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4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一、选择题】01、毛泽东于( )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A.一八九二 B.一八九三年 C.一八九四 D.一八九五02、毛泽东( )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A.六岁 B.七岁 C.八岁 D.十岁03、( )激起毛泽东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他也逐渐讨厌田间劳动了。A.《民力报》 B.《湘江评论》 C.《湘江日报》 D.《盛世危言》04、在这所新学堂里,毛泽东能够学到( )的新学科。A.自然科学和西学 B.自然科学和哲学 C.自然科学和历史 D.哲学和西学05、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到报纸——( ),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A.《盛世危言》 B.《湘江日报》 C.《湘江评论》 D.《民力报》06、( )领导的武汉起义发生以后,湖南宣布了戒严令。A .朱德 B. 林伯渠 C .黎元洪 D.陈独秀07、给毛泽东印象最深的教员是( ),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毛泽东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A .黎元洪 B .杨昌济 C .陈独秀 D.胡适08、第二年夏天,毛泽东开始在湖南徒步旅行,游历了( )县。一个名叫萧瑜的学生与他同行。A .五个 B.六个 C.七个 D.八个09、( )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毛泽东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A .《民力报》 B.《新青年》 C.《湘江评论》 D.《湘江日报》 10、在毛泽东追述往事的时候,斯诺注意到,有一个旁听者至少和他同样感兴趣,这就是毛泽东的妻子( )。A .杨开慧 B. 江青 C. 贺子珍 D .罗氏11、毛泽东是( )的主笔,这是湖南学生的报纸,对于华南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A.《新青年》 B.《民力报》 C.《湘江日报》 D.《湘江评论》12、( )冬天,毛泽东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在这项工作中他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的指引。A .一九一零年 B. 一九一八年 C .一九二零年 D.一九二一年13、到了一九二零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毛泽东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同年,他和( )结了婚。A .江青 B .杨开慧 C .贺子珍 D.罗氏14、一九二一年五月,毛泽东到上海去出席共产党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 ),他们两个人都是中国最有才华的知识界领袖。A .陈独秀和胡适 B. 李大钊和胡适 C. 陈独秀和周恩来 D.陈独秀和李大钊15、一九二三年,共产党( )在广州举行,大会做出了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参加国民党,和它合作,建立反对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A .第一次代表大会 B.第二次代表大会 C .第三次代表大会 D.第四次代表大会16、在一九二五年( )惨案以后,以及在继之而起的政治活动的巨浪中,湖南农民变得非常富有战斗性。A .“五卅” B. 济南 C. 六一 D.二七17、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之后,( )被任命为第一军总司令,( )任国民政府主席。A .蒋介石 张学良 B. 蒋介石 汪精卫 C .张学良 汪精卫 D.张学良 杨虎城18、在毛泽东看来,对于一九二七年共产党的失败,武汉联合政府的失败,南京独裁政权的整个胜利,( )应负最大的责任。A .朱德 B .周恩来 C. 李大钊 D.陈独秀19、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贺龙、叶挺率领的第二十军,同朱德合作,领导了具有历史意义的( ),红军的前身组织起来了。A .南昌起义 B.八一起义 C. 湘潭起义 D.遵义起义20、一九二八年五月,朱德来到( ),我们的队伍会了师。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二:分地和建立苏维埃。A. 南昌 B .武昌 C .井冈山 D .秋收21、我们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以后,进行了改编,著名的( )创立了,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A .红军第一军 B. 红军第二军 C. 红军第四军 D.红军第五军【二、填空题】01、斯诺交给 一大串有关他个人的问题要他回答,为了纠正种种不真实的传说, 决定将他的生平梗概告诉斯诺。02、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这个共产党员指的是 ,当时他担任的职务是 。03、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的采访是 (填时间)在 (填地点)进行的。04、毛泽东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省 县韶山冲,父亲叫 ,母亲在娘家叫 。毛泽东八岁开始在本地小学堂读书,到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同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 。05、毛泽东 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这期间,他读了一本书,叫 ,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06、毛泽东十六岁时到了 县的一所新式学堂。后来在一个高小教员的介绍你下,来到长沙,进了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在那里呆了半年。07、毛泽东在表兄的介绍下,十六岁第一次到家五十里以外的学堂学习,学到了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他的表兄送给他两本书,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其中一本是梁启超编的《 》。当时他以为他的表兄很进步,而他的表兄后来却变成了反革命,变成了一个豪绅,在大革命中参加了反动派。08、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的报纸是《 》,它是_ 主编的。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正见的方式是 。后来他参加了 领导的革命军,他一共当了 年兵,后来进了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在那里只住了一个月,因为 ,使他很讨厌。09、毛泽东后来进了省立第一中学,他读了 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所以在那里带了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 去看书。后来他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这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 ,他和几位朋友成立的一个组织是 。在这个时候,他的思想是 、 、 等思想的大杂烩。10、一九一八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 把他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 ,让毛泽东做了 ;在这里,后来在北京大学读书馆毛泽东遇见且爱上了 ,思想上赞同 。11、在湖南师范学校的最后一年的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可怜,“但是,在公园里,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我看到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诗句: 。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12、一九一九年初,毛泽东回到长沙。五四运动以后,他是《 》的主笔,还帮助创办了 。13、一九一九年,毛泽东第二次前往上海,见到了 。