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2 文化对人的影响(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2 文化对人的影响(必修3)

资源简介

2012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2 文化对人的影响(必修3)
【高考新动向】
考点集结 考向动态
1 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影响面面观;(2)潜移默化的影响(3)深远持久的影响; 2 文化塑造人生(1)丰富精神世界 (2)增强精神力量(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重视年度优秀文化作品和大型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2.关注优秀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的构建。3.理解我国打击手机黄毒、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重要意义。
【考纲全景透析】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
1.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 交往行为 和___________。
(2)文化影响人们的__________、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 。
2.特点
(1)潜移默化: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 有形的 、________。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不都是 消极被动 、无目的地接受的。
③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_________、主动接受文化熏陶 的过程。
(2)深远持久:
①表现方面:交往方式、 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_______和标志 。它们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___________和 终身发展 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丰富精神世界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 精神世界 。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___________的文化活
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3)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__________、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 ,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___________。
2.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 感染力 和_________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促进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 相互结合 、__________的。
(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思想道德 素质、__________素质和_______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优秀文化对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热点难点全析】
一、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
问题引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分别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
1.正确把握潜移默化的特点
(1)潜移默化是指因受到外来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在此处是指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因受文化的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潜移默化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方面来说的。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往往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喜好作出自己的选择。
(3)一般来讲,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感受文化熏陶、融入文化氛围、不知不觉受到感动等都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
2.全面认识深远持久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所谓“深”,主要是就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程度而言的;所谓“远”,主要是就文化影响的空间范围而言的;所谓“持久”,则主要是指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的特点。
(2)乡音难改、生活习惯长年不变等都体现了深远持久的特点。
(3)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来看,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对生活在其中的人具有普遍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虽然不具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那样的强制性,也没有经济手段所具有的物质刺激性,但在人类生活中常常显示出巨大的渗透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补充:有人认为“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
素养”,是这样吗?
文化环境并不决定人的文化素养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
(2)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高考中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的考查往往会提供典型的生活实例,理解并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特别需要掌握以下观点:
(1)不要把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理解成都是消极被动的。
(2)“潜移默化”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深远持久”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
1.南开大学草坪上告示牌的多数内容都是“小草正在生长,请勿
打扰”“小草需要你的关爱”“青青草坪,何忍踏之”等劝告
式、对话式的内容,体现了这个学校艺术气质的浪漫主义色彩,
体现了其人文关怀的性情。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不变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发生于深远持久的过程之中
④人们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错误题肢。②本身说法错误。③本身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深远持久指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所以选C。
二、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问题引导:
浩若烟海的唐诗宋词,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名人大家,也丰富着市井庶人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1.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的异同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作用范围不同 只停留在主观领域,侧重于广度 是由主观到实践,到人的具体行动中化为行动的动力,侧重于力度
统一性 ①丰富的精神世界必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从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作品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③二者都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全面理解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社会越发展,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2)社会的发展并不一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3)我们既要看到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又要看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补充:甲同学认为,参加文化活动,就能塑造健全的人格。乙同学认为,参加文化活动未必就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如何评析甲、乙同学的观点。
不是所有的文化活动都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1)文化活动分为健康有益的和消极落后的。优秀的、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活动,则会消磨人的意志,把人引向歧途。
(2)只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才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不能认为参加所有的文化活动,都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高考中对文化塑造人生的考查会集中在对文化性质的定位上,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文化塑造人生,指的是优秀、健康有益的文化对人生的塑造。这就要求我们选择优秀、健康有益的文化,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优秀文化仅仅是塑造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也对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例2.2012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意见要求,要加强对学雷锋活动的新闻宣传。举办学雷锋网上系列活动,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文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商业网站开设学雷锋活动专栏和微博,运用网站举办雷锋精神网上谈,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网络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B.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网络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
D.先进的健康的网络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解析】选D。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但不能起决定作用,A项错误;B、C不能成为其原因;D项符合题意。
【高考零距离】
1.(2012高考广东卷30)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2高考山东卷23)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11·福建高考)2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重点是审题的细致性。涉及知识点是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因为文化属于意识的一种,也可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据此我们可以判断A项错在“创造未来”,B项错在“决定时代的走向”,D项错在“源于时代的智慧”,时代的智慧指这一时代文化的结晶,与文化源于实践相违背。C项准确反映了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故入选。
【答案】选C。
4、(2011·新课标高考)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解析】首先,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塑造角度回答文化自身的作用;其次回答文化交流及文化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解答本题时应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文化的凝聚力问题。
【答案】
(1)①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4分)②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4分)③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2分)
5、(2011·北京高考)4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分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3)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9分)
【解析】本题以“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关注考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设问具体要求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可以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回答。
【答案】(3)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为。
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2011·山东高考)29.(35分)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6)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7分)
