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 8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 8科8份

资源简介

2012.10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64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内部
C.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由施力物体产生的,与受力物体无关
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作用力
3.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B.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有一定限度
4.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B.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滑动摩擦力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两物体之间有滑动摩擦力,则两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
5.一个弹簧挂30牛的重物时,弹簧伸长1.2厘米,若改挂100牛的重物时,弹簧总长为20厘米,则弹簧的原长为
A.16厘米 B.14厘米
C.15厘米 D.12厘米
6.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10 N,方向向左 B.6 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左 D.零
7.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大小随两力夹角增大而增大
B.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
C.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夹角小于1800时,合力大小随夹角减小而增大
D.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
8.物体受共点力F1、F2、F3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三个力可能选取的数值为
A.15牛、5牛、6牛 B.3牛、6牛、4牛
C.1牛、2牛、10牛 D.1牛、6牛、3牛
9.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和F2,当它们的夹角为900时的合力为F,它们的夹角变为1200 时,合力的大小为
A.2F B.
C. D.
10.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D.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11.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线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是
A.F1=mgcos θ B.F1= mgcot θ
C.F2= mgsin θ D.F2=
12.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A和B仍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此时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13.几个共点力作用在一个质点上,使质点处于平衡状态。当其中的F1逐渐减小时,物体所受的合力
A. 逐渐增大,与F1同向 B. 逐渐增大,与F1反向
C. 逐渐减小,与F1同向 D. 逐渐减小,与F1反向
14.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下,且F1=F2 D.F1向上,F2向上,且F1=F2
15.如右图,物体与竖直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物体的质量为m,当此物体贴着墙壁竖直下落时,墙壁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
A.mg B.μmg
C.0 D.无法判断
16.若物体刚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和斜面的倾角θ的关系为
A. = sinθ B. = cosθ
C. = tanθ D. = cotθ
二.计算题(每小题 9分,共 36 分)
1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不计摩擦,则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分别是多少?
18.如图所示,质量为m=5kg的物体,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30°,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F=30N的力推物体,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9.如图所示,质量为30 kg的小孩坐在10 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大小为100 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sin 37°=0.6,cos 37°=0.8)求:
(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20.如图所示,用绳AC和BC吊起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AC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而BC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 N,求物体的最大重力不能超过多少?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物理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10
19.N+Fsinθ=mg 所以N=340N 4 分
f=Fcosθ= N
=0.25 5 分
20.FA=mgcos300 3分
FB=mgcos600 3 分
重力不超过173N 3 分2012.10
—、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15分)
1.The train at 8 a.m. in the morning.
A. will leave B. is leaving C. leaves D. left
2.The prisoner then wrote the stories in a book calle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________ became one of the best-selling books in Europe.
A. which B. that C. it D. who
3. It must be very ______ to watch a close game between the two top basketball teams.
A. excited B. exciting C. bored D. boring—
4. — Your job _____ open for your return.
— Thanks.
A. will be kept B. will keep C. had kept D. had been kept
5. I _______ Mr. Smith since he moved to Shanghai.
A. didn’t hear from B. don’t hear from
C. won’t hear from D. haven’t heard from
6. —Your phone number again I ____ quite catch it.
—It's 9568442
A. didn't B. couldn't C. don't D. can't
7. I ________ in a French company for 4years. Still, I regret giving up that well – paid job.
A. had worked B. has worked C. worked D. was working
8. —What’s that terrible noise over there
—The workers ______ the boxes from the back of the truck.
A. have carried B. are carrying C. carry D. will carry
9. He _____ football regularly for many years when he was young.
A. was playing B. played C. has played D. had played
10. I _____ in the street when someone _____ me.
A. walk; called B. walking; calling
C. was walking; called D. walked; called
11. — How do you like Beijing, Mr. Black
— Oh, I_______ such a beautiful city before.
A. don’t visit B. didn’t visit C. haven’t visited D. hadn’t visited
12. — Have you moved into the new house
— Not, yet, the rooms _______.
A. are being painted B. are painting C. are painted D. are being painting
13. Nobody knew .
A.where he comes B.where he was from
C.where he is from D.where does he come from
14. At ______ beginning of the 1990s, ______ Greens moved to Shenzhen.
A. the; the B. the; 不填 C. a; the D. a; 不填
15. That was the interesting film___ I have seen.
A. whose B. that C. which D. what
二、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Terry was a middle-aged businessman. He was 16 __ in career and often complained that he had been fooled by others. One day he told his wife he was 17 __disappointed with the city that he had to 18 .
So his family moved to another city. It was Saturday 19 __. When Terry and his wife were busily putting their things in their new home, the lights suddenly 20 _ and they were forced to stop work. Terry was sorry to have 21 to bring along some candles. Just then he heard light_ 22 __on his door.
“Who is it ” he wondered. Terry knew__ 23 _ else in the new city, and this was the moment he especially hated to be 24 __. He opened the door impatiently. At the door was a little 25 _, shyly asking, “Sir, do you have 26 _ I’m your neighbor.” “No,” answered Terry angrily. He shut the door 27_.
After a while the door was knocked again. He opened it and 28 the same little girl outside. But this time she was 29 two candles radiating (放光) red light. She said, “My grandma told me the 30 _ neighbor downstairs might need candles. She sent me here to 31 _ you these.”
