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 全科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2.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3. 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 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4.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
A.定期朝觐秦始皇 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 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5.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
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7.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 ( )
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
C.公元三世纪前期 D.公元三世纪后期
9.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 )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10.秦始皇一生的作为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C.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D.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进一步拓展了华夏中国的疆域
11.根据秦朝的中央官制,地位一样的官职是 ①丞相 ②御史大夫 ③太尉 ④廷尉(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2.秦朝开凿的灵渠沟通了哪两条河流?①河水 ②淮水 ③江水 ④湘水 ⑤离水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13.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
14.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5.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 实现权力制衡
16.“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突出地说明东汉时期 ( )
A.“三公”已无任何权力 B.尚书台权倾一时
C.君主权力明显加强 D.“三公”与尚书令矛盾尖锐
17.下列地方行政机构最初作为监察区出现的是 ①郡 ②县 ③州 ④道 ⑤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18.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实行两级制。其中,“两级”是  ( )
A.州 郡 B.郡 县 C.州 县 D.府 县
19.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 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
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20.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
A.荐举制 B.封邦建国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21.“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22.励志中学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政治”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23.“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 )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24.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①④
2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
映这一情况的是 (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26.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 ( )
A.皇太极继位后 B.康熙亲政后
C.乾隆在位时 D.雍正继位后
27.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制度,皇帝的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  )
A.中央政府提高了工作效率 B.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D.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28.“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29.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英国为扩大市场而疯狂扩张 B.中国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C.中国经济军事技术落后于英国 D.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30.1840—1860年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 )
A.资本主义制度 B.资产阶级的本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31.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免首铜像,2009年2月26日,鼠首、免首分别以1400万欧元的价格在法国佳士德拍卖会上被拍卖。这两个精美的艺术珍品是在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
A.割占领土最多 B.开辟口岸更多 C.赔款数额更多 D.允许外国在华建厂
33.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4.在近代史中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①俄国 ②法国 ③英国 ④日本 ⑤美国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35.“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11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最重要的内容。据此回答: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始终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2分)
(2)、分别简要说出汉、唐、元、明、清为加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采取的相应措施。(5分)
、由此概述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与趋势。(4分)
37.(6分)阅读下列材料:
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书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什么(1分)
(2)鸦片输入带来什么危害?(2分)
(3)禁烟运动的高潮是什么事件?(1分)
(4)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
3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频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彭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19世纪中国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待遇”的?(3分)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件?(3分)
(3)结合三个条约的主要不同之处,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逐步形成的。(7分)
必修一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6、(1)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2分)
(2)汉朝:推恩令;形成内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
元朝: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 (5分)
(3)君主权利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政治制度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
制度不断地走向完善 (4分)
38.(13分)
(1)“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分)中国受到“不平等待遇”;包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制造掺案,屠杀中国人民、掠夺财富、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等方面(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材料二《南京条约》;材料三《马关条约》;材料四《辛丑条约》。(3分)
20080829
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满足M{1,2,3,4,5},且M∩{1,2,3}={1,2 }的集合M的个数是( )
A.3 B.4 C.7 D.8
2.若,则的值为( )
A.-1 B.0 C.1 D.1或
3.设A={y|y=x -6x+10,x∈N*},B={y|y=x +1,x∈N*},则( )
A.AB B.A∈B C.A=B D.BA
4.集合A={a ,a+1,-3},B={a-3,2a-1,a +1},若A∩B={-3},则a的值是( ) A.-1 B.0 C.1 D.2
5.设S={x||x-2|>3},T={x|aA.-3-1
6.设全集U={(x,y)|x,y∈R},集合M={(x,y)| =1},N={(x,y)|y≠x+1},那么(M)∩(N)=( )
A. B.{(2,3)} C.(2,3) D.{(x,y)|y=x+1}
7.若函数f(x)= x -3x-4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已知函数=,若f(a)+f(1)=0,则实数a的值等于( )
A.3 B.1 C.-1 D.-3
10.映射f:A→A满足f(x)≠x,若A={1,2,3},则这样的映射有( )
A.8个 B.18个 C.26个 D.27个
11.f(x)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则不等式f(x)> f 的解集是( )
A.(0 , 2) B.(0 ,+∞) C.(2 ,) D.(2 ,+∞)
12.设奇函数f(x)在(0,+∞)上为增函数,且f(1)=0,则不等式f(x)<0的解集为( )
A.(-∞,-1)∪(0,1) B.(-1,0)∪(0,1)
C.(-1,0)∪(1,+∞) D.(-∞,-1)∪(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A={x|x =1},B={x|ax=1},BA,则a的值是_____ .
14.已知A={y∈R|y=-x +2x-3},B={y∈R|y=2x+1},则A∩B=
15.设对于任意的x∈R都有f(x+1)=2f(x),且0x1时,f(x)=2x(1-x),则 f(-)=______
16.已知y=f(x)为奇函数,当时f(x)= ,则当x<0时,则f(x)=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求函数y=的定义域,并用区间表示。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全集U={x|-1x7},A={x|1(1)求A∪();(6分)
(2) 求.(6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集合A={x|x -4x=0},B={x|x +ax+a=0},若,求实数a满足的条件。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若为偶函数,求b.(6分)
(2)证明: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6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6分)
(2)若函数在上增函数,求的取值范围。(6分)
22.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6分)
(2)求函数的最值。(6分)
17.(本小题满分10分)
求函数y=的定义域,并用区间表示。
18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全集U={x|-1x7},A={x|1(1)求A∪();(6分) (2) 求.(6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集合A={x|x -4x=0},B={x|x +ax+a=0},若,求实数a满足的条件。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若为偶函数,求.(6分)
(2)证明: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6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6分)
(2)若函数在上增函数,求的取值范围。(6分)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5分)
(2)求函数的最值。(5分)
淇县一中高一下数学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三、解答题.命题人:刘成艳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分×30=60分)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10周的胚胎 B. 细胞 c.血液 D.生物圈
2、 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层次是(   )
(1)池塘中的一个草履虫(2)池塘中的所有生物(3)池塘中的所有该种草履虫(4)池塘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细胞、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3、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细胞是生物体相对独立的单位