他第二次在北京期间,读了三本书: 、 、 ,从此,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14、一九二一年五月,毛泽东到 参加共产党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 和 。15、毛泽东认为 应该对1927年的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仅次于的应该是 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16、毛泽东认为,客观地说, 是个蠢货, 是个冒失鬼, 是个不自觉的叛徒。17、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第一个苏维埃在湖南边界的 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是 。18、红军的三大纪律: 、不拿贫农一点东西、 。19、红军的八项规定:上门板、 、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 、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 、买东西要付钱、 ,盖厕所离住家要远。20、红军的三项守则:对敌人要斗争到死、要 、要 帮助斗争。21、红军游击战术的四个口号:敌进我退、 、敌疲我打、 。22、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 ’,就是在上述战术(在进攻时集中主力,在进攻后迅速分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3、1929年秋,毛泽东与彭德怀会师后攻打 ,1930年任红一方面军政委,二次攻打长沙失败后撤回 (李立三主义是失败主要原因),同时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任主席期间家人被 逮捕,妻子、妹妹被杀害,两兄弟(毛泽民、毛泽覃)的妻子及自己儿子后被释放。24、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主力到达贵州 。在随后的四个月,红军几乎不断地行军,并且进行了最有力的战斗。25、毛泽东认为,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我们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一是 ,二是 。用 对付 ,是个严重的错误,因为 。【三、简单题】01、毛泽东在幼年时是怎么把家分成两个“党”的?02、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哪几本书?03、《盛世危言》这本书对毛泽东幼时的思想影响很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04、毛泽东在《世界英杰传》这本书读到那些人物?05、一九一一年第一次革命的“精神之父”是哪两个人?06、简述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07、“秋收起义”运动的五大纲领是什么?08、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09、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内容是哪些?10、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在军队内部,他们要与哪两种错误倾向作斗争?11、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最重大的变化是什么?12、1928年,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又添了八项是什么?13、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14、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15、红军在第五次“围剿”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16、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7、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18、毛泽东认为,1935年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胜利到过甘、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19、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20、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四、文段阅读】(一)阅读选段,回答问题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令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八里路。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01、这是 的童年经历。02、请简要概括选段中的几件事。03、选段体现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04、请联系整个章节有关“我”的内容,说说在斯诺的笔下,“我”是什么样的人?05、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特色。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06、在毛泽东的个人经历中,书籍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谈谈对你思想产生影响的一本书。(二)【2020·湖南长沙市·八年级期中】“我开始向往到长沙去。长沙是一个大城市,是湖南省的省会,离我家一百二十里。听说这个城市很大,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少的学堂,抚台衙门也在那里。那年冬天,我请我的一位高小教员介绍我去,他同意了……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我读了《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我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01、文段中的“我”是 。02、该文段体现了“我” 的性格特点。0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该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B.《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也必将照耀全中国。C.《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涉及到的好汉有林冲、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D.《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表现出他嫉恶如仇、扶危济困、重义轻财、勇而有谋的英雄形象。(三)【2020·江苏无锡市·八年级期中】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 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工作。(埃德加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01、文中的“我”是谁?02、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03、在斯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四)阅读选段,回答问题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母亲去世了,这样我更不想回家了。那年夏天,我决定到北平去,当时叫北京。当时湖南有许多学生打算用‘勤工俭学’的办法到法国去留学。法国在世界大战中曾经用这种办法招募中国青年为它工作。这些学生打算出国前先去北京学法文。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在一批批出国的人里面有许多湖南师范学校的学生,其中大多数后来成了着名的激进分子。A也受到这个运动的影响,他放弃了湖南师范学校的教席到法国去,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不过他到一九二七年才参加共产党。我陪同一些湖南学生去北京。虽然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而且新民学会也支持这个运动,但是我并不想去欧洲。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那些决定去法国的学生从现在任中法大学校长的李石曾那里学习法文,我却没有这样做。