At that moment Terry suddenly realized what 32 _ his failure in life. It was his indifference (冷漠) and 33 _ to other people. The person who had fooled him in life was actually nobody else 34 _ himself, for his eyes had been covered by his 35 mind.
16. A. experienced B. unsuccessful C. interested D. unlucky
17. A. very B. so C. such D. rather
18. A. leave B. travel C. stay D. choose
19. A. morning B. afternoon C. noon D. evening
20. A. went down B. went out C. went by D. went on
21. A. wanted B. decided C. forgotten D. remembered
22. A. knocks B. calls C. strikes D. sounds
23. A. everybody B. anybody C. somebody D. nobody
24. A. troubled B. followed C. liked D. learned
25. A. boy B. girl C. postman D. shopper
26. A. candies B. toys C. lights D. candles
27. A. easily B. worriedly C. happily D. heavily
28. A. found B. met C. touched D. knew
29. A. bringing B. seeing C. holding D. drawing
30. A. poor B. kind C. new D. young
31. A. buy B. give C. borrow D. sell
32. A. made B. caused C. developed D. stopped
33. A. laziness B. sadness C. unkindness D. unhappiness
34. A. besides B. except C. but D. than
35. A. open B. right C. warm D. cold
三、 阅读理解 (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答案。
A
“Three seventy-five.”
Mrs. Diaz’s eyes widened, and she dug deeper. I saw her mouth make a small line. “Three seventy-five ” she asked.
“It’s OK. You can pay later,” my father said.
“No,” Mrs. Diaz said. She kept looking in her purse. “I have money here.”
I felt bad for yelling, for I realized that Ted had tried to steal the comic book because he didn’t have the money. Maybe the boy could have a job, I thought.
I had an idea.
“What if he worked with me ” I asked. They turned to me.
I said, “He can work with me to pay for the comic book.”
“Good,” my father said smiling at me. Mrs. Diaz nodded. She turned to her son, “You hear You will work and buy the comic book!”
“Yes, Mama,” Ted said, hanging his head.
As they left, Ted looked back, and though he still seemed sad, he stuck out (伸出) his tongue at me.
Ted has been working here for two weeks. He has paid for the comic book, but my father says he is such a good worker that he can work with me as long as he wants. We are friends now.
36. Where did the story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supermarket.
C. At a bookstore. D. At a library.
37. By saying “but Ted wouldn’t let go” in Paragraph 4, the author means Ted ______.
A. took the book by mistake B. wanted to keep the book
C. didn’t want to go home D. didn’t think he was wrong
38. In the last paragraph, what does the author mainly tell
A. His idea was successful. B. Ted didn’t like the job.
C. He liked Ted very much. D. Ted was a naughty boy.
B
The call came at 4:40 pm. That day, my father was in hospital in Florida. I got on an airplane immediately, and on the way, I made up my mind that when I arrived, I would make up for the lost time, and have a nice long talk with him.
I arrived in Florida at 1:00 am, but my father had passed away at 9:12 pm. This time it was he who did not have time to talk, or time to wait for me.
39. When the author was young, her father ______.
A. was busy with his work B. disliked his children
C. often talked to his children D. never cared about his children
40. How old was the author’s father when he made a swing for his granddaughter
A. 45. B. 67. C. 71. D. 76.
41. When painting the house, the father asked the author to hold a paint brush because ______.
A. he wanted to make his work easy B. he was too old to work all by himself
C. he just wanted his daughter to help him D. he wanted to have a talk with his daughter
42. The underlined phrase “passed away” in the la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__”.
A. arrived B. lost C. left D. died
C
Let's Bake (烤) Sugar Cookies
Nobody is actually sure who created the very first cookie. But the first cookie may have been a mistake. Many cooking experts believe that a long time ago cooks who wanted to test the temperature of their ovens(烤箱) would bake a little bit to find out if the oven was hot enough to bake an entire cake .These test cakes were called keokje, which means "little cake" in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Netherland. People from the Netherlands brought the recipe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word "cookie" may have come from their word keokje.
Cookies are also very popular in England, but the English call them "biscuits" , as do Australians. Almost every country has a word for cookie. In Spain, they are called galletas, and in Italy cookies are called biscotti. Americans are not the only people who enjoy cookies.
You can make cookies following these steps:
Preheat oven to 150℃. Put a little butter on a cookie sheet.
Mix together white sugar, brown sugar, butter and eggs. Then add vanilla.
Add flour, salt, baking soda, and baking powder. Then mix well.
Drop by spoonfuls onto the cookie sheet.
Bake at 150℃ for 12 minutes or until lightly brown.
In which country were the test cakes first made
A. Spain B. Australia C. The Netherlands D. The United States
What does the first paragraph talk about
A. Describe how to bake a cake B. Tell why people like cookies
C. tell when people make cookies D. Describe the history of cookies
What is the first step to bake cookies
Heat oven to 150℃. B. Mix the butter and the sugar
C. Tes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ver D. Brush the cookies with some oil/
If the cookies look lightly brown, what does this mean
A. They have burned B. They are done
C. They have become soft D. They need to cook for 12 minutes.
D
Kendall Ciesemier says she’s like any other schoolgirl. She keeps herself busy with school, friends and family. There is one thing, though. Not many other 14-year-olds can say they run a successful charity helping children in Africa. In three years, the eighth-grader from the US has raised $100,000 for African AIDS orphans (孤儿).