【解析】本题以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背景材料,是高考政治试题的学科特有功能的体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考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设问的限制“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从文化角度考查了对汉阳铁厂遗址进行保护性改造的原因,主题突出、设问脉络清晰,是文科综合试题的典型代表。从特征上来看体现了文化需要特定的环境和一定的物质载体,从影响上抓住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6)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
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杭州模拟)研究人员将大豆种衣剂和杀虫种衣剂成功结合,培育了一种能与大豆幼根共同生长的细菌,它能有效保护早期大豆种苗根系的健康生长。研究人员的成果保证了大豆的高产稳产,增加了农民的收益,这是因为( )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B.文化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C.文化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
D.文化是改造世界的重要物质力量
2.(易错题)日本在文化上有一个“全球本土化”的策略,就是把西方的文化产品本土化。20世纪50年代,日本电视节目依赖好莱坞,而80年代以后,日本每年进口的影视节目只占全年产量的5%。原因之一就是本土制作的文化产品比进口产品更有国民认同感。这则材料表明( )
A.别国的文化产品不符合日本国民的需要
B.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人们购买的产品上
C.别国的文化对本国的国人会有影响
D.特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3.(2012·长沙模拟)2011年8月6日,中国的“七夕情人节”如约而至,在这个属于中国人的情人节里,中国式的浪漫不断被商家、市民不约而同地制造:玫瑰花、姻缘锁、情侣餐……令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西方情人节的重要礼物——巧克力,也逐渐成了中国人的浪漫。这说明( )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2012·山东实验中学模拟)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献礼片《辛亥革命》在2011年国庆前夕上映,影片所展示的辛亥革命英雄的牺牲、奋斗、历史担当的精神,强烈而深刻地感动着观众。这表明( )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2012·沈阳模拟)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表明( )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6.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文化消费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人们的文化消费正从过去的内向、封闭,向开放、交流、互动演变,从过去的求同、求稳,向求新、求变、求时尚演进,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表明( )
①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发展
③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④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预测题)某校开展了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现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2011年,安徽省将围绕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等主题,举办红歌会、“红色记忆——全省革命文物联展”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
A.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B.保护革命老区的社会、自然环境
C.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D.迅速提高革命老区群众的生活水平
9.(2012·泰兴模拟)微博具有书写快、传播广、即时交流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获取信息、与人交流。微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
A.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能够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向世界传播
D.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0.自2012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以来,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纷纷开展以“传承雷锋精神,建设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比如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扩大雷锋精神的影响力,营造浓厚氛围,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 )
①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校园文化决定了学生的发展
③通过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素质会决定学生的一生
④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某市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若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适合的关键词是( )
A.文化影响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面向世界
C.色彩斑斓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 文化竞争力
12.(2012·合肥模拟)“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26分)根据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军队的历史需要,某部队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塑造军旅人生。一方面是通过正常的政治信念教育,另一方面就是多为广大官兵提供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的文艺作品,让广大官兵从文艺作品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陶冶高尚健康的情操。通过学习先进的优秀军事思想文化,首先,培养了战士们高尚的阅读情趣,如阅读中外优秀军事文学名著,丰富了战士们的心灵,陶冶了战士们的性情。其次,培养了战士们用先进文化陶冶情操的自觉精神,使他们懂得去爱党、爱祖国、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平时期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先进英模人物,无论是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还是雷锋、徐洪刚、苏宁、李向群,他们的事迹无不激发了战士们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对军人职责的高度忠诚。作为先进文化塑造的一代英模,以及反映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代优秀军人事迹的军事文艺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今天每个军人的成长和进步。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先进文化是怎样塑造军旅人生的。
14.(26分)(创新题)随着文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平台,成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网络文化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已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文化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供给不足,有害及低俗信息屡禁不绝,不同门类、不同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监管手段亟待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规范网络文化经营秩序,营造既充满活力又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是摆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个人无法抗拒,抵御低俗网络文化关键在于国家。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
1.【解析】选B。“成果保证了大豆的高产稳产”说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B项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项错误;A、C不符合题意。
2.【解析】选D。“本土制作的文化产品比进口产品更有国民认同感”一句表明了日本本土文化对日本国民的深远影响,D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A、C不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文化对人的影响尽管是深远持久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解析】选C。材料中的“逐渐”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B、D不符合题意。
【变式备选】“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温暖世间真情。”这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A.深远持久的特点 B.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C.潜移默化的特点 D.鲜明民族性的特点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悄然”一词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非强制的,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
4.【解析】选C。“强烈而深刻地感动着观众”体现出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有健康与庸俗之分,D观点错误;A、B不能体现。
5.【解析】选C。材料中“为依托”体现①观点;“活动”、“加强”等体现③观点。②④不能体现。
6.【解析】选C。②观点错误,④材料中不能体现,材料强调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①③正确反映题意,所以选C。
7.【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注意感悟材料的主旨。一般来讲,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感受文化熏陶、融入文化氛围、不知不觉受到感动等体现潜移默化的特点。
【解析】选B。开展读书活动,是因为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文化修养与崇高道德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①③观点错误。
8.【解析】选C。A项中“快速”一词、D项中的“迅速”一词夸大了上述文化活动的作用。A、D两项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上述文化活动让人们在红色文化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C符合题意。
9.【解析】选A。微博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交流方式,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项错误;C项夸大了微博的作用;微博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项错误。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②③观点夸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1.【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影响。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打造公交车厢文化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利用优秀文化提升公民素质,是加强文化建设的举措,故A最适合材料主旨。
12.【解析】选A。文化不能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观点错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④观点错误。
13.【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寻找有效信息。优秀的军事思想文化能丰富战士们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作品和英雄人物的事迹能增强战士们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文艺作品能促使战士们的全面发展。
答案:(1)先进文化丰富了战士们的精神世界。学习优秀的军事思想文化、阅读名著等活动,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塑造了战士们健全的人格。
(2)先进文化增强了战士们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和英雄人物的事迹,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成为照亮战士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他们前进。
(3)先进文化促进了战士们的全面发展。政治信念教育、阅读优秀军事名著、提供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的文艺作品,使战士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从题型上看属于辨析题,回答时,要做到全面,既看到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又要看到其中不合理的成分,并说明理由。就本题而言,要重点围绕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点等知识点展开组织答案。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个人的发展。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认为网络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正确的,但人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的。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正
确的文化选择。
www.
教学资源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