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内容要点: 知道老子和孔子; 百家争鸣。认知提示: 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知识要点】重塑秩序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室衰微,社会动荡,士人们开始关注和担忧社 会发展方向,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形成各个学派。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 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 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他们互相辩驳,吸取融合,不断丰富、深入, 形成了学术文化上空前繁荣的局面。各家在并立中争鸣,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他们 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对模拟社会问题的解决,理解百家争鸣中各个学派的思想主张,通过开展对他人 观点的反驳和赞同,认识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相互批判又相互吸收。2.以模拟稷下学宫为载体,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百家争鸣对古代思想文化的 奠基和对后世文化的深远影响; 体会百家争鸣中士人们救世的担当与责任感。【重难点分析】重点: 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主张难点: 感受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教学过程】(一) 导入设计出示材料: 稷下学宫讲学图教师活动: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活动: 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两人争论,以及众多的围观群众等等。教师活动: 提示 1: 他们在干什么?提示 2: 他们争什么?提示 3: 为什么他们在大庭广众下争论? 目的在什么?教师活动: 根据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得知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经济发展 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个时期,众多士人为了解决变革出现的问题,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中 国古代一个繁荣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家争鸣。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充分利用了稷下学宫这副画,激发学生的兴趣,简单的观察图画这 一活动也与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的学情相符合,同时也通过观察图画,奠定了整节课模拟稷下 学宫的情景,并让学生更加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且通过对争什么和为什么在大庭广众下争论 的问题的猜测,梳理了这节课的脉络。(二) 明其指教师活动: 模拟稷下学宫的场景,来解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问题。出示材料:现象一:周简王六年时,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夺土地。双方互不相让,竟然到晋 国国王那里打官司。——《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等主编现象二: 节选自《中国历代战争年表》起止年代 历史阶段 作战次数前 770 年—前 476 年 春秋 395前 475 年—前 221 年 战国 230总计:(395+230) ÷(770-221) =1.14现象三: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学,而民无学”现象四: 连环画《苛政猛于虎》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 根据现象归纳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小组合作,组内充分讨论交流,派代表汇报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依次分析历史故事, 图表数据和连环画故事,得出四个讨论的社会现状。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主要是模拟场景的引出,选用了四个现象让学生归纳当时的社会特 征。在材料的选择上,既有文字材料,也有数据表格和漫画故事,符合学生七年级刚刚接触 历史的学情,同时也丰富了材料的形式,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通过对故事细节的捕捉, 对表格数据的解读,培养对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历史结论的思维方法。(三) 救其世学生活动: 继续小组合作: 针对这样的三个现象,你有怎样的救世主张? 完成表格。社会现状 成员 A 成员 B 成员 C 成员 D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力求富强学在官府平民失学平民困苦秩序混乱学生活动: 小组内部讨论解决方案,由记录员进行记录和总结。小组汇报成员的解决方案,提问其他同学这个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你的解 决方案是什么? 优势在哪里?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辩驳,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措施进行归类。将 学生提出的解决方式整理之后,追问学生: 同一类的主张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并得出共同点。教师活动: 归纳总结: 这就是百家争鸣中主要的四个学派,儒、道、墨、法四家。学生活动: 阅读书本 P38-P41,选择一位代表人物,制作名片。并且上台介绍。教师总结: 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既有对他人观点的反驳,但是也有对别人观点的认同 和吸收,这种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形成课堂上思想的碰撞。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也正如 我们刚才一样,各个学说之间相互抨击辩论,又取长补短,这样的思想繁荣的局面,我们称 为“百家争鸣”。设计意图: 让课堂营造为稷下学宫,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百家争鸣的救世思想。一方面 让学生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总结归纳共同点,得出儒、道、法、墨四家 的主张; 另一方面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讨论,相互辩驳的场景又模拟了当时百家的辩 驳场景,为接下来对百家争鸣的理解铺叙; 在情感上,学生更加感受到了各家学派对当下价 值选择的影响,也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士人们救世精神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四) 思其义出示材料:学生活动: 结合图片从春秋战国和现在两个角度思考百家争鸣的影响。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图片“稷下学宫”和“论语”中得出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 的繁荣。再结合图片“因材施教”从教育角度谈谈影响,结合图片“拜师礼”谈谈儒家对我 们当下行为准则的影响。追问: 你还能列举哪些百家学派对当下的影响?教师总结:是的,百家争鸣的影响其实大家在刚才的讨论中就感受到了,大家发现我们 自然而然地在解决方式上就在向百家学说靠拢,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 成为我们认识事物、观察事物的思考习惯。同时正是他们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感染着我 们,指引着我们。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的分析、课堂上的体验、生活中的举例,从古代到现代,从课堂到 课外,学生从前期的活动中自然地感受到百家争鸣对当时和现在产生的影响。【作业设计】“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 .........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且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请同学们查阅资料,选择儒、道、法任一家学派,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设计意图: 对本课的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除了课堂上的感受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外 的文献查阅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给予观点要求学生进行论证的设 计同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思其义背景 促进明其指救其世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诸侯争霸 力求富强学在官府 平民失学平民困苦 秩序混乱儒家及其 代表思想道家及其 代表思想墨家及其 代表思想法家及其 代表思想古代现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