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 全科

资源简介

一、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1.5分,共计6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3.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丁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5.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B.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运输
C.激素种类多但只能为机体提供少量能量 D.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w.w.w.k.s.5 u.c.o.m
A.细胞核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值相对稳定
9.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w.w.w.k.s.5 u.c.o.m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
A.脱落酸 B.乙烯 C.生长素 D.赤霉素
10.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在机体的血液中含量不会增加的激素是( )
A.促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 D.胰岛素
11.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A.调节准确、快速 B.调节的物质通过体液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12.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13.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病毒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狂犬病抗体
14.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相似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和脱落酸 D.生长素和乙烯
15.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16.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1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神经中枢无关
1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20.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A.图中激素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图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C.手术摘除成年小白鼠分泌激素C的腺体,一段时间后,该小白鼠表现为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增强
D.图中激素C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和骨骼肌
22.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随着X轴的变化,Y轴曲线的变化规律与右图曲线走势不相符的是 ( )
X轴 Y轴
A 饮水量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B HIV浓度 T细胞浓度
C 血糖浓度 胰岛素浓度
D 甲状腺激素浓度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23.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的有( )
A.T细胞 B.B细胞 C.记忆细胞 D.浆细胞
24.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右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 )
  A.左右相等  B.左多右少
  C.左少右多  D.左右均无
25.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 )
①躯体运动中枢 ②躯体感觉中枢 ③视觉中枢 ④语言中枢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A.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④ B.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②⑤
C.生长但不弯曲的是①④ D.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①⑤
28.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的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29.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30.植物的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的( )
①萘乙酸 ②吲哚乙酸 ③细胞分裂素 ④2,4—D ⑤乙烯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31. 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32.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
A.与电流流动方向相同 B.与电流流动方向相反
C.在膜外,与电流流动方向相同 D.在膜外,与电流流动方向相反
33.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34.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35.北方严寒的冬季,某人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中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肾上腺素分泌量
④汗腺的分泌量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36.下列都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一组实例是
A.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B.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
C.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 D.根的向地性和根的向肥性
37.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糖尿病 B.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C.渗透压下降 D.细胞代谢紊乱
39.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40.只属于体液而不属于内环境的液体是( )
A.细胞内液 B.血浆 C.淋巴 D.组织液
第1I卷 非选择题
41.(Ⅰ)(7分)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一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已用清水泡胀的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二)方法步骤:
①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10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幼苗长到2cm左右时备用。
②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2左右的小口,在其侧面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cm2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三)实验现象:
两昼夜后,结果如右图所示(为简洁起见,每个装置中只画了一个幼苗作为示意)。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2)由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3)由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分别是:甲 乙
丙 丁
(1)甲实验中测得A、B两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大体相等,预期乙实验中C、D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多少的关系是:C______D(填“>”、“=”、“<”) ,这说明单侧光照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周后,乙实验中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而甲实验中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是 ,该结果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 __ 。
42.(每空1分,共4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2)A的名称是 。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和[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和[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将结核杆菌释放到体液中,通过与 特异性结合而被灭活,最后由 清除。
(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其特点是 。
(6)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人体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7)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
(8)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4.【每空1分,共11分】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TRH是______________激素,B是__________激素。
(2)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若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4)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会出现皮肤血管_____________,汗腺分泌减少,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反射弧中汗腺属于________________。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6℃,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__________散热总量(在“>”、“<”或“=”中选择)。
非选择题
41.(7分)
(1)向光生长(1分) (2)背地生长(1分)
(3)重力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大于单侧光照的影响(1分)
(4)甲:直立生长;乙:弯向光源生长;丙:弯向光源生长(弯向下方生长);丁:水平生长(4分)21世纪教育网
Ⅱ.(5分)
(1)> 生长素的分布
(2)向右侧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促进植物生长
42.(4分)(1)②③ (2)自由扩散 6 (3)二氧化碳
Y
X命题人 张全喜
一、单项选择题 (60分)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3.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4.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之间自然特征差异,回答5—8题
5.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自然区是 ( )
A.东部季风区北部 B.青藏高寒区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D.东部季风区南部
6.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强 C.降水少 D.冬季风力强
7.傣家的竹楼反映了当地的( )
A.气候环境 B.地形条件 C.水文环境 D.植物特征
8.下列具体反映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南方人以米食为主 B.北方人说话婉转
C.南方方言较少 D.南方的重工业发达
9.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 )
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
10.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
B.区域划分的指标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很少
C.区域划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特征
D.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11.世界经济的“太平洋时代”是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B.地理大发现之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美国南北战争之后
12.下列区域中,描述区域特点最具体、最详细的是( )
A.东部沿海经济地带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沿岸经济地带 D.浦东新区
13.关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
C.灌溉农业为本地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D.内蒙古高原东部的草原是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有著名的三河马、滩羊
14.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较平坦,海拔均在500米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15.我国三大自然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东部季风区——多冰川地形
下图为某岛自然带或植被分布范围及其变化图(图中a为两种自然带或植被的分界线)。读图回答16~18题。
16.该岛Ⅰ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
A.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
C.苔藓和地衣 D.冰原
17.近年来,该岛上的这一典型植被分布范围不断北移,其主要原因是(  )
A.紫外线辐射减弱
B.全球气候变暖
C.土壤肥力增大
D.人类的不断移栽
18.该岛上Ⅰ、Ⅱ地区自然带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海陆位置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9~21题
19.甲地的建筑物(  )
A.多平顶房,以大型聚落为主
B.多斜顶房,以中小型聚落为主
C.多平顶房,聚落密度小
D.多斜顶房,聚落密度最大
20.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 .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1.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1996年7月的洪水,造成洞庭湖两岸的直接经济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据此回答22~24题。
19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  20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
22.洞庭湖对长江及其支流的作用是(  )
A.汛期时可以延缓、削减洪峰
B.可增加流域的径流总量
C.降低河流水位
D.对枯水期流量没有影响
23.近50年来,洞庭湖水系的最大变化是(  )
A.面积减小,深度变化不大
B.面积减小,深度变深
C.调节洪水的能力变大
D.调节洪水的能力变小
24.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植树造林
