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全科

资源简介

吉林省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数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正确的)
1.与“a>b”等价的不等式是( )
A.|a|>|b | B.a2>b2 C.a3>b3 D.>1
2.已知an+1-an-3=0,则数列是( )
A.递增数列 B.递减数列 C.摆动数列 D.常数列
3.在三角形ABC中a=,b=,B=450,则A等于( )
A.300 B.600
C.1200 D.600或1200
4.设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等于 ( )
A.7 B.15 C.30 D.31
5.在△ABC中A>B,则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
A.sinA>sinB; B.cosA<cosB;
C.sin2A>sin2B; D.cos2A<cos2B
6.若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x| -< x <},则a + b的值为( )
A.-10 B. -14 C. 10 D.14
7.若的三个内角满足,则是 (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8.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公差d≠0,若a5 + a6+ a7 + a8+ a9 = 0,则( )
A.a5 = 6 B.a6 = 0 C.a7 = 0 D.a9 = 0
9. 对于任意实数a、b、c、d,命题①;② ③;④;⑤.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0.等比数列{an}中,已知对任意自然数n,a1+a2+a3+…+an=2n-1,则
a12+a22+a32+…+an2等于 ( )
A. B. C. D.
11.如图:三点在地面同一直线上,,从两点测得点仰角分别是,则点离地面的高度等于 ( )
A. B.
C. D .
12.已知函数f(x)=log2x,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0,公比q=2,若f(a2a4a6a8a10)=25,
则f(a1)+f(a2)+…+f(a2 009)=
A.1004×2008 B.1004×2009
C.1005×2008 D.1005×200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在△ABC中,a2-c2+b2=ab,则角C=________.
14.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m为______________.
15.设集合M={x|0≤x<5},集合N={x|x2-2x-3<0},集合M∩N等于__________
高二数学试卷第一页(共2页)
16.已知等差数列中,,将此等差数列的各项排成如下三角形数阵:
则此数阵中第20行从左到右的第10个数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 在△ABC中,已知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S是△ABC的面积,
若a=4,b=5,S=5,求边c的长度。
18.(10分)已知方程
(1)若方程有根,求的取值范围;
(2)若方程有两个正根,求的取值范围
19.(12分)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公差为b,方程ax2-3x+2=0的解为1和b,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n=an·2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20.(12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角C=,sinA=.
(1)求sinB的值;(2)若c-a=5-,求△ABC的面积.
21.(12分)在等差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Sn=|a1|+|a2|+…+|an|,求;
(3)设( ), =|b1|+|b2|+…+|bn| ( ),是否存在最大的整数,使得对任意,均有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二数学试卷第二页(共2页)
高二数学答案
1. C 2. A 3.D 4B 5.C 6.B
7.B 8.C 9.A 10.D 11.A 12.B
二. 13. 600 14. 50 15.{x|0≤x<3} 16.598
三.17.由S=5得C=600或 1200。
当C=600 时,c=
当C=1200 时,c=
18.解: (1)m≥4或m≤-4
(2)
19.解:(1)因为方程ax2-3x+2=0的两根为x1=1,x2=b,
可得故a=1,b=2.所以an=2n-1.
(2)由(1)得bn=(2n-1)·2n,
所以Tn=b1+b2+…+bn=1·2+3·22+…+(2n-1)·2n, ①
2Tn=1·22+3·23+…+(2n-3)·2n+(2n-1)·2n+1, ②
②-①得
Tn=-2(2+22+…+2n)+(2n-1)·2n+1+2=(2n-3)·2n+1+6.
20.解:(1)因为C=,sinA=,
所以cosA==,由已知得B=-A.
所以sinB=sin=sincosA-cossinA=×-×=.
(2)由(1)知C=,所以sinC=且sinB=.
由正弦定理得==.
又因为c-a=5-,
所以c=5,a=.
所以S△ABC=acsinB=××5×=.
21.解:(1){an}成等差数列,公差d==-2∴an=10-2n
(2)设=
由an=10-2n≥0 得n≤5
∴当n≤5时,===-n2+9n
当n>5时,=
=-=n2-9n+40
故Sn= (n∈N)
(3)bn===(-)

=[(1-)+(-)+…+(-)]
=
∴要使Tn>总成立,需D
C
B
A吉林省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
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
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
2.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3.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
4.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弘扬和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5.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6.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7.朱熹和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他们的根本分歧是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
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8.《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他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材料中的“他”是
A.程颐 B.王阳明 C.黄宗羲 D.李贽
9.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10.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两个时期思想文化非常活跃,并且是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新变化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11.智者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下列有关智者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的“智者”是指古希腊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B.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有可能导致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C.他们主张追求功利,反对空谈真理
D.他们开始关注人的主体意识,但不否认绝对权威的存在
12.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山多地少自然环境的制约 B.城市国家开始逐渐地形成
C.海外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 D.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
13.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制 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维护君主权威
14.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15.某历史学家对西方一种思想评价道:“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以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B.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C.工业革命后的马克思主义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主义
16.彼特拉克说:“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的原则是,关于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我们在人间的时候去追求它是对的。”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倡导追求现世幸福 B.文艺复兴主张推翻封建专制
C.科学家勇于追求科学真理 D.启蒙运动宣扬天赋人权
17.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8.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
19.法国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的主张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政治思想方面,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政治派别的林立 B.阶级关系的复杂 C.思想主张的多样 D.经济利益的冲突
20.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及运作方式产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
21.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2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的推广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
23.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 D.领先西方时间长,历史悠久
24.有人将明清之际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时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2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从其创作风格来看,该作品属于
A.先秦时期的民歌 B.战国时期的楚辞
C.文采华丽的汉赋 D.讲求规范的唐诗
26.在阅读《诗经》的过程中,你可以在其中的哪一部分看到有关董仲舒为汉武帝祝寿奏乐的情景描述
A.风 B.雅 C.颂 D.三项都不能够
27.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A.“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D.“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问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28.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29.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30.从元杂剧、昆曲、京剧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不包括
A.艺术不能脱离群众
B.艺术应随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
C.艺术门类之间应互相学习、兼收并蓄
D.艺术形式应保持原有的风貌,不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
材料二 西汉建国初期,由于经过长期的混乱,社会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的境地。西汉统治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出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来了一个大转变……
材料三 ……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急功近利,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外事四事,内兴功利”。在这样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始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这些原则”是哪些原则?为什么秦统治者采纳“法家的这些原则”?(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治法律思想”?(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建立新儒学的?(6分)
(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统治思想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分)
3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柏克认为卢梭是极端理性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中最典型的一个。……其他批评卢梭的人……怀疑卢梭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两个卢梭:一个极端的理性主义者卢梭,一个是邪门得多的卢梭。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含义。(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德认为人类“由黑暗进入阳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三中为什么有人认为有“两个卢梭”?(2分)并分析“邪门”的卢梭对启蒙思想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33.(13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 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3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分)

(4)从鲁迅生活的时代来看,他如此评判火药和指南针在中西方的不同用途是想说明什么?(2分)

(5)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2分)
高二历史期初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B 2 C 3 C 4 B 5 B 6 C 7 A 8 D 9 A 10 D 11 D 12 D 13 C 14 D 15 A 16 A 17 D 18 B 19 C 20 B 21 C 22 C 23 B 24 A 25 A 26 D 27 C 28 C 29 C 30 D
材料题
31.(14分)
 (1)原则:主张以法治国,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为法家的这些原则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
(2)西汉统治者采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2分)
(3)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五行学说来改造儒学;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加强了君权;还提出了“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的程序。(6分)
(4)因素:历史发展的需要;巩固、维护统治的需要。(2分)
32.(13分)
(1)促使人类摆脱迷信和无知的状态,走向光明的运动。(1分)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2分)
(2)经济:自由思想在经济领域引起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生产的原则。(2分)
宗教:倡导思想解放,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2分)
政治: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等思想的提出,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2分)