C、细胞可以产生细胞 D、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大部分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
5、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
A.各种化合物 B.各种化学元素
C.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6、下列都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 )
A. C、N、Fe B. O、N、Cu
C. Ca、B、Mo D. Mn、Zn、Cu
7、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
A.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B.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这种纯净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D.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
8、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 p ”,用显微镜观察,所看到的是( )
A. q B. p C. d D. b
10、当你开始用低倍镜观察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1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为40×时,则在视野中最多可看到的完整细胞是 (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12、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若载玻片位置不变,要看清叶的保卫细胞、水绵、酵母菌三种细胞结构的正确组合是 ( )
A.1、3、5 B.2、4、6 C.2、3、5 D.1、4、6
14、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蛋白质的结构不相同的原因
A. 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C.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空间结构都不同
15、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蛋白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推知,此蛋白质分子中所含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
A.52,52 B.50,50 C.52,50 D.50,49
16、现有1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个,羧基有1050个,则由此合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
A、999、1016、1046 B、999、1、1 C、996、24、54 D、996、1016、1046
17、现要合成由20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由氨基酸不同而形成的蛋白质种类最多有
A、200 B、4200 C、2004 D、20200
18、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19、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同时生成一分子水,该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A.氨基  B.羧基  C.氨基和羧基  D.连在C原子上的H
20、催产素、牛加压素、血管舒张素是氨基酸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但其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
A.氨基酸数量不同    B.蛋白质合成场所不同
C.蛋白质合成时期不同 D.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21、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 ( )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嘧啶、嘌呤和磷酸
22、有关生物体细胞组成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不同生物的体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B.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
C.在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胞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D.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23、 动植物体内共有的糖 ( )
(1) 糖元(2)淀粉(3)蔗糖(4)乳糖(5)核糖(6)脱氧核糖(7)葡萄糖(8)果糖
A. (2) (3) (8) B. (1)(4))(6) C. (1)(5)(6) D.(5)(6)(7)
24、胰岛素和雄性激素的化学成分分别 ( )
A.蛋白质、固醇类 B.蛋白质、糖类 C.脂类、糖类 D.固醇类、磷脂
25、 一头耕牛突发生肌肉抽搐,可能跟血液中哪种离子的含量过低有关 ( )
A.Mg2+ B.PO43- C.Cl- D.Ca2+
26、 淀粉酶、纤维素和DNA都有的元素是 ( )
A. C、H、O B. C、H、O、N
C. C、H、O、N、P、Mg D. C、H、O、N、P、S
27、 下列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HIV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
28、2008年9月查出包括“三鹿”牌奶粉在内的多数乳制品中含有能引起婴幼儿肾结石的三聚氰胺,添加该物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蛋白质”含量。请问三聚氰胺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是( )
A.P B.N C.Fe D.Cl
29、 艾滋病研究者发现,有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之前,体内存在三种名叫“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定含有N元素 B.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
C.高温能破坏其结构 D.人工合成后可用于防治艾滋病
30、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胆汁 B、水 C、肝糖元 D、蛋白质
二.非选择题(40分)
(1)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都有,它普遍存在于非生物界,生物体内不包含特殊的“生命元素”,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性。
(2)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那些元素与环境中的这些元素的比例相差甚远。如岩石圈中,氢、碳、氮加在一起占总原子数不到1%,而在生物体中占总原子数的74%左右。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性。
(3)从此表看,人体成分中没有铁的含量,是否人体不含铁 , (举一化合物为例)
32、(每空2分,共10分)将面粉团用纱布包起来在清水中搓洗后,纱布中保留的是“面筋”,洗出来的是白浆。然后往“面筋”中滴加NaOH溶液后,再滴加CuSO4溶液结果出现紫色;往白浆中加入碘液后呈显蓝色。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
(1)“面筋”的化学本质是 ,白浆内含 。
(2)“面筋”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连接两个基本单位的化学键的结构是 ;白浆中使碘液变蓝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1)判断以上甲、乙两图,其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判断依据为 。
(2)甲、乙两细胞相似之处为 。
(3)甲、乙两细胞的不同之处有 。
34、(每空2分,共12分)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
请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这样的反应叫作___________,该化合物叫__________肽。
(2)该化合物有__________种氨基酸构成,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不同。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时间:100 总分:12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Ⅰ卷 (选择题,共 85 分)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Have a nice day to you.
—________
A. Well done B. Thank you. C. My pleasure D. Me, too.
22. I don’t know the city. Where can I find ________ good restaurant .
A. a B. an C. the D. (不填)
23. You should take off your shoes before you ________ the new flat.
A. leave B. find C. choose D. enter
24. —The bread is delicious.
—It must taste ________ with some jam in it.
A. good B. well C. better D. best
25.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ousands of films ________all over the world.
A. have produced B. have been produced
C. are producing D. are being produced
26. The box was too heavy for me to carry, ________I pulled it into my room.
A. so B. and C. but D. or
27. Listen! The phone ________. Please go to answer it.
A. rings B. is ringing C. rang D. will ring
28. It is very important ________ people to have food and water every day.
A. for B. of C. with D. about
29. —I wonder________ like to be an astronaut(宇航员).
—I don’t know, but I imagine it’s exciting.
A. what is it B. what it is C. whether is it D. whether it is.
30. —Dad, must I practise the piano today
—No, you________ . You may do it tomorrow.
A. needn’t B. mustn’t C. shouldn’t D. can’t
31. —________ will you finish doing the work
—In a few weeks.
A. How long B. How far C. How soon D. How often
32. You will fall behind others ________ you work hard.
A. if B. though C. unless D. since
33. Cao Wenxuan’s new book has just ________ . Let’s go and buy one.
A. come over B. come down C. come on D. come out
34. —Is Tom in the next room
—Well, it’s hard to say. But I heard him________loudly when I passed by just now.
A. speak B. to speak C. spoken D. speaking
35.I think she always agrees with him, ________
A. do I B. don’t I C. doesn’t she D. does she
第二节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涂黑。
Most people in school liked Gloria.So when she got sick,some boys 36 to visit her. But none of them wanted to 37 any money for a gift to bring along.
Then Willie said,“We can 38 some flowers from a 39 . ”
Gloria will not know 40 they come from,and the dead man will not 41 them.
Everybody was afraid, 42 Willie.So he went alone and 43 some beautiful flowers.Then they went to Gloria’s 44 ,and the boys acted as if the flowers were from all of them,but 45 did not mind.
After their visit,Willie 46 the other boys,“It is a good thing that I was not afraid. Gloria 47 the flowers. ”
The other boys laughed.Gloria would not have liked the 48 if she had known they had come from a grave.
That night,Willie was reading a book 49 his mother came into his room.“Willie,did you and other boys buy some flowers today 50 Gloria?”she asked.“There’s a man 51
asking for you,”she added.“He says that you didn’t 52 the flowers. ”
“What does he look 53 ?”Willie asked.
“That’s hard to say,”Willie’s mother answered.“He is all 54 with mud. ”
Willie,all of a sudden,turned 55 .