B.退田还湖
C.在流域内的低山丘陵开挖梯田
D.在出湖河道口筑坝拦沙
结合我国四个不同的区域:①客家方言区、②东北地区、③华北平原、④浦东新区,完成25~26题。
25.上述四个区域的概念,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6.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黑、吉、辽同被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是(  )
A.两者的位置相邻,地理特征一致
B.便于统一规划布局
C.从区域的整体性上看,两者在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相似性
D.从区域的开放性上看,东北地区的产业向蒙东转移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27~28题。
27.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季雨林为主 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 ③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 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8.在我国江南丘陵发展立体农业不利于(  )
A.充分发挥丘陵山地土地资源的潜力
B.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转移闲置劳动力
C.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D.实现大型机械化生产
读图。回答29~30题。
29.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正确的是(  )
①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 ②两地多为粉沙性土壤 ③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④两地皆全年少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0.下列关于图中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正确叙述是(  )
①右图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 ②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③右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 ④出现右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下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据此完成31~32题。
31.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水源  ②资金  ③能源  ④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劳动力 ②矿产 ③粮食 ④工业制成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下图为“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33~34题。
33.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34.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A.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据此完成35~36题。
35.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线路短,建成后可自流引水,投资较小
②南水北调“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③南水北调工程不会对北方地区产生不利影响
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调水量大,但水质较差,必须加强取水区的保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6.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 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 ③四川输送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37~38题。
37.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盐碱化 ④空气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8.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读图回答39~40题。
39.该模式中,法国所占据的位置主要是依靠本国的(  )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40.该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
A.耕地面积广大 B.生产成本低
C.区域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素质高
二、综合题
41.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以下各题。(14分)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1)图中虚线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工程,试分析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以及该调水工程的主要优点。
(2)丙地的优势经济作物是________,该地有利于该经济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3)丁地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丹江口水库与华北平原保持着100~150米的落差。丹江口水库水域广阔,库容达174.5亿立方米,为满足南水北调的需要,待大坝加高后,相应库容有望达到290.5亿立方米,数年的监测表明,丹江口水库水质基本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之一。
(1)在图中补绘出湖泊附近白天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修建丹江口水库后,对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会产生哪些影响?(至少答出三个方面)
(3)南水北调共有三条调水方案,请你对中线方案的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高二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41.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本地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42. 答案:(1)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沿线基本可自流引水,运营成本低;水质好。
(2)棉花 夏季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秋季雨水少,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采摘。
(3)兴修水利;搞好农田林网建设;排灌结合,调节好土壤的水盐运动;改良作物品种等。
43. 答案:(1)绘图略(逆时针方向)。
(2)湖泊周围降水增加,空气的湿度增加,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变小,湖面风速加大。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某电场中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如图1所示,现将一带负电的点电荷从A点移
至B点需克服电场力做功,则C、D两点的电场强度、电势大小关系应为(  )
A.EC>ED,φC>φD
B.ECφD
C.EC>ED,φC<φD 图1
D.EC2.某平行金属板间加如图2所示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压,重力不计
的带电粒子静止在平行板中央,从t=0时刻开始将其释放,运
动过程中无碰板情况.图3中能正确定性描述粒子运动的速度
图象的是 (  )
图2
图3
3.如图4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
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带电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
圆周运动,最高点为a,最低点为b.不计空气阻力,则 (  )
A.小球带负电
B.电场力跟重力平衡
C.小球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4.如图5所示,匀强电场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在xOy
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5 cm的圆,圆上有一动点P,半径OP与x轴
方向的夹角为θ,P点沿圆周移动时,O、P两点的电势差满足UOP=
25sinθ(V),则该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
A.5 V/m,沿x轴正方向 图5
B.25 V/m,沿y轴负方向
C.500 V/m,沿y轴正方向
D.250 V/m,沿x轴负方向
5.如图6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上板带负电,下板带正电,断
开电源,带电小球以速度v0水平射入电场,且沿下板边缘飞出.若下板
不动,将上板上移一小段距离,小球仍以相同的速度v0从原处飞入,则
带电小球 (  ) 图6
A.将打在下板中央
B.仍沿原轨迹由下板边缘飞出
C.不发生偏转,沿直线运动
D.若上板不动,将下板上移一段距离,小球可能打在下板的中央
A.粒子受电场力的方向一定由M指向N
B.粒子在M点的速度一定比在N点的大
C.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一定比在N点的大
D.电场中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
7.如图8所示,在一个粗糙水平面上,彼此靠近地放置两个带同种电荷的
小物块.由静止释放后,两个物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并最终停止.在
物块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块的电势能逐渐减少 图8
B.物块受到的库仑力不做功
C.两个物块的机械能守恒
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始终小于其受到的库仑力
8.如图9所示,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果在荧光屏上P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 (  )
图9
A.极板X应带正电 B.极板X′应带正电
C.极板Y应带正电 D.极板Y′应带正电
9.如图10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带电粒子P、Q以相同
的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中,P从两极板
正中央射入,Q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最后打在同一点(重力不计),
则从开始射入到打到上板的过程中 (  )
A.它们运动的时间tQ>tP 图10
B.它们运动的加速度aQC.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之比qP∶qQ=1∶2
D.它们的动能增加量之比ΔEkP∶ΔEkQ=1∶2
10.如图11所示,在x轴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两点固定放置等量异种点
电荷+Q和-Q,x轴上的P点位于-Q的右侧.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
A.在x轴上还有一点与P点电场强度相同
B.在x轴上还有两点与P点电场强度相同
C.若将一试探电荷+q从P点移至O点,电势能增大
D.若将一试探电荷+q从P点移至O点,电势能减小
11.如图12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
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
y轴右侧,MP⊥ON.则 (  )
A.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
B.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
C.M、N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
D.在O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 图12
12.如图13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α.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α变大的是 (  )
图13
A.缩小ab间的距离
B.加大ab间的距离
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
13、图14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
行直线,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
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
第Ⅱ卷
二、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
13.(12分)在一个水平面上建立x轴,在过原点O垂直于x轴的平面的右侧空间有一个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6.0×105 N/C,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在O处放一个电荷量q=-5.0×10-8 C、质量m=1.0×10-2 kg的绝缘物块.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沿x轴正方向给物块一个初速度v0=2.0 m/s,如图12所示.(g取10 m/s2)试求: 图15
(1)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
(2)物块最终停止的位置.
15.(12分)如图17所示,质量为m=5×10-8 kg的带电粒子以v0=2 m/s的速度从水平放
置的平行金属板A、B中央飞入电场,已知板长L=10 cm,板间
距离d=2 cm,当A、B间加电压UAB=103 V时,带电粒子恰
好沿直线穿过电场(设此时A板电势高).求:
(1)带电粒子的电性和所带电荷量; 图17
(2)A、B间所加电压在什么范围内带电粒子能从板间飞出?
16.(12分)如图18所示,在xOy平面上第Ⅰ象限内有平行于y轴
的有界匀强电场,方向如图所示.y轴上一点P的坐标为(0,
y0),有一电子以垂直于y轴的初速度v0从P点垂直射入电场中,
当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1时,电子从A点射出,A点坐标为(xA,0),
当场强为E2时,电子从B点射出,B点坐标为(xB,0).已知电
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不计电子的重力,E1、E2未知.
(1)求匀强电场的场强E1、E2之比; 图18
(2)若在第Ⅳ象限过Q点放一张垂直于xOy平面的感光胶片,Q点的坐标为(0,-y0),
求感光胶片上曝光点的横坐标xA′、xB′之比.
高二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E|q|xm-μmg(xm+x)=0
可得:x=0.2 m.
答案:(1)0.4 m (2)O点左侧0.2 m处
14、解析:(1)在水平方向上,小球开始向左做初速度为vA的匀减速运动,速度变为零后向
右做匀加速运动,直到达到B点,过程中加速度不变,由电场力提供外力.
在竖直方向上,小球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直到达到B点,重力提供外力.
(2)水平方向:电场力为F=q,加速度a=
小球向左运动到最远的时间为t==0.06 s.
在这段时间内向左运动的距离x=vAt-at2=0.09 m<0.1 m,不会撞到左壁.
小球达到B点所用时间为T=2t
竖直方向下落距离即为所求hAB=gT2=7.2 cm.
答案:(1)见解析 (2)7.2 cm
15、解析:(1)当UAB=103 V时,粒子做直线运动,
有q=mg,q==10-11 C,带负电.
mg-=ma2
y=a2t2=
解之得U2=200 V.
则要使粒子能从板间飞出,A、B间所加电压的范围为
200 V≤UAB≤1800 V.
答案:(1)10-11 C 负电 (2)200 V≤UAB≤1800 V
16解析:(1)当电场强度为E1时:
xA=v0t1,y0=t12
当电场强度为E2时:
xB=v0t2,y0=t22
解得:=
(2)设电场强度为E1时,电子射出电场时的偏转角为θ1
tanθ1=
vy1=t1
xA′=+xA=xA
图4
图11
9注意事项: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本卷作答不给分.)