Kendall knew she had to help the children of Sub-Saharan Africa once their terrible situation was shown on The Oprah Winfrey Show. “I could not imagine how I would go through such a hard time that they would have to go through,” Kendall says. She took $360 of her own savings to help a little girl from Zambia that same night.
That was just the start. Kendall sold bread and soft drinks with her classmates at her school to raise more money. She also sold “Bow-Wow Bling Bling” dog necklaces to raise more. The money helps children pay for things like shoes and school uniforms. Kendall says, “A uniform to go to school costs $10. Ten dollars. Here, it’s not a lot of money, but there, that means too much money. I mean, it could change a whole kid’s life.”
Kendall has had her own health struggles. She was born with a disease called biliary atresia (胆道闭锁), and had two liver transplants (肝移植) in 2004. “I’m just a girl who wants to help those kids who are in trouble,” said Kendall.
47. How did Kendall feel when she watched The Oprah Winfrey Show
A. Happy. B. Nervous. C. Worried. D. Surprised.
48. What is the second paragraph mainly about
A. How Kendall started to help African children.
B. How Kendall received money from other people.
C. Why Kendall went through a lot of hard times.
D. Why Kendall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schoolgirls.
49.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hird paragraph that ______.
A. Kendall sells shoes and school uniforms at a low price
B. many African students can’t afford a school uniform
C. Kendall provides the African kids with food and clothes
D. most African kids don’t like to wear school uniforms
5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Kendall is NOT true
A. She had been seriously ill. B. She is an American schoolgirl.
C. She sells uniforms to kids. D. She runs a successful charity.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所给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Scientists often see the first ten years of a child’s life as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51 And studies show that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can benefit their brain greatly.
52
Free playtim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being a kid”, but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a child’s development. “Free play” not only helps kids develop different skills, it also helps them develop into happy healthy adults in the future.
Read with kids
Reading has long been known to improve children’s intelligence. 53 For parents who don’t have much time, just surrounding your kids with books goes a long way too.
Put kids to bed early
54 Preschool children should get at least eleven hours of sleep and kids up to age 12 should try to get at least ten hours of sleep.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Early studies in this field have shown that bilingual (双语的) kids can perform better under pressure. Young children can learn new language with nearly perfect fluency(流利) and pronunciation.
Praise good effort not intelligence.
Your kids may be smart but you should mainly praise the effort they put into tasks. Kids, who are praised on intelligence, often feel it is a fixed quality, and mistakes or failures badly hurt their self-confidence. Kids who are praised on effort often focus more on learning . 55
Play some helpful game.
Give them enough playtime.
And they are not afraid to fail and try again.
Kids still need time away from the TV to do homework.
Kids who read often develop earlier writing and number skills as well.
Everything at this tim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son’s brain.
Studies show that kids with regular bedtimes are better at languages, math and reading.
四、根据所给出的中文提示写出词汇。(每小题0.5分,共25分)
(见答题纸)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英语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10
二、 完型填空(每小题 1分,共20 分)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B A C D C A D A B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D A C C B B C C D
三、阅读理解(每小题 2分,共40 分)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C B A A C D D C D A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B D A B C F B E G C
四、词汇填空(每小题 0.5 分,共25 分)
56. Lifestyle 57. Peaceful 58.Relaxing 59. Stressful 60. suppose
61. complain 62. Portable 63.Paperwork 64. Urgent 65. Personal
66.document 67. Boring 68. Pressure 69. Expert 70. Reduce
71.Organise 72. Diet 73. Stand 74. Prefer 75. volunteer
76. Support 77. Graduate 78. Dial 79. Design 80. solve
81. Accountant 82. Crowded 83. Nearby 84.Otherwise 85. prediction
86. Crowd 87. Sickness
88.Remote control 89.go off 90.take up 91. be filled with
92.suffer from 93. distance learning 94.at the moment 95. free of sickness
96.have chance to do 97.make a decision 98. bring back 99.get changed
100.prefer to do 101. make a list 102. be different from 103.get married
104.meet the challenge 105.switch on2012.10
—、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
A. 好看的书 B. 高尔基写的书
C. 学校图书馆的藏书 D. 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
2.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集合{x | x2=1,xR}中有两个元素 B. 集合{0}中没有元素
C. {x | x<2} D. {1,2}与{2,1}是不同的集合
3. 已知U为全集,集合,若M∩N=N,则( )
A. B.
C. D.
4.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0}=φ B. 0∈φ C. φ∈{φ} D.
