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强化训练(必修2)
【单元知识网络】
【章节巩固与提高】
一、选择题
1.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新闻发言人李肇星透露,2012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6 702.7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1.2%。全国政协委员罗援少将表示,“中国绝不与其他国家搞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但也决不允许别的国家威胁我们。”这表明( )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时期有了新的要求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D.专政职能上升为当前国家的主要工作
2.对于人肉搜索,不要禁止,因为人肉搜索起着正当舆论监督的作用,为弱势群体抨击社会不良现象提供了一个方便而实用的平台,但要规范,因为人肉搜索很容易引发“网络暴力”,网民应学会依法依规如实举报,共同营造合法有序的舆论监督环境,从而真正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作出贡献。这一共识体现了( )
A.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3.(2012·包头模拟)到“十一五”末,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农民工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权益保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③农村基层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围绕博客引发的侵权、隐私、责任等问题,有关部门酝酿实行博客实名制。消息一出,立即遭到了部分网民的反对。他们认为博客是个人“自由的论坛”,不应受任何干涉。网民的这一观点( )
A.是正确的,因为它捍卫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是正确的,因为它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C.是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D.是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5.(预测题)我们经常会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聊天软件收到如称“某食物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或“出现严重危及公众人身安全的恐怖事件”等信息,这些信息散布谣言,引起民众恐慌,严重扰乱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
①国家应加强专政、淡化民主,维护社会秩序
②个人利益难以与国家利益相一致
③应切实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④公民应增强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2012·泰兴模拟)某市政府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建议。这是因为( )
A.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B.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C.我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D.公民监督是政府做好工作的保证
7.(2012·石家庄模拟)李娟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几位老爷爷在大风中下棋。于是她想,要是老人有一个安定的交流、娱乐场所就好了。于是,她给居委会主任写了一份“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居委会对此非常重视,经过多方努力,社区的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已的“老年之家”。这表明李娟同学在通过______参与政治生活。( )
A.民主选举 B.民主管理 C.民主决策 D.民主监督
8.(2012·长沙模拟)某中学为响应市政府号召,组织高一学生到农村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小李想尝试参与民主管理活动,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他最应该去__________进行民主实践。( )
A.居民委员会 B.乡人民政府 C.村民委员会 D.乡镇党委
9.在40所高校研究生会参与的一个论坛上,300余名博士生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发表公开信,建议后者联合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加快《住宅法》立法的议案。博士们的行为属于( )
A.公民直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B.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
C.公民间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D.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
10.(易错题)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过程中,一位市民从被调查者的角度提出了对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改进建议。该市民的做法( )
①表明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履行了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行使了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
④直接参与了国家权力的行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11.(20分)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基层政权直选试点、政风行风热线……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越来越宽广。“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
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你将如何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12.(20分)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表1)。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2)。
表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份 1953年 1979年 1995年 2010年
比例(%) 13.26 18.96 29.04 46.59
表2: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以全国人大为例)
选举法制定或修改年份 1953年制定 1979年修改 1995年修改 2010年修改
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 8∶1 8∶1 4∶1 1∶1
注:“8∶1”即如果农村每80万人口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城市则每10万人口就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其他依次类推。
运用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13.(20分)(创新题)如今,高考加分、高考移民、高考作弊等关于高考公平和公正的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升温,教育主管部门也再次面临着有关高考改革的网络追问。
对此,网友的观点可以说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是认为“高考录取就该公正”
网友“在水一方”:高考加分是社会不公平的表现,应坚决取消,加分政策被某些权势者利用,让人们谈加分而色变,失去了以加分促进高考公平的初衷,只能让教育公平变成一纸空文。
二是“期待不拘一格录人才”
网友“东方腾龙”:任何时代都应该建立一种特殊的机制,以突破普遍的选才标准,对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才,进行破格录取。
网友“曼陀罗”:应该给那些有才华但偏科厉害的学生一次机会。
(1)网友们对国家和高校的招生政策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体现了哪些道理?(10分)
(2)针对网友的评论,有人认为,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政府通过网络吸纳民意的方式进行决策不可取。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0分)
答案
1.【解析】选C。材料强调了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从一方面说明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C正确。A、B与题意不符,D观点错误。