1. 在等差数列{an}中,则 ( )
A. B. C. D.
2. 在中,若°,°,。则等于 ( )
A. B.
C. D.
3. 数列1,3,7,15,…的通项公式an等于 ( )
A.2n B.2n+1
C.2n-1 D.2n-1
4. 已知中,,则 ( )
A. B. 13 C.5 D. 10
5. 数列{an}中,an+1=,a1=2,则a4为 (  )
A. B. C. D.
6. 在△ABC中,已知a=5,c=10,A=30°,则B= ( )
A.105°           B.60°
C.15° D.105°或15°
7. 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则它的前10项的和S10等于( )
A. 95 B.135
C. 138 D. 140
8. 在中,已知,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外角为()
A.30°      B.60°
C.90° D.120°
9.设等差数列{ }的前n 项和为,若=3,则 = ()
A. 2 B. C. D.3
10. 在中,,则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11. 在等差数列{an}中,a1,且3a8=5a13,则Sn中最大的是(  )
A. S20 B. S21
C. S10 D. S11
12. 将正整数按一定的规则排成了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阵。根据这个排列规则,数阵中第20行从左至右的第3个数是 ( )
A.574 B.576 C.577 D.58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本卷作答不给分.)
13.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S3=3,S6=24,则a9=________.
14. 已知中,,,则的面积为________
15.如图所示,为测一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B两点,从A、B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0 m,则树的高度为
16.在数列中,,且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则=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7题10分,其他题目各12分共7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本卷作答不给分.)
在△ABC中,A=60°,a=4,b=4,解三角形.(10分)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a7=-16,a4+a6=0,求{an}的通项 公式及前n项和Sn.(12分)
19.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2分)
20.在△ABC中,内角A,B,C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b,c.已知c=2,C=.(12分)
(1)若△ABC的面积等于,求a,b;
(2)若si n B=2sin A,求△ABC的面积
21.如图,货轮在海上以50海里/时的速度沿方位角(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为155o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位,在B点处观测到灯塔A的方位角为125o.半小时后,货轮到达C点处,观测到灯塔A的方位角为80o.求此时货轮与灯塔之间的距离(得数保留最简根号)。(12分)
22.在数列中,,.
(1)设.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求的通项公式(12分)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15 14、6
15、(30+30) m 16、4951
三、解答题(每题14分,共70分)
17.在△ABC中,A=60°,a=4,b=4,解三角形.
[解题过程] 由=,得sin B===.
∵a>b,∴A>B,而A=60°,∴B为锐角,∴B=45°.
C=180°-(A+B)=75°
由=得c===2(+)
19.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n=1时,a1=S1=1+1=2
N>=2时,an=Sn-SN-1=n2+n-(n-1)2-(n-1)=2n
检验,当n=1时,a1=2*1=2成立
综上所述,an=2n
20.在△ABC中,内角A,B,C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b,c.已知c=2,C=.
(1)若△ABC的面积等于,求a,b;
(2)若si n B=2sin A,求△ABC的面积
1
7
13 16
22 25 28
34 37 40 43
… … … … … …一 单项选择 (15分)
21. I am not sure whether China will win ________ most medals in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But it is certain that the world will have ________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fterwards.
A. the;/ B. /;the C. the; the D. the; a
22. It is not who is right but what is right ______ is of importance.
A. Which B. it C. that D. This
23. When the news came______the war broke out, he decided to serve in the Army.
A. since B.which C.that D. because
24. There is_______in his words.We should have a try.
A.something B.anything C.nothing D.everything
25. The weather is not very pleasant , but_____the fog has gone.
A. in fact B. as a result C. in addition D. at least
26. If ________ , give me a ring and I will do whatever I can to help.
A. in doubt B. beyond doubt
C. without doubt D. open to doubt
27. The main question ________ us at present is how to avoid job losses.
A. facing B. faced C. faces with D. to face
28. --My car _________ twice this month.
--I'm sorry to hear that.
A. has been broken in B. was broken in
C. has been broken into D. was broken into
29. But for these interruptions, the meeting _________ have finished earlier.
A. should B. would C. will D. must
30. --I hope you've read the instructions.
--Yes, of course _______.
A. I did B. I will C. I do D. I have
31. --Have you looked through the plan
--Not yet. This plan is _________ careful consideration.
A. short of B. fond of
C. proud of D. worthy of
32. Our goal is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_________ all people are well educated, workers well paid, patients well treated, elders well tended, and families well accommodated.
A. which B. that C. in which D. in that
33. --Journalists have to work very quickly in order to __________.
--I know. I like that. It's very challenging.
A. meet their deadlines B. earn a high salary
C. avoid being fired D. make both ends meet
34. We put tables and chairs out in the garden but it started to rain and all our efforts were ________.
A. in vain B. paying off
C. meaningless D. failing
35. We missed our train, and _________ the next train was delayed, ________ we had to wait for two hours.
A. on top of that; so B. as a result; then
C. what was worse; however D. because; therefore
二.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中所给个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Prana, our beautiful dog whose name means “breath of life”, isn't with us anymore. But, she brought such joy and love into our lives that we still miss her.
There are so many wonderful stories about the 36 in this dog, but my 37 is this one:
It was an autumn day in Minnesota. But, the 38 didn't see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all and winter. 39 , we were 40 with a big snow fall 41 which no one was prepared.
We have two apple trees in our backyard. Prana loved apples. When she Went outside, she'd take hold of an apple, stick it far back in her 42 , and sneak it into the house to 43 for eating later. The apples had been on the ground and were often muddy so I wasn't always 44 that Prana had brought them into the house. 45 my disapproval, she would turn her head so I wouldn't see her hidden 46 It was our little 47 .
On the day that it snowed too early in the season, Prana went outside and I 48 her from the window. I 49 that she was madly digging holes and 50 the apples to the surface so they could be seen 51 the snow. I wondered why she was doing this. She seemed to be completely 52 with some kin---d of important task to dig up as many apples as possible during her yard time.
When I called her back into the house, she had her 53 one apple in her mouth. About five minutes later, I looked outside. The yard was Completely covered with 54 . Prana had dug up all those apples for her bird and squirrel friends to eat. She knew that they wouldn't have stored enough food to 55 such an early winter!
36. A. talent B. emotion C. love D. life
37. A. interest B. favorite C. best D. preference
38. A. year B. forecast C. season D. weather
39.A.Naturally B.Unexpectedly C. Terribly D. Generally
40. A. hit B. covered C. stuck D. mined
41. A. at B. by C. for D. in
42.A. tail B. stomach C. mouth D. ear
43. A. use B. save C. put D. hide
44. A. happy B. angry C. worried D. acceptable
45.A.Sensing B.Wondering C. Guessing D. Finding
46. A. plan B. fun C. interest D. treasure
47. A. trick B. game C. play D. magic
48. A. heard B. saw C. watched D. followed
49. A. noticed B. understood C. discovered D. learnt
50. A. taking B. bringing C. carrying D. fetching
51. A. in B. off C. above D. beyond
52. A. absorbed B. occupied C. involved D. filled
53. A. dirty B. big C. usual D. favorite
54. A.apples B. snow C. birds D. ice
55. A. struggle B. survive C. challenge D. face
三 阅读理解练习(30分)
A
Mary and Peter were having a picnic with some friends near a river when Mary notice an object overhead. "Look!" she shouted to her friends. "That's a spaceship up there and it's going to land here."