(3)卢梭思想中既有理性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特点。(2分)指出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双刃剑”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2分)
33.(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3分)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3分)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3分)
(4)引导中国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促进社会进步。(2分)
(5)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分)
高二历史期初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B 2 C 3 C 4 B 5 B 6 C 7 A 8 D 9 A 10 D 11 D 12 D 13 C 14 D 15 A 16 A 17 D 18 B 19 C 20 B 21 C 22 C 23 B 24 A 25 A 26 D 27 C 28 C 29 C 30 D
材料题
31.(14分)
 (1)原则:主张以法治国,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为法家的这些原则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
(2)西汉统治者采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2分)
(3)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五行学说来改造儒学;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加强了君权;还提出了“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的程序。(6分)
(4)因素:历史发展的需要;巩固、维护统治的需要。(2分)
32.(13分)
(1)促使人类摆脱迷信和无知的状态,走向光明的运动。(1分)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2分)
(2)经济:自由思想在经济领域引起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生产的原则。(2分)
宗教:倡导思想解放,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2分)
政治: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等思想的提出,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2分)
(3)卢梭思想中既有理性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特点。(2分)指出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双刃剑”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2分)
33.(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3分)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3分)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3分)
(4)引导中国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促进社会进步。(2分)
(5)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分)松原市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哲学是智慧的源泉”是说 (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一论断旨在强调 (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3.(2012·厦门一中期中)“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哲学的智慧 (  )。
A.产生于人类的思考
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
D.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4.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因为 (  )。
A.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的
C.先进的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论
D.哲学是与时俱进的一门学科
5.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上述要求符合的道理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
D.人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7.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中科院陈懿院士指出:“化学就是研究变化的学问,是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应用的基础上,控制其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去变化。”化学与哲学的不同点在于:
①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普遍的规律,化学则揭示的是某一领域的规律 ②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化学则提供方法论 ③化学的进步能推动哲学发展,哲学能为化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④化学属于自然科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源和关键。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③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④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2012·惠州一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 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A.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10.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1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  )。
A.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B.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C.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2.下列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一定是没有可取之处的 ②凡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③唯物主义有不科学的地方,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两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在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特(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下列观点与其观点相同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 (  )。
A.真正的哲学一定是完美无缺的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都是站在人民的利益立场上的经验总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崭新的哲学,其基本特征是 (  )。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7.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因此,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态度是 (  )。
①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完善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经典论述为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漫画《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③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9.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  )。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21.(2012·济南质检)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  )。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22. 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现的哲理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3.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方法论上看,这是由于(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③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所以要提高自觉性,排除干扰 ④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和创新,又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下列说法能体现漫画寓意的是(  )。
A.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
C.不同的人世界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同
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同。
D.人的主观精神有时起着决定作用
25.2011年11月10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私庄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致35名矿工遇难。国务
院事故调查小组初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违法违
规组织生产导致的特大事故。这表明 (  )。
①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②人类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 ③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2012·珠海一中模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的表演受到观众的热捧。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
C.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27.(2012·慈溪中学期中)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28.大力发扬“越过千山万水”“想过千方百计”“说过千言万语”“经过千难万险”“吃过千辛万苦”的“五千精神”,是浙江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这表明(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9.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按照计划,天宫一号还将于2012年与神九、神十太空交会对接。2020年前后,中国将在轨组装载人空间站。
神九、神十正在按计划进行2012年与天宫一号对接的准备工作。这说明 (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③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为人类谋福利 ④未来的自然界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枯木艺术是在我国根雕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具有一点天然美雏形的枯木的根、干、枝、瘤为素材,经人为艺术性的发掘、构思、制作、加工而成艺术品的一种造型艺术。枯木的根、干、枝、瘤等,经人为艺术性的发掘、构思、制作、加工可做成艺术品,这说明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二、非选择题(3道大题。共计40分)
31.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以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如何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等到这种已经接受了的观点被推翻以后,又会有一种意想不到和完全新的发展,它又成为一个新的哲学观点的源泉。”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爱因斯坦这段话阐述了什么基本观点?(6分)
(2)简述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作用及表现。(4分)
32.2011年5月9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深入贵州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实地考察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时强调,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国家和各级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不断健全,补偿规模还要加大。总的来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根据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我们为什么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8分)
(2)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6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某班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1)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8分)
材料二 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2)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8分)
高二期初政治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4解析 A项不选,哲学未必都是科学的,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地反映了题干的要求;D项答非所问。答案 C
5解析 材料是讲哲学要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体现了哲学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错误,哲学来源于实践。答案 D
6解析 ①错误,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②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答案 C
7解析 ②错误。③是化学与哲学的联系,不是不同点。答案 C
8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③④本身是错误的,①②中的“基本”与题干中的“根源和关键”相照应。答案 C
9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非辩证关系问题,①错误。②是正确的,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故③⑤错误,④正确。答案 B
10解析 孟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老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两者的共同点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答案 D
11解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的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答案 B