36. A. planned B. asked C. thought D. took
37. A. keep B. cost C. take D. spend
38. A. steal B. pick up C. buy D. plant
39. A. shop B. store C. street D. grave
40. A. how B. where C. when D. why
41. A. miss B. lose C. hate D. love
42. A. beside B. besides C. including D. except
43. A. found B. thought C. looked for D.saw
44. A. room B. hospital C. school D. library
45. A. Gloria B. some C. Willie D. nobody
46. A. told B. asked C. said to D. explained
47. A. refused B. liked C. hated D. missed
48. A. boys B. flowers C. secret D. news
49. A. when B.as C. while D. suddenly
50. A. to B. for C. on D. with
51. A. inside B. outside C. still D. also
52. A. ask for B. water C. like D. pay for
53. A. as B. about C. like D. for
54. A. painted B. dressed C. wrapped D. covered
55. A. sad B. red C. pale D. gla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共15小题,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 love to tell the story about how I met my best friend—Tiger. We met at the school fair(集市) . Each year,all the fourth grade classes hold a school fair. Everyone in fourth grade works at the fair. Some sell ice cream,drinks and snacks. Others take care of the little children who ride the rides.
I got the second job and I've never regretted it,because that's where I met Tiger. My job was to help little children get on the back of a little horse. I kept telling the children to wait their turn and holding ice cream for them while they rode about. One thing was clear to me. I was growing older and should be more responsible (负责) .
Suddenly,a boy came to the horse. He took the little horse's reins (缰绳)! The horse stopped,and the girl on its back started to fall. I was trying to reach the girl when I saw Tiger go by my legs. It held the horse's reins and pulled the horse away from my legs. I caught the girl just before we both hit the ground. The girl sat on top of me. She was laughing at the ice cream on my face. The horse's reins were in Tiger's mouth!
Thanks to Tiger's fast action,I saved the little girl. We were both heroes. And Tiger,the fastest dog I've ever known became my new best friend.
5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________ work at the fair.
A. ice cream sellers B. all the school children
C.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 D. little boys and girls
57. The writer's job was to ________.
A. take the little horse's reins B. look after the children
C. get on the back of the horse D. ride with little children
58. As soon as the little horse stopped,the girl ________.
A. started to fall B. laughed at the writer
C. hit the ground D. sat on top of the writer
59. From the passage,we know that ________.
A. Tiger was actually a brave dog
B. Tiger wanted to become a hero
C. the writer didn't want to grow up
D. the writer regretted working at the fair
B
A girl complained to her father about her hard life. She didn't know what she had to do and wanted to give up. She felt tired of fighting and fighting. One problem had been finished but another came over.
Her father,a cook,took her into the kitchen. He poured water into three pans and boiled(煮沸) them. After boiling,in the first pan was put some carrots,the second was put some eggs and the last was put with coffee.
The girl waited impatiently (不耐烦的) ,confused by what her father did. About 20 minutes later,her father took out the carrots and put them in a bowl. He took the eggs and put them in a bowl. After that the coffee was poured into a cup. “My sweet heart,what do you see?” he asked.
“Carrots,eggs and coffee,” she replied.
Her father told her to close her eyes and asked her to touch the carrots. She did so and felt that the carrots were soft. After that he asked her to take the eggs and break them. After peeling (剥开) them,she got the eggs,cooked and hard. The last,the father let her smell the coffee. She asked,“What did you do this for,Father?” He explained that each had the same unlucky experience—the boiling water,but each had a different result. The strong and hard carrots had become soft and weak. The fragile eggs became hard after being cooked. The coffee was very special,they could change water. “Who are you?” asked her father. “When bad luck knocks at your door,what is your decision Are you carrots,eggs or coffee?”
60. The girl complained about her hard life because she didn't ________.
A. want to give up B. finish one problem
C. know what to do D. get tired of fighting
61. The girl's father took her to the kitchen to ________.
A. ask her how to boil eggs B. show her how to make coffee
C. teach her how to be a cook D. tell her how to face difficulties
62. The underlined word “fragile” in the passage means “________”.
A. 美味的 B. 易碎的 C. 特别的 D. 可怜的
63.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The girl's father liked to eat some kinds of food.
B. Bad luck always knocks at strong people's doors.
C. Boiled carrots,eggs and coffee had the same result.
D. People should make right decisions when in trouble.
C
Everyone likes living in a clean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环境) . If the environment is bad, it will affect(影响)our body, and make us not feel well. Sometimes we may be terribly ill. At that time we don’t want to work, and we have to stay in bed and rest at home. So the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to us.
It’s germs(细菌) that makes us ill. There are germs everywhere, They are very small and you can’t find them with your own eyes, but you can see them with a microscope(显微镜)They are very small and there may be hundreds of them on a very small thing, Germs can always be found in dirty water. When we look at dirty water under the microscope, we shall see them in it. Germs can also be found in air and dust(灰尘). If you cut your finger, some of the dust from the floor may go into it, and you will have much pain in it. Sometimes the germs will go into all of your body, and you will have pain everywhere.
To keep us healthy, we should try to our best to make our environment become cleaner and tidier. This needs us to act together.
64.The writer tell us that________.
A. we like working when we are ill
B. germs can’t live in the water.
C. we can’t feel ill if the environment is bad.
D. we feel well when the environment is good.
65.Germs are________.
A. very small things that you can’t see with your eyes.
B. the things that don’t effect people.
C. the things that you can find with your eyes.
D. the things that are very big.
66. Where can germs be found They can be found_________.
A. on the small thing B. in air and dust
C. only in dirty water D. everywhere
67.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________.
A. environment doesn’t affect our life
B. we don’t need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C. germs may make us ill
D. if the environment is better, germs will be more.
D
On Nov.18th,1908,three men went up in a balloon(气球).They started early in London. The headman was Augusta Gaudron, and the other two men were Tannar and Maitland. They had a big balloon and they were ready for a long way.
Soon they heard the sea. They were carrying the usual rope(绳子),and it was hanging down from the basket of the balloon. At the end of the rope they had tied a metal box. This could hold water, or it could be empty. So they were able to change its weight(重量).It was for use over the sea. They were also carrying some bags of sand.
After the sun rose, the balloon went higher. It went up to 3,000 metres, and the air was very cold. The water in the balloon became ice. Snow fell past the men's basket, and they could see more snow on the ground. The men tried to throw out some more sand; but it was hard. They tried to break the icy sand with their knives, but it was not easy. The work was slow and they were still falling, so they had to drop some whole bags of sand. One of them fell on an icy lake and made a black hole in the ice.
At last they pulled the box into the basket. It was still snowing; so they climbed to get away from the snow. They rose to 5,100 metres! Everything became icy. They were so cold that they decided to land. They came down in Poland heavily but safely. They had travelled 1,797 kilometers from London!