Frightened by the strange silver-colored spaceship, most of the young people got in their cars and drove away quickly. Peter was fond of Mary and always stayed close to her. They, more curious than frightened, watched the spaceship land and saw a door open. When nobody came out, they went to the spaceship and entered inside. Peter followed Mary into the spaceship and did not hear the door closed behind him. The temperature fell rapidly and the two young people lost consciousness.
When they woke up, they were surprised to see that they were back by the river again. The spaceship had gone. Their car was nearby.
"What happened " asked Mary.
Peter scratched (抓) his head, saying slowly, "Don't ask me. Perhaps we had a dream. Did you...Did you see a spaceship "
"Yes," said Mary. "And we both went into it. Then..." she looked at her wrist. "That's funny. My watch has stopped. Oh, well, come on. It's time to go home."
Driving about fifty meters, they found their way blocked by a thick wall made of something like glass. They got out of the car and tried to find their way round the wall but discovered that they were inside a circular wall. It was like a mirror and prevented them from seeing through i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strange creatures walked past slowly. A few stopped to stare through the wall and read a new notice which,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said: "New arrivals at the zoo: a pair of Earthlings in their natural surroundings with their mobile house."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56. When the spaceship arrived, why didn't Peter drive away
A. He did not like leaving Mary.
B. He knew that the spaceship was harmless.
C. He was too frightened to drive.
D. There was a wall blocking the road.
57. Why did Peter enter the spaceship
A. He saw the food and was hungry.
B. Mary told him to enter it.
C. He just followed Mary.
D. He wanted to study it.
58. Peter scratched his head so we know that _____.
A. he had lost consciousness
B. he was puzzled and did not know what to say to Mary
C. he had lost his memory
D. he was still half asleep
59. What do the words "strange creatures" mean to tell us
A. They were wild animals in a zoo.
B. They were robbers.
C. They had landed on Earth in a spaceship and lived there.
D. The young couple were on another planet.
60. Which word in the notice tells us that Mary and Peter were not on earth
A. natural B. surroundings
C. Earthlings D. house
B
Few can refuse to accept the strange coincidences (巧合) in the deaths of John F. Kennedy and Abraham Lincoln. For example, Kennedy was elected in 1960 while Lincoln came into power in the U.S. in 1860. Both men were murdered from behind, on a Friday, and with their wives present. The two men were born exactly one hundred years apart, as were their murderers, Lee Harvey Oswald and John Wilkes Booth. Perhaps the strangest coincidence is that Kennedy’s secretary, whose name was Lincoln, advised him not to go to Dellas where he was shot, and Lincoln’s secretary, whose name was Kennedy, advised him not to go to the Ford Theater where he met his death.
61. Both of the two men _____.
A. were presidents of the U.S.
B. were elected presidents of the U.S. twice
C. had a secretary by the name of Kennedy
D. were murdered by the men of the same names
62.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find out _____.
A. Oswald and Booth were of an age
B. Oswald was 100 years older than Booth
C. Booth was 100 years younger than Oswald
D. There were 100 years between Oswald and Booth
63. Abraham Lincoln and john F. Kennedy were murdered _____.
A. in Dellas B. at a stadium
C. at a theater D. with their wives on the spot
64. There were such strange coincidences between the two American presidents that _____.
A. nobody can accept B. almost everybody can accept
C. only a few persons can accept D. hardly anybody has to accept
C
There were many beautiful buildings in ancient Rome, but the living conditions for ordinary people were bad. Most of their homes were so poorly made that they fell down or were fire hazards (=danger) with their steep, narrow wooden stairways. Most people were packed into apartment buildings that rose shakily (=unsafely) six to twelve floors above the ground. The apartments were rooms about three metres square, and each building housed about five hundred people.
These tall buildings faced each other across streets only three metres wide, so no sunlight reached the ground. Even so, apartments were costly, though cheaper places could be had outside Rome. But people wanted to be near their work and entertainment. So the streets became crowded and it was hard to move quickly. At night, the streets were filled with noise as food and supplies were brought into the city on wagons and carts.
65. In ancient Rome, most people lived in ________ apartments.
A. small and crowded B. clean and tidy
C. spacious and sunny D. tall and big
66. The streets in ancient Rome were ________.
A. crowded and noisy B. wide and bright
C. narrow and dark D. both A and C
67. People liked to live in Rome Because________.
A. the apartments were comfortable
B. the living expenses were low
C. they have no money to build houses outside the city
D. they wanted to enjoy the conveniences of the city
68.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 in ancient Rome.
A. the beautiful buildings
B.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ordinary people
C. the streets and transportation
D. the food and daily supplies
D
A spell checker is a program that checks the spelling of every word in a document by looking up each word in its dictionary.If the word does not appear in the dictionary, the user is alerted to a possible misspelling, and possible corrections are often suggested.Many word processing(处理) programs include spell checkers.An effective spell checker needs to store a large number of words using efficient data(数据) compression(压缩) techniques, and it must be able to search the list quickly with a binary(二进位的) search.A spell checker will not recognize unusual proper names or specialized terms, but it will often allow you to create your own personal dictionary of specialized words you often use.Spell checkers are valuable aids to proofreading, but they cannot catch the substitution of one correctly spelled word for another(such as form for from, or to for too). Thus they do not make sure that a document is free of spelling errors.
69.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will a spell checker not be able to recognize
A.maximum B.minibus C.Mickey D.Mathilde
70.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stakes cannot a spell checker find
A.Tom is watiting for Mary outsyde the school gate.
B.Tom is waiting or Mary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C.Tom is waitting or Mary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D.Tum is waiting for Mary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E
71 Home can be a great place for children to study. It’s important to provide a workspace of their own where they can read books or just write a letter to their friends.
●Location (位置)72 Kitchen and dining room are not so well suited for regular study, since books and pens get in the way of the day-to-day uses of those areas. Set up a place where a child can settle in and leave papers and pens at hand without having to clear everything away each night. For a child that likes being alone, set aside a corner of his bedroom, but keep it separate from things like games, music and other hobbies not related to studying.
●Keeping Things in Order
Parents should encourage their child to spread out, but to leave it neat and orderly when he isn’t using his workspace. Ownership is very important for self-respect. 73 The workplace should be personal, but not another part of the playroom.
● 74
Encourage the whole family to help build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that children need for success in school. Give them a good example of how to deal with problems, how to manage time and get things done in the right way. 75 Study will be more enjoyable and effective when supported by the whole family.
A. Attitude Is Everything
B. Bring Organization into Your Home
C. 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choose a location.
D. Building a Good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
E. Hold a can-do attitude and your child will follow your example.
F. Setting up a space in a common area of your home can be a good idea for children.
G. A child who learns to organize his space will carry organization into every corner of his life.
四 短文改错(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十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句错误仅涉及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词。
修改:再该词下划横线,并在该词下写出修改后的词。
Last weekend we went mountain-climbing. Even the heavy rain in the morning could not prevent us go. Setting off very early, we went along an extreme narrow road, all in high spirits. On every side of the road were green fields and some farm house. We could hear the sound of the rain and our footsteps mixing with our laughter. At noon w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That surprised us most there was the beauty of scenes. After having a short rest there and sharing with the food we had brought, we started going down. It had rained even harder. We were wet to the skin, and we still sang and laughed happily.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据报道,7岁的美国女孩Amy Bruce得知自己身患肺癌(lung cancer)后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美国抗癌协会(ACS)决定,每当Amy收到一封慰问信,就给她增加3美分的治疗款。假如你是新华中学的学生李华,请你用英文给Amy写一封慰问信,词数100左右。主要内容包括:
自我介绍:得知的情况
表示鼓励
打算为她做什么
祝她早日康复
高二英语第一次月考答案
书面表达
Dear Amy,
I am a student from Xinhua Middle School. I am very sorry to have heard of your
present situation that you are so bitter after having a lung cancer.