12解析 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的地方,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①错误,③正确。④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②正确地指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答案 B
13解析 这首诗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②与其观点相同;③属于机械唯物主义观点;④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答案 A
14解析 A、B两项观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 D
15解析 ④没有看到哲学家的立场和阶级性。答案 A
16解析 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故②④排除。答案 D
17解析 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只能是实践,④的说法是一种错误观点。答案 A
18解析该题设问为“哲学启示”,②④两个说法均正确,但都不是哲学角度。答案C
19解析 ②明显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C。答案 C
20解析 《孟子》中的两句古语反映了人们如果正确对待客观规律,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成功,D项正确。A、C两项单方面强调客观规律,不选;规律具有客观性,B项中“改造”是错误的。答案 D
2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的客观性、人可以认识与利用规律”的理解。选择该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中所体现出的哲学道理。A、B、D三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应排除。只有C项符合题意,应选。答案 C
22解B项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的。答案 C
23解析 注意设问的限制词“从方法论上”。①③是原理,排除。答案 B
24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漫画寓意的理解和  对意识的本质的把握。漫画中两人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的不同反应,体现了C;A观点过于绝对,排除;B和漫画寓意不符;D观点错误。答案 C
25解析 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结果,是无视规律作用的体现,②不符合材料意思,①④当选;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③表述错误。答案 D
26解析 A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C项错误,否认了魔术现象的存在。D项错误,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答案 B
27解析 对放学铃声和考试铃声的两种不同反映,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其不同是因为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A、D两项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错误,均不选。答案 B
28解析 材料表明了“五千精神”对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答案 D
29解析 掌握了自然规律是为了人类谋福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故③不选。
④错在“主观”。答案 A
30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初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
单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
1. 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为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口号。下列节约化石能源的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
A.大力开发氢能源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不使用含碳的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率
2. 反应 A(g) + 3B(g) 2C(g) + 2D(g), 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D)=0.4 mol / L·s B.υ(C)=0.5 mol / L·s
C.υ(B)=0.6 mol / L·s D.υ(A)=0.15 mol / L·s
3.在反应3H2 + N2 2NH3 中,经一段时间后,氨的浓度增加了0.6mol / 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 / (L.s),则反应所经过的时间为( )
A.0.44s B.1s
C.0.33s D.2s
4.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 H﹤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已知C(s)+O2(g)=CO(g) △H=-110.5kJ/mol,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5.在相同温度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Q1和Q2(Q>0)表示,其中关系正确的是( )
H2(g)+1/2O2(g)=H2O(g) △H= —Q1kJ/mol
2H2(g)+O2(g)=2H2O(l) △H= —Q2kJ/mol
Q1 = Q2 B.1/2Q1 = Q2
C. Q1 < 1/2Q2 D.Q1 = 1/2Q2
6.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
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
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C.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
7.25℃、101kPa下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xQ kJ,用5 mol/L的KOH溶液100 mL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与之生成正盐, 则丁烷的燃烧热的数值是 (  )
A.16xQ B.8xQ
C.4xQ D.2xQ
8.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 Q(g) R(g)+ S(g)下列说法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P、Q、R、S的浓度相等
B. 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D.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B.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盐酸是强电解质,因此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时,中和盐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比中和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多
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磷酸钠和磷酸溶液中PO4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足量锌分别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时产生H2的量相等,放出H2的速率不等
10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溴水中存在Br2+H2OHBr+HBrO,加入AgNO3溶液,溴水渐渐褪色
B.对处于平衡态2HI(g)H2(g)+I2(g)反应,缩小体积后混合物颜色变深
C.醋酸稀溶液加热后溶液PH降低(不考虑醋酸受热挥发)
D.合成氨时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11.已知2H2(g)+O2(g) = 2H2O(g) △H=-483.6 kJ/mol 。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 )
A.在相同的条件下,2 mol氢气与1 mol氧气的总能量小于2 mol水蒸气的总能量
B.H2(g)+O2(g)= H2O(l) △H= - Q1 kJ/mol 则Q1>241.8
C.H2(g)+O2(g) = H2O(l) △H= - Q2 kJ/mol 则Q2<241.8
D.任何条件下,2 L水蒸气分解成2 L氢气与1 L氧气需吸收483.6 kJ热量
12.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热效应表示为:H+(aq)+OH-(aq)=H2O(l)
△H=-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
①浓硫酸;②稀硝酸;③稀醋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H1>△H2>△H3 B.△H1<△H2<△H3
C.△H1>△H2=△H3 D.△H1=△H2<△H3
1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g)+Y(g) 2Z(g),已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2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是( )
A.Z为0.3 mol/L B.Y为0.15 mol/L
C.X为0.1 mol/L D.Z为0.4 mol/L
1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g) + mB(g) pC(g) m+n>p,(正反应吸热) 处于平衡状态,对该平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c(B)/c(C)的比值减小
B.加入B,A和B的转化率均增大
C.充入C,A和B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达到平衡时A的质量百分含量减小
D.降温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15.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3mol/L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 若要增大反应速率, 可采取的
措施是:( )
①再加入30mL3mol/L盐酸   ②改用30mL6mol/L盐酸
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或不变
C.ΔH<0、Δ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D.ΔH>0、ΔS<0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17.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 + NO2 CO2 + NO 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降温后CO的浓度增大 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18.在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带活塞的玻璃容器中,如分别注入 容积颜色相同的NO2(存在2NO2N2O4平衡)和Br2蒸气,然后将活塞同时向外拉出到处(快速)过一会儿可以看出( )
①A中颜色比B中浅; ②A中颜色比B中深;
③A和B颜色深浅相同; ④A和B颜色都比开始时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任何能使熵值增大的过程都能在常温下自发进行
B.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 ΔH=-Q kJ·mol-1(Q>0),则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 kJ的热量
C.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发生变化
D.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
20. 下图为可逆反应A(g)+2B(g)nC(g)(正反应放热)生成物C的浓度随压强变化并建立平衡的关系图,则n值与压强p1、p2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p2>p1,n<3
B. p2>p1,n>3
C. p1>p2,n<3
D. p1>p2,n>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该小题就为0分)
21. 断裂下列气态物质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为436 kJ/mol;F—F为153 kJ/mol;H—F为565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与F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F2(g)=2HF(g)  ΔH=-541 kJ
B.44.8 L HF气体分解成22.4 L H2和22.4 L F2吸收541 kJ的热量
C.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541 kJ
D.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22. 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 要使溶液中
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少量烧碱固体 B. 升高温度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CH3COONa
23.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 △H <0。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NO2和N2O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两条曲线,X是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前10 min内用v(N2O4)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 mol/(L·min)
C.25 min时,NO2转变为N2O4的反应速率增大,其原因是将密闭容器的体积缩小为1L
D.前10 min内用v(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4 mol/(L·min)
24.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1.9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p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A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增加
25.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3H2(g)2NH3(g) △H=-92.6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N2 H2 NH3
1 3 0 放出热量:23.15kJ
② 0.9 2.7 0.2 放出热量:Q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均为1/7
C.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23.15 kJ
D.若容器①体积为0.5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23.15kJ
三、 非选择题(共45分)
26.本题包括两个小题(共10分)
A. ①CaCO3(s) == CaO(s) + CO2(g);ΔH= -177.7kJ/mol
②0.5H2SO4(l) + NaOH(l) == 0.5Na2SO4(l) + H2O(l);ΔH= -57.3kJ/mol
③C(s) + O2(g) == CO2(g);ΔH=-393.5kJ/mol
④CO(g) + 1/2 O2(g) == CO2(g);ΔH=-283kJ/mol
⑤HNO3 (aq) + NaOH(aq) == NaNO3(aq) + H2O(l);ΔH= -57.3kJ/mol
(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 。(填序号,以下同)
(2)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上述反应中,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B.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S,金刚石)+ O2(g)= CO2(g) △H = -395.41KJ/mol
C(S,石墨)+ O2(g)= CO2(g) △H = -393.51KJ/mol