68 When the balloon went up higher, ________.
A.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alloon began to fall
B. They saw the sun go down
C. They made a hole in the basket with their knives
D. They could see a black hole on the ground
69. The balloon landed ________.
A. in London B. on the sea C. in a foreign country D. on a lake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________
A. The three men started their journey before the sun rose.
B. The balloon began to go up when they threw bags of sand out of the basket.
C. When they pulled the box into the basket, the balloon began to climb up.
D. The three men had to land because they felt cold.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Taking good notes is a time-saving skill that will help you to become a batter student in several ways 71 Second,your notes are excellent materials to refer to when you are studying for a test. Third, note-taking offers variety to your study time and helps you to hold your interest.
You will want to take notes during classroom discussions and while reading a textbook or doing research for a report. 72 Whenever or however you take notes, keep in mind that note-taking is a selective process. 73
The following methods may work best for you.
●Read the text quickly to find the main facts and ideas in it.
●Carefully read the text and watch for words that can show main points and supporting facts.
● Write your notes in your own words.
● 74
● Note any questions or ideas you may have about what was said or written.
As you take notes, you may want to use your own shorthand(速记). When you do, be sure that you understand your symbols and that you use them all the time. 75
A. Use words, not complete sentences.
B. There are three practical note-taking methods.
C. You must write your notes on separate paper.
D. Otherwise, you may not be able to read your notes later.
E. you will also want to develop your own method for taking notes.
F. That means you must first decide what is important enough to include in your notes.
G. First, the simple act of writing something down makes it easier for you to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it.
第Ⅱ卷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句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I分,满分10分)
每句中最多有一处错误。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注意:
1.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 ),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2.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 \ )划掉。
3.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4.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I have caught a bad cold for a week and I can’t get rid of it.
2. This is the steel plant where we visited last week.
3. Following the road and you will find the store.
4. He promised to come and see us after the supper.
5. I’ve heard him but I never know him.
6. We got on the school bus and which took us straight to the People’s Park.
7. Oliver Twist, the hero of the story, he was an orphan.
8. Why don’t you ask anybody else to help you
9. The pen is missing, for we cannot find it everywhere.
10.He told me that how important it is to learn English.
第二节 书面表达 (25分)
假如你的名字叫李华,开学已有一月了,请你写一封电子邮件告知你的英国网友Paul有关你新校的一些情况。词数100左右。
学校概况 2400多名学生,40个班,教师200多人。
班级情况 高一(3)班:62名学生,其中35名男生、30名女生。班主任是一位女老师,教英语,心地善良、工作严谨。
学习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为必修课,另外还有许多选修课。
参考词汇:
必修课:required courses 选修课:selected courses
Dear Paul,
—————————————————————————————————————————————————————————————————————————————————————————————————————————————————————————————————————————————————————————————————————————————————————————————————————————————————————————————————————————————
2012--201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月考
英语试卷
答案
答案
76.caught-had 77.where-which 78.Following-Following
79.删去the 80.heard ︿ of 81. which-it
82.删去 “he” 83.anybody-somebody 84.anywhere 85. 删去 “that”考前寄语: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你进入高中的第一次物理考试,应试时要注意:姓名、班级、考号要填好,交卷时只交机读卡和答题卷,卷面整洁字迹清晰,请细心审题规范解答。
一、不定项选择(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得0分,请将你的答案涂到机读卡上。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凡是旋转的物体都不能看成质点
D.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2.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中描述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 )
A. 竹排,流水 B.河岸,竹排 . C.流水,青山 D . 青山,河岸
3.如图1-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 )
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A船肯定是静止的
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4.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 )
A.位移、时间、速度
B.加速度、速度变化、速度
C.速度、速率、加速度
D.路程、时间、速率
5.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C.若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路程是物体运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7.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 B.,
C.0, D.0,
8.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R
9.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B.当加速度减小时,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
D.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却很小是可能的
10.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关系是:x =10t-4t2,则( )
A.物体的初速度是10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 -4m/s
C.物体的加速度是8m/s2 D.物体在2s末的速度为 -6m/s
11.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末的速度达到4 m/s,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 ( )
A.6 m B.8 m C.4 m D.1.6 m
12.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根据图线做出的以下几个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2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s后位于
出发点正方向上
D.在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二、填空题(共2小题,4分+8分=12分)。把答案要规范地写到答题卷上。
13.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它使用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为________ V。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__________s打一个点。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电压为________V。
14. 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7给出了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间还有四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得:s1=1.50cm,s2=2..00cm,s3=2.50cm,s4=3.00cm,s5=4.00cm,s6=5.00cm。
(1)通过纸带分析可知,小车的速度在 (填“增大”或“减小”)
(2)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 s。
(3) 计数点0到计数点3的平均速度是 m/s。
(4)计数点3对应的瞬时速度是 m/s。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8分+10分+10分=28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8分)甲、乙两物体都以5m/s的初速度向东做变速直线运动,经5s后,甲的速度变为零,乙的速度大小变为10m/s,求
(1)物体甲的速度变化量;
(2)物体乙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17.(10分)汽车以l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20
