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教学设计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初步学会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换算;通过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让学生学会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和练习,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结合概念和实例,使学生掌握宏观与微观转化的科学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能够进行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换算。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能够进行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2.难点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换算公式。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课题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提问】C+O2=CO2这个化学方程式的有哪些读法 【归纳】①是宏观读法②是微观读法③是数量读法化学方程式将微观—宏观—数量联系起来。【引入】我们知道,实验室可以称量12g的碳和32g的氧气,但难以称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你是否想过,在这个反应中有多少个碳原子和多少个氧分子发生了反应 如何将宏观物质质量与微观粒子个数联系起来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讲解】国际科学界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将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物质的宏观数量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①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②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③每12g的碳和32g的氧气反应生成44g的二氧化碳 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让学生建立微观与宏观以及与数量间的联系,为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作铺垫【设问】什么是物质的量呢 【讲解】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提问】微观粒子指哪些 【归纳】1.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2.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投影】【提问】从资料卡片上,同学们知道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归纳】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设问】既然物质的量表示集体,那么多少粒子才能作为一个集体呢 【讲解】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的集体中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粒子。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mol-1来表示。【课后作业】为什么用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标准呢 【归纳】1.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为1mol2.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近似值为6.02×1023mol-1【设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讲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存在的关系为:n=N/NA【练习】①1molFe中约含多少个Fe ②1molO2中约含多少个O2 ③0.5molH+中约含多少个H+ ④0.5molH2O中约含有多少个H,多少个O ⑤3.01×1023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⑥0.5molNH3中约含有多少个电子 ⑦多少molH2O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mol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 学生讨论回答:粒子指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学生理解学生回答: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学生理解学生课后搜集资料,讨论并做出回答。学生回答:①6.02×1023②6.02×1023③3.01×1023④6.02×1023,3.01×1023⑤0.5mol⑥3.01×1024⑦3mol 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量的概念以及基本单位为摩尔让学生初步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表示初步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存在的关系【设问】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学习,我们知道0.012kg的12C约含有6.02×1023 个碳原子,即1mol碳的质量为12g。那么1mol其他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呢?物质的量和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投影】1mol几种物质的质量【练习与思考】根据上图填表,并找出规律【讲解】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练习】①Zn的摩尔质量为 ②H2O的摩尔质量为 ③Na+的摩尔质量为 ④SO42-的摩尔质量为 【提问】同学们能否根据摩尔质量的概念总结出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讲解】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为:M=m/n,可以推出n=m/M或m=M·n【练习】2molH2O的质量是多少?【演示步骤】解: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摩尔质量为18g/mol。m(H2O)=n(H2O)·M(H2O)=2mol×18g/mol=36g【提问】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与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有什么关系?【归纳】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 学生讨论学生填表规律: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学生回答①65g/mol②18g/mol③23g/mol④96g/mol学生讨论并总结M=m/n学生作答:36g学生讨论并回答:相等 通过递进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投影,让学生找出规律,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根据摩尔质量的概念,启发学生得出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的公式让学生掌握并会运用公式【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n=N/NA和n=m/M,可得出N/NA=m/M。若已知某物质的质量,就可以求出该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由此可见,物质的量是连接微观物质和宏观物质的一座桥梁。 学生理解 前后呼应进一步说明物质的量是连接微观物质和宏观物质的一座桥梁。【课后练习】P431~4题【板书设计】第二单元微观粒子的计量单位—摩尔课题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一、物质的量概念: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一个物理量符号:n单位:摩尔(mol),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为1mol二、阿伏加德罗常数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近似值为6.02×1023mol-1三、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存在的关系为:n=N/NA四、摩尔质量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M)符号:M单位:g/mol五、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为:n=m/M五、教学反思通过复习初中学习的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种类,建立宏观、微观和数量之间的联系,提出本课“物质的量”及“摩尔质量”等新概念。通过学生集体讨论,老师的启发和讲解使学生接受并掌握n=N/NA和n=m/M两个公式,提出物质的量是连接微观物质和宏观物质的一座桥梁。通过本课物质的量的学习,为学生以后的化学计算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和创新,全面地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