则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由热化学方程式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共6分) 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途径I:C3H8(g) + 5O2(g) == 3CO2(g) +4H2O(l) ΔH=-a kJ·mol-1
途径II:C3H8(g) ==C3H6(g)+ H2(g) ΔH=+b kJ·mol-1
2C3H6(g)+ 9O2(g) == 6CO2(g) +6H2O(l) ΔH=-c kJ·mol-1
2H2(g)+O2 (g) == 2H2O(l) ΔH=-d kJ·mol-1 (abcd均为正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I放出的热量 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
(2)由于C3H8(g) ==C3H6(g)+ H2(g) 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28. (共13分)已知下列反应:
① N2(g)+3H2(g) 2NH3(g);ΔH=-92.4 kJ·mol-1。
② 4NH3(g)+5O2(g)===== 4NO(g)+6H2O(g);ΔH<0
(1)在500℃、2.02×107Pa和铁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_ (填“<”“>”“=”)92.4kJ,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降低时,K值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
(3)在0.5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5mol N2 和 7.5mol H2,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出平衡混合气的总物质的量为6 mol,则平衡时氮气的转化率=
(4)为有效提高氢气的转化率,理论上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 及时移出氨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E.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29.(共8分)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为加入 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ΔH<0反应中NH3的物 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1)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0.20 mol·L-1       B.0.12 mol·L-1
C.0.10 mol·L-1 D.0.08 mol·L-1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
平衡常数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 mol·L-1)。请在上图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此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
30. (共8分)向体积为2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X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2X(g)Y(g)+3Z(g)
(1)经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则用Y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为 mol/(L·min)。
(2)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氩气,则平衡向 (填"左"或"右"或"不移动");
(3)若在相同条件下向达到(1)所述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X气体,则平衡后X的转化率与⑴的平衡中的X的转化率相比较 。
A.无法确定 B.一定大于⑴
C.一定等于⑴ D.一定小于⑴
(4)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应该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D C C A C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A B D B C D D
21 22 23 24 25
D B BC AD C
参考答案
26 A (1) ①② (2)③④; ⑤
B C(S,金刚石)== C(S,石墨) △H = -1.9KJ/mol,石墨
27 (1)等于 (2)小于 吸收
28. (1) <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2) 增大 (3)80% (4)B C E
29…(1) AC (2) 向正反应方向 不变
 (3)
30 (1) 0.03 (2) 不移动, ( 3) D (4)0.9<c≤4.5
Pt-Rh

[NO]4[H2O]6
[NH3]4[O2]5松原市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22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庇佑( bì ) 酒馔(zuàn) 髭须( zī ) 央浼(miǎn)
B.迤逦( yǐ ) 彤云(tóng ) 恁地(nèn ) 尴尬( gà )
C.熟稔(niàn) 靡途( mǐ ) 窈窕(tiǎo) 懿范( yì )
D.舸舰( gě ) 多舛(chuǎn) 糍粑( cí ) 绣闼( dá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古巴官员表示,对于英国政府的如意算盘,古巴政府洞若观火,将予以最有力的反击。
B.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得到国家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的那一天,倚马可待。
C.俗话说瑕不掩瑜,而这个人却目无全牛,鸡蛋里挑骨头,真所谓疵者见疵呀。
D.20岁时对那些不纯洁的爱情观,我们侧目而视,对那些爱情悲观论调。我们嗤之以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记者发现,包里尽管揣着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被扣费”后才恍然大悟。
D.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一次大规模降薪,其降幅达到整体工资的30%,有些甚至下调了一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目吴会于云间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而征一国者
C.此小大之辩也 D.四美具,二难并
6.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莫之夭阏(定语后置)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
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判断句) D.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7.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和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①②⑤ D.③①②⑤④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每题2分,共8分)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送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
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 知:结交
B.往税凡五百金 税:赠送
C.大臣多害辟阳侯行 害:害怕
D.狱急,不敢见君 狱:案件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①因使人欲见平原君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①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组是 ( )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②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③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⑤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⑥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A.③④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⑥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8分)
三、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5分)
(2)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5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小题。(8分)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 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元祐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元祐五年,钱穆父徙知瀛州。②改火:一年。③筠:竹。
13.“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14.“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五、15. 名句名篇默写填空(10分,每小题1分)
① ,鸟倦飞而知还。
②悟已往之不谏, 。
③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 ,抚孤松而盘桓。
⑤层峦耸翠, 。
⑥ ,形影相吊。
⑦善万物之得时, 。
⑧渔舟唱晚, 。
⑨实迷途其未远, 。
⑩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六、实用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蒋醺(台湾)
①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词句。受到皇帝的赏识时,他的书法很漂亮、工整、华丽而且雅致。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的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那么笨,那么拙,歪歪扭扭无所谓,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②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了生命的苦味,并不是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憋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出来见他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文。
③他原来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们都避得远远的。而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牵连,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坡地使用时,苏轼始号为东坡。
④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突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里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情感?
⑤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文。他有米可吃了,还给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醉了又醒;“归来仿佛三更”,回来已经很晚。当时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小孩睡着了。敲门都不应说的就是这么回事。敲门都不应,以往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于是“倚杖听江声”。
⑥苏轼变成苏东坡之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跑到黄州的夜市喝酒,碰到一个浑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把他打倒在地:“你是什么东西,敢碰老子?”他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苏东坡,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笑起来,回家给马梦得写了封信:“自喜渐不为人知。”
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的人都认识他,然而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另外一种力量。
⑧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道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⑨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徐,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得到,因为他不得意,才感觉到清风。每一次被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样的诗文。
⑩这个“淡”,要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之后,才知道它的可贵。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走来的这一生,心静,也就无所谓了。
16.文章前两段中,苏轼的“得意”和“落难”分别表现在哪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6分)
答: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3分)
答:
(2)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3分)
答:
18.结合全文,概括出“淡”的含义和特点。(4分)
含义:
特点:
19.文章第五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苏轼的变化 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七、语言运用(8分)
20.提取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4分)
由建设部起草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在互联网上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收到了数十封电子邮件积极参与讨论。该条例要求新建住宅必须执行节能标准,并注重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要求审计政府办公楼的耗能情况,并根据审计结果予以整改。
能源趋紧,立法提速。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及与之配套的9部规定陆续施行,相关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税收优惠规定正在制定;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一个由15家单位组成的《能源法》起草组正式成立,拉开立法序幕;北京等地也将为节约能源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规定正在为节能开道,为新能源保驾。
专家预测,一个日趋完善的能源法律法规群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出现:《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将加快修订;《能源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10余部法律法规将抓紧起草;以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为重要内容的循环经济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再加上刚刚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将构建一个稳定、经济、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大大提高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
关键词:
2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4分)
我们读王冕的《墨梅》,读出了梅花不合世俗的傲骨;
, ;
, 。
八、作文(40分)
熟语有“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先下手为强”……强调的是“先”的优势;然而熟语又有“后发先至”“后来居上”……强调的则是“后”的优势。