-10
10
20
0 1 2 3 4 t/s
v/ms-1
图7
0
1
2
3
4
5
6
s3
s1
s2
s4
s5
s6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上)
1.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3.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 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 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 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 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③⑤②①④
4. 现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三角架、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和蒸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
A、过滤 B、蒸发 C、分液 D、萃取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mol H2的体积为22.4L
B.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C.摩尔质量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D.Na+的摩尔质量为23 g/mol
6.与50 mL 0.1 mol·L-1 Na2CO3 溶液中 Na+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
A.50mL 0.2mol·L-1 的 NaCl 溶液 B.100mL 0.1mol·L-1 的 NaCl 溶液
C.25mL 0.2mol·L-1 的 Na2SO4 溶液 D.10mL 0.5mol·L-1 的 Na2CO3 溶液
7.所含分子数相同的一组物质是:( )
A.1g H2和1g N2 B. 1mol H2O和1g H2O
C.3.2g O2和2.24L的空气(标准状况下) D. 44gCO2和6.02×1022个O2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9. 标准状况下,mg气体A与ng气体B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m:n
B.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n:m
C.同温同压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的密度比为n:m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质量比为m:n
10.在标准状况下,称量一个充满氯气的容器质量为74.6克,若改充氮气,其质量为66克,则容器的容积为 ( )
A. 11.2L B. 5.6L C. 4.48L D. 2.24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是32 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 L
12.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 。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⑩ B.①④⑤⑦⑩ C.①④⑤⑦⑧⑩ D.④⑤⑦⑧⑩
13.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16 g B.32 g C.64 g/mol D.32 g /mol
14.能把K2SO4、Ba(NO3)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鉴别出来的一种试剂是( )
A.KNO3溶液 B.稀硫酸 C.NaOH 溶液 D.Na2SO4溶液
15.欲配制100 mL 1.0 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①将14.2 g Na2SO4溶于100 mL水中
②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将20 mL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6.已知1 g N2含有m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 )
A. B.14m mol-1 C.28m D.28m mol-1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请把下列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题位置上)
17.(6分)物质的量相等的 CO 和 CO2 中,分子个数之比为 ____;原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___;氧原子个数比为 。
18.(10分)(1)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A和B的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8:5,则A与B的密度之比为 ,摩尔质量之比为 。
(2)在标准状况下a. 6.72L CH4气体 b.3.01×1023个HCl气体分子 c.13.6g H2S气体 d.0.2mol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的排列是(用上述序号表示)
①四种气体的物质的量 ,
②标准状况下四种气体的体积 ,
③四种气体的质量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请把下列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题位置上)
19.(5分)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 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提取碘水中的碘,用 方法。
(3)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 的方法。
(4)淡化食盐水,可采用 的方法。
(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 的方法
20.(15分)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2)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五项中的 ;A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四、计算(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请写出必要的步骤)
21.(8分)实验室欲使用500 mL 0.3 mol/L的HCl溶液,现用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9 g/cm3)的溶液稀释,则需原浓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配制时需要取该浓盐酸多少毫升
22.(8分)已知CO、CO2的混合气体质量共10 g,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 L,试求混合气体中CO、CO2的质量及体积比。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第Ⅰ卷各小题的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
3.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2010年贺岁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走红后,各网站竞相推出《大家一起喜羊羊》的下载铃声,一般为2元每首。下载的彩铃是 (  )
A.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B.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C.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D.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2.2010年元旦期间,某地黄瓜涨价的幅度很大,每千克达到9元,同一时间羊肉价格是每千克40元。黄瓜大幅度涨价后价格仍然远远低于羊肉的价格,主要原因是 (  )
A.羊肉营养价值高于黄瓜 B.买黄瓜的人更多
C.羊肉价值量大 D.黄瓜需求量小,羊肉需求量大
3.上海世博会的门票为:平日普通票价格为160元人民币、指定日普通票价格为200元人民币、指定日优惠票价格为120元人民币、平日优惠票价格为100元人民币、夜间票价格为90元人民币等不同档次,货币在门票定价中 (  )
①执行价值尺度  ②是观念中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4.假定2009年生产1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件B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10倍,且3件C商品=2件A商品。如果2010年全社会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3件C商品的价格用B商品表示为 (  )
A.10件 B.15件 C.30件 D.20件
“官能定钱值,而不能限物之值”据此回答5—6题
5.对“官能定钱值,而不能限物之值”的正确理解是 (  )
①政府能够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限制商品的价格。 ②政府能够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规定它的购买力。
③商品值多少钱,要由市场决定,政府一般不能决定。
④政府由于“不能限物之值”,所以对物价毫无办法。
A.①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6.官不能限物之值的原因是:一定面额的纸币购买多少商品 (  )
①与纸币发行量的多少有关
②与商品的供求关系有关
③是由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④与商品自身价值变化有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山东的李先生一家计划今年“五一”假期到海南去旅游。最适合张先生携带的信用工具是 (  )
A.现金 B.现金支票 C.转账支票 D.信用卡
8.近几年来,市场上的电脑、汽车等商品不断降价,有些商品已经退出了市场。下图是某种商品从产生到退出市场的价格波动图。B点比A点价格低的根本原因是 (  )
A.供求关系的变化
B.价格政策的变化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商品质量的变化
9.温家宝总理指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造名牌产品。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消费者热衷购买名牌商品是为了(  )
A.获得其使用价值 B.向别人炫耀自己
C.获得其价值 D.提高自己的生活档次
10.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仍然是财富的一种代表,与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A.以获得金钱为人生的最终目的
B.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C.金钱是个宝,谁都离不了,手段且不论,只要能得到
D.社会发展了,人应该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
11.2011年新年过后,深圳等地纷纷召开水价听证会,欲对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进行上调。这种调整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这表明价格变动 (  )
A.影响需求量的变动
B.促使企业调节生产规模
C.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D.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中国家电市场进入“战国时代”以来,竞争更加激烈,而市场的竞争最终取决于技术的竞争。你生产出等离子彩电,我的液晶彩电、LED彩电下线。竞争的结果是商品人性化、时尚化日益突出,价位却一跌再跌,一台42英寸液晶彩电由3万多元已跌到1.7万元左右。据此回答12~13题。
12.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这是因为 (  )
A.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B.降价会导致商品供过于求
C.降价会增加市场对该企业产品的需求量
D.降价会使商品价值量降低
13.生产厂家采取低价促销策略,表明 (  )
A.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是卖方市场