我另有打算。北京对我来说开销太大。我是向朋友们借了钱来首都的,来了以后,非马上就找工作不可。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学教员B,这时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我请他帮助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他就是C,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位创始人,被张作霖杀害。C给了我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工资不低,每月有八块钱。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但是我并不灰心。我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为的是能够在北大旁听。在新闻学会里,我遇到了别的学生,例如陈公博,他现在在南京当大官了;谭平山,他后来参加了共产党,之后又变成所谓‘第三党’的党员;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一九二六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我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时候,还遇到了张国焘②——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康白情,他后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入了三K党[!!!]段锡朋,现在在南京当教育部次长。也是在这里,我遇见而且爱上了D。她是我以前的伦理学教员B的女儿。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后来在北京成了我的一位知心朋友。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我的思想越来越激进。我已经把这种情况的背景告诉你了。可是就在这时候,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用我们的话来说,我正在找寻出路。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常常和来看我的一个名叫朱谦之③的学生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01、文中的“我”指的是 ,文中的A、B、C、D、分别指的是: 、 、 、 。02、“我”的许多同学在“我”的协助下去了欧洲勤工俭学,我为什么不想去?03、在北京时,“我”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在此之前呢?后来我的世界观为什么发生了改变?04、在斯诺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05、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C.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五)阅读选段,回答问题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著作《RED STAR OVER CHINA》自1937年在英国首次出版以来,至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该书中译本《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为一代代中国读者所熟知。不想就在本书首个中译本出版80年后,却引发一场版权争执。本月上旬,人民文学出版社公开发表了一则“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下架通知函”,要求各发行机构下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通知函中写道,《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属于董乐山原创,版权归属董乐山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所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涉嫌侵犯其和董乐山的权益,要求各发行机构将此书下架。人民教育出版社很快发布了一则“关于人教版《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合法合规暨对人民文学出版社不公平竞争谴责声明”进行回应,称自家的版本合法合规,是唯一经斯诺本人看过的、最权威的译本。未料在这两大出版社争执未停之际,又有一家著名出版机构—长江文艺出版社也加入了战团。由该社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即将于本月下旬正式上市.长江文艺方面宣称,自家版本是经斯诺基金会官方授权认证的中文译本,由斯诺基金会指定译者王涛重新翻译的,并邀得斯诺之女西安·斯诺作序。西安·斯诺还赞称本书是“根据斯诺修仃版翻译的优秀全译本”。(选自《北京青年报》2018.8.16,作者崔巍)上面这则新闻,不同的媒体给出了不同的标题。如果你是报社主编,会选用哪个标题 为什么 A《多家出版社争版权:到底是谁的<红星照耀中国> 》B《书名受著作权法保护吗 <红星照耀中国>引纠纷》C《三家出版社卷入<红星照耀中国>的版权之争》D《<红星照耀中国>引发两大知名出版社“隔空互撕”》【五、赏析文段】01、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使我向往,我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同时我也学了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在一篇讲美国革命的文章里,我第一次听到美国这个国家,里面有这样一句:‘华盛顿经八年苦战始获胜利遂建国家。’在一部叫做《世界英杰传》的书里,我也读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盂德斯鸠和林肯”。赏析:02、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盂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赏析:03、李立三也和陈独秀一样,对农村苏维埃缺乏信心,他主张对长沙、武汉、南昌那样的战略大城市采取大举进攻的策略。他主张在农村搞“恐怖”,来打掉地主豪绅的气焰;主张工人发动“强大的攻势”,举行暴动和罢工,使敌人在自己的地盘上陷于瘫痪;主张在苏联支持下从外蒙和满洲展开北面的“侧击”。也许在莫斯科心目中他的最大“罪过”是他在一九三〇年认为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这就否认苏联的这个地位。赏析:专题04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一、选择题】01、毛泽东于( B )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A.一八九二 B.一八九三年 C.一八九四 D.一八九五02、毛泽东( C )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A.六岁 B.七岁 C.八岁 D.十岁03、( D )激起毛泽东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他也逐渐讨厌田间劳动了。A.《民力报》 B.《湘江评论》 C.《湘江日报》 D.《盛世危言》04、在这所新学堂里,毛泽东能够学到( A )的新学科。A.自然科学和西学 B.自然科学和哲学 C.自然科学和历史 D.哲学和西学05、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到报纸——( D ),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A.《盛世危言》 B.《湘江日报》 C.《湘江评论》 D.《民力报》06、( C )领导的武汉起义发生以后,湖南宣布了戒严令。A .朱德 B. 林伯渠 C .黎元洪 D.陈独秀07、给毛泽东印象最深的教员是( B ),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毛泽东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A .黎元洪 B .杨昌济 C .陈独秀 D.胡适08、第二年夏天,毛泽东开始在湖南徒步旅行,游历了( A )县。一个名叫萧瑜的学生与他同行。A .五个 B.六个 C.七个 D.八个09、( B )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毛泽东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A .《民力报》 B.《新青年》 C.《湘江评论》 D.《湘江日报》 10、在毛泽东追述往事的时候,斯诺注意到,有一个旁听者至少和他同样感兴趣,这就是毛泽东的妻子( C )。A .杨开慧 B. 江青 C. 贺子珍 D .