一“先”一“后”,可以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与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二语文期初考试答案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C (③句“前两者”承接上句“贫二代”“拼二代”,④ 照应上句“富二代”;①紧接“误解”“偏见”转入改变对“富二代”的看法之必要,②句中“也”照应①句)
8.C害:痛恨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建是楚国人。从前当过淮南王黥布的相国。因犯罪离去,后来又跟了黯布,黥布想反叛时问过朱建,朱建劝谏阻止,黥布不听他的,却听梁父侯的,造起反来。汉朝诛灭了黥布,得知朱建曾劝阻过,高祖就赐朱建封号为平原君,迁居长安。
朱建有口才,为人严肃廉洁,刚毅正直,办事不随波逐流,有原则。辟阳侯行为不正,但受吕后宠信,他想和朱建交往,朱建不肯见他。后来朱建母亲去世,陆贾一向和朱建关系好,去拜访他。平原君家境贫寒,没有用来给母亲出殡送葬的钱,正要借钱置办殡丧用品,陆生让平原君只管发丧。陆贾去见辟阳侯,道贺说:“平原君的母亲死了。”辟阳侯不解:“他母亲死了,向我道什么贺?”陆贾说:“前些时你想交结平原君,他守节义不肯见你,是由于母亲的缘故。如今他母亲去世,您若厚礼送葬,他就会与您倾心相交了。”辟阳侯于是送上百金备置送终的衣被。其他列侯贵人因辟阳侯的缘故,前去送礼吊丧的不少,送礼金五百金。
许久之后,有人控告辟阳侯,惠帝大怒,将辟阳侯下狱,要处死他。吕太后心里有愧,不方便讲话。大臣们大多不满辟阳侯的行径。巴不得就此除掉他。辟阳侯处境危急,派人找朱建,要与他见上一面,朱建推辞说:“案子审得正紧,我不敢去见面。”实际上朱建去求了惠帝的宠臣闳籍孺,劝他说:“您为何受皇帝宠信,天下无人不知。现在辟阳侯因受皇太后宠幸而下狱,人们都说是您进了谗言,现在要是辟阳侯被杀了,明天太后生气,也会杀了您。您何不负荆请罪,替辟阳侯向惠帝求个情?惠帝听了您的话放了辟阳侯,太后一定很高兴。这样,两个主子都宠信您了。您将富贵双至啊!”于是闳籍孺担心害怕起来,真的向惠帝讲了情,惠帝果然放了辟阳侯。辟阳侯囚禁中想要见朱建,朱建不来见,辟阳侯以为背离了自己,非常气愤。等到他出狱之后,(明白实情),又非常惊服他。
吕太后崩逝,大臣诛灭了吕氏,辟阳侯同诸吕交情很深,但最终没有受牵连被杀。辟阳侯之所以能够保全,都是得力于陆贾和平原君。
文帝时,淮南厉王杀了辟阳侯,也和辟阳侯党附吕氏有关。孝文帝得知辟阳侯的门客朱建曾替辟阳侯出谋划策,便差人抓朱建治罪。朱建听说捕吏上门,便要自杀,他的儿子和捕吏都说:“事情究竟怎么样还不知道,为什么自杀?”朱建说:“我一死,灾祸到此为止,不会连累你们。”于是自刎而死。文帝听说后,很惋惜地说:“我本来没有杀朱建的意思。”就召朱建的儿子,拜为中大夫。朱建的儿子后来出使匈奴,匈奴单于无礼,他责骂单于,最后死在匈奴。
13.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友人已经修炼到了心如枯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一样有气节,有操守。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14.“淡月微云”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郁郁寡欢的心情。
15.略
18.含义:回到(回归)自我。(2分)
特点:美好(精彩)、可贵、能予人平静。(2分)
21.(6分。作家、作品1分,主体对象的内涵2分)
参考示例:
我们读陶渊明的《饮酒》,读出了菊花静立篱边的闲适;
我们读曹操的《观沧海》,读出了大海气势磅礴的豪情;
我们读杜甫的《春夜喜雨》,读出松原市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本题一卷为选择题,每题1.5分,40道题,共60分;二卷为读图分析题,4道题,共40分,涂写在答题板上)
一.单项选择题(40题)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
2.关于松嫩平原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贫乏 B.地势低洼,沼泽分布广泛
C.地处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D.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现代化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手段。据此回答4~7题
3.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4.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的GIS技术程序是( )
A.数据处理  B.信息源  C.数据库  D.表达
5.比传统地图高明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能通过了解某地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该地物的
A.发展趋势  B.地理位置的变化  C.区位特征  D.历史意义
6.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于( )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
7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无枯枝落叶 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属于适宜推广的优良固沙植物是( )
A松树和水杉 B樟树和杨树 C梭梭林和沙拐枣 D芦苇和桦树
9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10国家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是因为那里
A经过多年开发已无荒可垦
B那里气候长冬夏短,生长期短,不利作物生长
C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D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不宜开发
11就气候类型而言,田纳西河流域属于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2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①空气中CO2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因素
14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  )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 ③受寒流的影响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平原面积宽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15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人工多层经济林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什么因素?
A降水 B地形 C热量 D光照
16日本的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每年却要大量进口木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几乎全靠进口。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
A日本的木材质量太差
B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量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不会生产
C为了大力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D国内的木材不能满足本国需求
17你认为一次性筷子使用过后最好的处理方式是
A焚烧 B卫生填埋 C作为造纸原料 D出口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沙地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地区草场载畜量东西部有明显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有 (  )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20以下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A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
C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21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
22.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最关键条件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是著名的侨乡 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
23田纳西河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 B大面积高强度种植小麦
C气候变得干旱 D大量放牧牲畜
24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25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对航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坝的修建隔断了河流,不利于通航
B水坝的修建使河流水位保持平稳,有利于通航
C梯级开发使田纳西河可通过航运到达美国本土所有的州
D梯级开发使通航里程增加,但使通航船只吨位下降
26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的异常变化 B绿洲因水资源枯竭而后退
C战争频繁发生 D地形的隆起
27有关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贺兰山以东草质较好
B内蒙古草原载畜量由东向西逐渐增加
C水分条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
D内蒙古东部土地生产力较高,可以大面积开垦
28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29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B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年比重最高
C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的比
30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B梯级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31~33题。
3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32.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运输建设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3.山西省原煤生产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国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需求量大
B.交通运输发达,铁路网密布
C.人口多,劳动力丰富
D.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34~35题。
34.关于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B.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互相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C.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因其发展条件不同,在起步早晚、水平高低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D.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35.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是 (  )
A.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
B.城乡一体化地带→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
C.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城乡一体化地带
D.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
读下面区域图,完成36~38题。
36.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37.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38. 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  )
A 商品粮棉基地 B 商品棉及牧业基地 C 商品粮及林业基地 D林渔业基地
39 设立草方格沙障的功能主要是(  )
A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 B,固化及平整沙丘
C 增大地表反射率 D 增加降水
40 山西省能源加工转换的主要措施是(  )
A 推广洁净煤技术 B 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C 形成煤、铁、钢产业连 D 研究煤炭的液化气化技术
二、综合题(共40分)
41下图为“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2分)
(2)松嫩平原多沼泽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________,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3分)
(4)松嫩平原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________,解决措施主要有________。(3分)
42.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治理荒漠化成效显著,全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
材料二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A、B、C三地荒漠化状况图
(1)A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2分)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该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4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B地土地荒漠化面积的变化趋势是。(1分)
(4)在“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图”中①②③分别指何种因素?(3分)
43 。读下图,回答问题:(共10分)
(1)该区正以 、 、  
三大城市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分)
(2)分析图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2分)
(3)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2分)
(4)在上图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转口贸易和金融
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 广州和珠海等
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
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极积影响?(3分)
4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933年,美国针对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开始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
(1) 分析图表,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3分)
⑵TVA将河流的_____________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______________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_______________进行恢复和治理。(3分)
⑶简述田纳西河发电的有利条件。(2分)
⑷结合田纳西河的开发,思考我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主要的作用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
43.(共10分) (1)香港、广州、深圳(3分)
(2)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2分,合理即给分)
(3)地理上毗邻港澳,侨乡,利于吸引外资(2分合理即给分)
(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成为“店”扩大销路。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进行生产加工,成为“厂“。(3分)松原市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英语试题
本次考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________ he or she wants.