B.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是买方市场
C.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D.亏本,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14.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为了抑制房价涨幅,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 (  )
A.增加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B.扩大商品房需求
C.规定商品房价格 D.减少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15.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  )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16.上半年,猪肉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致使养殖户亏损严重,许多养殖户有意识地减少了生猪存栏量。这体现了 (  )
A.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B.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C.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7.近来,由于供应量的增加,猪肉价格持续下跌。这表明 (  )
A.供求决定价格,属于卖方市场
B.供求影响价格,属于买方市场
C.饲料与猪肉是互补商品
D.饲料与猪肉是替代商品
18.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CPI上涨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引发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生活
B.造成通货紧缩,阻碍商品流通
C.货币流通加快,银行储蓄增加
D.市场供不应求,商品价值增加
19.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在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小的一组商品是 (  )
A.摄像机、猪肉、禽蛋
B.金银首饰、液化气、轿车
C.食用盐、蔬菜、米面
D.电视机、住房、电脑
在超市里,商品的陈列是有讲究的,例如:在照相机旁边放置胶卷,在香皂旁边陈列皂盒,在剃须刀旁边摆放剃须泡沫,在牙膏旁边放置牙刷等。据此回答20~21题。
20.上述陈列的几组商品是 (  )
A.互补商品 B.互为替代商品
C.价值量相同的商品 D.使用价值相同的商品
21.按上述方法陈列商品的目的在于 (  )
A.使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B.有效地刺激顾客随机购买的欲望
C.使商品价格通常处于上涨趋势
D.保证商品销售出去
22.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的汽车市场营销两旺,汽车消费正成为人们消费的一大热点,这说明 (  )
①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②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在提高
③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由发展资料型向享受型转变
④人们正在高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3.近期,国务院要求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这样要求的主要原因是(  )
①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决定作用
④消费制约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体育等支出不断增加。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 (  )
A.恩格尔系数提高 B.消费结构改善
C.享受资料消费增加 D.绿色消费成时尚
25.《中国财经报》报道,由上海市环保局倡导的“绿色饭店”在上海悄然兴起。所谓“绿色饭店”,就是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的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抵制食物浪费”。“倡导绿色消费”的主旨是(  )
A.消除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B.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C.优化和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
D.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近段时间以来,伴随着美元贬值以及中国出口与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我国政府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表示:“……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回答下列问题:
(1)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汇率发生怎样的变化?(5分)
(2)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内涵是什么?(5分)
(3)保持我国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0分)
27.材料1: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规格的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以同一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
材料2:同一商品生产者生产出质量相同的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不受地区和季节差价影响的情况下,有时赚钱,有时亏本。
(1)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两种情况赚钱和亏本的原因。(15分)
(2)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你认为商品生产者应该怎么办?(15分)
高一政治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解析:选C。
3.解析:选C。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货币在门票定价中衡量了门票价值的大小,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此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①②符合题意。
4.答案:选D。
5.解析:选B。
6.解析:选C。
7.答案:D。
11.解析:选A。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水价上调,促进人们节约用水,减少需求量,故选A。B、C、D都是讲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12.解析:选C。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另一方面,价格也影响商品供求,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体现了价格影响供求而非供求影响价格,因此选C而不选A。降价会导致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商品供不应求,B不合题意。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说法错误。题目问的是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原因而非要降价的原因,不注意题干指向易错选A、B。
13.答案:B
14.解析:选A。本题以“房价上涨”这一关注民生的热点问题为背景,重在考查学生对价格与供求关系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检测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价格与供求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一般要上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一般要下跌,政府要抑制房价上涨过快,可以通过增加供应量的方式,故选A。B、D均会导致价格的上涨。C不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故不选。
15.解析:选B。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意可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减少20+30=50单位。
16.答案:C
17.答案:B
18.解析:选A。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关注程度。我国的CPI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加,人民生活受到了影响,故选A。
19.解析:选C。食用盐、蔬菜、米面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影响较小,故选C。
在超市里,商品的陈列是有讲究的,例如:在照相机旁边放置胶卷,在香皂旁边陈列皂盒,在剃须刀旁边摆放剃须泡沫,在牙膏旁边放置牙刷等。据此回答20~21题。
20.解析:选A。超市陈列的几组商品的共同特点在于每组中的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此,这几组商品为互补商品,故本题应选A,B不选。C、D错误,两种商品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并不意味着它们的价值量和使用价值相同。
21.解析:选B。营利是一切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商家讲究商品陈列,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刺激消费者的随机购买,最大限度地销售商品、获取利润,故应选B。
25.解析:选D。本题考查绿色消费这种消费行为的特点。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智消费的四种行为的认识,属于基础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答案:(1)人民币升值意味着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汇汇率跌落。
(2)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若回答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意义亦可)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我国的文化精华,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和名著,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加以描龙画风,披金戴银,挤眉弄眼,然后招摇于市。
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竟也成了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在一起。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跑到哪去了?
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两都往里边塞。
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历史没有了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义深。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怎能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以文化谋利—一为了赚钱发财,为了GDP。而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之一。
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热销、票房和收视率,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的吗?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1.下列关于“文化上自我糟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的文化精华正面临着自我糟蹋的潮流的冲击,它们或被重新包装,或被拆卸重组。