5. 已知集合M={0,1},N={1,2},则M∪N=( )
A. {0,1,2} B. {1,0,1,2} C. {1} D. 不能确定
6. 如图,I是全集,M、P、S是I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 (M∩P)∩S B. (M∩P)∪S
C. (M∩P)∩ D. (M∩P)∪
7. 若集合M={y|y>0},P={y|},则M∩P=( )
A. {y|y>1} B. {y|y≥1} C. {y|y>0} D. {y|y≥0}
8. 设集合A={x∈Z|-10≤x≤-1},B={ x∈Z||x|≤5},则A∪B中的元素个数是( )
A. 10 B. 11 C. 15 D. 16
9. 已知M={(x,y)| x+y = 2},N={(x,y)| x-y = 4},则M∩N=( )
A. x=3,y=-1 B. (3,-1)
C. {3,-1} D. {(3,-1)}
10. 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1),;
(2),;
(3),;
(4),;
(5),。
A. (1)、(2) B. (2)、(3) C. (4) D. (3)、(5)
11. 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公共点的数目是( )
A. B. C. 或 D. 或
12. 已知集合,且,若使中元素和中的元素对应,则的值分别为( )
A. 2,3 B. 3,4 C. 3,5 D. 2,5
13. 已知,若,则的值是( )
A. B. 或 C. ,或 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 集合A={0,1,3}的子集为_________________。
15. 设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6. 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且函数的最大值为,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 。
17. 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 已知U={-1,2,3,6}为全集,集合,,若={2,3},求m的值。(9分)
20. 已知A={| },B={| },且AB,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9分)
21. 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根,又,求的解析式及此函数的定义域。(10分)2012.10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天体系统中,只有一颗恒星的是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A.地球和月球 B.太阳和地球 C.星云和恒星 D.行星和卫星
3.距离太阳最近的巨行星是
A.火星 B.木星 C.天王星 D.金星
4.地球是太阳系中有生物的特殊行星,其主要原因是
A.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 B.地球质量体积适宜,使水呈液态存在
C.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断变化 D.地球表面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
5.在以下人类利用的能源中,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A.水能 B.风能 C.核能 D.生物能
6.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
A.内部物质核裂变反应 B.内部物质核聚变反应
C.黑子和耀斑的能量 D.太阳风的能量
7.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两极地区的极光 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产生地球“磁暴” D.维持地表的温度
8.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
A.耀斑、日冕 B.黑子、磁暴 C.黑子、耀斑 D.耀斑、磁暴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层
B.光球层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
C.太阳活动发出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10.有关太阳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A.太阳活动放出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直接所用的能源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太阳黑子多的年份,降水量多;黑子少的年份,降水较少
D.太阳黑子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只有若干分钟
11.应加强收听太阳活动预报的部门有
①电信部门 ②冶金工业部门 ③航天部门 ④商业零售部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有关地球自转的正确叙述是:
A.地表所有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B.在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C.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
D.地球自转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3. 以下城市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是
A.北京(116°E,40°N) B.伦敦(0°,52°N)
C..奥斯陆(10°E,60°N) D.新加坡(104°E,1°N)
14.关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画法错误的是:
15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经线重合 B.平分地球 C.与太阳光线垂直 D.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16.在下列地理现象中,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昼夜现象 B.四季分明 C.黄赤交角 D.地方时
17.当北京时间为10月9日10点时,纽约(西5区)的区时是:
A.10月9日21时 B.10月8日21时
C.10月9日23时 D.10月10日23时
18.当伦敦时间为9月23日0点时,地球上处于9月23日的时区有:
A.全部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四分之一
19.北京与莫斯科的时刻不一样,主要是由于
A.地球大小的影响 B.黄赤交角的影响
C.地球自转的影响 D.地球公转的影响
20.若图2为南半球的两条河流,河道中各有 一个小岛,最终
小岛可能与哪岸相连: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1.图3为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下列图示相吻合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2.关于伦敦和悉尼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B.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
C.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不同 D.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
23.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A.66°34 B.23°26 C. 90° D. 0°
24.关于地球公转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
A.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地球绕日一周(360°)所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年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是公转的速度较慢,远日点附近是公转的速度较快
25.当地球运行至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B.在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赤道上并向北移动
26.读图4,下列图中,所注日期和图形相符合的是
27.在上题中,A图所表示的日期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A.达到最大值 B.达到最小值 C.逐渐加快 D.逐渐减慢
28.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旗的时间随日出而变化,升旗最早的节日是
A.国庆节 B.清明节 C.儿童节 D.重阳节
29.从6月1日到7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A.先向南后向北 B.先向北后向南 C.持续向北 D.持续向南
30.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 D.在北半球并向南移
31.下列各地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南极圈内 B.北回归线上 C.北纬50度 D.赤道上
32.太阳高度指的是
A.太阳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B.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D.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33.北极地区极夜范围扩大的时间段为
A.3月21日到6月22日 B.6月22日到9月23日
C.9月23日到12月22日 D.12月22日到3月21日
34.当地球上极昼或极夜范围最大时,则必然是
A.晨昏线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 B.晨昏线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
C.晨昏线平面与地轴交角最大 D.晨昏线平面与地轴交角最小
35.一年中垂直于地表的物体正午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北半球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D.北极圈以北地区
36.3月21日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总在逐渐增大的地方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
C.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37.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上 B.南回归线上 C.北极圈上 D.南极圈上
38.经度相同的各地
A.昼夜长短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太阳高度相同 D.看日出的时间相同
39.假如黄赤交角度数扩大,则地表各温度带的范围将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A.热带、寒带的范围增大,温带缩小 B.寒带、热带的范围增大,温带不变
C.温带增大,寒带、热带缩小 D.温带缩小、热带缩小、寒带增大
40.依据气象统计资料,我国将春季定为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6、7三个月
二、综合题(共2道大题,共40分)
41.读图5“地球公转示意图”和表1“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日期 正午标杆影长 正午太阳高度 备注
9月5日 178cm 56.8° 标杆长度为272cm
9月6日 180cm 56.5°
9月7日 182cm 56.2°
(1)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赤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②位置的日期是_______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极昼现象出现在___________地区。