A.however B.whatever C.whichever D.whenever
答案是B。
1. — I think you should phone Jenny and say sorry to her.
—________. It was her fault.
A. No way B. Not possible C. No chance D. Not at all
2. — We had ________ really cold February this year.
-I can’t remember ________ spring when it snowed in Changzhou .
A. a;不填 B. 不填;the C. the; a D. a; a
3. To their surprise, the boy’s wound was left ______.
A. to expose B. exposed C. exposing D. to be exposed
4. From his _______expression, we can guess that the problem maybe was quite _______.
A. puzzled ; puzzling B. puzzling; puzzled
C. puzzled; puzzled D. puzzling; puzzling
5. He hasn’t slept at all for three days. ________ he is tired out.
A. There is no point B. There is no need
C. It is no wonder D. It is no way
6.“I have no money, but I have blood.” These words were from a farmer, ________ moved many of us.
A. which B. that C. whom D. whose
7. ________ my teacher helping me, I could easily finish the work today.
A. With B. Besides C. Under D. Because of
8. --- I can never afford a new house like that!
--- ________ . The price is too high.
A. So I can. B. So can I C. Neither I can D. Neither can I
9. He usually stays outside selling fruits, so the coat is not thick enough to ________ him from the cold.
A. prevent B. protect C. keep D. stop
10. We tried to find a table for seven, but they were all ________.
A. given away B. kept away C. taken up D. used up
11.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have been built in big cities ________ space.
A. in search of B. in place of C. for lack of D. for fear of
12. Only when the war was over ________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A have the soldiers B the soldiers C the soldiers did D did the soldiers
13. I feel it is your husband who ________ for the spoiled child.
A is to blame B is going to blame C is to be blamed D should blame
14. It took him a long time to ________ the skills he needed to become an artist.
A. require B. inquire C. acquire D. gather
15. ---How about your journey to Mount Emei
---Everything was wonderful except that our car ________ twice on the way.
A. slowed down B. broke down C. got down D. put down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When I was in Germany, one day at Christmastime I went to a post office to send a letter. To my __16__ I found people queuing some paces away from the person at the Savings Deposit window.
__17__ so Each did his business __18__ but the line never moved a step __19__. I was very __20__, so I walked to the window to find out the cause. There was a notice on which was written “Thank you for your __21__ for other’s privacy” ---- a polite __22__ to keep people away from nosing into others’ __23__ (money matters are regarded as privacy in Western countries).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__24__ and stayed a while to watch: they were waiting so __25__ at a distance that they seemed quite __26__ to the practice. The __27__ thing happened at a public telephone box. __28__ waiting for their turns always kept their distance ---- enough to be out of __29__. It’s another typical example!
From then on I __30__ to watch their ways of doing things, manners, and treatment __31__ towards others. And I found the Germans always mindful of others’ privacy. They avoided putting others in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 For instance, they never __32__ questions about age, income or the place to buy such a coat, and __33__ would they comment on the others or jewelry others wore. Their laws __34__ reading diaries or opening letters without permission. That shows __35__ matters are not allowed to be disturbed.
16. A. sorrow B. anger C. delight D. surprise
17. A. Why B. How C. What D. Where
18. A. in secret B. with care C. in turn D. in return
19. A. slower B. nearer C. farther D. longer
20. A. curious B. angry C. interested D. impatient
21. A. care B. respect C. help D. search
22. A. voice B. phrase C. warning D. sentence
23. A. pockets B. burdens C. needs D. affairs
24. A. word B. sight C. people D. matters
25. A. honestly B. anxiously C. nervously D. calmly
26. A. used B. familiar C. uncomfortable D. polite
27. A. interesting B. strange C. same D. different
28. A. They B. This C. Those D. That
29. A. sight B. hearing C. touch D. question
30. A. looked forward B. took care C. paid attention D. took charge
31. A. moving B. shown C. facing D. offered
32. A. asked B. heard C. worried D. learned
33. A. so B. nor C. not only D. if
34. A. appreciate B. allow C. hate D. forbid
35. A. public B. personal C. small D. important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When Albert Einstein was young, he was a quiet child who spent much of his time alone. He was slow to talk and had difficulty in learning to read.
When Albert was five years old, his father gave him a compass. Albert was filled with wonder when he discovered that the compass needle always point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 the north. He asked his father and his uncle what caused the needle to move. Their answers were difficult for Albert to understand. Yet he spent a lot of time thinking about them. He said later that he felt something must be hidden behind things.
Albert didn’t like school. The German schools of that time were not pleasant. Students couldn’t ask questions. Albert said he felt as if he were in prison..
One day Albert told his uncle Jacob how much he hated school, especially mathematics. His uncle told him to solve mathematical problems by pretending to be a policeman. “You are looking for someone,” he said, “but you don’t know who he is. Call him X. Find him by using your mathematical tools.”
Albert learned to love mathematics. He was studying the complex mathematics of calculus while all his friends were still studying simple mathematics. Instead of playing with his friends he thought about things such as “What would happen if people could travel at the speed of his light ”
Albert wanted to teach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He graduated with honors, but it was a pity that he could not get a teaching job.
36.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we can learn that Albert Einstein ________.
A. was interested in the compass B. wanted to be a great scientist
C. was not clever enough D. didn’t like thinking by himself
37. Why did Albert Einstein hate school
A. He couldn’t play with his friends there
B. Students were not allowed to ask questions.
C. The schools were like prisons at that time
D. He had to learn mathematics that he didn’t like.
38.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complex’ probably mean
A. Useful B. Difficult C. Boring D. Interesting
39.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A. Einstein became a mathematics teacher after graduation
B. Einstein gradually loved mathematics with his uncle’s help.
C. Einstein’s uncle was a policeman.
D. Einstein liked playing with other children.
40.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How Albert Einstein studied in school. B. Something about Einstein’s early interests.
C. Something about the young Einstein D.Why Einstein learned more than his classmates.
B
Whatever our differences as human beings are, we’re more like the rest of the animal world than we realize. It is said that we share 40 percent of our genetic structure with the simple worm. That fact has helped Sir John Sulston win the 2002 Nobel Prize for Medicine. Sir John is the founder of the Sanger Institute in Cambridge, which was set up in 1992 to get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genome(基因组). ?
To help them do this, they turned to the worm. The nematode(线虫类的) worm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reatures on earth. It is less than one millimeter long, completely transparent(透明的) and spends its entire life digging holes through sand. But it still has lots to say about human life and what can be done to make it better. ?
What the worm told Sir John and his colleagues was that each of the cells in the human body is programmed like a computer. They grow, develop and die according to a set of instructions that are coded(密码)in our genetic make-up. ?