B.在很多涉及历史名入的影视作品中,历史只不过是一个被借用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C.那些残存的历史街区、古村古镇、名人故居,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后,就会被“腾笼换鸟”,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或“游客的天堂”。
D.文化经过粗鄙化的打造后,就会失掉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变得不精不深。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有像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那样精深的文化,就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就能整体地提高。
B.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既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又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将直接影响社会文明的进程与全民素质的提高。
C.促使文化鄙俗化潮流变本加厉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GDP,而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
D.坚守了文化固有的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准则,就是维护文化的尊严,就再也不会使文化受到践踏和玷污了。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这一现象。
B.如果我们能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就能够维护中华文化的纯正及传承,就有可能创造出精深的大作品。
C.在糟蹋文化来赚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代,恐怕很难能够对自己的文化心存挚爱和虔诚。
D.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因而,拿文化来赚钱,是一种最无知、最野蛮的赚钱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歌曰 歌:歌唱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方其破荆州 破:夺取
挟飞仙以遨游 挟:拉,带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顺流而东也
东望武昌
下江陵
舞幽壑之潜蛟
侣鱼虾而友麋鹿
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分为两层。第一层由“乐”引起,写饮酒之乐、扣舷而歌之乐;第二层洞箫和鸣,其声缠绵悲哀,气氛由轻松而沉重,由愉快而抑郁。
B、从作者“愀然”的面部表情里,可以看出作者已被那扣舷的歌声深深打动。
C、在第二段里,作者通过吊古伤今,处处表达了一个“悲”字:凭吊英雄人物,自己感到悲;哀叹人生短暂,自己感到悲;幻想无法实现,自己感到悲。
D、这篇抒情赋,既有“寄蜉蝣于天地”之类的整句,又有“于是饮酒乐甚”之类的散句,整齐和谐、自然流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诗歌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6分)
9、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但以刘日薄西山, , , 。(3)寄蜉蝣于天地, 。
(4)诵明月之诗,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青衣花旦
海飞
村主任在县剧团找到青衣和花旦的时候是下午,她们正在练功房里练功。她们看到斜阳把村主任的脸劈成了半明半暗的两半。村主任很年轻,但是穿得很土。村主任说我是球山村的村主任。她们就问球山村在哪儿?村主任说球山村在很高的山上。她们这才看到年轻的村主任脚上的解放鞋沾满了黄泥。村主任看到了她们的目光,就很局促地移了移自己的脚步。村主任又说想请青衣和花旦去村里唱一场戏,清唱就行了。青衣和花旦相互看了看,她们不愿意去,她们就说我们要收钱的。村主任说收就收吧。她们说很贵的,村主任问多少?她们就说了多少。沉吟了许久,村主任说,贵就贵吧。她们说,我们怎么去,得坐车吧,还有山路怎么吃得消走?村主任说,我们早就有人等在山脚了,我们准备了轿子。如果你们不去,那么我也不回去了,请不到你们,村里人不准我再回去。青衣和花旦对视了一眼,只好点点头。
于是她们就去球山村。跟着村主任乘了两个小时的车,到一座山脚时,看到了两乘简陋的轿子,她们就上了轿。又走了三个小时的山路,她们终于到了那个叫球山村的地方。许多村民围过来看,他们的表情很漠然,他们没有看过穿得这么光鲜又长得这么漂亮的女孩子。青衣和花旦往山脚下一看,怎么也没见底,云雾一片。青衣和花旦就面面相觑,吐了吐舌头。
村主任指挥着大家干这干那,村主任说去把大爷、大婶接来,那两乘小轿就又开始工作了。简易的戏台已经搭了起来,村主任在家里招待青衣花旦吃过晚饭后,就陪着她们去了晒场,戏台上点起了松明灯,台下也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火把,全村人都赶来了。青衣花旦就上台,她们是收钱的,而且也不便宜,所以她们唱得很认真很卖力。
她们唱了很多折子戏,从《楼台会》到《送凤冠》,又从《宝玉哭灵》到《黛玉葬花》。她们看到台下第一排坐着一对老夫妇,四周站满了人。演出快结束的时候,村主任站到了台上,松明灯噼噼啪啪的响声中,村主任中气很足地说:乡亲们,从今后,桂子的爹妈就是我们球山村人的爹妈!台下一片寂静,一会儿,呼声如潮:桂子的爹妈就是我们的爹妈!青衣和花旦被吓了一跳,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她们看到坐头排的老夫妇的眼里泪光一闪一闪。
然后她们接着唱,唱到月上中天,就结束了。村里人渐渐散去。村主任安排青衣和花旦住他对象家。村主任的对象长得很俊,一双大眼睛,两根大辫子。在对象家门口,村主任对她们说,你们先住下,明天一早我和你们结了账,然后派轿子送你们下山。青衣和花旦就说,好的。
青衣和花旦与村主任的对象很聊得来,对象送给她们自己剪的剪纸,说可以贴窗花。青衣和花旦家里的铝合金窗不需要贴窗花,但是她们还是收下了。
第二天早上村主任来对象家送青衣和花旦下山,却四处没找到人。村主任的对象也急了,说,怎么会找不到 村主任说,你们昨天什么时候睡的 对象说不知道,反正睡得很迟。村主任说你们说什么了吧。对象说她们问我桂子是谁,我就说桂子是我们村的小伙子,去外面当了兵,在洪水里救一个女人时被淹死了。骨灰送回来,明天就要下葬。桂子爹妈爱看戏,我们全村人凑钱请了你们来唱戏,算是代桂子孝敬他们二老的。村主任说,她们两个嫩女娃子,这么高的山,她们能走到哪儿去
后来村主任的对象在八仙桌上看到了一小沓钱,旁边还留了字:桂子和我们一样,也是20岁。桂子爹妈也是我们的爹妈。演出的钱我们不能收,这点钱就算是桂子孝敬爹妈的。不用再找我们了,我们自己能下山。落款是:青衣花旦。
村主任猛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蹿了出去。不一会儿,两乘小轿出现在弯弯的山道上,快得像风一样。 (选自((中国小小说300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青衣花旦一开始不愿答应去球山村演出,主要是对村主任这位不速之客不信任,存有戒心,其实她们内心还是很想挣这笔演出费的。
B.小说以“青衣花旦”为题,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既点明了主要人物的职业、角色,又非常简明、醒目。
C.村民们对青衣花旦的到来“表情很漠然”,是因为她们穿着打扮过于光鲜时尚,致使纯朴的村民们本能地反感她们这种做派。
D.小说主题健康,格调高昂向上,着力塑造的人物如青衣花旦、村主任、桂子父母,个个形象栩栩如生,构成了鲜活丰满的艺术群像。
E.小说构思巧妙,在对青衣花旦的形象塑造上欲扬先抑,设置伏笔不露痕迹,后面揭开谜底方让读者深受感动。
(2)小说开篇用主要笔墨写村主任与青衣花旦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诸简要说明。(6分)
(3)“青衣花旦”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结尾一段文字可以删掉,你认为是否可以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 ‘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 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D.这次去西藏旅游,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了个大概,西藏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新奇的民俗风情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美朝历经50多年的对抗、仇视,虽然经过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从中反复调解、斡旋,但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要想取得实质性成果还是非常困难的。
B.几乎每个网络使用者都遭遇过美国专家所说的网络“黑洞”,网页毫无原因地无法打开,电子邮件莫名其妙地丢失,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
C.两会代表们期盼卫生部尽快制定措施,尽量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和药品价格,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
D.经过江苏代表团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 , , , ,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16、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自选角度,点评下面这则新闻。(5分)
要求:观点明确,见解独到,启人深思,不超过30字。
济南市五龙潭公园举办“金秋大型蝴蝶生态科普展”,其中最大的看点是“活体蝴蝶”和“亲密接触”。开展第一天,大量游客涌进100多平方米的网棚。数百名家长和孩子的手无一例外伸向蝴蝶,捞鱼虾的网兜也派上用场。仅有两米高的棚子里,蝴蝶没命地四处乱撞。善于伪装的枯叶蝶,依然被人像蔬果一样“采摘”下来。而在羽化室,刚刚从蛹中爬出的蝴蝶,潮湿的翅膀皱巴巴的,就死在人们的脚下。工作人员反复引导,但无济于事。
据统计,10月1日至8日,展览共投入13000多只蝴蝶,其中3000只为自然死亡。剩
下的10000只蝴蝶中,大部分“失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黑人小孩在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晚上,他都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摆放整齐。令他生气的是,风常常把摆放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可以想办法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井里挑来清水,倒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就回家了。
第二天,天刚亮,小男孩就匆匆爬起来,跑到放桶的地方,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他对父亲说:“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增加自己的重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者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7、略
8、表达了感叹日月不居、时光难驻的惋惜,和现实生活中的心烦意乱、忧愤郁悒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苦闷难堪的基调。
9、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言之有理即可)
10、略
11、【参考答案】(1)BE(答B给2分,E给3分,D给1分,A错在“不信任,有戒心”的表述,她们不愿意去,主要是出于对演出地点山高路远的担忧;C村民们对青衣花旦的到来“表情很漠然”,主要是因为她们与村民反差太大,与村民产生距离感;D“桂子父母”在小说中只是一般人物,作者并未着力塑造。)
(2)交代主要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特点,(3分)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3分)
(3)①矜持、高傲。村主任的穿戴让她们不屑、又嫌路远、收费很高。
②敬业(职业道德高尚)。她们练功刻苦,“唱得很认真很卖力”。
③富有爱心。她们知道了有关真相,不但不收钱,反而捐了款,令人钦佩。
(每点2分,性格概括1分,分析1分)
(4)观点一:结尾一段文字可以删掉
①小说以邀请青衣花旦来球山村演出始,以青衣花旦离开球山村终,中间已充分展开了矛盾,结构情节完整。(3分)
②以青衣花旦下山结尾,戛然而止,留点悬念,更令人咀嚼回味,再添现在这样一个结局,就不免有蛇足之嫌了。(3分)
观点二:结尾一段文字不可以删掉
①结尾一段文字使情节更为完整,青衣花旦是村主任请来的,还应该由村主任出面将她们送走。(3分)
②进一步烘托青衣花旦的美好形象,青衣花旦不但没有领走演出费,完全尽了义务,还捐了 款,使村民大为感动。(3分)