(4)9月5日至7日,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变___________;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__________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
42.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射地球表面示意图(图6)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图7),完成下列要求。(每空2分,共20分)
(1)在图6上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
半球。
(2)这一天,图6中A、B两地先见到日
出的是 ;A、B、C三地白昼
最长的是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
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的范围是 。
(4)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图7)中
的 位置上;该日地球公转速
度变 。
(5)在图7的①、②、③、④四点中能够
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现象的
有 、 。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10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41.(1)略。 (2)①、③ (3)6月22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北极圈及其以北
(4)长,小;b,南。
42.(1)略 (2)B;C (3)南回归线;北半球
(4)④ 快 (5)①、③
图2
表1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进行有效的统治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4.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5.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6.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右图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7.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8.右图所示的“秦阳陵虎符”,铜铸,纵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调动军队,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无误,才能生效。请判断:该铭文中空缺的字是
A.皇帝 B.丞相
C.太尉 D.廷尉
9.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0.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
11.这幅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
12.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褒奖地方官员 B.恩惠贵族子弟
C.削弱王国势力 D.建立赏罚制度
1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4.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B.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C.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D.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
15.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省制,创行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6.元朝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僧徒和“吐蕃之境”。“吐蕃之境”就是
A.云贵地区 B.陕甘地区
C.西藏地区 D.新疆地区
17.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
① 打破门阀的特权垄断 ②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③ 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 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作用是
A.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贵族势力受到削弱 D.中央机构更加完备
19.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的做法是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0.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D.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21.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22.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2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4.下图三个画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皇帝和宰相商讨国事的不同情景。这反映了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B.皇权的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
C.服饰和礼仪是—个时代经济的具体体现 D.明朝废宰相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25.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26.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27.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东罗马帝国
28.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基础的是
A.伯利克里  B.克利斯提尼  
C.梭伦   D.亚历山大
29.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五百人会议  B.十将军委员会 
C.陪审法庭  D.公民大会
30.雅典公民希米奥出身于商人家庭,他在家里接受私人教育,其父母主要关注的应该是
A.逆运算能力  B.外语水平
C.在学校考试时取得好成绩   D.能言善辩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31.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十年
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32.古希腊民主政治对希腊文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A.保证公民思想自由且有很强的责任感 B.保证城邦的独立
C.鼓励公民观赏戏剧 D.鼓励公民接受教育
33.被西方誉为“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生活在伯利克里时代,他这样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希罗多德所说的“人民”系指
A.雅典全体公民 B.雅典妇女
C.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D.奴隶、外邦人
34.《十二铜表法》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
A.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B.平民利益的保护伞
C.最早限制贵族特权的法律  D.内容最全面的法律
35.《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它
A.明确规定限制贵族特权 B.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C.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 D.是由平民代表制定的法律
36.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
A.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B.为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C.为了保护私有财产 D.为了扩大帝国的势力
37.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罗马没有法律 B.皇帝颁布的法令是法律组成部分
C.罗马法面前不能保证人人平等 D.罗马法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38.罗马法是指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制度   D.罗马帝制
39.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纂完成 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C.《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D.公民与非公民的差别消失
40.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是因为它
A. 内容丰富,体系完善 B.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C.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解读下列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 (22分)
(1)从历史演变看,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A.图1图2图3图4 B.图2图4图1图3
C.图3图4图1图2 D.图4图2图3图1
(2)图1、图3、图4所示的中央政府架构,分别是哪个皇帝当政时确立或形成的?(6分)
图1_____________,图3______________,图4__________________
(3)从历史演变看,四幅示意图揭示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基本特征?(6分)
(4)请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8分)
42.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18分)
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材料中的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4分)

材料二:“……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2)此段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4分)

(3)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请列举两例。(4分)

(4)谈谈你对雅典民主制积极意义的理解。(6分)
2012.9