Many of the diseases that humans suffer from happen when these instructions go wrong or are not obeyed. When the cell refuses to die but carries on growing instead, this leads to cancer. Heart attacks and diseases like AIDS cause more cell deaths than normal, increasing the damage they do to the body. Sir John was the first scientist to prove the existence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41. Sir John Sulston got a Nobel Prize for Medicine because he has______.
A. found that human beings are similar to the worm
B. got the fact we share 40 percent of our genetic structure with the simple worm
C. found the computer which controls each of the cells in the human body
D. proved that cell death is programmed
42.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n the third paragraph ‘colleague’ probably mean
A. university B. classmate C. coworker D. league
43. People might be seriously ill if the cells in their body_______.
A. grow without being instructed B. die regularly
C. fail to follow people’s instructions D. develop in the human body
44. The underlined word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ey’ refers to“________”.
A. cell deaths B. diseases C. instructions D. cells
45. What is 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text?
A. The theory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s. B. A great scientist—Sir John Sulston. C. The programmed human life. D. The genetic structure.
C
Thanksgiving is an important festival in North America. We interviewed several students from the US and Canada. Here is what they have told us about their Thanksgiving experiences.
Josie from New York, USA
“In America, Thanksgiving is celebrated every year at the end of November. It is to remember the first group of people from Europe to live in America. When they first arrived, they found the environment strange. But they learned to survive after some native American friends showed them how to grow and find food. Thanksgiving is meant to be a traditional celebration.”
Todd from California, USA
“Thanksgiving is the first day of Christmas shopping. That means we have four weeks to buy Christmas presents for our families and friends. For me and my friend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festival is the big football game on TV. The match is watch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all over America. Thanksgiving is seen as an exciting day for football!”
Ian from Saskatoon, Canada
In Canada, Thanksgiving is held on the 2nd Monday in October. On the Sunday before Thanksgiving Day, many people go to church. Thanks is given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that happened to them during the year. I always give thanks for the nice big turkey I’m going to have at the family dinner! Like all festivals, Thanksgiving is about food!
Katie from Maritimes, Canada
On Thanksgiving Day, we have dinner with all our cousins, aunts and uncles. It is always very busy. Sometimes we have two Thanksgiving dinners because we go to both our grandparents’ houses. The dinner is usually attended by more than twenty people at each house! My mother and my aunts do all the cooking but the washing-up is done by me and my cousins. And that’s not an easy job! But I don’t mind because Thanksgiving is meant to be a time to give thanks.
46.People in the USA and Canada ____________.
A. all have the same opinion of Thanksgiving B.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f Thanksgiving
C. feel that Thanksgiving is about food D. have no interest in Thanksgiving
47. Which of the people interviewed feels that Thanksgiving is all about football
A. Ian B. Josie C. Todd D. Katie
48. Where does the person who thinks that Thanksgiving is a traditional celebration come from
A. New York B. California C. Saskatoon D. Maritimes
49. Thanksgiving is celebrated ______________.
A. on the same day in the USA and Canada
B. at the end of November
C. in October
D. on different days in the USA and Canada
50. For what reasons do people give thanks at Thanksgiving
A. All the good things that have happened B. Presents, a big turkey
C. Grandparents, food D. Football, traditions
信息匹配: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与上下文最合适的选项,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注意备选的选项中有两项是多余的。
Giacomo Puccini was born in 1858 and was a son of a musical director. __ 51 He is remembered as a master of opera.
52 Many early forerunners of Impressionistic Music including Rimsky-Korsakov, Strauss, Schoenberg and Stravinsky, inspired him greatly.
Turandot, an opera based on an Italian drama by the same name, is by far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Puccini’s most popular and most performed works.
It’s a pity that Puccini had no chance to watch his own great opera himself. 53
In this opera you can hear a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song, which is titled Molihua or Jasmine Flower. _____54____ Among them the version sung in Jiangsu, a province in south China, is the most popular one. By admiring the jasmine flower, the song celebrates the sweetness and beauty of romantic love. 55 In 1804 the song was published in a book by a British diplomat(外交官), making it the first Chinese folk song that gained popularity outside China.
A. During his music career, Puccini was also influenced by other musicians.
B.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it was first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C. Though Puccini received training in various areas of music, his true love was in opera.
D. Puccini’s operas are strong in emotion and conflict.
E. Turandot is performed regularly all over the world.
F. The opera was first performed in 1926, two years after Puccini’s death.
G.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versions of Molihua or Jasmine Flower in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第三部分:写作 (共两节,满分35分)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页做答无效。
短文改错(共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 按下列情况改正:
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在下面写出该加的词;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下面写出改正后的词。
Football is most popular game in England. One has only to go to one of the important match to see this. Rich and poor, young and old, one can see them all there, shout and cheering for one side or the another. One of the surprised things about football in England to a stranger is the great knowledge of the game which still the smallest boy seems to have it. He can tell you the names of the players in most of the important team, and he has photographs of them and know the results of large numbers of matches. He will tell you his opinion which is usual as valuable as that of the adults.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写一篇介绍台湾的短文,字数要求120字左右。提示如下:
1. 台湾的地理位置。
2. 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其面积约三万六千平方公里,人口两千多万。
3. 自然资源丰富,香蕉、稻米、茶叶等农产品驰名中外。
4. 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岛内绝大多数居民来自福建和广东。海峡两岸人民都有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答案
1-5 ADBAC  6-10 AADBC  11-15 CDACB
16-20 DACBA 21-25 BCDBD 26-30 ACCBB 31-35 BABDB
36-40 ABBBC 41-45 DCABA 46-50 BCADA
51-55 CAFGB松原市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
A.消化道内 B.肾脏内 C.细胞内 D.内环境
3.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喝牛奶,进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5.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6.右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7.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8.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此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抗体与抗原结合
9.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10.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 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1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13.人体的下列平衡不受激素调控的是(  )
A.水的平衡 B.盐的平衡 C.pH的平衡 D.血糖的平衡
14.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5.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16.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8.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19.下列活动中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活动是( )
A.夜晚人看见黑影毛骨悚然 B.蜜蜂采蜜
C.脊蛙的搔扒反射 D.蛾类在傍晚活动
20.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化学物质调节
21.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22.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右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 )
A.刺激甲,只有I、Ⅱ收缩
B.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
C.刺激甲,I—Ⅳ都不收缩
D.刺激乙,I一Ⅳ都收缩
23.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
B.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
24.下列哪种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表现为拮抗作用( )
A.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C.雄激素和雌激素 D.生长激素和孕激素
25.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6.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7.下列关于机体水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D.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
28.分析下图,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29.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产生兴奋。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的是( )
30.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31.下列关于兴奋的传递,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B.兴奋的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C.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能量变化是:电能―化学能―电能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32.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33.分别刺激上图中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34.如图表示人体血糖以反馈调节方式保持平衡的模式图,下列各项分析中正确的是( )
A.b表示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和糖原合成
B.c表示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C.d表示骨骼肌,在c的作用下可储存肌糖原,调节血糖浓度
D.e表示食物中的糖类以及脂肪等非糖物质,为血糖来源
35. 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36.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标记,另一类则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异物入侵。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
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
C.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NA相同,RNA不同
37.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B.呼吸道黏膜分泌粘液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感冒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38.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成的淋巴细胞是( )
A.T细胞      B.B细胞   C.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
39.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
40.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杀伤靶细胞 D.分泌淋巴因子
41.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42.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能正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
A.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3.养鸡场在清晨和傍晚时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夜调节提高产蛋率
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44.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45.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46.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
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47.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8.对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于蝌蚪会停止生长因而不能形成青蛙成体,对于幼年人会得呆小症,对于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等
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D.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机体能通过反馈调节来缓解这种作用
49.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50.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51.(每空2分,共10分)右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_。
(2)图中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图a—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生过敏反应时,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通透性增强。
52.(每空1分,共6分)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
d是 。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53.(每空2分,共16分)
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_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了_____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____分泌减少。
(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____________直接提供。
54.(每空2分,共8分)回答问题:
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试题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
1——10 BCDDB CCDCD
11——20 DBCBC CACAC
21——30 DBCBC BDACD
31——40 ABDDD DDBDB
41——50 AAACA CDCB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52. (每空1分,共6分)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54.(每空2分,共8分)
B 浆(效应B或效应B淋巴) 记忆(记忆B淋巴) 特异性
外界环境
食物
O2
CO2
废物
内环境
组织
细胞





⑥吉林省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计56分)
1、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为I,设每单位体积中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量为q,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在t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可表示为( )
A.nvSt B.nvt C. D.