罗氏11、毛泽东是( D )的主笔,这是湖南学生的报纸,对于华南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A.《新青年》 B.《民力报》 C.《湘江日报》 D.《湘江评论》12、( C )冬天,毛泽东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在这项工作中他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的指引。A .一九一零年 B. 一九一八年 C .一九二零年 D.一九二一年13、到了一九二零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毛泽东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同年,他和( B )结了婚。A .江青 B .杨开慧 C .贺子珍 D.罗氏14、一九二一年五月,毛泽东到上海去出席共产党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 D ),他们两个人都是中国最有才华的知识界领袖。A .陈独秀和胡适 B. 李大钊和胡适 C. 陈独秀和周恩来 D.陈独秀和李大钊15、一九二三年,共产党( C )在广州举行,大会做出了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参加国民党,和它合作,建立反对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A .第一次代表大会 B.第二次代表大会 C .第三次代表大会 D.第四次代表大会16、在一九二五年( A )惨案以后,以及在继之而起的政治活动的巨浪中,湖南农民变得非常富有战斗性。A .“五卅” B. 济南 C. 六一 D.二七17、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之后,( )被任命为第一军总司令,( B )任国民政府主席。A .蒋介石 张学良 B. 蒋介石 汪精卫 C .张学良 汪精卫 D.张学良 杨虎城18、在毛泽东看来,对于一九二七年共产党的失败,武汉联合政府的失败,南京独裁政权的整个胜利,( D )应负最大的责任。A .朱德 B .周恩来 C. 李大钊 D.陈独秀19、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贺龙、叶挺率领的第二十军,同朱德合作,领导了具有历史意义的( A ),红军的前身组织起来了。A .南昌起义 B.八一起义 C. 湘潭起义 D.遵义起义20、一九二八年五月,朱德来到( C ),我们的队伍会了师。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二:分地和建立苏维埃。A. 南昌 B .武昌 C .井冈山 D .秋收21、我们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以后,进行了改编,著名的( C )创立了,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A .红军第一军 B. 红军第二军 C. 红军第四军 D.红军第五军【二、填空题】01、斯诺交给毛泽东一大串有关他个人的问题要他回答,为了纠正种种不真实的传说,毛泽东决定将他的生平梗概告诉斯诺。02、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这个共产党员指的是毛泽东,当时他担任的职务是中央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 。03、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的采访是晚上(填时间)在延安窑洞中(填地点)进行的。04、毛泽东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父亲叫毛顺生,母亲在娘家叫文七妹。毛泽东八岁开始在本地小学堂读书,到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同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05、毛泽东十三岁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这期间,他读了一本书,叫盛世危言,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06、毛泽东十六岁时到了湘乡县的一所新式学堂。后来在一个高小教员的介绍你下,来到长沙,进了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在那里呆了半年。17、毛泽东在表兄的介绍下,十六岁第一次到家五十里以外的学堂学习,学到了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他的表兄送给他两本书,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其中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当时他以为他的表兄很进步,而他的表兄后来却变成了反革命,变成了一个豪绅,在大革命中参加了反动派。08、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的报纸是《民力报》,它是_于右任主编的。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正见的方式是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后来他参加了黎元洪领导的革命军,他一共当了半年兵,后来进了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在那里只住了一个月,因为大多数课程都用英语讲授,使他很讨厌。09、毛泽东后来进了省立第一中学,他读了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所以在那里带了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后来他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这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和几位朋友成立的一个组织是新民学会。在这个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10、一九一八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杨昌济把他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让毛泽东做了图书馆助理员;在这里,后来在北京大学读书馆毛泽东遇见且爱上了杨开慧,思想上赞同无政府主义。11、在湖南师范学校的最后一年的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可怜,“但是,在公园里,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我看到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12、一九一九年初,毛泽东回到长沙。五四运动以后,他是《湘江评论》的主笔,还帮助创办了文化书社。13、一九一九年,毛泽东第二次前往上海,见到了陈独秀。他第二次在北京期间,读了三本书: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从此,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14、一九二一年五月,毛泽东到上海参加共产党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5、毛泽东认为陈独秀应该对1927年的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仅次于的应该是俄国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16、毛泽东认为,客观地说,罗易是个蠢货,鲍罗廷是个冒失鬼,陈独秀是个不自觉的叛徒。17、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第一个苏维埃在湖南边界的茶陵_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是杜修经。18、红军的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19、红军的八项规定: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20、红军的三项守则:对敌人要斗争到死、要武装群众、要筹款帮助斗争。21、红军游击战术的四个口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22、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短促突击战’,就是在上述战术(在进攻时集中主力,在进攻后迅速分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3、1929年秋,毛泽东与彭德怀会师后攻打长沙,1930年任红一方面军政委,二次攻打长沙失败后撤回江西(李立三主义是失败主要原因),同时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任主席期间家人被何键逮捕,妻子、妹妹被杀害,两兄弟(毛泽民、毛泽覃)的妻子及自己儿子后被释放。