2.【解析】选B。“不要禁止,但要规范”体现要行使好自己的权利,还必须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A、C不能体现;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D说法错误。
3.【解析】选A。农民工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体现了①;农民工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权益得到保障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②正确。③与题意不符,④错误。
4.【解析】选C。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们在享有相应自由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故选C项。A、B观点错误,D与题意不符。
5.【解析】选B。散布谣言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故应遵守③④的要求。①割裂了专政与民主的关系,②割裂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皆不正确。
【素材链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在2011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净化网络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当前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反复,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这些事件有“后妈虐童”、“艾滋女事件”、 “金庸去世”、“抢盐”风波和子虚乌有的“南昌大桥数百人自杀”事件,以及被中美联手摧毁的全球最大中文色情网站联盟等。散布谣言,污染了网络环境;发泄不满,引起了人们的无端猜测;利用淫秽色情信息毒害青少年,特别是各种网络暴力,令人作恶,让人发痛和警醒。对网络负责,对社会负责应该是每个网民必须遵守的规则和“诺言”。
6.【解析】选A。征求民意是因为民意很重要,A项符合题意。B项不是原因;政府行政而不是执政,C项错误;公民监督有利于政府做好工作,但不是保证,D项错误。
7.【解析】选B。给居委会主任提建议是在参与民主管理,B正确。A、C、D皆与题意不符。
8.【解析】选C。在农村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应到村民委员会进行民主实践,C正确。A、B、D皆与题意不符。
9.【解析】选D。建议人大代表提出相关议案,是在间接行使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D正确。A、B、C皆不正确。
【变式备选】某地多名农民工利用外出打工积累的经验在村民会议上为村民致富提出不少“金点子”,而在该市“两会”召开前,他们又建议人大代表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 )
A.属于公民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B.属于公民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C.属于公民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D.体现了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解析】选D。农民工参与村内事务的讨论是在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对人大代表的建议则是间接参与民主决策,这都体现了他们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故D正确,A、B、C皆不全面,不选。
10.【解析】选B。对人口普查提出建议、协助人口普查工作,是关心国家事务、遵守法律的表现,②正确。在人口普查进行中提建议是行使监督权的表现,③正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①错误。我国公民行使国家权力是通过间接方式进行的,④观点错误。
【知识拓展】关于“决策”与“监督”,“直接”与“间接”的认识
区分是参与决策还是参与监督,一般而言,主要看材料所说的内容,决定的主体(政府部门、人大、执政党等)要决定什么,比如价格(决定)听证会、立法(决定)听证会等,参与的就是决策。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即在执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参与的就是监督。可见两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或要求上是有相似性的,但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在决定的过程中,还是在执行的过程中。
区分“直接”还是“间接”,首先注意在国家事务上,人大代表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人民群众是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通过人大代表)。其次在基层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即基层民主自治(村民自治、社区自治、职工代表大会等),人民群众是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一般而言,还可以从名词上加以辨别,“国家权力”对人民群众来说是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人民群众而言是直接行使。
11.【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明确有序的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标准即“依法”,同时从政治参与的内容、原则、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4)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认真学习政治生活知识,积极参与政治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
12.【解析】本题属于表格题,注意将表格数据转换为语言表述,从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两方面的知识对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包括对国家性质的理解、选举制度与国家性质的关系以及选举制度变化的意义等。
答案:(1)上述材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选举制度随着国情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完善。1953年与1979年鉴于当时城市人口比例,选举法做出“8∶1”等不同规定,这保证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符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也说明选举制度的发展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
(2)基于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长,1995年改为“4∶1”,2010年改为“1∶1”,这说明随着国情变化我国逐步实现了城乡选举权人人平等,使公民的选举权得到切实保障。我国选举制度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继续发展而不断走向完善。
13.【解析】本题以网友对我国当前高校招生政策的探讨为背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第(1)问应该围绕设问提示,分别从国家和公民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以及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第(2)问注意运用辩证观点来看待题中观点,进行全面分析。
答案:(1)①网友们对国家的招生政策“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我国公民充分享有言论自由的体现;②同时也表明公民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政策的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的体现;③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体现了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不断拓宽。
(2)①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有利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②网络的确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如果公民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不能负责地反映真实的信息,会给政府决策带来负面影响。③政府应该利用网络民意的积极作用,限制它的消极作用。同时,政府要综合运用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多种方式进行民主决策。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