2、下列关于电源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是通过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在电源内部正电荷从负极处向正极移动
C、电源电动势反映了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D、把同一电源接在不同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也将变化
3、对于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I=U/R,通过电阻的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B、由U=IR,对一定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强度越大,它两端的电压也越大
C、由R=U/I,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D、对一定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强度的比值保持不变
4、一段半径为0.1mm的导线,电阻为0.1Ω,如果把它拉成直径为0.1mm的导线,则其电阻变为 ( ).
A. 0.2Ω B. 0.4Ω C. 0.8Ω D. 1.6Ω
5、标有“220V、60W”的白炽灯泡,加上电压U由零逐渐增大到220V,在此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如图所示,下面四个图象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6、四个相同的灯泡按如图所示连接,关于四个灯泡的亮度,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灯、B灯一样亮,C灯次之,D灯最暗
B、A灯最亮、C灯次之,B与D灯最暗且亮度相同
C、A灯最亮、B与C灯一样亮, D灯最暗
D、A与B灯一样亮,C与D灯一样亮,但比A与B灯暗些
7、额定电压都是110 V,额定功率PA=100 W、PB=40 W的A、B两只灯,接在220 V的电路中,既使电灯都正常发光,又使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小的连接方式是下图中的( )
8、用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阻RX的阻值时,下列关于由电表产生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C、电压表的内电阻越大,测量越精确
D、电流表的内电阻越大,测量越精确
9、电动机的线圈阻值为R, 电动机正常工作时, 两端电压为U, 通过电流强度为I, 工作时间为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UIt
B. 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I2Rt
C. 电动机线圈生热为I2Rt
D.电动机线圈生热为
10、若用E表示总电动势,U表示外电压,U/表示内电压,R表示外电路总电阻(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r表示内电阻,I表示总电流强度,考察下列各关系式
⑴U/=IR ⑵U /=E-U ⑶E=U+Ir ⑷I=E/(R+r) ⑸U=ER/(R+r) ⑹U=E+Ir
上述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⑸   
C、⑶⑷⑸⑹   D、⑴⑶⑸⑹
11、如图所示A灯与B灯的电阻相同,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片P向上滑动时,两灯亮度变化是( )
A、A灯变亮,B灯变亮
B、A灯变暗,B灯变亮
C、A灯变暗,B灯变暗
D、A灯变亮,B灯变暗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0为定值电阻,R为可变电阻,且其总阻值R>R0+r,则当可变电阻的滑动触头由A向B移动时( )
A.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越来越大,电源的供电效率越来越低
B.R、R0上功率均越来越大
C.R0上功率越来越大,R上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D.R-0上功率越来越大,R上功率先变小后变大
13、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压为Ug,内电阻为Rg,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nUg的电压表,应在电流表上( )
A、串联一个nRg的电阻 B、并联一个nRg的电阻
C、串联一个(n-1)Rg的电阻 D、并联一个(n-1)Rg的电阻
14、如图所示为欧姆表的原理图,表头内阻为Rg,调零电阻为R,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它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
接表内电池负极的应是红表笔
电阻的“∞”刻度一般在刻度盘的右端
调零后刻度盘的中心刻度值是r+Rg+R
二、实验题(15题6分,16题4分)
15、(1)在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源的电动势约为6V,内阻约为0.5Ω,电流表的内阻为0.5Ω,电压表的内阻约为6kΩ。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应当采用的电路是如图所示中的:
(2)如图所示是根据某次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的U—I图线,
则电源的电动势,即E= V,
电源的内阻r= Ω
16、如图所示的是用伏安法测电阻的部分电路,当开关S分别接通a和b时,若电压表的读数有较大变化,说明电阻R的值 (填“较大”或“较小”,下同);测量时开关S应接在 。
三、计算题(17分题8分,18题6分,19题10分,20题10分)
17、一个标有“220V、100W”的灯泡,求:
⑴它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⑵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⑶如果接在110V的电路中实际功率多大(设灯泡电阻不变)?
18、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1=200,R2=300,A、B两端所加的电压U=10V,调节滑动头P,在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范围是多少?
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电源的电动势E=12V,内电阻r=1Ω,安培表的读数I=0.4A。求电阻的阻值和它消耗的电功率。
20、某地要把河水抽高10m,进入蓄水池,用一台电动机通过传动效率为80%的皮带,带动效率为60%离心水泵工作。工作电压为380V,此时输入电动机的电功率为19kW,电动机的内阻为0.4Ω。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
(1)电动机内阻消耗的热功率;
(2)1分钟内可将多少吨水抽进蓄水池。(不计进、出水口的水流速度)。
试卷答案
1.AC 2.BC 3.ABD 4.D 5.B 6.B 7.C 8. AC 9.AC 10.B 11.A 12.AC 13.C 14.ABD
15.(1) A (2) 3.0 V 1.0
16. 较小 a
17.(1)由p=U2/R得
R=U2/P=484Ω ········3分
(2)、由P=UI得
I=U/I=5/11A=0.45A········3分
(3)、P=U2/R=25W········2分
18、当滑片在最上端时:UM=10V········2分
当滑片在最下端时:I=U/(R1+R2)=0.02A········2分
Um=IR2=6V········2分
19.解:R2两端的电压V (2分)
电路中的电流A(2分)
通过R3的电流A(2分)
R3的阻值为 (2分)
R3消耗的功率 W (2分)
20.答案:.解:
(l)设电动机的电功率为P,则P=UI ········2
设电动机内阻r上消耗的热功率为Pr,则Pr=I2r ········2
代入数据解得Pr=1×103W ········1
(2)设质量为M的河水增加的重力势能为△Ep,则△Ep=Mgh ········1
设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0,则P0=P-Pr ········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80%×60%P0t=△Ep ········1
代人数据解得 M=5.184t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