At present, ACS decides that it will give you three cents when you receive a letter.
That will offer you so much courage. I hope you will make efforts to overcome all kinds of difficulty, no matter how hard it is. You are sure to make it.
I will try my best to ask all my friends, schoolmates and relatives to write letters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之美
杜道明
在构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的诸多因素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动态美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首先表现在景物的动态上。一座面积有限、四面围墙的园林,难免给人一种凝固、闭锁的感觉。但造园家却能运用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使一座小园平添活力,俯仰成趣。比如一条弯弯的园林小路,因曲折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即使是晴空万里,也照样富有动感,因为中国古典园林造山叠石的审美标准之一就是“皱”,它指山石的表面有凹凸的褶皱,外形起伏不定,既有明暗变化而又富有节奏感。园中的建筑,如亭、廊、楼、阁,是庄 重的、静止的,但为什么不让人感到沉闷、压抑昵?这就妙在中国古人创造了“飞檐”这种形式。它使房顶四角就像飞鸟一样展翅欲飞。在屋脊和飞檐上又有龙、凤、麒麟、人物、飞禽走兽等饰物,以及瑞云、卷草这类纹饰,无一不具有腾跃之美和天马行空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讲究多个方位的变化。叠山、理水以及建筑、花术的设置,都是力求营造山高水低、高低错落的变化,使得游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园中漫步,随着地形的起伏和建筑的高低错落,既可仰观亭台楼阁,也可俯视绿水红鱼,视角多变,美不胜收。
中国造园强调有山有水,园以山奇,山因水活;山是静的,水是动的,二者结合,死山也就变活了。至于那流水的声响,更会使静静的园林充满生机。假如人们在竹下、花间流连,或“万竹引清风”,或“秋风动桂枝”,在这里,风也成了园林动景的一部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常常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山静泉流,水静鱼游,花静蝶飞,石静影移,都是静态形象中的动态美。而各种动势相互影响,又会产生某种张力,更加强了园林生机勃勃的动态美,这正是任何艺术门类都无法体现的综合艺术,它寄托着造园家潜在而热烈的动态追求。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活动离不开时间的流动,离不开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离不开晨昏昼夜的时辰变化,也离不开阴晴雨雪的气象变化。正是由于这些不断变化的天时,才使人们对园林的欣赏有了更深的动态美感。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早就掌握了园林景观的时间性,使“良辰”和“美景”互相融合,使时间和空间互相交感,构成一个个动态的风景系列。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园林的最色也变化无穷,所以园林审美讲究季节的动态变化。(节选自2012年第3期《新华文摘·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色》)
  1、下列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之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主要表现在造园家能运用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塑造园林内的景物。
  B、成就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之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讲究多个方位的变化。
  C、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时就强调有山有水,山奇水活,动静互衬,从而加强了园林勃勃的动态美。
D、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还强调“良辰”和“美景”互相融合,时间和空间互相交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使山石表面有凹凸,外形起伏不定,富有明暗和节奏感变化的“皱”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山叠石的审美标准。
B、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漫步,视角多变、高低错落是让游览者感受到园林景致美不胜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C、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没有静止与凝滞之感,是因为园中各种动势相互影响产生的某种张力,加强了园林的动态美。
D、时间的流动,季节的变化,时辰的变化,气象的变化,才使人们对园林的欣赏有了更深的动态美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凝聚着中国古人非凡智慧的“飞檐”这种建筑形式,使房顶四角就像飞鸟一样展翅欲飞,具有腾跃之美。
  B、风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因此“万竹引清风”或“秋风动桂枝”中的“风”也就成了园林动景的一部分。
  C、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物质实体来表现造园家的审美理想,因此它是一种空间艺术。
D、尽管园林审美讲究季节的动态变化,但季节变化之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并不是被有意识地突出与强化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①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②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③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选自《明史·张淳传》)
【注释】①晷:日影,喻时光。②赀:钱财。③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小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造如期至 造:到达 B.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敏:敏感
C.淳验无实即坐之 坐:判罪 D.而榜其罪曰 榜:张贴告示
5、下列全都表明张淳断案善用计谋的一项是( )(3分)
①片晷分析无留滞 ②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 ③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④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⑤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 ⑥淳验无实即坐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6、下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淳断案的速度像流水一样迅速顺利,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像包拯一样断案神速。
B.张淳为了俘获大盗卢十八,故意麻痹对方,以使卢十八放松警惕。
C.张淳对永地生下女孩无力抚养的贫穷人家,就捐献俸禄供应物资,因此活下来的女孩很多。
D.张淳故意把死囚用杖打死,定其罪名为抢夺米者,众人都因为恐惧而顺服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
(2)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杨万里的这首词,完成8—9题。
昭君怨
赋松上鸥。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华,恐惊他。 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注]扑鹿:鸟儿拍翅的象声词。
8、词题小序在此处有什么作用?(5分)
9、上片抒写了作者见鸥鸟投宿诚斋前的松梢时的惊喜心情。请你试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 氓》)
(2)_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________________;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_______________;又有若……此鹳鹤也。(苏轼《石钟山记》)
乙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依芙琳是我的姑姑,她很爱讲故事。关于我们这个民族的传说、以及父亲与尼都萨满之间的恩怨,都是她告诉我的。当然,有关民族的传说故事,是在我年幼时就听到的;而大人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是在父亲去世后,母亲和尼都萨满先后变得癫狂后告诉我的,那时我已快做维克特的母亲了。
这一生见过的河流太多太多了。它们有的狭长,有的宽阔;有的弯曲,有的平直;有的水流急促,有的则风平浪静。它们的名字,基本是我们命名的,比如得尔布尔河,敖鲁古雅河,比斯吹雅河,贝尔茨河以及伊敏河、塔里亚河等。而这些河流,大都是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或者是支流中的支流。
我对额尔古纳河的最早记忆,与冬天有关。
那一年,北部的营地被铺天盖地的大雪覆盖,驯鹿找不到吃的,我们不得不向南迁移。途中,由于连续两天没有打到猎物,骑在驯鹿身上的瘸腿达西咒骂那些长着腿的男人都是没用的东西,声称他已经掉进一个黑暗的世界,要被活活地饿死了。我们不得不靠近额尔古纳河,用冰钎凿开冰面捕鱼来吃。
额尔古纳河是那么的宽阔,冰封的它看上去像是谁开辟出来的雪场。善于捕鱼的哈谢凿了三口冰眼,手持一杆鱼叉守候在旁边。那些久避冰层下的大鱼以为春天又回来了,就摇头摆尾地冲着透出天光的冰眼游来。哈谢一看见冰眼旋起了水涡,就眼疾手快地抛出鱼叉,很快就戳上来一条又一条的鱼。有附着黑斑点的狗鱼,还有带着细花纹的蛰罗。
哈谢每捕上来一条鱼,我都要跳起来欢呼。列娜不敢看冰眼,吉兰特和金得也不敢看,冒着水汽的冰眼在他们眼里一定跟陷阱一样,他们远远地避开了。我喜欢娜拉,她虽然比我还小几岁,但跟我一样胆大,她弯着腰,将头探向冰眼。哈谢让她离远点,说是万一她失足跌进去,就会喂了鱼了。娜拉将头上的狍皮帽子摘下来,甩了甩头,赌咒发誓地跺着脚说,快把我扔进去吧,我天天游在里面,你们想要鱼了,就敲一敲冰面,叫一声娜拉,我就顶破冰层,把鱼给你们送上!我要是做不到的话,你们就让鱼把我吃了算了!她的话没吓着哈谢,倒把她的母亲娜杰什卡吓着了,她奔向娜拉,在胸口不住地划着十字。娜杰什卡是个俄国人,她跟伊万在一起,不仅生出了黄头发白皮肤的孩子,还把天主教的教义也带来了。所以在乌力楞中,娜杰什卡既跟着我们信奉玛鲁神,又朝拜圣母。依芙琳姑姑为此很看不起娜杰什卡。我并不反感娜杰什卡多信几样神,那时神在我眼里是看不见的东西。不过我不喜欢娜杰什卡在胸前划十字,那姿态很像是手执一把尖刀,要剖出自己的心脏。
黄昏时,我们在额尔古纳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鱼。我们把狗鱼喂给猎犬,将大个的蛰罗鱼切成段,撒上盐,用桦树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转着。很快,烤鱼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大人们边吃鱼边喝酒,我和娜拉在河岸上赛跑。我们像两只兔子,给雪地留下一串串密集的脚印。我还记得当我和娜拉跑到河对岸的时候,被依芙琳给喊了回来。她对我说,对岸是不能随便去的,那已不是我们的领地了。她指着娜拉说,她去可以,那是她的老家,早晚有一天,娜杰什卡会把吉兰特和娜拉带回左岸的。
在我眼里,河流就是河流,不分什么左岸右岸的。你就看河面上的篝火吧,它虽然燃烧在右岸,但它把左岸的雪野也映红了。我和娜拉不在意依芙琳的话,仍然在左岸与右岸之间跑来跑去。娜拉还特意在左岸解了个手,然后她跑回右岸,大声对依芙琳说,我把我的尿留在老家了! 依芙琳白了娜拉一眼,就像她看着驯鹿产下畸形仔时的表情一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首段是一个总提段,交代了“我”所得故事的来源,同时也暗示了下面将要写作的内容和所叙故事的顺序。
B、“我对额尔古纳河的最早记忆,与冬天有关”一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显示出小说构思上的严谨性。
C、“我不喜欢娜杰什卡在胸前划十字”一句,既有我对她在胸前划十字的看法,还巧妙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小说写我和娜拉跑到河对岸的行动,在有人看来纯属蛇足,也使得小说的文脉和情感脉络的连贯性大受影响。
E、小说结尾为选文亮点,娜拉用“在左岸解了个手”这个很龌龊下流的行动,便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之时,产生了疑问。
(2)小说第二段里列举出一系列河流的名称,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是场面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4)语言简洁不啰嗦且极富意味是小说节选部分的重要特点。请从中任选两处加以赏析。(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前,某些西方大国对恐怖分子姑息养奸,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如今恐怖袭击在中东越演越烈之势。
B.人们为刘翔8年前创下的辉煌那样激动。此后,他两度在奥运会赛场上因伤或意外无法完成比赛,令人扼腕,甚至令人不解。
C.张艺谋确实没有太多的精力以签约“卖身”的方式与其它公司握手言欢;其次,他一直有个心结,“不想再为别人做嫁衣”。