24、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主力到达贵州遵义。在随后的四个月,红军几乎不断地行军,并且进行了最有力的战斗。25、毛泽东认为,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我们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一是一九三三年福建事变中没有能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二是放弃了我们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用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用阵地战对付占巨大优势的南京军队,是个严重的错误,因为红军无论在技术上或者在精神上都不适合阵地战。【三、简单题】01、毛泽东在幼年时是怎么把家分成两个“党”的?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02、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哪几本书?《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03、《盛世危言》这本书对毛泽东幼时的思想影响很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04、毛泽东在《世界英杰传》这本书读到那些人物?在一部叫做《世界英杰传》的书里,我也读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盂德斯鸠和林肯”05、一九一一年第一次革命的“精神之父”是哪两个人?康有为 梁启超06、简述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1921年成立。1923年国民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称要为实现民主而斗争。1924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结成联盟。1925--1927年的大革命中非常活跃。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宣布结束。07、“秋收起义”运动的五大纲领是什么?一、省的党组织同国民党完全脱离;二、组织工农革命军;三、除了大地主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四、在湖南建立独立于国民党的共产党政权;五、组织苏维埃。08、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并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09、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内容是哪些?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打土豪款子要归公;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八大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要远。10、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在军队内部,他们要与哪两种错误倾向作斗争?第一个倾向是要立即进攻长沙,这是冒险主义;第二个倾向是要撤退到广东边界以南去,这是退却主义。11、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最重大的变化是什么?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停止反对南京和反对国民党宣传,答应给一切公民平等权利和选举权,不论他们阶级成分如何。其中最直接影响到红色经济的,自然是停止没收土地。这并不意味着在已重新分配土地的地方把土地还给地主,而是同意在共产党新控制的地区放弃这种做法。12、1928年,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又添了八项是什么?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七、买东西要付钱 八、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要远。13、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清算了李立三路线。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AB团(刘铁超)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14、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五次,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15、红军在第五次“围剿”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红军在这个时期,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其一是在1933年福建事变中没有能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其二是放弃了我们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用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用阵地战对付占巨大优势的南京军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红军无论在技术上或者在精神上都不适合于阵地战。16、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苏区地盘缩小,到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由原来的35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五万多平方千米减至一万平方千米左右,这就使红军没有回旋的余地;二是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导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的境地,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的物质条件;三是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使红军兵员得不到补充,只有突围向外发展。17、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18、毛泽东认为,1935年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胜利到过甘、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由于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的革命热情。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它之所以不可战胜,所以一定取得最后的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决心。19、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各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20、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四、文段阅读】(一)阅读选段,回答问题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令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八里路。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01、这是毛泽东的童年经历。02、请简要概括选段中的几件事。(1)因老师严厉而逃学(2)引经据典反驳父亲(3)因父亲当中骂人而离家威胁父亲03、选段体现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1)具有反抗精神:逃学、会反驳威胁父亲;(2)聪明:懂得用父亲的方法反驳父亲04、请联系整个章节有关“我”的内容,说说在斯诺的笔下,“我”是什么样的人?