—、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血燕价值千金,营养价值极高。2011年8月17日,浙江省工商局发布了血燕抽检报告。结果显示,流通领域抽检的血燕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亚硝酸盐最高竟超过10000毫克/千克,超标330倍,血燕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0%。这样的血燕极易引发癌症,从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毒燕”。“问题血燕”
A.是商品,因为它凝结了人类劳动 B.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D.不是商品,因为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
2.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一观点说明商品生产者进行商品生产时,必须
A.重视商品的产量和质量 B.使自己生产的商品能成为货币
C.使自己的商品能实现其价值 D.让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
3.货币本身没有铜臭,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这表明
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③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④货币和商品同时产生,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的信用工具是
A.支票 B.汇票 C.信用卡 D.电子货币
读右图。完成5、6题。
5.雨伞最初的标价是二元,这“二元”是
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②观念上的货币
③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④现实的货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雨伞的价格由二元涨到二元七角五分,说明商品的价格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 B.由商品的价值决定
C.由货币的支付手段决定 D.受供求关系影响
7.上图表明价格变动
①能够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②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较小
③能够调节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④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影响较大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8.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为替代品。当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所产生的影响是
①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②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③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 ④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回答9~11题。
9.这里的“等价交换”是指
A.商品的使用价值相等 B.商品的价格相等
C.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D.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相等
10.生产同种商品,如果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结果应该是单位商品价值量 ,价值总量 。
A.不变 增加 B.变小 不变 C.增大 增加 D.变小 减少
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想多盈利就应该
A.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B.尽量缩短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人民币外汇牌价 (人民币/100美元)
时间 美元 人民币
2008年4月18日 100元 698.36元
2004年4月9日 100元 821.48元
12.上表情况说明
A.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上升
B.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
C.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上升
D.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
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保证石油安全,减轻国际石油价格频繁、剧烈的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拟建立四个大型石油储备基地。
13.增加石油储备可以稳定国内石油价格。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价值决定价格 B.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供求影响价格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4.2002-2009年人民币对欧元的年平均汇率(人民币元/100欧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图9中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①2002年至2004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了
②2002至2004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
③2008至2009年,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
④2008至2009年,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更有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小赵的父母贷款买了新房,用现金买了轿车,一家人还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请小时工帮助做家务。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小赵一家消费类型的是
①购车属于钱货两清消费 ②外出旅游属于生存资料消费
③购房属于贷款消费 ④请小时工做家务属租赁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如果100斤大米=2双皮鞋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大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 而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减少一半,那么100斤大米可以换
A.1双皮鞋 B.4双皮鞋 C.8双皮鞋 D.16双皮鞋
17.分析上图中的两种消费类型,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右边的消费类型优越于左边的消费类型
B.左边的消费类型优越于右边的消费类型
C.不同的消费观念产生不同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
D.左边的消费方式是西方特有的,右边的消费方式是我国特有的
18.下图是某市民在不同年份春节家庭支出的主要支出项目。
1978年 1992年 2009年
买面粉: 18.7元 买面粉: 41元 买面粉: 23元
买肉: 2.16元 买鱼肉: 57元 买肉蛋奶: 177元
买盐: 0.16元 买衣服: 104元 手机话费: 300 元
买布: 13元 买书籍: 5元 旅游: 2000元
买自行车:156元 买彩电:2600元 买国债: 5000元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是
①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 ②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③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④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在消费中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人喜欢追赶潮流或跟风随大流。这种心理引发的消费,我们称之为
A.求异心理引起的消费 B.从众心理引起的消费
C.求实心理引起的消费 D.攀比心理引起的消费
20.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喜好追求名牌。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①摈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反对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今年春节“低碳经济”悄然流行,不少人将家里的闲置物品在网上换成自己需要的年货:台灯换花生油、充电器换蜂蜜、调味品换巧克力……这种不浪费、资源配置最大化的做法被网友们推举为“低碳春节”的新范本。 “低碳春节”反映了人们________的消费行为。
A.量入为出 B.求新求异 C.求实求新 D.节约资源
22.国务院决定,2012年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这也是我国政府连续八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地政府已经或正在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同时加强对城乡困难居民的临时援助,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居民消费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物价上涨会直接影响人民生活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收入差距有密切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春节期间,信用卡消费一度火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来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负翁”悄然出现。对于“负翁”现象,某班同学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不应透支消费
B.只要不超出偿还能力,可以透支消费
C.透支消费有悖于勤俭节约,应尽可能减少
D.透支消费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应予以规范
24.秋季苹果集中上市,在产销两旺的季节,苹果的价格却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
①苹果储藏成本低 ②苹果有较多的替代品
③苹果供给量增加 ④苹果的消费需求旺盛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25. “北京治堵”方案尘埃落定之后,市交通委正式公布《〈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限购令”),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情况,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限制购买汽车,并用摇号的方式获収车牌,每年投放24万个车牌。限购令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汽车消费会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北京汽车租赁市场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④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6.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 和 。其中, 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这样一些经济现象:
(1)请在下图方框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2)夏天是蔬菜生长的旺季,蔬菜价格较便宜;到了冬季,蔬菜需要在温室中生长。由于成本不同,冬季蔬菜的价格往往比夏季贵一些。
这说明          。
(3)上面材料说明,经济现象背后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
它的基本内容是                            
                  。
三、问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某中学高一学生选择“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差异的研究”这一主题,准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1)进行此项研究,需要关注消费方面的那些数据?简要说明其经济学理由。(4分)
(2)获得这些资料信息的途径与哪些?(2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11月的某天,高一学生李晓陪妈妈去菜场买菜,他发现今年的大白菜价格很低。李晓回家后通过网上查资料,发现:大白菜价格的猛长骤降并不是今年独有的特点。连续几年,大白菜价格一直陷入起伏涨落的“轮回”。
资料显示:2004年大白菜价格遭遇“寒流”,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况。当时许多地方的大白菜收购价低至几分钱一斤。2004年后,很多农民退出大白菜种植,结果,2005年大白菜价格一路高涨。2005年大白菜的“火热”又让农民在2006年大量种植,于是又发生2006年大白菜价格大降,大白菜“丰收难买”的情况,一斤七八分钱,连成本都收不回来。2007年大白菜价格再度反弹,一下子涨了五倍。
请你根据所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白菜价格为什么会出现起伏涨落的“轮回”?(5分)
(2)白菜价格的涨落是如何影响农民生产的? (5分)
(3)请你根据材料画一条白菜价格走势曲线图。 (5分)
(4)请你为农民今后的生产提点建议。 (5分)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政治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9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分)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26. 收入 物价 收入
27.(1)价格上涨 供过于求 生产缩小
(2)价值决定价格
(3)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三、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
28.(1)家庭的人均收入状况: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可支配收入的差异,决定了消费量的差异。物价水平:物价水平直接关系到消费水平。(其他方面言之有理均可)(4分)
(2)可以通过去图书馆查阅、到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设计调查问卷等途径。(2分)
29. 做理智的消费者,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4分)
30.(1)①白菜价格涨落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过于求时白菜价格下跌;供不应求时价格
上涨。 ②白菜价格不会无限制涨落,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5分)
(2)白菜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来年白菜生产规模扩大。白菜价格下跌,获利减
少,甚至亏本,对来年白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5分)
(3)略(5分)
(4)①及时了解市场信息,调整生产规模,调整产品上市时间。(3分)
②依靠科技,加强品种的创新和研发,树立品牌。(其他方面言之有理均可)(2分)
生产扩大
获利增加
供不应求
获利减小
价格下跌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2012.10
注:1-26小题填涂在答题卡上。
—、课内文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 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氾南(fán) 逢孙 (páng) 夜缒而出 (chuí)
B.阙秦(quē) 卑鄙 (bì) 共其乏困 (gòng)
C.杞子(qǐ) 戍守 (shù) 失其所与 (yù)
D.结盟 (méng) 联袂 (mèi) 许君焦、瑕 (xiá)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3. 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夜缒而出 (在夜里)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 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5. 下列各句中省略有误的一项是 ( )
A.(晋惠公)许君焦、瑕 B.子犯请(晋侯)击之
C.敢以(之,代亡郑而有益于君)烦执事 D.若舍郑以(之,代晋)为东道主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可知,若灭亡了郑国其实是增加了晋的土地。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服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7.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书。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左传》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8.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戮没 (mò) 偏袒 (tǎn) 瞋目而视(chēng)
B.拊心(fǔ) 淬火(cuì) 图穷匕见(xiàn)
C.忤视(wǔ) 濡缕(rú) 卒起不意(zú)
D.箕踞(qí) 惊愕(è) 头晕目眩(xuàn)
9.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愿得谒之 (yè) B.乃遂私见樊於期 (yū)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suǐ) D.而右手揕其胸 (zhèn)
10.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乃请荆卿:古代对人的尊称 B.臣愿得谒之:请求
C. 今行而无信:相信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对待
11. 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D.则秦未可亲也
12.下面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轲既取图奉之 B.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C.秦王之方还柱走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B. ①今闻购将军之首
②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②使工以药淬之
C.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 D. ①嘉为先言于秦王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②愿举国为内臣
14. 对下面两句中“以”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②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使工以药淬之。
A.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B.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C.意义相同,用法不同 D.意义不同,用法相同
15. 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的一组是 ( )
A. ① 进兵北略地 B. ①晋军函陵
② 箕踞以骂曰 ②樊於期乃前曰
C.①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 ①使使以闻大王
② 群臣怪之 ②其人居远未来
16. 对下面各句理解正确的是 ( )
A.愿大王少假借之。 希望大王您多少借给他一点。
B.顾计不知所出耳! 但我想不出什么计策应对呀!
C.丹请先遣秦武阳。 要不请先把秦武阳遣送回去。
D.左右既前斩荆轲。 两旁的人冲上前斩杀了荆轲。
17.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姬(jī) 鲰生(zōu) 以飨士卒(xiǎng) 按剑而跽(jì)
B.樊哙(kuài) 卮酒(zhī) 瞋目视之(chēn) 目眦尽裂(cì)
C.玉玦(jué) 参乘(shèng) 切而啖之(dàn) 不胜杯杓(sháo)
D.刀俎(zǔ) 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骑(jì )
18.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好
B.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驰:投奔
D.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
19.选出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一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吾得兄事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D.秦时与臣游
20.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距关,毋内诸侯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击破沛公军 B.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
C.①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①得复见将军于此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因击沛公于坐
22. 下列句中的“之”与“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者有小人之言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3.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幸来告良 幸:宠幸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辞:推辞
C.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练习(每题2分,共6分)
樊 哙 传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24.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 ①高帝笑而起 ②泉涓涓而始流
2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三、填空题(共9分)
27.《沁园春·长沙》一词的作者是 ,其中“沁园春”是词的 ,
“长沙”是词的 。
28.《荆轲刺秦王》选自西汉 编定的 体史书《 》。
29.《鸿门宴》选自 时期 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
四、默写(共9分)
30.又前而为歌曰:“ , !”
31.看万山红遍, ; ,百舸争流。
32. ,鱼翔浅底, 。
33.怅寥廓, , ?