D.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最关键的两场小组赛,以3比1的比分分别击败塞尔维亚队和土耳其队,超级替补副攻手徐云丽立下不世之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篮球队虽然在小组赛中以5战全负的结果遗憾结束奥运征程,但中国篮球队仍将不懈地努力下去。
B.美日近来发表涉及钓鱼岛问题的共同声明的原因,其目的是因为他们仍然想利用钓鱼岛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C.欧盟的高级代表8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必要对叙利亚反对派枪杀平民一事立即改变欧盟与叙利亚反对派的关系。
D.历次的洪涝灾难结果显示,洪涝造成损失的程度因洪水强度的大小、洪涝预警时间的长短、居民预防意识的高低而不同。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这种树在四五月间开花,花朵很小,开花时,满山遍野就像是下了一场明亮的霜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剥开果子,里面有一颗青黄色椭圆形的硬核
②但如果放到糖水或盐水中浸泡一下,吃起来就很可口并且富有营养
③果子长满了树枝,连最细的枝条上都长
④到了十月间,果子就会像葡萄一样变颜色,变得黑而有光泽
⑤它结一种绿色的椭圆形的小果子
⑥果肉是苦的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⑧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l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愈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古人已经深刻意识到,“水失其性,百川逆溢,坏乡邑,溺人民,而为灾也”,所以, ① ,可谓代不乏人,史不绝书。例如,唐玄宗曾下诏修理两都街市、沟渠、道桥,而其旧沟渠,令当界乘闲整顿疏决。德宗时修石炭、贺兰两堰,并造土堰,开淘渠。五代十国时期,周太祖曾诏开封府淘疏旧壕,以免雨水毁坏百姓庐舍。 ② 。如唐懿宗咸通年间,“金陵秦淮河中,有小民棹扁舟业以淘河者”。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专门以养护河道为业的人, ③ ,向管理部门领取报酬。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示例: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今年29岁的刘翔,尽管北京奥运会的一“退”和伦敦奥运会的一“摔”,令人扼腕长叹,也有很多人质疑,但他与姚明一样仍不失为体育史上划时代的伟大英雄。32岁因伤病退役的姚明没有受到任何指责和质疑,姚明自己也认为他的NBA生涯没有什么遗憾——“总冠军戒指?每个NBA球员都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生活并不是只有篮球……处处能精彩。”作为关心他们的人,应该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的一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8、是全词的说明,点明词的内容是为投宿松梢的沙鸥而写,并借之抒发感慨。9、一二句写作者“耳听”和“心知”沙鸥来宿时的惊喜之状;三四句写作者抑制激动,示意儿童切勿作声,勿惊沙鸥的情形,描摹出词人对鸥鸟的由衷之爱。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1)靡室劳矣;夙兴夜寐。(2)青青子衿;沉吟至今。(3)森然欲搏人;磔磔云霄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A、B(C项缺少“还说出娜杰什卡是俄国人”的作用;D项是为了引出下文“我”对河流的童真的看法,也使小说的文脉和情感脉络更具连贯性;E项“在左岸解了个手”是一个天真幼稚的行动)。(2)①引出小说中的重要场景河流“额尔古纳河”;②暗示其它支流均为额尔古纳河孕育而生;③突出额尔古纳河作为鄂温克人“母亲河”的位置。(3)哈谢捕鱼这个场面里,哈谢是点,列娜、吉兰特等是面;哈谢捕鱼的动作描写和周围人的反应,使这个由点到面的描写,既塑造了人物,表现了迁徒过程的艰辛,又渲染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并顺势引出列娜下面的言语和身世,可谓一箭多雕。(4)(题型属于“文本探讨类”)示例①:如第六段里“娜拉将头上的狍皮帽子摘下来,甩了甩头,赌咒发誓地跺着脚说,快把我扔进去吧……”,“摘”表现了她动作的麻利状,“甩”表现了她的潇洒状,“跺”借“赌咒发誓”的修饰,则表现出其发狠的情状和神态,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这几个简简单单的动词和副词,人物的形、情、态、神显露无遗。示例②:如第二段“它们有的狭长,有的宽阔;有的弯曲,有的平直;有的水流急促,有的则风平浪静”里,“狭长”“宽阔”、“弯曲”“平直”、“水流急促”“风平浪静”三对形容词两两相对,句式工整,且由双音节词过渡到多音节词语,语感上由简到繁,符合心动之音韵规律,同时,这组排比句,具体展现出河流的形态。示例③:第四段“那一年,北部的营地被铺天盖地的大雪覆盖,驯鹿找不到吃的”中,“铺天盖地”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词,但真实地再现了雪之大雪之厚雪域之广,生动形象。示例④:第五段里“额尔古纳河是那么的宽阔……还有带着细花纹的蛰罗”中,“场”字很有空间感觉,与上面“宽阔”一词相呼应,显示出冰封中的额尔古纳河平坦、开阔、广大之态。“凿”“持”“守候”“旋”“抛”“戳”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刻画了捕鱼的具体细节和情景;“避”点出鱼在冰下长期蛰伏的状态,“摇头摆尾地”“冲”“游”的动作细节则形神比现地刻画出了鱼获得新鲜空气后兴奋状态。
五、语言文字运用:13、B(A“长此以往”意为“老是这样下去”,只用于不好的情况,且不用来追述过去的事;C“握手言欢”意为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此处改为“合作”即可; D“不世之功”指不是每代都有的,即非常、非凡。形容功劳极大。错误属于大词小用,改为“汗马功劳”为妥;“汗马功劳”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大功劳;现泛指大的功劳);14、D(A句里“虽然”应在主语之前;B句有了“的原因”就不能再用“其目的”、“因为”;C介词“对”应改为“因”)。15、C。16、①我国历朝都很重视排水沟渠的疏浚和整修;②民间也非常重视城中河道的日常疏通和维护;③他们负责在河道上挖掘污泥、清除残秽。(符合要示,意思正确即可)17、参考示例:①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梦想是海,荡起悠悠小船。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②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六、作文
【思路导引】 英雄也有遗憾时;不失英雄本色;不应有遗憾;生活处处能精彩;打开另一扇门;理想与现实;感谢他们;心态。
【译文】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中进士,任命为永康知县。(永康)官吏和百姓平时太多狡猾,接连告官有七个县令被罢免。张淳到任,日夜翻阅公事文书。(当时)打官司的有几千人,(张淳)判决像流水一样迅速顺利,官吏百姓大为吃惊,叹服不已,官司日渐减少。凡是前往官府申诉的,张淳当即定下审判日期,(到时)诉讼双方按照预先约定的日期到官府,很快审决案件没有拖延积压的。农民带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讼,于是称他为“张一包”,是说他像包拯一样快速断案。
有个大盗叫卢十八的抢劫库藏的金帛,过了十多年还没俘获,御史把这件事交给张淳办理。张淳限定三个月一定抓到大盗,并请求御史在一个月内下达数以十计的缉捕公文。等到公文接连下达,张淳故意讥笑说:“大盗逃跑好久了,到哪里去抓捕呢?”搁置着不去办理。有个官吏的妻子与卢十八暗中勾结,那官吏很留心案情,听到张淳的话告诉了卢十八,卢十八心里安稳许多。张淳于是让差役假装告这位官吏欠人银子,把官吏关入狱中。张淳暗地叫来这官吏要用勾结大盗犯死罪来责罚他,再叫他请求让妻子代替自己坐牢,自己出去借钱来偿还。卢十八听到以后,急忙来探望这位妇人,(张淳等人)趁他喝醉酒将他捉拿。等到上报御史,(俘获大盗)只有两个月。
百姓之间有一点小小的怨恨,常常夸大成人命案一般的大案来诉讼。张淳查验发现不属实就定诉讼者有罪,从此没有诬告者。永地人贫穷,生下女孩大多不抚养。张淳规劝非常耐心,贫穷而无力抚养的就捐献俸禄供应物资,保全姓命活下来的无以数计。大旱之年,抢劫公然发生,张淳下令抢劫者处死。有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 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3、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有教无类的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4、孔子认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因而在政治上主张( )
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节用而爱人” D.“克己复礼”
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6、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7、“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提出了“仁”的学说 B.主张以“法”治国
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
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9、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
A 民贵君轻 B人应互爱互利
C 反对掠夺战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10、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道家思想最受欢迎 B.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C.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D.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
11、董仲舒提出的下列哪些主张或者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 )
①君为臣纲 ②父为子纲 ③孝为“天经”、“地义”
④仁、义、礼、智、信 ⑤夫为妻纲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董仲舒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 )
①民贵君轻 ②天人感应 ③心外无物 ④君权神授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3、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 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 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 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1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15、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 )
A.遏制学术自由 B.加强中央集权
C.提高儒学地位 D.统一思想文化
1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17、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A. 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问题 B. 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的建议 D. 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18、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
A.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 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D. 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 )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④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21、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
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2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3、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24、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 经世致用思想 B. 君主批判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重农抑商思想
25、下图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说明了 ( )
①书院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
②注重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具有伪善性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是小,失节是大.”这种观念源于理学提倡( )
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 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 存天理,灭人欲 D 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27、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 )
A . 道学 B. 佛学 C. 理学 D. 心学
