(3)诗歌中 “闽粤故事”这一重大创新实践活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并简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1) 原则。(2分)
(2)请列举中国近现代史上所发生的日本侵华战争,至少两次。(4分)
(3) 海。(1分)该图比例尺是 (1分)
29.(10分)
(1)信息一中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2分)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甲和乙的话进行评析。(4分)
(3)我国能够取得信息二中这些胜利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4)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依据是什么?(1分)要实现信息三中的目标,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1分)
30.(10分)
(1)联系材料一,你认为西部地区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什么?(1分)划线部分表明我国各民族形成了怎么样的新型关系?(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二思考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三谈谈为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怎样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3分)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检测卷
社会思品问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做在相应的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答题前,应先在答题卷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一.请你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开始是( )
A.美苏争霸 B.“杜鲁门主义” C.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下列对美国建立“北约”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北约”的建立是美国实施称霸全球战略的产物
②“北约”的建立是美国为了更好地进行军事交流与合作
③”北约”建立的目的是美国为了更好地反苏反共
④“北约”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后的结果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有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下列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印度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B.亚非会议的召开,表达了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化的追求
C.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D.1960年因为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4.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正确的是( )
A.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全部获得解放
B.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C.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被粉碎,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D.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6.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是( )
①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 ②鞍山钢铁公司的恢复和扩建
③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④沈阳飞机制造厂的建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 D.②④
7.“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
①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②破坏了生态平衡
③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④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践踏
A.②④ B. ①② C.③④ D.③
8.2009年10月31日,“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在京逝世。半个世纪前,他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投身祖国建设。从材料中最能体现他身上具有的民族精神是( )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 D.改革创新
9.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首先在哪里打开( )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内地
10.流行标语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列标语流行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11.中学生冬雪在上学路上,发现马路上的井盖破碎,成了一个陷阱,行人都在绕行,冬雪停下车找了些砖块在危险处围了个警戒圈,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打电话反映情况。结果她上学迟到了。下列对冬雪的行为评论正确的是( )
A. 关爱他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B. 费力不讨好,不值得去做
C.超出了自己的责任范围 D.没有时间观念,不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12.2012年3月27 日,胡锦涛主席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国家核安全能力建设,严格履行国际义务,广泛开展核安全国际合作。这表明我国( )
A.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 B.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展现出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13.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列对初级阶段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B.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C.是逐步摆脱不发达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D.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这一阶段
14.下列选项能体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①春运期间交通紧张,外出的民工回家难
②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学生难以升入优质学校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③我国卫生状况总体落后,难以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④我国粮食市场长期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右边的漫画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预计到2015年,我省老年人口将从目前的760多万增加到880多万,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0%,这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当前要缓解这个压力的根本措施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坚持改革开放
17.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 基本路线是制定基本国情的依据 B.基本国情是基本路线的体现
C.基本路线决定基本国情 D.基本国情是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
18.漫画《变迁》是我国30多年来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缩影: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我国: ( )
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中心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④我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 )
A.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C.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D.生命之线,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956年 2000年 2009年 2020年 2050年
A B C D E
20.从A点到E点这一段时间内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把我国建设成为全面的小康社会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C.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49年翻两番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1.由于历史原因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经两岸三地文化人的努力,于2011年6月在台北合璧展出。这表明( )
①实现两岸统一已无羁绊 ②加强交流,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
③“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两岸血脉相连、文化薪火相传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2.2012年1月底,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拟对钓鱼岛附属岛礁命名一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这表明我国(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3.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且成效显著。在今后的扶贫攻坚中,西藏、新疆甫疆三地州等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仍将作为主战场。这说明( )
①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②我国坚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西藏自治区1959年至2011年GDP和人均GDP变化情况表
项目 年份 1959 1978 2001 2009 2011
GDP(亿元) 1.74 21.65 117.4 441 605
人均GDP(元) 142 305 5063 15540 17498
以上统计数据反映了西藏自治区( )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 ②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消除
③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④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5.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国三代领导集体都主张,既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又要有高度的灵活性.这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是指( )
A.一个中国;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高度自治;两种制度 D.两种制度;和平统一
二.材料题(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8分,29题11分,30题9分,共50分)
26.我国农村60年发展见证了共和国风雨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一五”时期,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1978年后,农民人均收入更是大幅度提高,年均增长率达到12.7%。
(1)材料一中我国农民收入在这两个时期快速增长分别得益于哪些农业政策?(4分)
材料二:下面两幅图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与挫折。
(2)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4分)
材料三: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9个关于“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使我国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收入“八连快”。
(3)说说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2分)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60年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30年呵,你细细地听/30年前的那一次会议孕育了东方的涛声/涛声的壮怀激烈里从此有了春天的故事……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某一个深夜/东方的涛声在中国的土地上翻山越岭/有竹子的拔节的声音,也有鲜嫩的苏醒/那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东方的涛声回响在闽粤的海岸边/远行的帆船满载着闽粤的故事……“人民富裕了”的捷报传遍神州/“中国强大了”的声音响彻寰宇/在东方的涛声里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1)“30年前的那一次会议”是指哪一次会议?上述诗歌反映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4分)
(2)“东方的涛声”是指哪一项伟大的决策?(2分)
(3)诗歌中 “闽粤故事”这一重大创新实践活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并简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人民网东京9月10日电(记者 赵松)据《产经新闻》报道,日本政府10日下午在首相官邸就钓鱼岛问题举行阁僚会议,最终通过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的方针。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将交由日本海上保安厅“管理”。据悉,此次“国有化”的对象是钓鱼岛5个岛屿中的钓鱼岛(主岛)、北小岛和南小岛。目前,日本政府与“土地所有者”签有“租借”合同。
(1)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这一行为是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一项原则?(2分)
(2)请列举中国近现代史上所发生的日本侵华战争,至少两次。(4分)
(3)读上图,钓鱼诸岛位于我国四大濒临海域中的什么海?(1分)钓鱼岛距离台北市约200千米,在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4厘米,则该图比例尺为多少?(1分)
29.(10分)
为了更好地学习领会“十二五”规划纲要,某校九(2)班分为两个小组,围绕“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回眸“十一五”】
A组同学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2011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超过德国、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围绕信息一,甲同学说:“哇,真爽快!我们终于超过了日本,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啦!”;而乙同学说:“你不要太激动啦。知道吗?日本的人均GDP仍是中国的10倍,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百位之后,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1)信息一中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2分)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甲和乙的话进行评析。(4分)
信息二:“十一五”期间,雨雪冰冻灾害、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干旱等特大灾难不期而至。但是我国人民万众一心,不仅经受住了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同时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3)我国能够取得信息二中这些胜利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展望“十二五”】
B组同学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三:“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4)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依据是什么?(1分)要实现信息三中的目标,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1分)
30.(10分)
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多项举措,把西部大开发提高到新水平。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感悟。
材料一:最近十年是西部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蓝天、白云、雪山等美景生机盎然。各族兄弟姐妹辛勤耕作、相互扶持,充满活力地浇灌民族关系之花,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材料二:西部大开发十年是新疆历史上发展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生产总值末达5000亿元。二是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到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12000亿元。三是民生投入大。2010年民生支出突破1000亿元,达1198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1%。
材料三:在少数民族中,藏族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还有不少民族信仰原始宗教……
(1)联系材料一,你认为西部地区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什么?(1分)划线部分表明我国各民族形成了怎么样的新型关系?(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二思考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三谈谈为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怎样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