①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②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③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④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⑤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05、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特色。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这里的“党”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起来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06、在毛泽东的个人经历中,书籍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谈谈对你思想产生影响的一本书。写出一本书籍,并说明书籍让人懂得了什么即可。(二)【2020·湖南长沙市·八年级期中】“我开始向往到长沙去。长沙是一个大城市,是湖南省的省会,离我家一百二十里。听说这个城市很大,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少的学堂,抚台衙门也在那里。那年冬天,我请我的一位高小教员介绍我去,他同意了……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我读了《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我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01、文段中的“我”是毛泽东。02、该文段体现了“我”有反抗精神,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生活简朴(任答两点即可)的性格特点。0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该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B.《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也必将照耀全中国。C.《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涉及到的好汉有林冲、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D.《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表现出他嫉恶如仇、扶危济困、重义轻财、勇而有谋的英雄形象。【详解】(1)结合“长沙是一个大城市,是湖南省的省会”“我不喜欢第一中学”等内容以及《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可知,这是毛泽东的经历,他曾经退学六个月自学。(2)结合“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可知,毛泽东对不合理的事物具有反抗精神;结合“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可知,毛泽东在学习时严格遵守计划,坚持而刻苦,看出他学习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结合“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可知,毛泽东在饮食上非常简单,看出他生活简朴。(3)《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大概内容:杨志押运生辰纲途径黄泥冈,被吴用、晁盖等人用计劫走。杨志因为无法交差,被迫流落江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吴用等人也因为官府追查,去梁山落草。涉及到的好汉有杨志、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不涉及林冲,C错误,故选C。(三)【2020·江苏无锡市·八年级期中】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 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工作。(埃德加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01、文中的“我”是谁?毛泽东02、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03、在斯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①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②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③个人自尊心强,有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④毛泽东熟读世界历史,对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⑤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⑥他身上没有可以称为宗教感情的东西。⑦热爱工作且有强健的体魄。⑧有深邃感情的人。⑨他的话真诚老实。(答任意三点即得分)【详解】①本题考查名著及名著人物。《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本选段根据“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第二次党代表大会没有能出席”和“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可判断文中的“我”是毛泽东。②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原句是:“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③本题名著的主要人物形象。作者对毛泽东的印象,在原著第三篇《在保安》第一章《苏维埃掌权人物》中有说道。如“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他的身上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成为宗教感情的东西”、“个人自尊心强,有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热爱工作且有强健的体魄”等。(四)阅读选段,回答问题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母亲去世了,这样我更不想回家了。那年夏天,我决定到北平去,当时叫北京。当时湖南有许多学生打算用‘勤工俭学’的办法到法国去留学。法国在世界大战中曾经用这种办法招募中国青年为它工作。这些学生打算出国前先去北京学法文。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在一批批出国的人里面有许多湖南师范学校的学生,其中大多数后来成了着名的激进分子。A也受到这个运动的影响,他放弃了湖南师范学校的教席到法国去,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不过他到一九二七年才参加共产党。我陪同一些湖南学生去北京。虽然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而且新民学会也支持这个运动,但是我并不想去欧洲。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那些决定去法国的学生从现在任中法大学校长的李石曾那里学习法文,我却没有这样做。我另有打算。北京对我来说开销太大。我是向朋友们借了钱来首都的,来了以后,非马上就找工作不可。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学教员B,这时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我请他帮助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他就是C,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位创始人,被张作霖杀害。C给了我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工资不低,每月有八块钱。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但是我并不灰心。我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为的是能够在北大旁听。在新闻学会里,我遇到了别的学生,例如陈公博,他现在在南京当大官了;谭平山,他后来参加了共产党,之后又变成所谓‘第三党’的党员;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一九二六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我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时候,还遇到了张国焘②——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康白情,他后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入了三K党[!!!]