28、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 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 反对封建私有制
C. 要求建立平等社会 D. 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B. 顾炎武的《日知录》
C. 李贽的《续焚书》 D. 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30、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 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 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31、世界上第一部将力学原理与机械技术合而为一的著作——《奇器图说》诞生于中国,是17世纪初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共同翻译、编写而成的。以下情况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该书全面介绍了由力学概念和数学分析所构成的力学理论体系
B.中国学者因为翻译该书而受到了皇帝的重用
  C.后来的中国学者不断对该书进行了删改、乃至贬斥
D.该书的机械制造技术在清朝康熙帝时期得到了很大应用
32、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33、2011年底中国与丹麦联合发行《古代天文仪器》邮票,其中第一枚为“简仪”。关于“简仪”, 正确的说法是
①简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②迟至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简仪确定天体坐标
③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了简仪
④《授时历》的天文数据相当精确是与简仪等天文观测的发明分不开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4、《说文解字 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 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35、穿越时空,假若你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做到的是
①用楷书抄写《论语》②用算盘总账
③带朋友去看杂剧 ④吟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A.①③ B.②④ C.④ D.全部无法做到
36、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 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 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 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A.使用泥活字印刷制成 B.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
C.是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38、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材料中所提及的仪器起源于( )
A.战国 B.西汉 C. 宋代 D.元代
39、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这里鲁迅告诉我们
A.汉字是史官或巫创造的 B.汉字是口口相传的文字
C.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D.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40、“梨园”的引义在唐中叶就有记载,最早可见于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写就的《观云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在这里。杜甫将“梨园”作为哪项艺术的代名词
A.昆曲 B.乐舞 C.元杂剧 D.京剧
4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 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42、某个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带有木刻版画插图的雅俗共赏文学读物。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 )
A.《诗经》 B.《春望》
C.《念奴娇 赤壁怀古》 D.《西游记》
43、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发展
44、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
B.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C.正楷的基本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D.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二、非选择题(45题14分,46题10分,46题10分)
45.(14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 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 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四: 2005年9月28日为孔子2556岁诞辰日,世界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祭孔仪式。除山东曲阜外,还有我国上海、浙江衢州、云南建水、甘肃武威、香港、台北及韩国汉城、日本足利、新加坡韮菜芭、美国旧金山、德国科隆等地都举行了祭祀活动。
中央电视台从当日上午8点开始首次对“2005全球联合祭孔”进行现场直播,直播以曲阜为主会场,中间插播其他地区祭孔的场面,祭孔成为了全球一大盛事。
一年一度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也同时进行,本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国际儒联、中国孔子基金会等主办。
新华社济南10月16日专电(记者 董学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家)的态度各是什么?(3分)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 董仲舒对儒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3) 据材料四,说一说为什么全球会有这么多的国家与地区联合祭孔? (3分)
(4)据材料四,你认为国际“孔子教育奖”的设立将会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4分)
46、(10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儒家学说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个观点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2分)
(2)在儒学发展成为正统思想过程中,做出最大贡献的儒家思想史谁?汉武帝在统治思想方面采纳了他提出的什么主张?(3分)
(3)宋代时期儒家有了怎样的发展?试写出朱熹的思想主张?(3分)
(4)明清时期出现了三个思想家,他们都参加过抗清斗争,请写出他们的姓名,并写出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2分)
47.(10分)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3分)
必修3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二、非选择题(45题14分,46题10分,46题10分)
45、(1)实施德政;礼治。兴办私学;编撰书籍。 (写周游列国宣传主张也可)(2分)
(2)反对和肯定;发展儒家学说;提升儒家地位。(3分)
(3)原因:①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孔子的思想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他也是属于全世界的。(2分)
②尤其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战争、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等,几乎均属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 间的不和谐问题。而孔子提出“和为贵”,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问答案是开放性的,言之有理皆可。)(3分)
(4)此问答案是开放性的,如可以答:会让全球掀起新一轮学习传统儒家学说的高潮或者对进一步传播孔子思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或者有利于儒家思想给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等等。(4分)
46. (1)孟子,荀子(2分)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
(3)儒学发展成为理学;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3分)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2分)一、选择题(此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C.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2.“活化分子”是衡量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重要依据,下列对“活化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
B.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C.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通过压缩容器增大压强,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D.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可以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入少量的硫酸钠 B.加入硝酸钠固体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改用浓硫酸
4.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 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使用了适宜的催化剂
A.②⑤           B.①②
C.③⑤ D.④⑥
5.反应N2(g)+3H2(g)2NH3(g) ΔH<0,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NH3的百分含量最低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A.图Ⅰ是增大压强的变化情况
B.图Ⅱ是一定是加入催化剂的变化情况
C.图Ⅲ是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D.图Ⅲ一定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7.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X(g)+Y(g) ?2W(g)的反应,当充入1 mol X和1 mol Y,经20 s达到平衡时生成了0.4 mol 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升高温度,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该反应ΔH<0
B.以Y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s)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 mol X,则X和Y的转化率均提高
D.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 C(g)+D(g),5 min后达平衡。已知该反应在此温度下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A.40% B.60% C.24% D.4%
9.在一定温度下将1 mol CO和1 mol水蒸气放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g)+H2O(g)??CO2(g)+H2(g)达平衡后,得到0.6 mol CO2;再通入0.3 mol水蒸气,达到新平衡状态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0.9 mol B.0.8 mol
C.0.7 mol D.0.6 mol
A.m>n,Q>0 B.m>n+p,Q>0
C.m>n,Q<0 D.m11.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右图)表示的是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图中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正反应吸热:m+n>p+q
B.正反应吸热:m+nC.正反应放热:m+n>p+q
D.正反应放热:m+n12.如图所示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2NO2 ΔH<0,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14.已知:CH4(g)+2O2(g)===CO2(g)+2H2O(l) ΔH1=-Q1 kJ·mol-1
2H2(g)+O2(g)===2H2O(l) ΔH3=-Q2kJ·mol-1
取体积比2∶3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0.4Q1+0.15Q2      B.0.2Q1+0.05Q2
C.0.2Q1+0.15Q2 D.0.2Q1+0.3Q2