(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6分)
(3) 【答案】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4) 【答案】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
①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②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让步。
①斯瓦米纳森曾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②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③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
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
①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②竞争对手间要保护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
五.13、C[A项中“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B项中“高不成低不就”,指高而合意的,做不了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合意,不肯做或不肯要。本句前面说的是学历和技能,后面又说身份,都不是这个词所能表现的,不合语境。C项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比喻有些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用在“不思悔改必招祸”的语境中,符合句意。D项中“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与“留下极深的印象”相矛盾。]
14、D(A偷换主语,将“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改为“在六方会谈中”;B“原因……所致”表述重复,删去“所致”或“原因”改“这”;C“减少……价格”搭配不当。)
15.C(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再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16、(1)“亲密接触”带来的却是伤害,但愿这样的看点少点为好。
(2)人和其他生命是平等的,更需要以互不干扰的方式共处。
18、[写作导引]
新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就是抓关键词或关键句。关键词或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本则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木桶”“风”和“水”,必须明确它们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木桶”可指个人,也可指某个群体;可指一个企业,也可指整个国家和民族。“风”指代不利于个人、群体、企业、国家、民族发展的因素,如困难、挫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水”指能增强个人、群体、企业、国家和民族等的实力和竞争力。本则材料的关键句是“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增加自己的重量”。由此联想,一个人要想不被“风”吹倒,赢得别人的赏识,必须增加自己的“重量”,提升自己的实力;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广阔的市场,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个国家要想赢得国际地位,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有底气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魅力,自我加重,是不被打倒的唯一方法。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是单项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是综合题,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把答题卡和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已经到我们多远的星系
A. 1.496亿km B 9.4608×1012 C 140亿光年 D 4.2光年
2、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总星系 D 河外星系
3、地球自转时
A. 赤道上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比高纬地区快
B 地球上所有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C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 在地球南北两极只有角速度,而无线速度
4、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无论从哪里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都呈顺时针方向
②自转和公转的都是自西向东
③自转的方向始终不变
④自转的方向随季节改变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同一条经线上
A. 自转线速度相同 B 地方时相同 C 日出时刻相同 D自转角速度相同
6、当太阳直射在1200 E经线上,1210 E 的地方时是
A. 12时 B 12时4分 C 11时56分 D 12时15分
7、自北半球夏至到冬至,地球的公转速度
A.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先变慢再变快 D 先变快再变慢
8、北半球有一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一般会出现
A. 南岸侵蚀大于北岸 B北岸侵蚀大于南岸
C南岸堆积快于北岸 D 南岸侵蚀、堆积都快于北岸
9、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一个恒星日 B 一个太阳日 C比一个太阳日短 D比一个太阳日长
10、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国庆节,这架飞机是
A. 自东向西飞行 B一定飞过1800经线
C 自西12区飞向东12区 D自东12区飞向西12区
11、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是
A 23.5度 B 66.5度 C 90度 D 0度
12、假如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
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小 D五带范围不变
13 、晨昏线与经纬圈的关系是
A.一直重合 B.每天重合一次
C.在二分日重合 D.在二至日重合
14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时间是
A.春分到夏至 B.夏至到秋分
C.春分到秋分 D.秋分到春分
15 、地球位于近日点的时间在
A.夏至日 B.冬至日 C.7月初 D.1月初
16、为什么太阳能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A. 行星最多 B 质量最大 C 体积最大 D 卫星最多
17、所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A. 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 是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 既有公转运动又有自转运动 D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18、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总星系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 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20、2004年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到达火星表面进行科学考察,这说明了人造天体可以离开(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1、近两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新加坡的小朋友在晚上做作业时看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
22、国际上规定全球共有时区( )
A.24个 B.25个 C.15个 D.36个
23、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B.公转轨道是正圆
C.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D.公转的周期为一年,长365天5时48分46秒
24、太阳直射某地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一定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B.该地位于热带范围
C.该地一定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一天 D.此地的地方时和区时都为12时
25、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A.5月1日 B. 7月1日 C .8月1日 D.10月1日
26、下列地球能源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
①煤炭 ②地热 ③石油 ④水能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8、当北京时间8时时,位于东九区的东京是( )
A.6时 B.7时 C.9时 D.10时
29、下列纬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
A.20°N B.30°S C.68°N D.70°S
30、2006年7月10日凌晨2:00(北京时间),杭州球迷准时收看了德国世界杯冠亚军决赛的实况直播。请问:伦敦(零时区)的球迷应该在当地几点钟准时收看这场球赛( )
A.7月9日18:00 B.7月10日10:00 C.7月9日20:00 D.7月10日18:00
31、七月一日,下列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广州 B.上海 C.新加坡 D.北京
32、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地球内部 B.生物能 C.太阳能 D.风能
33 、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的周期分别是
A.23时56分 4秒和24时 B.23时56分4秒和12时
C.24时和23时56分4秒 D.12时和24时
34、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 北极星 B 金星 C 太阳 D 月球
35、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路径叫
A. 黄道 B赤道 C 公转轨道 D 黄道面
第Ⅱ卷
二、综合题
41、读地球运动图,回答:(每空2分,10分)
(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运动的方向(包括自转和公转)
(2)地球运行到A.、B、C、D四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名。
(3)地球运行到A.、B、C、D中何位置时,离近日点较近。
(4)从B到C,地球约自转________月。
42、读图1—10,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
(2)图中A点的时刻为 ,C点的昼长为 ,
D点的昼长为 ,
(3)图中A、B、C三点中,太阳高度大于00的是 ,
等于00的是 。
(4)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角速度的对比是
(5)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
43、读下面的太阳大气结构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10分)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
参考答案
41: (共10分)(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均呈逆时针方向。(2)A. 夏至B 秋分C 冬至D 春分。(3)C。(4)90
42: (每空1分,共10分)
(1)12 22 (2)12时 4小时 12小时
(3)AB C (4)D>A>C>B 相等
(5)A>D>B>C C<D<A<B
A
B
C
D
N
图1—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