段锡朋,现在在南京当教育部次长。也是在这里,我遇见而且爱上了D。她是我以前的伦理学教员B的女儿。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后来在北京成了我的一位知心朋友。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我的思想越来越激进。我已经把这种情况的背景告诉你了。可是就在这时候,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用我们的话来说,我正在找寻出路。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常常和来看我的一个名叫朱谦之③的学生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01、文中的“我”指的是毛泽东,文中的A、B、C、D、分别指的是:徐特立、杨昌济、李大钊、杨开慧。02、“我”的许多同学在“我”的协助下去了欧洲勤工俭学,我为什么不想去?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03、在北京时,“我”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在此之前呢?后来我的世界观为什么发生了改变?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后来在北京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从此,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解析】根据:他读了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对毛泽东信仰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在上海,毛泽东拜访了陈独秀,“和他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此时正忙于建党工作。毛泽东回忆说,“陈独秀谈他关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据此概括原因:后来在北京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从此,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04、在斯诺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05、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D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C.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解析】D项,有误。埃德加·斯诺是美国人。故选D。(五)阅读选段,回答问题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著作《RED STAR OVER CHINA》自1937年在英国首次出版以来,至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该书中译本《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为一代代中国读者所熟知。不想就在本书首个中译本出版80年后,却引发一场版权争执。本月上旬,人民文学出版社公开发表了一则“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下架通知函”,要求各发行机构下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通知函中写道,《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属于董乐山原创,版权归属董乐山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所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涉嫌侵犯其和董乐山的权益,要求各发行机构将此书下架。人民教育出版社很快发布了一则“关于人教版《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合法合规暨对人民文学出版社不公平竞争谴责声明”进行回应,称自家的版本合法合规,是唯一经斯诺本人看过的、最权威的译本。未料在这两大出版社争执未停之际,又有一家著名出版机构—长江文艺出版社也加入了战团。由该社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即将于本月下旬正式上市.长江文艺方面宣称,自家版本是经斯诺基金会官方授权认证的中文译本,由斯诺基金会指定译者王涛重新翻译的,并邀得斯诺之女西安·斯诺作序。西安·斯诺还赞称本书是“根据斯诺修仃版翻译的优秀全译本”。(选自《北京青年报》2018.8.16,作者崔巍)上面这则新闻,不同的媒体给出了不同的标题。如果你是报社主编,会选用哪个标题 为什么 A《多家出版社争版权:到底是谁的<红星照耀中国> 》B《书名受著作权法保护吗 <红星照耀中国>引纠纷》C《三家出版社卷入<红星照耀中国>的版权之争》D《<红星照耀中国>引发两大知名出版社“隔空互撕”》【答案】 示例一:选A,用疑问句式,突出版权归谁这一中心事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二:选B,用疑问句式,引发读者对书名是否受著作版权法保护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三:选C,体现了三家出版社争夺版权这一中心事件,“卷入”突出此次版权争夺之激烈。示例四:选D,“隔空互撕”渲染出两大出版社版权争夺的激烈,用流行用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 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针对运用那个标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如选A,“到底是谁的《红星照耀中国》?”用疑问句式,设置悬念,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再如选D,“隔空互撕”运用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渲染出两大出版社版权激烈争夺的情形,也能起到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五、赏析文段】01、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使我向往,我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同时我也学了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在一篇讲美国革命的文章里,我第一次听到美国这个国家,里面有这样一句:‘华盛顿经八年苦战始获胜利遂建国家。’在一部叫做《世界英杰传》的书里,我也读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盂德斯鸠和林肯”。赏析:反抗意识、广泛的阅读和对时事的认识都对年轻的毛泽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02、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盂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赏析:伟人的年青时代也是在努力读书中度过的。03、李立三也和陈独秀一样,对农村苏维埃缺乏信心,他主张对长沙、武汉、南昌那样的战略大城市采取大举进攻的策略。他主张在农村搞“恐怖”,来打掉地主豪绅的气焰;主张工人发动“强大的攻势”,举行暴动和罢工,使敌人在自己的地盘上陷于瘫痪;主张在苏联支持下从外蒙和满洲展开北面的“侧击”。也许在莫斯科心目中他的最大“罪过”是他在一九三〇年认为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这就否认苏联的这个地位。赏析:后来的历史证明,毛泽东主张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是正确的,才是符合中国实情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4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2021年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 专题04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2021年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