15、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出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 则反应P4(白磷)+ 3O2==P4O6 的反应热△H为( )
A.+1638KJ·mol–1 B.–1638KJ·mol–1
C.+126KJ·mol–1 D.–126KJ·mol–1
16. 在N2+3H2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0.6mol/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s),则所经历的时间是
A. 0.44秒 B. 1秒 C. 1.33秒 D. 2秒
17.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18.如图,曲线为可逆反应A(g) +2B(g) 2C(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y轴指B的质量分数
B.a>b,y轴指C的质量分数
C.a<b,y轴指A的转化率
D.a>b,y轴指A的体积分数
19.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2X(g)+Y(g)3W(g)+2Z(g)起始时四个容器所装X、Y的量分别为:
甲(X:2 mol,Y:1 mol ) 乙(X:1 mol,Y:1 mol )
丙(X:2 mol,Y:2 mol ) 丁(X:1 mol,Y:2 mol )
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X或Y的转化率大小关系为
A.X的转化率为:甲<丙<乙<丁 B.X的转化率为:甲<乙<丙<丁
C.Y的转化率为:甲>丙>乙>丁 D.Y的转化率为:丁>乙>丙>甲
20.可逆反应:A2(?)+B2(?)2AB(?);ΔH=-QkJ/mol,当温度和压强改变时n(AB)的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2、B2及AB均为气体,Q>0
B.AB为气体,A2、B2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Q>0
C.AB为气体,A2、B2有一种为非气体,Q<0
D.AB为固体,A2、B2有一种为非气体,Q>0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在该实验中,量取50 mL 盐酸或NaOH 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2)装置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其中记录的终止温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
(4)计算该实验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kJ(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
(5) 如果用50 mL 0.55mol/L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通过测得的反应热计算中和热,其中和热△H会偏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g)+ O2 (g) 2SO3(g) (△H< 0)
(1)降低温度,二氧化硫转化率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_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 ___ 。
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
__ ___ (用文字表达)
(4)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23.一定温度下,将3molA气体和1molB气体通过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 (g)xC(g)。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容器体积固定为2L,反应1min时测得剩余1.8molA,C的浓度为0.4mol/L。
①1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x_________;
②若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_________0.8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平衡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为22%,则A的转化率是_________;
④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_________。
(2)若维持容器压强不变
①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2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是原平衡的2倍,则应加入_________molA气体和_________molB气体。
高一化学答案
选择题(20题每空3分;共60分)
1---20 BDCAD DAACC ACDCB DDBAB
22.答案:(1)增大,减小
(2)15—20min和25—30min。
(3)增加了O2的浓度 (4)a 、 b一、单项选择题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2、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
①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家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③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1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可见
A. 哲学就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科学家只有学哲学,才能取得辉煌成就
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③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同一性问题 ④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7、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A.物质可以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8、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10、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 D.物是观念的集合1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观 B.科学的唯物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
12、下列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一定是没有可取之处的 ②凡是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是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③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的,唯心主义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割的,二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1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紧跟世界发展进步潮流的必然要求,是3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科学总结。这说明
A.哲学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推动作用
B. 哲学既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又属于经济和社会范畴
C. 哲学能够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D.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17、“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下列对“物质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就是看得见的客观实在,其形态千变万化
B.物质是对万事万物所有属性的概括和总结
C.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 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总和
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之树常青”、“生命在于运动”,这些俗语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9、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20、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其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一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21、“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办事情必须遵循观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2、“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23、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
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 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24.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信用卡、再就业、裸考、房奴、赖校族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主要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回答25—27题:
25、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
A、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产生的 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物质决定意识
26、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施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①客观的物质活动②纯粹主观的活动③自觉能动的活动④社会历史的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9、人民日报2011年9月18日发表题为“勿忘国耻 共襄复兴”的社论。社论回顾历史,指出“落后就要挨打”是古老中国弱则被辱的沉痛教训;社论放眼现实,指出各族人民的坚定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落后就要挨打”是古老中国弱则被辱的沉痛教训,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这说明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6分)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6分)
32、材料1: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2: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号召,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2分)
33、(12分)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茵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有大门。
(1)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2分)
(2)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分)
高二政治月考试卷答案
31、(6分)(1)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3分)
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3分)
(6分)( 2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分)
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2分)
③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分)
33、(16分)(1)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分)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分)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最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分)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所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4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