34.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五、文言句子翻译(共20分)
35.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8.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3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0.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4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4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44.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六、简答题(共10分)
从下列《史记》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语言表达准确。(不少于150字)
孔子 刘邦 李广 项羽 陈涉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10
—、课内文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6分)
二、课外文言阅读(共6分)
24.A (B屏蔽:像屏风一样遮挡着,屏:名词作状语;C暴师:使军队暴晒;
D遗老:活着的老人)
25.A (①由,通过;②趁机。B.都是连词,来。C.没有人。D.都表修饰关系)
26.C (②③④⑤都是,用排除法)
三、填空(共 9分)
27. 毛泽东 词牌名 题目
28. 刘向 国别 《战国策》
29. 西汉 司马迁 纪传
四、默写(共9分)略
五、翻译(共20分)略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人物特点把握清晰准确 4分;正反两方面展开2分;语言表达3分,字数1分。
附:参考译文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
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l-35.5 S-32 Na-23 N-14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摩尔是
A.物质的数量单位 B.物质的质量单位
C.物质的量的单位 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
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 境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
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 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4.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在下列物质中,可以随身携带乘坐飞机或火车的是
A.鞭炮 B.硫磺 C.高锰酸钾 D.氯化钠
6.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蒸发食盐水制取氯化钠晶体时,要等水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中滴加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地加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可将氢氧化钠置于小烧杯中
7.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计插入液体测量温度,同时用它搅拌液体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2/3
C.浓硫酸与酒精混合,将酒精加入到浓硫酸中
D.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常采用振荡、搅拌、加热等措施
8.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沸点的角度考虑的是
A.分液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9.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A.蒸发 B.蒸馏 C.萃取 D.升华
10. 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比水密度大 D.不溶于水,比水密度小
11. 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
C.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
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12. 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自来水中
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
D.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
13.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14. 0.5mol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是
A.22.4L B.11.2L C.5.6L D.2.24L
15.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仅加入AgNO3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Cl-
B.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C.向某无色溶液中仅加入BaCl2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SO
D.用加入适量铜粉的方法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16. 2mol Cl2和2mol 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数相等  B.分子数相等   C.质量相等  D.体积相等
17. 在0.5mol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
A 3.01×1023 B 6.02×1023 C 0.5 D 1
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 O2 的质量为32g/mol B 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g
C CO2 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 D 1mol OH -的质量等于17
19. 下列物质中,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A.4gH2 B.5 mol Cl2 C.6.02×1023个氧气分子 D.44.8LO2
20. 等物质的量的SO2、SO3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
B.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
C.所含氧原子的质量为1:1
D.SO2和SO3的质量为1:1
21. 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体积最大的是
A.O2 B.N2 C.Cl2 D.CO2
22. 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28.4 B.28.4g·mol-1    C.71    D.71g·mol-1
23.在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与22.4L氨气(NH3)所含的氢原子数相同的是
A.54g H2O B. 49g H2SO4 C. 3molHCl D.22.4L H2
24. 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标况下气体所占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D.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气体摩尔体积
25. 都含有1mol氧原子的CO、CO2、O3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1:2:3 C.3:2:1 D.6:3:2
2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 O2的体积约为22.4L
B.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标准状况下,1molH2O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标准状况下, 22.4L由H2和N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27. 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 100mL 1mol/L的NaCl溶液 B. 150mL 1mol/L的MgCl2溶液
C. 200mL 1mol/L的HCl溶液 D. 10mL 1mol/L的AlCl3溶液
28. 下列溶液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2 mol L-1氯化铝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 L-1氯化钠溶液 B.75 mL 1.5 mol L-1氯化钙溶液
C.150 mL 3 mol L-1氯化钾溶液 D.50 mL 3 mol L-1氯化镁溶液
29.1gO2和1gO3相比较
A.物质的量相同 B.在相同状态下,体积相同
C.所含原子数相同 D.1g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30.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101.3kPa时,11.2L H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14g N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54m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3NA
D.2L 1mol/L Na2SO4溶液中离子总数为3NA
二、填空题(共 40 分)
1.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作答:
① ② ③ ④
(1)写出图中四种实验操作的名称:
(2)装置④中所有玻璃仪器的名称:
(3)下列实验需要在哪套装置中进行:(填序号)
从海水中提取水 :分离NaCl和水 :分离CaCO3和水 ;
分离植物油和水
2.计算:
(1)在0.5molH2O中,所含有分子数 ,原子数 ,电子数 。
(2)标准状况下:5.6LO2的物质的量是 ,质量是 。
(3)将58.5g的NaCl配制成2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
3.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有溶解、过滤、蒸发三个主要步骤。这三步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 _____;过滤时:______; 蒸发时:_____ ____。
(2)经过过滤的食盐水仍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通过如下几个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 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 ⑤过滤
在你确定的顺序中,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的加入顺序能不能颠倒?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检验所制得的食盐晶体中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干净?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填空题(共40分)
1、(每空2分)
(1) 过滤 , 蒸发 , 蒸馏 , 萃取
(2) 烧杯,分液漏斗
(3) ③ , ② , ① , ④
2、(每空1分)
(1) 0.5 NA , 1.5 NA , 5 NA 。
(2) 0.25mol , 8g 。
(3) 0.5mol/L 。
3、(每空2分)
(1)____ 搅拌(促进溶解) ; __ 引流 ; _____搅拌(受热均匀)。
(2)____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或③①②⑤④_。
__不能_ __,_ CO32-要除去Ca2+及过量的Ba2+______________。
(3)____①②③④⑤_________。
(4)____取少量食盐晶体溶解,滴加BaCl2,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SO42-未除净,若无白色沉淀,证明SO42-已除净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